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0856B -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0856B
CN106910856B CN201610957986.0A CN201610957986A CN106910856B CN 106910856 B CN106910856 B CN 106910856B CN 201610957986 A CN201610957986 A CN 201610957986A CN 106910856 B CN106910856 B CN 106910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film
base material
coated
width
exc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79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0856A (zh
Inventor
芝龙太郎
峰本恭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04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8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0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0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0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01M50/406Moulding; Emboss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7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3Polyamide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29Natural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and layers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的工序:切除工序(S2),将所搬运的隔膜原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涂覆工序(S3),向在切除工序(S2)中两端部被切除后的隔膜原片涂覆形成耐热层的涂料。

Description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充电电池等所使用的隔膜的制造中,在成为基材的隔膜原片上形成各种功能层。关于这种隔膜的制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隔膜原片的聚烯烃多微孔膜的制造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国际公开第2013/099539号(公开日:2013年7月4日)
通常,在隔膜的制造中,一边搬运从辊卷出的隔膜原片,一边实施涂覆功能层的材料的涂覆工序。然而,搬运时的隔膜原片的两端部容易松弛,在该两端部产生起伏。在隔膜原片的两端部产生起伏的情况下,存在涂覆工序中被涂覆的功能层的材料的膜厚变得不均匀的课题。
作为抑制这种起伏的产生的方法,考虑将隔膜原片的张力(卷出张力)设定为较高。然而,在将隔膜原片的张力设定为较高的情况下,存在隔膜原片断裂的风险,另外,产生容易在隔膜原片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产生褶皱(纵褶皱)、柔软的隔膜原片延伸变形这一新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在涂覆工序中以均匀的膜厚涂覆功能层的材料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切除工序,将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切除工序,将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的所述基材膜的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第二切除工序,将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第二涂覆工序,向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的另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切除部,其切除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涂覆部,其向通过所述切除部将所述两端部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在上述结构中,在通过涂覆部进行材料的涂覆之前,通过切除部将基材膜的两端部切除。因此,能够在减少了在基材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基材膜的涂覆。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可实现能够通过涂覆部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隔膜的制造装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一方式实现提供能够在涂覆工序中将涂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各状态下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其他结构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各状态下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隔膜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切除工序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切断部所具备皮革刀与隔膜原片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涂覆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的(a)是示出对耐热隔膜原片进行切割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b)是示出对耐热隔膜原片进行切割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锂离子充电电池
4 耐热层(功能层)
5 切除装置(切除部)
7 涂覆装置(涂覆部)
12 隔膜
12a 耐热隔膜(隔膜)
12b 耐热隔膜原片(基材膜)
12c 隔膜原片(基材膜)
12d 隔膜原片(基材膜)
52 固定轴
74 涂料(材料)
e 两端部(切除部分)
F 非涂覆部分
S2 切除工序
S2-2 第二切除工序
S3 涂覆工序
S3-2 第二涂覆工序
S8 切割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锂离子充电电池用隔离膜(隔膜)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至图3对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说明。
〔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结构〕
以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液充电电池因能量密度高而目前被广泛用作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等设备、汽车、飞机等移动体中使用的电池、或者有助于电力的稳定供给的固定用电池。
图1是示出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锂离子充电电池1具备阴极11、隔膜12以及阳极13。在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外部,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连接外部设备2。而且,在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充电时电子向方向A移动,在放电时电子向方向B移动。
(隔膜)
隔膜12配置在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正极即阴极11与其负极即阳极13之间,且配置为被阴极11与阳极13夹持。隔膜12将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分离,同时能够使锂离子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移动。作为隔膜12的材料,例如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各状态下的状况的示意图。图2的(a)示出通常的状况,图2的(b)示出锂离子充电电池1升温时的状况,图2的(c)示出锂离子充电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状况。
如图2的(a)所示,在隔膜12上设置有多个孔P。通常,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锂离子3能够经由孔P而来往。
在此,例如,有时因锂离子充电电池1的过充电或外部设备的短路所引起的大电流等而导致锂离子充电电池1升温。在该情况下,如图2的(b)所示,隔膜12熔解或变柔软,导致孔P堵塞。并且,隔膜12收缩。由此,锂离子3的来往停止,因此上述的升温也会停止。
但是,在锂离子充电电池1急剧升温的情况下,隔膜12急剧收缩。在该情况下,如图2的(c)所示,隔膜12有时被破坏。然后,锂离子3从被破坏的隔膜12泄漏,因此锂离子3的来往不会停止。由此,继续升温。
(耐热隔膜)
图3是示出其他结构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各状态下的状况的示意图。图3的(a)示出通常的状况,(b)示出锂离子充电电池1急剧升温时的状况。
如图3的(a)所示,锂离子充电电池1还可以具备耐热层4。该耐热层4能够设置于隔膜12。图3的(a)示出在隔膜12上设置有作为功能层的耐热层4的结构。以下,将在隔膜12上设置有耐热层4的膜作为耐热隔膜(隔离物)12a。
在图3的(a)所示的结构中,耐热层4层叠于隔膜12的阴极11侧的单面。另外,耐热层4也可以层叠于隔膜12的阳极13侧的单面,也可以层叠于隔膜12的两面。而且,在耐热层4上也设有与孔P同样的孔。通常,锂离子3经由孔P和耐热层4的孔来往。作为耐热层4的材料,例如包括全芳香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树脂)。
如图3的(b)所示,即使锂离子充电电池1急剧升温,隔膜12熔解或变柔软,由于耐热层4辅助隔膜12,因此隔膜12的形状得以维持。因此,隔膜12熔解或变柔软,止于孔P堵塞的情况。由此,锂离子3的来往停止,因此上述的过放电或过充电也停止。这样,抑制了隔膜12的破坏。
〔隔膜的制造流程〕
接下来,对隔膜的制造流程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隔膜的制造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隔膜具有在成为基材的隔膜原片(基材膜)上层叠有功能层的结构。隔膜原片使用聚烯烃等的膜。另外,作为功能层,例示了耐热层、粘合剂层。
功能层向隔膜原片进行的层叠通过在隔膜原片上涂覆与功能层相对应的涂料(材料)等并使其干燥而进行。
图4例示了在功能层是耐热层4的情况下的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流程。例示的流程是使用全芳香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树脂)作为耐热层4的材料并将其向作为隔膜原片(基材膜)12d的聚烯烃基材膜层叠的流程的一例。
该流程包括检查工序S1、切除工序S2、涂覆工序S3、析出工序S4、清洗工序S5、干燥工序S6、检查工序S7、以及切割工序S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检查工序S1之前包括隔膜原片12d的制造工序。另外,检查工序S1可以省略,或者也可以包含在切除工序S2与涂覆工序S3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干燥工序S6之后包含第二切除工序S2-2。该情况下的流程包括检查工序S1、切除工序S2、涂覆工序S3、析出工序S4、清洗工序S5、干燥工序S6、第二切除工序S2-2、检查工序S7、以及切割工序S8。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析出工序S4以及清洗工序S5可以省略。其原因在于,因功能层的结构以及涂覆工序S3中使用的涂料的结构不同而不需要这些工序。该情况下的流程包括检查工序S1、切除工序S2、涂覆工序S3、干燥工序S6、检查工序S7、以及切割工序S8。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干燥工序S6之后包含第二切除工序S2-2、第二涂覆工序S3-2、第二析出工序S4-2、第二清洗工序S5-2、以及第二干燥工序S6-2。该情况下的流程包括检查工序S1、切除工序S2、涂覆工序S3、析出工序S4、清洗工序S5、干燥工序S6、第二切除工序S2-2、第二涂覆工序S3-2、第二析出工序S4-2、第二清洗工序S5-2、第二干燥工序S6-2、检查工序S7、以及切割工序S8。此外,在该流程中,析出工序S4及清洗工序S5、以及第二析出工序S4-2及第二清洗工序S5-2也可以省略。如上述那样,其原因在于因功能层的结构以及涂覆工序S3中使用的涂料的结构不同而不需要这些工序。该情况下的流程包含检查工序S1、切除工序S2、涂覆工序S3、干燥工序S6、第二切除工序S2-2、第二涂覆工序S3-2、第二干燥工序S6-2、检查工序S7、以及切割工序S8。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上述的各工序之间还包含追加的检查工序。
(隔膜原片的制造工序)
首先,对于作为基材膜的隔膜原片12d的制造,以作为其材料而主要含聚乙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例示的制造方法是向热塑性树脂添加孔形成剂而进行膜成形后,通过适当的溶剂将该孔形成剂除去的方法。具体地说,在隔膜原片12d以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乙烯树脂作为材料的情况下,是依次经由以下所示的(a)~(d)的工序的制造方法。
(a)混炼工序
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碳酸钙等无机填充剂混炼而得到聚乙烯树脂组成物的工序。
(b)轧制工序
使用通过混炼工序得到的聚乙烯树脂组成物成形出膜的工序。
(c)除去工序
从通过轧制工序得到的膜除去无机填充剂的工序。
(d)延伸工序
使通过除去工序得到的膜延伸而得到隔膜原片12d的工序。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除去工序(c)中,在膜中设置多个微小孔。然后,通过上述延伸工序(d)延伸后的膜中的微小孔成为上述的孔P。由此,形成具有规定厚度和透气度的聚乙烯多微孔膜,即隔膜原片12。
另外,在上述混炼工序(a)中,也可以对100重量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5~200重量份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聚烯烃、以及100~400重量份的无机填充剂进行混炼。
需要说明的是,在隔膜原片12d包含其他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同样的制造工序也能够制造隔膜原片12d。另外,隔膜原片12d的制造方法不限于除去孔形成剂的上述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
接下来,对上述隔膜原片12d的制造工序之后的各工序S1~S8依次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工序按照S1~S8的顺序进行。
(检查工序S1)
检查工序S1是在对成为耐热隔膜12a的基材的隔膜原片12d进行下一工序之前检查隔膜原片12d的工序。
(切除工序S2)
切除工序S2是将检查工序S1中进行检查后的隔膜原片12d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边缘)切除的工序。换言之,切除工序S2是将在与隔膜原片12d的搬运(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置的、该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切除的工序。
如上述那样,搬运时的隔膜原片12d的端部容易松弛,其结果是,在端部产生起伏。在隔膜原片12d的端部产生起伏的情况下,在涂覆工序S3中涂覆于隔膜原片12d的耐热层4的涂料的膜厚变得不均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涂覆工序S3之前,在切除工序S2中将产生了起伏的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切除。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切除工序S2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切除工序S2由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切除部分)e切除的切除装置(切除部)5实施。
切除装置5具备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切除(切断)的两个切断部(第一切断部、第二切断部)51、以及将该切断部51固定的固定轴52。
固定轴52呈沿隔膜原片12d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直线形状,该固定轴52的两端部固定于隔着切除装置5设置在两侧的固定部6。
这样,在切除装置5中,将固定切断部51的固定轴52设为大致直线形状,在共用的固定轴52上固定有两个切断部51。由此,例如与将两个切断部51固定于不同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各切断部51的偏差。因此,能够通过切断部51在切除位置C适当地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切除。
另外,切断部51也可以采用能够在固定轴52上的任意位置固定的构造。由此,在切除工序S2中能够将隔膜原片12d设定为任意的宽度。
各切断部51具备皮革刀512(参照图6)。皮革刀512通过研磨得锋利的刀尖512a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切除。由此,能够得到从隔膜原片12d将产生了起伏的两端部e切除了的平坦的隔膜原片(基材膜)12c。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切断部51所具备皮革刀512与隔膜原片12d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皮革刀512以刀尖512a相对于所搬运的隔膜原片12d形成角度θ的方式相对于隔膜原片12d斜向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刀长比一般的隔膜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切割用的皮革刀(短刀)大的长刀作为皮革刀512。因此,在将隔膜原片12d的下表面与刀尖512a的下端部(刀锋)的间隔定义为深度D的情况下,能够将深度D设定为比以往的皮革刀大。
这样,通过将深度D设定地较大,能够通过皮革刀512将产生了起伏的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适当地切除。
需要说明的是,起伏的宽度(即,隔膜原片12d的面外方向上的宽度)根据隔膜原片12d的尺寸、搬运速度、卷出张力等重要因素而变化。因此,深度D的值根据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产生的起伏的宽度而适当地设定。
优选深度D的值为所搬运的隔膜原片12d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边E与使皮革刀512与隔膜原片12d抵接的切除位置C之间的距离的四分之一以上。若深度D的值为上述距离的四分之一以上,则能够通过皮革刀512将产生了起伏的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适当地切除。
另外,优选深度D的上限值与上述距离相等。若深度D的值大于上述距离,则在切除装置5的结构方面,不易确保用于安装切断部51的充足空间,另外,皮革刀512的刀尖512a的使用效率低,不合理。
在切除工序S2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两端部e)的宽度优选为在每个单侧均为5mm以上且200mm以下。从可靠地除去可产生起伏的部分的观点出发,在切除工序S2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两端部e)的宽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另一方面,从切除后的产品的产量的观点出发,上述宽度优选为200mm以下,更优选为150mm以下。另外,若切除部分(两端部e)的宽度小于5mm,则难以从薄且强度低的隔膜原片12d将两端部e切除,故而并不优选。
在切除工序S2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的宽度也可以在两端不同。通过将可产生起伏的一侧更多地除去,能够在不降低整体的产量的情况下防止起伏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切除工序S2中使用的刀的种类而言,只要能够切除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则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刀。例如,也可以代替皮革刀512而使用圆刀等刀。
(涂覆工序S3)
涂覆工序S3是向在切除工序S2中被切除两端部e后的隔膜原片12c涂覆耐热层4的涂料(材料)的工序。在涂覆工序S3中,可以仅对隔膜原片12c的一个面进行涂覆,也可以对两面进行涂覆。在仅对一个面进行涂覆的情况下,可以在后述的第二涂覆工序S3-2中对另一个面进行涂覆。
例如,在涂覆工序S3中,向隔膜原片12c涂覆芳族聚酰胺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作为耐热层用的涂料。需要说明的是,耐热层4不限定于上述的芳族聚酰胺耐热层。例如,作为耐热层用的涂料,也可以涂覆氧化铝、羧甲基纤维素以及水的悬浮液。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切除工序S2与涂覆工序S3之间不存在其他工序,在切除工序S2中将产生了起伏的两端部e切除,之后在接下来的涂覆工序S3中进行隔膜原片12c的涂覆。由此,在适当地维持隔膜原片12c的平坦性的状态下进行涂覆,因此能够将耐热层4的材料涂覆成更加均匀的膜厚。
但是,也可以在切除工序S2与涂覆工序S3之间还包含其他工序(例如,卷绕工序等)。即便在切除工序S2与涂覆工序S3之间还包含其他工序,通过在涂覆工序S3之前执行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切除的切除工序S2,与不执行切除工序S2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涂覆耐热层4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涂覆工序S3的一例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通过向在切除工序S2中两端部e被切除后的隔膜原片12c涂覆耐热层用的涂料74的涂覆装置(涂覆部)7来实施涂覆工序S3。
涂覆装置7具有棒涂法的机构,具备涂料滴落器71、涂覆棒72以及涂覆棒驱动部73。在该机构中,在涂覆棒72的前端与隔膜原片12c之间设置有间隙(缝隙),通过一边将从涂料滴落器71滴落到隔膜原片12c上的涂料74存积在涂覆棒72的一侧(搬运方向的上游侧)一边搬运隔膜原片12c,从而进行隔膜原片12c的涂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将涂料74涂覆于隔膜原片12c的方法而言,只要是能够对隔膜原片12c均匀地进行湿式涂覆的方法则不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能够采用毛细管涂覆法、狭缝模涂法、喷涂法、浸涂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柔性印刷法、棒涂法、凹板印刷式涂法、模涂法等。
另外,涂覆于隔膜原片12c的耐热层4的材料的膜厚能够通过调节涂覆湿膜的厚度、以及涂覆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来控制。
在该涂覆工序S3中,优选以在两端部e被切除后的隔膜原片12c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表面残留有非涂覆部分的方式,涂覆涂料74(边缘残留涂覆)。由此,能够抑制在进行使涂料74达到隔膜原片12c的两侧表面的整面涂覆的情况下产生的、涂料74从隔膜原片12c的两端部绕向背面74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涂料74绕向隔膜原片12c的背面74而产生的产品不合格。
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后续工序(例如,后述的第二切除工序S2-2或者切割工序S8等)中将非涂覆部分切除即可。由此,能够制造耐热层4具有更加均匀的膜厚的耐热隔膜12a。
(析出工序S4)
析出工序S4是使在涂覆工序S3中涂覆的涂料74固化的工序。在涂料74是芳族聚酰胺涂料的情况下,例如向涂覆面给予水蒸气,通过湿度析出而使芳族聚酰胺固化。由此,得到形成有耐热层4的隔膜原片12c、即耐热隔膜原片12b(参照图8)。
(清洗工序S5)
清洗工序S5是对在析出工序S4中使涂料固化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进行清洗的工序。在耐热层4是芳族聚酰胺耐热层的情况下,作为清洗液,适于使用例如水、水系溶液、醇系溶液。
(干燥工序S6)
干燥工序S6是使在清洗工序S5中进行清洗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干燥的工序。干燥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使耐热隔膜原片12b与加热后的辊接触的方法、或向耐热隔膜原片12b吹热风的方法等各种方法。
(第二切除工序S2-2)
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干燥工序S6之后包含对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进一步进行切除的第二切除工序S2-2。由此,能够适当抑制在搬运时在耐热隔膜原片12b上产生褶皱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在涂覆工序S3中进行隔膜原片12c的边缘残留涂覆的情况,在隔膜原片12c的两端部存在耐热层4的膜厚所带来的阶梯差(涂覆部分与非涂覆部分的边界)。因此,有时因该阶梯差而产生褶皱。
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中,通过将作为非涂覆部分的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切除而消除上述阶梯差,能够抑制在搬运时的耐热隔膜原片12b上产生褶皱。
换句话说,优选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包括非涂覆部分与涂覆部分的一部分。即,优选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中包括与非涂覆部分相邻的涂覆部分在内将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切除,以便可靠地使切除部分包括全部的非涂覆部分。
例如,对于在涂覆工序S3中将分别与隔膜原片12c的两端边E相距10mm左右以内的部分作为非涂覆部分进行边缘残留涂覆的情况,在该非涂覆部分的10mm的基础上,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中从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边E在每个单侧进一步切除5mm以上且80mm以下的涂覆部分。该第二切除工序S2-2的具体方式(手段)与切除工序S2相同。
从可靠地除去可产生起伏的部分的观点以及可靠地消除涂覆于基材膜的一个面的材料(功能层)的膜厚所带来的阶梯差的观点出发,在切除工序S2-2中被切除的涂覆部分的宽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另一方面,从切除后的产品的产量的观点出发,上述宽度优选为8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
另外,在耐热隔膜原片12b仅在一个面具有耐热层4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之后实施第二涂覆工序S3-2、第二析出工序S4-2、第二清洗工序S5-2、以及第二干燥工序S6-2,从而在该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另一个面也形成耐热层4。
即,也可以将仅在一个面具有耐热层4的耐热隔膜原片12b作为基材膜,实施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
(第二涂覆工序S3-2)
第二涂覆工序S3-2是向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另一个面涂覆耐热层4的涂料(材料)的工序。例如,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与第二涂覆工序S3-2之间不存在其他工序,在第二切除工序S2-2中将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切除,之后在接下来的第二涂覆工序S3-2中对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另一个面进行涂覆。由此,由于在适当地维持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平坦性的状态下进行涂覆,因此能够将耐热层4的材料涂覆成更加均匀的膜厚。该第二涂覆工序S3-2的具体方式(手段)与涂覆工序S3相同。
(第二析出工序S4-2)
第二析出工序S4-2是使在第二涂覆工序S3-2中涂覆的涂料固化的工序。该第二析出工序S4-2的具体方式(手段)与析出工序S4相同。
(第二清洗工序S5-2)
第二清洗工序S5-2是对在第二析出工序S4-2中使涂料固化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进行清洗的工序。该第二清洗工序S5-2的具体方式(手段)与清洗工序S5相同。
(第二干燥工序S6-2)
第二干燥工序S6-2是使在第二清洗工序S5-2中进行清洗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干燥的工序。该第二干燥工序S6-2的具体方式(手段)与干燥工序S6相同。
(检查工序S7)
检查工序S7是对在干燥工序S6(在包括干燥工序S6-2的流程的情况下为第二干燥工序S6-2)中干燥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进行检查的工序。在进行该检查时,可以适当地进行标记,以便容易地除去缺陷部位。
(切割工序S8)
切割工序S8是将在检查工序S7中进行检查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切割(切断)成规定的产品宽度的工序。具体地说,在切割工序S8中,将耐热隔膜原片12b切割成适于锂离子充电电池1等应用产品的宽度、即产品宽度。
为了提高生产性,通常,耐热隔膜原片12b被制造成其宽度为产品宽度以上。并且,在被制造出后,耐热隔膜原片12b被切割成产品宽度而成为耐热隔膜12a。
在该切割工序S8中,也可以在切割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同时将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切除。在切割工序S8中,通过将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部的多余的膜切除,能够将耐热隔膜原片12b适当地加工成产品宽度。
另外,在涂覆工序S3(在包括第二涂覆工序S3-2的流程的情况下为第二涂覆工序S3-2)中进行边缘残留涂覆的情况下,在切割工序S8中,非涂覆部分F(参照图8)被切除。例如,对于在涂覆工序S3(或者第二涂覆工序S3-2)中将分别与隔膜原片12c的两端边E相距10mm左右以内的部分作为非涂覆部分F进行边缘残留涂覆的情况下,在该非涂覆部分的10mm的基础上,在切割工序S8中从耐热隔膜原片12b的两端边E在每个单侧进一步切除5mm以上且80mm以下的涂覆部分。
图8的(a)是示出对耐热隔膜原片12b进行切割的切割装置8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的(b)是示出对耐热隔膜原片12b进行切割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a)所示,切开装置8具备以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柱形状的卷出辊81、辊82~85以及多个卷绕辊86。在切割装置8中设置有多个未图示的刀。
在分割装置8中,将缠绕有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圆筒形状的芯体87嵌在卷出辊81上。从芯体87向路径U或L卷出耐热隔膜原片12b。被卷出的耐热隔膜原片12b经由辊83例如以100m/分的速度向辊84搬运。在搬运工序中,耐热隔膜原片12b相对于搬运(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被切割。由此,制造出耐热隔膜原片12b被切割成产品宽度的多个耐热隔膜12a。
如图8的(b)所示,制造出的多个耐热隔膜12a分别向嵌于卷绕辊86的芯体88卷绕。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上述工序以外的工序。例如,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清洗工序S5与干燥工序S6之间、或者第二清洗工序S5-2与第二干燥工序S6-2之间包含除水工序,在该除水工序中,除去耐热隔膜原片12b上附着的水等,从而防止在接下来的干燥工序S6或者第二干燥工序S6-2中的干燥不足。
另外,在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代替切割工序S8而包括卷绕经过检查工序S7的检查后的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卷绕工序。耐热隔膜原片12b的卷绕可以使用圆筒形状的芯体等。被卷绕的耐热隔膜原片12b可以保持原样以宽幅的状态作为耐热隔膜12a的原片而出厂等。在该情况下,省略切割工序S8。
〔总结〕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搬运的隔膜原片12d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e切除的切除工序S2;以及向在切除工序S2中两端部e被切除后的隔膜原片12c涂覆形成耐热层4的涂料的涂覆工序S3。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涂覆工序S3之前,在切除工序S2中将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切除。因此,能够在减少了在隔膜原片12d的两端部e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隔膜原片12c的涂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实现能够在涂覆工序S3中将耐热层4的涂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耐热隔膜12a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补充〕
优选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切除工序,将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
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涂覆工序之前,在切除工序中将基材膜(隔膜原片)的两端部切除。因此,能够在减少了在基材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基材膜的涂覆。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可实现能够在涂覆工序中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隔膜的制造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指的是,与基材膜的搬运(长边)方向大致正交并且与基材膜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第二切除工序,在该第二切除工序中,将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第二切除工序中对涂覆有材料的基材膜的两端部进一步进行切除,能够适当地抑制搬运时在基材膜上产生褶皱的情况。
优选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切除工序,将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
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的另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第二切除工序,将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
第二涂覆工序,向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的所述基材膜的另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涂覆工序之前,在切除工序中将基材膜(隔膜原片)的两端部切除。因此,能够在涂覆工序中,在减少了在基材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在基材膜的一个面进行涂覆。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在第二涂覆工序之前,在第二切除工序中将基材膜(隔膜原片)的两端部切除。因此,能够在第二涂覆工序中,在减少了在基材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对该基材膜的另一个面进行涂覆。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第二切除工序中,涂覆有材料的基材膜的两端部被进一步切除,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搬运时在基材膜上产生褶皱的情况。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可实现能够在基材膜的两面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隔膜的制造方法。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包括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涂覆部分的一部分。
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消除涂覆于基材膜的一个面的材料(功能层)的膜厚所带来的阶梯差。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因上述阶梯差引起的褶皱的产生。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所述涂覆部分的宽度在每个单侧均为5mm以上且80mm以下。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基材膜中的处于能够产生起伏的范围的两端部适当地切除。另外,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涂覆有材料的基材膜的两端部适当地切除,能够适当地抑制搬运时在基材膜上产生褶皱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的宽度在每个单侧均为5mm以上且200mm以下。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基材膜中的处于能够产生起伏的范围的两端部适当地切除。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切割工序,在切割工序中,将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切割成规定的产品宽度。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切割工序中将基材膜切割成规定的产品宽度,能够得到功能层具有均匀的膜厚的隔膜。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切割所述基材膜的同时将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切割工序中将基材膜的两端部的多余的膜切除,能够将基材膜适当地加工成产品宽度。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涂覆工序中,以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表面残留有非涂覆部分的方式,涂覆所述材料。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涂覆工序中,进行在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表面残留有非涂覆部分的边缘残留涂覆(部分涂覆),能够抑制在进行使材料达到两侧表面的整面涂覆的情况下产生的、材料从基材膜的两端部绕向背面的情况。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由于材料从两端部绕向基材膜的背面而产生的产品不合格。另外,通过在后续工序中将基材膜的非涂覆部分切除,能够得到功能层具有更加均匀的膜厚的隔膜。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方法中,对所搬运的所述基材膜连续地实施所述切除工序与所述涂覆工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切除工序与涂覆工序之间不存在其他工序,对所搬运的基材膜连续地实施切除工序与涂覆工序。因此,在切除工序中将产生于基材膜的两端部的起伏切除,之后在接下来的涂覆工序中对基材膜进行涂覆。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适当地维持基材膜的平坦性的状态下进行涂覆,故而能够在涂覆工序中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更加均匀的膜厚。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切除部,其切除所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
涂覆部,其向通过所述切除部将所述两端部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通过涂覆部进行材料的涂覆之前,通过切除部将基材膜的两端部切除。因此,能够在减少了在基材膜的两端部产生的起伏(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基材膜的涂覆。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可实现能够通过涂覆部将功能层的材料涂覆成均匀的膜厚的隔膜的制造装置。
另外,优选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膜的制造装置中,
所述切除部包括:
第一切断部,其切断所述基材膜的所述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
第二切断部,其切断所述两端部中的另一端部;以及
固定轴,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对所述第一切断部以及所述第二切断部进行固定。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沿基材膜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固定轴上固定有第一切断部以及第二切断部,例如与将将第一切断部以及第二切断部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固定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第一切断部以及第二切断部的偏差。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切断部以及第二切断部在适当的位置将基材膜的两端部切除。

Claims (12)

1.一种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切除工序,将从辊卷出并被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膜的搬运方向大致正交且与该基材膜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以及
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而减少了起伏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切除工序,在该第二切除工序中,将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包括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涂覆部分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所述涂覆部分的宽度在每个单侧均为5mm以上且80mm以下。
5.一种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切除工序,将从辊卷出并被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膜的搬运方向大致正交且与该基材膜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
涂覆工序,向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而减少了起伏的所述基材膜的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第二切除工序,将在所述涂覆工序中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以及
第二涂覆工序,向在所述第二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而减少了起伏的所述基材膜的另一个面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除工序中被切除的切除部分的宽度在每个单侧均5mm以上且200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切割工序,在该切割工序中,将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切割成规定的产品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切割所述基材膜的同时,将涂覆有所述材料的所述基材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切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涂覆工序中,以在所述切除工序中所述两端部被切除后的所述基材膜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表面残留有非涂覆部分的方式,涂覆所述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搬运的所述基材膜连续地实施所述切除工序与所述涂覆工序。
11.一种隔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切除部,其切除从辊卷出并被搬运的基材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基材膜的搬运方向大致正交且与该基材膜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以及
涂覆部,其向通过所述切除部将所述两端部切除而减少了起伏的所述基材膜涂覆形成功能层的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除部包括:
第一切断部,其切断所述基材膜的所述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
第二切断部,其切断所述两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以及
固定轴,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对所述第一切断部以及所述第二切断部进行固定。
CN201610957986.0A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6910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0420.2A CN108258173B (zh)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892 2015-10-30
JP2015214892 2015-10-30
JP2016062384A JP6023373B1 (ja) 2015-10-30 2016-03-25 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パレータの製造装置
JP2016-062384 2016-03-2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0420.2A Division CN108258173B (zh)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0856A CN106910856A (zh) 2017-06-30
CN106910856B true CN106910856B (zh) 2018-04-06

Family

ID=5724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7986.0A Active CN106910856B (zh)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CN201810170420.2A Active CN108258173B (zh)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0420.2A Active CN108258173B (zh) 2015-10-30 2016-10-27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859539B2 (zh)
JP (2) JP6023373B1 (zh)
KR (2) KR102001286B1 (zh)
CN (2) CN106910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3373B1 (ja) * 2015-10-30 2016-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パレータの製造装置
KR102104551B1 (ko) 2017-05-11 2020-04-24 (주)온코태그디아그노스틱 Mrs에 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는 모노클로날 항체
CN111525075B (zh) * 2020-04-22 2022-06-24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除水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883A (zh) * 2004-03-23 2005-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切割聚合物膜的方法
JP2012084315A (ja) * 2010-10-08 2012-04-26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2114047A (ja) * 2010-11-26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多孔層付セパレータシート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巻き取り装置
CN104137299A (zh) * 2012-03-05 2014-11-05 特里奥凡德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部分涂层的高孔隙率隔离膜
JP2014221714A (ja) * 2006-10-19 2014-11-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固体電解質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8491A (ja) * 1983-12-01 1985-06-25 東レ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の切断方法
JPH0464211A (ja) * 1990-07-04 1992-02-28 Toray Ind Inc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H0790504B2 (ja) * 1990-07-30 1995-10-0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体の耳スリット装置
JP2000208129A (ja) 1999-01-13 2000-07-28 Ngk Insulator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01089022A1 (en) * 2000-05-19 2001-11-22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a super fine fibrous polymer separator film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JP2002273684A (ja) 2001-03-14 2002-09-25 Sumitomo Chem Co Ltd 電池セパレーター用樹脂フィルム状物のスリット方法および電池セパレーター用樹脂フィルム状物
DE102005015295A1 (de) 2005-04-01 2006-10-19 Billhöf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schichten eines metallischen Trägermaterials
KR100792255B1 (ko) 2006-12-19 2008-01-07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열수축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라벨
JP4868266B2 (ja) 2010-03-31 2012-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US20120148896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lti-layer article of polyimide nanoweb with amidized surface
WO2013099539A1 (ja) * 2011-12-26 2013-07-04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フィルム、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ー
JP5865168B2 (ja) 2012-04-20 2016-02-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質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多孔質フィルム、並びに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6337773B2 (ja) * 2012-08-06 2018-06-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ロール部材、塗布装置、セパレータ製造装置及び二次電池製造装置
CN102956859B (zh) * 2012-11-28 2015-11-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层聚烯烃复合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KR101284915B1 (ko) * 2013-04-01 2013-07-10 동양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페트 필름의 제조장치
BR112016006039B1 (pt) * 2013-10-07 2021-01-19 Starlinger & Co. Gesellschaft Mbh dispositivo de corte para o corte longitudinal de uma peça contínua de película e processo para corte longitudinal de uma peça contínua de película
JP6299174B2 (ja) * 2013-11-19 2018-03-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樹脂製薄板状基材の切断装置
JP5785671B1 (ja) 2014-10-10 2015-09-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捲回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用セパレータ捲回体の製造装置
US10164289B2 (en) * 2014-12-02 2018-12-25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Vitreous solid electrolyte sheets of Li ion conducting sulfur-based glas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cells and methods
JP6023373B1 (ja) * 2015-10-30 2016-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パレータ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883A (zh) * 2004-03-23 2005-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切割聚合物膜的方法
JP2014221714A (ja) * 2006-10-19 2014-11-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性固体電解質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84315A (ja) * 2010-10-08 2012-04-26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2114047A (ja) * 2010-11-26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多孔層付セパレータシート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巻き取り装置
CN104137299A (zh) * 2012-03-05 2014-11-05 特里奥凡德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具有部分涂层的高孔隙率隔离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8896A (ko) 2017-05-29
JP2017084772A (ja) 2017-05-18
JP6333912B2 (ja) 2018-05-30
CN106910856A (zh) 2017-06-30
KR20170056408A (ko) 2017-05-23
JP6023373B1 (ja) 2016-11-09
CN108258173A (zh) 2018-07-06
KR102001286B1 (ko) 2019-07-17
US9859539B2 (en) 2018-01-02
US20170125761A1 (en) 2017-05-04
JP2017084757A (ja) 2017-05-18
US20170373290A1 (en) 2017-12-28
CN108258173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4526B2 (ja) コーティング膜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6910856B (zh) 隔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隔膜的制造装置
US20180002137A1 (en) Separator core and separator roll
CN106953057A (zh) 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功能性膜的制造装置
CN106953048A (zh) 膜制造方法
US10137608B2 (en) Film-stre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film
US1042790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 and method for winding off film
CN109659472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分离器制造方法及切开方法
KR101913476B1 (ko)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제조 장치
JP6935338B2 (ja) フィルム製造装置、フィルム捲回体製造装置、及び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JP6928516B2 (ja)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US10090500B2 (en) Film-stre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film
JP5989579B2 (ja)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7098196A (zh) 扩展装置、多孔质膜制造装置、以及多孔质膜制造方法
US20170239878A1 (en) Expander device, porous film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porous film produc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