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1907A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1907A
CN106611907A CN201510707266.4A CN201510707266A CN106611907A CN 106611907 A CN106611907 A CN 106611907A CN 201510707266 A CN201510707266 A CN 201510707266A CN 106611907 A CN106611907 A CN 106611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aterial strip
leg
strip body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72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刚
郑峰
洪永炽
游万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72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1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1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及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一肩部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本发明电连接器能够提高并保证端子焊脚的共面度,所述电连接器相应的制造安装过程亦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连接器作为实现电子设备电源与讯号传输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应用。电连接器在传输速度、安全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应于现有电连接器体积减小、端子数量增加且排列更为紧凑,在制造成型及焊接至电路板上时,端子焊脚的共面度易受影响。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提供一种更利于保证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若干第一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肩部、以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与后端面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与第一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所述第一肩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旁侧并于第一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一料带本体的第一V型槽。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对若干第一端子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及若干第四端子,若干第二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二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二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二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二端子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二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二肩部、以及位于第二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焊脚;若干第二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二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二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二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二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塑胶本体上。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间隔设置,并于第二固定部后侧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横向收缩形成颈部,所述颈部向前延伸至所述凹槽旁侧,所述第二肩部向后延伸出后端面并于第二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二料带本体的第二V型槽。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和第二料带本体于塑胶本体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若干第三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三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三端子的构造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所述第三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三焊脚;若干第四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四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四端子的构造及排布方式与第二端子相一致,所述第四端子包括设置于后端面后侧的第四焊脚。
作为本发明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第二焊脚、第三焊脚及第四焊脚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提供一金属料带,经冲压下料形成若干端子和一体连接于若干端子同一侧的料带本体,所述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端子下料孔,每一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连接固定部远离料带本体一端的接触部、自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料带本体相连接的肩部、以及位于肩部之间并且连接固定部的焊脚,若干端子的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提供一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
移动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至塑胶本体的后端面后方,使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对应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端子收容槽;
将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自塑胶本体后端面向前移动,使接触部位于对接部上,固定部固定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间隔设置;
将与所述端子连接的料带本体取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若干第一端子于安装至塑胶本体之前,先将第一焊脚自第一料带本体下料成型,保证若干第一焊脚的共面度;并且所述第一端子于安装至塑胶本体之后,第一料带本体折断取下时不会对第一焊脚的共面度产生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构造得以优化,减少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异常,提高产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于料带本体未取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一料带本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若干第二端子与第二料带本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图1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塑胶本体1、若干第一端子21以及相对若干第一端子21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22、若干第三端子23及若干第四端子24。
所述塑胶本体1包括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以及横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基部11两端的第一端部13与第二端部14。所述基部11具有呈平面设置的后端面111以及底面112与顶面113,并于靠向底面112一侧设置有前后延伸贯穿后端面11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4,靠向顶面113一侧则沿横向依次设置有分别用以收容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15、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第四端子收容槽117,所述顶面113于第三端子收容槽116处向上突伸形成一凸出部118。所述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底面112的间距大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15及第四端子收容槽117与底面112的间距。
所述塑胶本体1的第一端部13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定位柱131,所述第一定位柱13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第二端部14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二定位柱141,所述第二定位柱14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42。
参看图3-6与图8,若干第一端子21一体连接于第一料带本体25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25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251。每一第一端子21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211、连接第一固定部211远离第一料带本体25一端的第一接触部212、自第一固定部211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25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25相连接的第一肩部213、以及位于第一肩部213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211的第一焊脚214。所述第一端子21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25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1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25取下。
所述第一固定部211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14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延伸至对接部12上。若干第一焊脚214位于后端面111后方且与后端面111间隔设置,并且若干第一焊脚214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后端面111相平行,焊接爬锡不会对塑胶本体1产生影响。所述第一焊脚214与第一固定部21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215,所述第一折弯部215位于后端面111后侧,所述第一肩部213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215旁侧并于第一肩部213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一料带本体25的第一V型槽216。所述第一焊脚214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251处统一撕裂成型以保持较好的共面度,所述第一端子下料孔251的开口对应于第一焊脚214的样式大致呈矩形。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V型槽216的位置较为靠后,在将第一端子21安装至塑胶本体1上后,可有效防止第一料带本体25自第一V型槽216处折断取下时触碰到第一焊脚214,进而不会对第一焊脚214的共面度造成影响。
参看图3-5及图7、9,若干第二端子22一体连接于第二料带本体26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二料带本体26上形成有若干第二端子下料孔261,每一第二端子22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221、连接第二固定部221远离第二料带本体26一端的第二接触部222、自第二固定部221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二料带本体26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料带本体26相连接的第二肩部223、以及位于第二肩部223之间并且连接第二固定部221的第二焊脚224。所述第二端子22藉由治具与第二料带本体26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1上之后再将所述第二料带本体26取下。
所述第二固定部221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15内。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延伸至对接部12上。所述第二肩部223向后延伸出所述后端面111,所述第二肩部223和第二焊脚224间隔设置,并于第二固定部221后侧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第二肩部223和第二焊脚224的凹槽225。若干第二焊脚224与第一焊脚214反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后端面111后方且与后端面111间隔设置,并且若干第二焊脚224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后端面111相平行。所述第二焊脚224与第二固定部221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226,所述第二折弯部226位于后端面111后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226横向收缩形成颈部227,所述颈部227向前延伸至所述凹槽225旁侧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相连接,所述第二肩部223向后延伸出后端面111并于第二肩部213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二料带本体26的第二V型槽228。所述第二焊脚224藉由与的对应的第二端子下料孔261处统一下料成型,所述第二端子下料孔261开口大致呈椭圆形。藉由上述设计,在将第二端子22安装至塑胶本体1上后,第二料带本体26自第二V型槽228处折断取下时,有效避免挤触到第二焊脚224,并且减小第二焊脚224连接第二固定部221处的应力冲击,进一步保证第二焊脚224的共面度。
若干第三端子23一体连接于第三料带本体27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三料带本体27上形成有若干第三端子下料孔271。所述第三端子23的构造与第一端子21相同,所述第三端子23包括与所述第一焊脚214反向延伸设置于后端面111后侧的第三焊脚234。
若干第四端子24一体连接于第四料带本体28的同一侧缘。所述第四料带本体28上形成有若干第四端子下料孔281。若干第四端子24的构造及排布方式与第二端子22相一致,所述第四端子24包括设置于后端面111后侧的第四焊脚244。所述第一焊脚214、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料带本体25和第三料带本体27于塑胶本体1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料带本体26和第四料带本体28于塑胶本体1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第二料带本体26及第四料带本体28与所述第一料带本体25的间距相同,并且小于第三料带本体27与第一料带本体25的间距。
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制造和安装时:首先,成型出分别连接于第一料带本体25、第二料带本体26、第三料带本体27及第四料带本体28的若干第一端子21、若干第二端子22、若干第三端子23及若干第四端子24。所述第一焊脚214、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分别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251、第二端子下料孔261、第三端子下料孔271及第四端子下料孔281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其次,提供一塑胶本体1,所述塑胶本体1具有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基部11具有后端面111及前后延伸贯穿后端面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4、第二端子收容槽115、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第四端子收容槽117。移动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至后端面111后方,并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的前端对应于所述塑胶本体1上相应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4、第二端子收容槽115、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第四端子收容槽117。再次,将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自后端面111向前移动并固定于塑胶本体1上,所述第一焊脚214、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均位于后端面111后方且与后端面111间隔设置。最后,将第一料带本体25、第二料带本体26、第三料带本体27及第四料带本体28折断取下。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于安装至塑胶本体1之前,先将第一焊脚214、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分别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251、第二端子下料孔261、第三端子下料孔271及第四端子下料孔281处统一下料成型以保证共面度;此后,第一料带本体25、第二料带本体26、第三料带本体27及第四料带本体28折断取下时亦不会对第一焊脚214、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的共面度产生影响。
除此,以塑胶本体1的后端面111为基准压入时,第一焊脚214与所述后端面111间隔设置,有利于调整第一焊脚214与后端面111的间隔距离以更好地管控第一焊脚214的共面度,并且利于助焊剂挥发;第二焊脚224、第三焊脚234以及第四焊脚244均同此设计。进一步地,第一V型槽216位置的后移有利于第一焊脚214共面度的维持;第二端子22的凹槽225及颈部227的设计亦利于保证第二焊脚224的共面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100构造得以优化,减少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异常,制造和安装过程更为方便,提高稳定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
若干第一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肩部、以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与后端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与第一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所述第一肩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旁侧并于第一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一料带本体的第一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对若干第一端子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及若干第四端子,若干第二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二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二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二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二端子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二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二肩部、以及位于第二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焊脚;若干第二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二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二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二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二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塑胶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间隔设置,并于第二固定部后侧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横向收缩形成颈部,所述颈部向前延伸至所述凹槽旁侧,所述第二肩部向后延伸出后端面并于第二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二料带本体的第二V型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和第二料带本体于塑胶本体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三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三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三端子的构造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所述第三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三焊脚;若干第四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四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四端子的构造及排布方式与第二端子相一致,所述第四端子包括设置于后端面后侧的第四焊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第二焊脚、第三焊脚及第四焊脚位于同一平面上。
10.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金属料带,经冲压下料形成若干端子和一体连接于若干端子同一侧的料带本体,所述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端子下料孔,每一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连接固定部远离料带本体一端的接触部、自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料带本体相连接的肩部、以及位于肩部之间并且连接固定部的焊脚,若干端子的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提供一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
移动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至塑胶本体的后端面后方,使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对应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端子收容槽;
将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自塑胶本体后端面向前移动,使接触部位于对接部上,固定部固定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间隔设置;
将与所述端子连接的料带本体取下。
CN201510707266.4A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611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266.4A CN106611907A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266.4A CN106611907A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1907A true CN106611907A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14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7266.4A Pending CN106611907A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190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1926A (zh) * 2017-09-20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US11309648B1 (en) 2020-11-10 2022-04-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terminal coplanarit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0220Y (zh) * 2002-12-24 2003-12-03 立河企业有限公司 汇流排的端子结构
CN102280792A (zh) * 2011-04-22 2011-12-1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20130237104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Xiao-Zhi Fu Terminal and strip thereof with improved tearing structure
CN203277744U (zh) * 2013-05-09 2013-11-06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
CN10342718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的端子料带及其断料方法
CN204720695U (zh) * 2015-04-16 2015-10-2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081260U (zh) * 2015-10-27 2016-03-0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0220Y (zh) * 2002-12-24 2003-12-03 立河企业有限公司 汇流排的端子结构
CN102280792A (zh) * 2011-04-22 2011-12-1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20130237104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Xiao-Zhi Fu Terminal and strip thereof with improved tearing structure
CN10342718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的端子料带及其断料方法
CN203277744U (zh) * 2013-05-09 2013-11-06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
CN204720695U (zh) * 2015-04-16 2015-10-2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081260U (zh) * 2015-10-27 2016-03-0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1926A (zh) * 2017-09-20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CN108701926B (zh) * 2017-09-20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移动终端及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制作方法
US11128074B2 (en) 2017-09-20 2021-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626702B2 (en) 2017-09-20 2023-04-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309648B1 (en) 2020-11-10 2022-04-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terminal coplanarit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102280732B (zh) 电连接器
CN101154773B (zh) 连接器
US7806739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time-delay function
CN10539083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998655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958241A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20120302072A1 (en) Straddle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23211U (zh) 電連接器
CN212412347U (zh) 电连接器
CN204088670U (zh) 连接器
CN106611907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081260U (zh) 电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203983634U (zh) 电连接器
US11342694B2 (en) Terminal and board connector
CN203351889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61U (zh) 电连接器
CN203434325U (zh) 电连接器
CN204205187U (zh) 连接器组合
CN209487763U (zh)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CN204441573U (zh) 电连接器
TWM464856U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