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4654A -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4654A
CN106234654A CN201610471881.4A CN201610471881A CN106234654A CN 106234654 A CN106234654 A CN 106234654A CN 201610471881 A CN201610471881 A CN 201610471881A CN 106234654 A CN106234654 A CN 106234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dim
film
compressed tea
g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18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海霞
王春玲
孙哲浩
李颂
黄沛
马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Native Produce And Animal By-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Native Produce And Animal By-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Native Produce And Animal By-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Native Produce And Animal By-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718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46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4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4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23F3/10Fermentation with 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通过高温灭菌、汽蒸、接种后压制成为紧压茶,再将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自动裹膜后,进行两次发花制备而成。制备得到的砖茶不仅内部有金花,而且表面也长出金花,且内部和表面的金花分布非常均匀,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增强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冠突散囊菌,是最早从安化黑茶茯砖茶内分离鉴定得到的一种真菌。其在安化黑茶茯砖茶发花工序中大量繁殖,在茯砖茶内部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因此又得名“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分泌酶、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促进黑茶中物质充分转化,茯砖茶也因此有了特殊的“菌花香”,茯砖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特征鲜明。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发现茯砖茶的降脂、减肥,调理肠胃功效较普通黑茶更为突出,因此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感官品质和健康功效的双重“助推器”,“金花”的多少也成为了评判茯砖茶品质优劣的第一指标,国标中和地方标准中也分别规定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数量不得低于20万cfu/克茶,和30万cfu/克茶。
由于温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限制,传统发花技术生产的茯砖茶只有内部可见金花,消费者只有购买紧压茶后打开才能判别发花数量的多少,评价产品品质。这也成为了限制茯砖茶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发让消费者能够直接看到金花的表面发花砖茶成为一个技术热点,此外,表面发花砖茶发花数量也显著高于传统茯砖茶,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健康功效和感官品质。目前尚无可工业化的表面发花技术。
CN102630772A公开了一种促进茯砖紧压茶表面生长金花的方法,利用不透气材料套裹紧压茶来控制单块茯砖茶周边微环境,使冠突散囊菌由砖内向砖外生长发育,达到砖内部与砖表面发花茂盛均匀,该方法中选用不通气材料进行表面发花,容易使冠突散囊菌仅生长菌丝,而无法形成孢子,且砖的内部基本无法生长金花,
CN102934706A公开了一种使茯砖茶内外(含表面)均匀生长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的生产技术,具体是在压制前将所有的模具、器械和一些辅助工程统一进行消毒处理,将汽蒸后的茶叶(含水量在24%)按照一定的规格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定型,再将带模具的茶移入烘房,最后根据紧压茶的变化调整温度,控制最佳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条件。该方法采用的模具在工业化操作使非常不方面,单片紧压茶的固定,定型都会影响后期发花,且污染非常严重,一般此方式的模具都采用木材制备,而木材遇水后非常容易变形,模具的贴服性和完成性都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紧压茶发花不均匀,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砖茶不仅内部有金花,而且表面也长出金花,且内部和表面的金花分布非常均匀,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增强产品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原料茶经过复水搅拌机进行复水使其含水率为28%-32wt%;
S2、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进入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5-30min,温度90-130℃,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根据不同的规格分装入蒸茶盒中;
S3、将蒸茶盒置于高压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气蒸,其中蒸汽压力0.3-0.5Mpa,蒸汽温度95℃-110℃,汽蒸时间8s-30s;
S4、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接种,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
S5、采用裹膜机将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进入烘房后的第4d-6d进行退膜工序;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即得。
所述步骤S1中的原料茶复水时的温度为40℃-110℃。
所述步骤S2中灭菌时的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10min-30min;
所述步骤S5中的首次发花工艺为:在温度为26-30℃,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发花4-6天。
所述步骤S6中的二次发花工艺为: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36-5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2-4天。
二次发花后的砖茶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的检测后,对于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的茶叶出货。
所述发花膜包括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其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所述发花膜克重30~70克/平方米,
所述的退膜是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时去除紧压茶表面的发花膜。
所述的接种是采用冠突散囊菌菌株进行接种,所述冠突散囊菌菌株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5%-10%。
一种由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内外表面发花的紧压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砖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是将复水后的茶叶通过高温灭菌、汽蒸、接种后压制成为紧压茶,再将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自动裹膜后,进行两次发花制备而成。所述的发花膜包括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且所述的发花膜设置有微孔,其中内膜层与需要发酵的紧压茶接触,可以使与内膜层相接触的紧压茶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同时中间透气层可以将发花膜中的所产生的气体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置换,使紧压茶表面能迅速长出金花,外层的疏水外膜层可以将发花膜内所产生的水汽排出,保持发花膜表面干燥,不造成污染。经发酵后,在紧压茶内部和表面出现的金花分布非常均匀,冠突散囊菌的数量均可达到106cfu/g干茶,大大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增强产品品质
(2)本发明的发花膜采用的材料具有成本低,可快速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的特性,同时,且易于实现紧压茶表面发花和紧压茶表面发花产业化。
(3)本发明提供的工艺采用两次发花工序,且第二次发花工序先是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36-5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2-4天。采用这样的工序可以使金花的生长从紧压茶表面开始,逐渐延伸至内部,改变了传统紧压茶发花从内部开始生长的问题。因此,套袋发酵的第一阶段发花主要目的是使紧压茶表面发花,退膜后的第二发酵阶段发花主要是使紧压茶内部发花,同时使表面的金花更均匀,颜色更鲜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所提供的发酵用复水搅拌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透视结构图;
图3是图1中搅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多组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刮削叶片结构图;
图7是图4中的中部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外部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出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水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所提供的发花膜断面图;
图13是图12中中间膜层的平面结构图;
图14是传统紧压茶发花效果图;
图1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表面发花效果图;
图1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紧压茶表面发花裹膜工艺流程框图;
图1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紧压茶表面发花裹膜设备主视图;
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7中打孔装置两对辊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搅拌筒体,11-圆锥形筒体,12-圆柱形筒体,13-底板;2-搅拌轴;3-多组搅拌叶片,31-刮削叶片,32-中部搅拌叶片;33-外部搅拌叶片,331-固定片,332-第一搅拌片,333-第二搅拌片;4-投料口;5-出料装置,51-出料口,52-出料挡板,53-驱动气缸;6-水路控制装置,61-进水喷嘴,62-集水器,63-雾化喷嘴,64-流量控制器;7-支座;8-称重压力传感器;9-连接板;10-刮料折边;20-活塞杆;30-驱动电机;
100-内膜层;102-中间膜层;103-外膜层;104-透气孔;
201-输送装置;202-制袋整形装置;203-封膜装置,2031-背封装置,2032-横封装置;204-切割装置;205-打孔装置,2051-针辊,2052-胶辊;206-发花膜卷材紧压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PDA固体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均按照现有技术中常规方法制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20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具体是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原料茶经过复水搅拌机,在温度为40℃-110℃进行复水使其含水率为28%-32wt%,所述的原料茶为原料茶为除绿茶和红茶外的各茶类的毛茶。
S2、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所述的高温高压灭菌器是有江苏常宁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NMQ-30的高温高压灭菌器,设置的灭菌温度为90-120℃灭菌时间10min-30min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根据不同的规格分装入蒸茶盒中,可分别称取100g,200g,400g,800g,1000g,3000g;首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灭菌;
S3、将蒸茶盒置于高压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汽蒸,其中蒸汽压力0.3-0.5Mpa,蒸汽温度95℃-110℃,汽蒸时间8s-20s,二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茶叶的软度,以便压制成型;
S4、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接入冠突散囊菌,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5%-10%,即每100g茶叶接种1-10g冠突散囊菌菌株;,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本申请的砖茶形状以方形为主,其它各种形状都可以生产,砖茶质量为10g至5kg。
S5、将所述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首次发花工艺采用的温度为26-30℃,湿度为60%-70%,发花时间4-6天;进入烘房后的第4d-6d进行退膜工序;所述发花膜包括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其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所述发花膜克重30~70克/平方米;具体地,所述的退膜是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时即可退膜,即去除紧压茶表面的发花膜,进入第二发酵阶段。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36-5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2-4天,然后经过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的检测后,对于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的茶叶出货。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工艺步骤。
实施例1安化黑茶表面发花紧压茶制备
S1、拼配:根据产品定位和需求选取安化黑毛茶;拼配后的安化黑毛茶复水:复水温度90-100℃,复水后的安化黑毛茶水分控制在30wt%为宜;
S2、灭菌: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所述的高温高压灭菌器是有江苏常宁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NMQ-30的高温高压灭菌器,设置的灭菌温度120℃,灭菌时间30min;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称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称取原料茶,不同规格的产品称茶量不同,可分别称取10g,50g,100g,200g,400g,800g,1000g,3000g,形状根据市场需求可设计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异型紧压模具;本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灭菌。
S3、二次气蒸:称取的原料茶置于蒸茶盒后置于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气蒸,其中蒸汽压力0.3Mpa,蒸汽温度95℃,汽蒸时间30s;二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茶叶的软度,以便压制成型。
S4、接种:灭菌后的物料接入冠突散囊菌,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5%;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形状和大小可根据需要设计;本实施例的砖茶形状为方形。
S5、裹膜:压制后的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行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整齐排列于烘房的置物架中,烘房温度控制在28℃±2℃,此温度下的湿度控制在60%-70%,发花膜第一发花周期为4天,开袋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即可退膜,退膜后进入第二发酵阶段。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4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3天。
对制备的金花砖茶检测:进入包装前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检测,其中: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
包装: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包装。
成品入库:合格产品进入成品库。
实施例2六堡茶表面发花紧压茶制备
S1、拼配:根据产品定位和需求选取六堡轻渥堆原料;拼配后的六堡茶复水:复水温度90℃-95℃,复水后的六堡茶水分控制在30%为宜;
S2、灭菌: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所述的高温高压灭菌器是有江苏常宁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NMQ-30的高温高压灭菌器,设置的灭菌温度130℃,灭菌时间15min;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进行称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称取原料茶,不同规格的产品称茶量不同,可分别称取10g,50g,100g,200g,400g,800g,1000g,3000g,形状根据市场需求可设计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异型紧压模具;本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灭菌。
S3、二次气蒸:称取的原料茶置于蒸茶盒后置于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气蒸,其中蒸汽压力0.5Mpa,蒸汽温度110℃,汽蒸时间10s;二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茶叶的软度,以便压制成型;
S4、接种:灭菌后的物料接入冠突散囊菌,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10%;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本实施例的砖茶形状为方形;
S5、裹膜:压制后的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行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整齐排列于烘房的置物架中,烘房温度控制在28℃±2℃,此温度下的湿度控制在60%-70%,发花周期5天,发花完成后,开袋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即可退膜,退膜后进入第二发酵阶段。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36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2天。
对制备的金花砖茶检测:进入包装前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检测,其中: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
包装: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包装。
成品入库:合格产品进入成品库。
实施例3普洱茶表面发花紧压茶制备
S1、拼配:根据产品定位和需求选取普洱原晒青毛茶;拼配后的普洱原晒青毛茶复水:复水温度60℃-80℃,复水后的普洱原晒青毛茶水分控制在26%为宜;
S2、灭菌: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所述的高温高压灭菌器是有江苏常宁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NMQ-30的高温高压灭菌器,设置的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10min;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进行称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称取原料茶,不同规格的产品称茶量不同,可分别称取10g,50g,100g,200g,400g,800g,1000g,3000g,5000g,形状根据市场需求可设计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异型紧压模具;
S3、二次气蒸:将蒸茶盒置于高压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汽蒸,其中蒸汽压力0.4Mpa,蒸汽温度100℃,汽蒸时间20s,二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茶叶的软度,以便压制成型;
S4、接种: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接入冠突散囊菌,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8%;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形状和大小可根据需要设计;
S5、裹膜:压制后的紧压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行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整齐排列于烘房的置物架中,烘房温度控制在28℃±2℃,此温度下的湿度控制在60%-70%,发花周期:6天;发花完成后,开袋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即可退膜,退膜后进入第二发酵阶段。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5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3天。
对制备的金花砖茶检测:进入包装前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检测,其中: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
包装: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包装。
成品入库:合格产品进入成品库。
实施例4白茶表面发花紧压茶制备
S1、拼配:根据产品定位和需求选取白茶;拼配后的白茶复水:复水温度40℃-60℃,复水后的白茶水分控制在28%±2%为宜;
S2、灭菌: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所述的高温高压灭菌器是有江苏常宁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NMQ-30的高温高压灭菌器,设置的灭菌温度为灭菌温度90℃-110℃,灭菌时间25min;称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称取原料茶,不同规格的产品称茶量不同,可分别称取10g,50g,100g,200g,400g,800g,1000g,3000g,5000g,形状根据市场需求可设计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异型紧压模具;
S3、将蒸茶盒置于高压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汽蒸,其中蒸汽压力0.4Mpa,蒸汽温度105℃,汽蒸时间8s,二次气蒸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茶叶的软度,以便压制成型;
S4、接种: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接入冠突散囊菌,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8%;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形状和大小可根据需要设计;
S5、裹膜:将所述茯砖茶进入裹膜机采用发花膜在所述茯砖茶表面自动裹膜后,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整齐排列于烘房的置物架中,烘房温度控制在28℃±2℃,此温度下的湿度控制在60%-70%,发花周期:5天;发花完成后,开袋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即可退膜,退膜后进入第二发酵阶段。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45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4天。
对制备的金花砖茶检测:进入包装前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检测,其中: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
包装: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包装。
成品入库:合格产品进入成品库。
上述工艺中采用的复水搅拌机、裹膜机、发花膜的结构如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茶叶复水搅拌机,包括搅拌筒体1、搅拌轴2和与搅拌轴2固定连接的多组搅拌叶片3,搅拌筒体1的上部设有投料口4,其下部设有出料装置5,搅拌筒体1内还设有用于洒水的水路控制装置6,多组搅拌叶片3包括刮削叶片31、中部搅拌叶片32和外部搅拌叶片33,出料装置5设置于刮削叶片31外侧的搅拌筒体1下部侧壁上,中部搅拌叶片32的搅拌高度及搅拌半径均小于外部搅拌叶片33的搅拌高度和搅拌半径。位于搅拌筒体1下部的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2旋转,并带动多组搅拌叶片旋转,其中中部搅拌叶片32主要实现搅拌筒体1中部物料的搅拌,而外部搅拌叶片33主要实现中部搅拌叶片32搅拌不到的部位的搅拌,实现物料的上下翻动和内外翻动,在与中部搅拌叶片32的搭配下,对搅拌筒体1内部的毛茶进行均匀复水。而位于搅拌筒体1底部的刮削叶片31可实现搅拌筒体1底部毛茶的搅拌,同时可将复水好的毛茶通过出料装置5排出搅拌筒体1外部。操作方便,且毛茶的复水效果好。
其中的搅拌筒体1如图3所示,包括位于下部的圆锥形筒体11和位于上部的圆柱形筒体12,搅拌轴2设置于圆锥形筒体11的底板13,中部搅拌叶片32和外部搅拌叶片33的搅拌高度均高于圆锥形筒体11的高度;刮削叶片31的刮削高度小于圆锥形筒体11的高度,出料装置5设置于圆锥形筒体11上。其中在圆锥形筒体11的侧面成型一出料口51,可供复水后的毛茶排出。
其中的水路控制装置6设置于圆柱形筒体12的上端,如图2和图11所示,其包括设置于圆柱形筒体12上的进水喷嘴61和设置于圆柱形筒体12内的集水器62、雾化喷嘴63,雾化喷嘴63设置于集水器62上,二者相连通,进水喷嘴61与集水器62之间设置一流量控制器64,用于控制雾化喷嘴63的喷水量,这里的进水喷嘴61用于向集水器62中供水。在搅拌筒体1的下端设有一支座7,支座7的支撑端设有称重压力传感器8,通过称重压力传感器8可实现搅拌筒体内毛茶重量的称量,也可实现对进水量重量的称量,实现茶叶复水比例的严格控制。
多组搅拌叶片中的刮削叶片31如图6所示,其为一直板结构,其垂直于搅拌轴2的轴线呈左右对称安装在搅拌轴2上。在图6中刮削叶片31的外侧边形成与圆锥形筒体11平行设置的一斜边,斜边与圆锥形筒体11之间的间距可控。
本发明中的中部搅拌叶片32呈U型结构,其结构如图7和图4所示,其竖直固定于搅拌轴2的两侧,中部搅拌叶片32与刮削叶片31所成夹角α为30-60°,本发明优选45°。
为了增强中部搅拌叶片32的搅拌效果,中部搅拌叶片32的外侧边与搅拌轴2所成角度γ为5-15°,本发明优选10°。
其中的外部搅拌叶片33呈180°设置于搅拌轴2的两侧,如图4和图8、9所示,其包括固定片331、第一搅拌片332和第二搅拌片333,固定片331的一端水平固定于搅拌轴2的侧面,其与刮削叶片31呈直角设置,第一搅拌片332向着搅拌轴2旋转方向呈倾斜固定于固定片331的另一端,且与固定片331所形成夹角β为100-130°,本发明优选β为125.3°,第二搅拌片333逆着搅拌轴2旋转方向呈倾斜固定于第一搅拌片332的自由端,第二搅拌片333与第一搅拌片332所成夹角大于第一搅拌片332与固定片331所形成的夹角。
本发明中外部搅拌叶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其刮料搅拌翻动的效果,在第二搅拌片333的搅拌外侧边上成型一刮料折边10,如图5所示,第二搅拌片333不仅实现搅拌效果,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刮料收集和搅拌的作用,使搅拌筒体内的毛茶内外翻动效果更好。
其中的出料装置5如图10所示,包括成型于圆锥形筒体11侧面上的出料口51、设置于出料口5位置处的出料挡板52和驱动气缸53,驱动气缸53通过连接板9与圆柱形筒体12相对固定连接,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20自由端与出料挡板52固定连接。驱动气缸可通过活塞杆的推拉作用将出料挡板52打开或关闭,当达到一定复水时间后,需要开启驱动气缸,使其将出料挡板52打开,在刮削叶片的作用下将复水后的毛茶排出。
本发明所采用的发花膜,其断面如图12所示,发花膜包括内膜层100、中间膜层102和外膜层103,其中的内膜层100为亲水型膜层,外膜层103为疏水型膜层,而中间膜层102为透气型膜层,内膜层100、中间膜层102和外膜层103通过粘结挤压成型。其中的内膜层100、中间膜层102和外膜层103上均成型有多个透气孔104,其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发花膜克重30~70克/平方米,优选50克/平方米。
其中中间膜层102优选为PE透气膜层,其孔密度优选为6000个/平方米,其克重5~10g克/平方米,其结构如图13所示,可以使发花膜内外保持气体交换,使发花膜内保持一个良好的发酵环境。本发明优选的中间膜层为PE透气膜层,其孔密度6000个/平方米,克重8克/平方米。
其中的内膜层100为亲水型无纺布,外膜层2为疏水型无纺布,其孔密度均优选为6000个/平方米,其克重12.5~30g/平方米,优选克重为20g/平方米,其材质均采用PP材质的进口丙纶。所制得的发花膜盛装紧压茶的重量为10g~5kg。
本发明采用的砖茶表面发花裹膜设备如图17和图18所示,砖茶表面发花裹膜工艺如图16和图1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成型好的紧压茶间隔设置在输送装置上匀速输送;
S2将发花膜制成卷材套置在滚轴上;
其中发花膜包括内膜层100、中间膜层102和外膜层103,经制袋后形成具有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的包裹袋,发花膜上成型有多个透气孔104,如图20所示。
S3发花膜经打孔装置制孔后进入制袋整形装置,将发花膜制成筒状;
本发明将打孔装置与封膜装置整合为一体,首先将发花膜制成卷材,这样可根据封装产品的数量,随用随处理,防止发花膜材提前打孔后,使其在存放过程中孔径缩小或变形问题等问题。
S4紧压茶207经输送至筒状发酵袋中,并与筒状发酵袋同步向前输送;
S5筒状发酵袋经封膜装置203对每个茶砖207进行独立封装,制得包裹袋;
S6包裹袋包裹着紧压茶同步输送至切膜装置进行冷切割处理,将紧压茶之间的包裹膜层切断,即完成紧压茶发花膜的包裹。
针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三层包裹发花膜材,采用现有包膜工艺往往出现熔融封膜效果不好、切割不断的现象,需要人工进行辅助工作。在对包裹有紧压茶的包裹袋进行切割时,本发明采用钨钢刀冷切割工艺,在对包裹袋上切割后且留有易撕口,方便将包裹袋撕开。
另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砖茶表面发花裹膜设备,包括输送装置201、制袋整形装置202、封膜装置203、切割装置204及发花膜卷材206,制袋整形装置202、封膜装置203和切割装置204依次沿紧压茶207输送方向设置于输送装置201上,制袋整形装置202的下方还设有打孔装置205,打孔装置205包括平行设置的针辊2051和胶辊2052,如图19所示,针辊2051与胶辊2052形成同步对向旋转,发花膜卷材206中的发花膜贯穿针辊2051和胶辊2052之间的间隙,并与制袋整形装置202连接,针辊20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针头,针头与胶辊2052表面形成针刺配合。发花膜在针辊2051的驱动下实现表面打孔,然后经制袋整形装置202进入后面的封膜制袋和切割。经切割后的独立的紧压茶从输送装置上输出。
图19中在针辊2051上针头分布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可为发花膜进行快速打孔处理。
本发明中的封膜装置203包括封膜装置2031和横封装置2032,封膜装置2031靠近制袋整形装置202设置,封膜装置2031和横封装置2032均为热封制袋。发花膜经打孔处理后被整形成筒状,然后依次进行背封和紧压茶两端的横封处理,最后经切割装置切割将各个紧压茶分离开。这里的切割装置204为钨钢刀冷却切割装置,用于对相邻两砖茶包裹袋之间的发花膜进行切断处理。
本发明将发花膜进行依次打孔、紧压茶制袋和切割处理工艺,由于发花膜材需要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相对普通膜材较厚些,在将打孔处理后的发花膜进行制袋时,首先进行发花膜的整形,然后再进行封装切割处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将封装和切割进行了分离处置,其中的切割工艺为冷切割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针对热熔切割工艺中难以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发花膜材的封装切割现状,提高了发花膜的制袋效率,保证紧压茶的表面发花效果。
本发明的紧压茶表面发酵技术原理:蒸汽蒸软茶叶,设备将其压制成不同形状,压制后的茶块裹上发花膜,置于发酵室发酵4~8d,发酵结束后将发花膜拆除,烘干紧压茶后即可形成表面及内部均匀分布金花的紧压茶。
下表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发花膜进行紧压茶表面发花与传统紧压茶表面发花工艺进行的发酵效果对比:
结合图14和图15可以清楚看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发花膜对毛茶紧压茶裹膜后进行表面发花,与传统紧压茶表面发花相比,其发酵时间减少了一倍,紧压茶内部和表面出现的金花分布非常均匀,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产品品质,其表面发花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紧压茶发花效果,且污染率也急剧降低,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将原料茶经过复水搅拌机进行复水使其含水率为28%-32wt%;
S2、复水后的茶叶置于托盘中,进入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首次汽蒸灭菌处理,灭菌时间为15-30min,温度90-130℃,灭菌后的茶叶进入传输带,运送至称茶平台,根据不同的规格分装入蒸茶盒中;
S3、将蒸茶盒置于高压蒸汽锅中进行二次气蒸,其中蒸汽压力0.3-0.5Mpa,蒸汽温度95℃-110℃,汽蒸时间8s-30s;
S4、将二次汽蒸后的茶叶接种,再根据产品需要压制成紧压茶;
S5、采用裹膜机将发花膜在所述紧压茶表面自动裹膜形成封口发酵袋后,将装有紧压茶的发酵袋置于烘房进行首次发花工艺,进入烘房后的第4d-6d进行退膜工序;
S6、再将首次发花后砖茶置于高温烘房进行二次发花,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原料茶复水时的温度为4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灭菌时的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10min-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5中的首次发花工艺为:在温度为26-30℃,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发花4-6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6中的二次发花工艺为:在温度为32-36℃、湿度为20-30%发花36-50小时;再将温度调整为38-42℃,继续发花2-4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次发花后的砖茶进行水分、杂菌数、冠突散囊菌孢子数的检测后,对于水分≤12%,茶种中冠突散囊菌孢子数≥105/克干茶,杂菌量≤2*103/克干茶的茶叶出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花膜包括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其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所述发花膜克重30~70克/平方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退膜是抽检紧压茶表面布满肉眼可见金花时去除紧压茶表面的发花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种是采用冠突散囊菌菌株进行接种,所述冠突散囊菌菌株的孢子数为茶叶质量的5%-10%。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内外表面发花的紧压茶。
CN201610471881.4A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Pending CN1062346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1881.4A CN106234654A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1881.4A CN106234654A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4654A true CN106234654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61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1881.4A Pending CN106234654A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465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6025A (zh) * 2018-04-03 2018-07-0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生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生茶
CN108323602A (zh) * 2018-04-03 2018-07-27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桑叶茶
WO2018161216A1 (zh) * 2017-03-06 2018-09-13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冠突散囊菌及其应用
CN109601656A (zh) * 2019-01-23 2019-04-12 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紧压茶表面发花的加工方法
CN10974432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紧压茶加工方法及***
CN109907132A (zh) * 2017-11-29 2019-06-21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茶制作茯茶的加工方法及***
CN110495501A (zh) * 2019-08-28 2019-11-26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茯砖茶二次发花促陈的方法
CN115736045A (zh) * 2022-12-19 2023-03-07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压茶快速里外发花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442A (zh) * 2012-01-27 2012-07-04 向华 一种黑茶发花工艺
CN102934706A (zh) * 2011-08-16 2013-02-20 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茯砖茶之表面发花技术
CN103431105A (zh) * 2013-07-15 2013-12-11 向华 富硒茅岩莓茶的制作工艺
CN104336197A (zh) * 2014-03-07 2015-02-11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茯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4706A (zh) * 2011-08-16 2013-02-20 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茯砖茶之表面发花技术
CN102524442A (zh) * 2012-01-27 2012-07-04 向华 一种黑茶发花工艺
CN103431105A (zh) * 2013-07-15 2013-12-11 向华 富硒茅岩莓茶的制作工艺
CN104336197A (zh) * 2014-03-07 2015-02-11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茯茶制作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1216A1 (zh) * 2017-03-06 2018-09-13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冠突散囊菌及其应用
CN10974432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紧压茶加工方法及***
CN109907132A (zh) * 2017-11-29 2019-06-21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茶制作茯茶的加工方法及***
CN108236025A (zh) * 2018-04-03 2018-07-0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生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生茶
CN108323602A (zh) * 2018-04-03 2018-07-27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桑叶茶
CN108236025B (zh) * 2018-04-03 2021-03-23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金花普洱生茶的制备方法及金花普洱生茶
CN109601656A (zh) * 2019-01-23 2019-04-12 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紧压茶表面发花的加工方法
CN110495501A (zh) * 2019-08-28 2019-11-26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茯砖茶二次发花促陈的方法
CN110495501B (zh) * 2019-08-28 2021-11-02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茯砖茶二次发花促陈的方法
CN115736045A (zh) * 2022-12-19 2023-03-07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压茶快速里外发花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4654A (zh) 一种紧压茶内外表面发花的方法
CN106417724A (zh) 一种散茶金花发花工艺
CN101536647B (zh) 采用呼吸塑料袋制作大袋蘑菇栽培种
CN1305524A (zh) 固态发酵罐及固态发酵过程
CN102057836B (zh) 一种采用子母式培养罐快速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方法
SE1850883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ducing mushrooms
WO2007045125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de culture tissulaire ou de fermentation microbienne de type a stockage
CN203581443U (zh) 袋泡茶包装机
CN102640814A (zh) 一种不接种制作金花散茶的方法
CN107306668A (zh) 一种黄色金针菇工厂化袋栽方法
CN104969772B (zh) 蘑菇栽培用培养容器的制造装置
CN108771114A (zh) 超高压米饭的生产工艺
CN107586727A (zh) 一种灵芝菌丝体的发酵方法
CN205952349U (zh) 一种菊花茶真空包装机
CN205891330U (zh) 自动包装机
CN209757664U (zh) 密闭煎药变量包装一体机
CN208875304U (zh) 一种茶叶恒温恒湿发酵***
CN206665232U (zh) 一种白僵菌生产所用基质的包装容器
CN109733679A (zh) 包装袋供料装置
CN205916403U (zh) 一种用于对食品进行装袋和封口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CN104195032A (zh) 一种微生物固料发酵的设备与工艺
CN209290785U (zh) 一种有机蔬菜打包装置
CN107080281B (zh) 一种烟草固态发酵工艺及其发酵设备
TW201127954A (en) Automatic mass production system for beneficial fungi
CN206502063U (zh) 一种自动套膜打包运输一体机内膜和外包装定位拉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