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8037A -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8037A
CN106308037A CN201610849037.0A CN201610849037A CN106308037A CN 106308037 A CN106308037 A CN 106308037A CN 201610849037 A CN201610849037 A CN 201610849037A CN 106308037 A CN106308037 A CN 106308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motor
chip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90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恩杰
唐明君
李进移
陈兴良
郁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iw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iw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iw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iwu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90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8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8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80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00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 A47B9/04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with vertical spi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13/02Under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00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 A47B9/20Telescopic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1/00Feet for furniture in general
    • A47B91/02Adjustable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00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 A47B9/04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with vertical spindle
    • A47B2009/046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with vertical spindle with gearbox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35Tables or desks with 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ability or folding
    • A47B2200/005Leg adjustment
    • A47B2200/0051Telescopic
    • A47B2200/0054Telescopic with three telescopic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35Tables or desks with 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ability or folding
    • A47B2200/005Leg adjustment
    • A47B2200/0056Leg adjustment with a motor, e.g. an electric motor
    • A47B2200/0057Leg adjustment with a motor, e.g. an electric motor situated under the workt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35Tables or desks with 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ability or folding
    • A47B2200/005Leg adjustment
    • A47B2200/0056Leg adjustment with a motor, e.g. an electric motor
    • A47B2200/0058Leg adjustment with a motor, e.g. an electric motor with synchronized motor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包括: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托架上的传动组件;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第二横梁上;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托架两端的升降组件;两个底板,分别与升降组件相连。本发明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通过双电机驱动双螺杆同步运行,使得办公桌的两侧升降组件同步上升与下降,另外升降组件包括三根相互嵌套的立柱,实现二级传动,使得改变办公桌的升降高度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办公桌,特别是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背景技术
办公桌现在在办公室是一种很常见的办公设备,但是多数办公桌是固定的,无法调节,不能适应办公环境及使用人员需求的变化,使办公人员在办公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感,而且办公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办公桌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高度可调节,且升降平稳的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调节,且升降平稳的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包括:
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
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
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齿轮箱之间;
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托架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升降组件的一端与齿轮箱的一侧相连;
两个底板,分别与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
还包括用于控制升降机构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所述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型号为ATMEGA16A的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
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升降组件包括:三个依次相互嵌套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三立柱;螺杆,嵌套于第三立柱内,且螺杆的一端与传动组件中的齿轮组相连,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立柱相连;固定套,环套于螺杆上,并通过轴套相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升降管;第一卡件,嵌套于第二升降管的一端,且位于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定位套,嵌套于第二升降管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二升降管内侧,且沿定位套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与固定套相配合的通孔;若干个第一连接片,沿嵌套有定位套一端的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第三立柱包括:第三升降管;第二卡件,嵌套于第三升降管的一端;若干个第二连接片,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第三升降管的另一端,其中,第二连接片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片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第一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卡件上的第一定位凸点相对应;第一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一卡件上的第一定位凸块相对应;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卡件上的第二定位凸点相对应,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定位凹槽与第二卡件上的第二定位凸点相对应;其中,第一定位凸点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凸点的一侧均切边。
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第二立柱上的连接孔分别与定位套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片上的连接孔相对应;第二立柱上的定位孔分别与定位套上的定位孔和第一连接片上的定位柱相对应;定位套上的定位柱与第一立柱上的定位孔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底板的中部呈中空状设置,沿底板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开设有若干个方形槽孔;底板的两端对称各设置有一地脚,且地脚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通过双电机驱动双螺杆同步运行,使得办公桌的两侧升降组件同步上升与下降,另外升降组件包括三根相互嵌套的立柱,实现二级传动,使得改变办公桌的升降高度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示办公桌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方框图。
图11为中央处理器(第一芯片)图。
图12为电源电路线路图。
图13为电机反馈电路线路图。
图14为按键电路线路图。
图15为电机驱动电路线路图。
图16为第三芯片图。
图中,100、托架;110、第一横梁;111、横档;112、竖档;120、第二横梁;130、托板;140、齿轮箱;200、传动机构;210、传动组件;211、电机;212、齿轮组;300、双电机控制盒;310、中央处理器;320、电源电路;330、电机反馈电路;340、按键电路;350、电机驱动电路;400、升降机构;410、升降组件;411、第一立柱;411a、第一升降管;411b、第一安装孔,411c、第一定位孔;411d、第一定位凹槽;411e、第六定位孔;411f、第二安装孔;412、第二立柱;412a、第二升降管;412b、第一卡件;412c、定位套;412d、第一连接片;412e、第二定位孔;412f、第二定位凹槽;412g、第一连接孔;412h、第三定位孔;412i、第一定位凸块;412j、第一定位凸点;412k、通孔;412l、第二连接孔;412m、第四定位孔;412n、第三连接孔;412o、第一定位柱;413、第三立柱;413a、第三升降管;413b、第二卡件;413c、第二连接片;413d、第五定位孔;413e、第二定位柱;413f、第二定位凸块;414、螺杆;415、固定套;416、轴套;417、连接套;417a、第三定位柱;417b、第四连接孔;500、底板;510、方形槽孔;520、第三安装孔;530、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包括:托架100,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110、两个与第一横梁110相嵌套的第二横梁120,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第一横梁110两端的托板130,其中,每根第一横梁110上设置有一齿轮箱140;传动机构200,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齿轮箱140中的传动组件210;双电机控制盒300,安装于第二横梁120上,并位于两个齿轮箱140之间;升降机构4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托架100两端的升降组件410,其中,升降组件410的一端与齿轮箱140的一侧相连;两个底板500,分别与升降组件410的另一端相连,作为办公桌的底座。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横梁110呈工字形,其中,第一横梁110包括两根前后并列平行设置的横档111和连接两横档111一端的竖档112,且两根横档111呈中空状设置;第二横梁120的截面呈U形,嵌套于第一横梁110的中空部位,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托板130呈L形,连接于两横档111的另一端,且托板130的一侧倒角,提高办公桌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4所示,传动组件210包括:电机211;齿轮组212,与电机211的输出轴嵌套相连,并与升降机构400中的螺杆414啮合连接,通过电机211驱动齿轮组212转动,从而带动螺杆414旋转,进而实现升降组件410的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如图4、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升降组件410包括:三个依次相互嵌套的第一立柱411、第二立柱412以及第三立柱413;螺杆414,嵌套于第三立柱413内,且螺杆414的一端与齿轮组212相连,螺杆414的另一端与第一立柱411相连;固定套415,环套于螺杆414上,并通过轴套416相固定,限定固定套415在螺杆414上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立柱411包括:第一升降管411a,一端为封闭端,并沿封闭端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11b,与底板500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为开口端,且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411c,其中,具有第一定位孔411c的第一升降管411a的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凹槽411d,通过第一定位孔411c和第一定位凹槽411d,限定第一立柱411和第二立柱412之间的最短相对距离。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立柱412包括:第二升降管412a;第一卡件412b,嵌套于第二升降管412a的一端,且位于第二升降管412a的外侧;定位套412c,嵌套于第二升降管412a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二升降管412a内侧;若干个第一连接片412d,沿嵌套有定位套412c一端的第二升降管412a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作为第二升降管412a和定位套412c之间的连接部。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嵌套有第一卡件412b一端的第一升降管411a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412e,且该端的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凹槽412f,通过第二定位孔412e和第二定位凹槽412f,限定第二立柱412和第三立柱413之间的最短相对距离;嵌套有定位套412c一端的第一升降管411a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412g,且每个第一连接孔412g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第三定位孔412h。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沿第一卡件412b一端的侧壁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凸块412i,且第一定位凸块412i的位置与第一定位凹槽411d的位置相对应,防止第二立柱412缩回时,直接缩入第一立柱411中,从而提高办公桌的可靠性;沿第一卡件412b另一端的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凸点412j,且第一定位凸点412j的位置与第一定位孔411c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提高办公桌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沿定位套412c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412k,与固定套415相配合,作为第二立柱412升降时的导向孔;沿定位套412c的一端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412l,且每个第二连接孔412l的两侧各设置有第四定位孔412m,其中,第二连接孔412l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412g的位置相对应,作为第二立柱412与定位套412c之间的连接部位;第四定位孔412m的位置与第三定位孔412h的位置相对应,作为第二立柱412与定位套412c之间的定位部位。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沿第一连接片412d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连接孔412n,且第三连接孔412n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连接孔412g和第二连接孔412l的位置相对应;第三连接孔412n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第一定位柱412o,且第一定位柱412o位于第一连接片412d的一侧,其中,第一定位柱412o的位置与第三定位孔412h和第四定位孔412m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第一连接片412d使得第二立柱412和定位套412c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精准,从而使得第二立柱412与第一立柱411之间的相对位移改变得更加的顺畅。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三立柱413包括:第三升降管413a;第二卡件413b,嵌套于第三升降管413a的一端;若干个第二连接片413c,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第三升降管413a的另一端,其中,第二连接片413c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片412d结构相同。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安装有第二连接片413c一端的第三升降管413a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五定位孔413d,并与第二连接片413c上一侧的第二定位柱413e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沿第二卡件413b的一端的侧壁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凸块413f,且第二定位凸块413f的位置与第二定位凹槽412f的位置相对应,防止第三立柱413缩回时,直接缩入第二立柱412中,提高办公桌的可靠性;沿第二卡件413b另一端的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凸点,且第二定位凸点位置与第二定位孔412e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提高办公桌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连接孔412g和第二连接孔412l均为沉孔,且第一连接孔412g和第二连接孔412l为螺纹孔,第三连接孔412n为光孔。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升降管411a、第二升降管412a和第三升降管413a的截面可为方形、圆形以及多边形等。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定位凸点412j和第二定位凸点的机构相同,其中,第一定位凸点412j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凸点的一侧均切边,即第一定位凸点412j的截面和第二定位凸点的截面呈四边形。
优选地,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远离轴套416一端的螺杆414上设置有连接套417,且沿连接套417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两个第三定位柱417a和两个第四连接孔417b,且第三定位柱417a和第四连接孔417b相互间隔,其中,第三定位柱417a的位置与第一立柱411上第六定位孔411e的位置相对应;第四连接孔417b的位置与第一立柱411上第二安装孔411f的位置相对应,实现连接套417的精准安装。
优选地,如图1所示,底板500的中部呈中空状设置,沿底板500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开设有若干个方形槽孔510,其中,位于底板500底面中部的方形槽孔510所对应在底板500表面区域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520,且第三安装孔520的位置与第一安装孔411b的位置相对应,实现第一立柱411与底板5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底板500的两端对称各设置有一地脚530,且地脚530与底板500可拆卸连接,用以调平安放办公桌所在的地面。
实施例二
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办公桌与实施例一中的办公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部位在靠近底板500的一侧,而实施例一中的上将部位在靠近齿轮箱140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首先通过双电机控制盒300开启位于托架100两侧的电机,并通过齿轮组212作用于螺杆414上,使得左右两侧的螺杆414同步旋转,当电机正向转动时,升降组件410中的第二立柱412或第三立柱413上升,使得托架100与底板500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大;当电机反转时,升降组件410中的第二立柱412或第三立柱413下降,使得托架100与底板500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小,直至第一定位凸块412i与第一定位凹槽411d相卡接,第一定位凸点412j与第一定位孔411c相嵌套,停止第二立柱412的运动;第二定位凸块413f与第二定位凹槽412f相卡接,第二定位凸点与第二定位孔412e相嵌套,停止第三立柱413的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通过双电机驱动双螺杆414同步运行,使得办公桌的两侧升降组件410同步上升与下降,另外升降组件410包括三根相互嵌套的立柱,实现二级传动,使得改变办公桌的升降高度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如图10所示,双电机控制盒300的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310,包含第一芯片,电源电路320,电机反馈电路330,按键电路340,电机驱动电路350。
电源电路320与中央处理器310连接;按键电路340连接至中央处理器310输入端,中央处理器310接收来自按键电路340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350连接至中央处理器310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350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310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350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330,电机反馈电路330连接至中央处理器310。
如图11所示,第一芯片型号为ATMEGA16A。
如图12所示,该电源电路320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
该电源电路320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由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一引脚。
如图13所示,该电机反馈电路330包括: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
该电机反馈电路330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三引脚,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二电容C12与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二引脚,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一电容C11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并联;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一引脚,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经由第十电容C10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经由第九电容C9与第三十四电阻R34并联。
如图14所示,该按键电路340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六三极管Q6。
该按键电路340具体连接情况为:按键电路340设有四个输出端,第一按键电路340输出端,第二按键电路340输出端,第三按键电路340输出端,WAKE输出端,其中第一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二引脚,第二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引脚,第三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一引脚,WAKE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六电容C16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一开关SW1;第二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八电容C18和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二开关SW2;第三按键电路340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七电容C17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三开关SW3;WAKE输出端经由第二十四电阻R24后连接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该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机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的另一端为并联连接。
如图15、图16所示,该电机驱动电路350包括:第三芯片IC3,所述第三芯片IC3型号为ULN2003,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第三继电器RL3,第四继电器RL4,第二压敏电阻ZNR2,第三压敏电阻ZNR3。
该电机驱动电路350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三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七引脚连接;第三芯片IC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六引脚连接;第三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五引脚连接;第三芯片IC3的第七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电机驱动电路350设有四个输出端,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PWM1输出端,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PWM2输出端;其中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三引脚,PWM1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三引脚,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二引脚,PWM2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四引脚;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六电阻R6,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九电容C19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十九电容C19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至第一MOS管Q1的源极,在第六电阻R6与第一MOS管Q1之间设有一接地电阻;第一MOS管Q1的栅极经由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PWM1输出端,此线路上连接有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电路经由第一二极管D1后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电路还分别连接至第一继电器RL1与第二继电器RL2的常闭触点端;第一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一继电器RL1的线圈部分与第九二极管D9串联,第九二极管D9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九二极管D9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一引脚;第二继电器RL2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二继电器RL2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二极管D10串联,第十二极管D10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二极管D10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三引脚;第一继电器RL1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正极,第二继电器RL2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负极,第一继电器RL1与第二继电器RL2的衔铁端线路之间连接有第二压敏电阻ZNR2;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八电阻R8,该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十电容C20与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二十电容C20与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至第二MOS管Q2的源极,在第八电阻R8与第二MOS管Q2之间设有一接地电阻;第二MOS管Q2的栅极经由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PWM1输出端,此线路上连接有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MOS管Q2的漏极电路经由第二二极管D2后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二MOS管Q2的漏极电路还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RL3与第四继电器RL4的常闭触点端;第三继电器RL3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三继电器RL3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一二极管D11串联,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一二极管D11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引脚;第四继电器RL4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四继电器RL4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二二极管D12串联,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二二极管D12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二引脚;第三继电器RL3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正极,第四继电器RL4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负极,第三继电器RL3与第四继电器RL4的衔铁端线路之间连接有第三压敏电阻ZNR3。
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控制的电动升降***功耗较低,损耗较少,***工作时效率高,速度快,且***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
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
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所述齿轮箱之间;
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托架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的一侧相连;
两个底板,分别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
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所述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型号为ATMEGA16A的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三个依次相互嵌套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三立柱;
螺杆,嵌套于所述第三立柱内,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中的齿轮组相连,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
固定套,环套于所述螺杆上,并通过轴套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包括:
第二升降管;
第一卡件,嵌套于所述第二升降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外侧;
定位套,嵌套于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管内侧,且沿所述定位套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与固定套相配合的通孔;
若干个第一连接片,沿嵌套有所述定位套一端的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
第三立柱包括:
第三升降管;
第二卡件,嵌套于所述第三升降管的一端;
若干个第二连接片,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管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卡件上的第一定位凸点相对应;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定位凹槽与所述第一卡件上的第一定位凸块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卡件上的第二定位凸点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定位凹槽与所述第二卡件上的第二定位凸点相对应;其中,第一定位凸点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凸点的一侧均切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连接孔分别与所述定位套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二立柱上的定位孔分别与所述定位套上的定位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定位柱相对应;所述定位套上的定位柱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定位孔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呈中空状设置,沿所述底板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开设有若干个方形槽孔;底板的两端对称各设置有一地脚,且所述地脚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
所述电源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
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
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
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
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
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
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
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
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
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
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
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
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
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由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一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包括:
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
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
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三引脚,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二电容C12与第三十一电阻R31并联;
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八电阻R38一端共端点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二引脚,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经由第十一电容C11与第三十二电阻R32并联;
第四十电阻R40,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九电阻R39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一引脚,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经由第十电容C10与第三十三电阻R33并联;
第四十一电阻R41,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四十二电阻R42一端共端点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四十引脚,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经由第九电容C9与第三十四电阻R34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电路包括:
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六三极管Q6;
所述按键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
按键电路设有四个输出端,第一按键电路输出端,第二按键电路输出端,第三按键电路输出端,WAKE输出端,其中第一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二引脚,第二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引脚,第三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一引脚,WAKE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
第一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六电容C16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六电容C16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一开关SW1;
第二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八电容C18和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十八电容C18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二开关SW2;
第三按键电路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的一端,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七电容C17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第十七电容C17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另一端连接至电源VCC,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上设有一接地的第三开关SW3;
WAKE输出端经由第二十四电阻R24后连接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该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机接地;
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向TVS二极管T1,第二双向TVS二极管T2,第三双向TVS二极管T3的另一端为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
第三芯片IC3,所述第三芯片IC3型号为ULN2003,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
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第三继电器RL3,第四继电器RL4,第二压敏电阻ZNR2,第三压敏电阻ZNR3;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
第三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七引脚连接;
第三芯片IC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六引脚连接;
第三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五引脚连接;
第三芯片IC3的第七引脚与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
电机驱动电路设有四个输出端,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PWM1输出端,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PWM2输出端;其中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三引脚,PWM1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三引脚,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二引脚,PWM2输出端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十四引脚;
第一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六电阻R6,该线路上连接有第十九电容C19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第十九电容C19与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至第一MOS管Q1的源极,在第六电阻R6与第一MOS管Q1之间设有一接地电阻;
第一MOS管Q1的栅极经由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PWM1输出端,此线路上连接有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电路经由第一二极管D1后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电路还分别连接至第一继电器RL1与第二继电器RL2的常闭触点端;
第一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一继电器RL1的线圈部分与第九二极管D9串联,第九二极管D9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九二极管D9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一引脚;
第二继电器RL2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二继电器RL2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二极管D10串联,第十二极管D10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二极管D10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三引脚;
第一继电器RL1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正极,第二继电器RL2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负极,第一继电器RL1与第二继电器RL2的衔铁端线路之间连接有第二压敏电阻ZNR2;
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端连接至第八电阻R8,该线路上连接有第二十电容C20与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二十电容C20与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另一端并联接地;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至第二MOS管Q2的源极,在第八电阻R8与第二MOS管Q2之间设有一接地电阻;
第二MOS管Q2的栅极经由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PWM1输出端,此线路上连接有第七电阻R7,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MOS管Q2的漏极电路经由第二二极管D2后连接至一24V电源,第二MOS管Q2的漏极电路还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RL3与第四继电器RL4的常闭触点端;
第三继电器RL3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三继电器RL3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一二极管D11串联,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一二极管D11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引脚;
第四继电器RL4的常开触点端连接至24V电源,第四继电器RL4的线圈部分与第十二二极管D12串联,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线路连接至一24V电源,第十二二极管D12正极线路连接至第三芯片IC3的第十二引脚;
第三继电器RL3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正极,第四继电器RL4的衔铁端连接至电机马达负极,第三继电器RL3与第四继电器RL4的衔铁端线路之间连接有第三压敏电阻ZNR3。
CN201610849037.0A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Withdrawn CN106308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9037.0A CN106308037A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9037.0A CN106308037A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8037A true CN106308037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819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9037.0A Withdrawn CN106308037A (zh) 2016-09-26 2016-09-26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803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0733A (zh) * 2017-11-10 2018-04-27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全自动升降桌
CN108457942A (zh) * 2018-02-01 2018-08-28 绍兴康拓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孔立柱及应用该无孔立柱的升降组件
CN111938300A (zh) * 2019-05-15 2020-11-17 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于组装调整的电动桌脚架
CN111938301A (zh) * 2019-05-15 2020-11-17 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一体化电动桌脚架
CN116982804A (zh) * 2023-06-27 2023-11-03 湖南步升取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气电取暖升降茶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7022A (ja) * 2000-11-08 2002-05-22 Sekisui Chem Co Ltd 上階への建築用柱材搬送装置
CN10222312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山东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法及驱动器
EP2789568A2 (de) * 2013-04-11 2014-10-15 Aktiebolaget SKF Hubsäule
CN204083722U (zh) * 2014-09-04 2015-01-07 青岛东旭机器人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轨道摄像机器人***
CN105645301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宁波海仕凯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升降机构
CN205306276U (zh) * 2015-11-27 2016-06-15 宁波汇五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办公桌桌脚上的双电机升降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7022A (ja) * 2000-11-08 2002-05-22 Sekisui Chem Co Ltd 上階への建築用柱材搬送装置
CN102223120A (zh) * 2010-04-15 2011-10-19 山东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法及驱动器
EP2789568A2 (de) * 2013-04-11 2014-10-15 Aktiebolaget SKF Hubsäule
CN204083722U (zh) * 2014-09-04 2015-01-07 青岛东旭机器人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轨道摄像机器人***
CN205306276U (zh) * 2015-11-27 2016-06-15 宁波汇五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办公桌桌脚上的双电机升降柱
CN105645301A (zh) * 2016-04-01 2016-06-08 宁波海仕凯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升降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0733A (zh) * 2017-11-10 2018-04-27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全自动升降桌
CN108457942A (zh) * 2018-02-01 2018-08-28 绍兴康拓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孔立柱及应用该无孔立柱的升降组件
CN111938300A (zh) * 2019-05-15 2020-11-17 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于组装调整的电动桌脚架
CN111938301A (zh) * 2019-05-15 2020-11-17 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一体化电动桌脚架
CN111938300B (zh) * 2019-05-15 2023-02-03 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于组装调整的电动桌脚架
CN116982804A (zh) * 2023-06-27 2023-11-03 湖南步升取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气电取暖升降茶几
CN116982804B (zh) * 2023-06-27 2024-05-31 湖南步升取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气电取暖升降茶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8037A (zh)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WO2009140548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rray of intelligent inverters
CN203058813U (zh) 一种适合坐立交替办公的电脑升降装置
CN106388253A (zh) 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107038981A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信息计算机显示牌
CN206354682U (zh) 一种双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206342122U (zh) 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106308051A (zh) 一种单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204245485U (zh) 一种多层可升降桌子
CN206507547U (zh) 一种单电机三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203462775U (zh) 具有可折叠座椅的站台
CN107818731A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电子标牌
CN202744144U (zh) 残疾人轮椅垂直上下天桥丝杆螺母升降装置
CN204817474U (zh) 一种用于调整轧辊缝隙的调节装置
CN102198526A (zh) 一种数控三面钻床
CN106343716A (zh) 一种单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CN206762244U (zh) 一种遮阳蓬角度可调的太阳能秋千椅
CN205208417U (zh) 太阳能节能灯
CN206923881U (zh) 一种可升降式讲桌
CN209419520U (zh) 电机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驱动电路的升降桌控制电路
CN109924670A (zh) 一体化智能书法桌
CN205278963U (zh) 一种太阳能红外感应led路灯
CN206043842U (zh) 一种电动升降桌子
CN205093857U (zh) 一种多功能书桌
CN202954311U (zh) 景区道路指示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