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5373B -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5373B
CN106385373B CN201510448442.7A CN201510448442A CN106385373B CN 106385373 B CN106385373 B CN 106385373B CN 201510448442 A CN201510448442 A CN 201510448442A CN 106385373 B CN106385373 B CN 1063853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instance
node
route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8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5373A (zh
Inventor
石浩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4484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53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0221 priority patent/WO20161802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5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流量传输方法包括: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将在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效果。

Description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fer Network,简称为PTN)网络的静态模型中,两条静态隧道通过保护子网实现保护,伪线与其中的工作隧道建立绑定关系。当工作隧道出现故障时,两端的保护组通过APS协议协调进行倒换,流量随之切换到保护隧道上。在此过程中,伪线及仿真业务配置不受影响,业务也不会造成瞬断。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为SDN)技术在PTN网络中实施时,需要基于现有的静态模型实现动态恢复。在返回式永久1:1的业务需求中,当工作隧道出现故障时,除了发生保护倒换以外,还需要为工作隧道重新计算出一条无故障路由,称为工作隧道的恢复路由,恢复路由搭建完成后,保护倒换动作撤销,流量从保护隧道切换到工作隧道的恢复路由。
当原工作隧道的故障消失后,流量需要从工作隧道的恢复路由切换回原路由,这称为动态恢复的返回。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尚无在静态PTN模型下实现动态恢复的成熟技术,在相关技术中,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所采用的方案是修改伪线和隧道的绑定关系,但是采用该种方案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包括: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将在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包括: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其中,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所述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包括:将所述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包括:将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PE节点上的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
可选地,在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所述第一实例和所述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包括: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可选地,在为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搭建所述恢复路由之前,还包括:将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包括:搭建模块,用于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将在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在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时,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其中,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所述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包括:将所述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时,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PE节点上的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恢复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在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时,所述恢复模块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所述第一实例和所述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在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时,所述恢复模块包括: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切换模块,用于在为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搭建所述恢复路由之前,将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
通过本发明,采用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将在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中处理模块24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中处理模块24的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二;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
步骤S104,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
步骤S106,将在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通过上述步骤,在将流量从原路由切换到恢复路由上之前,将原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进行互换,而并未修改伪线和隧道的绑定关系,也就是说伪线配置和隧道保护配置均不需要发生变更,从而也不会造成业务的瞬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时,包括:根据上述恢复路由修改第一实例以及根据上述第一实例修改第二实例;其中,根据恢复路由修改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第一实例修改第二实例包括:将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该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包括:将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其中,与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可以是与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同的标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在确定该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将上述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第一实例和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恢复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包括:将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上述恢复路由之前,还包括:将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其中,该第一隧道可以为工作隧道且第二隧道为保护隧道,或者,该第一隧道为保护隧道且第二隧道为工作隧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搭建模块22、处理模块24和第一切换模块2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搭建模块22,用于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处理模块24,连接至上述搭建模块22,用于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上述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第一切换模块26,连接至上述处理模块24,用于将在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中处理模块24的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该处理模块24包括第一修改单元32,下面对该处理模块24进行说明。
第一修改单元32,用于在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边缘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时,根据恢复路由修改第一实例以及根据第一实例修改第二实例;其中,根据该恢复路由修改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该第一实例修改第二实例包括:将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该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中处理模块24的结构框图二,如图4所示,该处理模块24包括第二修改单元42,下面对该处理模块24进行说明。
第二修改单元42,用于在根据上述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时,将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一,如图5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恢复模块52和第二切换模块5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恢复模块52,连接至上述第一切换模块26,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第二切换模块54,连接至上述恢复模块52,用于将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在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时,上述恢复模块52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第一实例和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在恢复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时,所示恢复模块52包括:将修改后的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二,如图6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第三切换模块62,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三切换模块62,连接至上述搭建模块22,用于将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恢复路由和原路由之间切换流量时,容易造成业务的瞬断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PTN静态模型实现动态恢复的方法,下面针对工作隧道发生故障进行说明:
工作隧道发生故障时,在确认流量已经倒换到保护隧道以后,为工作隧道重算恢复路由。恢复路由和原工作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互换。
为了实现恢复路由和原工作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互换,修改PE节点上原工作路由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使其与新计算出的恢复路由相匹配(若恢复路由与原工作路由使用相同的出接口,则不需要作此修改),同时修改其出标签,使其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
PE节点上新建的实例补充为原工作隧道的实例,使用原工作隧道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入标签则重新分配。
修改原工作隧道PE节点相邻节点的出标签,使其与PE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
当原工作隧道故障消失后,在确保保护隧道无故障的前提下,首先对隧道保护子网实施强制倒换,令其倒换到保护隧道,然后将恢复路由和原工作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再次互换。
为了实现恢复路由和原工作路由在PE节点上的实例再次互换,修改PE节点上原工作路由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若恢复路由与原工作路由使用相同的出接口,则不需要作此修改),同时修改其出标签,也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
修改原工作隧道PE节点相邻节点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
拆除恢复时新建的恢复路由。
针对保护隧道发生恢复和返回时,流程与工作隧道的恢复和返回类似(需要确保流量在工作隧道上再进行处理),不再重复描述。
以上方案可以应用于单域内的隧道恢复,也可以应用于跨域的隧道恢复。当用于跨域隧道的恢复时,需要多层控制器配合对隧道进行调整。
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工作隧道发生故障及恢复进行说明: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一,图7中实线代表了工作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双点划线代表了保护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本实施例主要关注工作隧道。其中,工作隧道在节点A和节点Z上绑定于接口1,下一跳IP分别为10.1.1.1和10.1.3.1,工作隧道在AB网元间和CZ网元间的出入标签均为100。
现假设工作隧道出现了故障,针对工作隧道发起重路由,假设恢复路由计算结果为AFGZ,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二。恢复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1.1修改到10.1.2.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3.1修改到10.1.4.1。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F上隧道实例左侧的入标签。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G上隧道实例右侧的入标签。
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B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左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C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右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恢复路由节点F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左侧出标签等于100。
恢复路由节点G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右侧出标签等于100。
至此,恢复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归属到恢复路由上,伪线也绑定于恢复路由;AZ节点上新建的隧道实例则视为工作隧道原路由的实例。原路由上的标签100得以保留。
现假设原工作隧道的故障消失,针对工作隧道发起返回动作,返回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保护隧道无故障,并将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2.1修改回10.1.1.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4.1修改回10.1.3.1。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删除A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删除Z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至此,返回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回归到工作路由上,伪线也恢复绑定于原路由,标签也恢复到100。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AZ工作路由直接相邻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一,图9中实线代表了工作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双点划线代表了保护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本实例主要关注工作隧道。其中,工作隧道在节点A和节点Z上绑定于接口1,下一跳IP分别为10.1.6.1和10.1.5.1,工作隧道在AZ网元间的出入标签均为100。
现假设工作隧道出现了故障,针对工作隧道发起重路由,假设恢复路由计算结果为AFGZ,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二。恢复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6.1修改到10.1.2.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5.1修改到10.1.4.1。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F上隧道实例左侧的入标签。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G上隧道实例右侧的入标签。
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入标签重新分配,出标签则等于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的入标签。
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入标签重新分配,出标签则等于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的入标签。
恢复路由节点F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左侧出标签等于100。
恢复路由节点G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右侧出标签等于100。
至此,恢复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归属到恢复路由上,伪线也绑定于恢复路由;AZ节点上新建的隧道实例则视为工作隧道原路由的实例。原路由上的标签100得以保留。
现假设原工作隧道的故障消失,针对工作隧道发起返回动作,返回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保护隧道无故障,并将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2.1修改回10.1.6.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4.1修改回10.1.5.1。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删除A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删除Z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至此,返回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回归到工作路由上,伪线也恢复绑定于原路由,标签也恢复到100。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主要针对AZ恢复路由直接相邻情况进行说明。以图7所示隧道为例。图中实线代表了工作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双点划线代表了保护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本实例主要关注工作隧道。其中,工作隧道在节点A和节点Z上绑定于接口1,下一跳IP分别为10.1.1.1和10.1.3.1,工作隧道在AB网元间和CZ网元间的出入标签均为100。
现假设工作隧道出现了故障,针对工作隧道发起重路由,假设恢复路由计算结果为AZ,如图11所示,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示意图。恢复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1.1修改到10.1.8.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3.1修改到10.1.7.1。
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B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左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C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右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至此,恢复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归属到恢复路由上,伪线也绑定于恢复路由;AZ节点上新建的隧道实例则视为工作隧道原路由的实例。原路由上的标签100得以保留。
现假设原工作隧道的故障消失,针对工作隧道发起返回动作,返回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保护隧道无故障,并将流量切换到保护隧道。
修改A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8.1修改回10.1.1.1。
修改Z节点上工作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7.1修改回10.1.3.1。
删除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修改B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左侧的出标签,将其修改回100。
删除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修改C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右侧的出标签,将其修改回100。
至此,返回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回归到工作路由上,伪线也恢复绑定于原路由,标签也恢复到100。
实施例四:
主要针对保护隧道恢复进行说明,步骤与工作隧道是类似的(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二、三,只是在该实施例四中,将实施例一、二、三中的工作隧道作为保护隧道,保护隧道作为工作隧道),只是在恢复和返回动作开始前,均需要确保工作隧道无故障,并且将流量切换到工作隧道上,这样方可保证业务无瞬断。
下面以实施例一中的图7、图8为例,对保护隧道恢复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图7中的实线代表了保护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双点划线代表了工作隧道路由及节点实例,本实施例主要关注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节点A和节点Z上绑定于接口1,下一跳IP分别为10.1.1.1和10.1.3.1,保护隧道在AB网元间和CZ网元间的出入标签均为100。
现假设保护隧道出现了故障,针对保护隧道发起重路由,假设恢复路由计算结果为AFGZ,如图8所示,恢复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流量切换到工作隧道。
修改A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1.1修改到10.1.2.1。
修改Z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1修改到接口3,下一跳IP从10.1.3.1修改到10.1.4.1。
修改A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F上隧道实例左侧的入标签。
修改Z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等于恢复路由相邻节点G上隧道实例右侧的入标签。
A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B节点上原工作隧道实例左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Z节点上新建隧道实例(虚线椭圆),令其出标签为100,入标签则重新分配,修改C节点上原保护隧道实例右侧的出标签,令其等于A节点上新建实例的入标签。
恢复路由节点F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左侧出标签等于100。
恢复路由节点G上新建隧道实例,令其右侧出标签等于100。
至此,恢复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保护隧道实例归属到恢复路由上,伪线也绑定于恢复路由;AZ节点上新建的隧道实例则视为保护隧道原路由的实例。原路由上的标签100得以保留。
现假设原保护隧道的故障消失,针对保护隧道发起返回动作,返回动作步骤如下:
首先确保工作隧道无故障,并将流量切换到工作隧道。
修改A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2.1修改回10.1.1.1。
修改Z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IP,转发接口从接口3修改回接口1,下一跳IP从10.1.4.1修改回10.1.3.1。
修改A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修改Z节点上保护隧道原实例(实线椭圆)的出标签,令其修改回原来的值100。
删除A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删除Z节点上新建的虚线实例。
至此,返回动作完成,AZ节点上原保护隧道实例回归到保护路由上,伪线也恢复绑定于原路由,标签也恢复到100。
对应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应用场景下的保护隧道的恢复和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是类似的,只不过,需要将实施例二中的保护隧道作为工作隧道,工作隧道作为保护隧道,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
S2,将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恢复路由在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第二实例对第一隧道的与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
S3,将在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步骤S1-S4。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满足返回式永久1:1的业务需求。恢复和返回过程中,客户层的伪线及仿真业务配置不需要变更,业务也不会发生瞬断。恢复过程中,原路由的标签及标识信息均得到了预留,从而确保返回后,隧道的标签和标识信息均能够回到发生恢复动作以前的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
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
将在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其中,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包括: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其中,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所述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包括:将所述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包括:
将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PE节点上的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
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所述第一实例和所述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
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包括: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搭建所述恢复路由之前,还包括:
将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
6.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搭建模块,用于为出现故障的第一隧道搭建恢复路由;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并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将在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恢复路由上进行传输;
其中,在将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在边缘设备PE节点上的第一实例和所述恢复路由在所述PE节点上的第二实例进行互换时,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其中,根据所述恢复路由修改所述第一实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将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和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对应的转发接口和IP;将所述第一实例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恢复路由相邻节点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根据所述第一实例修改所述第二实例包括:将所述第二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其中,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为重新分配的入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时,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与所述PE节点上的所述第二实例的入标签相匹配的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恢复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隧道恢复正常后,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并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流量切换到所述第一隧道的原路由上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恢复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时,所述恢复模块包括:将进行互换后的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互联网协议IP和出标签修改为在将所述第一实例和所述第二实例进行互换之前的所述第一实例的转发接口、下一跳IP和出标签;
在恢复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时,所述恢复模块包括: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修改为在根据所述第二实例对所述第一隧道的与所述PE节点相邻的节点的出标签进行修改之前的节点的出标签。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在为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搭建所述恢复路由之前,将出现故障的所述第一隧道上传输的流量切换到第二隧道上进行传输。
CN201510448442.7A 2015-07-27 2015-07-27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85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8442.7A CN106385373B (zh) 2015-07-27 2015-07-27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80221 WO2016180225A1 (zh) 2015-07-27 2016-04-26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8442.7A CN106385373B (zh) 2015-07-27 2015-07-27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5373A CN106385373A (zh) 2017-02-08
CN106385373B true CN106385373B (zh) 2020-04-14

Family

ID=5724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8442.7A Active CN106385373B (zh) 2015-07-27 2015-07-27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5373B (zh)
WO (1) WO20161802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875C (zh) * 2006-08-24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网络边缘设备双归属或多归属的实现方法及***
JP5385154B2 (ja) * 2007-01-17 2014-01-08 ノーテル・ネットワークス・リミテッド Ethernet及びMPLSネットワークを相互接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168230B2 (ja) * 2009-05-26 2013-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エッジルータ及び信号転送方法
CN101931586B (zh) * 2009-06-26 2012-07-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Mpls vpn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其***
CN101989944B (zh) * 2009-07-31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方法及保护域工作段的共享节点
CN101997750A (zh) * 2009-08-13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隧道分段保护方法及***
CN102271045B (zh) * 2010-06-02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n实例的设备间备份的方法、设备和***
CN102143047B (zh) * 2010-09-08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路由切换的方法和服务运营商侧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2325042A (zh) * 2011-07-19 201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e及同源同宿pw的保护方法
CN102377676B (zh) * 2011-11-21 2015-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恢复隧道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9040B (zh) * 2013-03-13 2016-08-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的vpn frr实现方法和设备
US9178796B2 (en) * 2013-06-28 2015-11-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layer stateful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architecture
US9590892B2 (en) * 2013-12-02 2017-03-07 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active controller for failure resilienc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4270298B (zh) * 2014-09-30 2018-10-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xlan网络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0225A1 (zh) 2016-11-17
CN106385373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4769B2 (en) Inter-domain fast reroute methods and network devices
CN104205748B (zh) 具有协调的业务方向的机架间冗余
CN111698152B (zh) 一种故障保护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9861913B (zh) 一种跨内部网关协议的前缀标识通告方法和装置
WO2013045084A1 (en) Incremental deployment of mrt based ipfrr
EP3767880B1 (en) Optimiz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route and/or a next hop for multicast traffic
WO2013045083A1 (en) Optimizing endpoint selection of mrt-frr detour paths
CN104396197A (zh) 在802.1aq网络中使用分离的平局打破器在等成本最短路径之间选择
CN106936683B (zh) 一种实现隧道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RU2517312C2 (ru) Разрешение конфликтов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ов состояния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6936795B (zh) 建立互联网协议安全性隧道的方法和网关设备
CN105227458B (zh) Trill isis的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US9521073B2 (en) Enhanced fine-grained overlay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 multi-homing using per-network authoritative edg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CN103391249A (zh) 一种is-is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03179032B (zh) 一种路由备份方法及装置
EP3461079B1 (en) Path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CN107294849A (zh) 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
CN103001886A (zh) 一种ect平滑迁移方法和设备
CN103780437A (zh) 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6209634B (zh) 地址映射关系的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06385373B (zh) 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817302B (zh) 一种实现二层与三层虚拟专用网协调倒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47709A (zh) 一种arp表项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0784782B (zh) 一种msp保护配置块间时序抑制方法及***
CN102025547B (zh) 基于无线方式的mpls vpn路由备份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