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8146B -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8146B
CN106288146B CN201610616548.8A CN201610616548A CN106288146B CN 106288146 B CN106288146 B CN 106288146B CN 201610616548 A CN201610616548 A CN 201610616548A CN 106288146 B CN106288146 B CN 106288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peed
cold
warm
air conditioner
induct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6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8146A (zh
Inventor
赖想球
屈金祥
张天宇
段晓华
胡渊翔
邹丁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65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8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8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本发明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Description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执行制冷或制热操作都是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风速进行调节的,而用户预先设定的风速只是按照用户自己以往的习惯来设置,有时并不是真正适合用户的风速。例如,当用户开启扫风模式后,按照固定的风速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房间的温度的降低,如果再维持现在的风速运行,用户会感觉比较冷,如此将引起用户的不舒适感。因此,如果空调器都按照同一个设定风速去运行,风速调节不够灵活,不能根据用户感受去调节,给用户带来过冷或者过热感受,引起用户的不舒适感,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按照用户设置的风速运行,空调器的风速调节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包括:
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优选地,所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所述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调节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优选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计算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处理模块,用于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本发明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
参照图1,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值是用户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设定风速是空调器中用户设定的空调器的运行风速。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冷热感模式存在两种,一种为冷热感睡眠模式,一种为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后,通过空调器中内置的检测装置检测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根据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还是继续维持在冷热感清醒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睡眠模式一般为晚上用户睡觉时所用的冷热感模式,冷热感清醒模式一般为白天时空调器所运行的冷热感模式。检测装置可为可检测到光的光敏电阻,也可为其它可实现此功能的其它器件。
空调器根据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方式有两种,具体为:①当空调器侦测到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低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当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大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②设置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如设置当空调器处于早上6:30至晚上22:0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处于晚上22:00至早上6:3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中,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清醒模式;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睡眠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设置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二预设时间段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具体情况而设置。
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的过程为:①获取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设定热阻基准值,在不同季节对应不同,例如,夏天为Rt,在冬天为RT等,或者根据不同的空调器运行模式设置不同的热阻基准值)以及床面温度(通过红外检测床面温度)。床褥***的热阻信息为被子等覆盖在用户身上的床上用品,床面温度为被子表面的温度。
②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后,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计算冷热感值。热阻和床面温度均对应有与冷热感对应的计算系数,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按照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具体的计算过程为:获取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计算系数;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先根据热阻信息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一结果,再根据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二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结合预设的比例系数计算得到冷热感值。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系数和预设的比例系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的。
进一步地,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过程中,还可获取被子覆盖变化率,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冷热感值。被子覆盖变化率为被子不同检测周期内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红外扫描热源面积来检测得到。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计算的冷热感值的准确性,在计算的冷热感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一预设值;在计算的冷热感状态的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第二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
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①用户通过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②用户通过按压设置在遥控器中的启动冷热感功能的按钮,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与其配对的遥控器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其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步骤S20,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照表1,表1为:
冷热感区间 冷热感值 热舒适感 区间保持时间X(s)
区间1 4<M≤6 30
区间2 2<M≤4 有点热 60
区间3 1<M≤2 90
区间4 0≤M≤1 舒适(有点暖) 150
区间5 -1≤M<0 舒适(有点凉) 150
区间6 -2<M≤-1 90
区间7 -4<M≤-2 有点冷 60
区间8 -6≤M<-4 30
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区间保持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区间保持时间是各个冷热感区间的保持时间,当处于该冷热感区间的时间大于对应的区间保持时间时,空调器重新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根据重新所获取的冷热感值,重新确定冷热感区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后,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速阈值,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要在其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而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风速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a,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步骤b,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过程为:空调器确定计算风速变化量所需的预设数值,将该预设数值记为m,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设置为2、3或者4等。根据当前的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风速变化量用△Rate表示,当前的设定风速用JSX,则风速变化量△Rate=JSX/m。
当得到风速变化量之后,空调器计算当前的设定风速与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根据所得的差值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将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记为ucJSX,则调节后的设定风速ucJSX=JSX-△Rate。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c,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步骤d,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当空调器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时,空调器判断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是否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将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小于或者等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按照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运行。
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e,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步骤f,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风速阈值和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风速阈值是不一样的。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2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3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4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6、7和8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2所示,表2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1 45%
区间2 35%
区间3 25%
区间4 10%
区间5以上(包括区间5、6、7和8) 5%
由第一实施例中的表1可知,在区间1至区间8中,冷热感值是逐渐减小的。结合表1和表2可知,在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空调器的风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值分为100等份,若风速阈值为45%,则表示该风速阈值为在该差值中占45%,风速阈值的起算点为风速的最小值。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其中,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7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6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1、2、3和4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3所示,表3为:
结合表1和表3可知,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g,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步骤h,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当空调器获取到当前的设定风速时,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根据当前设定风速的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空调器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具体过程为: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时,降低该设定温度;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4和区间5时,维持当前的设定温度不变;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6、区间7和区间8时,升高设定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设定温度和升高设定温度的幅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各个区间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制冷模式下和制热模式下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调节策略,使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不同冷热感值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不一致,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风速阈值内,从而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更符合用户的真实感受,提高了空调器的智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
参照图2,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值是用户热舒适度的评价指标。设定风速是空调器中用户设定的空调器的运行风速。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的冷热感模式存在两种,一种为冷热感睡眠模式,一种为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后,通过空调器中内置的检测装置检测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根据空调器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还是继续维持在冷热感清醒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冷热感睡眠模式一般为晚上用户睡觉时所用的冷热感模式,冷热感清醒模式一般为白天时空调器所运行的冷热感模式。检测装置可为可检测到光的光敏电阻,也可为其它可实现此功能的其它器件。
空调器根据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决定是否进入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方式有两种,具体为:①当空调器侦测到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低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当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大于预设阈值时,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②设置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如设置当空调器处于早上6:30至晚上22:0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当空调器处于晚上22:00至早上6:30这个时间段时,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中,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清醒模式切换至冷热感睡眠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清醒模式;空调器判断其所在环境的亮度值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空调器从冷热感睡眠模式切换至冷热感清醒模式;若否,空调器继续保持冷热感睡眠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设置处于冷热感清醒模式和冷热感睡眠模式的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二预设时间段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用户具体情况而设置。
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的过程为:①获取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设定热阻基准值,在不同季节对应不同,例如,夏天为Rt,在冬天为RT等,或者根据不同的空调器运行模式设置不同的热阻基准值)以及床面温度(通过红外检测床面温度)。床褥***的热阻信息为被子等覆盖在用户身上的床上用品,床面温度为被子表面的温度。
②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后,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计算冷热感值。热阻和床面温度均对应有与冷热感对应的计算系数,在获取到房间内床褥***的热阻信息以及床面温度,按照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具体的计算过程为:获取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对应的冷热感值的计算系数;根据热阻信息和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冷热感值。先根据热阻信息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一结果,再根据床面温度及对应的计算系数计算出一个第二结果,将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结合预设的比例系数计算得到冷热感值。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系数和预设的比例系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的。
进一步地,空调器在冷热感睡眠模式下获取用户在空调器当前设定温度的冷热感值过程中,还可获取被子覆盖变化率,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冷热感值。被子覆盖变化率为被子不同检测周期内的变化率,可以通过红外扫描热源面积来检测得到。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计算的冷热感值的准确性,在计算的冷热感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一预设值;在计算的冷热感状态的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冷热感值取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第二预设值可以是-3或-4等。
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①用户通过与空调器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②用户通过按压设置在遥控器中的启动冷热感功能的按钮,发送开启冷热感功能的启动请求给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与其配对的遥控器发送的启动请求时,开启冷热感功能,进入冷热感模式。其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照表1,表1为:
冷热感区间 冷热感值 热舒适感 区间保持时间X(s)
区间1 4<M≤6 30
区间2 2<M≤4 有点热 60
区间3 1<M≤2 90
区间4 0≤M≤1 舒适(有点暖) 150
区间5 -1≤M<0 舒适(有点凉) 150
区间6 -2<M≤-1 90
区间7 -4<M≤-2 有点冷 60
区间8 -6≤M<-4 30
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区间保持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区间保持时间是各个冷热感区间的保持时间,当处于该冷热感区间的时间大于对应的区间保持时间时,空调器重新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根据重新所获取的冷热感值,重新确定冷热感区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在此不做限定。
调节模块30,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后,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速阈值,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要在其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而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风速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进一步地,调节模块30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过程为:空调器确定计算风速变化量所需的预设数值,将该预设数值记为m,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设置为2、3或者4等。根据当前的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风速变化量用△Rate表示,当前的设定风速用JSX,则风速变化量△Rate=JSX/m。
当得到风速变化量之后,空调器计算当前的设定风速与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根据所得的差值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将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记为ucJSX,则调节后的设定风速ucJSX=JSX-△Rate。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计算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处理模块,用于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当空调器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时,空调器判断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是否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将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小于或者等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按照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运行。
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本发明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风速阈值和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风速阈值是不一样的。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2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3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4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6、7和8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2所示,表2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1 45%
区间2 35%
区间3 25%
区间4 10%
区间5以上(包括区间5、6、7和8) 5%
由第一实施例中的表1可知,在区间1至区间8中,冷热感值是逐渐减小的。结合表1和表2可知,在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空调器的风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值分为100等份,若风速阈值为45%,则表示该风速阈值为在该差值中占45%,风速阈值的起算点为风速的最小值。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其中,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7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6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1、2、3和4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3所示,表3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8 45%
区间7 35%
区间6 25%
区间5 20%
区间4以下(包括区间1、2、3和4) 15%
结合表1和表3可知,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所述调节模块30还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当空调器获取到当前的设定风速时,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根据当前设定风速的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空调器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具体过程为: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时,降低该设定温度;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4和区间5时,维持当前的设定温度不变;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6、区间7和区间8时,升高设定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设定温度和升高设定温度的幅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各个区间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制冷模式下和制热模式下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调节策略,使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不同冷热感值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不一致,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风速阈值内,从而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更符合用户的真实感受,提高了空调器的智能性。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包括:
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所述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5.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获取用户在所述空调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调节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算法计算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处理模块,用于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CN201610616548.8A 2016-07-29 2016-07-29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88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548.8A CN106288146B (zh) 2016-07-29 2016-07-29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548.8A CN106288146B (zh) 2016-07-29 2016-07-29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8146A CN106288146A (zh) 2017-01-04
CN106288146B true CN106288146B (zh) 2018-12-25

Family

ID=5766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548.8A Active CN106288146B (zh) 2016-07-29 2016-07-29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8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5213B (zh) * 2018-10-26 2021-01-0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29967A (zh) * 2019-09-11 2019-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睡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412620B (zh) * 2020-03-31 2021-09-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机器人空调及其自适应运行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2621B (zh) * 2020-03-31 2022-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儿童空调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385A (ja) * 1993-12-20 1995-07-1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7225236A (ja) * 2006-02-24 2007-09-06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04467563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清华大学 基于环境参数和睡眠生理周期的睡眠风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339742A (zh) * 2014-02-17 2016-0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热图像传感器***
CN105674495A (zh) * 2016-02-01 2016-06-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运行状态的调节方法与装置
CN105716196A (zh) * 2015-11-04 2016-06-2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385A (ja) * 1993-12-20 1995-07-1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7225236A (ja) * 2006-02-24 2007-09-06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05339742A (zh) * 2014-02-17 2016-02-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热图像传感器***
CN104467563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清华大学 基于环境参数和睡眠生理周期的睡眠风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716196A (zh) * 2015-11-04 2016-06-2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674495A (zh) * 2016-02-01 2016-06-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运行状态的调节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8146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8695A1 (zh) 一种睡眠环境下的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25165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196491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288146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0715415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WO2020258779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
CN106225164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102789B (zh) 一种建筑热湿环境等级的评估***及方法
CN106545976B (zh) 空调器及其风速控制方法
CN108458454A (zh) 空调器及其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12344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rt and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CN109855253B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207336A (zh)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8553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2970B (zh) 一种基于体表温度监测的智能空调调控方法
CN109579237B (zh)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6949606A (zh)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8958310A (zh) 采用移动网络通信的智能温度控制***的工作方法
WO2020258432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9812936A (zh) 一种空调及其空调出风温度调节方法与装置
CN205939566U (zh) 空调控制***和空调
CN205939565U (zh) 空调控制***和空调
CN108592314A (zh) 定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966175B2 (ja) ベッド温湿制御システム
CN210354663U (zh) 一种仿真切脉设备以及智能空调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