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8776A -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8776A
CN106378776A CN201611075727.1A CN201611075727A CN106378776A CN 106378776 A CN106378776 A CN 106378776A CN 201611075727 A CN201611075727 A CN 201611075727A CN 106378776 A CN106378776 A CN 10637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thers
control method
robot
integrated robot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57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丹丹
闫建东
徐茂程
焦泽昱
蔡颖婕
郝鑫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757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8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8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8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dular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结构不紧凑,不能灵活的通过狭窄的非结构化空间,移动时负载较多,影响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任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机动性及全地形适应性以便适应于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仿人类式机械手臂,使其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此外,紧凑的手足一体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狭窄环境中低功耗、灵活运动。

Description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Mobipulator”车轮与机械手的一体化设计是一体化设计的雏形。“Uni-Rover”的子模块有应用这种思想,然而机械设计较为简单,机械外形主要为一个轮子与一个可操纵机构复合。国际上,“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manipulation andcombination”的设计理念主要在2009年IEEE国际会议论文IROS中有提及。(ShintaroMizunuma,Kazuhiro Motomura&Shigeo Hirose.Development of the Arm-Wheel HybridRobot“Souki-II”(Total System Design and Basic Components),St.Louis,USA:The2009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2009),手臂轮混合机器人“Souki-II”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体现。然而,其设计难度大,因为机械臂与轮体的比例问题,机械臂负载十分小,容易使得机器人主体倾覆。之后,也一直没有人想到更好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之后的研究,还有“RLMA”的研究[2]([2]YugangLiu&Guangjun Liu,Mobile Manipulation Using Tracks of a Tracked Mobile Robot,St.Louis,USA:The 2009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and Systems,2009)。一个自重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RLMA”具有多地形适应性,机器人“RLMA”是能够穿越障碍,适合于非结构化环境,且可以完成三种简单操纵模式。但是一体化程度仍不理想,并且履带式移动机构对于室内环境的实用性并不突出,而且增加了移动的负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结构不紧凑,不能灵活的通过狭窄的非结构化空间,移动时负载较多,影响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任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机动性及全地形适应性以便适应于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仿人类式机械手臂,使其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此外,紧凑的手足一体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狭窄环境中低功耗、灵活运动。
为达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总体参数包括:所述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质量、体积以及整体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采用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全向轮步进电机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臂包括末端机械手、基座、大臂、小臂以及手腕五个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臂与所述基座间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所述基座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所述大臂与所述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所述手腕的腕部与所述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所述手腕的腕部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臂以六自由度手臂结构形式执行操作,所述机械臂通过舵机驱动实现控制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动驱动电路包括:真空隔膜泵、微型开关阀、气动回路和吸盘;所述真空隔膜泵,用于产生气动回路中的负压;所述微型开关阀,用于消除气动回路中的负压;所述吸盘由压力传感器以及触觉传感器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动回路中的负压值;所述触觉传感器,用于检测吸盘与壁面的接触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动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真空隔膜泵以及所述微型开关阀产生真空泵和开关阀的驱动信号,控制两吸盘足的吸附和释放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包括:通过预设的所述气动驱动电路执行多种模式操控,其中,所述多种模式包括:足直立态、轮足直立态、全向移动态以及挪动横行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体化装配模块,用于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操控模块,用于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结构不紧凑,不能灵活的通过狭窄的非结构化空间,移动时负载较多,影响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任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机动性及全地形适应性以便适应于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仿人类式机械手臂,使其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此外,紧凑的手足一体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狭窄环境中低功耗、灵活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
本实施例中,多个总体参数包括: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质量、体积以及整体功率;移动平台采用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全向轮步进电机机构,其呈正方形分布的全向轮可以赋予平台优越的移动能力,包括:零度角转弯,任意方向行进等。
进一步地,机械臂包括末端机械手、基座、大臂、小臂以及手腕五个部分。其中,大臂与基座间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基座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大臂与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手腕的腕部与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手腕的腕部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
更进一步地,机械臂以六自由度手臂结构形式执行操作,机械臂通过舵机驱动实现控制操作。
步骤104,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本实施例中,气动驱动电路包括:真空隔膜泵、微型开关阀、气动回路和吸盘;其中,真空隔膜泵用于产生气动回路中的负压;微型开关阀用于消除气动回路中的负压;吸盘由压力传感器以及触觉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动回路中的负压值;触觉传感器用于检测吸盘与壁面的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气动驱动电路用于通过真空隔膜泵以及微型开关阀产生真空泵和开关阀的驱动信号,控制两吸盘足的吸附和释放操作。
更进一步地,述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包括: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多种模式操控,其中,多种模式包括:足直立态、轮足直立态、全向移动态以及挪动横行态。
具体的,在足直立态的模式下,在吸盘足蝙蝠上,得到启发,引入吸盘足蝙蝠,选用吸盘,可以让外界气压差为机器人提供抓地力,行走时候稳定性增强;在轮足直立态的模式下,将主动轮与机械臂结合,从而实现手足一体化机器人可变形为轮足直立态;在全向移动态的模式下,平台采用的主要运动组建为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全向轮-步进电机机构,呈正方形分布的全向轮可以赋予平台优越的移动能力,包括:零度角转弯,任意方向行进等。配备的步进电机配合单片机中的程序可以对平台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进行建模,通过标定每个单独的平台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碰撞;在挪动横行态的模式下,挪动横行态主要为手足一体化机器人微调节位置而进行选用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结构不紧凑,不能灵活的通过狭窄的非结构化空间,移动时负载较多,影响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任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机动性及全地形适应性以便适应于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仿人类式机械手臂,使其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此外,紧凑的手足一体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狭窄环境中低功耗、灵活运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还提供了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由于此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按照前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实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10包括:一体化装配模块200以及操控模块400。
其中,一体化装配模块200用于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操控模块400用于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通过一体化装配模块200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再通过操控模块400将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该装置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结构不紧凑,不能灵活的通过狭窄的非结构化空间,移动时负载较多,影响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任务类型单一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机动性及全地形适应性以便适应于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仿人类式机械手臂,使其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要求;此外,紧凑的手足一体化设计,可以让机器人可以在非结构化的狭窄环境中低功耗、灵活运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
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总体参数包括:所述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质量、体积以及整体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采用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全向轮步进电机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末端机械手、基座、大臂、小臂以及手腕五个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臂与所述基座间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
所述基座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
所述大臂与所述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
所述手腕的腕部与所述小臂之间的运动形式为仰俯运动;
所述手腕的腕部自身的运动形式为旋转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以六自由度手臂结构形式执行操作,所述机械臂通过舵机驱动实现控制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驱动电路包括:真空隔膜泵、微型开关阀、气动回路和吸盘;
所述真空隔膜泵,用于产生气动回路中的负压;
所述微型开关阀,用于消除气动回路中的负压;
所述吸盘由压力传感器以及触觉传感器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动回路中的负压值;
所述触觉传感器,用于检测吸盘与壁面的接触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真空隔膜泵以及所述微型开关阀产生真空泵和开关阀的驱动信号,控制两吸盘足的吸附和释放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包括:通过预设的所述气动驱动电路执行多种模式操控,其中,所述多种模式包括:足直立态、轮足直立态、全向移动态以及挪动横行态。
10.一种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体化装配模块,用于通过多个总体参数将移动平台以及机械臂执行装配,形成一体化结构;
操控模块,用于将所述一体化结构通过预设的气动驱动电路执行操控。
CN201611075727.1A 2016-11-29 2016-11-29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378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5727.1A CN10637877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5727.1A CN10637877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8776A true CN106378776A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5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5727.1A Pending CN106378776A (zh) 2016-11-29 2016-11-29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877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2347A (ja) * 1995-11-24 1997-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不整地移動装置
CN101058321A (zh) * 2007-06-06 2007-10-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真空吸附原理的小型微声爬壁机器人
CN101913144A (zh) * 2010-08-27 2010-12-15 上海交通大学 移动机械臂
CN201998169U (zh) * 2010-04-23 2011-10-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核辐射探测与应急处理机器人的机械臂***
CN103144111A (zh) * 2013-02-26 2013-06-12 中山大学 一种qp统一协调的移动机械臂运动描述与规划方法
CN103144094A (zh) * 2013-03-25 2013-06-12 河南理工大学 面向非规则物体的抓取机器人
CN103921267A (zh) * 2014-03-18 2014-07-16 上海交通大学 四足全方位移动机械臂
CN105643615A (zh) * 2016-02-29 2016-06-08 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轻型机械手
CN206216688U (zh) * 2016-11-29 2017-06-06 闫建东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2347A (ja) * 1995-11-24 1997-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不整地移動装置
CN101058321A (zh) * 2007-06-06 2007-10-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真空吸附原理的小型微声爬壁机器人
CN201998169U (zh) * 2010-04-23 2011-10-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核辐射探测与应急处理机器人的机械臂***
CN101913144A (zh) * 2010-08-27 2010-12-15 上海交通大学 移动机械臂
CN103144111A (zh) * 2013-02-26 2013-06-12 中山大学 一种qp统一协调的移动机械臂运动描述与规划方法
CN103144094A (zh) * 2013-03-25 2013-06-12 河南理工大学 面向非规则物体的抓取机器人
CN103921267A (zh) * 2014-03-18 2014-07-16 上海交通大学 四足全方位移动机械臂
CN105643615A (zh) * 2016-02-29 2016-06-08 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轻型机械手
CN206216688U (zh) * 2016-11-29 2017-06-06 闫建东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树风: "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rotman et al. 3D printed soft actuators for a legged robot capable of navigating unstructured terrain
US9821457B1 (en) Adaptive robotic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Srinivasa et al. Herb 2.0: Lessons learned from developing a mobile manipulator for the home
Chevallereau Time-scaling control for an underactuated biped robot
US20080281468A1 (en) Variable primitive mapping for a robotic crawler
Chipalkatty et al. Human-in-the-loop: MPC for shared control of a quadruped rescue robot
Ajoudani et al. A manipulation framework for compliant humanoid coman: Application to a valve turning task
Kamedula et al. On the kinematics of wheeled motion control of a hybrid wheeled-legged centauro robot
WO2003020476A1 (f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a distance pour robot mobile bipede
CN206216688U (zh)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装置
Kronander et al. Learning to control planar hitting motions in a minigolf-like task
CN113830197B (zh) 一种应用于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的平衡控制方法
Gu et al. PneuMesh: Pneumatic-driven truss-based shape changing system
Irawan et al. Force threshold-based omni-directional movement for hexapod robot walking on uneven terrain
CN106378776A (zh) 手足一体化机器人的操控方法和装置
Dao et al. Sim-to-real learning for humanoid box loco-manipulation
Gonzalez et al. Smooth transition-based control of encounter-type haptic devices
Singh et al. Bond graph approach for dynamic modelling of the biped robot and application to obstacle avoidance
Yu et al. A study on slippage and tip-over stability for an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 with longitudinal my-wheels
Hemes et al. Robotic tumbling locomotion
Masone et al. Mechanic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the new 7-DOF CyberMotion simulator
Ziouzios et al. A survey of fpga robotics applications in the period 2010–2019
Hu et al. Reaching, grasping and re-grasping: Learning multimode grasping skills
Gao et al. Kinematic modeling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a wheeled omni-directional mobile logistics platform
Ritter et al. Manual intelligence as a rosetta stone for robot cogn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