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8930B -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8930B
CN106388930B CN201610874755.3A CN201610874755A CN106388930B CN 106388930 B CN106388930 B CN 106388930B CN 201610874755 A CN201610874755 A CN 201610874755A CN 106388930 B CN106388930 B CN 106388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refrigerant
inert gas
knif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4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8930A (zh
Inventor
张兰锁
张志惠
高金娜
张树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ooland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ooland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ooland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ooland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47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8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8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8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8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8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05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 A61B2018/00011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 A61B2018/00017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probe or tissue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the probe with fluids with g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96Controlled or regulat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14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91Tempera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热刀工作站,其包括高频电刀***、冷刀***以及综合控制***;综合控制***控制高频电刀***与冷刀***同时或按次序向手术刀装置的刀头输送高频电流以及冷媒。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先进,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集成化高,灵活性强,使用寿命长。本发明通过上述工作站,实现了冷热刀的完美结合,并其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简单组合,既具有热刀切割时候,手术效果,又具有冷刀的低温保护效果,并通过冷冻取出组织,对热刀降温,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冻手术治疗仪出现于1967年,他使用二氧化碳或一氧化二氮作为冷媒,利用焦耳—汤姆狲效应使高压气体通过小孔节流而绝热膨胀产生低温的方法,将温度降至-70~-80℃。冷冻可使人体组织细胞内的水结晶成冰,细胞停止***并融解,血流停止、微血栓形成,导致细胞死亡。冷冻治疗常用于恶性肿瘤的姑息性切除、支气管内早期肺癌的切除、良性肿瘤的切除、止血、呼吸道异物的取出等。冷冻治疗的优势:容易控制冷冻的深度,因而穿孔的危险性小;治疗过程中不损伤软骨;由于没有高频电效应,因而可用于装有起搏器患者;无失火危险;不损伤支架,可用于支架内良、恶性组织增生的治疗。
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目前不仅在直视手术中,如普通外科、胸外、脑外、五官科、颌面外科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如:腹腔镜、***切镜、胃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手术中。
由于高频电刀可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在机械手术刀难以进入和实施的手术中(如:腹部管道结扎、***尿道肿物切除)得以普遍应用。
高频电刀突出的凝血效果,使它广泛应用在弥漫性渗血部位如肝脏、脾脏、甲状腺、乳腺、肺部手术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热刀工作站,包括高频电刀***、冷刀***以及综合控制***;
综合控制***控制高频电刀***与冷刀***同时或按次序向手术刀装置的刀头输送高频电流以及冷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综合控制***包括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以及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将高频电路以及冷媒输送到手术刀装置的刀头端。
所述高频电刀***包括高频电刀发生模块以及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
高频电刀发生模块包括高频高压发生器与高频电刀接口;
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高频高压发生器的控制开关模块;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控制控制开关模块;
高频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
所述冷刀***包括冷媒气源、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以及冷冻手术刀接口;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包括冷媒控制阀;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控制冷媒控制阀的通断和/或开度大小;
冷媒控制阀控制冷媒气源内的冷媒通过冷冻手术刀接口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
所述冷刀***还包括用于调节冷媒气源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调节单元和/或用于检测冷媒气源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检测单元;
冷媒压力调节单元和/或冷媒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冷媒气源与冷媒控制阀之间的气路上;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冻手术刀接口的冷媒温度的冷冻温度检测单元;
冷冻温度检测单元与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单向电连接或双向电连接。
所述综合控制***还包括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输入端电连接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的输入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高频电刀***还包括惰性气体模块;
惰性气体模块包括惰性气体气源;惰性气体为氩气
惰性气体气源内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
惰性气体模块还包括用于调节惰性气体气源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和/或用于检测惰性气体气源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
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和/或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设置在惰性气体气源与惰性气体控制阀之间。
一种冷热刀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借助于上述的工作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控制惰性气体控制阀、冷媒控制阀以及控制开关模块,在高频电刀接口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输入高频电流且惰性气体气源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输入惰性气体的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输入冷媒。
一种冷热刀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借助于上述的工作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控制冷媒控制阀以及控制开关模块,在高频电刀接口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输入高频电流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输入冷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先进,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集成化高,灵活性强,使用寿命长。本发明通过上述工作站,实现了冷热刀的完美结合,并其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简单组合,既具有热刀切割时候,手术效果,又具有冷刀的低温保护效果,并通过冷冻取出组织,对热刀降温,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
本专利是将两种治疗手段集成在一起,医生根据病情及术中现状及时变更治疗方法,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
本专利独创性发明研发了集冷冻探针和电刀电极为一体的冷热手术刀,在手术中先将病灶部位冷却,然后用电刀切割,防止了电流热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病人伤口快速恢复。作为优选方案,本产品具有独立的电刀的功能和冷冻治疗的功能。本产品可单独使用电刀或单独使用冷冻手术刀。设有各自独立的电刀控制模块和冷冻治疗机控制模块,两个模块互不干扰,可独立运行。本产品具有电刀和冷冻治疗同时使用的功能。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不同部位同时进行电刀和冷冻治疗。本产品具有集冷冻、电刀为一体的输出端口,和冷热刀配套使用,一把刀既可以作为冷冻也可以作为电刀使用,使用中可随时切换。本产品具有内部预冷电刀电极输出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制冷***给电刀电极降温,可使电刀连续工作。本产品操作面板具有本产品特有一路或多路冷热刀接口。
通过过渡接头31、输出接头30、右连接接头51、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实现工作站与手术刀的连接,通过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增加其柔性,通过过渡接头31、输出接头30、右连接接头51保证其刚性;增大了其适应范围,使用灵活,连接牢固,结实耐用。冷媒管路合理设计,气密性好,安全可靠,节约空间,降低了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螺纹压紧,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缝隙通道极大节省了空间,缩小了体积,梭型结构,气密性好,压紧牢固,通过绝缘设置,安全可靠,既可以保证电流顺利达到手术端头,又安全可靠。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保证安装的位置可靠牢固。通过位置检测装置,通过报警电路判断通断,方便智能,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对应的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输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右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过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与实施例1对应的控制***框图。
图8是本发明与实施例2对应的控制***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对应的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射频电极;2、冷头;3、中心管;4、内套管;5、外套管;6、导向座;7、前导向外止口;8、固定座;9、通气接头;10、外压紧套;11、内支撑套;12、连接头;13、尾座快换接头;14、绝缘密封套;15、节流孔;16、惰性气体通道;17、滑动密封圈;19、通气孔;21、第一冷媒通道;22、第二冷媒通道;
30、输出接头;31、过渡接头;32、惰性气体输送管;33、冷媒高频输送管;34、内管;35、外管;36、回路管路通道;37、左定位端;38、输出座;39、左第二内止口;40、第一中通孔;41、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2、第一右止口;43、第一右连接孔;44、第一绝缘衬套;45、第一导电座;46、第一内通孔螺钉;47、第一连接衬套;48、第一回气通道;49、第一梭套;50、第一右连接套;51、右连接接头;52、右锁紧螺母;53、第二梭套;54、第二左梭嘴;55、第二右螺纹轴;56、第二中通孔;57、第二外轴肩;58、第二径向通孔;59、右第二外止口;60、过渡座;61、第三左径向孔;62、第三绝缘径向套;63、第三右径向孔;64、第三轴向绝缘套;65、第三导电座;67、接近位置开关;68、复位弹簧;69、位置探测杆;70、第三惰性气体通道;71、第三左中内止口;72、第三左中内止孔;91、惰性气体气源;92、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3、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4、高频高压发生器;95、控制开关模块;96、惰性气体控制阀;97、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98、高频电刀接口;99、冷媒气源;100、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1、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2、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3、冷媒控制阀;104、冷冻手术刀接口;105、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6、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7、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8、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9、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高频电刀装置以及冷冻装置,高频电刀装置包括用于热切除组织的射频电极1以及用于向射频电极1输送电流的导体;
冷冻装置包括用于冷切除组织的冷头2以及用于对冷头2降温制冷的管路;
高频电刀装置以及冷冻装置集成在一体的。
进一步,作为优选,可以将射频电极1外置在冷头2的左端,也可以将射频电极1外置在冷头2的一侧。
进一步,包括左端与冷头2右侧连接的中心管3、套装在中心管3上的内套管4、设置在中心管3左端或外侧壁上的节流孔15、设置在内套管4内孔中的第一冷媒通道21以及设置在中心管3与内套管4之间的第二冷媒通道22;冷头2与内套管4左端密封连接;
第一冷媒通道21通过节流孔15与第二冷媒通道22连通。作为结构变形,可以将中心管3与内套管4可以分别并排独立设置。
中心管3、内套管4以及外套管5为软管,优选壁厚1mm以下,以0.05-0.1mm为佳。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内套管4右端的连接头12,在连接头12右端设置有尾座快换接头13,在连接头12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内套管4右端的外压紧套10与内支撑套11,在中心管3的外侧壁与尾座快换接头13内孔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套14;防止触电,固定牢固,结构合理;
在连接头12或尾座快换接头13上设置有与第二冷媒通道22连通的通气孔19,将回气排出到大气中,作为结构变形,冷媒气体可以反向流动设置。
作为优选,冷头2为银、铜、不锈钢或钛,中心管3为不锈钢软管,内套管4为聚四氟乙烯管、尼龙管或橡胶管;内支撑套11为绝缘套。
作为优选,连接头12左内止口与外压紧套10左外止口螺纹连接,外压紧套10右内止口与内支撑套11右外止口螺纹连接。
其中,中心管3右端与电源电连接,可以向射频电极1输入高频高压电流。
本实施例的组织切除手术方法,借助于上述的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手术刀定位,将中心管3与内套管4沿组织弯曲并进入人体,使得射频电极1与冷头2对准病灶组织;
步骤b:执行步骤a后,通过中心管3通入冷媒,经节流孔15后对冷头2快速降温制冷,通过冷头2对病灶组织进行冷冻切除消融;
步骤c:执行步骤a后,中心管3通电,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
步骤d:执行步骤a后,中心管3通电,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在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同时和/或在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之后对通过中心管3通入冷媒,经节流孔15后对冷头2快速降温制冷,通过冷头2对病灶组织进行冷冻切除消融和/或冷冻将切割下的组织取出体外。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1,增加了惰性气体保护,包括惰性气体高频电刀装置以及冷冻装置,惰性气体高频电刀装置包括用于热切除组织的射频电极1、用于向射频电极1输送电流的导体、热切除时包围射频电极1与待热切除组织的惰性气体以及用于输送惰性气体的管路;惰性气体优选惰性气体,冷媒优选高压的CO2气体。
冷冻装置包括用于冷切除组织的冷头2以及用于对冷头2降温制冷的管路;
惰性气体高频电刀装置以及冷冻装置集成在一体的。
进一步,包括左端与冷头2右侧连接的中心管3、套装在中心管3上的内套管4、设置在中心管3左端或外侧壁上的节流孔15、设置在内套管4内孔中的第一冷媒通道21以及设置在中心管3与内套管4之间的第二冷媒通道22;冷头2与内套管4左端密封连接;
第一冷媒通道21通过节流孔15与第二冷媒通道22连通。
进一步,在内套管4上套装有外套管5,在内套管4与外套管5之间设置有惰性气体通道16;沿外套管5的轴向投影,外套管5包围射频电极1设置。
进一步,在外套管5的右端设置有导向座6,在外套管5上套装有固定座8,在固定座8左端设置有前导向外止口7,导向座6沿前导向外止口7滑动设置,在导向座6与前导向外止口7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圈17。
进一步,在导向座6或固定座8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惰性气体气源的通气接头9,通气接头9与惰性气体通道16连通。
进一步,在固定座8右端内止口中设置有连接头12,在连接头12右端设置有尾座快换接头13,在连接头12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内套管4右端的外压紧套10与内支撑套11,在中心管3的外侧壁与尾座快换接头13内孔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套14;
在连接头12或尾座快换接头13上设置有与第二冷媒通道22连通的通气孔19。
进一步,冷头2为银、铜、不锈钢或钛,中心管3为金属软管,内套管4与外套管5为聚四氟乙烯管、尼龙管或橡胶管;内支撑套11为绝缘套。
本实施例的组织切除手术方法,借助于上述的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手术刀定位,推动导向座6,中心管3、内套管4以及外套管5沿组织弯曲并进入人体,使得射频电极1与冷头2对准病灶组织;
步骤b:执行步骤a后,推动导向座6使得冷头2露出于外套管5的左端,对通过中心管3通入冷媒,经节流孔15后对冷头2快速降温制冷,通过冷头2对病灶组织进行冷冻切除消融;
步骤c:执行步骤a后,首先,推动导向座6使得冷头2内藏于外套管5的左端,然后,通过通气接头9与惰性气体通道16向射频电极1喷射惰性气体,紧接着,中心管3通电,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
步骤d:执行步骤a后,首先,推动导向座6使得冷头2内藏于外套管5的左端,然后,通过通气接头9与惰性气体通道16向射频电极1喷射惰性气体,紧接着,中心管3通电,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在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同时和/或在射频电极1对病灶组织放电切除消融之后对通过中心管3通入冷媒,经节流孔15后对冷头2快速降温制冷,通过冷头2对病灶组织进行冷冻切除消融和/或冷冻将切割下的组织取出体外。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冷热刀工作站,包括高频电刀***、冷刀***以及综合控制***;
综合控制***控制高频电刀***与冷刀***同时或按次序向手术刀装置的刀头输送高频电流以及冷媒。
综合控制***包括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以及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将高频电路以及冷媒输送到手术刀装置的刀头端。
高频电刀***包括高频电刀发生模块以及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97;
高频电刀发生模块包括高频高压发生器94与高频电刀接口98;
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97包括用于控制高频高压发生器94的控制开关模块95;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控制开关模块95;
高频高压发生器94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98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冷刀***包括冷媒气源99、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以及冷冻手术刀接口104;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包括冷媒控制阀103;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冷媒控制阀103的通断和/或开度大小;
冷媒控制阀103控制冷媒气源99内的冷媒通过冷冻手术刀接口104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冷刀***还包括用于调节冷媒气源99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和/或用于检测冷媒气源99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1;
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和/或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1设置在冷媒气源99与冷媒控制阀103之间的气路上;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冻手术刀接口104的冷媒温度的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5;
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5与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单向电连接或双向电连接。
综合控制***还包括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7;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的输出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输入端电连接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7的输入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输出端电连接。
高频电刀***还包括惰性气体模块;
惰性气体模块包括惰性气体气源91;
惰性气体气源91内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96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惰性气体模块还包括用于调节惰性气体气源91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和/或用于检测惰性气体气源91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3;
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和/或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3设置在惰性气体气源91与惰性气体控制阀96之间。
本实施例的冷热刀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借助于所述工作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惰性气体控制阀96、冷媒控制阀103以及控制开关模块95,在高频电刀接口98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高频电流且惰性气体气源91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惰性气体的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99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冷媒。
本实施例的冷热刀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借助于所述的工作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冷媒控制阀103以及控制开关模块95,在高频电刀接口98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高频电流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99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冷媒。
具体说:包括步骤㈠:执行手术前检查工作站,首先,通过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1检测压力,通过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3检测压力,通过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7向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输入预设工作指令;然后,通过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调节输出气压,通过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调节输出气压,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或手动设定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5的温度上限或下限数值;
步骤㈡:预调试手术刀,首先,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惰性气体控制阀96、冷媒控制阀103以及控制开关模块95;
当根据预调试结果的冷媒温度、冷媒气压和/或惰性气体气压不符合预设定要求时,通过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调节输出气压,通过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调节输出气压,直至其达到预设定要求;当预调试结果的冷媒温度、冷媒气压和/或惰性气体气压达到预设定要求后,执行步骤a。
作为优选方法,在手术中先将病灶部位冷却,然后用电刀切割,防止了电流热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病人伤口快速恢复。
进一步,还包括冷热刀接头装置,具体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连接的过渡接头31、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13连接的输出接头30、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31左端的右连接接头51、两端分别与手术刀装置以及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连通的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30与右连接接头51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33。
冷媒高频输送管33包括用于输入冷媒与高频电流的内管34、套装在内管34外侧的外管35以及设置在内管34与外管35之间间隙的回路管路通道36。
输出接头30包括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13连接的输出座38、设置在输出座38内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左第二内止口39、设置在左第二内止口39右侧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第一中通孔40、设置在输出座38的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设置在第一中通孔40右侧的第一右止口42、设置在第一右止口42右侧的第一右连接孔43、设置在第一右止口42内的第一绝缘衬套44、设置在第一绝缘衬套44右内止口中的第一导电座45、与第一导电座45内的第一内通孔螺钉46、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孔43内的第一右连接套50、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套50内的第一连接衬套47、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47上第一回气通道48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47内且与冷媒高频输送管33左端连接的第一梭套49;
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左端与左第二内止口39右侧或第一中通孔40左侧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左端与尾座快换接头13上的冷媒的通气孔19对应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41的右端与第一回气通道48连通,内管34左部插装在第一梭套49内,外管35左端密封固定在第一连接衬套47与第一梭套49之间;回路管路通道36通过内管34与第一梭套49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回气通道48连通;
第一连接衬套47左端设置有与第一右连接套50左端面贴合的位置台。
右连接接头51包括设置在右连接接头51左端内止口中的右锁紧螺母52、设置在右锁紧螺母52中的第二梭套53、设置在第二梭套53右侧的第二中通孔56、设置在第二中通孔56中部对应外侧壁上的第二外轴肩57、设置在第二中通孔56右部对应外侧壁上的右第二外止口59以及设置在第二外轴肩57上或右第二外止口59上的第二径向通孔58;
第二径向通孔58内端与第二中通孔56连通,第二径向通孔58外端与大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58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在第二梭套53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梭嘴54,在第二左梭嘴54右端设置有与右锁紧螺母52连接的第二右螺纹轴55,外管35的右端密封安装在第二左梭嘴54与右锁紧螺母52之间,内管34穿过第二梭套53的内孔与第二中通孔56,回路管路通道36的右端依次连通第二梭套53内孔与内管34之间缝隙通道以及第二中通孔56内孔与内管34之间缝隙通道后与第二径向通孔58连通。
过渡接头31包括过渡座60、设置在过渡座60上且与第二径向通孔58连通的第三左径向孔61、设置在过渡座60左端且插装有第二外轴肩57的第三左中内止口71、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71右端且插装有右第二外止口59的第三左中内止孔72、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孔72右端的内通口,安装在内通口的第三轴向绝缘套64、设置在过渡座60上且内端与第三轴向绝缘套64连通的第三右径向孔63、插装在第三右径向孔63内的第三绝缘径向套62、设置在第三轴向绝缘套64内的第三导电座65以及设置在过渡座60上的第三惰性气体通道70;第三导电座65上设置有与第三右径向孔63内端连通的通孔;
第三左中内止孔72内侧壁与右第二外止口59外侧壁和/或第二外轴肩57内侧壁与第三左中内止口71外侧壁密封设置;
第三左径向孔61的内端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71内或第三左中内止孔72内;第三右径向孔63的外端与冷热刀工作站的冷刀***的冷冻手术刀接口104出口连通;
第三导电座65与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的高频电刀接口98电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过渡座60上的位置检测装置。
位置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渡座60内且左端与右第二外止口59右端对应的位置探测杆69、设置在过渡座60内且位于位置探测杆69右侧的接近位置开关67以及设置在接近位置开关67与位置探测杆69之间的复位弹簧68;还包括报警电路,接近位置开关67控制报警电路的通断。
惰性气体输送管32左端与手术刀装置的惰性气体的通气接头9连通,第三惰性气体通道70的两端分别与惰性气体输送管32右端以及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的惰性气体控制阀96出气口连通。
在内管34左端设置有左定位端37,左定位端37位于第一导电座45内孔底面与第一内通孔螺钉46左端面之间。
本实施例的惰性气体的冷热刀的输送电流方法,借助于所述的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98进入第三导电座65内孔右端,同时高频电刀***产生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96出气口进入,依次通过第三惰性气体通道70、惰性气体输送管32后进入手术刀装置内;
步骤Ⅱ:在步骤Ⅰ同时或之后,冷刀***产生冷媒从冷冻手术刀接口104进入第三右径向孔63后到达第三轴向绝缘套64内孔右端,冷媒将步骤Ⅰ中的电流通过送入内管34输送到手术刀装置内。
通过过渡接头31、输出接头30、右连接接头51、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实现工作站与手术刀的连接,通过惰性气体输送管32以及冷媒高频输送管33增加其柔性,通过过渡接头31、输出接头30、右连接接头51保证其刚性;增大了其适应范围,使用灵活,连接牢固,结实耐用。冷媒管路合理设计,气密性好,安全可靠,节约空间,降低了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螺纹压紧,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缝隙通道极大节省了空间,缩小了体积,梭型结构,气密性好,压紧牢固,通过绝缘设置,安全可靠,既可以保证电流顺利达到手术端头,又安全可靠。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保证安装的位置可靠牢固。通过位置检测装置,通过报警电路判断通断,方便智能,便于实现自动化。
本实施例的惰性气体的冷热刀的输送电流方法,借助于所述的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Ⅰ: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98进入第三导电座65内孔右端,同时高频电刀***产生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96出气口进入,依次通过第三惰性气体通道70、惰性气体输送管32后进入手术刀装置内;
步骤Ⅱ:在步骤Ⅰ同时或之后,冷刀***产生冷媒从冷冻手术刀接口104进入第三右径向孔63后到达第三轴向绝缘套64内孔右端,冷媒将步骤Ⅰ中的电流通过送入内管34输送到手术刀装置内。
本接头结构合理,实现氩气、冷媒、高频电流同时输出,集成化,密封性好。
相比与高频电刀,惰性气体高频电刀具有以下优点:凝血快、止血效果可靠,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缩短;不仅是对一般难以止血的部位,特别是对于大面积渗血有良好效果。对小血管辅以压迫止血,同样可以快速止血。手术中失血量一般减少50%左右,使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手术时间也可以缩短约一半;结痂薄、均、牢固、组织损伤轻,创面易愈合凝血喷笔所产生的凝固层特别薄而平整,厚度为0.2-0.3mm。惰性气体流吹拂创面,使血液、污液被吹开,让氩离子弧直接均匀作用于创面,使得焦痂薄,均匀而牢固。普能电刀所生产的凝固层表面还有一层棕色不平整的碳化并起到冷却作用,对创面组织的损伤轻微,临床实践证明伤口易愈合。烟雾、异味少由于蛋白质的热凝固是在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保护下实施的,隔离了氧气,过量的惰性气体吹拂又起了冷却作用,因此手术中烟雾,异味大为减少,有益于医务人员的健康。
同时,由于存在惰性气体,配合冷冻切除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病变组织的效果。
本装置可以配合内窥镜使用,在内窥镜引导下到达病变组织,对病变组织实施射频(或冷冻)切除消融。
本发明将两种功能集成在一起且产生第三种功能,射频过程中可启动冷冻功能,用于降低射频电极温度,可使射频电极连续工作,解决了射频消融不能连续工作的难题。射频切除消融和冷冻切除消融有各自优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依据病变组织现状随时变换治疗手段,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射频切除消融特点功率大,可用于切除较大的肿瘤和息肉,不足是稍有不慎易损伤人体非病变组织,在薄壁组织附近和有金属支架部位不宜使用,使用过程中电极(刀头)容易发热而损伤内窥镜。冷冻切除消融功率小,工作过程没有热量产生,再有金属支架部位使用和在薄壁组织附近使用具有独特优势,另外冷冻具有异物取出功能。冷热切除消融有各自的优势,两种优势可以互补,射频用于肿瘤首次切除,冷冻用于残留肿瘤的切除;切除工作结束可利用冷冻功能将切割下的组织取出体外。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先进,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集成化高,灵活性强,使用寿命长。本发明通过上述工作站,实现了冷热刀的完美结合,并其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不简单组合,既具有热刀切割时候,手术效果,又具有冷刀的低温保护效果,并通过冷冻取出组织,对热刀降温,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
本专利是将两种治疗手段集成在一起,医生根据病情及术中现状及时变更治疗方法,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
本专利独创性发明研发了集冷冻探针和电刀电极为一体的冷热手术刀,在手术中先将病灶部位冷却,然后用电刀切割,防止了电流热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病人伤口快速恢复。作为优选方案,本产品具有独立的电刀的功能和冷冻治疗的功能。本产品可单独使用电刀或单独使用冷冻手术刀。设有各自独立的电刀控制模块和冷冻治疗机控制模块,两个模块互不干扰,可独立运行。本产品具有电刀和冷冻治疗同时使用的功能。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不同部位同时进行电刀和冷冻治疗。本产品具有集冷冻、电刀为一体的输出端口,和冷热刀配套使用,一把刀既可以作为冷冻也可以作为电刀使用,使用中可随时切换。本产品具有内部预冷电刀电极输出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制冷***给电刀电极降温,可使电刀连续工作。本产品操作面板具有本产品特有一路或多路冷热刀接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冷热刀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电刀***、冷刀***以及综合控制***;
综合控制***控制高频电刀***与冷刀***同时或按次序向手术刀装置的刀头输送高频电流以及冷媒;
综合控制***包括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以及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将高频电流以及冷媒输送到手术刀装置的刀头端;
高频电刀***包括高频电刀发生模块以及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97);
高频电刀发生模块包括高频高压发生器(94)与高频电刀接口(98);
高频电刀治疗机控制模块(97)包括用于控制高频高压发生器(94)的控制开关模块(95);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控制开关模块(95);
高频高压发生器(94)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98)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冷刀***包括冷媒气源(99)、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以及冷冻手术刀接口(104);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包括冷媒控制阀(103);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冷媒控制阀(103)的通断和/或开度大小;
冷媒控制阀(103)控制冷媒气源(99)内的冷媒通过冷冻手术刀接口(104)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惰性气体控制阀(96)、冷媒控制阀(103)以及控制开关模块(95),在高频电刀接口(98)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高频电流且惰性气体气源(91)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惰性气体的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99)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冷媒;
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控制冷媒控制阀(103)以及控制开关模块(95),在高频电刀接口(98)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高频电流同时或之后,冷媒气源(99)向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输入冷媒;
高频电刀***,配套有高频电刀装置;
冷刀***,配套有冷冻装置;
高频电刀装置包括用于热切除组织的射频电极以及用于向射频电极输送电流的导体;
冷冻装置包括用于冷切除组织的冷头以及用于对冷头降温制冷的管路;
高频电刀装置以及冷冻装置集成在一体的;
射频电极外置在冷头的左端;
冷冻装置还包括左端与冷头右侧连接的中心管、套装在中心管上的内套管、设置在中心管左端或外侧壁上的节流孔、设置在内套管内孔中的第一冷媒通道以及设置在中心管与内套管之间的第二冷媒通道;冷头与内套管左端密封连接;
冷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内套管右端的连接头,在连接头右端设置有尾座快换接头,在连接头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内套管右端的外压紧套与内支撑套,在中心管的外侧壁与尾座快换接头内孔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套;
第一冷媒通道通过节流孔与第二冷媒通道连通;
中心管、内套管以及外套管为软管;
在连接头或尾座快换接头上设置有与第二冷媒通道连通的通气孔,将回气排出到大气中;
连接头左内止口与外压紧套左外止口螺纹连接,外压紧套右内止口与内支撑套右外止口螺纹连接;
中心管右端与电源电连接,向射频电极输入高频高压电流;
在外套管的右端设置有导向座,在外套管上套装有固定座,在固定座左端设置有前导向外止口,导向座沿前导向外止口滑动设置,在导向座与前导向外止口之间设置有滑动密封圈;
在导向座或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惰性气体气源的通气接头,通气接头与惰性气体通道连通;
在固定座右端内止口中设置有连接头,在连接头右端设置有尾座快换接头,在连接头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内套管右端的外压紧套与内支撑套,在中心管的外侧壁与尾座快换接头内孔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套;
在连接头或尾座快换接头上设置有与第二冷媒通道连通的通气孔;
推动导向座使得冷头内藏于外套管的左端,然后,通过通气接头与惰性气体通道向射频电极喷射惰性气体,紧接着,中心管通电,射频电极进行放电;在射频电极进行放电同时和/或之后通过中心管通入冷媒,经节流孔后对冷头降温制冷;
执行手术前检查工作站时,首先,通过冷媒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压力,通过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检测压力,通过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向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输入预设工作指令;然后,通过冷媒压力调节单元调节输出气压,通过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调节输出气压,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或手动设定冷冻温度检测单元的温度上限或下限数值;
在预调试手术刀时,首先,通过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控制惰性气体控制阀、冷媒控制阀以及控制开关模块;
当根据预调试结果的冷媒温度、冷媒气压和/或惰性气体气压不符合预设定要求时,通过冷媒压力调节单元调节输出气压,通过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调节输出气压,直至其达到预设定要求;
还包括冷热刀接头装置,具体包括与冷热刀工作站的综合控制***连接的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连接的过渡接头、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连接的输出接头、右端安装在过渡接头左端的右连接接头、两端分别与手术刀装置以及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连通的惰性气体输送管以及设置在输出接头与右连接接头之间的冷媒高频输送管;
冷媒高频输送管包括用于输入冷媒与高频电流的内管、套装在内管外侧的外管以及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的回路管路通道;
输出接头包括与手术刀装置的尾座快换接头连接的输出座、设置在输出座内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上的左第二内止口、设置在左第二内止口右侧且密封套装在尾座快换接头上的第一中通孔、设置在输出座的第一冷媒回路通道、设置在第一中通孔右侧的第一右止口、设置在第一右止口右侧的第一右连接孔、设置在第一右止口内的第一绝缘衬套、设置在第一绝缘衬套右内止口中的第一导电座、设置在第一导电座内的第一内通孔螺钉、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孔内的第一右连接套、设置在第一右连接套内的第一连接衬套、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上的第一回气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衬套内且与冷媒高频输送管左端连接的第一梭套;
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左端与左第二内止口右侧或第一中通孔左侧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左端与尾座快换接头上的冷媒的通气孔对应连通;第一冷媒回路通道的右端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内管左部插装在第一梭套内,外管左端密封固定在第一连接衬套与第一梭套之间;回路管路通道通过内管与第一梭套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
第一连接衬套左端设置有与第一右连接套左端面贴合的位置台;
右连接接头包括设置在右连接接头左端内止口中的右锁紧螺母、设置在右锁紧螺母中的第二梭套、设置在第二梭套右侧的第二中通孔、设置在第二中通孔中部对应外侧壁上的第二外轴肩、设置在第二中通孔右部对应外侧壁上的右第二外止口以及设置在第二外轴肩上或右第二外止口上的第二径向通孔;
第二径向通孔内端与第二中通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外端与大气连通,第二径向通孔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在第二梭套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梭嘴,在第二左梭嘴右端设置有与右锁紧螺母连接的第二右螺纹轴,外管的右端密封安装在第二左梭嘴与右锁紧螺母之间,内管穿过第二梭套的内孔与第二中通孔,回路管路通道的右端依次连通第二梭套内孔与内管之间缝隙通道以及第二中通孔内孔与内管之间缝隙通道后与第二径向通孔连通;
过渡接头包括过渡座、设置在过渡座上且与第二径向通孔连通的第三左径向孔、设置在过渡座左端且插装有第二外轴肩的第三左中内止口、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右端且插装有右第二外止口的第三左中内止孔、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孔右端的内通口,安装在内通口的第三轴向绝缘套、设置在过渡座上且内端与第三轴向绝缘套连通的第三右径向孔、插装在第三右径向孔内的第三绝缘径向套、设置在第三轴向绝缘套内的第三导电座以及设置在过渡座上的第三惰性气体通道;第三导电座上设置有与第三右径向孔内端连通的通孔;
第三左中内止孔内侧壁与右第二外止口外侧壁和/或第二外轴肩内侧壁与第三左中内止口外侧壁密封设置;
第三左径向孔的内端设置在第三左中内止口内或第三左中内止孔内;第三右径向孔的外端与冷热刀工作站的冷刀***的冷冻手术刀接口出口连通;
第三导电座与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的高频电刀接口电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过渡座上的位置检测装置;
位置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过渡座内且左端与右第二外止口右端对应的位置探测杆、设置在过渡座内且位于位置探测杆右侧的接近位置开关以及设置在接近位置开关与位置探测杆之间的复位弹簧;还包括报警电路,接近位置开关控制报警电路的通断;
惰性气体输送管左端与手术刀装置的惰性气体的通气接头连通,第三惰性气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惰性气体输送管右端以及冷热刀工作站的高频电刀***的惰性气体控制阀出气口连通;
在内管左端设置有左定位端,左定位端位于第一导电座内孔底面与第一内通孔螺钉左端面之间;
在惰性气体的冷热刀输送电流时,
步骤Ⅰ:高频电刀***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刀接口进入第三导电座内孔右端,同时高频电刀***产生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出气口进入,依次通过第三惰性气体通道、惰性气体输送管后进入手术刀装置内;
步骤Ⅱ:在步骤Ⅰ同时或之后,冷刀***产生冷媒从冷冻手术刀接口进入第三右径向孔后到达第三轴向绝缘套内孔右端,冷媒将步骤Ⅰ中的电流通过送入内管输送到手术刀装置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刀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刀***还包括用于调节冷媒气源(99)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和/或用于检测冷媒气源(99)输出气压的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1);
冷媒压力调节单元(100)和/或冷媒压力检测单元(101)设置在冷媒气源(99)与冷媒控制阀(103)之间的气路上;
冷冻手术治疗机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用于检测冷冻手术刀接口(104)的冷媒温度的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5);
冷冻温度检测单元(105)与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单向电连接或双向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刀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控制***还包括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7);
冷热控制单元处理器(108)的输出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输入端电连接和/或冷热工作站设置单元(107)的输入端与冷热工作站显示单元(106)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刀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刀***还包括惰性气体模块;
惰性气体模块包括惰性气体气源(91);
惰性气体气源(91)内的惰性气体通过惰性气体控制阀(96)进入冷热工作站输出接口(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刀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模块还包括用于调节惰性气体气源(91)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和/或用于检测惰性气体气源(91)输出气压的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3);
惰性气体压力调节单元(92)和/或惰性气体压力检测单元(93)设置在惰性气体气源(91)与惰性气体控制阀(96)之间,惰性气体为氩气。
CN201610874755.3A 2016-10-08 2016-10-08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388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4755.3A CN106388930B (zh) 2016-10-08 2016-10-08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4755.3A CN106388930B (zh) 2016-10-08 2016-10-08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8930A CN106388930A (zh) 2017-02-15
CN106388930B true CN106388930B (zh) 2023-10-20

Family

ID=5922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4755.3A Active CN106388930B (zh) 2016-10-08 2016-10-08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8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512B (zh) * 2020-06-18 2024-02-09 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电阻断***
CN113842201A (zh) * 2020-06-26 2021-12-28 天津美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冷冻功能的分体式外套管消融探针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7750Y (zh) * 1993-03-18 1994-03-02 李冉 电子手术刀控制装置
US6379348B1 (en) * 2000-03-15 2002-04-30 Gary M. Onik Combined electrosurgical-cryosurgical instrument
CN101579256A (zh) * 2008-05-13 2009-11-18 上海导向医疗***有限公司 同心、可拆、可互换多功能靶向肿瘤手术刀
EP2160990A1 (de) * 2008-07-02 2010-03-10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Versorgungsgerät mit Steuerung zum Betreiben einer Kryosonde, Kryochirurgisches Gerät
CN102488550A (zh) * 2011-11-29 2012-06-13 浙江大学 一种肿瘤低温治疗仪
CN102631241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北京优美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射频冷却刀
CN105411668A (zh) * 2015-12-30 2016-03-23 天津捷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数字化电外科工作站
CN206424140U (zh) * 2016-10-08 2017-08-22 北京库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冷热刀工作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7641B1 (en) * 1999-12-09 2006-08-29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Catheter with cryogenic and heating abl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7750Y (zh) * 1993-03-18 1994-03-02 李冉 电子手术刀控制装置
US6379348B1 (en) * 2000-03-15 2002-04-30 Gary M. Onik Combined electrosurgical-cryosurgical instrument
CN101579256A (zh) * 2008-05-13 2009-11-18 上海导向医疗***有限公司 同心、可拆、可互换多功能靶向肿瘤手术刀
EP2160990A1 (de) * 2008-07-02 2010-03-10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Versorgungsgerät mit Steuerung zum Betreiben einer Kryosonde, Kryochirurgisches Gerät
CN102488550A (zh) * 2011-11-29 2012-06-13 浙江大学 一种肿瘤低温治疗仪
CN102631241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北京优美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射频冷却刀
CN105411668A (zh) * 2015-12-30 2016-03-23 天津捷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数字化电外科工作站
CN206424140U (zh) * 2016-10-08 2017-08-22 北京库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冷热刀工作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8930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65543B1 (en) Combined electrosurgical-cryosurgical instrument
US5846235A (en) Endoscopic cryospray device
US8303584B2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for tissue coagulation and cut
CN210301195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切开刀手术***
US20120053577A1 (en) Energy delivery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CN210541800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剥离刀手术设备
EP2704653B1 (en) Adiabatic cooling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s
CN210301193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圈套刀手术设备
US20140336634A1 (en) Multifunctional attachment for electrocautery surgical device
CN210541799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切开刀手术设备
CN106388930B (zh) 冷热刀工作站及控制方法
CN210301194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剥离刀手术***
CN114007536A (zh) 用于治疗耳鼻喉疾病的装置和方法
CN210521086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圈套刀手术***
US20230293247A1 (en) Modular apparatus for robot-assisted electrosurgery
EP3714825A1 (en)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tripping knife surgic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P3714824A1 (en) Low-temperature plasma incision scalpel surgic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206424140U (zh) 冷热刀工作站
CN113164198A (zh) 模块化电外科***和用于所述***的模块
EP3714823A1 (en)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nare knife surgic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1912302A (zh) 硬质微波胆囊镜***
CN206424142U (zh) 冷热刀和冷热刀工作站连接通道
CN206424145U (zh) 一种可弯曲冷热手术刀
CN206424144U (zh) 一种可通氩气可弯曲冷热手术刀
CN206473392U (zh) 冷热刀工作站输出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