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14058B -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14058B
CN106314058B CN201610705081.4A CN201610705081A CN106314058B CN 106314058 B CN106314058 B CN 106314058B CN 201610705081 A CN201610705081 A CN 201610705081A CN 106314058 B CN106314058 B CN 106314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ring
damper
interconnection
spring damper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50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14058A (zh
Inventor
汪若尘
杨阳阳
孟祥鹏
谢健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7050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14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14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14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5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 B60G17/015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pneumati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3Regulating distributors or valves for pneumatic springs
    • B60G17/0528Pressure regulating or air fillin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5Fluid spring
    • B60G2202/152Pneumatic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80Interactive suspensions; arrangement affecting more than one suspension unit
    • B60G2204/83Type of interconnection
    • B60G2204/8304Type of interconnection using a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01Attitude or pos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车辆互联式空气悬架领域,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通过电磁阀的互联分别连接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外气室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下腔。本发明通过连接管路、电磁阀将互联技术与空气悬架结合起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互联模式,通过电控单元ECU控制电磁阀开闭,不仅能根据路况切换悬架工作模式,调节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俯仰和侧倾特性,还可以根据驾驶条件改变空气弹簧的互联容积,进一步的提升车辆行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互联式空气悬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悬架上体现为其控制技术不仅仅止步于控制其阻尼与垂直刚度,还需要考虑其俯仰和侧倾刚度;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主要靠增加悬架刚度和加装主动横向稳定杆两个方法,改善车辆俯仰性能也多采用增加悬架刚度的方法。加装主动横向稳定杆固然可以提升车辆的抗侧倾性能,但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还会影响到整车***的鲁棒性。而通过增加悬架刚度的方法,虽然可以直接改善悬架的俯仰和侧倾性能,但是高的悬架刚度会导致乘坐舒适性降低。近几年有研究人员提出通过改变空气悬架中空气弹簧的互联状态达到兼顾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目的。
中国专利CN105465260A公开了一种参与互联的容积可调的横向互联空气弹簧及控制方法,提出了将左、右两个空气弹簧进行互联,通过控制空气弹簧间的电磁阀改变空气弹簧互联状态,达到提升车辆侧倾性能的目的;该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车辆的侧倾性能,但是没有考虑车辆的俯仰特性,而且其控制变量单一,仅仅涉及控制其弹性元件的互联状态,未对阻尼元件进行互联控制。中国专利CN104786772A公开了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控制***及其方法,,该专利将空气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元件进行互联,通过电控单元ECU的控制根据需要切换互联状态,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俯仰和侧倾性能,但是其弹性元件互联体积固定,对车辆综合性能发提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电控单元ECU的控制,根据需要切换空气弹簧气室和空气弹簧减震器上、下腔的互联状态,在优先保障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为实现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
所述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相同,每一个包括上互联过孔a、下互联过孔b、上互联气嘴c、下互联气嘴d、内气室、外气室、减震器上腔、减震器下腔及减震器活塞杆,所述内气室的体积小于外气室的体积,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的中心开有通孔,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的下端开有槽孔,且通孔与槽孔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槽孔、通孔、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另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
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槽孔、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二节流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另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
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槽孔、通孔、上互联过孔a与第三节流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节流阀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槽孔、通孔、上互联过孔a与第四节流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节流阀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下腔;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分三路,第一路通过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第二路通过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第三路通过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另一路通过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另一路通过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通过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另一路通过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
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还包括上吊耳、上安装板、上盖板、减震器活塞上盖板、外气室囊皮、内气室套筒、减震器活塞、内气室囊皮、减震器外壁、下安装板、下吊耳及下盖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均为矩形曲面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吊耳依次与上安装板、上盖板焊接,所述上盖板下端的中间位置铸有内气室套筒,所述内气室套筒的中心位置铸有上互联过孔a,且上互联过孔a与减震器活塞杆的通孔连通,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的底端连接有减震器活塞,所述减震器活塞将减震器外壁分为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两部分,所述减震器外壁顶端通过减震器活塞上盖板密封,所述减震器外壁底端焊接在下盖板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盖板依次与下安装板、下吊耳焊接,所述减震器外壁上端通过内气室囊皮形成内气室,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外气室囊皮形成外气室,所述上盖板靠近中心处铸有上互联气嘴c,且上互联气嘴c与内气室连通,所述下盖板的中心位置铸有下互联过孔b,且下互联过孔b与减震器下腔连通,所述下盖板的边缘处铸有下互联气嘴d,且下互联气嘴d与外气室连通;其中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下盖板的边缘处还铸有充气嘴e,且充气嘴e与外气室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减震器外壁、内气室和内气室套筒的形状均为圆柱体。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前期检测;
S2,车辆在低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S3,车辆在高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进一步,所述S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前期检测的步骤包括:
S1.1,电控单元ECU根据空气弹簧压力、空气弹簧高度等信号判断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是否需要充气;
S1.2,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需要充气,打开连接各气室的电磁阀,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充气嘴e对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外气室同时进行充气,充气完毕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S1.3,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不需要充气,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进一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步骤:
①若车速小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低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内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起步或制动状态时,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三节流阀、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
②若车速大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高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外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时,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外气室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和减震器下腔横向交叉互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益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可由电控单元ECU自动切换悬架的互联模式,合理改变悬架的侧倾刚度和俯仰刚度,有效的缓解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之间的矛盾。
(2)将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外气室和减震器上、下腔通过设有电磁阀的互联管路分别连接,无需附加驱动电机,仅通过控制电磁阀开闭就可以切换互联模式,改变参与互联的气室容积。
(3)本发明通过切换参与互联的气室容积和减震器互联模式,保证了车辆在高速和低速情况下各工况(起步、制动、转弯等)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活塞局部剖面图;
图4为上、下安装板立体结构图;
图5为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中:a-上互联过孔;b-下互联过孔;c-上互联气嘴;d-下互联气嘴;e-充气嘴;1-上吊耳;2-上安装板;3-上盖板;4-内气室;5-减震器活塞上盖板;6-外气室囊皮;7-减震器上腔;8-内气室套筒;9-减震器活塞杆;10--通孔;11-槽孔;12-外气室;13-减震器活塞;14-内气室囊皮;15-减震器下腔;16-减震器外壁;17-下安装板;18-下吊耳;19-下盖板;20-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1-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2-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3-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4-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1-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3-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7-第一节流阀;38-第二节流阀;39-第三节流阀;40-第四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结构原理图,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
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相同,如图2所示,每一个包括上互联过孔a、下互联过孔b、上互联气嘴c、下互联气嘴d、上吊耳1、上安装板2、上盖板3、内气室4、减震器活塞上盖板5、外气室囊皮6、减震器上腔7、内气室套筒8、减震器活塞杆9、外气室12、减震器活塞13、内气室囊皮14、减震器下腔15减震器外壁16、下安装板17、下吊耳18及下盖板19;内气室4的体积小于外气室12的体积,保证了高速时的互联气室容积小于低速的互联气室容积,进一步保证了车辆在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减震器活塞杆9的中心开有通孔10,减震器活塞杆9的下端开有槽孔11,且通孔10与槽孔11连通,如图3所示;为了安装方便并有利于上互联过孔a、下互联过孔b、上互联气嘴c与外部管路的导通,上安装板2与下安装板17均为矩形曲面板,如图4所示;减震器外壁16、内气室4和内气室套筒8的形状均为圆柱体,由于参与互联的气室容积越小则悬架的侧倾刚度与俯仰刚度越大,为了保证不同速度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高速时选择内气室进行互联,在低速时选择外气室进行互联;
如图2所示,上吊耳1依次与上安装板2、上盖板3焊接,上盖板3下端的中间位置铸有内气室套筒8,内气室套筒8的中心位置铸有上互联过孔a,且上互联过孔a与减震器活塞杆9的通孔10连通,减震器活塞杆9的底端连接有减震器活塞13,减震器活塞13将减震器外壁16分为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两部分,减震器外壁16顶端通过减震器活塞上盖板5密封,减震器外壁16底端焊接在下盖板19的中间位置,下盖板19依次与下安装板17、下吊耳18焊接,减震器外壁16上端通过内气室囊皮14形成内气室4,上盖板3与下盖板19通过外气室囊皮6形成外气室12,上盖板3靠近中心处铸有上互联气嘴c,且上互联气嘴c与内气室连通,下盖板19的中心位置铸有下互联过孔b,且下互联过孔b与减震器下腔15连通,下盖板19的边缘处铸有下互联气嘴d,且下互联气嘴d与外气室12连通;其中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盖板19的边缘处还铸有充气嘴e,且充气嘴e与外气室12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的一端相连,第一节流阀37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二节流阀38的一端相连,第二节流阀38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三节流阀39的一端相连,第三节流阀39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四节流阀40的一端相连,第四节流阀40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内气室4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上互联气嘴c分三路,第一路通过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第二路通过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第三路通过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2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上互联气嘴c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另一路通过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通过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
如图5所示,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S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前期检测;
S1.1,电控单元ECU根据空气弹簧压力、空气弹簧高度等信号判断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是否需要充气;
S1.2,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需要充气,打开连接各气室的电磁阀,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充气嘴e对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4)、外气室(12)同时进行充气,充气完毕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S1.3,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不需要充气,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S2,车辆在低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S3,车辆在高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①若车速小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低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内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起步或制动状态时,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节流阀39、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②若车速大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高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外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时,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前期,ECU电控单元依据图5所示的工作示意图,根据空气弹簧压力、高度等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充气,如果***需要充气,则打开所有两位两通电磁阀,保证各个气室之间气体的流通,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充气嘴e对***中各个气室统一进行充气,充气完毕后根据车辆行驶速度进入相应的互联模式。
低速情况下互联式空气悬架的工作过程:当车速小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低速互联模式,
(1)若匀速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所有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4和外气室12均不参与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二节流阀38、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中的油液相连通;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三节流阀39、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四节流阀40、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实现了在不降低悬架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和车辆左侧和右侧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下腔交叉互联,提升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抗侧倾性能。
(2)当车辆处于起步或制动状态时,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二节流阀38、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中的油液相连通;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三节流阀39、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第四节流阀40、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中的气体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与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中气体相连通;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气嘴d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中气体相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空气弹簧减震器外气室12的纵向互联,降低了悬架的刚度,提升了乘坐舒适性;车辆前后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器上腔7与减震器下腔15之间的纵向互联,则提升了车辆在起步或制动时的抗俯仰性能。
(3)当车辆转弯行驶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二节流阀38、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三节流阀39、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中的油液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四节流阀40、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与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中油液相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中的气体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与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中气体相连通;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中的气体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气嘴d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中气体相连通;
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空气弹簧减震器外气室12的横向互联,降低了悬架的刚度,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减震器上、下腔之间的横向互联,则提升了车辆在转弯时的抗侧倾性能。
高速情况下互联式空气悬架的工作过程:当车速大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高速互联模式,
(1)若匀速直线行驶时,与车辆低速行驶时控制方案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2)当车辆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时,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内气室4中的气体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上互联气嘴c、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与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中气体相连通;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中的气体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上互联气嘴c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中气体相连通;实现了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降低了悬架的刚度,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其中空气弹簧减震器之间纵向交叉互联过程与车辆低速行驶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现了减震器上、下腔之间的纵向互联,则提升了车辆在加速或减速时的抗俯仰性能。
(3)当车辆转弯时,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内气室4中的气体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上互联气嘴c、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与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中气体相连通;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中的气体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上互联气嘴c与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中气体相连通;实现了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横向互联,降低了悬架的刚度,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其中空气弹簧减震器之间横向交叉互联过程与车辆低速行驶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现了减震器上、下腔之间的横向互联,则提升了车辆在转弯时的抗侧倾性能。

Claims (7)

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
所述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相同,每一个包括上互联过孔a、下互联过孔b、上互联气嘴c、下互联气嘴d、内气室(4)、外气室(12)、减震器上腔(7)、减震器下腔(15)及减震器活塞杆(9),所述内气室(4)的体积小于外气室(12)的体积,所述减震器活塞杆(9)的中心开有通孔(10),所述减震器活塞杆(9)的下端开有槽孔(11),且通孔(10)与槽孔(11)连通;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阀(37)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二节流阀(38)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节流阀(38)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三节流阀(39)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节流阀(39)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四节流阀(4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节流阀(40)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内气室(4)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上互联气嘴c分三路,第一路通过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第二路通过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第三路通过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2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上互联气嘴c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另一路通过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
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
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通过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还包括上吊耳(1)、上安装板(2)、上盖板(3)、减震器活塞上盖板(5)、外气室囊皮(6)、内气室套筒(8)、减震器活塞(13)、内气室囊皮(14)、减震器外壁(16)、下安装板(17)、下吊耳(18)及下盖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2)与下安装板(17)均为矩形曲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耳(1)依次与上安装板(2)、上盖板(3)焊接,所述上盖板(3)下端的中间位置铸有内气室套筒(8),所述内气室套筒(8)的中心位置铸有上互联过孔a,且上互联过孔a与减震器活塞杆(9)的通孔(10)连通,所述减震器活塞杆(9)的底端连接有减震器活塞(13),所述减震器活塞(13)将减震器外壁(16)分为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两部分,所述减震器外壁(16)顶端通过减震器活塞上盖板(5)密封,所述减震器外壁(16)底端焊接在下盖板(19)的中间位置,所述下盖板(19)依次与下安装板(17)、下吊耳(18)焊接,所述减震器外壁(16)上端通过内气室囊皮(14)形成内气室(4),所述上盖板(3)与下盖板(19)通过外气室囊皮(6)形成外气室(12),所述上盖板(3)靠近中心处铸有上互联气嘴c,且上互联气嘴c与内气室(4)连通,所述下盖板(19)的中心位置铸有下互联过孔b,且下互联过孔b与减震器下腔(15)连通,所述下盖板(19)的边缘处铸有下互联气嘴d,且下互联气嘴d与外气室(12)连通;其中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盖板(19)的边缘处还铸有充气嘴e,且充气嘴e与外气室(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外壁(16)、内气室(4)和内气室套筒(8)的形状均为圆柱体。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前期检测;
S2,车辆在低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S3,车辆在高速情况下,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
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工作步骤:
①若车速小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低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内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起步或制动状态时,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节流阀(39)、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②若车速大于预设定的速度阀值v0时,启动高速互联模式,切断所有外气室之间的互联;
当车辆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时,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和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纵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纵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转弯时,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横向互联;同时使得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和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导通,其他电磁阀均处于原位,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和外气室均不互联,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和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和减震器下腔(15)横向交叉互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的使用前期检测的步骤包括:
S1.1,电控单元ECU根据空气弹簧压力、空气弹簧高度信号判断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是否需要充气;
S1.2,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需要充气,打开连接各气室的电磁阀,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充气嘴e对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气室(4)、外气室(12)同时进行充气,充气完毕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S1.3,若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不需要充气,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决定悬架的工作方式。
CN201610705081.4A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6314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081.4A CN106314058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5081.4A CN106314058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058A CN106314058A (zh) 2017-01-11
CN106314058B true CN106314058B (zh) 2019-04-02

Family

ID=5774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5081.4A Active CN106314058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14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72A (zh) * 2017-10-30 2018-03-20 江苏大学 分布式横向互联空气悬架控制***及方法
CN108099536A (zh) * 2018-01-25 2018-06-01 广州市米萨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连续可调和刚度可变的控制***以及车辆
CN108749506B (zh) * 2018-07-04 2019-03-26 湖南工学院 一种互联式可变容积空气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06055B (zh) * 2018-11-29 2021-06-18 江苏大学 一种空气悬架***及方法和安装该***的车辆
CN112918500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支撑模式控制***及控制方法、轨道车辆、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9045A2 (de) * 2002-12-11 2004-06-16 Phoenix AG Luftfederanordnung
CN103244597A (zh) * 2013-04-28 2013-08-14 江苏科技大学 四档容积可调空气弹簧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65260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江苏大学 一种参与互联的容积可调的横向互联空气弹簧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9045A2 (de) * 2002-12-11 2004-06-16 Phoenix AG Luftfederanordnung
CN103244597A (zh) * 2013-04-28 2013-08-14 江苏科技大学 四档容积可调空气弹簧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65260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江苏大学 一种参与互联的容积可调的横向互联空气弹簧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058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4058B (zh)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18342B (zh) 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馈能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4401198B (zh) 液压式车辆主动悬架***
CN104786772A (zh) 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控制***及其方法
CN201575099U (zh) 可控伸缩减振器
CN104044429B (zh) 一种液压互联式isd悬架
CN102069813A (zh) 开关式半主动悬挂***
CN103807344A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及交连悬架***
CN105857007B (zh) 一种复合式互联空气悬架及其互联模式控制方法
CN104999881B (zh) 一种双模式可切换的主动控制悬架
CN102537176B (zh) 一种阀控式半主动减振器
CN202158128U (zh) 一种容积和压力调刚度加阶跃压力缓冲的空气弹簧
CN206277915U (zh) 液压互锁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悬架***、车辆
CN206231180U (zh) 车辆及其悬架用互联式空气减震器模块和空气减震器
CN101301847A (zh) 车辆组合减震***
CN206765740U (zh) 一种汽车及其液压控制的横向稳定杆装置
CN106985728B (zh) 一种房车车厢横向惯性缓冲***
CN105465260A (zh) 一种参与互联的容积可调的横向互联空气弹簧及控制方法
CN109501544A (zh) 一种空气悬架和安装该悬架的车辆
CN206551915U (zh) 一种主动减振防晕座椅
CN202782565U (zh) 汽车横向稳定杆装置
CN204567203U (zh) 汽车恒力悬挂***
CN202991992U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
CN210337489U (zh) 一种汽车防侧倾***
CN204567204U (zh) 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