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5125B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5125B
CN106485125B CN201610917749.1A CN201610917749A CN106485125B CN 106485125 B CN106485125 B CN 106485125B CN 201610917749 A CN201610917749 A CN 201610917749A CN 106485125 B CN106485125 B CN 106485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mage
fingerprint
verified
image
histo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7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5125A (zh
Inventor
王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youxi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gyoux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gyouxi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gyouxi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77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5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5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5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将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有效防止了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识别,达到了提高指纹识别安全性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识别技术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指纹识别的原理是:检测到手指触摸、按压到了指纹识别器或指纹识别器下的开关,发射光线,穿透指纹识别盖板玻璃,反射皮肤表面纹理并接收,形成指纹图像;处理并分析指纹图像,寻找清晰的特征点和原有指纹特征点的库进行匹配,如果一致则验证成功,如果不一致则验证失败。
目前指纹识别器或指纹识别器中的光学指纹模组的正面指纹识别部分,由于透光需要都是玻璃材质的,而玻璃材质的亲油性,在用户验证过后会留下清晰明显的指纹。当再次不破坏原有指纹的情况下触发touch事件,就可以再次识别指纹,并解锁。这样的话,当用户丢失终端后,如果指纹识别器残留最后一次的指纹足够清晰,就会被解锁,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防止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解锁,提高指纹解锁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包括:
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的装置,包括:
指纹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将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有效防止了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识别,达到了提高指纹识别安全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时的方法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一种指纹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一种待验证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一种历史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一种待验证指纹图像和第一种历史指纹图像叠加后的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二种待验证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F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二种历史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2G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第二种待验证指纹图像和第二种历史指纹图像叠加后的指纹图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并且不限制于本实施例的步骤顺序。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识别残留指纹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软件形式可以为互联网虚拟世界的认证应用,该装置可集成在任何需要指纹识别的设备中,例如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智能手表等,固定终端包括台式电脑、ATM、门锁、考勤设备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具体的,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通过指纹识别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即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即使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由于每次进行指纹扫描的方位不完全一样,着力点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形,这样又会存在大量模糊指纹,所以指纹识别技术的关键是要正确提取特征和实现正确匹配。
如果想识别指纹,首先要先建立指纹库,让指纹的原始指纹数据成为初始识别码,指纹扫描***只存储“指纹数据”,且处理器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目前所用的指纹图像采集,基本上基于三种技术基础:光学技术、半导体硅技术、超声波技术。其中,光学技术采集指纹是历史最久远、使用最广泛的技术,通过光反射成像来记录和验证指纹。
S120、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其中,历史指纹图像,即残留指纹图像,是存储的用户最后一次成功识别的指纹图像;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的匹配,可以通过计算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叠加的重合度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计算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叠加后的像素值进行比较,还可以先将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二值化处理,然后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图像叠加分析等。具体的,指纹识别技术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和个人信息内容的隐私保护。但是,指纹却是陪伴我们终生不可更改的,如果我们通过记录的指纹被非法收集,就意味着我们使用指纹识别功能来加密手机、银行账户、指纹门锁等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当用户丢失手机后,指纹识别器残留最后一次的指纹如果足够清晰,就会被解锁。因此,在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后,有必要先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是否为历史指纹图像,如果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那么可以确定为残留指纹图像,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如果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那么可以确定为不是残留指纹图像,可以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将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有效防止了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识别,达到了提高指纹识别安全性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历史指纹图像可以从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中提取,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是在每次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将所述指纹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
例如,用户A使用的苹果手机,先在手机中通过按压HOME键采录用户A 的食指指纹数据,这样只要手机能识别使用者的指纹数据,就可以解锁。用户 A每次解锁落在HOME键的指纹由于按压力道、范围不一样,导致HOME键残留的指纹都不一样。但是,只要指纹清晰,那么用户B只要在HOME键放一个不透光的黑色玻璃并按压,就会使得指纹识别的touch时间触发,验证指纹是正确的,成功解锁。具体例如,用户A最后一次使用手机,留在HOME键的指纹为指纹a,且采集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记录在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中。用户B利用残留指纹按压获得的指纹为指纹b,现在为了防止指纹b被识别成功,在识别指纹B前,先获取记录在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中的指纹a图像,将指纹a图像与指纹b图像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那么可以确定为残留指纹图像,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说明待验证指纹图像为残留指纹图像,拒绝进行指纹识别。但是,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则说明待验证指纹图像不是残留指纹图像,那么对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并且在每次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B所示。
例如,上述用户A的历史指纹图像为指纹a,如果用户A再一次想打开手机,按住HOME键,由于不是同一次按压,不可能与指纹a一样,所以会有新的指纹出现,通过指纹识别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为指纹e。指纹e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不匹配,则说明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e不是残留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指纹e作为新的历史指纹图像。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供了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220、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为了更好地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程度,需要对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其中,可以使用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全部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全部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也可以在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全部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全部图像进行叠加后,截取部分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截取部分可以为中间位置或者任意位置;还可以先截取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部分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部分图像,再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截取部分可以为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为用户设定的任意位置,但是前提保证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截取的位置相同。
S230、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其中,利用重合度可以直观的观察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是否为残留指纹,预设重合度可以为***默认的静态值,如80%,也可以为个人设置的范围在 0%~100%中的任意值。具体的,在得到叠加指纹图像之后,指纹识别***经过图像处理得到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如果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如果所述重合度未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进行指纹识别。
例如,上述用户A的预设重合度设定为***默认的静态值80%。获取上述用户A的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如图2B所示,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如图2C所示,将指纹a的全部图像与指纹b的全部图像进行叠加后,得出叠加的指纹图像如图2D所示,截取中间部分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c。经过图像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叠加指纹图像c的重合度为90%,由于超过预设重合度 80%,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相匹配,因此拒绝对指纹b进行指纹识别。也就是说,指纹b的绝大可能性为指纹a留在HOME键上的残留指纹。
或者,获取上述用户A的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如图2E所示,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如图2F所示,将指纹a的全部图像与指纹b的全部图像进行叠加后,得出叠加的指纹图像c如图2G所示,可见,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叠加的指纹图像c重合度比较低,通过图像处理得到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叠加指纹图像c的重合度为20%,由于未超过预设重合度80%,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不匹配,因此对指纹b进行指纹识别。也就是说,指纹b的绝大可能性为当前用户留下的指纹,并非残留指纹。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基于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进行匹配分析,有效防止了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识别,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供了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3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320、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S330、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同样,重合度还可以直接由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历史指纹图像叠加得到的叠加指纹图像确定,预设重合度可以为***默认的静态值,如80%,也可以为个人设置的范围在0%~100%中的任意值。具体的,在得到叠加指纹图像之后,指纹识别***经过图像处理得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如果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如果所述重合度未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进行指纹识别。
还例如,上述用户A的预设重合度设定为***默认的静态值80%。获取上述用户A的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如图2B所示,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如图2C 所示,将指纹a的全部图像与指纹b的全部图像进行叠加后,得出叠加的指纹图像如图2D所示,截取中间部分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c。经过图像处理得到叠加指纹图像c的重合度为90%,由于超过预设重合度80%,同样可以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相匹配,因此拒绝对指纹b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基于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历史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进行匹配分析,有效防止了非用户本人利用残留指纹进行识别,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供了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叠加,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4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420、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其中,图像二值化处理就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将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具体的,获取的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提取的历史指纹图像均为灰度图像,灰度图像是由黑像素点、白像素点以及黑白像素点之间的不同颜色深度的灰色像素点所组成,灰度图像中的像素点所对应的灰度等级一般为0~255,黑像素点对应的灰度值为0,白像素点对应的灰度值为 255,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就是将具有256个灰度等级的灰度图像转换成只具有 0和255灰度值的图像,即只含黑像素点和白像素点。图像的二值化处理通过选取适当的阈值,该阈值可以为指纹识别***默认的静态值,如125,也可以为根据个人设定的动态值,当某点灰度值大于或等于阈值的像素时,将该点灰度值归类为255,否则将像素点归类为0。
S430、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叠加,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作为所述叠加指纹图像。
具体的,将二值化处理完的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历史指纹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后进行叠加,得到的是二值化图像。图像的二值化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处理,使图像变得简单,而且数据量减小。或者,先将历史指纹图像与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叠加,选取中间位置或者任意位置的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对叠加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叠加指纹图像,最后在基于二值化叠加指纹图像的基础上,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S440、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例如,上述用户A现将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与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进行二值化处理,阈值设定为默认值125,当某点灰度值大于或等于125的像素时,将该点灰度值归类为255,否则将像素点归类为0,得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aa与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bb,进行叠加后得到叠加二值化图像 cc,具体参见图2B-2G。再截取待验证指纹二值化图像aa的中间部分图像和叠加指纹二值化图像cc的中间部分图像进行比对。若超过预设重合度,同样可以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相匹配,因此拒绝对指纹b 进行指纹识别。其中,预设重合度同样为可以为***默认的静态值,如80%,也可以为个人设置的范围在0%~100%中的任意值。
或者,上述用户A先将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与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进行叠加,选取中间位置或者任意位置的图像作为叠加指纹图像c,对叠加指纹图像 c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叠加指纹图像cc,最后在基于叠加指纹图像cc的基础上,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是否匹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将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历史指纹图像经过二值化处理,对二值化图像的重合度进行匹配分析,降低了图像处理的复杂度,提高了指纹识别率。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供了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的处理方法,具体是,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5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520、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S530、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
具体的,获取的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提取的历史指纹图像均为灰度图像,灰度图像是由黑像素点、白像素点以及黑白像素点之间的不同颜色深度的灰色像素点所组成,灰色的像素值在0~255之间,黑色像素值为0,白色像素值为255,分别统计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经过如下公式得到重合度1;
Figure BDA0001135690400000131
或者,将获取的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每个位置上的像素值进行一一比对,若差值小,则认为一致。统计一致的像素占总像素的百分比,将百分比作为重合度2,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1135690400000132
S540、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同样,预设重合度可以为***默认的静态值,如80%,也可以为个人设置的范围在0%~100%中的任意值。如果所述重合度超过或等于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如果所述重合度未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进行指纹识别。
例如,上述用户A使用***默认的预设重合度静态值,将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与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c,分别统计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a和叠加指纹图像c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经过重合度2计算得到 80%,由于重合度等于预设重合度80%,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重合度进行匹配分析,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确度。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拒绝进行指纹识别之后还包括: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61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620、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S630、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
具体的,在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获取的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那么则进一步的采集用户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其中,静脉识别是生物识别的一种。静脉识别***一种方式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从静脉分布图提取特征值,另一种方式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中,实现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静脉识别分为:指静脉识别和掌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由于其容量大,识别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
指纹识别***对指纹进行静脉识别,可以采集移动终端正面,也可以采集移动终端背部,于指纹采集过程中,同时采集被验证者的静脉数据信息,优先对指纹信息进行判决,于指纹信息判断为残留指纹的状态下,继续判断静脉数据,最后如果待验证静脉数据与用户储存的静脉数据相一致,则识别成功;如果待验证静脉数据与用户储存的静脉数据不一致,则识别失败,移动终端存储该静脉数据信息,并同时锁定移动终端。
例如,上述如果用户B利用残留指纹按压获得的指纹为指纹b,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图像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那么对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进行静脉识别。手机采集用户B背部的静脉数据信息,与手机中存储的用户A的静脉数据信息相对比。由于匹配不上,因此识别失败,记录该用户B的静脉数据信息,并且锁定手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进一步对指纹匹配不成功的用户进行深一步分析,降低移动终端识别误差的同时,有助于记录非法用户的静脉数据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七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若所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执行匹配操作。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710、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
具体的,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完全一样;而当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后,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完全一样的概率很小。因此,有必要获得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获取的时间差,对时间差进行分析。
S720、若所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执行匹配操作。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默认的静态值,如10min,也可以为个人设置的任意值,如1min,2min,3min等。当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获取的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匹配操作,验证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是否一致。
S730、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S740、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例如,上述用户A采用***默认的预设时长10min,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 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获取的时间差为15min,由于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 10min,那么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触发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指纹b与历史指纹图像指纹a是否匹配的操作,如图7B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通过确定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判断是否触发执行匹配操作,提高指纹识别的完整性。
实施例八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识别残留指纹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软件形式可以为互联网虚拟世界的认证应用,该装置可集成在任何需要指纹识别的设备中,例如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智能手表等,固定终端包括台式电脑、ATM、门锁、考勤设备等,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指纹图像获取模块81和指纹识别模块82。
指纹图像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指纹识别模块82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9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指纹识别模块82具体包括,指纹图像叠加单元 91和重合度确定单元92;
指纹图像叠加单元91用于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重合度确定单元92用于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匹配;或者,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指纹图像叠加单元91具体用于,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叠加,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作为所述叠加指纹图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重合度确定单元92具体用于,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指纹识别模块82还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则使用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静脉识别模块93;
所述静脉识别模块93用于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82拒绝进行指纹识别之后,用于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库模块94;
数据库模块94用于在每次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将所述指纹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形成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时间差确定模块95;
时间差确定模块95用于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若所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执行匹配操作。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上述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
若所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执行匹配操作;
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其中,所述历史指纹图像,是存储的用户最后一次成功识别的指纹图像;
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包括:
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
其中,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包括:
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包括:
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叠加,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作为所述叠加指纹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则使用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拒绝进行指纹识别之后还包括:
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每次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将所述指纹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形成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
6.一种指纹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验证指纹图像;
时间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的获取的时间差;
若所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时,则触发执行指纹识别模块的匹配操作;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历史指纹图像匹配,则拒绝进行指纹识别,其中,所述历史指纹图像,是存储的用户最后一次成功识别的指纹图像;
指纹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指纹图像叠加单元,用于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指纹图像;
重合度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若所述重合度超过预设重合度,则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匹配;
其中,重合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比较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对应位置上的像素值;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叠加指纹图像的重合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指纹图像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和所述历史指纹图像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叠加,将得到的二值化图像作为所述叠加指纹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还用于:
如果确定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历史指纹图像不匹配,则使用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静脉识别模块,用于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拒绝进行指纹识别之后,采集静脉数据进行静脉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于在每次指纹识别成功后获取使用的指纹图像,将所述指纹图像作为历史指纹图像,形成历史指纹图像数据库。
CN201610917749.1A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85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7749.1A CN106485125B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7749.1A CN106485125B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5125A CN106485125A (zh) 2017-03-08
CN106485125B true CN106485125B (zh) 2020-05-05

Family

ID=5827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7749.1A Active CN106485125B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51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0230B (zh) * 2018-04-20 2022-03-18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异常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90231B (zh) * 2018-04-20 2022-05-20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异常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598111A (zh) * 2018-10-25 2019-04-09 厦门科路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人脸和声纹识别的枪弹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26673B (zh) * 2018-12-28 2021-06-25 北京金博星指纹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指纹识别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77883B (zh) * 2019-03-29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09331A (zh) * 2019-10-23 2020-03-24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61016A (zh) * 2020-04-01 2020-07-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残迹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42111B (zh) * 2020-04-29 2020-09-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17476A1 (zh) * 2020-04-29 2021-11-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684A (zh) * 2003-02-13 2004-08-18 合肥工业大学 协同指纹识别方法
CN1573796A (zh) * 2003-06-13 2005-02-02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验证***和图像验证方法
CN101485570A (zh) * 2008-01-16 2009-07-22 索尼株式会社 静脉认证装置和静脉认证方法
CN101794386A (zh) * 2010-03-24 2010-08-04 成都方程式电子有限公司 抵御指纹残留的指纹识别***和方法
CN105912918A (zh) * 2016-06-17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0682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tent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objects in a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684A (zh) * 2003-02-13 2004-08-18 合肥工业大学 协同指纹识别方法
CN1573796A (zh) * 2003-06-13 2005-02-02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验证***和图像验证方法
CN101485570A (zh) * 2008-01-16 2009-07-22 索尼株式会社 静脉认证装置和静脉认证方法
CN101794386A (zh) * 2010-03-24 2010-08-04 成都方程式电子有限公司 抵御指纹残留的指纹识别***和方法
CN105912918A (zh) * 2016-06-17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5125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5125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Holz et al. Bodyprint: Biometric user identification on mobile devices using the capacitive touchscreen to scan body parts
US10664581B2 (en) Biometric-base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ain et al. Biometrics of next generation: An overview
US9122913B2 (en) Method for logging a user in to a mobile device
Buciu et al. Biometrics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A survey
US201200516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gesture based biometric system
EP3163926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variable keypad an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US11997087B2 (en) Mobile enrollment using a known biometric
CA2230279A1 (en) Method of gather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Rathod et al. A survey on fingerprint biometric recognition system
CN103269481A (zh) 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程序或文件加密保护的方法及***
CN107615301A (zh) 指纹相关元素的安全存储
Rubella et al. Fingerprint based license checking for auto-mobiles
JP4588577B2 (ja) 掌紋認証装置、掌紋認証プログラム、及び掌紋認証方法、並びに掌紋画像の抽出方法、並びに掌紋認証装置を備えた携帯電話端末
Pan et al. Securitas: user identification through rgb-nir camera pair on mobile devices
Vijayalakshmi et al. Finger and palm print based multi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with GUI interface
Sharma et al. Encryption of text using fingerprints as input to various algorithms
Stragapede et al. Mobile passive authentication through touchscreen and background sensor data
JP5531585B2 (ja)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生体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生体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生体情報処理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il et al. ATM Transaction Using Biometric Fingerprint Technology
Sivakuma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s and its future
Ungureanu et al. Palm print as a smartphone biometric: Another option for digital privacy and security
Venkata Ramana et al. Hybrid biometric based person ident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meer et 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BASED MEDICAL DATA MANAGEMENT IN CLOU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33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ing Wei Road, building 1419, room 4, No. 6558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e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ing Wei Road, building 1419, room 4, No. 655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4

Address after: 750021 No.2 Shuangyong street,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Zhao Chengzhi

Address before: 200233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ing Wei Road, building 1419, room 4, No. 655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e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7

Address after: 518000 East, 2 / F, building a, No. 8, Xinfa south 2nd Road, Xinqiao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hangyouxiang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750021 No.2 Shuangyong street, Xixia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Zhao Chengzh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