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0598B -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0598B
CN106210598B CN201610613218.3A CN201610613218A CN106210598B CN 106210598 B CN106210598 B CN 106210598B CN 201610613218 A CN201610613218 A CN 201610613218A CN 106210598 B CN106210598 B CN 106210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hannel
data
mobile terminal
call data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32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0598A (zh
Inventor
刘小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32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0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0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0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0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0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2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t the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所述方法包括: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通道,所述无线网络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通道;检测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其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根据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状态来控制是否启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通话数据,拓展了网络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视频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背景技术
随着LTE网络的迅速建设,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已经覆盖了LTE,LTE网络能够提供上百兆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对于传统的语音传输完全够用,继而能够承担传输那些对传输速率要求更高的高清数字语音、高清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数据(未来还可能有其他的如文件、应用程序等其他形式的数据),例如,VoLTE(Voice Over LTE)视频通话。然而在某些室内或死角LTE的覆盖却不容乐观,甚至无法覆盖;然而现在的无线网络(例如,WiFi)布局却越来越广泛,甚至覆盖到所有建筑物的范围。从目前的现状看,WiFi的带宽和LTE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具有干扰小,信号稳定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通道,所述无线网络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检测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
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可选地,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的预设条件,包括: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或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且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或
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阈值。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具体为: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按比例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分配所述通话数据流,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所述通话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误码率和/或重传率;
将所述误码率和重传率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阈值级别;
当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误码率和/或重传率的阈值级别满足对应预设条件时,调整通话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的分配比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视频通话***,包括第一移动终端、IMS服务器、网关服务器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IMS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网关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通话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发送给IMS服务器,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二通信通道传输的;
所述IMS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通话数据以及所述网关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所述第一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一通信通道传输的。
可选地,IMS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服务器发送的无线网络物理地址;
IMS服务器还用于,将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按顺序分配序号标识。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分配的序号标识对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视频通话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芯片,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
第二处理芯片,用于连接无线网络,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用于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还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还用于检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且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阈值。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服务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按比例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分配所述通话数据流,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所述通话数据。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根据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状态来控制是否启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通话数据,拓展了网络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视频通话质量。即使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较弱不足以进行视频通话时,也可以切换为无线网络保证视频通话质量,提高了视频通话的灵活性和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用户的视频通话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频通话方法流程图;
图4是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视频通话时移动终端中各单元模块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视频通话***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视频通话连接过程中两移动终端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视频通话***实例一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各主体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视频通话***实例二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各主体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视频通话装置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视频通话装置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是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包括存储装置310、GPS芯片320、通信器330、视频处理器340、音频处理器350、麦克风370、摄像头380、扬声器390。
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存储装置310可以存储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装置310可以存储用于移动终端WiFi通道和LTE通道误码率或重传率的阈值判断程序和阈值级别数据等。
控制器200通过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程序和数据来控制移动终端通过WiFi通道和LTE通道传输通话数据,并且分配通话数据流在WiFi通道和LTE通道传输的比例。
控制器200包括RAM 210、ROM 220、CPU 230、GPU(图形处理单元)240和总线250。RAM 210、ROM 220、CPU 230和GPU 240可以通过总线250彼此连接。
CPU(处理器)230访问存储装置310并且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操作***(OS)执行启动。而且,CPU 230通过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各种程序、内容和数据执行各种操作。
ROM 220存储用于***启动的命令集。当开启命令被输入并且电力被提供时,CPU230根据存储在ROM 220中命令集将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OS复制到RAM 210,并且通过运行OS启动***。当启动完成时,CPU 230将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各种程序复制到RAM210,并且通过运行RAM 210中的复制程序执行各种操作。具体地说,GPU 240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未示出)和渲染器(未示出)生成包括诸如图标、图像和文本这样的各种对象的屏幕。计算器计算诸如坐标值、格式、大小和颜色这样的特征值,其中分别根据屏幕的布局用颜色标记对象。
GPS芯片320是从GPS(全球定位***)卫星接收GPS信号的单元,并且计算移动终端100的当前位置。当使用导航程序时或者当请求用户的当前位置时,控制器200可以通过使用GPS芯片320计算用户的位置。
通信器330是根据各种类型的通信方法与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执行通信的单元。通信器330包括WiFi芯片331、移动通信芯片333。控制器200通过使用通信器330执行与各种外部设备的通信。
WiFi芯片331根据WiFi方法方法执行通信。当使用WiFi芯片331时,诸如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会话密钥这样的各种连接信息可以首先被收发,可以通过使用连接信息连接通信,并且可以收发各种信息。移动通信芯片333是根据诸如IEEE、Zigbee、3G(第三代)、3GPP(第三代合作项目)和LTE(长期演进)这样的各种通信标准执行通信的芯片。NFC芯片334是根据使用各种RFID频带宽度当中13.56兆赫带宽的NFC(近场通信)方法进行操作的芯片,各种RFID频带宽度诸如135千赫兹、13.56兆赫、433兆赫、860~960兆赫和2.45吉赫。
视频处理器340是处理包括在通过通信器330接收到的内容或者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内容中的视频数据的单元,例如,将WiFi通道和LTE通道接收的视频通话数据流按序号标识进行重组。视频处理器340可以执行对于视频数据的各种图像处理,诸如解码、缩放、噪声过滤、帧速率变换和分辩率变换。
音频处理器350是处理包括在通过通信器330接收到的内容或者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的内容中的音频数据的单元。音频处理器350可以执行对于音频数据的各种处理,诸如解码、放大和噪声过滤。
当对于多媒体内容运行再现程序时控制器200可以通过驱动视频处理器340和音频处理器350再现相应内容,例如显示VoLTE视频通话的界面。
扬声器390输出在音频处理器350中生成的音频数据。
麦克风370是接收用户语音或者其它声音并且将它们变换为音频数据的单元。控制器200可以使用在呼叫过程期间通过麦克风370输入的用户语音,或者将它们变换为音频数据并且存储在存储装置310中。
摄像头380是根据用户的控制捕获静止图像或者视频图像的单元。相机380可以实现为多个单元,诸如正面相机和背面相机。如下面所述,相机380可以用作在追踪用户的目光的示范性实施例中获得用户图像的装置。
当提供摄像头380和麦克风370时,控制器200可以根据通过麦克风370输入的用户的声音或者由相机380识别的用户动作执行控制操作。因此,移动终端100可以在动作控制模式或者语音控制模式下操作。当在动作控制模式下操作时,控制器200通过激活相机380拍摄用户,跟踪用户动作的改变,以及执行相应的操作。当在语音控制模式下操作时,控制器200可以在语音识别模式下操作以分析通过麦克风370输入的语音并且根据分析的用户语音执行控制操作。
在支持动作控制模式或者语音控制模式的移动终端100中,在上述各种示范性实施例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或者动作识别技术。例如,当用户执行像选择在主页屏幕上标记的对象这样的动作或者说出相应于对象的语音命令时,可以确定选择了相应对象并且可以执行与该对象匹配的控制操作。
而且,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能够与USB连接器连接的USB端口、用于连接像耳机、鼠标、LAN和接收并处理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信号的DMB芯片这样的各种外部元件的各种输入端口、以及各种其他传感器。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所在的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其网络架构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100、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图中未标号)、演进分组核心(EPC)(图中未标号)、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07、网络(例如,因特网)(图中未标号)以及电路交换***(图中未标号)。E-UTRAN包括演进B节点(eNodeB)101和其它eNodeB 102。
eNodeB101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EPC包括移动管理实体(EEM)104、其他移动管理实体106、服务网关103,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05。移动管理实体104是处理用户设备100与EPC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移动管理实体104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03来传递,服务网关103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05。PDN网关105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05连接到网络,例如,因特网。
电路交换***包括交互解决方案模块(IWS)108、移动交换中心(MSC)109、基站110和移动站111。在一个方面,电路交换***可以通过IWS和MME与EPS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提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参见图3,提供了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视频通话方法的第一实施例,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100,结合图4,本发明实施例是移动终端的一个LTE通道进行视频通话(VoLTE),用户通过其中一个用户识别卡与对应的协议栈连接进行PS数据业务传输。
若用户通过用户识别卡发起视频通话,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通道,所述无线网络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网络是指基于用户识别卡的4G通信网络。其中,4G网络如LTE等。第一通信通道的类型优选为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通道,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其它类型的通道。无线网络是指移动终端基于WiFi芯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第二通信通道的类型优选为互联网(Internet)通道。
S12,检测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执行步骤S13。
具体的,当用户进行视频通话时,移动终端实时性或者周期性的检测当前移动终端的LTE网络信号和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具体实现上,如图4所示,增加一个接口函数,该接口函数中有一个标志位LW_FLAG,并且该接口函数也负责协调通话数据流如何被合理的分配给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LTE网络信号变弱(如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且WiFi信号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则判定满足预设条件。该方法是移动终端同时检测LTE网络信号和WiFi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根据功耗要求,也可以先检测LTE的网络信号,当其LTE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时,再开始检测WiFi信号是否满足条件。
可选地,LTE网络信号变弱(如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且WiFi信号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有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则判定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地,当WiFi信号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则判断满足预设条件。
S13,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12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所满足的条件,控制移动终端利用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可包括如下情形:
情形一:当LTE网络信号变弱(如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且WiFi信号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有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移动终端通过LTE通道和WiFi通道共同传输视频通话数据。
具体地,当LTE网络信号和WiFi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SIP消息,请求支持LTE+WIFI模式来传输VoLTE数据包。该SIP消息包含终端的会话标识及当前的WIFI物理地址以及各通道的使能标签,即【LTE=1,WiFi=1】。WiFi热点连接的是互联网,LTE连接的是IMS网络,在IMS网络与互联网之间加入一个网关服务器,该服务器用于维护管理IMS网络用户的会话标识及会话数据包的传输。移动终端通过LTE+WiFi发送RTP数据包,其中通过WiFi发送给互联网的也是这种经过编码加密的RTP视频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经过互联网转发到指定的网关服务器,再由网关服务器直接透明传输给与之连接的IMS服务器,IMS服务器解析该RTP数据包的会话标识并进行转发给其他IMS节点。这其中,数据无需转换,只需由第一移动终端确定经LTE和WiFi分发出去的数据包序号,即可在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序号重新组合后再解码呈现。
移动终端每隔一定时间检验各通道的误码率及重传率,根据误码率及重传率的大小,IMS服务器适当调整当前通道传输的数据包个数。例如,WiFi通道的传输带宽与LTE的带宽比是3:2,当前IMS服务器缓存有10个数据包,则相应地IMS服务器给WiFi通道分发6个数据包并标记序号,给LTE通道分发4个数据并标记序号。如果WIFI通道的误码率或重传率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则每高于一个阈值级别,则相应地减少1个数据的分发,相应地LTE通道增加1个数据的分发。阈值级别可以设定多个档次,比如误码率阈值在10%~30%,每5%一个档次。
情形二:当LTE网络信号变弱(如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使得当前终端功耗较大或视频通话质量不佳,不足以进行视频通话时,且此时WiFi信号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则移动终端将LTE通道切换为WiFi通道进行视频通话传输。
具体地,当LTE信号强度较弱且低于一定的阈值同时WiFi信号强度高于一定阈值并维持一定时间后,终端向网络发送请求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消息,请求支持WiFi模式来传输VoLTE数据包。该SIP消息包含终端的会话标识及当前的WIFI物理地址以及通道的使能标签,即【LTE=0,WiFi=1】。此时,将数据包全部从网关服务器发送和接收,IMS网络只传输必要的信令消息。其中信令参数包括:通道的信号带宽、误码率、重传丢包率、信噪比等相关信号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除了获取WiFi信号的强度之外,移动终端也可以将WiFi通道的上/下行传输速率以及信号稳定性等属性作为判断条件。
本发明的视频通话方法,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根据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状态来控制是否启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通话数据,拓展了网络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视频通话质量。即使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较弱不足以进行视频通话时,也可以切换为无线网络保证视频通话质量,提高了视频通话的灵活性和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用户的视频通话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视频通话***,如图5所示,所述视频通话***包括第一移动终端201、IMS服务器203、网关服务器204和第二移动终端202,IMS服务器203和网关服务器204连接于第一移动终端201和第二移动终端202之间,其中:
第一移动终端201,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第二移动终端202,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第一移动终端201和第二移动终端202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利用无线网络建立第二通信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如图6所示,为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一实例的具体流程:首先,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本地IP地址(如包括IMS和Internet两个不同网关配置的IP地址),并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IP地址和视频通话请求;然后,第二移动终端检测本地IP地址(如包括IMS和Internet两个不同网关配置的IP地址),并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IP地址和回复请求;最后,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分别获取对方的IP地址,建立视频通话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201作为视频通话的发起方,在建立视频通话时或者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可以实时性或者周期性地检测当前移动网络信号以及无线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上/下行传输速率等参数,并控制是否利用两个通道同时传输视频通话数据或是切换信号更可靠的一个通道进行通话数据传输,第一通信通道可以是由移动终端的用户识别卡连接4G网络,如LTE,从而该通道优选为IMS通道,而第二通信通道可以是由移动终端的WiFi芯片模块连接WiFi热点,从而第二通信通道优选为互联网(Internet)通道。
情形一:当第一移动终端201的LTE网络信号变弱(如信号强度小于某一设定的阈值),且WiFi信号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有较强(如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移动终端通过LTE通道和WiFi通道共同传输视频通话数据。该移动终端向网络发送SIP消息,请求支持LTE+WIFI模式来传输VoLTE数据包。该SIP消息包含终端的会话标识及当前的WIFI物理地址以及各通道的使能标签。第一移动终端在发送通话数据时,需将该通话数据进行分配数据包编号,使得接收方能够根据该序号重组通话数据再解码呈现。举个例子来看,待传输的视频通话数据包有10个,则编号1,2,3……9,10,其中数据包1,3,5,7是通过LTE通道发送的,2,4,6,8,10数据包是通过WiFi通道传输的。通过LTE+WiFi发送RTP数据包,其中通过WiFi发送给互联网的也是这种经过编码加密的RTP视频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经过互联网转发到指定的网关服务器,再由网关服务器直接透明传输给与之连接的IMS服务器,IMS服务器解析该RTP数据包的会话标识并进行转发给其他IMS节点。这其中,数据无需转换,只需由第一移动终端确定经LTE和WiFi分发出去的数据包序号,即可在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序号重新组合后再解码呈现。
移动终端每隔一定时间检验各通道的误码率及重传率,根据误码率及重传率的大小,适当调整当前通道传输的数据包个数。例如,WiFi通道的传输带宽与LTE的带宽比是3:2,当前IMS服务器缓存有10个数据包,则相应地IMS服务器给WiFi通道分发6个数据包并标记序号,给LTE通道分发4个数据并标记序号。如果WIFI通道的误码率或重传率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则每高于一个阈值级别,则相应地减少1个数据的分发,相应地LTE通道增加1个数据的分发。阈值级别可以设定多个档次,比如误码率阈值在10%~30%,每5%一个档次。
情形二:当LTE信号强度较弱且低于一定的阈值同时WiFi信号强度高于一定阈值并维持一定时间后,终端向网络发送请求SIP消息,请求支持WiFi模式来传输VoLTE数据包。该SIP消息包含终端的会话标识及当前的WIFI物理地址以及通道的使能标签,即【LTE=0,WiFi=1】。此时,将数据包全部从网关服务器发送和接收,IMS网络只传输必要的信令消息。其中信令参数包括:通道的信号带宽、误码率、重传丢包率、信噪比等相关信号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202作为视频通话的接收方:
针对上述情形一,当视频通话发起方采用的是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共同传输视频通话数据时,其中第一通信通道优选为IMS通道,第二通信通道优选为Internet通道,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接收方,收到IMS网络发过来的数据包以及WIFI收到的数据后先存在缓存里,例如,将上述标号1,3,5,7的数据包缓存在LTE通道的缓存中,将标号2,4,6,8,10的数据包缓存在WiFi通道的缓存中,然后该移动终端会按分配给每个数据包的序号标识按顺序依次对数据包进行检验重组再发送给相关模块处理。移动终端会在每个通道入口设置一级缓存,在移动终端里设置一个数据重组模块,该模块用于重组从各个通道接收过来的数据包并形成稳定的数据流发送给上层,在该模块入口设置二级缓存用于缓存被重组的数据包。在一级缓存区内,终端对每个通道接收的每个数据包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发送给数据重组模块。若检验失败,则统计该缓存区内的误码率并从该通道将误码率指示发送给网络。终端还会对每个通道接收的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若发现该通道的数据包有出现遗漏且一定时间内未收到,则统计丢包的序号及整个缓存区的丢失率并通过该通道发送给网络形成重传率。
针对上述情形二,第二移动终端如果采用单通道接收视频通话数据时,自然不需要对该数据进行重组,如果第二移动终端采用LTE通道和WiFi通道接收视频通话数据,则需要数据重组模块,按IMS服务器分配给每个数据包的序号标识按顺序依次对数据包进行检验重组。
网关服务器203,用于接收第二通话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发送给IMS服务器,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二通信通道传输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视频通话中有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利用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共同传输通话数据时,即需要建立双通道,网关服务器接收IMS服务器发送会话标识及WIFI物理地址并保存,获取WIFI物理地址后则通过网络向该WIFI地址发送Ping包以确定是否可以连接,当网关服务器收到ping包响应确定WIFI可用后再向IMS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以指示WIFI地址可用,从而,移动终端可以建立双通道进行通话数据传输。
IMS服务器204,用于接收第一通话数据以及所述网关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所述第一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一通信通道传输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视频通话中有发送方或接收方选择利用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共同传输通话数据时,IMS服务器将进行资源分配,即拆分该通话数据给各个通信通道传输,依据规则通过分配不同的子标识标注每个数据包从原来的IMS网络和网关服务器两边同时进行传输。该规则以每个通道当前的传输带宽为基础,以误码率和重传率为参考因子,根据每个通道的带宽比,将IMS服务器中缓存的数据包按相应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通道入口。当终端每隔一定时间检验各通道的误码率及重传率,根据误码率及重传率的大小,适当调整当前通道传输的数据包个数。例如,WIFI通道的传输带宽与LTE的带宽比是3:2,当前IMS服务器缓存有10个数据包,则相应地IMS服务器给WIFI通道分发6个数据包并标记序号,给LTE通道分发4个数据并标记序号。如果WIFI通道的误码率或重传率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则每高于一个阈值级别,则相应地减少1个数据的分发,相应地LTE通道增加1个数据的分发。阈值级别可以设定多个档次,比如误码率阈值在10%~30%,每5%一个档次。
以下以移动网络为LTE网络,无线网络为WIFI网络为例,对本发明的视频通话***进行视频通话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例一
如图7所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LTE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建立IMS通道和internet通道,第二移动终端也通过LTE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建立IMS通道和internet通道。IMS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SIP消息,该SIP消息包含终端的会话标识及当前的WIFI物理地址以及各通道的使能标签【LTE=1/0,WIFI=1/0】,请求支持LTE+WIFI模式来传输VoLTE数据包。IMS网络服务器提取请求消息中的会话标识及WIFI物理地址并发送给网关服务器,网关服务器获取该会话标识并保存,获取WIFI物理地址后则通过网络向该WIFI地址发送Ping包以确定是否可以连接。当网关服务器收到ping包响应确定WIFI可用后再向IMS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以指示WIFI地址可用。至此,第一移动终端建立双通道。在该实例一中,IMS服务器也会根据各个通道传输状态,如每个通道当前的传输带宽、误码率和重传率等为参考因子,进行资源分配,详见上文描述。反之,IMS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话数据的处理方式亦然。
实例二
如图8所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LTE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建立一个IMS通道,第二移动终端通过LTE网络建立IMS通道。
在该实例中,第一移动终端通过LTE网络只传输信令参数,WIFI网络传输视频通话数据,其中,信令参数包括:通道的信号带宽、误码率、重传丢包率、信噪比等参数。
网关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Internet通道传输的通话数据时,由网关服务器直接透明传输给与之连接的IMS服务器,IMS服务器解析该数据包的会话标识并进行转发给其他IMS节点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这其中数据无需转换。
当IMS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IMS通道传输的通话数据时,解析第一移动终端的通道类型为Internet通道,将通话数据透明地发送给网关服务器,网关服务器获得通话数据中目的地址,并根据目的地址将通话数据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相应的Internet通道转发给第一移动终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视频通话装置,应用于前述移动终端。现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提出本发明的视频通话装置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处理芯片101,第二处理芯片102,判断模块103,应用程序服务模块104,其中:
第一处理芯片101,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第一通信通道的类型优选为IMS通道。
第二处理芯片102,用于连接无线网络,建立第二通信通道;第二通信通道优选为互联网通道。
判断模块103,用于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利用无线网络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104,用于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101,还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处理芯片102,还用于检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参见图10,判断模块103还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301,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二判断子单元302,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且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
第三判断子单元303,用于判断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阈值。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104还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按比例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分配所述通话数据流,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所述通话数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视频通话装置与视频通话方法、视频通话***中移动终端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装置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从而,本发明的视频通话装置,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根据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状态来控制是否启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通话数据,拓展了网络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视频通话质量。即使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较弱不足以进行视频通话时,也可以切换为无线网络保证视频通话质量,提高了视频通话的灵活性和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用户的视频通话体验。
专业人员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方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出于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实践本发明并不需要具体的细节。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前述描述是为了图示和说明的目的而呈现。它们并不意在详尽的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准确形式。鉴于上面的教义,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示出并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和具有适于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意在本发明的范围由随后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视频通话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建立第一通信通道,所述无线网络用于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检测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
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作为视频通话发送方第一移动终端和作为接收方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分配的序号标识对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为网关服务器接收并将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发送给IMS服务器,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二通信通道传输的;第一通话数据为所述IMS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一通信通道传输的;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将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按顺序分配序号标识对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入口设置一级缓存,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数据重组模块,所述数据重组模块用于重组从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数据包并形成稳定的数据流,在所述一级缓存区内,终端对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每个数据包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发送给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在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入口设置二级缓存用于缓存被重组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的预设条件,包括: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或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且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或
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具体为: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按比例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分配所述通话数据流,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所述通话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视频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误码率和/或重传率;
将所述误码率和重传率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阈值级别;
当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的误码率和/或重传率的阈值级别满足对应预设条件时,调整通话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的分配比例。
5.一种视频通话***,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IMS服务器、网关服务器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IMS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视频通话连接,通过移动网络和/或无线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和/或第二通信通道;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根据所述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网关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通话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发送给IMS服务器,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二通信通道传输的;
所述IMS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通话数据以及所述网关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所述第一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一通信通道传输的;
IMS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服务器发送的无线网络物理地址;
IMS服务器还用于,将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按顺序分配序号标识;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分配的序号标识对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入口设置一级缓存,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数据重组模块,所述数据重组模块用于重组从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数据包并形成稳定的数据流,在所述一级缓存区内,终端对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每个数据包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发送给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在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入口设置二级缓存用于缓存被重组的数据包。
6.一种视频通话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芯片,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建立第一通信通道;
第二处理芯片,用于连接无线网络,建立第二通信通道;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和/或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通话数据流的分配比例;
应用程序服务模块,用于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通话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还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还用于检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作为视频通话发送方第一移动终端和作为接收方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分配的序号标识对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为网关服务器接收并将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发送给IMS服务器的,所述第二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二通信通道传输的;第一通话数据为所述IMS服务器接收的,所述第一通话数据是通过第一通信通道传输的;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并根据IMS服务器将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按顺序分配序号标识对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和第二通话数据进行校验重组;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入口设置一级缓存,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数据重组模块,所述数据重组模块用于重组从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数据包并形成稳定的数据流,在所述一级缓存区内,终端对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第二通信通道接收的每个数据包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发送给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在所述数据重组模块入口设置二级缓存用于缓存被重组的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频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且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频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服务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按比例在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之间分配所述通话数据流,以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通道和所述第二通信通道传输所述通话数据。
CN201610613218.3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Active CN106210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3218.3A CN106210598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3218.3A CN106210598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0598A CN106210598A (zh) 2016-12-07
CN106210598B true CN106210598B (zh) 2020-06-30

Family

ID=5749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3218.3A Active CN106210598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0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7299B2 (en) 2016-12-15 2021-07-06 Caton Technology (Shanghai) Limited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path network
CN108243474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传送方法、装置及***
CN111148277A (zh) * 2019-12-30 2020-05-12 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VoWiFi和VoLTE通话数据的传输方法和***
CN111542133B (zh) * 2020-06-18 2023-05-09 茂佳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发送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38966A (zh) * 2021-10-18 2022-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和通话控制装置
CN114727343B (zh) * 2022-01-24 2023-05-23 北京仁光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数据传输***
CN115002920B (zh) * 2022-08-01 2022-11-04 易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信号增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25A (zh) * 2011-03-24 2011-10-19 浙江师范大学 适用于多模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11367A (zh) * 2011-05-31 2012-12-05 美国博通公司 基于预测的无线信道状态的自适应视频编码
CN104412701A (zh) * 2012-07-30 2015-03-11 德州仪器公司 用于优化同时的长期演进(lte)信号与工业、科学及医学(ism)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7892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装置和方法
CN105516635A (zh) * 2015-10-28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25A (zh) * 2011-03-24 2011-10-19 浙江师范大学 适用于多模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11367A (zh) * 2011-05-31 2012-12-05 美国博通公司 基于预测的无线信道状态的自适应视频编码
CN104412701A (zh) * 2012-07-30 2015-03-11 德州仪器公司 用于优化同时的长期演进(lte)信号与工业、科学及医学(ism)无线电频带中的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7892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装置和方法
CN105516635A (zh) * 2015-10-28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0598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0598B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
US10356667B2 (en)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01298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82538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session management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I602468B (zh) Terminal through the relay node to determine the use of methods and devices
US81996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message related to packet call service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US96420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f a network access technology switching event
WO2017071309A1 (zh) 视频通话***、装置和方法
US20100011110A1 (en) Mobile terminal to media server conn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EP3621360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150043516A1 (en) Method for network offloading,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20160127967A1 (en) Service offload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20150341494A1 (en) Metho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luster EPC for establishing group call context
CN105873241B (zh)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WO20060016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message related to packet call service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EP375831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reation of a multicast group
JP2023547080A (ja) 接続確立方法、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7005816A (zh) 一种集群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20098185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통신 기기
US201102218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telephon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13309A1 (zh) 实现mbms业务连续性的上报方法和用户设备
KR20130023970A (ko) 트래픽 제어 게이트웨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WO2023280022A1 (zh) 多路径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409412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037833A1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vr imag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