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6974A -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6974A
CN106356974A CN201610964569.9A CN201610964569A CN106356974A CN 106356974 A CN106356974 A CN 106356974A CN 201610964569 A CN201610964569 A CN 201610964569A CN 106356974 A CN106356974 A CN 106356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attery
battery
mobile device
described ma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45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Light Laborator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9645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6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6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69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565 priority patent/WO201807699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池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包括:移移动设备本体,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内设有电池仓,在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导电部,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侧面设有由所述电池仓延伸的开孔;电池模块,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所述主电池通过所述开孔***所述电池仓里且所述主电池的电极与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副电池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用于所述副电池的充电;以及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和松开所述主电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移动设备在更换电池时无需进行开关机和不用开启后盖而采用更便捷的弹出方式更换电池,省时省力,用户体验感佳。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电池大多采用不可更换的内置电池,通过充电数据线进行连接充电,充电时须连接着充电器或外置电源。而部分移动设备采取可更换电池的方式,这种更换电池采用了开后盖换电池的方式,必须关闭移动设备后开启后盖才能更换电池,且更换电池后需要重新开启移动设备,操作比较麻烦,用户体验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设备在电池电量不足时更换电池时移动设备断电以及更换电池需要开启后盖的问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包括:
移动设备本体,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内设有电池仓,在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导电部,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侧面设有由所述电池仓延伸的开孔;
电池模块,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所述主电池通过所述开孔***所述电池仓里且所述主电池的电极与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副电池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用于所述副电池的充电;以及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和松开所述主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设备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块电量情况以及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松开所述主电池的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用于缓冲以及弹出所述主电池的弹性缓冲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缓冲部为弹片或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可转动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采用铁磁性材料或所述卡扣部远离卡扣的端部采用铁磁性材料;
设于主电池上的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槽部,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后固定所述主电池;
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使所述卡扣部位于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装置、以及用于通电产生磁场以吸引所述卡扣部从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转动到预设位置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
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用于使所述卡扣部恢复到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的弹性复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设备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于提示电池模块电量情况的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的端面设有多个所述电极,多个所述电极用于识别所述主电池的型号、通电以及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的端面为长方形,所述主电池的端面包括一短中线和一长中线,多个所述电极排布在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长中线上,
当所述电极为偶数个时,偶数个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所述电极与其对称的所述电极的极性相同;
当所述电极为奇数个时,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中心排布有一电极,剩下的偶数个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每个所述电极与其对称的所述电极的极性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池型号信息的识别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识别模块检测的信息判断所述主电池型号与预设的型号是否匹配,如果是,则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移动设备通电;如果否,则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移动设备不允许通电。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无线充电或/和有线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有线充电,所述主电池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的供电方式为有线充电,所述主电池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磁力吸附式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无线充电,所述主电池上设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电磁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池上正反面均设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电池仓内设有主电池和副电池,当主电池电量不足时,取下主电池,由副电池进行供电,从而移动设备在更换电池时无需进行开关机和不用开启后盖而采用更便捷的弹出方式更换电池,省时省力,用户体验感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点电池装置的主电池电极极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主电池电极极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主电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主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移动设备本体;11、电池仓;111、导电部;12、开孔;
2、电池模块;21、主电池;22、副电池;
3、固定装置;31、卡扣部;32、卡槽部;33、第一限位装置;34、第二限
位装置;35、弹性复位装置;
4、弹性缓冲部;
5、端口;51、电磁感应线圈;52、磁力吸附接口;
6、控制模块;
7、识别模块;
8、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主电池可从设于移动设备侧面的由电池仓延伸而出的开孔取下,从而移动设备在更换电池时无需进行开关机和不用开启后盖,省时省力,用户体验感佳。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包括:移动设备本体1、电池模块2、固定装置3,移动设备本体1内设有电池仓11,移动设备本体1侧面上设有与电池仓11相对应的开孔12,电池仓11内设有导电部111,电池模块2包括主电池21、副电池22,副电池22设于电池仓11内。
请参阅图1,图1中主电池21由开孔12***到电池仓11中,***到预设的位置后,主电池21的电极与导电部111接触并且固定装置3固定住主电池11。
需要注意的是,开孔12的位置可以是主电池21的四周的任何一个侧面上,具体情况视实际生产情况而定。
需要理解的是,主电池21的端面设有多个所述电极,多个电极用于识别所述主电池的型号、通电以及数据传输,即多个电极包括有用于识别主电池21的型号的电极、用于通电的电极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极。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主电池21的端面设有多个电极,主电池的端面为长方形,进而长方形的主电池的端面包括一短中线(图中较短的虚线)和一长中线(图中较长的虚线),多个该电极排布在主电池21的端面的长中线上,该端面可以是主电池21的四周的任何一个端面,具体情况应与开孔12和导电部111的排布相对应,能与其配合即可。
当该电极为偶数个时,偶数个该电极沿着主电池21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该电极与其对称的电极的极性相同;
当该电极为奇数个时,主电池21的端面的中心排布有一该电极,剩下的偶数个该电极沿着主电池21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每个该电极与其对称的电极的极性相同。相对应的,导电部111的极性应与主电池21相配合。从而主电池21***开孔12不用区分正反面,省时省力。
请参阅图2,图2中固定装置3松开主电池21,主电池21可以从开孔12上取出,此时可通过副电池22对移动设备进行供电,进而移动设备无需断电,在此副电池22的容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更换主电池21后,主电池21的电极与导电部111接触,导电部111与副电池22电连接,进而导电部111与副电池22之间可设置有充电电路(常规的充电电路即可),进而可为副电池22进行充电。
主电池21和副电池22为移动设备供电的方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主电池21和副电池22分别单独与移动设备供电,即主电池21和副电池22通过控制开关与移动设备电连接,取出主电池21时,控制开关与主电池21断开,控制开关与副电池22连接,移动设备与副电池22电连接,进而副电池22为移动设备供电;装好主电池21时,控制开关与副电池22断开,控制开关与主电池21连接,移动设备与主电池21电连接,进而主电池21为移动设备供电。同时主电池21的电极与导电部111接触后,导电部111与副电池22电连接,进而主电池21还可为副电池22进行充电。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池21和副电池22均采用可充电电池,副电池22固定在电池仓11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副电池22也可采用其它电池,而副电池22也可可拆卸固定在电池仓11中,从而当副电池电量用完时,只需拆下副电池22更换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3包括可转动设于所述电池仓11内的卡扣部31(本实施例通过转轴设于电池仓11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的方式,实现可转动即可)、设于主电池21上的与所述卡扣部31相配合的卡槽部32、设于所述电池仓11内的使所述卡扣部31位于与所述卡槽部32相配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装置33、通电产生磁场以吸引所述卡扣部31从与所述卡槽部32相配合的位置转动到预设位置的第二限位装置34、用于使所述卡扣部31回复到与所述卡槽部32相配合的位置的弹性复位装置35,卡扣部31采用铁磁性材料。
如图3或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装置35采用弹簧。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池仓11内设有用于缓冲的弹性缓冲部4,避免***主电池21时用力过大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主电池21与导电部111碰撞而造成损伤,并且安装主电池21时弹性缓冲部4变形蓄能,取出主电池21时弹性缓冲部4提供一推力,从而弹出主电池21。
图3是主电池31在电池仓11中安装好时的结构示意图,主电池31已从开孔12***到电池仓11中,且主电池31的电极与导电部111相接触,此时卡扣部31与卡槽部32相配合,进而固定装置3固定住主电池31。
图4是主电池31从开孔12中取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二限位装置34通电产生磁场,进而吸引卡扣部31旋转至预设位置(根据设定好的磁场的大小和弹性复位装置35的大小而定)且卡扣部31的旋转使弹性复位装置35变形蓄能,而当卡扣部31旋转后,卡槽部32与卡扣部31脱离配合,进而固定装置3松开主电池21,进而弹性缓冲部4恢复形变提供一推力,进而从开孔12中弹出主电池21。而当第二限位装置34断电时,弹性复位装置35恢复形变,进而卡扣部31在弹性复位装置35的带动下回复到与卡槽部32相配合的位置,为主电池21的安装做准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3采用一类似于电磁开关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只需能达到固定住从开孔12中***的主电池21以及当主电池21电量用完后可松开主电池21的功能即可,由于结构较多且结构较简单,在此不一一复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上还设有控制模块6,控制模块6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块2电量情况以及控制所述固定装置3,控制模块6与电池模块2、识别模块7、报警模块8、固定装置3中的第二限位装置34连接,从而当控制模块6检测到电池模块2中的主电池21的电量不足时,控制模块6控制第二限位装置通电产生磁场,进而吸引卡扣部31转动,同时第二限位装置34还能一定程度上限制卡扣部31的转动范围(最大转动位置为与第二限位装置34接触时的位置),而当主电池21取下后,控制模块6还可检测副电池22的电量情况,进而控制模块6可通过发出相应的指令给报警模块8提醒使用人员。
如图5所示,所述导电部111上设有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池21型号信息的识别模块7,识别模块7与主电池21端部的用于识别主电池21型号的电极接触,控制模块6根据识别模块7检测的信息判断所述主电池21型号与预设的型号是否匹配,如果是,则主电池21与移动设备通电;如果否,则主电池21与移动设备不允许通电。从而避免了电池的混用造成设备损坏,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
如图3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电池21端部还有端口5,端口5可用于主电池的充电以及移动设备与外部进行数据连接,即端口5与主电池21端部的用于充电的电极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池21的充电方式可采用有线充电方式或/和无线充电方式。
如图8所示,图8中在主电池21上设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电磁感应线圈51,电磁感应线圈51接近外部充电器产生的磁场即可产生电流,从而实现电池的无线充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方式的无线充电,例如无线电波式等。
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池21上正反面均设有电磁感应线圈51,从而主电池21***开孔12不用区分正反面,省时省力。
如图9所示,图9中在主电池21的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磁力吸附式接口52,即磁力吸附式接口52与主电池21端部的用于充电的电极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极连接,磁力吸附式接口52可与配套的磁吸头通过磁力吸附连接,自动吸附,随用随充,方便使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图3或图4的基础上,采用磁力吸附式充电器,即磁力吸附式充电器与端口5连接,从而也能达到自动吸附、防尘的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的主电池21可以同时采用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方式,以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池仓内设有主电池和副电池,电池容量大,使用时间长,当主电池电量不足时,取下主电池,由副电池进行供电,从而移动设备在更换电池时无需进行关机和开启,省时省力,用户体验感佳。
2、采用类似于电磁开关的结构来固定和松开主电池,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体验感佳。
3、导电部上设有检测电池型号的识别模块,避免了电池的混用造成设备损坏,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
4、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方便使用人员了解移动设备的电量使用情况。
5、主电池电极的极性呈正负极对称排布,对应的,所述导电部的极性呈正负性对称排布,从而在安装主电池时无需区分正反面,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6、主电池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端口或磁力吸附接口,装好主电池后,移动设备还可通过端口与外部进行数据传输,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设备本体,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内设有电池仓,在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导电部,在所述移动设备本体侧面设有由所述电池仓延伸的开孔;
电池模块,包括主电池和副电池,所述主电池通过所述开孔***所述电池仓里且所述主电池的电极与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副电池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用于所述副电池的充电;以及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和松开所述主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块电量情况以及控制所述固定装置松开所述主电池的控制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用于缓冲以及弹出所述主电池的弹性缓冲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为弹片或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可转动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采用铁磁性材料或所述卡扣部远离卡扣的端部采用铁磁性材料;
设于主电池上的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槽部,所述卡槽部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后固定所述主电池;
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使所述卡扣部位于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的第一限位装置、以及用于通电产生磁场以吸引所述卡扣部从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转动到预设位置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
设于所述电池仓内的用于使所述卡扣部恢复到与所述卡槽部相配合的位置的弹性复位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于提示电池模块电量情况的报警模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的端面设有多个所述电极,多个所述电极用于识别所述主电池的型号、通电以及数据传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的端面为长方形,所述主电池的端面包括一短中线和一长中线,多个所述电极排布在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长中线上,
当所述电极为偶数个时,偶数个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所述电极与其对称的所述电极的极性相同;
当所述电极为奇数个时,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中心排布有一电极,剩下的偶数个所述电极沿着所述主电池的端面的短中线呈对称排布且每个每个所述电极与其对称的所述电极的极性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于检测所述主电池型号信息的识别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识别模块检测的信息判断所述主电池型号与预设的型号是否匹配,如果是,则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移动设备通电;如果否,则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移动设备不允许通电。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无线充电或/和有线充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有线充电,所述主电池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的供电方式为有线充电,所述主电池端部设有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磁力吸附式接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充电方式为无线充电,所述主电池上设有用于无线充电的电磁感应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池上正反面均设有所述电磁感应线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
CN201610964569.9A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Pending CN106356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569.9A CN1063569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PCT/CN2017/103565 WO2018076991A1 (zh) 2016-10-28 2017-09-27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及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569.9A CN1063569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6974A true CN106356974A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6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4569.9A Pending CN1063569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69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6991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绿灯实验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及移动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4601A (ja) * 1995-01-20 1996-08-09 Kichinosuke Nagashio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電話機
CN102684268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惠州市尚联达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自动调节匹配输出电压的电路及方法
CN204559662U (zh) * 2015-04-25 2015-08-12 李茂业 一种配有多块电池的手机
CN204809896U (zh) * 2015-05-20 2015-11-25 北京联云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供电***以及一种设备
CN204929454U (zh) * 2015-07-28 2015-12-30 深圳市黑羽科技有限公司 卡固持装置及带有该卡固持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6211638U (zh) * 2016-10-28 2017-05-31 吴廷强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4601A (ja) * 1995-01-20 1996-08-09 Kichinosuke Nagashio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電話機
CN102684268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惠州市尚联达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自动调节匹配输出电压的电路及方法
CN204559662U (zh) * 2015-04-25 2015-08-12 李茂业 一种配有多块电池的手机
CN204809896U (zh) * 2015-05-20 2015-11-25 北京联云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供电***以及一种设备
CN204929454U (zh) * 2015-07-28 2015-12-30 深圳市黑羽科技有限公司 卡固持装置及带有该卡固持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6211638U (zh) * 2016-10-28 2017-05-31 吴廷强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6991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绿灯实验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及移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763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ower from a stationary unit to a mobile unit
CN201349139Y (zh) 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
US9667076B2 (en) Standby battery product and stackable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CN104598052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磁笔及其***
EP4089878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2013051797A (ja) 出力コネクタ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と電池駆動機器並びにバッテリパックを用いた充電方法
KR20120133306A (ko) 용량이 다른 이동기기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무선 충전 패드 및 그 충전 방법
CN104238661A (zh) 信息处理设备
WO2018076991A1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4618826A (zh) 可无线充电的麦克风及麦克风底座
CN206211638U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CN104538578A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104362716A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2638115A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WO2011026363A1 (zh) 无触点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方法、充电电池和充电器
CN106356974A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供电电池装置
CN106992567A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多功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10299751A (zh) 无线充放电电路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KR101225090B1 (ko) 자기공진유도 방식을 이용한 멀티노드 무선 충전 베이스 스테이션 및 충전 방법
CN102157969B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204361164U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204732893U (zh) 可无线充电的麦克风及麦克风底座
CN205829266U (zh) 多口无线充电器
CN20611721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KR101136917B1 (ko) 무선 충전기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30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rovince, 133 Tang Xing Road, Yue city B District 25 312

Applicant after: Green light Laborator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Premium Apartment House, Guangming 443, Guangming Avenue, Guangmi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1416

Applicant before: Wu Tingq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