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5411A -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5411A
CN106155411A CN201610320252.1A CN201610320252A CN106155411A CN 106155411 A CN106155411 A CN 106155411A CN 201610320252 A CN201610320252 A CN 201610320252A CN 106155411 A CN106155411 A CN 106155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direction distribution
column direction
line direction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0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5411B (zh
Inventor
大野岳
中村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55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5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降低检测单元的静电电容的偏差,抑制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一种触摸屏,其具有列方向配线以及行方向配线,将列方向配线和行方向配线立体地交叉的区域设为检测单元,列方向配线在列方向延伸,行方向配线在与列方向正交的行方向延伸,其中,列方向配线及行方向配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线端扩展部,该配线端扩展部的端部的宽度比配线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宽,配线端扩展部设置为,在将列方向配线及行方向配线分别配设多个而构成的可检测区域,与配设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行方向配线的边缘相比位于外侧,列方向配线及行方向配线具有将多个导线配置为网状的网构造,配线端扩展部具有网构造。

Description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具有该触摸屏的触摸面板、具有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是检测由手指等指示体进行的触摸而对触摸面板的被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进行确定的装置,作为优异的用户接口单元之一而备受瞩目。当前,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各种方式的触摸面板已被产品化。通常,触摸面板具有:触摸屏,其内置了触摸传感器(对触摸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及检测装置,其基于从该触摸屏输入的信号而对被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进行确定。
作为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之一,存在投影型静电电容(Projected Capacitive)方式的触摸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关于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即使在内置了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的前表面侧被厚度为几mm左右的玻璃板等保护板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触摸进行检测。关于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由于能够将保护板配置于触摸屏的前表面侧,因此牢固性优异。另外,即使在使用者以戴着手套的状态进行了触摸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触摸进行检测。并且,由于不具有可动部,不发生由该可动部的可动引起的故障等,因此寿命长。
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例如具有以下部件作为用于对静电电容进行检测的检测用配线,即:第1系列的导体元件,其形成于薄电介质膜之上;以及第2系列的导体元件,其是在第1系列的导体元件之上隔着绝缘膜而形成的。各导体元件不彼此电接触,形成有多个交点。
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结构中,通过利用检测电路对在手指等指示体、与作为检测用配线的第1系列的导体元件及第2系列的导体元件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出指示体所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上述位置坐标的检测方法通常称为自电容检测方式。
另外,例如存在如下检测方式,即,通过对以在行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构成第1电极的多个行配线,和以在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构成第2电极的多个列配线之间的电场变化进行检测,即,对互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从而对被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进行确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检测方式通常称为互电容检测方式。
在上述的自电容方式及互电容方式任意一者的情况下,通常均采用如下方法,即,如果用手指等指示体触摸被行配线和列配线划分为格子状的平面区域(检测单元),则基于被触摸的检测单元(传感器模块)的检测值、和该传感器模块附近的检测单元的检测值之间的均衡(balance),对被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进行确定。
通常,传感器电容器由行方向配线及列方向配线形成,但在理想情况下,期望制造为,未作用物理量的状态下的一对传感器电容器的静电电容,无论哪个传感器电容器都是相等的。但是,在将触摸面板与液晶显示器(LCD)等显示模块组合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在触摸屏的外侧的引出配线、和LCD等显示模块之间额外形成寄生电容,因此即使在未对触摸屏作用物理量的状况下,传感器电容器的静电电容也产生偏差(offset)。
对于上述与物理量的作用无关地存在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和与物理量的作用相伴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差值,在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屏的输出电压中难以进行区分,成为产生物理量的检测误差的原因。因此,提出了降低一对传感器电容器的静电电容的偏差的方法。
例如,关于构成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触摸面板的触摸屏,公开了如下结构,即,通过使由检测用配线构成的检测区域的外周被多个引出配线包围,沿最外侧的引出配线的外侧设置假引出配线,使假引出配线固定为规定电位,从而能够抑制静电电容的偏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3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9-5110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3-526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617811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4的结构是在假引出配线接近于检测用配线的电位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静电电容的偏差的结构,在假引出配线和检测用配线为不同电位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如下状况,即,寄生电容由于假引出配线和检测用配线之间的耦合而增大,检测用配线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反而变大。
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抑制静电电容的偏差而设为与检测区域隔开间隔而设置了假引出配线的结构,则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将具有该结构的触摸屏安装于具有前框的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由于前框和检测用配线之间的耦合,检测用配线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变大,其中,该前框具有导电性且被接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检测单元的静电电容的偏差、抑制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的技术。
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屏具有列方向配线以及行方向配线,将所述列方向配线和所述行方向配线立体地交叉的区域设为检测单元,所述列方向配线在列方向延伸,所述行方向配线在与所述列方向正交的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线端扩展部,该配线端扩展部的端部的宽度比配线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宽,所述配线端扩展部设置为,在将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分别配设多个而构成的可检测区域,与配设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行方向配线的边缘相比位于外侧,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具有将多个导线配置为网状的网构造,所述配线端扩展部具有所述网构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触摸屏收容于具有导电性且被接地的框架的开口部内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行方向配线与前框之间的耦合,降低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行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的偏差,能够抑制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另外,通过将行方向配线及列方向配线设为网构造,从而能够以较少的配线面积覆盖大的可检测区域,并且还能够降低配线的寄生电容,抑制莫尔条纹(Moirefringe)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屏的层构造进行说明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上部电极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列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的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的下部电极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触摸屏的互电容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的互电容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的说明
21行方向配线,21a、31a浮动电极,22、22A、32、32A配线端扩展部,31列方向配线,212行方向配线扩展部,312列方向配线扩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触摸屏的层构造>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屏的层构造进行说明。此外,下面,将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屏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屏1的层构造的斜视图,是以将触摸屏1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状态而示出的。作为图1所示的触摸屏1的最底面层,设置有由透明的玻璃材料或透明的树脂构成的透明基板10。在透明基板10之上设置有下部电极20,以覆盖下部电极20的方式设置有层间绝缘膜11。层间绝缘膜11由氮化硅膜或氧化硅膜等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绝缘膜构成。
在层间绝缘膜11之上,设置有在与下部电极2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上部电极30,以覆盖上部电极30的方式设置有保护膜12。保护膜12与层间绝缘膜11同样地,由氮化硅膜或氧化硅膜等透明的绝缘膜构成。
在保护膜12之上,设置有(粘贴有)安装触摸屏1的液晶显示器(LCD)用偏光板13。另外,在偏光板13之上,为了保护触摸屏1,设置有(粘贴有)由透明的玻璃材料或透明的树脂构成的透明基板14。
下部电极20具有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配线材料、或者铝、铜等金属配线材料构成的多根行方向配线21。另外,上部电极30与行方向配线21同样地,具有由ITO等透明配线材料、或者铝、铜等金属配线材料构成的多根列方向配线31。
此外,通过将列方向配线31及行方向配线21设为铝类合金层及其氮化层的多层构造,从而能够减小配线电阻,并且能够降低可检测区域处的光的反射率。在这里,所谓可检测区域,是指触摸屏1的能够对被手指等指示体触摸这一情况进行检测的区域。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将列方向配线31配置于行方向配线21的上层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它们的位置关系反过来,将行方向配线21配置于列方向配线31的上层。
另外,将列方向配线31及行方向配线21的材料设为铝类合金层及其氮化层的多层构造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列方向配线31的材料设为铝类合金层及其氮化层的多层构造,将行方向配线21设为ITO等透明配线材料。
另外,也可以将列方向配线31及行方向配线21配置于同一层,仅在俯视观察时列方向配线31和行方向配线21重叠(交叉)的部分设置层间绝缘膜11而进行电分离。
使用者针对成为触摸屏1的表面的透明基板14,用手指等指示体触摸而进行操作。如果指示体接触(触摸)透明基板14,则在列方向配线31和行方向配线21之间发生电容耦合(触摸电容)。在互电容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发生该触摸电容,从而对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之间产生的互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确定出在可检测区域内的哪个位置受到了触摸。
图2是表示触摸屏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触摸屏1的可检测区域是由在行方向(纸面横向)延伸的多个行方向配线21、和在行方向配线21的前侧在列方向(纸面纵向)延伸的多个列方向配线31构成的矩阵区域。
各行方向配线21经由引出配线ER1~ER6而与端子8连接,该端子8用于与外部的配线电连接。各列方向配线31经由引出配线EC1~EC8而与端子8连接。
引出配线ER1~ER6及引出配线EC1~EC8紧凑地配置在可检测区域的外周侧。并且,在引出配线ER1~ER6中,长度最短的引出配线ER6以成为最内侧的方式配置,长度最长的引出配线ER1以成为最外侧的方式配置,其他引出配线ER2~ER5配置于引出配线ER6和ER1之间。另外,关于引出配线EC1~EC8,以与距端子8最近的列方向配线31连接的引出配线EC4为基准,直至与距端子8最远的列方向配线31连接的引出配线EC1为止,在行方向延伸的引出配线EC1~EC4紧凑地配置于可检测区域的外周侧,以与距端子8最近的列方向配线31连接的引出配线EC5为基准,直至与距端子8最远的列方向配线31连接的引出配线EC8为止,在行方向延伸的引出配线EC5~EC8紧凑地配置于可检测区域的外周侧。
如上所述,将引出配线ER1~ER6及引出配线EC1~EC8紧凑地配置在可检测区域的外周侧,从而能够抑制在显示装置、和除最外缘的引出配线ER1及引出配线EC1以外的引出配线E(引出配线ER2~ER6、引出配线EC2~EC8)之间产生的边缘电容,触摸屏1被安装于该显示装置。
另外,在列方向配线31的引出配线EC8、和行方向配线21的引出配线ER6并列的部分,在引出配线间设置有被赋予了接地等基准电位的屏蔽配线40。
由于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屏蔽配线40,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引出配线EC8和引出配线ER6之间的交叉电容,因此即使在该部分存在手指等指示体的触摸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误检测。
并且,在最外侧的引出配线ER1及EC1和可检测区域的外侧,配置有被输入接地电位的最外屏蔽配线41。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最外屏蔽配线41,从而能够对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的侵入进行吸收,能够防止电磁噪声导致检测性能下降。
此外,在图1及图2中,为了简化而未图示,但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具有将多个导线配置为网状的网构造,由于本发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该网构造,因此,下面,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及2中,对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网构造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使用图3~图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1的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图9中,将纸面横向设为行方向,将纸面纵向设为列方向。另外,在图3~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构造,配线的粗细、配线的配置间隔与实际不同。
<配线的构造>
图3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A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放大后的俯视图。此外,区域A相当于检测单元。
如图3所示,下部电极20具有第1行方向导线和第2行方向导线反复交叉的网构造,该第1行方向导线在相对于行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该第2行方向导线在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行方向及列方向的网格的重复间隔分别为P1及P2,是相同的间隔。
如上所述,下部电极20具有网构造,准确地说,不是连续的网,而是由构成行方向配线21的网、和构成浮动电极21a的网构成,该浮动电极21a包围行方向配线21。即,行方向配线21具有:行方向中央线211,其在行方向延伸;以及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其在行方向中央线211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是将行方向中央线211的宽度局部地在列方向扩展而成的。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的宽度Lax被设定得比单位单元(检测单元)的列方向的长度Lbx小,该单位单元由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A规定。
这意味着,行方向配线21的最大宽度被设定得比在可检测区域重复配设行方向配线21的配设间隔小。通过设为上述设定,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行方向配线21彼此干涉。
如上所述,浮动电极21a设置为包围行方向配线21,该行方向配线21具有:行方向中央线211,其在行方向延伸;以及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其在行方向中央线211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浮动电极21a通过沿行方向配线21的轮廓设置的断线部21b,从而与行方向配线21电绝缘,另外,也未被接地,电位是浮动的。
在图4中示出图3中的区域D的放大图。区域D是与行方向中央线211和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的连接部分的角部相应的区域,构成行方向配线21的网、和构成浮动电极21a的网被断开,断开的部分成为断线部21b,规定出行方向配线21的轮廓。此外,由于浮动电极21a包围行方向配线21,因此行方向配线21与相邻的行方向配线21电绝缘。
由于通过设为上述结构,从而能够抑制相邻的行方向配线21间的耦合,因此能够抑制将触摸屏1与检测电路连接的情况下的检测信号的延迟、串扰。
另外,通过设置浮动电极21a,从而行方向配线21被作为网图案的一部分而埋没,抑制了仅行方向配线21被看见这一情况。
图5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A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处的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上部电极30具有第1列方向导线和第2列方向导线反复交叉的网构造,该第1列方向导线在相对于行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该第2列方向导线在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行方向及列方向的网格的重复间隔分别为P1及P2,是相同的间隔。
如上所述,上部电极30具有网构造,准确地说,不是连续的网,而是由构成列方向配线31的网、和构成浮动电极31a的网构成,该浮动电极31a包围列方向配线31。即,列方向配线31具有:列方向中央线311,其在列方向延伸;以及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其在列方向中央线311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是将列方向中央线311的宽度局部地在行方向扩展而成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的宽度Lay被设定得比单位单元(检测单元)的行方向的长度Lby小,该单位单元由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A规定。
这意味着,列方向配线31的最大宽度被设定得比在可检测区域重复配设列方向配线31的配设间隔小。通过设为上述设定,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列方向配线31彼此干涉。
如上所述,浮动电极31a设置为包围列方向配线31,该列方向配线31具有:列方向中央线311,其在列方向延伸;以及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其在列方向中央线311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浮动电极31a通过沿列方向配线31的轮廓设置的断线部31b,从而与列方向配线31电绝缘,另外,也未被接地,电位是浮动的。
在图6中示出图5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区域E是与列方向中央线311和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的连接部分的角部相应的区域,构成列方向配线31的网、和构成浮动电极31a的网被断开,断开的部分成为断线部31b,规定出列方向配线31的轮廓。此外,由于浮动电极31a包围列方向配线31,因此列方向配线31与相邻的列方向配线31电绝缘。
由于通过设为上述结构,从而能够抑制相邻的列方向配线31间的耦合,因此能够抑制将触摸屏1与检测电路连接的情况下的检测信号的延迟、串扰。
另外,通过设置浮动电极31a,从而列方向配线31被作为网图案的一部分而埋没,抑制了仅列方向配线31被看见这一情况。
图7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A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及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通过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以各自的网构造在俯视观察时互补地错位而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在俯视观察时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重叠的区域,网格间隔成为其他区域的一半。
即,如图3所示,下部电极20的行方向及列方向的网格的重复间隔分别为P1及P2,但通过将它们分别各错开一半即P1/2、P2/2而与上部电极30重叠,从而在俯视观察时下部电极20和上部电极30重叠的区域,网格间隔看起来变为其他区域的一半。
例如,在俯视观察时行方向中央线211和列方向中央线311重叠的区域,各网互补地错开,网格间隔变为一半,在俯视观察时行方向中央线211和浮动电极31a重叠的区域,各网互补地错开,网格间隔变为一半,在俯视观察时列方向中央线311和浮动电极21a重叠的区域,各网互补地错开,网格间隔变为一半。
如上所述,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区域(相当于单位单元)的网格间隔设为其他配线部分的网格间隔的一半,从而能够使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交叉的部分的外部光线的反射率均匀化,抑制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被看见这一情况。
图8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B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列方向配线31的端部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及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在图8中,除图7所示的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单位单元以外,还示出配线端扩展部32,该配线端扩展部32设置为,与安装触摸屏1的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相对。此外,在图2中出于简便而省略了前框9。
配线端扩展部32是在列方向配线31的列方向中央线311的端部使列方向中央线311的宽度局部地在行方向进行了扩展的结构,配线端扩展部32与列方向配线31电连接。
此外,配线端扩展部32的行方向的宽度Lcy被设定得大于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的宽度Lay。此外,宽度Lcy的大小是网格的行方向的重复间隔P1的12倍(12×P1)。另外,配线端扩展部32的列方向的宽度Lcx是网格的列方向的重复间隔P2的1.5倍(1.5×P2)。
通过设置上述配线端扩展部32,从而能够抑制行方向配线21和前框9之间的耦合,能够降低可检测区域的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21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即,由于配线端扩展部32对在可检测区域的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21和前框9之间产生的电场进行吸收,由配线端扩展部32实现的屏蔽效果提高,因此能够降低行方向配线21的静电电容的偏差。
另外,配线端扩展部32具有与列方向配线31及浮动电极31a相同的网构造,配线端扩展部32被浮动电极31a包围。
如上所述,将配线端扩展部32设为与列方向配线31相同的网构造,由浮动电极31a包围,从而能够抑制在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附近看见配线端扩展部32这一情况。
图9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C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行方向配线21的端部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及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在图9中,除如图7所示那样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单位单元以外,还示出配线端扩展部22,该配线端扩展部22设置为,与安装触摸屏1的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相对。
配线端扩展部22是在行方向配线21的行方向中央线211的端部使行方向中央线211的宽度局部地在列方向进行了扩展的结构,配线端扩展部22与行方向配线21电连接。
此外,配线端扩展部22的列方向的宽度Lcx被设定得比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的宽度Lax大。此外,宽度Lcx的大小是网格的列方向的重复间隔P2的12倍(12×P2)。另外,配线端扩展部22的行方向的宽度Lcy是网格的行方向的重复间隔P1的1.5倍(1.5×P1)。
通过设置上述配线端扩展部22,从而能够抑制列方向配线31和前框9之间的耦合,能够降低可检测区域的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31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即,由于配线端扩展部22对在可检测区域的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31和前框9之间产生的电场进行吸收,由配线端扩展部22实现的屏蔽效果提高,因此能够降低列方向配线31的静电电容的偏差。
另外,配线端扩展部22具有与行方向配线21及浮动电极21a相同的网构造,配线端扩展部22被浮动电极21a包围。
如上所述,将配线端扩展部22设为与行方向配线21相同的网构造,由浮动电极21a包围,从而能够抑制在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附近看见配线端扩展部22这一情况。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导线的宽度为3μm,断线部的断线间隔为10μm,其中,该导线构成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板10的厚度为0.7mm,网格的行方向的间隔P1及列方向的间隔P2为200μ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同时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和配线端扩展部32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设置了任一方的结构。此外,优选优先地配置如下配线端扩展部,该配线端扩展部对在俯视观察时在触摸屏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配线和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之间产生的电场进行屏蔽。关于该结构,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用作例子,则相当于仅设置了配线端扩展部32的结构。由此,能够优先地保护最容易发生静电电容的偏差的配线。
另外,通过将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设为网构造,从而能够以较少的配线面积覆盖大的可检测区域,并且还能够降低配线的寄生电容,抑制莫尔条纹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的网构造由在相对于行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的导线、和在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的导线的重复而构成,但也可以设为由例如圆弧等曲线构成的网构造。在该情况下,也不会丧失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另外,作为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材料,能够使用ITO、石墨烯(graphene)等透明导电性材料、或者铝、铬、铜、银等金属材料。另外,也可以设为铝、铬、铜、银等的合金、或者在这些合金之上形成了氮化铝等的多层构造。
此外,配线端扩展部22及配线端扩展部32也由与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相同的材料构成即可,通过使材料相同,从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另外,导线宽度和网格间隔也可以与触摸屏的用途等相应地,设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值。
<效果>
下面,对通过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及配线端扩展部32而实现的降低配线自电容的偏差的效果进行说明。为了对效果进行确认,制作将触摸屏安装于具有前框的液晶显示器后的样品,对触摸屏的各配线的自电容进行测定,该触摸屏具有10根行方向配线R1~R10和14根列方向配线C1~14,该前框具有导电性且被接地。
为了进行比较,还同样地制作了使用未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及配线端扩展部32的触摸屏的样品。
图10示出对比例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1~R10的自电容相对值。此外,自电容相对值表示将对比例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5的自电容设为1的情况下的相对值。
如图10所示,在对比例中,行方向配线R2~R10的自电容相对值均大约统一为1左右,但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R1的自电容相对值为1.5左右,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可知,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包含最外的行方向配线R1在内,所有行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相对值大约统一为1左右。
图11示出对比例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的列方向配线C1~C14的自电容相对值。此外,自电容相对值表示将对比例所涉及的触摸屏的列方向配线C7的自电容设为1的情况下的相对值。
如图11所示,在对比例中,列方向配线C2~C14的自电容相对值均大致统一为1左右,但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C1的自电容相对值为1.3左右,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可知,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包含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C1在内,所有列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相对值均大致统一为1左右。
如上所述,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及配线端扩展部32,从而能够抑制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31及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21、与前框9之间的耦合,降低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31(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21(最外侧行方向配线)的自电容的偏差。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1的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2及图13中,将纸面横向设为行方向,将纸面纵向设为列方向。另外,在图12及图13中,示意性地示出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构造,配线的粗细、配线的配置间隔与实际不同。
<配线的构造>
图12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B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列方向配线31的端部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及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在图12中,除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单位单元以外,还示出以与安装触摸屏1的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相对的方式设置的配线端扩展部32A。
对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1的列方向配线31的结构,在列方向配线31的端部区域,与除该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即图2中作为区域B示出的区域(图8)处的列方向配线31相比,配线端扩展部32A的行方向的宽度Lcy及列方向的宽度Lcx较大,并且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较大。
即,配线端扩展部32A的行方向的宽度Lcy的大小为13×P1,大于图8所示的12×P1。另外,配线端扩展部32A的列方向的宽度Lcx为3×P2,大于图8所示的1.5×P2。
另外,行方向配线21的行方向中央线211和列方向配线31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从图8的P2扩展为2×P2,列方向配线31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和行方向配线21的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从图8的P1扩展为1.5×P1。
如果像配线端扩展部32A那样扩展,则与行方向配线21之间的耦合增加,因此配线端扩展部32A和行方向配线21之间的互电容变得容易产生偏差,但通过如上所述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扩大而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降低互电容的偏差,根据调整的方法的不同,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进一步降低取决于配线端扩展部32A的行方向配线21的自电容的偏差。
图13是将图2中作为区域C而由虚线包围并示出的行方向配线21的端部区域处的下部电极20及上部电极30放大后的俯视图。
在图13中,除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单位单元以外,还示出以与安装触摸屏1的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相对的方式设置的配线端扩展部22A。
对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1的行方向配线21的结构,在行方向配线21的端部区域,与除该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即图2中作为区域C而示出的区域(图9)处的行方向配线21相比,配线端扩展部22A的列方向的宽度Lcx及行方向的宽度Lcy较大,并且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较大。
即,配线端扩展部22A的列方向的宽度Lcx的大小为13×P2,大于图9所示的12×P2。另外,配线端扩展部22A的行方向的宽度Lcy为3×P1,大于图9所示的1.5×P1。
另外,行方向配线21的行方向中央线211和列方向配线31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从图9的P2扩展为1.5×P2,列方向配线31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312和行方向配线21的行方向配线扩展部212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从图9的P1扩展为1.5×P1。
如果像配线端扩展部22A那样扩展,则与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耦合增加,因此配线端扩展部22A和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互电容变得容易产生偏差,但通过如上所述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在俯视观察时的间隔扩大而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降低互电容的偏差,根据调整的方法的不同,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进一步降低取决于配线端扩展部22A的列方向配线31的自电容的偏差。
此外,在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2中,导线的宽度为3μm,断线部的断线间隔为10μm,其中,该导线构成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板10的厚度为0.7mm,网格的行方向的间隔P1及列方向的间隔P2为200μ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同时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A和配线端扩展部32A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设置任一方的结构。此外,优选优先地配置如下配线端扩展部,该配线端扩展部对在俯视观察时在触摸屏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配线和前框9的开口部的内侧边缘之间产生的电场进行屏蔽。关于该结构,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用作例子,则相当于仅设置了配线端扩展部32A的结构。由此,能够优先保护最容易产生静电电容的偏差的配线。
另外,通过将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设为网构造,从而能够以较少的配线面积覆盖大的可检测区域,并且还能够降低配线的寄生电容,抑制莫尔条纹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的网构造由在相对于行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的导线、和在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的导线的重复而构成,但也可以设为由例如圆弧等曲线构成的网构造。在该情况下,也不会丧失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另外,作为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材料,能够使用ITO、石墨烯等透明导电性材料、或者铝、铬、铜、银等金属材料。另外,也可以设为铝、铬、铜、银等的合金、或者在这些合金之上形成了氮化铝等的多层构造。另外,导线宽度和网格间隔也可以与触摸屏的用途等相应地,设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值。
<效果>
下面,对通过设置配线端扩展部22A及配线端扩展部32A而降低互电容的偏差的效果进行说明。为了对效果进行确认,制作将触摸屏安装于具有前框的液晶显示器后的样品,对触摸屏的各配线的互电容进行测定,该触摸屏具有10根行方向配线R1~R10和14根列方向配线C1~14,该前框具有导电性且被接地。
为了进行比较,还同样地制作了如下样品,即,针对图2中的区域B及区域C的单位单元,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的间隔设为与图8及图9相同。
图14示出对比例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1~R10和列方向配线C1~C14之间的互电容相对值的分布。此外,互电容相对值表示将由对比例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5和列方向配线C7构成的单位单元的互电容设为1的情况下的相对值。此外,在图14中,以颜色的浓淡表示互电容相对值,对互电容相对值为0.9~1、1~1.1以及1.1~2这3种范围标记浓淡而进行表示。
如图14所示,在对比例中,由行方向配线R2~R10和列方向配线C1~C14构成的单位单元的互电容相对值均大致统一为1左右,但由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R1和列方向配线C2~C14构成的单位单元的互电容相对值均为1.15左右,存在偏差,由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C1和行方向配线R2~R10构成的单位单元的互电容相对值均为1.05左右,存在偏差。
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1~R10和列方向配线C1~C14之间的互电容相对值的分布。此外,互电容相对值表示将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的行方向配线R5和列方向配线C7构成的单位单元的互电容设为1的情况下的相对值。此外,在图15中,以颜色的浓淡表示互电容相对值,对互电容相对值为0.9~1、1~1.1以及1.1~2这3种范围标记浓淡而进行表示。
如图15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屏,包含沿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R1及列方向配线C1的单位单元在内,所有单位单元的互电容相对值大致统一为1左右。
如上所述,针对列方向配线31的端部区域及行方向配线21的端部区域处的单位单元,将行方向配线21和列方向配线31的间隔扩大为大于其他区域的单位单元,从而能够降低由最外侧的列方向配线31及最外侧的行方向配线21形成的互电容的偏差。
<实施方式3>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70的结构的俯视图。触摸面板70具有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1、柔性印刷基板71和控制器基板72。
柔性印刷基板71与触摸屏1的端子8连接,该柔性印刷基板71具有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等而安装的端子(与端子8相对应的端子)。
通过经由该柔性印刷基板71而使触摸屏1的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的端部与控制器基板72电连接,从而触摸屏1作为触摸面板70的主要构成要素起作用。
在控制器基板72搭载有检测处理电路73。检测处理电路73通过施加信号电压而进行在与指示体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所构成的触摸电容的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而进行指示体在触摸屏1之上的触摸位置的计算处理。
在控制器基板72搭载有检测处理电路73(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处理电路73通过施加信号电压而将在指示体与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中的一个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作为触摸电容而进行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触摸屏1处的指示体的触摸位置的计算处理。即,检测处理电路73基于对触摸屏1进行指示的指示体与行方向配线21及列方向配线31之间的静电电容,对由指示体所指示的触摸屏1之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检测处理电路73能够采用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检测逻辑。另外,控制器基板72具有外部连接端子74,该外部连接端子74用于将由检测处理电路73计算出的触摸位置输出至外部的处理装置。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3,能够得到触摸面板70,对于该触摸面板70,由于触摸面板70具有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1(图1),因此在触摸屏1的最外侧的引出配线、和LCD等显示模块之间产生的耦合降低,因耦合引起的传感器电容器的静电电容的偏差得到抑制,静电电容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降低。
此外,在上述中,对使用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使用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的情况下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检测处理电路73不限于向控制器基板72安装,也可以安装于触摸屏1的透明基板10之上。
<实施方式4>
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的图16所示的触摸面板70、和能够对信息进行显示的LCD等显示模块。触摸面板70与显示模块的显示画面相比配置于使用者侧。换言之,显示模块配置于触摸面板70的对触摸屏进行指示这一侧的相反侧。通过设为上述结构,从而得到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能够对使用者所指示的触摸位置进行检测的功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得到一种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降低了静电电容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的触摸面板70,降低了静电电容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
<实施方式5>
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5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LCD等显示模块、作为电子装置的未图示的信号处理装置(电子处理部)以及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70(图16)。
信号处理装置将从触摸面板70的外部连接端子74输出的信号输入,作为数字信号进行输出。即,信号处理装置针对由触摸面板70的检测处理电路73所检测的触摸位置的信息,以电子方式进行预先确定的处理。如上所述,设为将信号处理装置与触摸面板70连接的结构,从而能够得到将由触摸面板70的检测处理电路73所检测的触摸位置的信息输出至计算机等外部信号处理装置的、数字化仪等带触摸位置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
此外,信号处理装置也可以内置(搭载)于触摸面板70的控制器基板72。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信号处理装置具有满足诸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这样的总线规格的输出功能,从而能够实现通用性高的带触摸位置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能够得到如下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带触摸位置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即,该电子设备具有降低了静电电容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的触摸面板70,降低了静电电容检测灵敏度的不均匀。
此外,本发明在该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对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或者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省略。

Claims (9)

1.一种触摸屏,其具有列方向配线以及行方向配线,将所述列方向配线和所述行方向配线立体地交叉的区域设为检测单元,所述列方向配线在列方向延伸,所述行方向配线在与所述列方向正交的行方向延伸,
其中,
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线端扩展部,该配线端扩展部的端部的宽度比配线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宽,
所述配线端扩展部设置为,在将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分别配设多个而构成的可检测区域,与配设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及最外侧行方向配线的边缘相比位于外侧,
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具有将多个导线配置为网状的网构造,
所述配线端扩展部具有所述网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中,
还具有浮动电极,该浮动电极设置为在俯视观察时将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各自包围,与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电绝缘,电位是浮动的,
所述浮动电极具有所述网构造,还设置为在俯视观察时包围所述配线端扩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中,
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的最大宽度设定得比所述可检测区域处的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各自的配设间隔小,并且
所述配线端扩展部的宽度设定得比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的所述最大宽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中,
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在所述检测单元分别具有将宽度局部地扩大的列方向配线扩展部及行方向配线扩展部,
列方向配线扩展部及行方向配线扩展部设置于除所述列方向配线和所述行方向配线立体地交叉的部分之外,
在所述列方向配线扩展部和所述行方向配线扩展部之间设置第1间隔,
在所述列方向配线扩展部和所述行方向配线之间设置第2间隔,
在所述可检测区域,关于由所述最外侧列方向配线形成的所述检测单元以及由所述最外侧行方向配线形成的所述检测单元,与其他部分的所述检测单元相比,所述第1间隔及所述第2间隔被设定得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中,
所述网构造由第1导线和第2导线反复地交叉而构成,所述行方向及所述列方向的网格的重复间隔被设定得相同,其中,该第1导线在相对于所述列方向或所述行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该第2导线在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5°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中,
所述配线端扩展部由与所述列方向配线及所述行方向配线相同的材料构成。
7.一种触摸面板,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以及
触摸位置检测电路,其基于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指示的指示体与所述行方向配线及所述列方向配线之间的静电电容,对由所述指示体所指示的所述触摸屏之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8.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以及
显示模块,其配置于所述触摸面板的对所述触摸屏进行指示这一侧的相反侧,能够对信息进行显示。
9.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
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以及
电子处理部,其针对由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所检测出的所述位置的信息,以电子方式进行预先确定的处理。
CN201610320252.1A 2015-05-13 2016-05-13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155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875A JP6541418B2 (ja) 2015-05-13 2015-05-13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5-097875 2015-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411A true CN106155411A (zh) 2016-11-23
CN106155411B CN106155411B (zh) 2019-03-29

Family

ID=5727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0252.1A Active CN106155411B (zh) 2015-05-13 2016-05-13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5073B2 (zh)
JP (1) JP6541418B2 (zh)
CN (1) CN10615541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0368A (zh) * 2016-03-03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84017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TWI696943B (zh) * 2019-03-20 2020-06-21 大陸商無錫變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低寄生電容之觸控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49498B1 (ko) * 2013-09-24 2020-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JP6544139B2 (ja) * 2015-08-20 2019-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操作検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40292B1 (ko) * 2016-07-28 2019-11-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745703B2 (ja) * 2016-10-31 2020-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20058698A (ko) * 2020-10-29 2022-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964A (zh) * 2009-06-05 2010-12-08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输入装置
CN103246387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幕、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WO2014050202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4050306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06702D0 (en) 1994-04-05 1994-05-25 Binstead Ronald P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US6452514B1 (en) 1999-01-26 2002-09-17 Harald Philipp Capacitive sensor and array
JP5306059B2 (ja) * 2009-05-29 2013-10-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用基板、表示パネル用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836167B2 (en) * 2009-08-03 2017-12-05 Atmel Corporation Electrode layout for touch screens
JP5647864B2 (ja) 2010-11-05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KR101129353B1 (ko) * 2011-01-31 2012-03-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경계부 좌표 위치 획득이 가능한 터치 윈도우
JP5617811B2 (ja) 2011-10-05 201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2013161129A (ja) 2012-02-01 2013-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2014010671A (ja) 2012-06-29 2014-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TW201423544A (zh) * 2012-12-07 2014-06-16 Wintek Corp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9645695B2 (en) 2013-03-07 2017-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5890063B2 (ja) * 2013-03-08 2016-03-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フィルム
KR102222194B1 (ko) * 2013-10-17 2021-03-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964A (zh) * 2009-06-05 2010-12-08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输入装置
CN103246387A (zh) * 2012-02-01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幕、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WO2014050306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WO2014050202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0368A (zh) * 2016-03-03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80368B (zh) * 2016-03-03 2021-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84017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US11847274B2 (en) 2017-06-01 2023-12-19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TWI696943B (zh) * 2019-03-20 2020-06-21 大陸商無錫變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低寄生電容之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1418B2 (ja) 2019-07-10
US20160334933A1 (en) 2016-11-17
JP2016212766A (ja) 2016-12-15
CN106155411B (zh) 2019-03-29
US10055073B2 (en)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5411A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635981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US9372360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25646B (zh) 觸控屏及其製作方法
USRE49690E1 (en) Touch screen with electrodes including linear and branched portions
JP6430062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631458B (zh) 触控面板、其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4482B (zh) Ogs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227386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04975A1 (zh) 电容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03513825A (zh) 触控装置
CN10379309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345029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260726B1 (ko) 간섭 없이 감도가 향상되는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터치스크린 패널
CN105320374A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11493A (ja) 入力装置
CN103631416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JP6147469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JP6333042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5210554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03945B (zh) Capacitive touch circui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5011492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