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741A - 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741A
CN105992741A CN201480064511.8A CN201480064511A CN105992741A CN 105992741 A CN105992741 A CN 105992741A CN 201480064511 A CN201480064511 A CN 201480064511A CN 105992741 A CN105992741 A CN 105992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ube part
lid
engaging portion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5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真吾
加藤启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92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44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 B65D1/0246Closure retaining means, e.g. beads, screw-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33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 B65D47/0838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1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removable closures
    • B65D47/127Snap-on caps
    • B65D47/128Snap-on caps with internal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容器(1)具有: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2);及盖(3),该盖(3)由顶板部(18)与铰链部(30)形成,且设置有开闭自如地关闭贯通孔(25)的闭合部(32),通过使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卡合,而使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而从容器主体(2)拆除的盖(3)拆装自如。

Description

容器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42924号而主张优先权,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收容牙膏等的管容器、用于收容化妆品等的酒瓶容器的盖,已知有通过嵌入容器主体的上端部式的嵌合来进行固定的铰链式盖。具备这样的铰链式盖的容器由于容易由单手打开闭合部,因此使用性优异。
然而,在容器主体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伴随于此,铰链式盖的直径也变大,因此闭合部的打开容易度下降。另外,所述铰链式盖随着内置物的剩余量变少而难以挤出内置物。另外,铰链式盖一般其容积较大,因此容易有一种内置物残存于盖内部而未使用完的感觉。
因此,提出了一种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3),其使铰链式盖为螺纹式来通过螺合而固定于容器主体,在内置物的剩余量变少时,将铰链式盖从容器主体拆除以用尽内置物。
然而,在所述容器中,在用尽内置物时需要旋转铰链式盖来拆除,因此盖的拆除作业较复杂。
另外,不能说使用者一定喜欢铰链式盖,也存在喜欢铰链式以外的开封方式的使用者。然而,所述容器因盖的拆除较复杂,每次使用,无法应对如使用者根据喜好来选择开封方式的使用方法。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容器(专利文献4),其在用尽剩余量变少的内置物时,通过将铰链式盖的外壁部的相对的部分向内侧按压,从而使所述外壁部在容器主体的肩部一点一点地升高以使盖脱落。
然而,在所述容器中,未假定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时,根据喜好选择开封方式。另外,在使用末期,由于假定拆除盖,因此未假定自如地安装或拆除盖。另外,在所述容器中,在要打开铰链式盖的上部的闭合部时,存在错误地按压盖的外壁部而意外地使盖自身脱落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8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5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750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20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选择开封方式,容易用尽内置物,且稳定抑制盖意外脱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容器具有以下方式。
[1]一种容器,具有:
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及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的盖,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收容内置物的躯干部;肩部,该肩部形成于所述躯干部的上端,且以朝向上方暂时变窄的方式倾斜;及筒状的头部,该头部突设于所述肩部的上端,且该头部的上端开口,
所述盖具有:顶板部;从所述顶板部向下方突出的内侧筒部;及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内侧筒部的外侧向下方突出的外侧筒部,
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部,
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的所述内侧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定部卡合的第二卡定部,
由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形成卡定结构,
所述外侧筒部具有从特定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位,
该容器构成为,在将所述按压部位向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按压时,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该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卡合,而使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从所述容器主体拆除的所述盖拆装自如,
在所述盖中,在所述顶板部形成与所述内侧筒部的内部连通的贯通孔,在所述盖中还设置有闭合部,该闭合部经由铰链部与所述顶板部一起形成,且开闭自如地关闭所述贯通孔。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沿连结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的X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所述按压部位构成在能够沿Y方向按压所述外侧筒部的位置。
[3]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4]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
[5]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X方向两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卡定部,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所述第二卡定部。
[6]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7]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的所述外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不与所述肩部接触,所述外侧筒部的Y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与所述肩部接触,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
[8]根据[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肩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形成有台阶,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该台阶使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难以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
本申请发明具有以下的方式作为其他方式。
一种容器,具有:
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及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的盖,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收容内置物的躯干部;肩部,该肩部形成于所述躯干部的上端,且以朝向上方暂时变窄的方式倾斜;及筒状的头部,该头部突设于所述肩部的上端且该头部的上端开口,
所述盖具有:顶板部;从所述顶板部向下方突出的内侧筒部;及外侧筒部,该外侧筒部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内侧筒部的外侧向下方突出,且在将所述盖安装到所述容器主体时下端部与所述肩部接触,
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部,
在所述内侧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将所述盖安装到所述容器主体时与所述第一卡定部卡合的第二卡定部,
由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形成卡定结构,
所述外侧筒部具有从特定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位,
在将所述按压部位向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按压时,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该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中,在所述顶板部形成与所述内侧筒部的内部连通的贯通孔,在所述盖中还设置有闭合部,该闭合部经由铰链部与所述顶板部一起形成,且开闭自如地关闭所述贯通孔。
在沿连结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的X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优选的是,内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
另外,优选的是,在X方向两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另外,优选的是,在将所述盖安装到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时,所述外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不与所述肩部接触,所述外侧筒部的Y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与所述肩部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肩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形成有台阶,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该台阶使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难以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选择开封方式,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抑制盖意外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容器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容器的盖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4A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图1的容器的盖的仰视图。
图4B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图1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5A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5B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盖的仰视图。
图6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7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8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纵剖视图。
图10A是沿X方向剖切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内侧筒部的剖视图。
图10B是沿Y方向剖切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内侧筒部的剖视图。
图11A是沿X方向剖切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内侧筒部的剖视图。
图11B是沿Y方向剖切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内侧筒部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13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14本发明的容器的他的例的盖的侧视图。
图15本发明的容器的他的例的盖的侧视图。
图16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17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18是从容器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盖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其他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4A对本发明的容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1具有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2与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上端部的盖3。
如图1及图3所示,容器主体2具有:收容内置物的躯干部10;肩部12,该肩部12形成于躯干部10的上端,且以朝向上方暂时变窄的方式倾斜;及筒状的头部14,该筒状的头部14突设于肩部12的上端,且该筒状的头部14的上端开口。
躯干部10的方式无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收容牙膏、山葵膏、芥末膏等内置物、美容霜等内置物等的结构即可,例如可列举出管、酒瓶、小袋、金属罐、瓶等。
躯干部10的截面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任意地选择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星形等。在此,“截面”是指相对于躯干部的长度方向沿垂直方向剖切时的截面。
如图3所示,在头部14中,以从外周面14a突出的方式,沿头部14的周向呈环状地形成有第一卡定部16。在将盖3安装到容器主体2的上端部时,第一卡定部16与后述的盖3的第二卡定部24形成卡定结构。由此,能够将盖3稳定固定到容器主体2。“卡定结构”是指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相互卡定。作为卡定结构的代表例有沉割(under cut)嵌合。
第一卡定部16的纵截面形状在该例中为三角形,但不限定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半圆形、矩形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取代突起状的第一卡定部16,而在头部14的外周侧沿周向形成槽,通过盖3的第二卡定部24钩挂在所述槽而形成卡定结构。
本发明的容器中的容器主体的头部可以位于躯干部的直径方向的中央,也可以不位于躯干部的直径方向的中央。
作为容器主体2的材质,能够使用公知的材质,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PET),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苯乙烯(PS)、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弹性体、聚甲醛(POM)、二氧化硅、玻璃、金属箔、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其中优选PE、PP等烯烃类树脂。
如图1~3所示,盖3具有:圆板状的顶板部18;从顶板部18向下方突出的内侧筒部20;及从顶板部18的周缘,即顶板部18的内侧筒部20的外侧向下方突出的外侧筒部22。从内侧筒部20的顶板部18的底面到内侧筒部的下端部为止的长度与从外侧筒部22的顶板部18的底面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为止的长度之比优选为1:1~1:5。
在将盖3安装到容器主体2的上部的状态下,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可以与容器主体2的肩部12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优选接触。
内侧筒部20的顶端部的内径与容器主体2的头部14的外径大致相同,在内侧筒部20的内部嵌入容器主体2的头部14。
另外,在内侧筒部20的内周面20a的顶端侧(下端部),以从内周面20a向头部14侧突出的方式,沿内侧筒部20的周向呈环状地形成第二卡定部24。
内侧筒部20具有挠曲性,在将容器主体2的头部14嵌入盖3的内侧筒部20的内部来将盖3安装到容器主体2时,如图3所示,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形成卡定结构。
另外,外侧筒部具有被从特定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位,在将按压部位按压到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时,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在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提起盖3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
第二卡定部24的纵截面形状在该例中为三角形,但只要是能够与第一卡定部16形成卡合结构,且在提起盖时解除卡合状态的形状,则不限定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半圆形、矩形等。第一卡定部16及第二卡定部24的纵截面形状优选均为三角形状。
在盖3的顶板部18的中央形成有与内侧筒部20连通的贯通孔25,设置有以包围贯通孔25的方式向上方突设的筒状的注出口部26,另外,设置有从顶板部18的比内侧筒部20靠内侧向下方突出的套筒28。
在容器1中,收容于容器主体2的躯干部10内的内置物经由肩部12、头部14、套筒28、贯通孔25,从注出口部26注出。
套筒28的顶端部28a与头部14的顶端14b的上表面碰触。由此,在安装了盖3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抑制内置物漏出。另外,作为套筒28,除如所述般与头部14碰触的方式以外,还能够采用内环等公知的方式。
在盖3还设置有闭合部32,该闭合部32经由铰链部30与顶板部18一起形成,且开闭自如地闭合贯通孔25。在闭合部32的与铰链部30相反侧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钩指部34。铰链部30的相反侧是指隔着内侧筒部20而与铰链部相对的一侧。钩指部34也可以不包括铰链部30而遍及闭合部32的整周形成。
也可以在外侧筒部22的外周面22b的与钩指部34对应的部分形成向盖的内侧凹陷的凹部36。由此,容易将手指挂在钩指部34来打开闭合部32。
也可以在闭合部32设置从下表面的中央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38。在关闭闭合部32时,突起部38嵌入注出口部26,抑制内置物漏出。即,盖3以所谓的内凸方式关闭注出口部26。突起部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半圆形、内环。
注出口部26的内径与头部14的内径之比优选为1:0.1~1:5。
铰链部30的铰链机构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单点式、两点式、三点式、蝶形、按扣铰链式、弹簧嵌合式等。
通过闭合部32形成的内置物的防漏机构不限定于由突起部38形成的内凸方式,根据内置物来适当选择即可。例如,可以是从闭合部的下表面突出的筒部嵌入注出口部内的内环方式,也可以是在从闭合部的下表面突出的筒部内嵌入注出口部,且使分别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注出口部的外周面的卡定部卡合的沉割方式等。
从上方观察盖3时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星形等。
构成盖的材质只要是盖通常使用的材质则无特别限定,例如有PP、PE、PA、PET、PS、金属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其中优选PE、PP等烯烃类树脂。具体而言,容器主体2的材质为HDPE时,盖3的材质优选为PP。
如图4A所示,外侧筒部22具有被从特定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位22’。按压部位22’的位置优选为Y方向两端侧。内侧筒部20的铰链部30侧与其相反侧,即X方向两端侧可以为相同厚度,也可以不同。
如图4B所示,在容器1中,内侧筒部20的铰链部30侧与其相反侧,即X方向的两端部也可以被局部加厚。由此,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因此,在容器1中,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与在从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在此,以成为能够将外侧筒部22向Y方向按压的位置的方式,在外侧筒部22的Y方向两端侧构成按压部位。
在图4B中,内侧筒部20的X方向的外径与Y方向的外径之比优选为1:2~1:0.5。
在图4B中,内侧筒部20的X方向的厚度与Y方向的厚度之比优选为5:1~1:1。
以下,对容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使用容器1时,每当使用时,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来任意地选择开封形式。具体而言,例如,能够捏住盖3的外侧筒部22,将手指钩在钩指部34来打开闭合部32,从而从注出口部26注出内置物来使用。
在这样地打开闭合部32时,大多捏住盖3的外侧筒部22的铰链部30侧与其相反侧的钩指部34侧,容易对外侧筒部22施加沿X方向向内侧按压的力。然而,在容器1中,在打开闭合部32时,即使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也能够使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能够使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难以被解除。因此,能够抑制在打开闭合部32时盖3意外脱落。
另外,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的Y方向上的相对的部分向内侧按压,从而使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在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盖3被抬起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这样一来,在容器1中,能够通过单触方式来容易地将盖3从容器主体2拆除。特别是在内置物的剩余量变少时,由于能够通过这样的单触方式来拆除盖3,因此能够容易地用尽内置物。
容器1的制造方法无特别限定。肩部12及头部14例如能够通过模压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等一体地形成。另外,盖3能够通过注塑成型等形成。
例如,有如下方法:在肩部12与头部14成为一体的成形体的肩部12的下端安装形成躯干部10的层压板制的筒体,在从其底部对躯干部10内填充内置物后,将底部封口来密封,并安装盖3来完成容器1。
作为收容于容器1的内置物无特别限定,例如有牙膏、食品(山葵膏、芥末膏等),药品(软膏等)、准药品(护肤霜、洗发水等)等膏状物。根据内置物的种类,也可以使闭合部32较宽地形成来使容器1能够倒立。能够倒立时的闭合部32的外径与躯干部10的外径之比优选为1:1~1:5。由此,能够使容器1稳定地倒立。
在以上说明的容器1中,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另外,能够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使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的方式不限定于如所述容器1那样的方式。
例如,如图5A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如下盖3A的容器:在内侧筒部20的除铰链部30侧与其相反侧的部分20c外的侧面部20b中,在内侧筒部20的轴向形成狭缝40,在内侧筒部20形成有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的部分20c和周向长度比它们短的侧面侧的部分20d。狭缝的数量优选为2~12。一个狭缝的宽度与长度之比优选为1:1~1:10。
在盖3A中,内侧筒部20的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的部分20c的周向的长度比侧面侧的部分20d的周向的长度长,从而使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即,构成为按压部位位于Y方向两端侧。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向内侧按压外侧筒部22的按压部位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的部分20c的周向的长度与侧面侧的部分20d的周向的长度之比优选为1:1~1:0.1。
在内侧筒部20形成狭缝时,也可以使内侧筒部20的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即形成于X方向两端侧的狭缝的高度比形成于Y方向两端侧的侧面部20b的狭缝的高度低,使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如图5B所示,X方向两端侧与Y方向两端侧是指,在由在X方向上成为45°、135°的线将盖3一分为四时,将与Y方向正交的区域(有斜线)作为Y方向两端侧,将与X方向正交的区域(无斜线)作为X方向两端侧。
狭缝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也可以使形成于X方向两端侧的侧面部20b的狭缝的宽度比形成于Y方向两端侧的狭缝的宽度窄,使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另外,在形成狭缝的情况下,狭缝可以到达内侧筒部20的下端部,也可以不到达内侧筒部20的下端部。
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如下盖3B的容器:在内侧筒部20的X方向两端的外侧,在轴向设置有将用于保持内侧筒部20的形状的柱状的增强部42。
在盖3B中,在内侧筒部20的X方向两端侧局部设置增强部42,在Y方向两端侧未设置增强部,因此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向内侧按压外侧筒部22的按压部位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
增强部42的高度可以与内侧筒部20相同,也可以不同。增强部42优选从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向内侧筒部20的外周面设置,具体而言,在将内侧筒部20的外周面的表面积设为100面积%时,优选设置为覆盖5~100面积%。在图6中,增强部42的厚度与内侧筒部20的厚度之比优选为1:0.1~1:10。
在内侧筒部的外侧局部设置增强部时,增强部的方式不限定于盖3B的方式。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盖3C,所述盖3C设置有如包围内侧筒部20的X方向两端侧的部分的截面圆弧状的板状的增强部42A。增强部42A的高度可以与内侧筒部20相同,也可以不同。增强部42A优选设置为从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包围内侧筒部20的外周面,具体而言,在将内侧筒部20的外周面设为100面积%时,优选设置为覆盖5~100面积%。在图7中,增强部42A的厚度与内侧筒部20的厚度之比优选为1:0.1~1:10。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盖3D,所述盖3D以从内侧筒部20的X方向的两端沿内侧筒部20的直径方向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肋状的增强部43B。肋状的增强部43B的高度可以与内侧筒部20相同,也可以不同。肋状的增强部43B优选朝向铰链部30侧及其相反侧以从内侧筒部20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肋状的增强部43B的数量优选为1~6个。
另外,也可以是图9所例示的具有容器主体2与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上端部的盖3E的容器1A。对容器1A中的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盖3E中,在顶板部18的中央的贯通孔25的周围未形成注出口部26,容器主体2的头部14通过贯通孔25而向顶板部18的上侧突出。另外,通过经由铰链部30与顶板部18一起形成的闭合部32,使向顶板部18的上侧突出的头部14的开口关闭。
在盖3E的顶板部18的上表面的与铰链部30相反侧形成有向上侧突出的突起部33,在突起部33的盖3E的直径方向的外侧形成有凹部33a。另外,在闭合部32的与铰链部相反侧的内侧面32a形成有向直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5。在关闭闭合部32时,闭合部32的突起部35嵌入在顶板部18上形成的突起部33的凹部33a,闭合部32被固定。
另外,在盖3E中,形成有从闭合部32的中央向下方突出的筒部37,在关闭闭合部32时,在筒部37的内部嵌入头部14的顶端部。即,通过外圈方式,来防止内置物从头部14的开口漏出。
盖3E除所述的结构以外,为与盖3相同的方式。因此,在具有盖3E的容器1A中,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能够容易用尽内置物。另外,能够稳定抑制盖意外脱落。盖3E在容易使盖的高度变低,成本方面上有优势这点上,优于如盖3那样,设置向顶板部的上侧突出的注出口部的方式的盖。
另外,在本发明的容器中,在盖3E中,也可以不使用使内侧筒部20的X方向的两端部局部厚壁化的方式,而通过如盖3A那样形成狭缝、如盖3B、盖3C那样形成增强部,来成为使内侧筒部20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的方式。
躯干部10的截面的内径与头部14的内径之比优选为10:1~1:1。
优选为,沿连结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的X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时的压力是沿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时的压力的1~10倍,更优选为1.5~3倍。另外,压力能够通过使用推拉力计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的方法来测定。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还优选为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的方式。通过所述方式,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以下,示出上述方式的容器的一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是具备如下盖的容器:从内侧筒部20的内周面20a到第二卡定部24A中的X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a(强卡合部)的突端的长度d1比从内侧筒部20的内周面20a到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b(弱卡合部)的突端的长度d2长。d1与d2之比优选为1:1~5:1。
上述容器中的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二卡定部24A以外的盖的方式例如能够采用与所述的盖3、3’、3A~3D相同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除不使内侧筒部20局部厚壁化而使厚度均匀以外与盖3相同的方式的盖。
在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中,第二卡定部24A的X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a的长度d1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b的长度d2长,因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A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由此,与容器1相同,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A的卡合状态。因此,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使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的方式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的形状与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的形状不同,而使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可列举出如下那样的第二卡定部24B的方式等:使X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c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使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d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使X方向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的卡合强度强。三角形状的X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c的周向的长度与半圆形状的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部分24d的周向的长度之比优选为1:1~1:5。
另外,在使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盖3E那样采用容器主体的头部的顶端部向盖的顶板部的上侧突出并通过闭合部关闭的方式。
另外,卡合强度是指从横向施加的压缩强度,能够通过使用压缩试验机的方法来测定。具体而言,从盖的X方向及Y方向以100mm/分的速度压缩,测定盖脱落的强度。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还优选为使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由此,在外侧筒部沿X方向向内侧被按压时,外侧筒部的下端部难以在容器主体的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以下,示出所述方式的容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是具备盖4的容器,所述盖4具有外侧筒部22A的X方向的两端部被局部厚壁化,且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的外侧筒部22A。在外侧筒部22A中,通过使其内周面22c的形状在Y方向上成为较长的椭圆形,而使外侧筒部22A的X方向两端侧被局部厚壁化。
外侧筒部的X方向的最厚的部分与外侧筒部的最薄的部分的厚度之比优选为1:1~1:5。
作为盖4,除了取代内侧筒部20的X方向的两端部被局部厚壁化而使外侧筒部22A的X方向的两端部被局部厚壁化以外,可以采用与盖3他的方式。另外,作为所述容器,除了取代盖3而具备盖4以外,可以采用与容器1相同的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的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外侧筒部22A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A的下端部22a难以在容器主体2的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另一方面,在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A的下端部22a在容器主体2的肩部12的表面上升。由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因此,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使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的方式不限定于如所述盖4那样的方式。
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的盖4A,通过在外侧筒部22B的Y方向两端侧的外周形成直线切削的切削部44,而使外侧筒部22B的X方向的两端部被局部厚壁化,使外侧筒部22B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另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的盖4B:在外侧筒部22中的Y方向两端侧的侧面部22d形成狭缝46,在外侧筒部22的X方向两端侧不形成狭缝,从而使外侧筒部22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在盖4B中,狭缝46到达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
另外,在外侧筒部22的侧面部22d形成狭缝46时,如图15所示,狭缝46也可以不达到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在盖4B及4B’中,狭缝的数量优选为1~5。
一个狭缝的宽度与长度之比优选为1:1~1:10。
另外,在外侧筒部22形成狭缝时,也可以使形成于外侧筒部22的X方向两端侧的狭缝的高度比形成于Y方向两端侧的侧面部22d的狭缝的高度低,以使外侧筒部22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外侧筒部22的X方向两端侧的狭缝的高度与外侧筒部22的Y方向两端侧的狭缝的高度之比优选为1:1~1:10。
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如下的盖4C的容器:在外侧筒部22的X方向的两端部的内侧设置用于保持外侧筒部22的形状的截面圆弧状的板状的增强部48,在外侧筒部22的Y方向两端侧未设置增强部。具体而言,在将外侧筒部22的内侧面的面积设为100面积%时,增强部48优选在外侧筒部22的X方向的两端部的内侧形成为5~80面积%。增强部48的高度可以与内侧筒部20的高度相同,也可以不同。增强部的厚度与内侧筒部的厚度之比优选为1:1~1:5。
在盖4C中,通过在外侧筒部22的X方向两端侧局部设置增强部48,而使外侧筒部22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难以在容器主体的肩部一点一点地升高,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
在外侧筒部的X方向的两端部的内侧局部设置增强部时,增强部的方式不限定于盖4C的方式。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以从外侧筒部22的X方向的两端部的内周面沿内侧筒部20的直径方向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多个肋状的增强部48A的盖4D。优选的是,肋状的增强部48A朝向内侧筒部20以从外侧筒部22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肋状的增强部48A优选1~5个。肋状的增强部48A的高度可以与内侧筒部20的高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使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盖3E那样采用容器主体的头部的顶端部向盖的顶板部的上侧突出并通过闭合部关闭的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还优选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形成于X方向两端侧而不形成于Y方向两端侧的方式。在上述方式中,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形成于X方向两端侧,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通过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而作用有将盖保持在容器主体上的力。另一方面,在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的情况下,由于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因此盖容易脱落。这样一来,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以下,示出上述方式的容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是具备如下的盖5的容器:在内侧筒部20的内周面20a中的X方向两端侧形成第二卡定部24C,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第二卡定部。具体而言,优选形成为使内侧筒部20的下端部的内周与第二卡定部24C的周向的长度(即,两个第二卡定部24C的周向的长度的总和)之比为1:1~1:5。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上述容器也可以具有容器主体,该容器主体在头部的外周面的X方向两端侧局部形成与第二卡定部24C对应的第一卡定部,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第一卡定部,也可以在X方向两端侧及Y方向两端侧形成第一卡定部。
作为上述容器,除了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24C形成于内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以外,可以采用与其他的方式的容器相同的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的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24C的纵截面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有三角形、矩形、半圆形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24C形成于内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因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A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24C的卡合状态。因此,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盖3E那样采用容器主体的头部的顶端部向盖的顶板部的上侧突出并通过闭合部关闭的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还优选如下方式:在将盖安装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时,外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不与肩部接触,外侧筒部的Y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与肩部接触。由此,即使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的下端部也不会在容器主体的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因此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以下,示出上述方式的容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容器是具备如下的盖6的容器,所述盖6具有X方向两端侧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的外侧筒部22C。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对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所述容器中,外侧筒部22C的Y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22e与容器主体2的肩部12接触。另一方面,外侧筒部22C的X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22f不与容器主体2的肩部1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在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C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C的下端部22e在容器主体2的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另一方面,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C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C的下端部22f不与容器主体2的肩部12接触,因此外侧筒部22C的下端部22f不升高,维持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中,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C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因此,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盖3E那样采用容器主体的头部的顶端部向盖的顶板部的上侧突出并通过闭合部关闭的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容器中,还优选如下方式:在容器主体的肩部的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形成使外侧筒部的下端部难以在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的台阶。由此,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与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以下,示出上述方式的容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容器7具有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2A与安装于容器主体2A的上端部的盖8。容器7中与容器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除了在肩部12的铰链部30侧与其相反侧局部形成突起部50以外,容器主体2A与容器主体2相同。在容器主体2A中,通过突起部50来在肩部12的X方向两端侧形成台阶,在肩部12的Y方向两端侧不形成台阶。具体而言,X方向两端侧的形成台阶的区域与Y方向两端侧的未形成台阶的区域的面积比优选为1:1~1:10。
突起部50的形状只要是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能够防止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在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的形状,则无特别限定。
作为盖8,只要是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的X方向的两端部与突起部50接触的范围,则可以采用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任意的盖。例如,作为盖8,也可以采用与上述的盖3、3’、3A~3D相同的方式的盖,也可以除了不使内侧筒部20局部厚壁化而使厚度均匀以外采用与盖3相同的方式的盖。
在容器7中,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通过由突起部50形成的台阶,而使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难以在容器主体2A的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另一方面,由于在肩部12的Y方向两端侧没有台阶,因此在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外侧筒部22的下端部22a在容器主体2A的肩部12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并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
这样一来,在容器7中,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22向内侧按压时,与沿Y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第一卡定部16与第二卡定部24的卡合状态。因此,与容器1相同,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因此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地抑制盖意外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盖3E那样采用容器主体的头部的顶端部向盖的顶板部的上侧突出并通过闭合部关闭的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容器中,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抑制盖意外脱落。
对于本发明的容器,从容易挤出内置物并容易用尽内置物这点来看,容器主体为管容器时最为有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容器,也可以是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两种以上的容器。
工业实用性
对本发明的容器而言,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而容易地选择开封方式,容易用尽内置物,稳定抑制盖意外脱落。
符号说明
1,1A,7 容器
2,2A 容器主体
3,3’,3A~3E,4,4A~4D,4B’,5,6,8 盖
10 躯干部
12 肩部
14 头部
16 第一卡定部
18 顶板部
20 内侧筒部
22,22A~22C 外侧筒部
24,24A~24C 第二卡定部
25 贯通孔
26 注出口部
30 铰链部
32 闭合部

Claims (8)

1.一种容器,具有:
收容内置物的容器主体;及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的盖,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收容内置物的躯干部;肩部,该肩部形成于所述躯干部的上端,且以朝向上方暂时变窄的方式倾斜;及筒状的头部,该头部突设于所述肩部的上端且该头部的上端开口,
所述盖具有:顶板部;从所述顶板部向下方突出的内侧筒部;及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内侧筒部的外侧向下方突出的外侧筒部,
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卡定部,
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盖的所述内侧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定部卡合的第二卡定部,
由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形成卡定结构,
所述外侧筒部具有从特定方向被按压的按压部位,
该容器构成为,在将所述按压部位向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按压时,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该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卡合,而使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从所述容器主体拆除的所述盖拆装自如,
在所述盖中,在所述顶板部形成与所述内侧筒部的内部连通的贯通孔,在所述盖中还设置有闭合部,该闭合部经由铰链部与所述顶板部一起形成,且开闭自如地关闭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沿连结所述外侧筒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的X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与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将所述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相比,难以解除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状态,
所述按压部位构成在能够沿Y方向按压所述外侧筒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X方向两端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比Y方向两端侧的卡定结构的卡合强度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X方向两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卡定部,在Y方向两端侧未形成所述第二卡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筒部在X方向比在Y方向难以挠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的所述外侧筒部的X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不与所述肩部接触,所述外侧筒部的Y方向两端侧的下端部与所述肩部接触,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肩部的所述铰链部侧与其相反侧形成有台阶,在沿X方向将外侧筒部向内侧按压时,该台阶使所述外侧筒部的下端部难以在所述肩部的表面一点一点地升高。
CN201480064511.8A 2013-11-25 2014-11-21 容器 Pending CN1059927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2924 2013-11-25
JP2013242924 2013-11-25
PCT/JP2014/080884 WO2015076365A1 (ja) 2013-11-25 2014-11-21 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741A true CN105992741A (zh) 2016-10-05

Family

ID=5317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511.8A Pending CN105992741A (zh) 2013-11-25 2014-11-21 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52252B2 (zh)
KR (1) KR20160089330A (zh)
CN (1) CN105992741A (zh)
WO (1) WO2015076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7802B2 (ja) * 2014-12-24 2019-04-10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容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597Y2 (zh) * 1971-06-12 1976-09-21
JPS58174456U (ja) * 1982-05-17 1983-11-21 協和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ゾ−ル罐のキヤツプ
JPS5989847U (ja) * 1982-12-07 1984-06-1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容器とキヤツプとの取付構造
JPH1017040A (ja) * 1996-06-26 1998-01-20 Toyo Aerosol Kogyo Kk エアゾール容器に固定するための容器カバー
JP2003012005A (ja) * 2001-07-03 2003-01-15 Yoshida Industry Co Ltd チューブ容器
CN102666299A (zh) * 2009-11-20 2012-09-12 吉田塑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盖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6063U (ja) * 1983-03-18 1984-09-29 ア−ス製薬株式会社 噴霧器用キヤツプ
JPH0424833Y2 (zh) * 1985-04-08 1992-06-12
JPH10258853A (ja) 1997-03-19 1998-09-29 Shiseido Co Ltd 倒立容器用キャップ
JP2008155961A (ja) 2006-12-25 2008-07-10 Lion Corp ヒンジキャップ付き容器の構造
JP5456374B2 (ja) 2009-05-29 2014-03-2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キャッ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597Y2 (zh) * 1971-06-12 1976-09-21
JPS58174456U (ja) * 1982-05-17 1983-11-21 協和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ゾ−ル罐のキヤツプ
JPS5989847U (ja) * 1982-12-07 1984-06-1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容器とキヤツプとの取付構造
JPH1017040A (ja) * 1996-06-26 1998-01-20 Toyo Aerosol Kogyo Kk エアゾール容器に固定するための容器カバー
JP2003012005A (ja) * 2001-07-03 2003-01-15 Yoshida Industry Co Ltd チューブ容器
CN102666299A (zh) * 2009-11-20 2012-09-12 吉田塑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盖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6365A1 (ja) 2015-05-28
KR20160089330A (ko) 2016-07-27
JP6452252B2 (ja) 2019-01-16
JPWO2015076365A1 (ja)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80819A1 (en) Cap for Containers with Improved Sealing
JP2008531413A5 (zh)
CN103612822A (zh) 一种防盗防伪防漏液日化用品包装瓶
CN105992741A (zh) 容器
HK1132240A1 (en) A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CN206025506U (zh) 一次性碗状快餐盒
JP6497802B2 (ja) 容器
CN210417548U (zh) 一种管肩和帽盖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包装软管
CN103818629A (zh) 一种烟油瓶
CN203544647U (zh) 一种防盗防伪防漏液日化用品包装瓶
CN203903077U (zh) 一种方便生产的酱油瓶瓶盖
CN203237550U (zh) 包装容器
JP2011173597A (ja) 密閉容器
KR200459770Y1 (ko) 용기뚜껑
JP6877983B2 (ja) キャップ
CN104229289A (zh) 一种容器封盖及用于容纳产品的包装
KR101355042B1 (ko) 용기뚜껑 오프너
JP6295460B2 (ja) 容器
CN208942880U (zh) 儿童安全盒
CN201791085U (zh) 用于药瓶的封盖
CN102407973A (zh) 酒瓶防伪外包装罐
CN205854913U (zh) 吹塑瓶的出液口组件
CN205555040U (zh) 一种可内置勺子的深筋包装罐
CN203372588U (zh) 一种容器封盖及用于容纳产品的包装
KR20090013639A (ko) 뚜껑을 별도의 연결부 없이 이종의 용기 목에 결합하는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