CN106948861A -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8861A
CN106948861A CN201710245814.5A CN201710245814A CN106948861A CN 106948861 A CN106948861 A CN 106948861A CN 201710245814 A CN201710245814 A CN 201710245814A CN 106948861 A CN106948861 A CN 106948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luid
kinetic energy
reinforcemen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5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458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8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88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9/00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main groups
    • F01B29/08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B29/10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B23/08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C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S DRIVEN BY LIQUIDS
    • F03C1/00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 F03C1/002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C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S DRIVEN BY LIQUIDS
    • F03C1/00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 F03C1/26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adapted for special use or combined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流体增压装置、储压室、电子控制单元、气缸/液压缸、活塞、第一连杆、第一曲轴、启动电机和增力箱;所述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其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储压室相连通;储压室通过第三管道与气缸/液压缸的进气口/进液口相连通,气缸/液压缸的出气口/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气缸/液压缸的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曲轴相连;第一曲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相连;增力箱动力输出端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本发明循环将流体的势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来推动压力动能发动机作功,不使用燃烧燃油来获取动力,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目前的发动机主要以燃油为动力源,这类发动机在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燃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会造成资源枯竭,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多能源、多动力的发电机。空气资源丰富,又无污染,越来越多的研究朝向以气压作为动力源。目前已有人研究出空气动力发动机,空气动力发动机利用高压压缩空气在发动机气缸内膨胀做功,推动活塞对外输出动力,不依赖于燃烧传统石化能源获取动力。但目前许多空气动力发动机存在能量转化效率较低、压缩空气动力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为压缩流体提供充足的动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压力动能发动机,包括流体增压装置、储压室、电子控制单元、气缸/液压缸、活塞、第一连杆、第一曲轴、启动电机和增力箱;
所述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且其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储压室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储压室的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电性连接;储压室通过第三管道与气缸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气缸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气缸的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曲轴相连;第一曲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相连,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一齿轮;启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
或者,所述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且其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储压室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储压室的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电性连接;储压室通过第三管道与液压缸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液压缸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液压缸的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曲轴相连;第一曲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相连,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一齿轮;启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
所述增力箱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增力箱动力输入端、至少一个增力组件、增速齿轮系和增力箱动力输出端;所述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与第一曲轴相连接;所述增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飞轮、支点固定在机架上的杠杆传动机构以及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曲轴;杠杆传动机构的长臂端与飞轮的边缘铰接,短臂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曲柄铰接;第一个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连接,其余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依次与前一个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连接,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经增速齿轮系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连接。
上述流体增压装置包括机壳、平衡圆板、轮毂、叶片、压力片和转轴;所述轮毂通过转轴安装在机壳内部,轮毂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压力入口,机壳与轮毂的相接处设有密封环,机壳上位于密封环的内侧设有压力出口,压力出口即为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出口;轮毂的外侧均匀固定有多片叶片,叶片的两侧均通过平衡圆板固定;压力片设在相邻两片叶片之间,并通过伸缩销安装在平衡圆板的内侧;流体入口设在机壳上,机壳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条圆弧凸轨,压力片上设有与该圆弧凸轨相配合的凸轮,叶片的两侧设有与圆弧凸轨相配合的凹槽,平衡圆板上在各个叶片的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相应的缺口。
上述增速齿轮系包括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所述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与大锥齿轮的轴心相连,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相连。
上述杠杆传动机构包括长臂端可伸缩的杠杆,杠杆的支点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机架上。
上述杠杆传动机构包括杠杆和第三连杆,杠杆的长臂端通过第三连杆与飞轮的边缘铰接,杠杆的支点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机架上。
上述压力动能发动机还包括发电机和蓄电池,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发电机的发电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上述储压室上装配有安全阀和/或压力表。
上述气缸具体为单作用气缸或双作用气缸。
上述液压缸具体为单作用液压缸或双作用液压缸。
一种利用上述压力动能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流体增压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将流体从流体源吸入,并经第二管道压进储压室内,压力传感器将储压室内的压力数据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待储压室内的压力达到发动机工作所需的值时,关闭第一单向电磁阀;
在启动压力动能发动机时,同时开启第一单向电磁阀、第二单向电磁阀和启动电机,储压室中的高压流体经过第三管道进入气缸/液压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曲轴旋转以对外部设备做功,同时带动增力箱运行工作;经过增力箱的增力组件提升动力之后,再带动流体增压装置向储压室增加流体压力,依次不断循环;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全部运行后,即可关闭启动电机;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储压室内压力不足时,利用蓄电池或外部电源对流体增压装置进行供电,以确保储压室内的压力满足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压力;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工作时,通过第二单向电磁阀调节进入气缸/液压缸的流体大小来调节发动机的转速;通过关闭第二单向电磁阀来关闭压力动能发动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揭示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将发动机与流体增压装置结合为一体,将电能或机械能等对流体做功,使流体的压力增加并储存起来,然后以高压通过气缸或液压缸对外做功,同时通过增力箱提升动力来驱动流体增压装置,流体增压装置再将流体补充进储压室中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需的压力,再生高压转化为机械能;同时通过增力箱的增力组件利用杠杆定理来提升力度,为流体增压装置提供充足的驱动力;此外,所采用的流体增压装置既可以通过风叶转动来带动流体流动,同时还通过压力片从两边向中间进一步压缩流体,提高了流体的增压效率。本发明循环将流体的势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来推动压力动能发动机作功,不使用燃烧燃油来获取动力,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动力机械,交通运输汽车、航空、船舶,军事装备,电力发电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力动能发动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右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左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1的压力动能发动机俯视图。
图5是图1中增力箱的增力组件结构图。
图6是图1中流体增压装置的机壳内侧结构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2的压力动能发动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2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右视图。
图9是图7中增力箱的增力组件结构图。
图10是图7中流体增压装置的机壳内侧结构图。
图11是图1和图7中流体增压装置的内部正面结构图。
图12是图1和图7中流体增压装置的内部侧面结构图。
图13是图1和图7中流体增压装置的叶片结构图。
图中:1.流体增压装置;11.机壳;111.流体入口;112.压力出口;113.密封环;114.圆弧凸轨;12.平衡圆板;13.轮毂;131.压力入口;14.叶片;15.压力片;151.凸轮;16.转轴;17.伸缩销;18.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191.第一单向电磁阀;2.储压室;21.压力表;22.安全阀;23.第三管道;231.第二单向电磁阀;3a.气缸;3b.液压缸;31.第四管道;4.活塞;5.第一连杆;6.增力箱;61.机架;62.增力组件;621.动力输入轴;622.杠杆传动机构;6221.杠杆;6222.第三连杆;623.固定销;624.第二曲轴;625.动力输出轴;626.飞轮;627.第二连杆;63.大锥齿轮;64.小锥齿轮;65.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1.第一齿轮;66.增力箱动力输出端;7.第一曲轴;8.启动电机;81.第二齿轮;9.发电机;91.蓄电池;92.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6和图11至13所示,压力动能发动机,包括流体增压装置1、储压室2、电子控制单元、气缸3a、活塞4、第一连杆5、第一曲轴7、启动电机8、增力箱6、发电机9和蓄电池91;
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入口111通过第一管道18与流体源相连通,流体源为大气,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19与储压室2相连通,储压室2上装配有安全阀22和压力表21;第二管道19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191;储压室2的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191电性连接;储压室2通过第三管道23与气缸3a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管道23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231,气缸3a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31与大气相连通;气缸3a的内部装有活塞4,活塞4通过第一连杆5与第一曲轴7相连;第一曲轴7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及外部设备连接,用以对外做功,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上装有第一齿轮651;启动电机8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81,第一齿轮651与第二齿轮81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发电机9的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三齿轮92,第三齿轮92与第一齿轮651相啮合;发电机9的发电端与蓄电池91电性连接。
增力箱6包括机架61、安装在机架上的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四个增力组件62、增速齿轮系和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其中增速齿轮系包括大锥齿轮63、小锥齿轮64;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与第一曲轴7相连接;增力组件62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输入轴621及动力输出轴625、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飞轮626、支点固定在机架上的杠杆传动机构622以及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曲轴624;杠杆传动机构622的长臂端与飞轮626的边缘铰接,短臂端通过第二连杆627与第二曲柄624铰接;第一个增力组件62的动力输入轴621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连接,其余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621依次与前一个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624相连,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624与大锥齿轮63的轴心相连,大锥齿轮63与小锥齿轮64相啮合,小锥齿轮64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连接,杠杆传动机构622的短臂端的摆动方向与第二曲轴624的轴心位置存在错位偏差,以避免逆转。
流体增压装置1包括机壳11、平衡圆板12、轮毂13、叶片14、压力片15和转轴16;轮毂13通过转轴16安装在机壳11内部,轮毂13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压力入口131,机壳11与轮毂13的相接处设有密封环113,机壳11上位于密封环113的内侧设有压力出口112,压力出口112即为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出口;轮毂13的外侧均匀固定有十片叶片14,叶片14的两侧均通过平衡圆板12固定;压力片15设在相邻两片叶片之间,并通过伸缩销17安装在平衡圆板12的内侧;机壳11上设有一个流体入口111,机壳11的内侧设有两条圆弧凸轨114,压力片15上设有与圆弧凸轨114相配合的凸轮151,叶片14的两侧设有与圆弧凸轨114相配合的凹槽141,平衡圆板12上在各个叶片的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相应的缺口,用于使圆弧凸轨与凸轮相接触时挤压压力片往平衡圆板的内部压缩,从而将流体压入压力入口中。
杠杆传动机构62包括长臂端可伸缩的杠杆6221,杠杆6221的支点通过固定销623固定在机架61上。
气缸3a可采用单作用气缸或双作用气缸。
实施例2
如图7至13所示,压力动能发动机,包括流体增压装置1、储压室2、电子控制单元、液压缸3b、活塞4、第一连杆5、第一曲轴7、启动电机8、增力箱6、发电机9和蓄电池91;
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入口111通过第一管道18与流体源相连通,流体源为液体存储箱,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19与储压室2相连通,储压室2上装配有安全阀22和压力表21;第二管道19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191;储压室2的底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191电性连接;储压室2通过设在其底部的第三管道23与液压缸3b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三管道23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231,液压缸3b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31与液体存储箱相连通;液压缸3b的内部装有活塞4,活塞4通过第一连杆5与第一曲轴7相连;第一曲轴7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及外部设备连接,用以对外做功,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上装有第一齿轮651;启动电机8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81,第一齿轮651与第二齿轮81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发电机9的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三齿轮92,第三齿轮92与第一齿轮651相啮合;发电机9的发电端与蓄电池91电性连接。
增力箱6包括机架61、安装在机架上的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四个增力组件62、增速齿轮系和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其中增速齿轮系包括大锥齿轮63、小锥齿轮64;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与第一曲轴7相连接;增力组件62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输入轴621及动力输出轴625、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飞轮626、支点固定在机架上的杠杆传动机构622以及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曲轴624;杠杆传动机构622的长臂端与飞轮626的边缘铰接,短臂端通过第二连杆627与第二曲柄624铰接;第一个增力组件62的动力输入轴621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65连接,其余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621依次与前一个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624相连,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624与大锥齿轮63的轴心相连,大锥齿轮63与小锥齿轮64相啮合,小锥齿轮64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66连接,杠杆传动机构622的短臂端的摆动方向与第二曲轴624的轴心位置存在错位偏差,以避免逆转。
流体增压装置1包括机壳11、平衡圆板12、轮毂13、叶片14、压力片15和转轴16;轮毂13通过转轴16安装在机壳11内部,轮毂13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压力入口131,机壳11与轮毂13的相接处设有密封环113,机壳11上位于密封环113的内侧设有压力出口112,压力出口112即为流体增压装置1的流体出口;轮毂13的外侧均匀固定有十片叶片14,叶片14的两侧均通过平衡圆板12固定;压力片15设在相邻两片叶片之间,并通过伸缩销17安装在平衡圆板12的内侧;机壳11上设有两个流体入口111,机壳11的内侧在上下分别设有两条圆弧凸轨114,压力片15上设有与圆弧凸轨114相配合的凸轮151,叶片14的两侧设有与圆弧凸轨114相配合的凹槽141,平衡圆板12上在各个叶片的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相应的缺口,用于使圆弧凸轨与凸轮相接触时挤压压力片往平衡圆板的内部压缩,从而将流体压入压力入口中。
杠杆传动机构62包括杠杆6221和第三连杆6222,杠杆的长臂端通过第三连杆6222与飞轮626的边缘铰接,杠杆6221的支点通过固定销623固定在机架61上。
液压缸3b可采用单作用液压缸或双作用液压缸。
一种利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压力动能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由外部加压装置或流体增压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将流体从流体源吸入,并经第二管道压进储压室内,压力传感器将储压室内的压力数据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待储压室内的压力达到发动机工作所需的值时,关闭第一单向电磁阀,储压室内的流体压力至少达到0.7MPa便可驱动发动机工作;
在启动压力动能发动机时,同时开启第一单向电磁阀、第二单向电磁阀和启动电机,储压室中的高压流体经过第三管道进入气缸/液压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曲轴旋转以对外部设备做功,同时带动增力箱运行工作;经过增力箱的增力组件提升动力之后,再带动流体增压装置向储压室增加流体压力,依次不断循环;
在压力动能发动机全部运行后,即可关闭启动电机;
在压力动能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储压室内压力不足时,利用蓄电池或外部电源对流体增压装置进行供电,以确保储压室内的压力满足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压力;
在压力动能发动机工作时,通过第二单向电磁阀调节进入气缸/液压缸的流体大小来调节发动机的转速;通过关闭第二单向电磁阀来关闭压力动能发动机。
增力箱的工作过程为:第一个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出轴带动飞轮转动,通过杠杆传动机构的长臂端带动短臂端上下往复运动,再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曲柄转动,然后通过第二曲柄带动下一个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以此类推,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柄通过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带动增力箱动力输出端旋转;经过增力箱提升动力之后,再带动流体增压装置向储压室压缩流体,依次不断循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将发动机与流体增压装置结合为一体,将电能或机械能等对流体做功,使流体的压力增加并储存起来,然后以高压通过气缸或液压缸对外做功,同时通过增力箱提升动力来驱动流体增压装置,流体增压装置再将流体补充进储压室中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需的压力,再生高压转化为机械能;同时通过增力箱的增力组件利用杠杆定理来提升力度,为流体增压装置提供充足的驱动力;此外,所采用的流体增压装置既可以通过风叶转动来推动流体流动,同时还通过压力片从两边向中间进一步压缩流体,提高了流体的增压效率。本发明循环将流体的势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来推动压力动能发动机作功,不使用燃烧燃油来获取动力,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节能、环保,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动力机械,交通运输汽车、航空、船舶,军事装备,电力发电等领域。

Claims (10)

1.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增压装置、储压室、电子控制单元、气缸/液压缸、活塞、第一连杆、第一曲轴、启动电机和增力箱;
所述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且其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储压室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储压室的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电性连接;储压室通过第三管道与气缸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气缸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气缸的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曲轴相连;第一曲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相连,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一齿轮;启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
或者,所述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且其流体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储压室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单向电磁阀;储压室的内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单向电磁阀电性连接;储压室通过第三管道与液压缸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三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液压缸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流体源相连通;液压缸的内部装有活塞,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曲轴相连;第一曲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相连,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一齿轮;启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增力箱动力输出端与流体增压装置动力输入端相连;
所述增力箱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增力箱动力输入端、至少一个增力组件、增速齿轮系和增力箱动力输出端;所述增力箱动力输入端与第一曲轴相连接;所述增力组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输入轴及动力输出轴、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飞轮、支点固定在机架上的杠杆传动机构以及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曲轴;杠杆传动机构的长臂端与飞轮的边缘铰接,短臂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曲柄铰接;第一个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与增力箱动力输入端连接,其余增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轴依次与前一个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连接,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经增速齿轮系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增压装置包括机壳、平衡圆板、轮毂、叶片、压力片和转轴;所述轮毂通过转轴安装在机壳内部,轮毂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压力入口,机壳与轮毂的相接处设有密封环,机壳上位于密封环的内侧设有压力出口,压力出口即为流体增压装置的流体出口;轮毂的外侧均匀固定有多片叶片,叶片的两侧均通过平衡圆板固定;压力片设在相邻两片叶片之间,并通过伸缩销安装在平衡圆板的内侧;流体入口设在机壳上,机壳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条圆弧凸轨,压力片上设有与该圆弧凸轨相配合的凸轮,叶片的两侧设有与圆弧凸轨相配合的凹槽,平衡圆板上在各个叶片的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相应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齿轮系包括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所述最末端的增力组件的第二曲轴与大锥齿轮的轴心相连,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与增力箱动力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传动机构包括长臂端可伸缩的杠杆,杠杆的支点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传动机构包括杠杆和第三连杆,杠杆的长臂端通过第三连杆与飞轮的边缘铰接,杠杆的支点通过固定销固定在机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和蓄电池,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上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发电机的发电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压室上装配有安全阀和/或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具体为单作用气缸或双作用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具体为单作用液压缸或双作用液压缸。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动能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由流体增压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将流体从流体源吸入,并经第二管道压进储压室内,压力传感器将储压室内的压力数据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待储压室内的压力达到发动机工作所需的值时,关闭第一单向电磁阀;
在启动压力动能发动机时,同时开启第一单向电磁阀、第二单向电磁阀和启动电机,储压室中的高压流体经过第三管道进入气缸/液压缸,推动活塞往复运动,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曲轴旋转以对外部设备做功,同时带动增力箱运行工作;经过增力箱的增力组件提升动力之后,再带动流体增压装置向储压室增加流体压力,依次不断循环;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全部运行后,即可关闭启动电机;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储压室内压力不足时,利用蓄电池或外部电源对流体增压装置进行供电,以确保储压室内的压力满足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压力;
在所述压力动能发动机工作时,通过第二单向电磁阀调节进入气缸/液压缸的流体大小来调节发动机的转速;通过关闭第二单向电磁阀来关闭压力动能发动机。
CN201710245814.5A 2017-04-14 2017-04-14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Withdrawn CN106948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5814.5A CN106948861A (zh) 2017-04-14 2017-04-14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5814.5A CN106948861A (zh) 2017-04-14 2017-04-14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8861A true CN106948861A (zh) 2017-07-14

Family

ID=5947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5814.5A Withdrawn CN106948861A (zh) 2017-04-14 2017-04-14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88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0375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黄进添 低能源高汽压、油压、汽动引擎
WO2024066151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冯袖幅 一种气压动力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8212A (en) * 1981-10-23 1983-05-11 Outboard Marine Corp Combined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fuel and oil pump
CN203822385U (zh) * 2014-01-24 2014-09-10 毛永波 直立螺杆活塞马达或发动机
CN104358592A (zh) * 2014-11-10 2015-02-18 郭永斌 一种空气动力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8212A (en) * 1981-10-23 1983-05-11 Outboard Marine Corp Combined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fuel and oil pump
CN203822385U (zh) * 2014-01-24 2014-09-10 毛永波 直立螺杆活塞马达或发动机
CN104358592A (zh) * 2014-11-10 2015-02-18 郭永斌 一种空气动力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0375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黄进添 低能源高汽压、油压、汽动引擎
WO2024066151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冯袖幅 一种气压动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3518Y (zh) 风力式空气压缩机发电装置
US20170067454A1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4791307A (zh) 一种齿轮随动式两缸四冲程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CN201262098Y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
CN105888840A (zh) 省力发动机
CN106948861A (zh) 压力动能发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CN2816402Y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CN107841961A (zh) 一种道路能量采集型减速带机构
CN204591821U (zh) 一种齿轮随动式两缸四冲程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CN103174621B (zh) 一种用于扬水的风光互补型空气压缩装置
US10294857B2 (en) Modified energy-saving one-dimensio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9015489A1 (zh) 一种多功能空压机及含该空压机的气电***
CN201679520U (zh) 一种空气机械动力头
EP2449215A1 (en) Rotary device
CN204877828U (zh) 磁力液压气动引擎
CN101440720A (zh) 涡轮式调速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3362516U (zh) 旋转压缩装置
CN204119008U (zh) 自发电发动机
CN203271817U (zh) 节能型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2510167U (zh) 星形空气动力引擎总成
CN2310861Y (zh) 螺旋转子发动机
CN202628435U (zh) 一种直驱空压机
CN212296609U (zh) 一种旋转式活塞发动机
CN103334797B (zh) 遥控阀门
CN203856658U (zh) 一种空气或液体压缩推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