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1198A -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1198A
CN106061198A CN201610286867.7A CN201610286867A CN106061198A CN 106061198 A CN106061198 A CN 106061198A CN 201610286867 A CN201610286867 A CN 201610286867A CN 106061198 A CN106061198 A CN 106061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absorption
absorption heat
accumulation part
scree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68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寿宽
曾武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68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1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1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1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05K7/20472Sheet interfaces
    • H05K7/20481Sheet inte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exhibiting specific therm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模组、导热件和吸热储热件,显示屏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连接面,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上,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导热件分别贴设于显示面和吸热储热件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提供的屏组件通过在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设置吸热储热件,同时将导热件分别设置在显示面和吸热储热件上,使得导热件能够将在显示面上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储热件上,而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导热件传导过来的热量进行吸收和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减少了发热对屏组件和移动终端的影响。

Description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手机配置越来越高,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主频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大,导致手机发热量也相应变大,如果这些热量达不到控制或转移,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1.手机芯片温度过高,导致手机运算变慢,甚至卡顿,影响手机的使用;2.手机芯片温度传递至手机外壳,导致外壳温度较高,使用时会出现烫手、烫耳朵等问题。
为解决手机的发热问题,目前业内一般是将散热石墨片设置于壳体内壁或手机屏蔽盖上,通过散热石墨片沿周边散热,起到均热和散热的作用,但是发明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发现由于散热石墨片的设置受位置的局限较大,对发热量较大的位置无法进行直接散热,并且散热石墨片是即时散热,此时手机整体温度可能较高,其即时散热会导致手机的外壳的温度更高,从而使得手机的热量无法较佳的散发出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发热影响的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组件,包括显示屏模组、导热件和吸热储热件,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连接面,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上,所述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导热件分别贴设于所述显示面和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以使得所述导热件将所述显示面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吸热储热件,所述吸热储热件中的吸热储热材料吸收并储存所述导热件传导的热量。
其中,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热部贴设于所述 显示面上,所述第二导热部贴设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侧边。
其中,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支架和显示屏,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且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一面之间,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
其中,所述显示屏模组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且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控屏之间。
其中,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石墨或铝。
其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1:9。
其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所述二氧化硅为囊壁、以所述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
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和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片状材料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连接面上。
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稀释溶剂和所述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所述连接面上。
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基底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涂布于所述基底上,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上,且涂布有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的基底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连接面上。
其中,所述屏组件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且所述保护膜位于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屏组件通过在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设置吸热储热件,同时将导热件分别设置在显示面和吸热储热件上,使得导热件能够将在显示面上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储热件上,而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导热件传导过来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显示屏模组的热量降到一定温度后,吸热储热件将能够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显示屏模组的热量,从而使得屏组件和具有该屏组件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屏组件和移动终端的影 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的显示屏模组设置导热件和吸热储热件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中的显示屏模组设置导热件和吸热储热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c是图1b的吸热储热件设置有保护膜和吸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屏组件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屏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1c,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屏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屏组件100包括显示屏模组1、导热件3和吸热储热件4,显示屏模组1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11a和连接面12a,吸热储热件4设置于显示屏模组1的连接面12a上,导热件3分别贴设于显示面11a和吸热储热件4上,以使得导热件3将显示面11a的热量传递给吸热储热件4,让吸热储热件4中的吸热储热材料吸收并储存导热件3传导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b,为了便于将显示屏11固定,优化屏组件100的结构,显示屏模组1包括支架12和显示屏11,支架12基本呈矩形状,支架1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的一对长边L、相对设置的第一 短边S1和第二短边S2,第一短边S1和第二短边S2分别连接于一对长边L之间。其中,显示屏11贴设于第一面上即此时显示屏11的屏面形成显示屏模组1的显示面11a,支架12的第二面形成显示屏模组1的连接面12a,第二面主要用于设置元器件,特别是第二面靠近第一短边S1的区域,其上设置有较多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并且第一短边S1上还靠近LED灯,即第二面靠近第一短边S1的区域的发热量较大。而显示屏11的屏面主要用于与触控屏2连接,其发热量亦较大,但现有技术中该区域难以散热,其发热会影响屏组件100的工作,因此使得屏组件100的可靠性较低。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屏模组还可以只包括显示屏,其中显示屏的屏面即显示面,显示屏与屏面相背设置的另一面则为连接面。
可以理解的,屏组件100还包括触控屏2,触控屏2设置于显示屏11上,以实现屏组件100显示、触控的功能。其中,触控屏2靠近第一短边S1的发热区域亦靠近LED灯,其发热量亦较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该发热区域设置吸热储热件4,以将发热区域上的热量带走,进一步提高屏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a和图1b,为了克服显示屏11的屏面难以散热的问题,将导热件3分别连接于显示面11a和吸热储热件4上,以通过导热件3将显示面11a上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储热件4上,再通过吸热储热件4的吸热、储热功能进行储热散热,来带走屏组件100上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导热件3基本呈U形板状,导热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部31和第二导热部33、以及弯折连接于第一导热部31和第二导热部33之间的连接部32,第一导热部31贴设于显示面11a上,第二导热部33贴设于吸热储热件4上,为了连接部32抵靠于显示屏模组1的第一短边S1。第一导热部31位于触控屏2和显示屏11之间,其能够将触控屏2和显示屏11之间的热量快速传导至连接部32,连接部32带着第一短边S1上的热量和第一导热部31传导过来的热量一并传导至第二导热部33,第二导热部33由于贴设于吸热储热件4上,其将热量较快速的传导至吸热储热件4上,让吸热储热件4将第二导热部33传导过来的热量储存和散发,从而快速降低屏组件100上的热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32还可以抵靠于支架12的其它侧边上,比如第二短边S2,一对长边L。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热件3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其能够分 别贴设于显示面11a和吸热储热件4上即可。
优选的,导热件3的材质为石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热件3的材质还可以为热传导性能较佳的铝。
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储热件4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
其中,吸热储热材料可以为一种相变材料,其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随着吸收的热量的增加,吸热储热材料从一种相逐渐转化为另一种相,在吸收充足的热量后会稳定维持另一种相并不再吸热,而当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上没有热源或者热量较低时,吸热储热材料进行缓慢散热并逐渐随着热量的减少由另一种相逐渐恢复为原来的相。其中,吸热储热材料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从固相向液相或者液相向固相转变,或固相向气相或者液相向固相转变,或者液相向气相或者气相向液相转变。
可以理解的,吸热储热件4的形状与支架12的第二面相匹配,当第二导热部33或支架12的热量达到一定温度时,吸热储热件4中的吸热储热材料对第二导热部33和支架12上的热量进行吸热和储热,来对屏组件100进行降温。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材料优选为包括质量比为1:1~1:9的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将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以质量比为1:1~1:9混合能够制得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能够及时吸收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的热量,来进一步提高屏组件100的可靠性。具体的,该吸热储热材料混合制得的相变温度为40度,即在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产生的热量达到40度后,吸热储热材料进行相变吸热,将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的热量带走,以对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进行降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热储热材料还可以为无机相变材料,或者复合相变材料等。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二氧化硅为囊壁、以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该微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较佳对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进行吸热储热,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性能。具体的,将聚乙二醇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硅溶胶中,待全部溶解后,滴加CaCl2促凝剂溶液,在强力搅拌下,使得聚乙二醇在硅溶胶中发生溶胶-凝胶反应,静置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将凝胶在80℃烘箱中鼓风干燥24~48h,冷却至室温,即能够得到 以有机硅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大量以二氧化硅凝胶为囊壁、以乳化后的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即在每个微囊中,二氧化硅作为囊壁包裹住作为囊芯的聚乙二醇,使得聚乙二醇在从固相-液相的过程中不会泄漏,能够很好的被二氧化硅包裹住。该形成微胶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在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的热量达到40度后,开始吸收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上的热量,并且囊芯本身随着热量的逐渐增加逐渐从固相-液相,当囊芯都转化为液相后,吸热储热材料吸收的热量已经饱和,其停止吸收热量,而在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的温度逐渐降低至预设温度后,囊芯会逐渐从液相转换为固相,同时囊芯将吸收的热量(由于吸热储热材料在囊芯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会带走一部分潜热,故此时囊芯里的热量已经很小)逐渐散发出来,传递到空气中,此刻,通过上述固相至液相的循环转换,从而对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进行降温,提高屏组件1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热储热材料还可以为其它结构,使得吸热储热材料能够通过从固相至气相的循环转换来对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降温。
如图1c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件4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42,吸热储热材料和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41,胶层42层叠贴覆于片状材料41上,片状材料41通过胶层42粘接于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上。
通过将吸热储热材料与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41,再通过胶层42层叠连接于片状材料41上形成吸热储热件4,不仅使得吸热储热件4能够按照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的形状去进行裁切,进而能够与支架12具有较佳的配合,能够对支架12各个位置进行吸热储热,进一步对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进行降温,提高屏组件1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而且片状的吸热储热件4应用较为方便,直接粘上即可,不用等待其冷却形成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将吸热储热材料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每个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的吸热储热功能,在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疏水改性得到无机拟有机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再将该无机拟有机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经压片机压片制得薄片状即片状材料41,片状材料41再层叠连接上胶层42形成吸热储热件4。可以理解的,胶层42可以为背胶、双面胶或离型膜等。 吸热储热件4可以根据支架12的形状裁剪成一定形状,贴合在第二导热部33和/或支架12上,实现吸热储热的功能。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100还包括保护膜5,保护膜5设置于吸热储热件4上,且保护膜5位于远离连接面12a一侧。
通过在吸热储热件4上设置保护膜5,以对吸热储热件4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高屏组件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5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层叠贴覆于片状材料41上,且与胶层42相背,保护膜5能够进一步对片状材料41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5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说硅胶。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100还包括吸附件6,吸附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设置面61和吸附面62,吸热储热件4设置于设置面61上,吸附面62吸附于连接面12a上。
通过将吸附件6设置于吸热储热件4上,能够直接将吸热储热件4吸附于支架12上,便于吸热储热件4与支架12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6开设多个吸附孔62a,吸附面62的多个吸附孔62a吸附于连接面12a上,以使吸附件6吸附于支架12上。具体的,吸附件6为软垫,吸附面62阵列开设多个吸附孔62a,吸热储热件4通过自身的胶层42粘接于吸附件6的连接面12a上,再将吸附件6的吸附面62压设于支架上,将多个吸附孔6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6能够通过多个吸附孔62a吸附于支架上。当吸热储热件4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4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4,使得吸热储热件4壳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屏组件1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还可以开设多个吸附孔,吸附面挤压于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吸附于支架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支架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支架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支架的吸附。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屏组件20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屏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热储热件74包括吸热储热材料、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吸热储热材料、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连接面上。
通过将稀释溶剂、粘结溶液与吸热储热材料混合形成吸热储热件74,使得吸热储热件74直接具有附着力,无需再另外增加胶层即可涂布于连接面上,从而提供了一种使用较为便利的吸热储热件74。
在本实施例中,将吸热储热材料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每个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的吸热储热功能,在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添加进稀释溶剂及添加特殊粘结溶液混合(比如:甲醇二甲苯,丙烯酸树脂等),使得吸热储热件74具有附着力,将吸热储热件74直接采用涂布的形式堆积成一定厚度附在支架上,从而实现吸热储热的功能。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200还包括保护膜75,保护膜75设置于吸热储热件74上,且保护膜75位于远离连接面的一侧。
通过在吸热储热件74上设置保护膜75,以对吸热储热件74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高屏组件2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75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在吸热储热件74直接涂布于支架上后,将保护膜75设置于吸热储热件74上。保护膜75能够进一步对吸热储热件74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75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硅胶。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200还包括吸附件76,吸附件76包括相对设置的设置面761和吸附面762,吸热储热件74设置于设置面761上,吸附面762吸附于连接面上。
通过将吸附件76设置于吸热储热件74上,能够直接将吸热储热件74吸附于支架上,便于吸热储热件74与支架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76开设多个吸附孔762a,吸附面762通过多个吸附孔762a吸附于连接面上,以使吸附件76吸附于支架上。具体的,吸附件76为软垫,吸附面762阵列开设多个吸附孔762a,吸热储热件74通过自身的胶层粘接于吸附件76的连接面上,再将吸附件76的吸附面762压设于支架上,将多个吸附孔76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76能够通过多个吸附孔762a吸附于支架上。当吸热储热件74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74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74,使得吸热储热件74壳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屏组件2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还可以开设多个吸附孔,吸附面挤压于 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吸附于支架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支架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支架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支架的吸附。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屏组件30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屏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热储热件84包括吸热储热材料841、基底842和胶层843,吸热储热材料841涂布于基底842上,胶层843层叠连接于吸热储热材料841上,且胶层843粘接于连接面上。
通过直接将吸热储热材料841涂布于基底842上成型,再在吸热储热材料841设置胶层843以粘贴于连接面上,无需压片机进行压片,制作较为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基底84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将吸热储热材料841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841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841的吸热储热功能,将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841直接涂布于基底842上成型,将具有吸热储热材料841的基底842通过胶层843粘接于支架上,实现吸热储热件84的吸热储热功能。可以理解的,胶层843可以为背胶、双面胶或者其它等。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300还包括保护膜85,保护膜85设置于吸热储热件84上,且远离支架。
通过在吸热储热件84上设置保护膜85,以对吸热储热件84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高屏组件30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85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将保护膜85设置于基底842上。保护膜85能够进一步对吸热储热件84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85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说硅胶。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屏组件300还包括吸附件86,吸附件86包括相对设置的设置面861和吸附面862,吸热储热件84设置于设置面861上,吸附面862吸附于支架上。
通过将吸附件86设置于吸热储热件84上,能够直接将吸附件86吸附于支架上,便于吸热储热件84与支架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面862开设多个吸附孔862a,吸附面862通过多个吸附孔862a吸附于连接面上,以使吸附件86吸附于支架上。具体的,吸附件86为 软垫,吸附面862阵列开设多个吸附孔862a,吸热储热件84通过自身的胶层843粘接于吸附件86的设置面861上,再将吸附件86的吸附面862压设于连接面上,将多个吸附孔86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86能够通过多个吸附孔862a吸附于连接面上。当吸热储热件84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84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84,使得吸热储热件84壳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屏组件3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还可以开设多个吸附孔,吸附面挤压于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吸附于支架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支架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支架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支架的吸附。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移动终端400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400包括如上三个实施例中的屏组件100、200、300中的任意一种。
当移动终端在制造时,首先在连接面设置吸热储热件,接着将导热件的第一导热部贴设于显示屏,导热件的第二导热部贴设于吸热储热件上,最后将屏组件装配于移动终端内。其中,第一导热部位于触控屏和显示屏之间,其能够将触控屏和显示屏之间的热量快速传导至连接部,连接部带着第一短边上的热量和第一导热部传导过来的热量一并传导至第二导热部,第二导热部由于贴设于吸热储热件上,其将热量较快速的传导至吸热储热件上,而形成微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在第二导热部和/或支架的热量达到40度后,开始吸收第二导热部和/或支架上的热量,并且囊芯本身逐渐从固相-液相,当囊芯都转化为液相后,吸热储热材料吸收的热量已经饱和,其停止吸收热量,而在第二导热部和/或支架外部的温度逐渐降低至预设温度后,囊芯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传递到空气中,并且囊芯会随着其身热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从液相-固相,通过吸热储热材料的循环相变,从而对第二导热部和/或支架进行降温,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屏组件通过在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设置吸热储热件,同时将导热件分别设置在显示面和吸热储热件上,使得导热件能够将在显示面上的热量传导至吸热储热件上,而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导热件传导过来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显示屏模组的热量降到一定温度后,吸热储热将能够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显示屏模组的热量,从而使得屏组件和具有该屏组件移动终端具有较佳 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屏组件和移动终端的影响。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模组、导热件和吸热储热件,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连接面,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连接面上,所述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导热件分别贴设于所述显示面和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以使得所述导热件将所述显示面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吸热储热件,所述吸热储热件中的吸热储热材料吸收并储存所述导热件传导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热部贴设于所述显示面上,所述第二导热部贴设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所述连接部抵靠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支架和显示屏,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且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一面之间,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且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控屏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材质为石墨或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所述二氧化硅为囊壁、以所述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和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片状材料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连接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稀释溶剂和所述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所述连接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基底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涂布于所述基底上,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上,且涂布有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的基底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连接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组件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且所述保护膜位于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屏组件。
CN201610286867.7A 2016-04-29 2016-04-29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061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6867.7A CN106061198A (zh) 2016-04-29 2016-04-29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6867.7A CN106061198A (zh) 2016-04-29 2016-04-29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1198A true CN106061198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6867.7A Pending CN106061198A (zh) 2016-04-29 2016-04-29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119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8542A (zh) * 2019-01-13 2019-04-12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热量汇聚传导功能的移动终端
WO2020093207A1 (zh) * 2018-11-05 2020-05-1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22340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331549A (zh) * 2022-08-01 2022-1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87A (zh) * 1994-06-09 1996-10-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
CN1545121A (zh) * 2003-11-26 2004-1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增加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散热板间贴合度的等离子显示器
CN1793277A (zh) * 2006-01-06 2006-06-28 华南理工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49590A (zh) * 2014-12-05 2015-03-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05992U (zh) * 2015-03-03 2015-06-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
CN105307453A (zh) * 2014-07-25 2016-0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加热元件的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87A (zh) * 1994-06-09 1996-10-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
CN1545121A (zh) * 2003-11-26 2004-11-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增加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散热板间贴合度的等离子显示器
CN1793277A (zh) * 2006-01-06 2006-06-28 华南理工大学 聚乙二醇/二氧化硅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07453A (zh) * 2014-07-25 2016-0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加热元件的电子设备
CN104449590A (zh) * 2014-12-05 2015-03-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05992U (zh) * 2015-03-03 2015-06-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3207A1 (zh) * 2018-11-05 2020-05-1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22340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223401B (zh) * 2018-11-27 2021-1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618542A (zh) * 2019-01-13 2019-04-12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热量汇聚传导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15331549A (zh) * 2022-08-01 2022-1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2620A (zh) 芯片、电路板和移动终端
CN105744811A (zh) 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25483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061198A (zh) 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5873417B (zh) 一种芯片、电路板和移动终端
CN105744425A (zh) 一种听筒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17185969A1 (zh) 终端的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5828551A (zh) 后壳和移动终端
CN105792619A (zh) 散热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916351A (zh) 一种屏蔽罩和移动终端
CN105916350B (zh)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方法
CN105813438A (zh)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吸热方法、吸热储热材料制作方法
CN105792618B (zh) 一种五金支架和移动终端
CN105744813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792616A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744732A (zh) 电路板和移动终端
CN103865414A (zh) 散热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
CN105825783A (zh) 一种显示屏支架和终端
CN10724928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827758A (zh) 一种听筒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744812A (zh) 散热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5763689B (zh) 一种显示屏支架和终端
CN106028741A (zh) 导热管和移动终端
CN107343375A (zh) 一种后壳和移动终端
CN105873416A (zh) 芯片、电路板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