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2529B - 带长度调节件 - Google Patents

带长度调节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529B
CN105992529B CN201480075341.3A CN201480075341A CN105992529B CN 105992529 B CN105992529 B CN 105992529B CN 201480075341 A CN201480075341 A CN 201480075341A CN 105992529 B CN105992529 B CN 105992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band
main body
tape wrapping
w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3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529A (zh
Inventor
藤井崇成
桥本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92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 A44B11/26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with at least one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6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带长度调节件(300)包括主体(100)和枢动构件(200),该枢动构件(200)由主体(100)枢支承而能够在主体(100)上枢动。主体(100)包括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枢动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主体(100)上时,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与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组合起来构成用于同一带的卷绕部。

Description

带长度调节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长度调节件,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该带长度调节件的带扣。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容易调节带状体长度的分离型连接件。如该专利文献中的图2所公开的那样,在阳构件3上设有固定构件4和可动构件21。如该专利文献中的图3所公开的那样,带状体1被卷绕在可动构件21的中央件23上。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插头10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铰链部(日文:フラップ)30的结构。如该专利文献中的图7所公开的那样,带3被卷绕在棒状部分39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6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6488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旨在针对以枢动构件能够枢动的方式将枢动构件设于主体的带长度调节件,谋求该带长度调节件的供带卷绕的带卷绕部的强度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带长度调节件300包括主体100和枢动构件200,该枢动构件200由所述主体100枢支承而能够在所述主体100上枢动,其中,所述主体100包括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与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组合起来构成用于同一带的卷绕部。
优选的是,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上部框部210,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架设在该上部框部210的框内,所述主体100包括下部框部110,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架设在该下部框部110的框内,所述枢动构件200的所述上部框部210能够倒伏在所述主体100的所述下部框部110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所述上部带卷绕部290能够配置在该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其枢动轴侧的基端201以及与该基端201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202,在比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靠所述自由端202侧的位置设有第1带压紧部280,在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第2带压紧部180,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该第2带压紧部180与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一起夹持带。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和所述第2带压紧部180设有凹凸互补的凹凸构造180a、280a。
优选的是,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的至少局部配置在比所述第2带压紧部180靠下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带扣600包括可插拔的阳构件400和阴构件500,其中,所述阳构件400和所述阴构件500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带长度调节件300。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谋求提高供带卷绕的带卷绕部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节件与阳构件一体化了的带扣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分解俯视图,在此,在从正面观察纸面时,将构成部件纵向排列并使各构成部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能够比较各构成部件的左右宽度。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分解剖视图,示出阳构件与阴构件连结之前的状态的剖面,并且将阳构件的各部件分开示出。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剖视图,示出阳构件与阴构件连结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并且用单点划线示出带。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相对于主体稍稍倾斜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阳构件的概略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将图7中的虚线圆的范围放大示出的概略图,表示带压紧部彼此的凹凸互补地配置。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被自主体提起的过程,图9的(b)放大示出图9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在主体上立起的状态,图10的(b)放大示出图10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的(a)表示在规定角度简单地将枢动构件定位了的状态,图11的(b)是将图11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放大示出的概略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的(a)~图12的(c)表示上部带卷绕部与下部带卷绕部的不同组合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节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节件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无需过多说明,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且能够掌握该组合的叠加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说明书附图是以说明发明为主要目的,适当地进行了简化。
对于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如下定义各方向。其中,以下的定义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左右方向与枢动构件的枢动轴延伸方向一致。也可以将左右方向称作轴线方向。上下方向与倒伏在带长度调节件的主体上的枢动构件的层叠方向、或者与带长度调节件的主体的部分和倒伏在该部分上的枢动构件的部分层叠的层叠方向一致。也可以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长度方向。在带长度调节件为带扣的情况下,长度方向是指阴构件相对于阳构件的***方向、阳构件自阴构件拔出的方向。该插拔方向是与所述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将枢动构件枢动的方向称作枢动方向。如果枢动构件的枢动范围没有限制,则枢动方向具有圆周轨迹。在枢动构件的枢动范围具有限制的情况下,枢动方向具有圆弧轨迹。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带长度调节件与阳构件一体化了的带扣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带扣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3是带扣的概略分解俯视图,在此,在从正面观察纸面时,将构成部件纵向排列并使各构成部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能够比较各构成部件的左右宽度。
图4是带扣的概略分解剖视图,示出阳构件与阴构件连结之前的状态的剖面,并且将阳构件的各部件分开示出。图5是带扣的概略剖视图,示出阳构件与阴构件连结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并且用单点划线示出带。图6是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相对于主体稍稍倾斜的状态。图7是带扣的阳构件的概略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是将图7中的虚线圆的范围放大示出的概略图,表示带压紧部彼此的凹凸互补地配置。图9是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被自主体提起的过程,图9的(b)放大示出图9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图10是带扣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枢动构件在主体上立起的状态,图10的(b)放大示出图10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另外,为了详细地图示带扣的结构,在图1~图3中省略了带的图示。
如图1~3所示,带扣600包括阳构件400和阴构件500,阳构件400包括能根据后述的说明理解的带长度调节件300。阳构件400包含带长度调节件300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阴构件500代替阳构件400包含带长度调节件300,而且,也可以将带长度调节件300设在阳构件400和阴构件500这两者上。也可以相对于阳构件400、阴构件500独立形成带长度调节件300,该带长度调节件300以能够装卸或不能装卸的方式设置在阳构件400和/或阴构件500上。
能够预料到带扣600的使用者会把持并操作阳构件400,将阳构件400相对于阴构件500进行插拔。在例示的本方式中,鉴于这一点,将带长度调节件300设于阳构件400而不是阴构件500,使带扣600整体的操作性提高。
带扣600的阳构件400包括主体100和枢动构件200,该枢动构件200利用该主体100枢支承且能够在主体100上枢动。在主体100设有下部带卷绕部190,在枢动构件200设有上部带卷绕部290,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主体100上时,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上,它们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同一带用的带卷绕部。另外,如后所述,上部带卷绕部290与下部带卷绕部190之间无论是否接触都可以。
阴构件500包括主体部510和带卷绕部520。在非限定性的一个方式中,带的一端侧卷绕于阳构件400的带卷绕部(由上部带卷绕部290和下部带卷绕部190构成的带卷绕部),带的另一端侧卷绕于阴构件500的带卷绕部520。在非限定性的另一方式中,第1带的一端侧卷绕于阳构件400的带卷绕部(由上部带卷绕部290和下部带卷绕部190构成的带卷绕部),与第1带不同的第2带的一端侧卷绕于阴构件500的带卷绕部520。在图1~图3等中未图示的带为厚度任意的具有柔软性的纺织物类或编织物类,有代表性的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纵长体,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态。也可以将带称作带子、绳(日文:紐)、软线(日文:コード)等。带的材质是任意的。
也可以将阳构件400称作插头,将阴构件500称作插座,将枢动构件200称作铰链部。阳构件400的主体100和枢动构件200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不应限定于本发明所图示的具体形状。阴构件500的具体结构存在各种形态,公开的形态只不过是一例。阳构件400、阴构件500通过聚缩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模具成形进行制造,但也可以是阳构件400和阴构件500的局部利用金属构件替换。例如,以与枢动轴相对应的方式将金属棒***成形于枢动构件200,使轴的强度提高。或者,将金属棒作为枢动轴埋入主体100侧。另外,“枢动”这一用语应该从广义来解释,也包括枢动范围较小或较大的形态。
阳构件400的主体100包括下部框部110、与该下部框部110连结且沿插拔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腿部410、在左右一对腿部410的左右中央沿插拔方向延伸的引导棒450以及与引导棒450的基端连结且沿插拔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板部460。在下部框部11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下部带卷绕部190架设在下部框部110的框内。而且,在下部框部110设有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后述的枢动构件200的左右一对轴部220嵌合于该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非限定性的一个方式中,如图3明确所示,下部框部110至少包括左侧棒部110a、右侧棒部110b和棒状端部110c。左侧棒部110a和右侧棒部110b沿插拔方向延伸,棒状端部110c沿左右方向延伸,将左侧棒部110a和右侧棒部110b连结起来。左侧棒部110a、右侧棒部110b和棒状端部110c这三者相连续而使得下部框部110呈C字状或U字状的形状。另外,棒部、棒状端部的截面形状是任意的,但优选与人的手部接触的外周面、外周缘是弯曲的。
在下部框部110设有将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构造110d。若将该连结构造110d也视为下部框部110的形状,则下部框部110为大致矩形的闭合框体。而且,在下部框部110还设有弯曲棒部110e,该弯曲棒部110e将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之间连结起来,并且连结所述腿部410的基端、引导棒450的基端以及板部460。若将该弯曲棒部110e也视为下部框部110的形状,则下部框部110为大致矩形的闭合框体。
在将连结构造110d和弯曲棒部110e这两者均视为下部框部11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连结构造110d不构成下部框部110的框部分,而是成为架设在下部框部110的框内的中间连结构造。下部框部110的具体结构具有以下各种形态:朝向任意方向敞开的框、周围闭合的任意形状的框、朝向任意方向的C字状、U字状等。无论哪种形态,都不应该限定于本发明的公开例。
下部带卷绕部190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连续地延伸,连结左侧棒部110a和右侧棒部110b。下部带卷绕部190是左右连续的棒部,但并非限定于此,在另一形态中,是在任意部位、例如左右中央处断开的非连续的棒部。下部带卷绕部190位于棒状端部110c与连结构造110d之间或者棒状端部110c与弯曲棒部110e之间,根据这样的关系,也可以将下部带卷绕部190称作中间棒部。在插拔方向上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两侧并与下部带卷绕部190相邻的部位设有能够供带贯穿的宽度相同的开口OP11、OP12。
枢动构件200的上部带卷绕部290被配置在下部带卷绕部190的上方,由此,下部带卷绕部190与上部带卷绕部290组合而构成针对同一带的带卷绕部。由此,能够对带卷绕部赋予针对带的拉拽等的较高的刚性。由主体100或枢动构件200仅一者构成刚性充分的带卷绕部并不容易。上述结构能够提供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意图的前提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公开方式的一个方式。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与棒状端部110c之间设有带能够贯穿的可选(日文:オプション)的开口OP11。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与连结构造110d之间设有带能够贯穿的第1开口OP12。在连结构造110d与弯曲棒部110e之间设有不容许带贯穿的可选的开口OP13。第1开口OP12、可选的开口OP11是用于带贯穿的开口,具有相同的左右宽度W20。该左右宽度W20稍大于适用于带扣600的带的左右宽度。
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意图的前提下,详细地说明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中,轴支承部120包括厚度比左侧棒部110a、右侧棒部110b、连结构造110d这三者各自的厚度厚的壁部125。在左右一对壁部125设有自轴线方向内侧向外侧凹陷的一对凹部121。轴线方向内侧是在沿着枢动轴延伸方向上自主体100的外侧朝向中心的方向。轴线方向外侧是在沿着枢动轴延伸方向上自主体100的中心向外侧离开的方向。该凹部121由自壁部125的下表面延伸至连结构造110d的上表面与壁部125的上表面之间的位置为止的孔/缺口形成。凹部121的空间与连结构造110d上贯穿的贯通孔122连通,能够利用与用于形成连结构造110d的贯通孔122的同一模具的局部或者模芯形成凹部121。
枢动构件200由主体100枢支承而能够在主体100上枢动。枢动构件200能够倒伏在下部框部110上,此时,如所述那样,枢动构件200的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于下部框部110的下部带卷绕部190上而一起构成同一带用的带卷绕部。枢动构件200包括左右一对轴部220。轴部220卡合于轴支承部120,由此,确保枢动构件200能相对于主体100的枢动。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轴部220设于由于间隙222而能够稍稍弹性变形的可动片221上,能够在单独成形主体100和单独成形枢动构件200之后,简单地将枢动构件200组装于主体100。另外,也可以使枢动构件200与主体100之间的轴卡合关系、即凹凸关系对调。
在本实施方式所公开的一个方式中,枢动构件200具有枢动轴侧的基端201和与该基端201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202,上部带卷绕部290设在基端201与自由端202之间。在上部带卷绕部290的基端201侧设有第2开口OP21,在上部带卷绕部290的自由端202侧设有第3开口OP22。第2开口OP21、第3开口OP22是用于贯穿带的开口,它们具有相同的左右宽度W20。
带扣600的操作者把持枢动构件200时所把持的把持部230设于枢动构件200的自由端202。在把持部230设有第3开口OP23,但该开口OP23仅是减轻重量(日文:肉抜き),并非用来供带贯穿。直线棒部230a和弯曲棒部230b以隔着开口OP23的方式设置。另外,用于贯穿带的开口不限定于闭合的开口,也可以是以任意程度局部开放的开口。
枢动构件200具有上述的左右一对棒部210a、210b,并且还具有将左右一对棒部210a、210b连结起来的靠基端201侧的基部218和靠自由端202侧的把持部230,从而构成为框状。换言之,枢动构件200包括上部框部210,该上部框部210包括左右一对棒部210a、210b、基部218和把持部230。上部带卷绕部290被架设在上部框部210的框内。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在基部218与把持部230之间,因而,也可以将上部带卷绕部290称作中间棒部。上部带卷绕部290优选为连续或非连续的棒部。
在阳构件400的主体100如上所述设有普通带扣的阳构件所具备的凸出构造,在阳构件400的主体100设有左右一对腿部410、引导棒450和左右一对板部460。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左右一对腿部410、引导棒450和左右一对板部460连结于弯曲棒部110e,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态。
左右一对腿部410具有随着自基端朝向顶端侧而彼此靠近的形状,能够与操作者的操作相应地彼此靠近,并且能够在外力释放后弹性恢复至原来的形状。例示的腿部410设有上下厚度较大的操作部420,该操作部420能够被带扣600的操作者的手指向内侧按压。通过解除施加于操作部420的外力,腿部410会弹性恢复至原来的姿态。在腿部410的顶端部设有上下突出的卡合突起430。该卡合突起430能够卡合于设在阴构件500上的被卡合部530,通过腿部410的卡合突起430与阴构件500的被卡合部530之间的卡合,来确保阳构件400与阴构件500之间的卡定。
而且,在腿部410设有以连结操作部420和卡合突起430且连结卡合突起430和弯曲棒部110e的方式呈J字状延伸的弹性部440。弹性部440构成为,与操作部420、卡合突起430相比上下厚度较小,且内侧部(连结卡合突起430和弯曲棒部110e的部分)的左右宽度比外侧部(连结卡合突起430和操作部420的部分)的左右宽度小。能够利用弹性部440的弹性确保腿部410向原位置的弹性返回。附图标记H410是指由操作部420和弹性部440所围成的孔。
设置引导棒450的目的在于,确保阳构件400向阴构件500的稳定***或者阳构件400自阴构件500的稳定拔出,引导棒450以弯曲棒部110e的左右中央为基点、以远离下部框部110的方式在左右一对腿部410的中间延伸。板部460是为了限定阳构件400相对于阴构件500的***界限而设置的。
阴构件500的主体部510是上板511与下板512相对配置而成的中空构造,具有入口515和出口516。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510的左右侧壁设有容许腿部410***的狭缝SL510。在主体部510设有被卡合部530,该被卡合部530用于自入口515到出口516引导卡合突起430并与该卡合突起430卡合。非限定性的例示的被卡合部530是设于上板511的内表面和下板512的内表面的上下对称的台阶构造。被该台阶构造引导的卡合突起430到达主体部510的出口516,由于腿部410的弹性恢复,卡合突起430的弯曲棒部110e侧的侧面与台阶构造的端面530a对齐卡合,由此,阳构件400被阴构件500卡定而使两者连结在一起。在主体部510设有用于引导引导棒450的移动的引导部550。例如,引导部550包括左右一对引导壁,该左右一对引导壁以隔开与引导棒450的左右宽度相应的间隔的方式配置。该引导壁的入口515侧的端部与板部460抵接,限定阳构件400的停止位置。带卷绕部520是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连续地延伸的棒部,与主体部510之间形成供带穿过的开口OP50。在另一方式中,带卷绕部520在任意部位断开而不连续。
另外,带扣600的阳构件400与阴构件500之间的卡定的具体形态是任意的。也可以改变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位置。
如图4~图6所示,在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下部带卷绕部190构成为截面呈大致L字状。台阶状收纳部191设有作为台阶面的台阶底面191a和台阶侧面191b。台阶底面191a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台阶侧面191b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并自台阶底面191a向上方立起。在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由此能够确保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上配置上部带卷绕部290的空间。当然,优选设置台阶状收纳部191,但这是可选而不是必须的。
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下部框部110上时,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于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底面191a,相邻配置在台阶侧面191b的旁边、换言之插拔方向前侧。在通过下部带卷绕部190与上部带卷绕部290的相互配合而构成的带卷绕部上卷绕有带的状态下,在向任意方向拉拽带时,上部带卷绕部290与下部带卷绕部190的台阶底面191a或台阶侧面191b接触,它们一体地作为带卷绕部发挥作用,刚性叠加。由该说明可知,在未卷绕有带的状态下,上部带卷绕部290是否与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底面191a、台阶侧面191b接触不是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未卷绕有带的状态下,上部带卷绕部290可以与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底面191a和台阶侧面191b都不接触。
可知在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的情况下,上部带卷绕部290与下部带卷绕部190在上下方向和插拔方向(长度方向)上组合,能够应对卷绕在该带卷绕部290和下部带卷绕部190上的带的各种拉拽。例如,在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在下部带卷绕部190上时,假设下部带卷绕部190静止而上部带卷绕部290向插拔方向后侧位移。在该情况下,下部带卷绕部190作为上部带卷绕部290的障壁发挥作用。在上部带卷绕部290想要向下方位移的情况下,下部带卷绕部190也作为上部带卷绕部290的障壁发挥作用。这有助于实现由上部带卷绕部290与下部带卷绕部190的组合构成的卷绕部的高刚性。另外,上部带卷绕部290为静止状态而下部带卷绕部190位移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例示的方式中,台阶侧面191b随着自台阶底面191a向上方延伸而以远离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抑制下部带卷绕部190与上部带卷绕部290之间的干涉。
在下部带卷绕部190的上部或上端部设有第2带压紧部180,第2带压紧部180被设为朝向与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相反的方向。在把持部230的直线棒部230a的下部或下端部设有第1带压紧部280,第1带压紧部280被设为向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侧突出并面向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如图5所示,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下部框部110上时,第2带压紧部180和第1带压紧部280朝向相反方向。图5中单点划线所示的带如所述那样是规定厚度的纺织物、编织物,但并不限定于此,因而,如图5所示,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下部框部110上时,带被适当地夹在第1带压紧部280与第2带压紧部180之间并被挤压。
如图6所示,第2带压紧部180构成为倾斜部,该倾斜部的厚度随着自上向下延伸而自插拔方向前侧向插拔方向后侧缓慢地增大,并且形成随着自上向下延伸而远离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的倾斜面180f。另一方面,第1带压紧部280构成为爪部,自把持部230的直线棒部230a的下端部向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侧突出。如图6所示,在使枢动构件200倒伏在下部框部110上的过程中,维持带被夹在第1带压紧部280与第2带压紧部180之间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第1带压紧部280的爪部越过第2带压紧部180的倾斜部。在该越过后,如图5所示,第1带压紧部280配置在比第2带压紧部180靠下方的位置,能确保简单的锁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越过时还得到喀哒感。锁定时的喀哒感通知操作者锁定结束,并且还会给操作者带来安心感。
在图5所示的状态时,带被压在第1带压紧部280与第2带压紧部180之间。即,这里说明的锁定不是第1带压紧部280与第2带压紧部180之间的直接锁定,始终是夹着具有柔软性的带的锁定。
如图7和图8所示,第1带压紧部280具有用于按压带的第1凹凸构造280a,第2带压紧部180具有用于按压带的第2凹凸构造180a。第1凹凸构造280a和第2凹凸构造180a构成为凹凸互补。即,第2凹凸构造180a的凸部位于第1凹凸构造280a的相邻的凸部之间,该形态在左右方向上连续。能避免或抑制在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过程中第1凹凸构造280a与第2凹凸构造180a相干涉。利用第1凹凸构造280a和第2凹凸构造180a咬住带,从而能够确保带被牢固地保持。
在例示的本方式中,以分为上部带卷绕部290和下部带卷绕部190的方式设置带卷绕部,并利用第1带压紧部280和第2带压紧部180夹持带。由此,优选能够确保枢动构件200的动作的进一步稳定化。鉴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框部110的将左右一对轴支承部120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构造110d的左右中央设有接触部170,在枢动构件200的基部218设有用于与接触部170接触的被接触部270。在枢动构件200枢动的整个过程或部分过程中接触部170与被接触部270接触,能确保枢动构件200的稳定的枢动。能够实现枢动构件200的基于轴支承部120与轴部220之间的卡合的枢动进一步稳定化。
在使枢动构件200自图5所示的姿态抬起至图9所示的姿态的过程中,被接触部270越过接触部170的顶部。在使枢动构件200进一步自图9所示的姿态抬起至图10所示的姿态时,被接触部270的平坦面270a置于接触部170的顶部上,成为支承枢动构件200的支点。在连结构造110d的开口OP13的左右两侧设有左右一对底座部160,枢动构件200的基部218能载置于该底座部160上。底座部160是自插拔方向前侧向后侧、换言之向接近枢动轴的方向而厚度减小的倾斜部。底座部160的上表面160a平坦地倾斜。
带的挂法/穿法是任意的,在本例中,按第1开口OP12、第2开口OP21和第3开口OP22的顺序或者相反的顺序穿过。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使带穿过开口OP11。
应该特别一提的是,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带的提起以使锁定在下部框部110上的枢动构件200抬起,而不对枢动构件200自身进行操作。因而,即使在设置枢动构件200、且通过将带夹在彼此之间的第1带压紧部280和第2带压紧部180的相互配合进行锁定的情况下,带的长度调节也不烦杂。当然也可以是,不操作带自身而是通过把持枢动构件200使枢动构件200抬起,进行带的长度调节。使带长度调节件的使用方式具有灵活性从提高商品价值的方面而言也是优选的。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1说明第2实施方式。图11是带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的(a)表示在规定角度简单将枢动构件定位了的状态,图11的(b)是将图11的(a)中的虚线圆的范围放大示出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枢动构件200在规定角度停止/暂时停止,在接触部或被接触部设置凹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如图11所示,在被接触部270设有停止角度限定用的凹部275。由此,枢动构件200能够以图11所示的姿态暂时停止。接触部170的顶部被加工为圆角,与凹部275卡合/解除卡合所需要的力微小。通过使枢动构件200在规定角度停止,从而特别容易使带穿过第3开口OP22。在接触部170设置凹部,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2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12是带扣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的(a)~图12的(c)表示上部带卷绕部与下部带卷绕部的不同组合方式。通过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上部带卷绕部290与下部带卷绕部190的各种组合方式。
在图12的(a)所示的情况下,上部带卷绕部290的平坦的下表面配置在下部带卷绕部190的平坦的上表面上,两者以较大的范围面接触。由于以较大的范围面接触,因此两者之间的接触阻力增大,在相对于下部带卷绕部190使上部带卷绕部290位移时或者在相反的情况下,需要更大的力。即,能够对应于自带受到的力而适当地抑制下部带卷绕部190和上部带卷绕部290相对位移。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在图12的(a)所示的情况下,能够将上部带卷绕部290的插拔方向(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形成得较大,上部带卷绕部290的强度提高。
在图12的(b)所示的情况下,上部带卷绕部290的平坦的倾斜面配置在下部带卷绕部190的平坦的倾斜面上。在枢动构件200倒伏在阳构件400的下部框部110上时,上部带卷绕部290和下部带卷绕部190分别由对方的倾斜面引导,枢动构件200的操作性提高。
在图12的(c)所示的情况下,在下部带卷绕部190的距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较远的一侧、换言之插拔方向后侧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上部带卷绕部290配置在该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面上。在图12的(c)所示的状态时,下部带卷绕部190的壁部配置在枢动构件200的枢动轴与上部带卷绕部290之间。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第4实施方式。图13是带长度调节件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带长度调节件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长度调节件未被组装于带扣。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如图13所示,在主体100设有带卷绕部199。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由枢动构件200的上部带卷绕部290和主体100的下部带卷绕部190构成带卷绕部。
根据上述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针对各实施方式实施各种变更。卷绕于用于同一带的卷绕部的带的数量是任意的,可以是两根以上。也可以是,设置多个上部带卷绕部和多个下部带卷绕部,将它们分别进行组合,设置多个用于同一带的卷绕部。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是参考用的,并不应被用于限定解释权利要求。
附图标记说明
300、带长度调节件;100、主体;190、下部带卷绕部;200、枢动构件;290、上部带卷绕部。

Claims (7)

1.一种带长度调节件,该带长度调节件(300)包括主体(100)和枢动构件(200),该枢动构件(200)由所述主体(100)枢支承而能够在所述主体(100)上枢动,其中,
所述主体(100)包括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
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
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与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以拉拽带时该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与该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相接触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同一用于带的卷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其中,
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上部框部(210),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架设在该上部框部(210)的框内,
所述主体(100)包括下部框部(110),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架设在该下部框部(110)的框内,
所述枢动构件(200)的所述上部框部(210)能够倒伏在所述主体(100)的所述下部框部(1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其中,
在所述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台阶状收纳部(191),所述上部带卷绕部(290)能够配置在该台阶状收纳部(191)的台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其中,
所述枢动构件(200)包括其枢动轴侧的基端(201)以及与该基端(201)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202),
在比所述至少一个上部带卷绕部(290)靠所述自由端(202)侧的位置设有第1带压紧部(280),
在所述至少一个下部带卷绕部(190)设有第2带压紧部(180),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该第2带压紧部(180)与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一起夹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其中,
在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和所述第2带压紧部(180)设有凹凸互补的凹凸构造(180a、280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其中,
在所述枢动构件(200)倒伏在所述主体(100)上时,所述第1带压紧部(280)的至少局部配置在比所述第2带压紧部(180)靠下方的位置。
7.一种带扣,该带扣(600)包括可插拔的阳构件(400)和阴构件(500),其中,
在所述阳构件(400)和所述阴构件(50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长度调节件(300)。
CN201480075341.3A 2014-03-14 2014-03-14 带长度调节件 Active CN105992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6976 WO2015136702A1 (ja) 2014-03-14 2014-03-14 ベルト長さ調整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529A CN105992529A (zh) 2016-10-05
CN105992529B true CN105992529B (zh) 2019-03-26

Family

ID=5407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341.3A Active CN105992529B (zh) 2014-03-14 2014-03-14 带长度调节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2529B (zh)
WO (1) WO2015136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5296B2 (ja) * 2015-10-23 2019-11-13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95Y2 (zh) * 1987-10-24 1993-06-07
WO2002038420A1 (en) * 2000-11-13 2002-05-16 Richard Johannes Drinkrow Stop device
JP3790094B2 (ja) * 2000-06-09 2006-06-28 モリト株式会社 帯状体の長さ調節機能付き接続具
TW201350039A (zh) * 2012-05-01 2013-12-16 Ykk Corp 帶扣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95Y2 (zh) * 1987-10-24 1993-06-07
JP3790094B2 (ja) * 2000-06-09 2006-06-28 モリト株式会社 帯状体の長さ調節機能付き接続具
WO2002038420A1 (en) * 2000-11-13 2002-05-16 Richard Johannes Drinkrow Stop device
TW201350039A (zh) * 2012-05-01 2013-12-16 Ykk Corp 帶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6702A1 (ja) 2015-09-17
CN105992529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6688B2 (en) Headgear assembly for breathing interface
CN102469861B (zh) 绳状体的紧固件
TWI457087B (zh) Offset buckle
US9578911B2 (en) Reversible locking garment closure
CN105992529B (zh) 带长度调节件
US20150376940A1 (en) Adjustment device for adjusting distance of observation space of window blinds
USD708095S1 (en) Clipping apparatus
EP2996510A1 (en) Button for fastening fabrics
JP5955952B2 (ja) コードロック
KR20200007764A (ko) 체결 구조체
US9603418B2 (en) Rotatable buckle assembly
TWI481356B (zh) Zippers and concealed zippers
US11202494B2 (en) Hammock
EP3019044A1 (en) System and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buckle housing to a component
KR101357448B1 (ko) 의류의 허리둘레선 조절장치
KR200473562Y1 (ko) 혁대 버클
TWM521916U (zh) 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及拉鏈用滑件
CN202751112U (zh) 子母被连接用搭扣
JP5207567B1 (ja) ベルト留具および留具付ベルト
US9084453B2 (en) Wov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KR101847842B1 (ko) 지퍼가 닫힌 채로 이동되는 슬라이더
US1921082A (en) Pin
CN204363109U (zh) 一种新型钮扣
US938028A (en) Loop-tape.
TWI491365B (zh) 拉片、拉鏈滑件、及拉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