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111A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111A
CN106184111A CN201610313233.6A CN201610313233A CN106184111A CN 106184111 A CN106184111 A CN 106184111A CN 201610313233 A CN201610313233 A CN 201610313233A CN 106184111 A CN106184111 A CN 106184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gear
rotary body
spring
rot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3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111B (zh
Inventor
永田裕也
尾崎隆宏
斋藤拓宏
马越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7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permanently locking the retractor during the wearing of the belt
    • B60R22/3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permanently locking the retractor during the wearing of the belt the locking means being automatically actuated
    • B60R22/357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permanently locking the retractor during the wearing of the belt the locking means being automatically actuated in response to fastening of the belt buck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71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spring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2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4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8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for cancelling the belt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clutching means between actuator and belt r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取装置,在离合器不向带轴传递旋转力的情况下,抑制离合器旋转。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卷取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的带轴;通过被传递旋转力而旋转的输入齿轮(200);通过旋转而使带轴旋转的带轴齿轮(80);设置在输入齿轮与带轴齿轮之间,并且通过输入齿轮而旋转,由此将输入齿轮的旋转力向带轴齿轮传递的第2离合器(116)。另外,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副离合器弹簧(202),该副离合器弹簧设置在输入齿轮与第2离合器之间,当输入齿轮(200)向一侧旋转时将该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向第2离合器(116)传递,当输入齿轮(200)向另一侧旋转时切断该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向离合器传递。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设置在马达与带轴之间的离合器利用马达旋转,由此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向带轴传递。另外,离合器在通过马达而向一侧旋转时,将该马达的朝向一侧的旋转向带轴传递,并且在通过马达而向另一侧旋转时,不将马达的朝向另一侧的旋转向带轴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85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形成为只要马达旋转,则无论旋转方向如何离合器都旋转的结构。即,即便在离合器无需旋转的情况(马达向另一侧旋转的情况)下,离合器也会旋转。因此,在马达向另一侧旋转的情况下,由于离合器旋转而产生惯性,其结果,产生马达的工作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离合器不向带轴传递旋转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离合器旋转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该带轴卷取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第1旋转体,该第1旋转体通过被传递旋转力而旋转;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通过旋转而使上述带轴旋转;离合器,该离合器设置在上述第1旋转体与上述第2旋转体之间,利用上述第1旋转体而旋转,由此将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上述第2旋转体传递;以及副离合器,该副离合器设置在上述第1旋转体与上述离合器之间,当上述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时,上述副离合器将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上述离合器传递,当上述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时,上述副离合器切断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上述离合器传递。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副离合器形成为具有卷绕成环状的卷绕部并且一部分卡止于上述离合器的副离合器弹簧,当上述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时,上述卷绕部被压靠于上述第1旋转体,由此将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上述离合器传递,当上述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时,该第1旋转体相对于上述卷绕部空转,由此切断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上述离合器传递。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1旋转体构成为包括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上述离合器的轴部和与该轴部一体设置的齿轮部,上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齿轮部的径向内侧。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将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卷取于带轴,通过将安全带从带轴中拉出而能够将该安全带佩戴于车辆的乘客。此处,在本发明中,如果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则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传递至离合器。由此,离合器旋转,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第2旋转体传递,并且第2旋转体使带轴旋转。另一方面,如果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则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不经由副离合器向离合器传递。即,离合器不通过第1旋转体而旋转。由此,在本发明中,在离合器不将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经由第2旋转体向带轴传递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离合器旋转。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如果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则副离合器弹簧的卷绕部被压靠于第1旋转体。由此,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向离合器传递,离合器旋转。由此,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经由离合器向第2旋转体传递,并且第2旋转体使带轴旋转。另一方面,如果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则第1旋转体相对于副离合器弹簧的卷绕部空转。由此,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不经由副离合器弹簧向离合器传递。即,离合器不通过第1旋转体旋转。由此,在本发明中,在离合器不将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经由第2旋转体向带轴传递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离合器旋转。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将副离合器弹簧的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1旋转体的齿轮部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实现第1旋转体与离合器之间的副离合器弹簧所配置的空间的空间节约化。由此,能够抑制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从框架的脚片侧观察第1离合器的侧视图,示出锁止杆与棘轮卡合的状态。
图3为从框架的脚片侧观察第1离合器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示出锁止杆不与棘轮卡合的状态。
图4为将OL齿轮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沿径向剖切OL齿轮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为将第2离合器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将第2离合器分解示出的从与图6相反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沿轴向剖切第2离合器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9表示第2离合器的局部结构,(A)为表示离合器弹簧的通常的状态的侧视图,(B)为表示离合器弹簧的卷绕部的外径尺寸扩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放大示出输入齿轮的放大立体图。
图11为放大示出副离合器弹簧的放大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副离合器弹簧被安装于输入齿轮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13为放大示出转子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14为用于对贴合辅助时以及预张紧时的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的第1传递路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为用于对卷取辅助时的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的第2传递路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6为用于对卷取辅助时的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的第1传递路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第1变形例的副离合器弹簧的放大主视图。
图18为表示第2变形例的副离合器弹簧的与图13对应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具备大致板状的背板14,该背板14通过螺栓等的未图示的紧固单元固定于车身,从而将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固定于车身。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两端相互平行地延伸配置有一对脚片16、18,在该脚片16、18间可旋转地配置有通过压铸成型等而制成的带轴20。此外,在脚片16与脚片18之间架设连接片32。
带轴2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带轴20固定形成为长条带状的未图示的安全带的基端部,如果使带轴20围绕其轴线向一方(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卷取方向”)旋转,则安全带从其基端侧起呈层状地卷取于带轴20的外周部。另外,如果将安全带从其前端侧拉伸,则卷取于带轴20的外周部的安全带被拉出,伴随与此,带轴20向与卷取安全带时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旋转(以下,将拉出安全带时的带轴20的旋转方向称为“拉出方向”)。
另外,在带轴20的脚片16侧的端部的轴心部立起设置有支轴部29。支轴部29大致同轴地贯通在脚片16形成的圆孔30并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另外,在支轴部29的突出方向的基端侧固定有后述的棘轮64。由此,棘轮64能够同带轴20一起旋转。
另外,在后述的齿轮箱52经由马达罩34以及螺钉36固定马达38。马达38配置在框架12的一对脚片16、18间的带轴20的下方。在该马达38的输出轴固定有在外周部形成多个外齿41的A齿轮40。
另一方面,在带轴20的脚片18侧的端部立起设置有未图示的支轴部。该支轴部将形成于脚片18的未图示的棘轮孔大致同轴地贯通并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另外,在支轴部固定有供构成锁止机构的一部分的锁止板支承的锁止基座。此外,在车辆遇紧急情况时(车辆急减速时等),锁止板从锁止基座突出并与形成于脚片18的棘轮孔的内周部啮合,阻止带轴20的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在脚片18固定有覆盖上述锁止机构等的罩42。
在脚片16经由螺钉54固定收纳第1离合器44、B齿轮46、OL齿轮48以及C齿轮50的齿轮箱52。
如图2所示,第1离合器44构成为包括:形成为环状的离合器齿轮56、安装于离合器齿轮56的锁止杆58以及复位弹簧60、摩擦弹簧62、固定于带轴20的棘轮64。
具体地说,在离合器齿轮56的外周部形成多个外齿57,如图1所示,在离合器齿轮56的内周部形成有供带轴20的支轴部29插通的圆形的插通孔56A。另外,如图2所示,在离合器齿轮56的径向的中间部立起设置有朝向脚片16侧突出并且在该离合器齿轮56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锁止杆支承轴56B以及复位弹簧支承轴56C。进而,在离合器齿轮56的周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供摩擦弹簧62的一部分插通的摩擦弹簧插通孔56D。如图1所示,以上说明的离合器齿轮56被收纳于齿轮箱52的在脚片16侧形成的收纳凹部内。另外,第1片材66被安装于齿轮箱52,由此限制离合器齿轮56的朝向脚片16侧的移动。
如图2所示,锁止杆58在离合器齿轮56的轴向视角中形成为大致半月状,该锁止杆58通过由设置于离合器齿轮56的锁止杆支承轴56B支承而形成为能够倾转。另外,锁止杆58的一端部形成为与棘轮64卡合的棘轮卡合部58A,锁止杆58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供复位弹簧60抵接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
复位弹簧60具备卷绕部60A,该卷绕部60A卷绕成环状并且由设置在离合器齿轮56的复位弹簧支承轴56C支承。另外,复位弹簧60的一端部形成为从卷绕部60A伸出并且与离合器齿轮56的一部分卡止的卡止部60B。进而,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从卷绕部60A伸出并且与锁止杆58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抵接的抵接部60C。此外,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向锁止杆58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输入,由此使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与棘轮64分离。
如图1所示,摩擦弹簧62设置在离合器齿轮56与齿轮箱52之间,该摩擦弹簧62具备:当离合器齿轮56旋转时与齿轮箱52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62A、从滑动接触部62A向离合器齿轮56侧伸出并且***通于形成在该离合器齿轮56的摩擦弹簧插通孔56D的按压部62B。此外,如图2所示,在离合器齿轮56向轴向一侧(箭头E1方向侧)旋转时,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按压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进而,如果从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向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输入的力超出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则锁止杆58倾转,该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与棘轮64卡合。由此,输入至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力经由锁止杆58向棘轮64输入,使带轴20同棘轮64一起向卷取方向旋转。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当离合器齿轮56向轴向另一侧(箭头E2方向侧)旋转时,如果从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向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输入的力为超出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则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不与棘轮64卡合。由此,不使输入至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力经由锁止杆58向棘轮64输入。
棘轮64形成为在外周部形成供锁止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卡合的多个被卡合外齿64A的圆板状。此外,如图1所示,棘轮64通过压入等固定于带轴20的支轴部29。
B齿轮46A具备:在外周部形成供齿轮40的外齿41啮合的多个外齿47T的大径部46T、以及与该大径部46T同轴配置并且与该大径部46T一体形成的小径部46S。另外,小径部46S的外径相比大径部46T的外径设定为小径,并且在小径部46S的外周部形成多个供后述的OL齿轮48啮合的多个外齿47S。
如图4所示,OL齿轮48B构成为包括:通过传递齿轮46(参照图1)的旋转力而旋转的输入齿轮68、与输入齿轮68同轴配置的转子70、设置在输入齿轮68与转子70之间的离合器弹簧72、以及以能够与该转子70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转子70卡合的输出齿轮74。
输入齿轮68形成为在外周部形成供形成在B齿轮46的小径部46S的外齿47S啮合的多个外齿69的圆板状。另外,如图5所示,在输入齿轮68形成有转子70侧敞开且供后述的离合器弹簧72以及转子70的卷绕部70B配置的凹陷部68A。进而,在该凹陷部68A的输入齿轮68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沿输入齿轮68的周向形成多个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
如图4所示,转子70具备:形成为圆板状的圆板部70A、以及形成为从圆板部70A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向输入齿轮68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卷绕部70B。另外,在转子70的轴心部、即卷绕部70B的轴心部,形成有供输出齿轮74卡合的花键状的卡合孔70C。
离合器弹簧72具备呈环状弯曲的弯曲部72A。另外,在离合器弹簧72安装于转子70的卷绕部70B前的状态下,弯曲部72A的内径形成为与转子70的卷绕部70B的外径相比略小的外径。此外,将弯曲部72A的内径扩径使该弯曲部72A与转子70的卷绕部70B的外周面卡合,由此将弯曲部72A压靠于转子70的卷绕部70B。另外,如图5所示,离合器弹簧72的一端部形成为与输入齿轮68的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卡合的卡合部72B。此外,输入齿轮68向一侧(向箭头C1方向)旋转,由此该输入齿轮68的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的一部分按压卡合部72B的端72C。由此,输入至输入齿轮68的旋转力经由离合器弹簧72向转子70以及输出齿轮74传递。与此相对,如果朝向使输入齿轮68向另一侧(向箭头C2方向)旋转的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该输入齿轮68,则该输入齿轮68的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的另外一部分朝向转子70的卷绕部70B侧按压离合器弹簧72的卡合部72B。由此,离合器弹簧72的卡合部72B与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的卡合变浅。此外,如果作用于输入齿轮68的朝向箭头C4方向的旋转力超出规定值,则离合器弹簧72的卡合部72B与离合器弹簧卡合凹部68B的卡合将被解除。其结果,OL齿轮48不会传递超出规定的值的朝向箭头C2方向的旋转力。由此,在后述的预张紧时,抑制在安全带产生的张力达到规定值以上。
输出齿轮74具备:在外周部形成与C齿轮50啮合的多个外齿76的输出齿轮主体部74A、以及与输出齿轮主体部74A一体形成并且与形成于转子70的卡合孔70C卡合的花键状的卡合部74B。此外,输出齿轮74的卡合部74B与形成在转子70的卡合孔70C卡合,由此将输出齿轮74与转子70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C齿轮50形成为形成有与构成OL齿轮48的一部分的输出齿轮74的外齿76(参照图4)以及构成第1离合器44的一部分的离合器齿轮56的外齿57啮合的多个外齿51的圆板状。此外,C齿轮50通过OL齿轮48的输出齿轮74而旋转,由此C齿轮50使离合器齿轮56旋转。
以上说明的B齿轮46、OL齿轮48以及C齿轮50以被收纳于形成于齿轮箱52的收纳凹部52A内的状态由立起设置于该收纳凹部52A内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齿轮箱52固定有支承空转齿轮78、带轴齿轮80、复位弹簧82以及第2离合器116的弹簧保持架84。
空转齿轮78形成为在外周部形成与后述的带轴齿轮80以及第2离合器116啮合的多个外齿79的圆板状。该空转齿轮78以收纳在弹簧保持架84中的形成在齿轮箱52侧的部位的收纳凹部内的状态,由立起设置于该收纳凹部内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第2片材86安装于弹簧保持架84,由此限制空转齿轮78的向齿轮箱52侧的移动。
作为第2旋转体的带轴齿轮80形成为在外周部形成与空转齿轮78的外齿79啮合的多个外齿81并且相比空转齿轮78设定为大径的圆板状。另外,在带轴齿轮80的轴心部形成有向复位弹簧82侧突出的接头固定部80A。进而,在带轴齿轮80的轴心部的带轴20侧的部位形成有与带轴20的支轴部29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孔。此外,带轴齿轮80的卡合孔与带轴20的支轴部29卡合,由此将带轴齿轮80与带轴20结合为能够一体旋转。另外,带轴齿轮80收纳在弹簧保持架84中的形成在齿轮箱52侧的部位的收纳凹部内。此外,在带轴齿轮80收纳于该收纳凹部内的状态下,带轴齿轮80的接头固定部80A穿过在该收纳凹部的底壁形成的插通孔84A向复位弹簧82侧突出。
复位弹簧82形成为漩涡状,该复位弹簧82收纳在弹簧保持架84之中与收纳带轴齿轮80一侧相反侧的弹簧收纳部84B内。另外,复位弹簧82的内端部卡止在固定于带轴齿轮80的接头固定部80A的接头88,复位弹簧82的外端部卡止在形成于弹簧收纳部84B内的未图示的卡止部。此外,该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经由接头88以及带轴齿轮80向带轴20传递,由此使得带轴20被向卷取方向旋转施力。此外,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基于此的安全带的卷取力)被较弱地设定为可解除乘客所佩戴的安全带的松弛的程度。换言之,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被设定为在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下与不压迫乘客的乘客非压迫性对应的强度,不要求将从带轴20拉出的安全带克服作用于该安全带的摩擦力等卷取直至最后的强度。
另外,在弹簧保持架84安装有弹簧罩90。由此,收纳在弹簧收纳部84B内的复位弹簧82由弹簧罩90覆盖。
此处,在图6以及图7中,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作为离合器的第2离合器116的结构。另外,在图8中,通过剖视图示出第2离合器116的结构。如上述这些图所示,第2离合器116具备:基座118、以及通过安装于该基座118而与该基座118一体旋转的转子板128。另外,第2离合器116具备:离合器齿轮136、设置在基座118与离合器齿轮136之间的离合器弹簧140、以及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118的杆148。进而,第2离合器116具备:支承于基座118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以及安装于基座118的隔片184。
基座118具备:形成为圆盘状的圆盘部120、在圆盘部120的轴心部向圆盘部120的轴线方向一侧突出地设置的圆柱状的支轴部122、以及同轴地形成在支轴部122的周围的剖面大致C字状的侧壁部124。另外,基座118具备块状的第1弹簧卡止部125,该第1弹簧卡止部125形成供离合器弹簧140的一侧的端部卡止的第1弹簧卡止槽125A,并且向与支轴部122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地设置。该第1弹簧卡止部125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为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筒面状。
此处,如图9(A)所示,形成在第1弹簧卡止部125的第1弹簧卡止槽125A形成为基座118的径向外侧以及轴向一侧(转子板128侧)敞开的槽状。该第1弹簧卡止槽125A构成为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侧壁部K1、K2、形成第1弹簧卡止槽125A的深度方向的终端面的底壁部K3。另外,侧壁部K1、K2在基座118的轴向视角中,随着趋向围绕基座118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而向基座118的径向内侧倾斜。另外,第1弹簧卡止槽125A的槽宽度W1、即侧壁部K1与侧壁部K2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比后述的离合器弹簧140的第1卡止部142的线径略大的宽度。此外,第1弹簧卡止槽125A的靠基座118的轴向一侧的敞开端通过后述的转子板128封闭。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基座118具备在圆盘部120中朝与设置支承部122一侧的相反侧突出地设置的圆筒状的支轴部123。进而,基座118在圆盘部120的支轴部123的径向外侧具备朝向离合器重块170、172侧突出的支轴176、178。该支轴176、178沿着基座118的周向被等间隔配置。另外,在基座118的圆盘部120中的支承部122、123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沿着基座118的周向形成有一对长孔160、162。在该长孔160、162中卡合后述的杆148的连结突起156、158,该该连结突起156、158能够沿着圆盘部120的周向在各长孔160、162内移动。另外,在圆盘部120立起设置供后述的复位弹簧164的一端部抵接的卡止壁127。
如图8所示,以上说明的基座118配置于在弹簧保持架84形成的收纳凹部84C内,并且被立起设置于该收纳凹部84C的轴部84D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基座118的支轴部12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图6以及图7中的右侧)设置有形成为圆板状的转子板128。该转子板128通过与设置在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爪部卡合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18。另外,在转子板128的轴心部形成有圆形的轴支承孔129,后述的输入齿轮200被可旋转地支承于该轴支承孔129。此外,后述的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向转子板128输入,由此转子板128旋转,即,第2离合器116旋转。
在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径向外侧,离合器齿轮136相对于基座118以同轴且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外周部形成多个外齿138,该外齿138与前述的空转齿轮78的外齿79(参照图1)啮合。另外,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径尺寸比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径尺寸大很多,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的缝隙。在该环状的缝隙同轴地配置有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离合器弹簧140。
离合器弹簧140具备在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周面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呈环状卷绕的卷绕部141。另外,离合器弹簧140的一侧的端部形成为向卷绕部141的径向内侧折弯的第1卡止部142。另外,如图9(A)所示,第1卡止部142与前述的第1弹簧卡止槽125A对应地相对于卷绕部141的径向倾斜。离合器弹簧140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为向卷绕部141的径向内侧折弯的第2卡止部146。另外,第2卡止部146与形成于后述的杆148的第2弹簧卡止槽153A对应地沿卷绕部141的径向延伸。进而,第1卡止部142与第2卡止部146沿着卷绕部141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另外,自然状态下的卷绕部141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比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径尺寸小的尺寸。由此,当卷绕部141安装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时,该卷绕部141通过自身的弹力被向缩径的方向施力。另外,由此,在卷绕部141被安装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状态下,该卷绕部141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周面紧贴。进而,在卷绕部141安装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状态下,在该卷绕部141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设置间隙。
另外,离合器弹簧140的第1卡止部142被嵌入卡止于在基座118的第1弹簧卡止部125形成的第1弹簧卡止槽125A。进而,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被嵌入卡止于在后述的杆148的第2弹簧卡止部153形成的第2弹簧卡止槽153A。
杆148具备圆筒状的轴承部150。在轴承部150的筒内贯通基座118的支轴部122,由此,杆148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轴部122(基座118)围绕轴线进行相对旋转。另外,在轴承部150的外周部设置有沿径向突出的一对连结部152以及连结部154,两者彼此沿周向设置在相反侧(180度相反侧)。
如图7所示,在该一对连结部152、154分别突出地设置有向基座118的圆盘部120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连结突起156以及连结突起158。另外,各连结突起156、158分别卡合设置于后述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的啮合爪180、182。
另外,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杆148的一方的连结部152抵接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164的一端部,该复位弹簧164的另一端部与立起设置于基座118的圆盘部120的卡止壁127抵接。该复位弹簧164将杆148始终向围绕基座118的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施力,杆148通常被保持为一对连结突起156、158与主体部120的一对长孔160、162的各长边方向一端部(图5以及图6中的箭头F2方向侧的端部)抵接的状态。
另外,如图9(A)所示,杆148的另一方的连结部154形成为供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卡止的第2弹簧卡止部153。在该第2弹簧卡止部153形成有供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嵌入的第2弹簧卡止槽153A。由此,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如果杆148克服复位弹簧164的弹力相对于基座118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转动,则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向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箭头F1方向)移动,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增大。另外,第2弹簧卡止槽153A与前述的第1弹簧卡止槽125A相同,构成为具有侧壁部K4、K5以及底壁部K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148支承于基座118的状态下,侧壁部K4、K5与基座118的径向大致平行。另外,第2弹簧卡止槽153A的槽宽度W2、即侧壁部K4与侧壁部K5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相对于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的线径宽很多的宽度。由此,离合器弹簧140的相对于基座118以及杆148的安装性较好。
并且,像这样如果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增大,则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被压靠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在该状态下,在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周部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产生规定的摩擦力,因此离合器弹簧140与离合器齿轮136通过该摩擦力被一体地连结。
另一方面,如图6~图8所示,在基座118的轴线方向另一侧(与转子板128相反侧)分别配置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的板状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该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设定为相同的重量,且相互沿圆盘部120的周向设置在相反侧(180度相反侧)。在该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的各周向一端侧形成圆形的轴承孔174、175。在该轴承孔174、175可旋转地嵌合被突出地设置在基座118的圆盘部120的圆柱状的支轴176或者支轴178。由此,各离合器重块170、172能够分别围绕支轴176、178(轴承孔174、175)沿基座118的径向转动(可倾转)地支承于基座118。
另外,一方的离合器重块170具备与前述的杆148的连结突起158卡合的大致U字状的啮合爪180,另一方的离合器重块172同样具备与杆148的连结突起156卡合的大致U字状的啮合爪182。由此,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得以经由杆148实现同步(连动),通常利用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被保持在基座118的径向内侧。
进而,如图6~图8所示,在隔着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位于与基座118的相反侧配置圆盘状的隔片184。另外,在该隔片184的中心部立起设置有与基座118的支轴部123的外周部嵌合的筒状的突起部184A。该隔片184抑制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从基座118脱落,并且抑制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与弹簧保持架84的收纳凹部84C的底壁干扰。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离合器116中,如果转子板128向围绕其轴线旋转的另一方(图6以及图7的箭头F1方向)旋转,则与转子板128一体连结的基座118会同转子板128一起向围绕其轴线旋转的另一方旋转。因此,支承于基座118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随同基座118围绕基座118的轴线旋转。此时,在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作用离心力,在离合器重块170作用围绕支轴176的旋转扭矩,并且在离合器重块172作用围绕支轴178的旋转扭矩。
因此,当各个旋转扭矩的大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的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会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向基座118的径向外侧围绕支轴176或者支轴178转动。由此,在离合器重块170的啮合爪180卡合连结突起158并且在离合器重块172的啮合爪182卡合连结突起156的杆148相对于基座118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图9(A)以及(B)中的箭头F1方向)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力经由A齿轮40、B齿轮46、OL齿轮48、作为第1旋转体的输入齿轮200以及作为副离合器的副离合器弹簧202向转子板128传递。
如图10所示,输入齿轮200构成为包括:可旋转地支承于转子板128的轴支承孔129(参照图6)的轴部204、以及与该轴部204一体设置的齿轮部206。轴部204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该轴部204的转子板128侧的端部形成为与转子板128的轴支承孔129卡合的卡合部208。另外,轴部204的与转子板128相反侧的部分形成为沿着外周面配置副离合器弹簧202(参照图6)的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此外,后述的副离合器弹簧202被压接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由此输入齿轮200与副离合器弹簧202一体旋转。另外,齿轮部206设置在轴部204的一侧的端部,在该齿轮部206的外周部形成平齿的外齿212。该外齿212与构成前述的OL齿轮48的一部分的输入齿轮68的外齿69(参照图4)啮合。另外,在齿轮部206中的转子板128(参照图7)侧的端部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供后述的副离合器弹簧202的一部分配置的收纳凹部214。
如图6所示,副离合器弹簧202设置在输入齿轮200与转子板128之间,该副离合器弹簧202通过对金属丝状的部件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如图11所示,该副离合器弹簧202具备沿着输入齿轮200的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参照图10)的外周面卷绕为环状的卷绕部216。另外,副离合器弹簧202的转子板128(参照图6)侧的端部形成为向卷绕部216的径向外侧折弯的卡止部218。卷绕部216通过从与形成卡止部218一侧的相反侧观察将金属丝状的部件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卷绕为螺旋状而形成。另外,自然状态下的卷绕部216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比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的外径尺寸小的尺寸或者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尺寸。由此,如图12所示,在副离合器弹簧202被安装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的状态下,卷绕部216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的外周面抵接。另外,在副离合器弹簧202安装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的状态下,卷绕部216中与设置卡止部218一侧的相反侧的部分216A配置在形成于输入齿轮200的齿轮部206的收纳凹部214内,卷绕部216中设置卡止部218一侧216B相比收纳凹部214的敞开端配置在转子板128侧。
如图13所示,在转子板128的轴支承孔129的内周缘部形成有台阶部128A,台阶部128A供该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中相比收纳凹部214的敞开端配置在转子板128侧的部分216B(参照图12)配置。另外,在转子板128形成有卡止槽128B,卡止槽128B与台阶部128A相连并且供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卡止部218(参照图12)卡止。
此外,如图6、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输入齿轮200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旋转时,通过输入齿轮200的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与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的摩擦力欲使卷绕部216的外径缩径。由此,卷绕部216与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紧贴,输入齿轮200同副离合器弹簧202一起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旋转。其结果,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向转子板128传递,第2离合器116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旋转。
另外,在输入齿轮200向围绕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侧旋转时,通过输入齿轮200的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与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的摩擦力欲使卷绕部216的外径扩大。由此,副离合器弹簧设置部210相对于卷绕部216空转。其结果,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侧的旋转力被切断朝向转子板128的传递,避免第2离合器116向围绕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侧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上述结构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安全带呈层状卷取于带轴20的收纳状态下,如果拉伸未图示的舌板并拉伸安全带,则会克服将带轴20向卷取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使带轴20向拉出方向旋转的同时拉出安全带。
这样,在安全带被拉出的状态下,将安全带绕过坐在座椅的乘客的身体的前方并将舌板***锁扣装置,并由锁扣装置保持舌板,从而将安全带佩戴于乘客的身体。
此处,当由未图示的开关等检测到舌板被***锁扣装置后,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输出轴向正方向旋转。然后,该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图14所示的第1传递路径向带轴20传递。具体地说,马达38的输出轴使A齿轮40向箭头A1方向旋转。另外,如果A齿轮40向箭头A1方向旋转,则通过该A齿轮40使B齿轮46向箭头B1方向旋转,进而通过B齿轮46使OL齿轮48向箭头C1方向旋转。进而,通过OL齿轮48使C齿轮50向箭头D1方向旋转,并且通过C齿轮50使第1离合器44的离合器齿轮56向箭头E1方向旋转。此处,在离合器齿轮56向箭头E1方向旋转时,锁止杆58与棘轮64卡合。其结果,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向棘轮64传递,带轴20同棘轮64一起向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被卷取于带轴20,解除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的松弛(所谓“贴合辅助:fitting assist”)。然后,在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下,安全带通过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以比较弱的力束缚乘客。
另一方面,在车辆行驶的状态下,如果由未图示的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发生急减速等,则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输出轴向正方向旋转。另外,此时的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力被设定为比上述贴合辅助时的旋转力高。此外,马达38的输出轴的朝向正方向的旋转经由图14所示的第1传递路径向带轴20传递,由此安全带被卷取于带轴20,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的松弛被消除(所谓“预张紧”)。
另一方面,如果乘客将车辆停车并从锁扣装置拔出舌板,则带轴20通过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向卷取方向旋转。其中,由于该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被比较弱地设定,因此带轴20通过与该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对应的比较弱的旋转力向卷取方向旋转。
并且此时,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输出轴向相反方向旋转。然后,该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图15所示的第2传递路径向带轴20传递。此外,第2传递路径的减速比被设定为比前述的第1传递路径的减速比高。
如果马达38的输出轴向相反方向旋转,则马达38的输出轴使A齿轮40向箭头A2方向旋转。另外,如果A齿轮40向箭头A2方向旋转,则通过该A齿轮40使B齿轮46向箭头B2方向旋转,进而通过B齿轮46使OL齿轮48向箭头C2方向旋转。进而,通过OL齿轮48使输入齿轮200向箭头F1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图8所示,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向第2离合器116的转子板128传递,转子板128同基座部118一起向箭头F1方向旋转。
另外,基座118的旋转经由支轴176以及轴承孔174向离合器重块170传递,并且经由支轴178以及轴承孔175向离合器重块172传递,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随同基座118围绕该基座118的轴线旋转。由此,在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作用离心力。其结果,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向基座118的径向外侧围绕支轴176、178转动(倾转)。
因此,在离合器重块170的卡止爪180卡合连结突起158并且在离合器重块172的卡止爪182卡合连结突起156的杆148相对于基座118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图9(A)以及图9(B)的箭头F1方向)转动。
如果杆148相对于基座118向围绕轴线旋转的另一方转动,则离合器弹簧140的第2卡止部146通过杆148向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图9(A)以及图9(B)的箭头F1方向)移动。其结果,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扩大,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周部被紧贴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由此,离合器弹簧140的旋转向离合器齿轮136传递,离合器齿轮136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该离合器齿轮136的外齿138,如图15所示,啮合空转齿轮78的外齿79,因此空转齿轮78向箭头G1方向旋转。另外,通过空转齿轮78使带轴齿轮80向箭头H1方向旋转,带轴20同带轴齿轮80一起向卷取方向旋转。通过该带轴20的旋转弥补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不足,将安全带呈层状卷取并收纳于带轴20(所谓“卷取辅助”)。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轴20与前述的贴合辅助时相比以低扭矩旋转,因此能够将安全带安全地卷取并收纳于带轴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进行上述卷取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安全带容易地从带轴20拉出。即,能够克服卷取辅助扭矩地使带轴20容易向拉出方向旋转。
如果安全带向带轴20卷取直至最后,则通过马达控制装置切断向马达38的供电,停止马达38的输出轴的旋转。
如果马达38的旋转停止,则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通过作用于杆148的离合器弹簧140的弹力以及复位弹簧164的弹力向基座118的径向内侧转动。因此,离合器弹簧140再次恢复至自然状态,卷绕部141的外周部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分离,上述的离合器弹簧140与离合器齿轮136的连结被立即解除。由此,第2离合器116所进行的带轴20与马达38的输出轴的连结被解除,能够再次拉出卷取于带轴20的安全带。
另外,如图16所示,卷取辅助时的马达38的输出轴的朝向相反方向的旋转经由A齿轮40、B齿轮46、OL齿轮48以及C齿轮50向第1离合器44的离合器齿轮56传递,离合器齿轮56向箭头E2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支承于离合器齿轮56的锁止杆58不与棘轮64卡合。其结果,卷取辅助时的马达38的输出轴的朝向相反方向的旋转不经由第1传递路径(经由A齿轮40、B齿轮46、OL齿轮48、C齿轮50以及第1离合器44)向带轴20传递。
另外,如图15所示,贴合辅助时以及预张紧时的马达38的输出轴的朝向正方向的旋转经由A齿轮40、B齿轮46以及OL齿轮48向输入齿轮200传递,输入齿轮200向箭头F2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输入齿轮200相对于副离合器弹簧202空转,因此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不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向转子板128传递。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离合器116可以无需将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空转齿轮78以及带轴齿轮80向带轴20传递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2离合器116旋转。换言之,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第2离合器116的工作(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中与卡止部218所设置一侧相反侧的部分216A被配置于在输入齿轮200的齿轮部206形成的收纳凹部214内。由此,能够实现输入齿轮200与第2离合器116的转子板128之间的副离合器弹簧202所配置的空间的空间节约化。其结果,能够抑制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大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副离合器弹簧202的一部分配置于在输入齿轮200的齿轮部206的径向内侧形成的收纳凹部214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是否将副离合器弹簧20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配置于输入齿轮200的齿轮部206的径向内侧部分,可以考虑副离合器弹簧202的结构等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的例子,即:通过将上述结构的副离合器弹簧202设置在输入齿轮200与第2离合器116之间,从而使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向第2离合器116传递,并且切断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侧的旋转力的朝向第2离合器116的传递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代替上述副离合器弹簧202转而设置如下的其他副离合器,即:能够将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向第2离合器116传递,并且能够切断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一方(箭头F2方向)侧的旋转力的朝向第2离合器116的传递。
(变形例的离合器弹簧)
接下来,使用图17以及图18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副离合器弹簧220、222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副离合器弹簧202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17所示,第1变形例的副离合器弹簧220的特征在于在卡止部218的前端侧形成螺旋弹簧部224。根据该副离合器弹簧220,当将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20向第2离合器116传递时,该副离合器弹簧220的螺旋弹簧部224变形。由此,能够抑制从输入齿轮200向第2离合器116输入的旋转力的急剧的上升。
如图18所示,第2变形例的副离合器弹簧222的特征在于,该副离合器弹簧222的一侧的端部形成为圆环状,该形成为圆环状的部分为转子板128的卡止部226。此外,该卡止部226被卡止于在转子板128形成的圆柱状的被卡止部。根据该副离合器弹簧222,当将朝向围绕输入齿轮200的轴线旋转的另一方(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22向第2离合器116传递时,能够缓解作用于卡止部226的应力。
至此,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上述以外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其中,符号说明如下:
10:安全带卷取装置;20:带轴;80:带轴齿轮(第2旋转体);116:第2离合器(离合器);200:输入齿轮(第1旋转体);202:副离合器弹簧(副离合器);204:轴部;206:齿轮部;216:卷绕部;220:副离合器弹簧(副离合器);222:副离合器弹簧(副离合器)。

Claims (3)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带轴,该带轴卷取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
第1旋转体,该第1旋转体通过被传递旋转力而旋转;
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通过旋转而使所述带轴旋转;
离合器,该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1旋转体与所述第2旋转体之间,利用所述第1旋转体而旋转,由此将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所述第2旋转体传递;以及
副离合器,该副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1旋转体与所述离合器之间,当所述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时,所述副离合器将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所述离合器传递,当所述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时,所述副离合器切断该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所述离合器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离合器形成为具有卷绕成环状的卷绕部并且一部分卡止于所述离合器的副离合器弹簧,
当所述第1旋转体向一侧旋转时,所述卷绕部被压靠于所述第1旋转体,由此将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所述离合器传递,
当所述第1旋转体向另一侧旋转时,该第1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卷绕部空转,由此切断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力向所述离合器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转体构成为包括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离合器的轴部和与该轴部一体设置的齿轮部,
所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齿轮部的径向内侧。
CN201610313233.6A 2015-05-27 2016-05-12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06184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5-107633 2015-05-27
JP2015107633A JP6175099B2 (ja) 2015-05-27 2015-05-27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111A true CN106184111A (zh) 2016-12-07
CN106184111B CN106184111B (zh) 2018-09-11

Family

ID=5608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3233.6A Active CN106184111B (zh) 2015-05-27 2016-05-12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0184B2 (zh)
EP (1) EP3098121B1 (zh)
JP (1) JP6175099B2 (zh)
CN (1) CN1061841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4561A (zh) * 2017-02-20 2018-08-2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5951B2 (ja) * 2015-07-07 2019-08-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D885450S1 (en) * 2017-05-15 2020-05-26 Torq-Masters Industries, Inc Vehicular differential replacement device
JP6988458B2 (ja) * 2017-12-25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D906388S1 (en) 2019-06-11 2020-12-29 Torq-Masters Industries, Inc. Automatic locking differential
JP7313305B2 (ja) * 2020-03-24 2023-07-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8155A1 (en) * 2002-08-12 2004-06-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retractor
US20050224621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otorized retractor
JP2009051419A (ja) * 2007-08-28 2009-03-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US20130341451A1 (en) * 2012-06-21 2013-12-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0366123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1428B2 (ja) 2004-04-01 2010-10-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823355B2 (ja) 2012-06-21 2015-11-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278916B2 (ja) * 2015-02-24 2018-0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312626B2 (ja) * 2015-04-24 2018-04-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8155A1 (en) * 2002-08-12 2004-06-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retractor
US20050224621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otorized retractor
JP2009051419A (ja) * 2007-08-28 2009-03-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US20130341451A1 (en) * 2012-06-21 2013-12-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03661238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4561A (zh) * 2017-02-20 2018-08-2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8454561B (zh) * 2017-02-20 2020-09-22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8121A3 (en) 2016-12-14
US20160347277A1 (en) 2016-12-01
CN106184111B (zh) 2018-09-11
EP3098121B1 (en) 2018-05-09
JP6175099B2 (ja) 2017-08-02
US10000184B2 (en) 2018-06-19
JP2016222005A (ja) 2016-12-28
EP3098121A2 (en)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111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7709103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TWI306437B (en) Webbing retractor
CN102371967B (zh) 预张紧器及其组装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
US8905439B2 (en) Retractor device for seatbelt, and seatbelt device
CN102837664B (zh)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卷收器和安全带总成
JP619874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CN106064606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758512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202743196U (zh) 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卷收器和安全带总成
TW200538330A (en) Webbing retractor
JP2009262632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7585128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2139675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7444335A (zh) 安全带织带卷绕控制装置
CN104890617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570570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12001878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3847684B (zh)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总成
CN102837663B (zh)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及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总成
JP6211140B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202743199U (zh)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及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总成
JP2017189996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8002086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202743195U (zh)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及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