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7978A - 一种1u存储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1u存储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7978A
CN106647978A CN201710013335.0A CN201710013335A CN106647978A CN 106647978 A CN106647978 A CN 106647978A CN 201710013335 A CN201710013335 A CN 201710013335A CN 106647978 A CN106647978 A CN 106647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backboards
memory nodes
hard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33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33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79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7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包括:主板、扩展卡、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其中,扩展卡通过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第一硬盘相连;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第二硬盘相连;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该1U存储节点至少可以与13个硬盘相连,与现有的1U存储节点相比,具备更高的存储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1U存储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U存储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存储数据量的年增长率达到50%~60%。存储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对高性能存储节点的需求日益增强。
现有技术中,单个1U存储节点一般设置12个盘位,每一个盘位对应一个硬盘。但是,这12个硬盘的存储能力相对较低,已不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能够提高1U存储节点的存储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包括:主板、扩展卡、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
所述扩展卡,包括:至少四个数据接口;
所述扩展卡通过所述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所述第一硬盘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硬盘相连;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
所述主板与所述扩展卡相连。
优选地,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
或,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
优选地,
所述第一硬盘为3.5寸的硬盘;
和/或,
所述第二硬盘为2.5寸的硬盘。
优选地,
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四个所述第一硬盘相连;
和/或,
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与两个所述第二硬盘相连。
优选地,
三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两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所述扩展卡,包括:四个数据接口;
所述三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三个所述数据接口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扩展卡的一个所述数据接口与两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相连。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节点托盘,用于存放所述主板、所述扩展卡、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所述第一硬盘和所述第二硬盘。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二级电源板,用于为所述主板、所述扩展卡、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供电;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用于为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供电;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用于为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供电。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
所述主板,包括:总线和接口标准PCIE插槽;
所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一端插接在所述PCIE插槽上,另一端与所述扩展卡相连,用于将相连的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和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
优选地,
所述节点托盘,进一步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一硬盘安装位、至少一个第二硬盘安装位;
所述第一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硬盘。
优选地,
所述第一硬盘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和/或,
所述第二硬盘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其中,扩展卡通过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第一硬盘相连;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第二硬盘相连;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该1U存储节点至少可以与13个硬盘相连,与现有的1U存储节点相比,具备更高的存储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U存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1U存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1U存储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包括:主板、扩展卡、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
所述扩展卡,包括:至少四个数据接口;
所述扩展卡通过所述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所述第一硬盘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硬盘相连;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
所述主板与所述扩展卡相连。
扩展卡通过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至少十二个第一硬盘、至少一个第二硬盘相连。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该1U存储节点至少可以与13个硬盘相连,与现有的1U存储节点相比,具备更高的存储能力。
如图1所示,该存储节点可以包括:主板101、扩展卡102、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四个第一硬盘105和一个第二硬盘106;
扩展卡102,包括:四个数据接口1021;
扩展卡102通过四个数据接口1021,分别与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以及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相连;
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与四个第一硬盘105相连;
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与一个第二硬盘106相连;
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和相连的第一硬盘105,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
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和相连的第二硬盘106,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
主板101与扩展卡102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U存储节点,其中,扩展卡102通过四个数据接口1021,分别与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以及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相连;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与四个第一硬盘105相连;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与一个第二硬盘106相连。扩展卡102可以将与其相连的主板101中的数据,通过四个数据接口1021分别存储于12个第一硬盘和一个第二硬盘中。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和相连的第一硬盘105,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和相连的第二硬盘106,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为1U存储节点的不同层。该1U存储节点可以与13个硬盘相连,与现有的1U存储节点相比,具备更高的存储能力。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在1U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硬盘,提高存储节点的存储能力,在本实施例中,硬盘背板和硬盘的位置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情况1: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即第一层为上层,第二层为下层。
情况2: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即第一层为下层,第二层为上层。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适应1U存储节点的空间,第一硬盘为3.5寸的硬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硬盘为2.5寸的硬盘。由于空间的限制,第二硬盘不能使用3.5寸的硬盘,因此,选择2.5寸的硬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可以提供四个盘位,与四个第一硬盘相连。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可以提供两个盘位,与两个第二硬盘相连。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1U存储节点包括: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扩展卡102,包括:四个数据接口1021;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与三个数据接口1021一一对应相连;扩展卡102的一个数据接口1021与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相连。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1U存储节点,还包括:节点托盘107,用于存放主板101、扩展卡102、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十二个第一硬盘105和四个第二硬盘106。
节点托盘107分为两层,其中,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和十二个第一硬盘105位于上层;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和四个第二硬盘106位于下层,并且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和四个第二硬盘106,与上层的靠外侧的两个第一硬盘105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和十二个第一硬盘105也可以置于下层,两个第二硬盘背板104和四个第二硬盘106置于上层。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1U存储节点,还包括:二级电源板,用于为主板101、扩展卡102、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和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供电;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103,用于为相连的第一硬盘105供电;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104,用于为相连的第二硬盘106供电。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1U存储节点,还包括: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主板101,包括:总线和接口标准PCIE插槽;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一端插接在PCIE插槽上,另一端与扩展卡102相连,用于将相连的每一个第一硬盘105和每一个第二硬盘106,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可以将相连的第一硬盘105和第二硬盘106,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相比于各个硬盘单独存在时,形成的逻辑硬盘能够增强数据整合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吞吐量或容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节点托盘107还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一硬盘安装位、至少一个第二硬盘安装位;第一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第一硬盘;第二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第二硬盘。其中,一个安装位对应一个硬盘。
其中,第一硬盘安装位和第二硬盘安装位可以通过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硬盘105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硬盘106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卡通过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每一个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第一硬盘相连;每一个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第二硬盘相连;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一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第二硬盘,位于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该1U存储节点至少可以与13个硬盘相连,与现有的1U存储节点相比,具备更高的存储能力。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节点托盘存放存储节点中的器件,将第一硬盘背板、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背板、第二硬盘置于不同层,充分利用存储节点的空间。通过安装位,对硬盘进行固定,防止硬盘在运行过程中与硬盘背板接触不良。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将相连的每一个第一硬盘和每一个第二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提高数据的存储速度。
上述装置内的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扩展卡、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第一硬盘和第二硬盘;
所述扩展卡,包括:至少四个数据接口;
所述扩展卡通过所述至少四个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至少四个所述第一硬盘相连;
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硬盘相连;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一层;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第二层;
所述主板与所述扩展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
或,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下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和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位于所述1U存储节点中的上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硬盘为3.5寸的硬盘;
和/或,
所述第二硬盘为2.5寸的硬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四个所述第一硬盘相连;
和/或,
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与两个所述第二硬盘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两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
所述扩展卡,包括:四个数据接口;
所述三个所述第一硬盘背板与三个所述数据接口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扩展卡的一个所述数据接口与两个所述第二硬盘背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节点托盘,用于存放所述主板、所述扩展卡、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所述第一硬盘和所述第二硬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二级电源板,用于为所述主板、所述扩展卡、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供电;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硬盘背板,用于为相连的所述第一硬盘供电;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硬盘背板,用于为相连的所述第二硬盘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
所述主板,包括:总线和接口标准PCIE插槽;
所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卡,一端插接在所述PCIE插槽上,另一端与所述扩展卡相连,用于将相连的每一个所述第一硬盘和每一个所述第二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硬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托盘,进一步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一硬盘安装位、至少一个第二硬盘安装位;
所述第一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硬盘安装位,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硬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U存储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硬盘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和/或,
所述第二硬盘的类型,包括:混合硬盘、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CN201710013335.0A 2017-01-09 2017-01-09 一种1u存储节点 Pending CN1066479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3335.0A CN106647978A (zh) 2017-01-09 2017-01-09 一种1u存储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3335.0A CN106647978A (zh) 2017-01-09 2017-01-09 一种1u存储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7978A true CN106647978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4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3335.0A Pending CN106647978A (zh) 2017-01-09 2017-01-09 一种1u存储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797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79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硬盘
US8706694B2 (en) * 2008-07-15 2014-04-22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of files stored on a remote storage device
CN203786632U (zh) * 2014-02-26 2014-08-20 广州信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u高密度存储服务器
CN104035531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节点***
CN10404969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6u空间的存储计算服务器
CN106155231A (zh) * 2016-08-01 2016-11-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6694B2 (en) * 2008-07-15 2014-04-22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of files stored on a remote storage device
CN10177079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硬盘
CN203786632U (zh) * 2014-02-26 2014-08-20 广州信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u高密度存储服务器
CN104035531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节点***
CN10404969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6u空间的存储计算服务器
CN106155231A (zh) * 2016-08-01 2016-11-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6557B2 (en) Database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using the system
CN102209952A (zh) 存储***和用于操作存储***的方法
CN102388358A (zh) 在混合存储环境下配置存储设备的方法和***
CN106843773A (zh) 存储方法和分布式存储***
CN106708653A (zh) 一种基于纠删码与多副本的混合税务大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CN104731515B (zh) 控制存储设备机群磨损均衡的方法及设备
CN105787109A (zh) 支付清算***的对账方法及装置
CN103092765B (zh) 固态存储***、装置及数据写入方法
CN103793332B (zh) 基于内存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处理器和电子设备
CN107817945A (zh) 一种混合内存结构的数据读取方法和***
CN109669622A (zh) 一种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29530A (zh) 进程间的通信方法、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06775472A (zh) 一种控制器缓存方法、存储控制器及多控制器存储***
CN103544124B (zh) Nand Flash存储器的访问方法
CN103823641B (zh) 一种在线扩容的虚拟卷***及其实现方法
CN104932830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29909A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15541A (zh) 一种双控制器存储扩展柜级联的方法
CN103324446A (zh) 一种高性能弹性容量虚拟机磁盘的实现方法
CN103744612A (zh) 基于闪存转换层的精简配置的方法及其***
CN106647978A (zh) 一种1u存储节点
CN101788951A (zh) 一种网络计算机的存储***及其存储方法
CN103246615A (zh) 一种闪存存储设备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5269A (zh) 硬驱动器中的界域分区
CN102929813A (zh) 一种pci-e接口固态硬盘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