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665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665B
CN106797665B CN201580054436.1A CN201580054436A CN106797665B CN 106797665 B CN106797665 B CN 106797665B CN 201580054436 A CN201580054436 A CN 201580054436A CN 106797665 B CN106797665 B CN 106797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crambling code
relay
scrambling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665A (zh
Inventor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7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本发明用于信息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中数据传输量日益增加,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快的传输效率,在有限的时频资源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数据传输效率就成了关键问题。D2D ProSe(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复用小区资源,能够使得终端设备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容量。
现有技术中,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D2D场景为例,D2D***中是终端设备进行直接通信,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因此设备移动性较大,信道情况变化较快,如果进行直连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则两个终端设备将无法进行D2D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能够解决D2D场景下,终端设备无法区分数据的时序关系,使得数据接收出现错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发送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接收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加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解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解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加扰;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二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扰码种子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2D场景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或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等。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仅是用来区分,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是用于限定,第一设备可以执行第二设备的方法,第二设备也可以执行第一设备的方法。同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只是用于区分,第一信息实现的功能,也可以由第二信息实现,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场景中,参照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01、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
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另外,此处所说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例如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以是小区内或小区外,如何定义起始设备的位置本发明不做限制。
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是控制信令或者数据信息,参照图2所示,图2示出了第一扰码种子的结构,其中第一种结构为第一信息是控制信令时,第一扰码种子的结构,第二种结构为第一信息是数据信息时第一扰码种子的结构,可以通过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当用1比特指示信息来源时,0表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在小区内,1表示起始设备的位置在小区外。又如,用2比特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00”表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01”表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1,“10”表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2,“11”表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4,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或者,可选的,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ID(Identity,身份标识),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具体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扰码种子可以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以物理层ID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例,
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或者,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1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
可选的,步骤102之后,还可以包括:
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第一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第二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的;
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解扰。
进一步可选的,当第二扰码种子指示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解扰之后,还包括:
第一设备将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第一设备根据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第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结合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对应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接收侧,参照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301、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先缓存第一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然后对缓存的部分进行解扰,解扰时所使用的扰码种子是根据预设层级或预设来源生成的,如果正确解扰则证明第一信息的中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此时,第二设备可以接收第一信息剩余部分或将缓存的第一信息全部解扰。可选的,第二设备可以是第一信息传输的目的设备,也可以是中继设备。预设层级是预先设定的中级层级,预设来源是预先设定的信息来源,这样,第二设备就只接收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信息来源是预设来源的信息,对于中继层级不同,内容相同的信息,或者是信息来源不同,内容相同的信息,只接收一份,避免了重复接收相同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的D2D场景为例,参照图4所示,如果第一设备401要通过第三设备403和第四设备404向第二设备402传输数据时,第一设备401需要利用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作业)资源发送调度信令,利用数据资源发送相应的D2D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中包含目的地址,即为第二设备的地址,这样,第一设备401在第一时间段发送了信号1,之后,在第二时间段,发送了信号2,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相邻,而第三设备403在第一时间段接收到信号1之后,在第二时间段发送了信号1,这样,第四设备404在第二时间段可以接收到第一设备401发送的信号2和第三设备403发送的信号1,两个信号目的地址皆为第二设备402,这样就无法区分两个信号承载的数据的时序关系,使得数据接收出现错误,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第二设备402只接收预设层级的信号,对于同一中继层级的信号,其时序关系不会出现混乱,避免了因为无法区分不同信号的时序关系导致数据接收错误的问题,而且,对于中继层级不同,内容相同的信息,只接收一份,避免了重复接收。
302、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
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的。
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是控制信令或者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或者,可选的,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ID,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具体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扰码种子可以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以物理层ID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例,
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或者,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303、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可选的,当第一扰码种子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步骤303之后,还包括:
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
另外,可选的,第二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第二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中继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设备也可以执行第二设备的方法,第二设备也可以执行第一设备的方法,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只是用于区分,并不用于限定其所实现的功能,当然,本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
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另外,此处所说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以是小区内或小区外,如何定义起始设备的位置本发明不做限制。
5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扰码种子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此。
503、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时,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息。
504、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505、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506第二设备根据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参照图6所示,该第一设备60包括:扰码单元601、加扰单元602、发送单元603。
其中,扰码单元601,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选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加扰单元602,用于根据扰码单元601生成的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
发送单元603,用于发送加扰单元602加扰后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60还包括接收单元604和解扰单元605。
接收单元604,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扰码单元601,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
解扰单元605,用于根据扰码单元601生成的第二扰码序列对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二信息进行解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接收器接收的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进一步可选的,扰码单元601,还用于当第二扰码种子指示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602,用于根据扰码单元601生成的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单元603,还用于发送加扰单元602加扰后的第二信息。
可选的,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如果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此处列举两种的具体实现方式作为说明: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参照图7所示,该第二设备70包括:接收单元701、扰码单元702、解扰单元703。
其中,接收单元701,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选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扰码单元702,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解扰单元703,用于根据扰码单元702生成的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可选的,第二设备70还包括加扰单元704和发送单元705。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
扰码单元702,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加扰单元704,用于根据扰码单元702生成的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加扰;
发送单元705,用于发送加扰单元704加扰后的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
扰码单元702,还用于当第一扰码种子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加扰单元704,用于根据扰码单元702生成的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单元705,用于发送加扰单元704加扰后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如果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此处列举两种的具体实现方式作为说明: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一信息,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参照图8所示,该第一设备8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总线803和发送器8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发送器804通过总线80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8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8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8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8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8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8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发送器804,用于发送处理器801加扰后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80还包括接收器805,接收器805通过总线803与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及发送器804相互连接;
接收器805,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选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处理器801,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并根据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解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接收器805接收的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801,还用于当第二扰码种子指示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器804,还用于发送处理器801加扰后的第二信息。
可选的,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如果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此处列举两种的具体实现方式作为说明: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优选的,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参照图9所示,该第二设备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总线903和接收器9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接收器904通过总线90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90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9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902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901来控制执行。
该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这些存储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
处理器9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9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接收器904,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传输至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可选的,传输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处理器901,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可选的,第二设备90还包括发送器905,发送器905通过总线903与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及发送器905相互连接。
可选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
处理器901,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根据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加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发送器905,用于发送处理器901加扰后的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
处理器901,还用于当第一扰码种子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第三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发送器905,用于发送处理器901加扰后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如果物理层ID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此处列举两种的具体实现方式作为说明: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第一信息,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扰,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基于上述图1、图3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用于执行上述图1、图3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参照图10所示,该无线网络***100包括第一设备1001和第二设备1002。
其中,第一设备1001是图6对应的杀死实例中所描述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1002是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设备;
或者,第一设备1001是图8对应的杀死实例中所描述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1002是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第一扰码种子是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的,根据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第一信息,因为第一扰码种子指示了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对于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不同,而信息内容相同的信息,可以只进行一次转发,避免了重复发送,节省了信道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因为距离较远或信道质量有了较大改变而无法进行D2D通信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内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和碟包括CD(Compact Disc,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DVD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5)

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发送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3,6-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3,6-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10.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接收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第二信息加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通过所述总线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及所述发送器相互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0-12,15-16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0-12,15-16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19.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解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19-21,24-2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19-21,24-2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28.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扰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解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加扰;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二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
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扰单元加扰后的所述第一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8-30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35.根据权利要求28-30,33-34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36.根据权利要求28-30,33-34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37.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时,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解扰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7-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41.根据权利要求37-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37-39,42-4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45.根据权利要求37-39,42-4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4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
当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预设层级或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为预设来源时,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扰码种子生成第一扰码序列,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生成;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扰码种子生成第二扰码序列,所述第二扰码种子根据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生成,所述第二信息的中继层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息传输至接收端之前已经经过的中继设备数量,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来源用于指示传输所述第二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二信息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时,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解扰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加1后作为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新的中继层级生成第三扰码种子,并根据所述第三扰码种子生成第三扰码序列;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加扰并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6-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中的N个比特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者信息来源,N为大于0的整数。
50.根据权利要求46-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物理层身份标识ID,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或信息来源。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序列为第i+1序列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i为正整数。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1偏移量时,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0,当所述第一扰码种子包含的物理层ID的偏移量为第i+1偏移量,所述第一信息的中继层级为i时,i为正整数。
53.根据权利要求46-48,51-5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控制信令或数据信息或发现信号。
54.根据权利要求46-48,51-5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的起始设备的位置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内或网络覆盖范围外。
55.一种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场景中,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权利要求10-1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为权利要求19-2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权利要求28-36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设备。
CN201580054436.1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Active CN106797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7681 WO2016172850A1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665A CN106797665A (zh) 2017-05-31
CN106797665B true CN106797665B (zh) 2020-01-10

Family

ID=5719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436.1A Active CN106797665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24678A1 (zh)
EP (1) EP3282807B1 (zh)
JP (1) JP2018518874A (zh)
CN (1) CN106797665B (zh)
WO (1) WO2016172850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3049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기 간 통신에서 스크램블링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26929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 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
US9504090B2 (en) * 2013-01-17 2016-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proximity-based service
EP2768273B1 (en) * 2013-02-15 2020-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for use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5063186A1 (en) * 2013-10-31 2015-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US20160112221A1 (en) * 2013-11-27 2016-04-21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ue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50264588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5167286A1 (en) * 2014-04-30 2015-1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f device-to-device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16370B (zh) * 2014-06-11 2019-08-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中继用于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发现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3049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기 간 통신에서 스크램블링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26929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518874A (ja) 2018-07-12
CN106797665A (zh) 2017-05-31
EP3282807A1 (en) 2018-02-14
EP3282807B1 (en) 2021-06-30
WO2016172850A1 (zh) 2016-11-03
US20180124678A1 (en) 2018-05-03
EP3282807A4 (en) 2018-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3969B (zh) 一种ue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828474B (zh)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754524A (zh)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
CN10666468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11448772A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07409384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79053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设备及***
CN112887073B (zh) 带宽部分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6576023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70059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711362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7078992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EP3282765B1 (en) Path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9031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0794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797665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71554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700602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WO2016115681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12399513B (zh) 中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9662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