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5329B -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5329B
CN106585329B CN201510665582.XA CN201510665582A CN106585329B CN 106585329 B CN106585329 B CN 106585329B CN 201510665582 A CN201510665582 A CN 201510665582A CN 106585329 B CN106585329 B CN 106585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ver plate
conduction pipe
ven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55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85329A (zh
Inventor
王刚
李琼
邓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655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85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8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5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85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5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盖板总成,以及还包括与通风口盖板总成连通的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通风口盖板总成密封连接,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的上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风口结构,结构简单,在车辆涉深水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水从通风口结构侵入到车辆内部,有效地解决目前车辆涉深水时的车辆内部的进水问题。

Description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口结构、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通风口主要起到排气作用,当车门关闭时通风口向外排气,平衡汽车内外的压力差。发明人所了解的现有技术的通风口主要包括:通风口盖板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上安装有多个叶片,并且上述的多个叶片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每个叶片向下倾斜设置。这样,该通风口结构既可以保证通风顺畅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地防止沙粒、污物以及水的侵入。
但是,这种通风口结构,只能防止自上而下水流或溅起的水流进入车辆内部,如行李箱。而当车辆经过或处于积水较深的区域时,外部的水还是会从该通风口直接进入车辆的行李箱中,并且致使进入车辆内部的积水浸泡车内的物品,引起内饰发霉、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风口结构,该通风口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车辆涉深水时的车辆内部的进水问题,结构简单。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盖板总成,以及与通风口盖板总成连通的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通风口盖板总成密封连接,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通风口结构,其结构简单,不仅可以实现平衡汽车内外的压力差,保证了较好的排气效果;同时,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的上方,还可使车辆在涉深水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水从通风口结构侵入到车辆内部,有效地解决目前车辆涉深水时的车辆内部的进水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口结构安装在车辆侧围钣金的安装部且所述导通管另一端位于侧围钣金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管包括管体部,所述管体部位于车辆的侧围钣金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端面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法兰部位于侧围钣金安装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法兰部设置有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包括通风口盖板本体,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法兰部,所述第二法兰部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部与第二法兰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部与所述车辆侧围钣金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第一密封垫、导通管以及第二密封垫依次通过安装孔安装在侧围钣金的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的所述导通管管体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台阶面,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套设于凸起部内,与台阶面抵接且密封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所述导通管管体部固定于行李箱护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管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端口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管一端的端口面积至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端口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靠近车辆的侧围钣金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安装在车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5的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内侧”和“外侧”的描述,是以车辆为基准,朝向车辆中心的一侧为“内侧”,朝向车辆外部的一侧为“外侧”。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通风口结构主要包括通风口盖板总成10,以及与通风口盖板总成连通的导通管20,导通管一端21与通风口盖板总成10密封连接,导通管另一端22向上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10的上方。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风口盖板总成10,包括通风口盖板本体11,以及安装在通风口盖板本体11的开口上的多个叶片12,所述的多个叶片12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并且每个叶片12向下倾斜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10是安装在车辆的钣金上的。所述的通风口盖板总成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为公知的,在此就不再展开描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10为非外观件,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侧围钣金30上且位于被后保险杠40所遮蔽的部分。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围钣金30上设置有安装部31,通风口盖板总成10安装在该安装部31。该通风口结构也安装在车辆侧围钣金30的安装部31且使得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位于侧围钣金30的内侧。
所述导通管20包括管体部23,所述管体部23位于车辆的侧围钣金30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50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管体部23呈“L”型,自所述导通管一端21的后部开始向上弯曲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10的上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向上延伸至靠近车辆的侧围钣金30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50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上部。具体的向上延伸的高度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可以向上延伸至靠近车辆的行李箱盖的位置,也就是把通风口结构的导通管另一端22的开口提高到了接近行李箱盖的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通风口盖板总成的离地高度提高了近一倍,因此,在车辆涉深水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水从通风口结构侵入到车辆内部。
并且,管体部23位于车辆的侧围钣金30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50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车辆的现有空间,而无需在车辆的内部另外地开辟一个空间来容纳该导通管20,空间布局紧奏合理。更加地,该空间是位于车辆的内部,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空间,不会有异物进入该空间内,因此,也不会有异物掉入该导通管20内,而造成导通管20的堵塞。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导通管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通管一端21端面的第一法兰部210,所述第一法兰部210与管体部2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法兰部210位于侧围钣金30安装部31的外侧,所述第一法兰部210设置有安装孔211。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11上设置有第二法兰部110,所述第二法兰部110位于侧围钣金30安装部31的外侧,所述第二法兰部110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210安装孔211相对应的安装孔111。所述第一法兰部210与第二法兰部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60,所述第一密封垫60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210安装孔211相对应的安装孔601。所述第一法兰部210与所述车辆侧围钣金3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61,所述第二密封垫61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210安装孔211相对应的安装孔611。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10的第二法兰部110、第一密封垫60、导通管20以及第二密封垫61依次通过紧固件62配合相对应的安装孔111、601、211、611安装在侧围钣金30的安装部3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60和第二密封垫61的使用,可以很好地保证通风口盖板总成10、导通管20以及侧围钣金30之间的密封连接,防止在车辆处于深水环境时,该连接安装处出现渗水现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62可以是螺栓、自攻钉等,以及还可以包括固定在所述的侧围钣金30的安装部31上的与螺栓或自攻钉等配合安装的结构或部件,如与螺栓配合的螺孔,或是与自攻钉配合的闭孔嵌装塑料螺母等,所述的紧固件62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熟知的其它结构和部件。当然,还可以在上述的紧固件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密封垫实现防水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62采用自攻钉,即可以将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10的第二法兰部110、第一密封垫60、导通管20以及第二密封垫61依次紧密地安装在侧围钣金30的安装部31,实现彼此之间的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导通管一端21的所述导通管20管体部23设置有凸起部230,所述凸起部230具有台阶面231,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11套设于凸起部230内,与台阶面231抵接且密封配合。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11与所述台阶面231通过密封胶黏合以实现密封。该密封结构可以和上述的通风口盖板总成10、导通管20以及侧围钣金30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垫60和第二密封垫61实现的第一层密封保护一起配合作用,在此,可以起到了第二层的密封保护作用,防止水透入到导通管20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通管20管体部23的安装稳定性,将靠近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的所述导通管20管体部23固定于行李箱护面50。本发明的实例中,上述管体部23和行李箱护面50之间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手段,如可通过自攻钉将管体部23和行李箱护面50固定,或在管体部23和行李箱护面50之间通过卡扣进行固定,或通过带钉卡箍将将管体部23和行李箱护面50固定等。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自攻钉将管体部23和行李箱护面50固定。同时,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在自攻钉和行李箱护面50之间再设置一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
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结合连通器原理及流体力学原理,为了保证通风口结构的达到较好的排气效果,所述导通管一端21的端口面积S1设置为小于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的端口面积S2。同时,为减小气体在导通管20中流动的损耗,所述导通管一端21的端口面积S1至所述导通管另一端22的端口面积S2逐渐地均匀地增大。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通风口结构,具有通风口盖板总板10,还包括与通风口盖板总成10连通的导通管20,并且,导通管另一端22向上延伸到通风口盖板总成10的上方,导通管20的管体部23位于车辆的侧围钣金30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50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使得通风口结构结构简单,可以充分利用车辆的现有结构和空间,空间布局紧奏合理;不仅可以实现平衡汽车内外的压力差,保证了较好的排气效果,还可使车辆在涉深水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水从通风口结构侵入到车辆内部,有效地解决目前车辆涉深水时的车辆内部的进水问题。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参见图1-6所示,该车辆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口结构。该车辆在涉深水时,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水从通风口结构侵入到车辆内部,有效地解决目前车辆涉深水时的车辆内部的进水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车辆的现有空间,空间布局紧奏合理;同时,该车辆的通风口结构还达到了较好的排气效果。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其它构造例如制动***、行驶***、转向***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通风口盖板总成连通的导通管,导通管一端与通风口盖板总成密封连接,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通风口盖板总成的上方且向上延伸至靠近车辆的行李箱盖的位置,所述通风口结构安装在车辆侧围钣金的安装部,且所述导通管另一端位于侧围钣金的内侧,所述导通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端面的第一法兰部,所述第一法兰部位于侧围钣金安装部的外侧,所述导通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法兰部与所述侧围钣金和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分别密封连接,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包括通风口盖板本体,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法兰部,所述第一法兰部与第二法兰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法兰部与所述车辆侧围钣金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所述通风口盖板总成、第一密封垫、导通管以及第二密封垫依次通过安装孔安装在侧围钣金的安装部;所述导通管包括管体部,位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的所述管体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台阶面,所述通风口盖板本体套设于凸起部内,与台阶面抵接且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位于车辆的侧围钣金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部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设置有与第一法兰部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所述管体部固定于行李箱护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的端口面积小于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端口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一端的端口面积至所述导通管另一端的端口面积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另一端向上延伸至靠近车辆的侧围钣金的内侧及车辆的行李箱护面的外侧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上部。
10.一种车辆,其物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口结构。
CN201510665582.XA 2015-10-16 2015-10-16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Active CN106585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582.XA CN10658532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582.XA CN10658532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5329A CN106585329A (zh) 2017-04-26
CN106585329B true CN106585329B (zh) 2020-08-07

Family

ID=5855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5582.XA Active CN10658532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5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166A (zh) * 2018-03-02 2018-08-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通风口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2116A (ja) * 1983-08-19 1985-03-06 Nissan Motor Co Ltd 換気ダクト
JPH07172151A (ja) * 1993-12-18 1995-07-11 Inoac Corp 換気用ダクト
JPH09267625A (ja) * 1996-04-01 1997-10-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装置
JP200405087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Inoac Corp ダクトベント
CN101172456A (zh) * 2006-10-30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振动噪音降低***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2116A (ja) * 1983-08-19 1985-03-06 Nissan Motor Co Ltd 換気ダクト
JPH07172151A (ja) * 1993-12-18 1995-07-11 Inoac Corp 換気用ダクト
JPH09267625A (ja) * 1996-04-01 1997-10-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装置
JP200405087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Inoac Corp ダクトベント
CN101172456A (zh) * 2006-10-30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振动噪音降低***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5329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6097B2 (en)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US788314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210190019A1 (en) Snorkel installation kit
US20150028629A1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art of vehicle
JP2015523255A (ja) 3要素ウォーターボックスを有する自動車両用設備
JP5478547B2 (ja) 車両用ドア
CN106585329B (zh) 通风口结构及具有该通风口结构的车辆
US20180229776A1 (en) Underbody cover assembly
JP2000190873A (ja) 自動車のアンダ―カバ―構造
KR200462348Y1 (ko) 빗물유입방지가 가능한 지게차 캐빈
WO2010103912A1 (ja) アウタールーフ用防水構造
US11305639B2 (en) Body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air channel
JP2015085781A (ja) 車両の外気導入装置
WO2013175842A1 (ja) 車室の内外の通気構造
JP2010210498A (ja) 車両用圧力センサ
JP5385168B2 (ja) 通気見切材の端部部材及び建築物の外壁構造
JP2010215113A (ja) 車両用フード
JP2008265483A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JP5996420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H0443371Y2 (zh)
CN210364082U (zh) 新型前翼子板空腔密封挡板阻隔结构及汽车
CN20251835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装饰板的进风结构
CN215552439U (zh) 一种车辆
CN219087502U (zh) 一种防水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CN210591287U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