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8853A -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8853A
CN106058853A CN201610397248.5A CN201610397248A CN106058853A CN 106058853 A CN106058853 A CN 106058853A CN 201610397248 A CN201610397248 A CN 201610397248A CN 106058853 A CN106058853 A CN 106058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supply
access
block
de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72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功金
郝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3972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88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1936 priority patent/WO20172110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05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8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3/00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该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线路;多个供电块,所述供电块上设置有与待供电的电子设备电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面;每个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通过供电线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各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其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以使各所述供电块为接入的所述电子设备供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不需要与供电线配套使用,并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供电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供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为了使这些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对这些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目前,主要采用两种供电装置对其进行供电:一种是插拔式供电装置,另一种是无线供电装置。
目前,插拔式供电装置主要包括可插拔的供电接口以及供电线。由于现有的可插拔的供电接口往往固定于墙壁上,不可移动,为了使得用户可以在距供电接口一定范围内使用该插拔式供电装置,需要为电子设备配备长长的供电线。无疑供电线太长容易打结缠绕、不容易整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无线供电装置依赖于电感耦合技术,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供电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以提供一种不需要与供电线配套使用、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供电效率高的供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多个供电块、电子设备检测模块、供电线路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供电块上设置有与待供电的电子设备电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面;
其中,每个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通过供电线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各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以使各所述供电块为接入的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供电块规则排列形成M行N列的矩阵结构,且各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或者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装置集成于带有置物面的物体上,所述供电装置中各供电块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置物面所在平面重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配套使用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绝缘设置的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或者机器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该供电方法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供电时执行;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以使各所述供电块为接入的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供电装置内设置多个带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的供电块,利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当某供电块上有电子设备接入时,由控制模块控制该供电块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不需要配合供电线一起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插拔式供电装置的过程中因供电线太长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相较无线供电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供电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供电装置中供电块排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图2中供电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供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为图1中供电装置中供电块排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供电装置,包括多个供电块1、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供电线路3以及控制模块4。供电块1上设置有与待供电的电子设备电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面11(参见图2);其中,每个供电块1的第一导电接触面11通过供电线路3与外接电源5电连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的输入端与各供电块1的第一导电接触面11相连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各供电块1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控制模块4,用于基于检测结果,控制供电线路3,以使各供电块1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
具体地,该供电装置上包括多个供电块,这些供电块可以规则地排列于供电装置中,也可以不规则地排列于供电装置中。在具体设置时,多个供电块的排列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供电块规则排列形成M行N列的矩阵结构,并且各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或者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参见图2,该供电装置包括50个供电块1,这些供电块1依次排列形成5行10列的矩阵结构,这些供电块1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面11,第一导电接触面11由导电材料(例如铜或铁等)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供电块1的形状为正方形、导线接触片11的形状同样为正方形,并且导线接触片11的尺寸小于供电块1的尺寸,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具体设置时,供电块1和导线接触片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并且供电块1的形状和导线接触片1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导线接触片11的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供电块1的尺寸。
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下面示例性地提供一种实现方法。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分别与各供电块1的第一导电接触面11电连接。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中内置有用于测量任意两个或多个供电块1之间的电流信号的电流检测单元,并且在供电装置内设置有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分别与各供电块1电连接。当供电装置上未放置电子设备时,由于各供电块之间均为断路,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内的电流检测单元所测得的电流值为0。当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于供电装置中由多个供电块1组成的平面上时,参见图3,电子设备6的供电端子61与供电装置中的某几个供电块1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11电接触(如图3中虚线区域)。此时,与该电子设备6的供电端子61电接触的供电块1、电子设备6以及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内置的直流电源构成回路,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内的电流检测单元所测定的电流值不为0。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各供电块1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具体是指,当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检测到某两个或多个供电块1之间的电流值不为O,则将“有电子设备接入”以及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的相关信息作为检测结果,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4;当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检测到任意两个或多个供电块之间的电流值均为O时,将“没有电子设备接入”作为检测结果,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4。这里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的相关信息包括与电子设备电接触的供电块的编号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内置电流检测单元,通过检测供电装置上各供电块之间有无电流存在来判断有无电子设备接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判断有无电子设备接入。
供电线路3中包括多个选通开关(示例性地,这里选通开关可以为晶体管),每一个供电块1与一个选通开关电连接。当接收到由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发来的包含“有电子设备接入”的检测结果时,控制模块4控制与所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1电连接的选通开关闭合,以使所接入的电子设备与外接电源5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为该电子设备供电。当接收到由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发来的包含“没有电子设备接入”的检测结果时,控制模块4控制各供电块电连接的选通开关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供电装置可以集成于带有置物面的物体上,供电装置中各供电块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所在平面与置物面所在平面重合。这里置物面是指可用于放置物体的平面,例如茶几或桌面的上表面等。典型地,可以将该供电装置集成于茶几、桌面或地面上,并且该供电装置中各供电块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所在平面与茶几、桌面或地面的上表面重合。由于茶几、桌面或地面的面积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其自身需求,将电子设备放置于茶几、桌面或地面上距自己较近的位置处,这样即不影响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又能够为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供电装置内设置多个带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的供电块,利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当某供电块上有电子设备接入时,由控制模块控制该供电块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不需要配合长长的供电线一起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插拔式供电装置的过程中因供电线太长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相较无线供电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供电效率高。
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电子设备的供电端子存在正负极之分。对该类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时,若正负极反接,容易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可选地,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检测到某两个或多个供电块1之间的电流值不为O时,说明此时有电子设备接入。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进一步识别该电流值为正值还是负值。根据流过供电块的电流的测量值的正负,可以获知电流的流向,进一步地,根据电流的流向以及内置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的连接方式,可以确定电子设备供电端子的正负极。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将至少包含电子设备的正负极识别结果以及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的相关信息作为检测结果,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4。
为了保护内置蓄电池的电子设备,防止其因过充而损坏,可选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由于电子设备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值与电子设备内蓄电池的电池电量正相关,可选地,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中内置用于测量任意两个或多个供电块之间的电压表,当有电子设备接入时,该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对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之间的电压进行测量,得到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之间的电压值,并将该电压值与标准的电子设备电池电量与电子设备供电端子之间的电压值对应表进行对比,进而得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在这种情况下,该检测结果至少包括所接入的电子设备各供电端子的极性,接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的相关信息以及电子设备当前的电池电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控制模块在获取该电子设备当前电池电量后,将该电池电量与预设值相比较,进而判断是否控制供电线路中选通开关的开合,以确保电子设备不会因过充而损坏。示例性地,假设预设值为100%,若检测到的电子设备当前电池电量为100%时,认为该电子设备已充满,该控制模块控制供电线路中接入该电子设备的供电块相连的选通开关断开,以使外接电源停止为电子设备供电,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供电设备还可以包括漏电保护单元,该漏电保护单元可以为漏电继电器。该漏电继电器与该供电装置中的供电线路电连接,以检测供电装置是否漏电。进一步的,该漏电保护单元还包括报警器,该报警器与漏电继电器电连接,用于在检测到供电装置中存在漏电现象时,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用户。或者,该漏电保护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该开关的一端与漏电继电器电连接,另一端与供电设备电连接,用于在检测到供电装置中存在漏电现象时,控制该供电设备关闭。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与实施例一中的供电装置配套使用。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绝缘设置的供电端子,供电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参见图4,该电子设备6共包括两个彼此绝缘设置的供电端子61。在供电端子61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62。该第二导电接触面62由导电材料(如铜、铁等)制成。类似地,图4中,供电端子61的形状为正方形,第二导线接触片62的形状同样为正方形,并且第二导线接触片62的尺寸小于供电端子61的尺寸,这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具体设置时,供电端子61和第二导线接触片6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并且供电端子61的形状和第二导线接触片6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第二导线接触片62的尺寸小于或等于供电端子61的尺寸。
当需要为该电子设备供电时,将该电子设备随机放置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供电装置的供电块上,此时,电子设备上的第二导电接触面与供电装置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电接触,供电装置中的电子设备检测哪些供电块上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供电装置中的控制模块,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供电线路,以使有电子设备接入的供电块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供电端子,并且在供电端子上设置第二导电接触面,这样,将电子设备随机的放置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中,就可以达到该电子设备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的目的,解决了利用现有的插拔式供电装置为电子设备供电时需要利于长长的供电线将电子设备与供电装置电连接,供电线太长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的问题。另外,与与无线供电装置配套使用的电子设备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或机器人等。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供电方法的流程图。该供电方法由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供电装置向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供电时执行。参见图5,该供电方法包括:
S110、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可以包括:
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还可以包括:
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
S120、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模块控制供电线路,以使各供电块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供电装置内设置多个带有第一导电接触面的供电块,利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当某供电块上有电子设备接入时,由控制模块控制该供电块为接入的电子设备供电。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不需要配合供电线一起使用,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插拔式供电装置的过程中因供电线太长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相较无线供电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供电效率高。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供电块、电子设备检测模块、供电线路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供电块上设置有与待供电的电子设备电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面;
其中,每个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通过供电线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各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以使各所述供电块为接入的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供电块规则排列形成M行N列的矩阵结构,且各所述供电块的第一导电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或者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集成于带有置物面的物体上,所述供电装置中各供电块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置物面所在平面重合。
6.一种与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供电装置配套使用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绝缘设置的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或机器人。
8.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供电装置向权利要求6-7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供电时执行;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以使各所述供电块为接入的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并形成检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各所述供电块上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并形成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电子设备接入,若有电子设备接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供电端子的极性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并形成检测结果。
CN201610397248.5A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Pending CN106058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7248.5A CN106058853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PCT/CN2016/101936 WO2017211025A1 (zh) 2016-06-07 2016-10-12 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7248.5A CN106058853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8853A true CN106058853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7248.5A Pending CN106058853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58853A (zh)
WO (1) WO20172110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977A (zh) * 2018-04-16 2018-09-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无线充电器、充电方法及智能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3893A1 (en) * 2008-09-27 2012-06-21 Schatz David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for supplying power and heat to a device
CN102647015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深圳市非凡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接收装置及无线平板充电***
CN103354382A (zh) * 2013-07-08 2013-10-16 深圳市裕盛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装置
CN103647308A (zh) * 2013-11-11 2014-03-19 荆涛 可折叠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可折叠无线充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3534B (zh) * 2010-12-30 2014-01-11 Quanta Comp Inc 電子裝置、充電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模組
CN204067630U (zh) * 2014-05-21 2014-12-31 荆涛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底座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3893A1 (en) * 2008-09-27 2012-06-21 Schatz David 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for supplying power and heat to a device
CN102647015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深圳市非凡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接收装置及无线平板充电***
CN103354382A (zh) * 2013-07-08 2013-10-16 深圳市裕盛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装置
CN103647308A (zh) * 2013-11-11 2014-03-19 荆涛 可折叠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可折叠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977A (zh) * 2018-04-16 2018-09-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无线充电器、充电方法及智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11025A1 (zh)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8808B1 (ko) 단말기의 무선 충전장치
KR102142017B1 (ko) 무선 충전에서의 수신기 검출을 위한 로드 변화 발생 방법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ES2677917T3 (es) Sistema GSM/GPRS para detectar y localizar faltas de alta impedancia en redes de distribución de media tensión en zonas con alta resistividad
CN105527525A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测试板及其测试方法
CN104617620A (zh) 一种移动电源及适配器
CN206461764U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108226593B (zh) 电能表及其防窃电检测方法
CN105896645B (zh) 移动终端的充电功能检测方法、装置及***
CN106058853A (zh) 一种供电装置、电子设备以及供电方法
CN106849246A (zh) 充电接口短路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及短路检测方法
CN207230182U (zh) 一种便携式感油线缆检测设备及其***
KR100732177B1 (ko) 용량결합방식의 비접촉식 충전시스템
CN108226704A (zh) 一种新型串户排查设备
CN20530148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虚焊检测装置
CN105548774A (zh) 一种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105548773A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5676029A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CN206481041U (zh) 一种通信车漏电流保护检测电路结构
CN106787033B (zh) 一种多设备无线充电的方法及设备
KR20170027347A (ko) 스마트폰용 무선충전장치
CN106105171A (zh) 用于在附件与装置之间传输信号的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及方法
CN205539238U (zh) 一种可兼容快速充电器的智能检测设备
CN211018349U (zh) 充电器、待充电设备及充电***
KR100777421B1 (ko) 용량결합방식의 비접촉식 충전시스템
CN106684650B (zh) 传输线缆和使用传输线缆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