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9637B -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9637B
CN106789637B CN201510823942.4A CN201510823942A CN106789637B CN 106789637 B CN106789637 B CN 106789637B CN 201510823942 A CN201510823942 A CN 201510823942A CN 106789637 B CN106789637 B CN 106789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ing
layer
path
controll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39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9637A (zh
Inventor
李勤
王磊
丁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239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9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9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9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9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9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当收到BGP协议报文后,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拼接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Description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管理领域的路由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背景技术
分组传送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继承了传统传送网络理念,并符合IP化的发展要求。PTN实现了“控制和转发分离”——通过规划对网络的路径做到可知、可管、可控。PTN网络的架构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转发面、控制面、管理面,其转发面基于MPLS-TP技术,管理面就是目前的网管***。PTN的控制面被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功能,包括路径建立、网络拓扑发现等协议,被上移到管理面,和网管***集成在一起;第二部分是与网络的可靠性相关的,比如:路径的连通性检测、路径的保护倒换等,被下移到转发面,变成随路的信息,其优势是快速响应处理,做到50ms以内的保护倒换。软件定义的分组传送网(SPTN)指将SDN架构用于PTN网络,将SDN的集中化智能控制与PTN面向数据优化的高效多业务传送能力、电信级的高可靠性、端到端的QoS保障结合起来的全新网络***。
但是,当前的PTN业务开通有可能会涉及多个***,涉及到L2和L3路由器之间的配置,会增加业务互通的协调时间,多个域配置复杂度也大大增加。而SPTN***目前还没有考虑SPTN域和路由域设备互通的方案。这些缺点导致目前PTN或SPTN***与路由器网络互通时,需要进行人工配置,导致配置复杂,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并且导致开通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
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
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径拼接单元,用于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由管理单元,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径建立***,所述***包括:
第一控制器,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第二层转发设备,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下发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第三层转发设备,用于将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BGP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一控制器,以及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BGP协议报文并转发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路由表,实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业务互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径建立***,所述***包括:
第一控制器,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当接收到来自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通过第三层转发设备发来的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第三层转发设备,用于将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BGP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一控制器,以及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BGP协议报文并转发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路由表,实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业务互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与不同的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确定路由表,并且下发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不同的用户设备实现互通。流程都是由控制器来控制进行,极大的减少了人工配置工作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开通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组成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组成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立TCP连接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立TCP连接示意图二;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组成示意图三;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组成结构示意框图一;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组成结构示意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
步骤102: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步骤103: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完成步骤103之后,执行下述操作: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可以为PTN网络中的超级控制器(Super Controller);所述第二控制器可以为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比如,图2所示,其中,DomainController用于管理一个域中的第二层转发设备和/或第三层转发设备;SuperController用于管理两个或者更多的Domain Controller。
所述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接收到用户设备经由第三层转发设备发来的ARP请求,分析得到所述ARP请求中的目的IP地址,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或者,获取到设置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发送至第二层转发设备。所述设置,可以为通过应用(APP)进行设置。
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第一控制器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或者,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具体的:
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根据位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管理域的与用户设备连接的第三层边界转发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计算得到位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三层边界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将计算得到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了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第一控制器即Domain Controller1的域内有L2转发设备,L3转发设备;两个第二控制器即DomainController2和Domain Controller3的域内只有L3转发设备。用户设备为具备路由功能的设备。
示例一、
其中,动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具体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建立L2转发路径;
具体的,用户设备1经由L2转发设备发起针对L3转发设备1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请求;L2转发设备1收到ARP请求后,经过主控板分析,通过控制信息通道上传给Domain Controller1;Domain Controller1查看ARP请求的目的IP地址,索引到L3转发设备1;并且,Domain Controller1建立L2转发路径;其中,所述L2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L2转发设备1,目的节点为L3转发设备1。
步骤402:建立L3转发路径;
具体的,Super Controller根据选定策略,依据domain controller上报的IP地址信息,自动选择L3边界点(与用户设备L3连接的设备),并计算L3边界点设备之间的最优路径,并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Domain Controller1、DomainController2、和Domain Controller3,然后Domain Controller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L3转发设备。
步骤403:Super Controller拼接L2和L3路径,下发L2转L3配置到L3转发设备,例如绑定子接口IP地址,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间转发路径连通完成。
步骤404:路由信息交互;
具体包括:4041:L2转发路径建立完成,L3转发设备1可收到用户设备1的ARP请求,回复ARP请求,用户设备1发送TCP报文,L3转发设备1回复TCP报文,然后,TCP连接建立。
4042:如图5所示,用户设备1发送BGP协议报文给L3转发设备1,L3转发设备1经过主控板分析后,通过控制信息通道上传给domain Controller1,domain Controller1再上传给super Controller。Super Controller上运行BGP程序,解析BGP协议报文,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给L3转发设备1的主控板,L3转发设备1发送回用户设备1。
4043:用户设备2向L3转发设备6发送ARP请求,L3转发设备6回复ARP。用户设备2发送TCP报文,L3转发设备6回复TCP报文,然后,TCP连接建立。用户设备2发送BGP协议报文给L3转发设备6,L3转发设备6经过主控板分析后,通过控制信息通道上传给domainController3,domain Controller3再上传给super Controller。Super Controller上运行BGP程序,解析BGP协议报文,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给L3转发设备6的主控板,L3转发设备6发送回用户设备2。
4044:Super Controller根据BGP协议计算,与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如果有路由表变化就发送更新消息通告对端。
然后开始注入用户设备路由信息,例如将用户设备1的路由信息,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domain Controller,domain Controller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L3转发设备6,以及其它与用户设备建立了TCP连接的L3边界点设备。由于L3转发设备1与用户设备1直接建立了TCP连接,属于直连路由,因此不需要下发。
将用户设备2的路由信息,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domainController,domain Controller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L3转发设备1,以及其它与用户设备建立了TCP连接的L3边界点设备。由于L3转发设备6与用户设备2直接建立了TCP连接,属于直连路由,因此不需要下发。
用户L3路由注入完成。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之间业务可以互通。即使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的IP地址变更,不再需要人工配置,在上述步骤4的流程下,自动更新路由信息。
示例二、静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建立L2转发路径:在APP手工输入起点和终点来建立L2转发路径,在APP上选择起始节点为L2转发设备1,目的节点为L3转发设备1。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Super Controller,Super Controller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Domain Controller1,Domain Controller1和Super Controller,APP交互路径信息后,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转发设备上建立L2转发路径。
步骤602:建立L3转发路径:在APP手工输入L3边界点来建立L3转发路径,例如在APP上选择L3边界点为L3转发设备1,L3转发设备2,L3转发设备6。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Super Controller,Super Controller计算L3边界点设备之间的最优路径,并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Domain Controller1、DomainController2、和Domain Controller3,多个Domain Controller和Super Controller,APP交互路径信息后,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多个相关L3转发设备。
步骤603:Super Controller根据手工输入的L2节点以及L3边界点信息,拼接L2和L3路径,下发L2转L3配置到L3转发设备1,例如绑定子接口IP地址,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间转发路径连通完成。
步骤604:路由信息交互。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步骤404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示例三、super controller和domain controller都包含BGP路由模块也可考虑在Domain Controller也运行BGP路由模块。具体的动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中,与示例一的步骤401、步骤402、步骤403、步骤4041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步骤7042:参见图8,用户设备1发送BGP协议报文给L3转发设备1,L3转发设备1经过主控板分析后,通过控制信息通道上传给domain Controller1,domain Controller1上运行BGP程序,解析BGP协议报文,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给L3转发设备1的主控板,L3转发设备1发送回用户设备1。当协议算法计算量大时,domain Controller1的BGP模块和super Controller的BGP模块可以分布式计算。
步骤7043:用户设备2向L3转发设备6发送ARP请求,L3转发设备2回复ARP。用户设备2发送TCP报文,L3转发设备6回复TCP报文,然后,TCP连接建立。用户设备2发送BGP协议报文给L3转发设备6,L3转发设备6经过主控板分析后,通过控制信息通道上传给domainController3,domain Controller3上运行BGP程序,解析BGP协议报文,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给L3转发设备6的主控板,L3转发设备6发送回用户设备2。当协议算法计算量大时,domain Controller3的BGP模块和super Controller的BGP模块可以分布式计算。
步骤7044:Super Controller和domain Controller一起协同,根据BGP协议计算,与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发送路由表交互路由信息,如果有路由表变化就发送更新消息通告对端。
然后Super Controller开始注入用户设备路由信息,例如将用户设备1的路由信息,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domain Controller,domain Controller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L3转发设备6,以及其它与用户设备建立了TCP连接的L3边界点设备。由于L3转发设备1与用户设备1直接建立了TCP连接,属于直连路由,因此不需要下发。
将用户设备2的路由信息,通过接口(例如Restconf,Restful等)下发到domainController,domain Controller再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L3转发设备1,以及其它与用户设备建立了TCP连接的L3边界点设备。由于L3转发设备6与用户设备2直接建立了TCP连接,属于直连路由,因此不需要下发。用户L3路由注入完成。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之间业务可以互通。即使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的IP地址变更,不再需要人工配置,在上述步骤4的流程下,自动更新路由信息。
示例四、静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步骤1、步骤2、步骤3和示例一的静态方式相同,步骤4与示例二的步骤4相同。
可以看出,整个流程都是由第一控制器来控制进行,极大的减少了人工配置工作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开通速度。当用户设备越多,效果更加明显。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如图9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901: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步骤902: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分别与不同的第二控制器所管理的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或第二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与用户连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或者,
基于输入的与用户连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示例五、只有L3转发路径场景,与以上示例一至示例四方案的区别是没有L2转发路径的建立过程。参见图9b。
具体的、动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
super controller有BGP路由模块是,示例一陈述去掉步骤401,其它相同。
super controller和domain controller都有BGP路由模块是,示例三陈述去掉步骤1,其它相同。
静态建立转发路径方式:
super controller有BGP路由模块是,示例二陈述去掉步骤1,其它相同。
super controller和domain controller都有BGP路由模块是,示例四陈述去掉步骤1,其它相同。
可以看出,整个流程都是由第一控制器来控制进行,极大的减少了人工配置工作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开通速度。当用户设备越多,效果更加明显。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如图10a所示,包括:
第一路径建立单元1001,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1003,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径拼接单元1004,用于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路由管理单元1002,用于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所述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经由第三层转发设备发来的ARP请求,分析得到所述ARP请求中的目的IP地址,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所述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获取到设置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边界节点,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发送至第二层转发设备。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与用户连接的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或第二层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将计算得到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将计算得到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到第二控制器。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如图10b所示,包括: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由管理单元,用于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与用户连接的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或者,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如图11a所示,所述***包括:
第一控制器1101,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第二层转发设备1103,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下发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第三层转发设备1002,用于将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BGP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一控制器,以及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BGP协议报文并转发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路由表,实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业务互通。
所述***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104,用于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通过第三层转发设备转发的BGP协议报文,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拼接得到的转发路径,与第一控制器一起确定对应的路由表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路由表给第三层转发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基于如下***实现,如图11b所示,具体为:
第一控制器1201,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第三层转发设备1203,用于将接收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BGP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一控制器,以及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BGP协议报文并转发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路由表,实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业务互通。
所述***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202,用于接收到第三层转发设备发来的BGP协议报文,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与第一控制器一起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路由表给第三层转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基站、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
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接收到用户设备发来的ARP请求,分析得到所述ARP请求中的目的IP地址,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获取到设置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发送至第二层转发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或第二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
第一控制器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6.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分别与不同的第二控制器所管理的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或第二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包括:
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或者,
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9.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径拼接单元,用于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路由管理单元,用于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所述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经由第二层转发设备发来的ARP请求,分析得到所述ARP请求中的目的IP地址,基于所述目的IP地址建立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建立单元,用于获取到设置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边界节点,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发送至第二层转发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或第二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将计算得到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到第二控制器。
14.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
路由管理单元,用于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经由对应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建立互通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策略以及第二控制器上报的IP地址信息,选择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不同,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管理域中的第三层转发设备;所述第一控制器仅与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器建立连接;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或者,
所述第二路径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输入的位于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计算所述边界位置的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转发路径,第一控制器通过接口下发转发路径到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将第三层转发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通过南向接口下发到第三层转发设备。
16.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第一控制器,用于建立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的起始节点为所述第二层转发设备、目的节点为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对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后的转发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第一控制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第二层转发设备,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下发的第二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第三层转发设备边界节点,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下发的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第二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协同工作,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确定对应的路由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交互后,由第二控制器发送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18.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第一控制器,用于建立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表征第三层位于边界的转发设备之间的路径;当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时,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以及第三层转发设备的转发路径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所述路由表至第三层转发设备;
第三层转发设备,用于将接收到至少两个其它用户设备的BGP协议报文发送给第一控制器,以及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BGP协议报文并转发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第三层转发设备接受第一控制器下发的路由表,实现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业务互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第二控制器,经过第三层转发设备,与不同管理域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交互BGP协议报文,基于所述BGP协议报文确定对应的路由表,发送路由表给第三层转发设备。
CN201510823942.4A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Active CN106789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3942.4A CN106789637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3942.4A CN106789637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9637A CN106789637A (zh) 2017-05-31
CN106789637B true CN106789637B (zh) 2020-02-04

Family

ID=5896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3942.4A Active CN106789637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9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308B (zh) * 2017-06-07 2020-07-31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站点基础数据智能学习及链路预查找方法
CN111654438B (zh) * 2017-06-20 2023-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控制器及***
CN109788018B (zh) * 2017-11-15 2021-08-06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跨域的业务互通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95638A (zh) * 2018-01-02 2019-07-09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进行二层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US11134002B2 (en) * 2018-10-22 2021-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network interworking including segment routing
CN109617729B (zh) * 2018-12-18 2021-12-14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ptn网元切换成sptn网元的方法和***
CN109981436B (zh) * 2019-02-22 2021-08-03 安徽睿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对等特性的跨域互通***及方法
CN110365549B (zh) * 2019-06-10 2021-09-2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ptn网络的处理方法和处理***
CN116264562A (zh) * 2021-12-13 2023-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通告方法、通信***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024A (zh) * 2010-03-24 2010-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业务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1860481A (zh) * 2010-05-25 2010-10-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PLS-TP over OTN多层网络中区分优先级的业务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60490A (zh) * 2010-06-12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交换网络与二层以太网互通的方法及***
CN101888625A (zh) * 2009-05-14 2010-11-17 阿瓦雅公司 本地和移动网络标识符的整合
CN202713353U (zh) * 2012-08-29 2013-01-30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9441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uperjunction structures for pow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625A (zh) * 2009-05-14 2010-11-17 阿瓦雅公司 本地和移动网络标识符的整合
CN101815024A (zh) * 2010-03-24 2010-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业务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1860481A (zh) * 2010-05-25 2010-10-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MPLS-TP over OTN多层网络中区分优先级的业务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60490A (zh) * 2010-06-12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交换网络与二层以太网互通的方法及***
CN202713353U (zh) * 2012-08-29 2013-01-30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feasible SDN approach for multi-vendor IP and optical networks;Marhuenda J, et.;《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141231;第1-3页 *
MPLS-TP分组传送网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的实现;傅晨舟;《光通信研究》;20081231(第5期);第16-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9637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9637B (zh) 一种跨域业务互通的路径建立方法、控制器及***
EP3103230B1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specific topology information discovery
US10212088B2 (en) Tactical traffic engineering based on segment routing policies
CN111865796B (zh) 用于网络业务的路径计算单元中央控制器(pcecc)
US10218600B2 (en)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hierarchical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
EP3731467B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ts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and virtual networks
KR101473783B1 (ko) 터널링을 이용한 다이나믹 서비스 체이닝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1323366B2 (en) Path determ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7059708A1 (zh) Bier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5582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ompos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CN108429680B (zh) 一种基于虚拟私有云的路由配置方法、***、介质及设备
EP3573292A1 (en) Forwarding detection of an aggregated interface
CN108650177B (zh) 对sptn设备进行跨域业务配置的方法及***
WO2017124709A1 (zh) 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US10812373B2 (en) Data network
US1148983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access control list
CN109729019B (zh) 一种evpn组网中专线业务的限速方法及装置
CN107370673A (zh) 一种网络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控制器及***
CN112491707A (zh) 一种转发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EP31884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topology, and centralized network state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CN115002029A (zh)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8985A (zh) 一种异构网络通信方法、***和控制器
CN105765903A (zh) 一种拓扑发现方法及设备
CN112737951B (zh) 一种公私网混合场景下端到端sr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55617A1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