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9191A -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9191A
CN106209191A CN201610574760.2A CN201610574760A CN106209191A CN 106209191 A CN106209191 A CN 106209191A CN 201610574760 A CN201610574760 A CN 201610574760A CN 106209191 A CN106209191 A CN 106209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amily
matrix
alternative
channel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47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9191B (zh
Inventor
潘甦
陈丹婷
周薇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RTUSNE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747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9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9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9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H04B7/049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using overlapping sectors in the same base station to implement MIMO f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04L1/0681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adapting space time parameters, i.e. modifying the space time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基于真实的无线传输环境(富散射和非富散射均存在)进行分析,得到了在非富散射环境中用户选择的动态容量上限,并具体分析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维度及秩随着用户选择迭代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应用到用户选择基准中;另外,本发明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相乘得到的矩阵的非零特征值之积,即低复杂度表征量作为用户选择基准,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用户的可用速率,该乘积值可通过上一次的迭代值递归得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在精细化区分业务QoS的基础上,提高了***的有效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多用户MIMO(MU-MIMO)技术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空间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在不增加频率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空分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的吞吐量。
在多用户MIMO***中,只通过分割空间资源来向多个用户传输数据时,由于空间上不同用户的数据重叠,那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多用户干扰。为使得不同发射天线上传送的信号之间能够相互区别,并且接收机能够区分出这些并行的子数据流,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自由度来使得用户子信道之间相互正交,互不干扰。而空间自由度在MIMO***中体现在能相互独立的基站发射天线数目上。天线数目受限使得空间信道的个数也受到了限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IP化业务具有突发性(例如话音业务的激活因子为0.47),为提高有限空间资源的使用效率,接入的用户数要大于***可同时进行通信的用户数。突发性业务用户可以统计复用空间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高效地进行用户选择以使得***性能最优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如今大多数文献在研究用户选择方法时,需要确定用户容量上限和用户选取基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都只考虑MIMO信道处在富散射环境下的状况,即用户天线的信道矩阵都处于满秩且用户间信道相互独立的状态。但是现实的无线传输环境不一定是充分散射的,故而同时考虑用户天线信道矩阵处于满秩或者不满秩的情况是有必要的。2)、现有研究基于吞吐量最大化选择用户时,在求解去干扰的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计算每个用户等效信道矩阵的奇异值来得到用户吞吐量的过程当中,使用了大量的奇异值分解(SVD)步骤,造成其算法复杂度非常高,难以运用到实际***当中。3)、多数用户选择方案仅考虑了以***实际吞吐量为代表的一系列用户选择标准的最优化问题,而对不同业务类型的用户的QoS要求没有进行区分。对于实时业务来说,其速率大于相应的速率要求上限对于实时业务质量的提升没有意义,这部分速率也是无效吞吐量,同时会造成分配给非实时业务的资源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设计架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有效吞吐量的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针对具有MU-MINO***的基站,进行用户选择;所述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01.初始化已选用户集合S为空集,以及初始化备选用户集合K包括基站MU-MINO***下行链路中的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并且随机产生分别对应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同时,初始化待选集合Q为空集,参数m=1,然后进入步骤002;
步骤002.分别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各个用户,计算用户的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的行列式,并获得该行列式所对应的行列式值,进而获得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行列式值,接着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最大行列式值所对应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并计算该用户的零空间,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然后进入步骤003;
步骤003.判断已选用户集合S中是否存在一个用户,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其以外其他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的秩大于基站的天线数,是则用户选择结束;否则进入步骤004;
步骤004.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后,对已选用户集合S中的各个用户进行块对角化处理,并计算该新加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再根据该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结合该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接着根据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行列式,获得该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5;
步骤005.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继续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该用户以外,其他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并根据该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以及该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计算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接着根据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6;
步骤006.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已选用户集合S中所有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都大于其预设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下限,是则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至待选集合Q中,并进入步骤007;否则放弃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假设,并进入步骤007;
步骤007.判断是否完成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所有用户的遍历,是则进入步骤008;否则遍历用户序号m加1,并将该结果赋予m,然后返回步骤004;
步骤008.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然后进入步骤009;
步骤009.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新加入用户的信道矩阵,以及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再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相应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然后返回步骤00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步骤010如下所示,所述步骤003中,用户选择结束后,进入步骤010;
步骤010.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获得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并利用块对角化方法消除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之间的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010中,对于备选用户集合K中任意一个用户j,通过消除其他用户干扰,为使预编码矩阵Vj存在非零解,则要求满足方程的个数小于变量的个数,即:
L ^ j ( | S | ) < M , &ForAll; j = 1 , 2 , ... , | S | - - - ( 4 )
故对于接入基站的任一用户来说,只有其他用户联合信道矩阵的秩要小于基站发射天线数的总和M,才能存在预编码矩阵Vj保证每个用户不受其他用户干扰,这也是真实环境下运用块对角化技术时对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容量|S|的限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004至步骤006中,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一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以及步骤008中,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分析用户信道分别处于富散射和非富散射环境时,已选用户集合S新加入用户对被服务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维度以及秩的影响,其中对于集合S中的任一用户j的预编码矩阵Vj的维度为用nj (|S|)表示将其作为已选用户集合S用户容量为|S|时,不会对用户j产生用户间干扰的空间自由度数目,则在富散射和低散射并存的真实环境中,nj (|S|)的表达式为:
n j ( | S | ) = M - L ^ j ( | S | ) &GreaterEqual; M - &Sigma; k = 1 , k &NotEqual; j | S | N k - - - ( 5 )
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即为由上文中对预编码矩阵Vj维度的分析可知,的秩假设在进行用户选择算法的过程中,某一时刻***已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为|S|,令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则NeS表示联合信道矩阵HeS的秩,NeS间存在关系: 具体按如下公式进行取值;
由此获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004至步骤006中,所述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通过利用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表征,假设同时被服务的用户数为|S|、***总功率为P0的基站MU-MIMO***中,在每个发射天线上功率平均分配,则可将用户j的数据速率表示为:
R j ( | S | ) &ap; log 2 ( P 0 &sigma; 2 M ) m i n ( N j , n j ( | S | ) ) + log 2 &mu; j ( | S | ) = m i n ( N j , n j ( | S | ) ) log 2 ( P 0 &sigma; 2 M ) log 2 &mu; j ( | S | ) - - - ( 19 )
其中σ2表示高斯白噪声功率, 表示对应于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的所有非零特征值之积;P0表示基站总发射功率;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任一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秩进而得到值随着新用户的加入为:
对于第(|S|+1)次迭代时用户j的去干扰预编码矩阵Vj (|S|+1),可通过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值:
Vj (|S|+1)=Vj (|S|)Gj (|S|+1) (21)
由此根据子空间的乘积角概念可得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θl表示空间之间第l对基向量el和al之间的基本角。可被定义为空间和空间之间的乘积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008中,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分别针对待选集合Q中的各个用户q,获得各个用户所对应如下公式的值: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即为基准最大的用户,将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Pavg表示基站每根发射天线上的平均发射功率,即
本发明所述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所设计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基于真实的无线传输环境(富散射和非富散射均存在)进行分析,得到了在非富散射环境中用户选择的动态容量上限,并具体分析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维度及秩随着用户选择迭代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应用到用户选择基准中;另外,本发明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相乘得到的矩阵的非零特征值之积,即低复杂度表征量作为用户选择基准,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用户的可用速率,该乘积值可通过上一次的迭代值递归得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在精细化区分业务QoS的基础上,提高了***的有效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MU-MIMO***下行信道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设计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针对具有MU-MINO***的基站,进行用户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如下步骤:
步骤001.初始化已选用户集合S为空集,以及初始化备选用户集合K包括基站MU-MINO***下行链路中的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并且随机产生分别对应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同时,初始化待选集合Q为空集,参数m=1,然后进入步骤002。
步骤002.分别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各个用户,计算用户的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的行列式,并获得该行列式所对应的行列式值,进而获得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行列式值,接着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最大行列式值所对应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并计算该用户的零空间,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然后进入步骤003。
步骤003.判断已选用户集合S中是否存在一个用户,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其以外其他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的秩大于基站的天线数,是则用户选择结束,并进入步骤010;否则进入步骤004。
上述步骤003中,分析处于富散射和非富散射环境时的用户容量上限和等效信道状况,令表示已选用户集S中除用户j外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且是一个维矩阵。
进行奇异值分解得:
其中,的酉矩阵,其列向量是的特征向量;∑j维的对角阵,对角阵上的元素为的奇异值;为M×M阶酉矩阵;是对应于∑j个奇异值的特征向量,是一个维的矩阵;令表示的是预编码矩阵Tj中用于消除用户j的多用户干扰的部分,即为其他用户的零空间,Vj的维度为
对于用户j来说,预编码矩阵Tj可由两个矩阵的乘积所得,即Tj=VjBj。我们可以通过使消除其他用户干扰,为使Vj存在非零解,则要求满足方程的个数小于变量的个数,即:
L ^ j ( | S | ) < M , &ForAll; j = 1 , 2 , ... , | S | - - - ( 4 )
故对于接入基站的任一用户来说,只有其他用户联合信道矩阵的秩要小于基站发射天线数的总和M,才能存在预编码矩阵Vj保证每个用户不受其他用户干扰,这也是真实环境下块运用对角化技术时对用户容量|S|的限制。
在富散射环境下,由于所以***用户容量的上限变为:这是现有研究当中普遍存在的运用BD进行预编码的MIMO***的用户容量限制条件;而在低散射的环境中,由于所以此时的用户容量:|S|低散射≥|S|富散射。因此若对于处在低散射环境下的信道按照富散射环境来处理,则会影响用户容量上限。
因此在基于富散射环境考虑时,|S|受基站天线数M和用户有效接收天线数(nr=N1=N2=···=N|K|)的限制,为一个定值而在非富散射环境下的用户容量上限|S|需要具体进行计算。
步骤004.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后,对已选用户集合S中的各个用户进行块对角化处理,并计算该新加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再根据该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结合该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接着根据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行列式,获得该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5。
上述步骤004以及下面的步骤005中,都需要计算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对于集合S中用户j来说,随着集合K中用户m的加入,S中的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秩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其数据速率Rj。对于已复制K中的用户m到集合S中的S来说,计算S中各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步骤004和005)的方法都是要对集合S中的各个用户进行块对角化处理,并对的矩阵维度进行分析,并得到其秩的变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用户速率Rj
由步骤003中分析可知,Vj的维度为用nj (|S|)表示可将其看作是在接入用户数为|S|时,不会对用户j产生用户间干扰的空间自由度数目。则在富散射和低散射并存的真实环境中,nj (|S|)的表达式为:
n j ( | S | ) = M - L ^ j ( | S | ) &GreaterEqual; M - &Sigma; k = 1 , k &NotEqual; j | S | N k - - - ( 5 )
通过寻找Vj使得故用户j在下行信道的接收信号向量和发送信号向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yj=HjTjxj+nj=HjVjBjxj+nj (6)
其中,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即为由上文中对Vj矩阵维度的分析可知,因此的秩对于其具体取值为Nj还是nj (|S|),需要我们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假设在进行用户选择算法的过程中,某一时刻***已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为|S|,令表示S中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则NeS表示联合信道矩阵HeS的秩,NeS间存在关系:
①当时,由于故可以满足以下不等式:
L ^ j ( | S | ) < Ne S &le; &Sigma; k = 1 | S | N k , &ForAll; j &Element; S - - - ( 7 )
故一定有根据(4)式,则一定存在非零解。另外,对于nj (|S|)有:
n j ( | S | ) &GreaterEqual; M - &Sigma; k = 1 , k &NotEqual; j | S | N k &GreaterEqual; N j - - - ( 8 )
故可得:
L &OverBar; j ( | S | ) = N j - - - ( 9 )
此时对等效信道矩阵做奇异值分解有:
H &OverBar; j ( | S | ) = U &OverBar; j &Sigma; &OverBar; j 0 V &OverBar; j ( 1 ) V &OverBar; j ( 0 ) H - - - ( 10 )
(10)式中,是由的非零奇异值组成的Nj×Nj维对角阵;的左奇异向量,为对应于中的Nj个奇异值的右奇异向量。
②当时,同情况①中所示,由于故存在:
L ^ j ( | S | ) < Ne S , &ForAll; j &Element; S - - - ( 11 )
因此一定存在非零解。在情况②下,而的秩无法判断为nj (|S|)还是Nj,只能通过具体计算用户j的值来求解并将nj (|S|)与Nj进行比较。
③当M<NeS,且时,此时一定满足存在非零解。由于在真实环境下用户j的信道矩阵Hj的向量与有可能存在相关性,故满足下式:
N j + L ^ j ( | S | ) > Ne S > M , &ForAll; j &Element; S - - - ( 12 )
故由(12)式可得nj (|S|)与Nj的关系式为:
nj (|S|)<Nj (13)
因此:
L &OverBar; j ( | S | ) = n j ( | S | ) - - - ( 14 )
此时对等效信道矩阵做奇异值分解有:
H &OverBar; j ( | S | ) = U &OverBar; j ( 1 ) U &OverBar; j ( 0 ) &Sigma; &OverBar; j 0 V &OverBar; j ( 1 ) H - - - ( 15 )
上式中,是维度为nj (|S|)×nj (|S|)的对角阵,的左奇异向量,为右奇异向量。
从以上分析可得,的秩为Nj还是nj (|S|)取决于NeS与M三者之间的大小对比,具体总结如下:
步骤005.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继续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该用户以外,其他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并根据该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以及该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计算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接着根据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6。
步骤006.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已选用户集合S中所有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都大于其预设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下限,是则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至待选集合Q中,并进入步骤007;否则放弃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假设,并进入步骤007。
上述步骤004至步骤006中,所述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通过利用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表征,假设同时被服务的用户数为|S|、***总功率为P0的基站MU-MIMO***中,在每个发射天线上功率平均分配,则可将用户j的数据速率表示为:
R j ( | S | ) &ap; log 2 ( P 0 &sigma; 2 M ) m i n ( N j , n j ( | S | ) ) + log 2 &mu; j ( | S | ) = m i n ( N j , n j ( | S | ) ) log 2 ( P 0 &sigma; 2 M ) log 2 &mu; j ( | S | ) - - - ( 19 )
其中σ2表示高斯白噪声功率, 表示对应于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的所有非零特征值之积;P0表示基站总发射功率;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min(Nj,nj (|S|))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任一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秩进而得到值随着新用户的加入为:
对于第(|S|+1)次迭代时用户j的去干扰预编码矩阵Vj (|S|+1),可通过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值:
V j ( | S | + 1 ) = V j ( | S | ) G j ( | S | + 1 ) - - - ( 21 )
由此根据子空间的乘积角概念可得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θl表示空间之间第l对基向量el和al之间的基本角。可被定义为空间和空间之间的乘积角。即为在用户容量为|S|时的低复杂度速率表征量。
另外由上述用户j数据速率的表达式,我们可以通过对用户j两次迭代后的数据速率差值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在真实环境中的数据速率变化为:
&Delta;R j ( | S | + 1 ) = R j ( | S | ) - R j ( | S | + 1 ) &ap; log 2 ( P 0 &sigma; 2 M ) L &OverBar; j ( | S | ) - log 2 ( P 0 &sigma; 2 M ) L &OverBar; j ( | S | + 1 ) + log 2 ( &mu; j ( | S | ) ) - log 2 ( &mu; j ( | S | +1 ) ) = &lsqb; L &OverBar; j ( | S | ) - L &OverBar; j ( | S | + 1 ) &rsqb; log 2 ( P 0 &sigma; 2 M ) + log 2 ( &mu; j ( | S | ) &mu; j ( | S | + 1 ) ) = &lsqb; L &OverBar; j ( | S | ) - L &OverBar; j ( | S | + 1 ) &rsqb; log 2 ( P 0 &sigma; 2 M ) + log 2 1 cos 2 &Phi; j ( | S | + 1 ) - - - ( 35 )
上式中,由于故而通过分析可知,随着用户的加入,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秩只有可能会下降,即因此可得该式表明,***每接入一个新用户,新用户会占用分割***的一部分空间资源,导致原先***已接入的用户的数据速率有可能会被削弱。
特别地,当MIMO信道处于富散射环境中时,(38)式可变为:
富散射环境下,由于用户容量的限制条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由(36)式我们可知,当***内每个用户的有效接收天线数相同时,第(|S|+1)个新用户的选择只会影响表达式中的项,此时的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即为而在非富散射环境下,的表达式就是(35)式。
步骤007.判断是否完成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所有用户的遍历,是则进入步骤008;否则针对m所对应的值加1,并将该结果赋予m,然后返回步骤004。
步骤008.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然后进入步骤009。
上述步骤008中,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分别针对待选集合Q中的各个用户q,获得各个用户所对应如下公式的值: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即为基准最大的用户,将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Pavg表示基站每根发射天线上的平均发射功率,即
步骤009.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新加入用户的信道矩阵,以及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再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相应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然后返回步骤003。
步骤010.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获得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并利用块对角化方法消除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之间的干扰。
其中,步骤010中,对于备选用户集合K中任意一个用户j,通过消除其他用户干扰,为使预编码矩阵Vj存在非零解,则要求满足方程的个数小于变量的个数,即:
L ^ j ( | S | ) < M , &ForAll; j = 1 , 2 , ... , | S | - - - ( 4 )
故对于接入基站的任一用户来说,只有其他用户联合信道矩阵的秩要小于基站发射天线数的总和M,才能存在预编码矩阵Vj保证每个用户不受其他用户干扰,这也是真实环境下运用块对角化技术时对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容量|S|的限制。
在富散射环境下,由于所以已选用户集合用户容量的上限变为:这是现有研究当中普遍存在的运用BD进行预编码的MIMO***的用户容量限制条件;而在低散射的环境中,由于所以此时的用户容量:|S|低散射≥|S|富散射。因此若对于处在低散射环境下的信道按照富散射环境来处理,则会影响已选用户集合容量上限。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基于真实的无线传输环境(富散射和非富散射均存在)进行分析,得到了在非富散射环境中用户选择的动态容量上限,并具体分析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维度及秩随着用户选择迭代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应用到用户选择基准中;另外,本发明将用户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相乘得到的矩阵的非零特征值之积,即低复杂度表征量作为用户选择基准,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用户的可用速率,该乘积值可通过上一次的迭代值递归得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在精细化区分业务QoS的基础上,提高了***的有效吞吐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针对具有MU-MINO***的基站,进行用户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01.初始化已选用户集合S为空集,以及初始化备选用户集合K包括基站MU-MINO***下行链路中的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并且随机产生分别对应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同时,初始化待选集合Q为空集,参数m=1,然后进入步骤002;
步骤002.分别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各个用户,计算用户的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的行列式,并获得该行列式所对应的行列式值,进而获得备选用户集合K中各个用户的行列式值,接着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最大行列式值所对应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并计算该用户的零空间,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然后进入步骤003;
步骤003.判断已选用户集合S中是否存在一个用户,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其以外其他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的秩大于基站的天线数,是则用户选择结束;否则进入步骤004;
步骤004.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后,对已选用户集合S中的各个用户进行块对角化处理,并计算该新加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再根据该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结合该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接着根据该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行列式,获得该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5;
步骤005.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继续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除该用户以外,其他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并根据该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以及该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计算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接着根据该各个用户分别所对应速率变化量的低复杂度表征量,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然后进入步骤006;
步骤006.继续在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已选用户集合S中所有实时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都大于其预设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下限,是则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第m个用户复制至待选集合Q中,并进入步骤007;否则放弃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第m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的假设,并进入步骤007;
步骤007.判断是否完成针对备选用户集合K中所有用户的遍历,是则进入步骤008;否则针对m所对应的值加1,并将该结果赋予m,然后返回步骤004;
步骤008.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然后进入步骤009;
步骤009.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新加入用户的信道矩阵,以及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再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原有各个用户的过渡矩阵,更新已选用户集合S中相应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然后返回步骤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010如下所示,所述步骤003中,用户选择结束后,进入步骤010;
步骤010.根据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信道矩阵,计算获得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的预编码矩阵,并利用块对角化方法消除已选用户集合S中各个用户之间的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010中,对于备选用户集合S中任意一个用户j,通过消除其他用户干扰,为使预编码矩阵Vj存在非零解,则要求满足方程的个数小于变量的个数,即:
L ^ j ( | S | ) < M , &ForAll; j = 1 , 2 , ... , | S | - - - ( 4 )
故对于接入基站的任一用户来说,只有其他用户联合信道矩阵的秩要小于基站发射天线数的总和M,才能存在预编码矩阵Vj保证每个用户不受其他用户干扰,这也是真实环境下运用块对角化技术时对已选用户集合S的用户容量|S|的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004至步骤006中,假设将备选用户集合K中的一个用户复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以及步骤008中,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分析用户信道分别处于富散射和非富散射环境时,已选用户集合S新加入用户对被服务用户的等效信道矩阵维度以及秩的影响。对于集合S中的任一用户j的预编码矩阵Vj的维度为用nj (S)表示将其作为已选用户集合S用户容量为|S|时,不会对用户j产生用户间干扰的空间自由度数目,则在富散射和低散射并存的真实环境中,nj (S)的表达式为:
n j ( | S | ) = M - L ^ j ( | S | ) &GreaterEqual; M - &Sigma; k = 1 , k &NotEqual; j | S | N k - - - ( 5 )
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即为由上文中对预编码矩阵Vj维度的分析可知,的秩假设在进行用户选择算法的过程中,某一时刻***已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为|S|,令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所有用户的联合信道矩阵,则NeS表示联合信道矩阵HeS的秩,NeS间存在关系: 具体按如下公式进行取值;
由此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004至步骤006中,所述用户的速率低复杂度表征量,通过利用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表征,假设同时被服务的用户数为|S|、***总功率为P0的基站MU-MIMO***中,在每个发射天线上功率平均分配,则可将用户j的数据速率表示为:
R j ( | S | ) &ap; log 2 ( P 0 &sigma; 2 M ) min ( N j , n j ( | S | ) ) + log 2 &mu; j ( | S | ) + = min ( N j , n j ( | S | ) ) log 2 ( P 0 &sigma; 2 M ) + log 2 &mu; j ( | S | )
其中σ2表示高斯白噪声功率, 表示对应于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的所有非零特征值之积;P0表示基站总发射功率;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与其共轭矩阵的乘积矩阵,min(Nj,nj (S))表示已选用户集合S中任一用户j的等效信道矩阵的秩进而得到值随着新用户的加入为:
对于第(|S|+1)次迭代时用户j的去干扰预编码矩阵Vj (|S|+1),可通过迭代递归的方法得到该值:
Vj (|S|+1)=Vj (|S|)Gj (|S|+1) (21)
由此根据子空间的乘积角概念可得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θl表示空间之间第l对基向量el和al之间的基本角。可被定义为空间和空间之间的乘积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008中,从待选集合Q中选取一个使用户选取基准最大的用户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分别针对待选集合Q中的各个用户q,获得各个用户所对应如下公式的值: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即为基准最大的用户,将其移入已选用户集合S中,同时在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同时由备选用户集合K中删除该用户,并清空待选集合Q;其中,Pavg表示基站每根发射天线上的平均发射功率,即
CN201610574760.2A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Active CN106209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4760.2A CN1062091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4760.2A CN1062091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191A true CN106209191A (zh) 2016-12-07
CN106209191B CN106209191B (zh) 2019-05-31

Family

ID=5749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4760.2A Active CN106209191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91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979A (zh) * 2018-06-11 2018-11-1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道欠秩时mu-mimo***多目标优化资源分配算法
CN111277307A (zh) * 2020-01-21 2020-06-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有限反馈欠秩信道时mu-mimo***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5987340A (zh) * 2023-03-21 2023-04-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5g物联网信道相干且有限反馈条件下的用户调度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877A (zh) * 2007-05-09 2008-03-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改进的基于范数的块对角化多入多出***多用户选择方法
CN102142880A (zh) * 2011-05-10 2011-08-03 广州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多用户分集***的用户快速调度方法
US9137818B2 (en) * 2011-12-14 2015-09-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duced-complexity scheduling for a network MIMO with linear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877A (zh) * 2007-05-09 2008-03-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改进的基于范数的块对角化多入多出***多用户选择方法
CN102142880A (zh) * 2011-05-10 2011-08-03 广州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多用户分集***的用户快速调度方法
US9137818B2 (en) * 2011-12-14 2015-09-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duced-complexity scheduling for a network MIMO with linear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U.CHOI: "A Transmit Pre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Using a Decomposition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979A (zh) * 2018-06-11 2018-11-1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道欠秩时mu-mimo***多目标优化资源分配算法
CN108832979B (zh) * 2018-06-11 2021-04-0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道欠秩时mu-mimo***多目标优化资源分配算法
CN111277307A (zh) * 2020-01-21 2020-06-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有限反馈欠秩信道时mu-mimo***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1277307B (zh) * 2020-01-21 2022-04-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有限反馈欠秩信道时mu-mimo***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5987340A (zh) * 2023-03-21 2023-04-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5g物联网信道相干且有限反馈条件下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15987340B (zh) * 2023-03-21 2023-07-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5g物联网信道相干且有限反馈条件下的用户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9191B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7289B (zh) 大规模天线***中的多输入和多输出通信方法
US8498193B2 (en)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an optimized number of subscriber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US2009028515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sdma codebooks
CN106060950B (zh) 一种基于机会干扰对齐的蜂窝下行信道中数据传输方法
CN107888269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925070B (zh) 一种基于空间复用的认知***资源分配方法
CN109088664A (zh) 基于块对角化和三角分解的自干扰抑制方法
CN109463042A (zh) 用于大规模mimo中d2d适用的预编码的自适应csi共享机制
CN106209191A (zh) 一种mu‑mimo***真实环境低复杂度用户选择方法
CN104852878B (zh) 能够降低复杂度的基于和均方误差最小原则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方法
CN106332291A (zh) 以用户为中心网络面向服务质量的下行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9167618A (zh) Fdd大规模mimo下行信道重建与多用户传输方法
CN101674118B (zh) 基于加权速率和最大化的低复杂度多用户mimo调度算法及装置
CN108924934A (zh) 基于多维资源分配的异构网络干扰管理方法
CN107947841A (zh) 大规模mimo非正交多址***多天线用户对调度方法
Byreddy et al. Energ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using improved shark smell‐coyote optimiza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
CN108370263A (zh) 用于在mu-mimo***中增强用户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56917A (zh) 一种大规模mimo异构网络中的干扰抑制传输方法
CN102006146B (zh) Mu-mimo***下行链路的用户调度方法
JP2009296598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ユーザ選択装置
Hu et al. Key technologies in massive MIMO
CN107801251B (zh) 三维多输入多输出下行多用户传输***调度方法
CN106341168A (zh) 预编码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11953463B (zh) 一种基于用户分簇的导频分配方法
Hu et al. SINR loss and user selection in massive MU‐MISO systems with ZFB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66, New Model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Univ.

Address before: 210013 No. 9 Wenyuan Road, Xianlin University City,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Univ.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210042 18 Xuanwu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699-22

Patentee after: CERTUSNET Corp.

Address before: No. 66, New Model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