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646A -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646A
CN105988646A CN201510056937.5A CN201510056937A CN105988646A CN 105988646 A CN105988646 A CN 105988646A CN 201510056937 A CN201510056937 A CN 201510056937A CN 105988646 A CN105988646 A CN 105988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ception
touch
receive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69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646B (zh
Inventor
赖志章
白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0569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8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8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6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部分。多个触控部分分别包括第一传送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传送电极、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三接收电极。第一传送电极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第一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侧。第二传送电极具有第三侧及第四侧,其中第四侧相对于第三侧。第二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侧及第三侧。第三接收电极邻接第四侧。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电容式触控技术中,分为自身电容型(Self Capacitance)以及相互电容型(mutual capacitance)。其中相互电容型的触控技术是通过提供驱动电压至传送电极,并且依据接收电极所输出的触控信号判断传送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接着,再依据传送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容值变化确定触控的动作及触控的位置。因此,传送电极以及接收电极的数量会影响到触控装置分辨率。一般而言,传送电极以及接收电极的数量触控装置的走线的数量,如果传送电极以及接收电极电连接至单一感测芯片(sensor IC)时,感测芯片势必会对应地增加脚位的数量来配合走线的数量。也就是说,当触控装置的分辨率增加时,感测芯片的体积会对应地增加,以致于会提高感测芯片的硬件成本及降低感测芯片的配置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提供不同的传送电极以及接收电极的排列配置,以减少触控装置的传输走线,因此可以减少驱动单元的硬件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部分。多个触控部分分别包括第一传送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传送电极、第二接收电极以及第三接收电极。第一传送电极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第一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侧。第二传送电极具有第三侧及第四侧,其中第四侧相对于第三侧。第二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侧及第三侧。第三接收电极,邻接第四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第一传送电极接收一第一驱动信号时,第一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一触控信号,第二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二触控信号,当第二传送电极接收一第二驱动信号时,第二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三触控信号,第三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四触控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触控部分还包括第四接收电极、第五接收电极以及第六接收电极。第四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侧及第一接收电极。第五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侧、第三侧及第二接收电极。第六接收电极邻接第四侧及第三接收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第一传送电极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第四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五触控信号,第五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六触控信号,当第二传送电极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五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七触控信号,第六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八触控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预留电极及多个第二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一接收电极及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第二接收电极及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并且第三接收电极及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一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第二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二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触控面板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第一预留走线及第二预留走线,当触控面板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第一预留走线及第二预留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触控部分还包括第七接收电极、第八接收电极以及第九接收电极。第七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侧及第四接收电极。第八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侧、第三侧及第五接收电极。第九接收电极邻接第四侧及第六接收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当第一传送电极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第七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九触控信号,第八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触控信号,当第二传送电极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八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一触控信号,第九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二触控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触控部分第一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一接收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二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二接收电极,各触控部分第三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三接收电极,各触控部分第七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七接收电极,各触控部分第八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八接收电极,各触控部分第九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九接收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三预留电极及多个第四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一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二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三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七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八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第九接收电极及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三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第四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四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触控面板内建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第三预留走线及第四预留走线,当触控面板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第三预留走线及第四预留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一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一接收电极或第七接收电极的一第一连接走线,第五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二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二接收电极或第八接收电极的一第二连接走线,第六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三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三接收电极或第九接收电极的一第三连接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五预留电极及多个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一接收电极及第四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四接收电极及第一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二接收电极及第五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五接收电极及第二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三接收电极及第六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六接收电极及第三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四接收电极及第七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七接收电极及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五接收电极及第八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八接收电极及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各触控部分的第六接收电极及第九接收电极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第九接收电极及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五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五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第六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六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触控面板内建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第五预留走线及第六预留走线,当触控面板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第五预留走线及第六预留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四凹槽及一第五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一接收电极的一第四连接走线及相邻的第七接收电极的一第五连接走线,第五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六凹槽及一第七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二接收电极的一第六连接走线及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的一第七连接走线,第六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八凹槽及一第九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第三接收电极的一第八连接走线及相邻的第九接收电极的一第九连接走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触控部分第一接收电极彼此接触,各触控部分第二接收电极彼此接触,并且各触控部分第三接收电极彼此接触。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配置方法中,触控面板具有多个触控部分,各触控部分分别包括一第一传送电极、一第二传送电极、一第一接收电极、一第二接收电极及一第三接收电极。此电极配置方法包括接下来的步骤,首先,配置第一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传送电极的一第一侧。接着,配置第二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传送电极的一第二侧及第二传送电极的一第三侧,其中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然后,配置第三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传送电极的一第四侧,其中第四侧相对于第三侧。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不同的电极配置设计,使接收电极及传送电极具有不同排列方式。在不同排列方式下,使触控装置所需的传输走线降低,也即,驱动单元对应的传输走线的数量也可以降低,由此降低硬件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电极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触控装置
110、210、310、410、510、610:触控面板
150、250、250a、450、450a、450b:驱动单元
160、260、460:可挠式基板
A11~A16、A21~A23、A21a~A23a、A41~A44、A41a~A44a、A41b~A44b:触控部分
DT1~DT6:预留走线
DX1~DX6:预留电极
GV1~GV9:凹槽
L1a、L1b、L2a、L2b、L3a、L3b、L4~L9:连接走线
RX11~RX13、RX21~RX26、RX21a~RX26a、RX41~RX49、RX41a~RX49a、RX41b~RX49b:接收电极
SD11、SD12、SD21、SD22、SD41、SD42:驱动信号
STA1、STA2、STA3、STA4、STB1、STB2、STB3、STB4、STB5、STB6、STB7、STB8、STC1、STC2、STC3、STC4、STC5、STC6、STC7、STC8、STC9、STC10、STC11、STC12:触控信号
TX11、TX12、TX21、TX22、TX21a、TX22a、TX41、TX42、TX41a、TX42a、TX41b、TX42b:传送电极
S710、S720、S73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100包括触控面板110及驱动单元150,其中触控面板110与驱动单元150之间的走线可配置于可挠式基板160,亦即可利用可挠式印刷电路电连接触控面板110与驱动单元15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例如包括多个触控部分A11~A16,并且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分辨率例如为4×6,其中触控部分A11~A16的电路结构及运作方式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绘6个触控部分及限定触控分辨率是方便于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其他实施例。
进一步来说,触控部分A11包括第一传送电极TX11、第一接收电极RX11、第二传送电极TX12、第二接收电极RX12以及第三接收电极RX13。第一传送电极TX11具有第一侧(例如左侧)及第二侧(例如右侧),其中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第一接收电极RX11邻接第一侧。第二传送电极TX12具有第三侧(例如左侧)及第四侧(例如右侧),其中第四侧相对于第三侧。第二接收电极RX12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11的第二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12的第三侧。第三接收电极RX13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12的第四侧。并且,触控部分A12~A16相似于触控部分A11,在此则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部分A11中,第一接收电极RX11紧临第一传送电极TX11的左侧,第二接收电极RX12紧临第一接收电极RX11的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12的左侧,而第三接收电极RX13紧临第二传送电极TX12的右侧。并且,触控部分A12~A16的电极配置相似于上述配置方式,在此则不再赘述。其中,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一接收电极RX11彼此接触(等同彼此电连接),亦即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一接收电极RX11可视为同一个电极;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二接收电极RX12彼此接触,亦即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二接收电极RX12可视为同一个电极;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三接收电极RX13彼此接触,亦即触控部分A11~A16的第三接收电极RX13可视为同一个电极。
在触控部分A11中,当第一传送电极TX11接收来自驱动单元150的第一驱动信号SD11时,第一接收电极RX11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11而提供第一触控信号STA1,并且第二接收电极RX12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11而提供第二触控信号STA2。其中,第一触控信号STA1及第二触控信号STA2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一接收电极RX11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11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二接收电极RX12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11。
当第二传送电极TX12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D12时,第二接收电极RX12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12而提供第三触控信号STA3,而第三接收电极RX13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12而提供第四触控信号STA4。其中,第三触控信号STA3及第四触控信号STA4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二接收电极RX12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12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三接收电极RX13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12。
依据上述,当触控装置100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控时,驱动单元150可依据驱动信号(如SD11、SD12)的提供时间及所接收的触控信号(如STA1~STA4)判断使用者触控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电极配置方式中,第一传送电极TX11对应第一接收电极RX11以及第二接收电极RX12,而第二传送电极TX12对应第二接收电极RX12以及第三接收电极RX13,亦即第一接收电极RX11以及第二接收电极RX12共用第一传送电极TX11,第二接收电极RX12以及第三接收电极RX13共用第二传送电极TX12,并且第一传送电极TX11及第二传送电极TX12共用第二接收电极RX12。由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所配置的电极数量上会对应的减少,因此可减少走线的数目,以降低触控装置100的硬件成本。
进一步来说,在上述的电极配置下,传送电极(如TX11、TX12)、接收电极(如RX11~RX13)与驱动单元150之间走线的数量会减少,以降低触控装置100的硬件成本。以本实施例的6个触控部分为例,触控面板110与驱动单元150的走线数目为15。假设驱动单元150是一个感测芯片,则此感测芯片所需的脚位可因此而减低,所需体积相对缩小,因此可节省感测芯片制作成本。
图2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200包括触控面板210及驱动单元250,其中触控面板210与驱动单元250之间的走线可配置于可挠式基板260,并且触控面板210的触控分辨率同样以4×6为例。
触控面板210例如包括多个触控部分A21~A23,并且触控部分A21~A23的电路结构及运作方式大致相同。以触控部分A21为例,触控部分A21包括第一传送电极TX21、第一接收电极RX21、第二传送电极TX22、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三接收电极RX23、第四接收电极RX24、第五接收电极RX25以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电极RX21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第一侧(如左侧)。第二接收电极RX22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第二侧(如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第三侧(如左侧)。第三接收电极RX23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第四侧(如右侧)。第四接收电极RX24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第一侧及第一接收电极RX21。第五接收电极RX25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第二侧、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第三侧及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六接收电极RX26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第四侧及第三接收电极RX23。并且,触控部分A22、A23相似于触控部分A11,在此则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部分A21中,第一接收电极RX21紧临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左侧及第四接收电极RX24的上侧,第二接收电极RX22紧临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右侧、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左侧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的上侧,第三接收电极RX23紧临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右侧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的上侧,第四接收电极RX24紧临第一接收电极RX21的下侧及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左侧,第五接收电极RX25紧临第二接收电极RX22的下侧、第一传送电极TX21的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左侧,第六接收电极RX26紧临第三接收电极RX23的下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22的右侧。并且,触控部分A22及A23的电极配置相似于上述配置方式,在此则不再赘述。
在触控部分A21中,当第一传送电极TX21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D21时,第一接收电极RX21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21而提供第一触控信号STB1,第二接收电极RX22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21而提供第二触控信号STB2,第四接收电极RX24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21而提供第五触控信号STB5,第五接收电极RX25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21而提供第六触控信号STB6。其中,第一触控信号STB1、第二触控信号STB2、第五触控信号STB5及第六触控信号STB6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一接收电极RX21及第四接收电极RX24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21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二接收电极RX22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21。
当第二传送电极TX22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D22时,第二接收电极RX22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22而提供第三触控信号STB3,第三接收电极RX23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22而提供第四触控信号STB4,第五接收电极RX25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22而提供第七触控信号STB7,第六接收电极RX26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22而提供第八触控信号STB8。其中,第三触控信号STB3、第四触控信号STB4、第七触控信号STB7及第八触控信号STB8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二接收电极RX22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22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三接收电极RX23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22。
依据上述,当触控装置200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控时,驱动单元250可依据驱动信号(如SD21、SD22)的提供时间及所接收的触控信号(如STB1~STB8)判断使用者触控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电极配置方式中,第一传送电极TX21对应到第一接收电极RX21、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四接收电极RX24以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而第二传送电极TX22对应到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三接收电极RX23、第五接收电极RX25以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亦即,第一接收电极RX21、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四接收电极RX24以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共用第一传送电极TX21,第二接收电极RX22、第三接收电极RX23、第五接收电极RX25以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共用第二传送电极TX22,并且第一传送电极TX21及第二传送电极TX22共用第二接收电极RX22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由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10所配置的电极数量上会对应的减少,因此可减少走线的数目,以降低触控装置200的硬件成本。
一般而言,触控装置200可应用于可携式装置,并且触控装置200可能以人体部分(如手)作为电压参考点(即接地点),但在可携式装置放置于桌面上时,可能会产生悬空效应(hollow effect),因而可能影响触控面板的操作。因此,触控装置200可对应悬空效应的影响再进行改善。图3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2及图3,其中相同或相似元件使用相同或相似符号。在本实施例,触控装置300的结构及运作方法大致相同于触控装置200,因此省略其信号的部分,其差异在于触控面板310还包括多个第一预留电极DX1及多个第二预留电极DX2,其余部分可参考图2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触控部分(如A21a~A23a)的第一传送电极TX21a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DX1,例如触控部分A21a的第一传送电极TX21a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22a的第一传送电极TX21a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DX1。并且,相邻触控部分(如A21a~A23a)的第二传送电极TX22a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DX1,例如触控部分A21a的第二传送电极TX22a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22a的第二传送电极TX22a包围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DX1。其中,第一传送电极TX21a及第二传送电极TX22a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一预留电极DX1。
另一方面,各个触控部分(如A21a~A23a)的第一接收电极RX21a及第四接收电极RX24a会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DX2,各个触控部分(如A21a~A23a)的第二接收电极RX22a及第五接收电极RX25a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DX2,并且各个触控部分(如A21a~A23a)的第三接收电极RX23a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a包围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DX2。其中,第一接收电极RX21a、第二接收电极RX22a、第三接收电极RX23a、第四接收电极RX24a、第五接收电极RX25a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a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二预留电极DX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留电极DX1可以通过多个第一预留走线DT1彼此电连接,而第二预留电极DX2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预留走线DT2彼此电性连结。假设触控面板310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时,驱动单元250a可施加接地电压(亦即0伏特)至第一预留走线DT1及第二预留走线DT2,以避免电荷储存于第一预留电极DX1及第二预留电极DX2而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当触控面板310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一预留电极DX1及第二预留电极DX2中的电荷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因此可浮接第一预留走线DT1及第二预留走线DT2。由此,在触控面板在操作时没有人体作为接地点时,形成凹槽的第一传送电极TX21a、第二传送电极TX22a、第一接收电极RX21a、第二接收电极RX22a、第三接收电极RX23a、第四接收电极RX24a、第五接收电极RX25a及第六接收电极RX26a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因此可降低悬空效应对触控面板产生的影响。第一预留电极DX1及第二预留电极DX2用以避免凹槽部分影响至显示面板(未绘示)的显示。
图4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4,触控装置400包括触控面板410及驱动单元450,其中触控面板410与驱动单元450之间的走线可配置于可挠式基板460,并且触控面板410的触控分辨率是以4×12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410例如包括多个触控部分A41、A42、A43以及A44,并且触控部分A41~A44的电路结构及运作方式大致相同。以触控部分A41为例,触控部分A41包括第一传送电极TX41、第二传送电极TX42、第一接收电极RX41、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三接收电极RX43、第四接收电极RX44、第五接收电极RX45、第六接收电极RX46、第七接收电极RX47、第八接收电极RX48以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电极RX41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一侧(如左侧)。第二接收电极RX42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二侧(如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三侧(如左侧)。第三接收电极RX43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四侧(如右侧)。第四接收电极RX44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一侧及第一接收电极RX41。第五接收电极RX45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二侧、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三侧及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六接收电极RX46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四侧及第三接收电极RX43。第七接收电极RX47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一侧及第四接收电极RX44。第八接收电极RX48邻接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第二侧、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三侧及第五接收电极RX45,第九接收电极RX49邻接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第四侧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并且,触控部分A42~A44相似于触控部分A41,在此则不再赘述。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部分A41中,第一接收电极RX41紧临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左侧及第四接收电极RX44的上侧,第二接收电极RX42紧临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右侧、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左侧及第五接收电极RX45的上侧,第三接收电极RX43紧临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右侧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的上侧,第四接收电极RX44紧临第一接收电极RX41的下侧、第七接收电极RX47的上侧及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左侧,第五接收电极RX45紧临第二接收电极RX42的下侧、第八接收电极RX48的上侧、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左侧,第六接收电极RX46紧临第三接收电极RX43的下侧、第九接收电极RX49的上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右侧,第七接收电极RX47紧临第四接收电极RX44的下侧及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左侧,第八接收电极RX48紧临第五接收电极RX45的下侧、第一传送电极TX41的右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左侧,第九接收电极RX49紧临第六接收电极RX46的下侧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的右侧。并且,触控部分A42~A44的电极配置相似于上述配置方式,在此则不再赘述。
此外,如图4所示,触控部分A41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2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触控部分A41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2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触控部分A41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2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触控部分A42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3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触控部分A42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3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触控部分A42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A43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其余部分可参照图4所示,在此则不再赘述。
在触控部分A41中,当第一传送电极TX41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D41时,第一接收电极RX41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一触控信号STC1,第二接收电极RX42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二触控信号STC2,第四接收电极RX44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五触控信号STC5,第五接收电极RX45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六触控信号STC6,第七接收电极RX47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九触控信号STC9,而第八接收电极RX48耦合第一驱动信号SD41而提供第十触控信号STC10。其中,第一触控信号STC1、第二触控信号STC2、第五触控信号STC5、第六触控信号STC6、第九触控信号STC9及第十触控信号STC10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一接收电极RX41、第四接收电极RX44及第七接收电极RX47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41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五接收电极RX45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所耦合的第一驱动信号SD41。
当第二传送电极TX42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D42时,第二接收电极RX42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三触控信号STC3,第三接收电极RX43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四触控信号STC4,第五接收电极RX45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七触控信号STC7,第六接收电极RX46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八触控信号STC8,第八接收电极RX48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十一触控信号STC11,第九接收电极RX49耦合第二驱动信号SD42而提供第十二触控讯号STC12。其中,第三触控信号STC3、第四触控信号STC4、第七触控信号STC7、第八触控信号STC8、第十一触控信号STC11、第十二触控讯号STC12可以同时提供,也可以依序提供。换言之,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五接收电极RX45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42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三接收电极RX43、第六接收电极RX46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所耦合的第二驱动信号SD42。
依据上述,当触控装置400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控时,驱动单元450可依据驱动信号(如SD41、SD42)的提供时间及所接收的触控信号(如STC1~STC12)判断使用者触控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电极配置方式中,第一传送电极TX41对应到第一接收电极RX41、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四接收电极RX44、第五接收电极RX45、第七接收电极RX47以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而第二传送电极TX42对应到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三接收电极RX43、第五接收电极RX45以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第八接收电极RX48以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亦即,第一接收电极RX41、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四接收电极RX44、第五接收电极RX45、第七接收电极RX47以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共用第一传送电极TX41,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三接收电极RX43、第五接收电极RX45、第六接收电极RX46、第八接收电极RX48以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共用第二传送电极TX42,并且第一传送电极TX41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共用第二接收电极RX42、第五接收电极RX45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由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10所配置的电极数量上会对应的减少,因此可减少走线的数目,以降低触控装置400的硬件成本。
一般而言,触控装置400可能会受悬空效应影响至触控面板的操作,因此触控装置400同样可对应悬空效应的影响再进行改善。图5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板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4及图5,其中相同或相似元件使用相同或相似符号。在本实施例,触控装置500的结构及运作方法大致相同于触控装置400,因此省略其信号的部分,其差异在于触控面板510还包括多个第三预留电极DX3及多个第四预留电极DX4,其余部分可参考图4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触控部分(如A41a~A44a)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a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DX3,例如触控部分A41a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a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42a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a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DX3。并且,相邻触控部分(如A41a~A44a)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a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DX3,例如触控部分A41a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a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42a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a包围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DX3。其中,第一传送电极TX41a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a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三预留电极DX3。
另一方面,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a与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2a及A43a中彼此接触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a及下方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a与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2a及A43a中彼此接触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a及下方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
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a与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2a及A43a中彼此接触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a及下方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a与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1a及A42a中彼此接触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a及下方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
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a与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1a及A42a中彼此接触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a及下方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触控部分(如A41a~A44a)中的彼此接触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a与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会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例如触控部分A41a及A42a中彼此接触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a及下方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
其中,部分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a、第二接收电极RX42a、第三接收电极RX43a、第七接收电极RX47a、第八接收电极RX48a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a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并且其余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a、第二接收电极RX42a、第三接收电极RX43a、第七接收电极RX47a、第八接收电极RX48a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a会被分为两段以包围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所有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第五接收电极RX45a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a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四预留电极DX4。
进一步来说,分为两段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a会通过第一连接走线L1a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会形成第一凹槽GV1以容纳第一连接走线L1a,例如下方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的第一凹槽GV1会容纳第一连接走线L1a。分为两段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a会通过第一连接走线L1b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同样会形成第一凹槽GV1以容纳第一连接走线L1b,例如下方相邻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a的第一凹槽GV1会容纳第一连接走线L1b。
分为两段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a会通过第二连接走线L2a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会形成第二凹槽GV2以容纳第二连接走线L2a,例如下方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的第二凹槽GV2会容纳第二连接走线L2a。分为两段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a会通过第二连接走线L2b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同样会形成第二凹槽GV2以容纳第二连接走线L2b,例如下方相邻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a的第二凹槽GV2会容纳第二连接走线L2b。
分为两段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a会通过第三连接走线L3a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会形成第三凹槽GV3以容纳第三连接走线L3a,例如下方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的第三凹槽GV3会容纳第三连接走线L3a。分为两段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a会通过第三连接走线L3b彼此电连接,而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同样会形成第三凹槽GV3以容纳第三连接走线L3b,例如下方相邻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a的第三凹槽GV3会容纳第三连接走线L3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留电极DX3通过多个第三预留走线DT3彼此电连接,且第四预留电极DX4通过多个第四预留走线DT4彼此电连接。假设触控面板510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时,驱动单元450a可施加接地电压(即0伏特)至第三预留走线DT3及第四预留走线DT4,以避免电荷储存于第三预留电极DX3及第四预留电极DX4而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当触控面板510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三预留电极DX3及第四预留电极DX4中的电荷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因此可浮接第三预留走线DT3及第四预留走线DT4。由此,在触控面板在操作时没有人体作为接地点时,形成凹槽或被切开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a、第二传送电极TX42a、第一接收电极RX41a、第二接收电极RX42a、第三接收电极RX43a、第四接收电极RX44a、第五接收电极RX45a、第六接收电极RX46a、第七接收电极RX47a、第八接收电极RX48a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a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因此可降低悬空效应对触控面板产生的影响。第三预留电极DX3及第四预留电极DX4用以避免镂空部分(如凹槽部分或挖开部分)影响至显示面板(未绘示)的显示。
图6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的触控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4及图6,其中相似或相同元件采用相同或相似符号。在本实施例,触控装置600的结构及运作方法大致相同于触控装置400,因此省略其信号的部分,其差异在于触控面板610还包括多个第五预留电极DX5及多个第六预留电极DX6,其余部分可参考图4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触控部分(如A41b~A44b)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b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DX5,例如触控部分A41b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b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42b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b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DX5。并且,相邻触控部分(如A41b~A44b)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b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DX5,例如触控部分A41b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b及相邻的触控部分A42b的第二传送电极TX42b包围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DX5。其中,第一传送电极TX41b及第二传送电极TX42b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五预留电极DX5。
另一方面,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b与第四接收电极RX44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b与第四接收电极RX44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2b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b及第四接收电极RX44b与相邻的触控部分A43b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b及第一接收电极RX41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b与第五接收电极RX45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b与第五接收电极RX45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2b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b及第五接收电极RX45b与相邻的触控部分A43b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b及第二接收电极RX42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b与第六接收电极RX46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b与第六接收电极RX46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2b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b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b与相邻的触控部分A43b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b及第三接收电极RX43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b与第七接收电极RX47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b与第七接收电极RX47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1b的第四接收电极RX44b及第七接收电极RX47b与相邻的触控部分A42b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b及第四接收电极RX44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b与第八接收电极RX48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b与第八接收电极RX48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1b的第五接收电极RX45b及第八接收电极RX48b与相邻的触控部分A42b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b及第五接收电极RX45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各个触控部分(如A41b~A44b)中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b与第九接收电极RX49b与相邻触控部分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b与第九接收电极RX49b会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例如触控部分A41b的第六接收电极RX46b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b于相邻的触控部分A42b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b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b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其中,第一接收电极RX41b、第二接收电极RX42b、第三接收电极RX43b、第七接收电极RX47b、第八接收电极RX48b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b会被分为两段以包围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第四接收电极RX44b、第五接收电极RX45b及第六接收电极RX46b会形成凹槽以容纳对应的第六预留电极DX6。
进一步来说,分为两段的第一接收电极RX41b会通过第四连接走线L4彼此电连接,而第四接收电极RX44b会形成第4凹槽GV4以容纳第四连接走线L4。分为两段的第七接收电极RX47b会通过第五连接走线L5彼此电连接,而第四接收电极RX44b会形成第五凹槽GV5以容纳第五连接走线L5。
分为两段的第二接收电极RX42b会通过第六连接走线L6彼此电连接,而第五接收电极RX45b会形成第六凹槽GV6以容纳第六连接走线L6。分为两段的第八接收电极RX48b会通过第七连接走线L7彼此电连接,而第五接收电极RX45b会形成第七凹槽GV7以容纳第七连接走线L7。
分为两段的第三接收电极RX43b会通过第八连接走线L8彼此电连接,而第六接收电极RX46b会形成第八凹槽GV8以容纳第八连接走线L8。分为两段的第九接收电极RX49b会通过第九连接走线L9彼此电连接,而第六接收电极RX46b会形成第九凹槽GV9以容纳第九连接走线L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预留电极DX5通过多个第五预留走线DT5彼此电连接,且第六预留电极DX6通过多个第六预留走线DT6彼此电连接。假设触控面板610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时,驱动单元450b可施加接地电压(即0伏特)至第五预留走线DT5及第六预留走线DT6,以避免电荷储存于第五预留电极DX5及第六预留电极DX6而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当触控面板510非内建于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五预留电极DX5及第六预留电极DX6中的电荷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显示,因此可浮接第五预留走线DT5及第四预留走线DT6。由此,在触控面板在操作时没有人体作为接地点时,形成凹槽或被切开的第一传送电极TX41b、第二传送电极TX42b、第一接收电极RX41b、第二接收电极RX42b、第三接收电极RX43b、第四接收电极RX44b、第五接收电极RX45b、第六接收电极RX46b、第七接收电极RX47b、第八接收电极RX48b及第九接收电极RX49b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因此可降低悬空效应对触控面板产生的影响。第五预留电极DX5及第六预留电极DX6用以避免镂空部分(如凹槽部分或挖开部分)影响至显示面板(未绘示)的显示。
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电极配置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此方法至少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具有多个触控部分,各触控部分分别包括第一传送电极、第二传送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接收电极及第三接收电极。电极配置的方法中,于步骤S710,配置第一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一侧。于步骤S720,配置第二接收电极邻接第一传送电极的第二侧及第二传送电极的第三侧,并且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在步骤S730,配置第三接收电极邻接第二传送电极的第四侧,并且第四侧相对于第三侧。其中,步骤S710、S720及S730的顺序为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并且,步骤S710、S720及S730的细节可参照图1至图6实施例所示,在此并不加以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其经由共用接收电极及传送电极,以减少触控面板的走线数量,进而降低触控装置的硬件成本。另外,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预留电极,降低悬空效应对接收电极及传送电极的影响。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触控部分,分别包括:
第一传送电极,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该第二侧相对于该第一侧;
第一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一侧;
第二传送电极,具有第三侧及第四侧,其中该第四侧相对于该第三侧;
第二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二侧及该第三侧;以及
第三接收电极,邻接该第四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当该第一传送电极接收一第一驱动信号时,该第一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一触控信号,该第二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二触控信号,当该第二传送电极接收一第二驱动信号时,该第二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三触控信号,该第三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四触控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些触控部分还包括:
第四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一侧及该第一接收电极;
第五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二侧、该第三侧及该第二接收电极;以及
第六接收电极,邻接该第四侧及该第三接收电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当该第一传送电极接收该第一驱动信号时,该第四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五触控信号,该第五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六触控信号,当该第二传送电极接收该第二驱动信号时,该第五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七触控信号,该第六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八触控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预留电极及多个第二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一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一预留电极,
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一接收电极及该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二预留电极,该第二接收电极及该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二预留电极,并且该第三接收电极及该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二预留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一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一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该些第二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二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该触控面板内建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该些第一预留走线及该些第二预留走线,当该触控面板非内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该些第一预留走线及该些第二预留走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些触控部分还包括:
第七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一侧及该第四接收电极;
第八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二侧、该第三侧及该第五接收电极;以及
第九接收电极,邻接该第四侧及该第六接收电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当该第一传送电极接收该第一驱动信号时,该第七接收电极提供一第九触控信号,该第八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触控信号,当该第二传送电极接收该第二驱动信号时,该第八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一触控信号,该第九接收电极提供一第十二触控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些触控部分该第一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一接收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二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二接收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该第三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三接收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该第七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七接收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该第八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八接收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该第九接收电极接触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九接收电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三预留电极及多个第四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三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三预留电极,
彼此接触的该些第一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该些第二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五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该些第三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该些第七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该些第八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四预留电极,彼此接触的该些第九接收电极及相邻的该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四预留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三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三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该些第四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四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该触控面板内建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该些第三预留走线及该些第四预留走线,当该触控面板非内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该些第三预留走线及该些第四预留走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四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一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一接收电极或该第七接收电极的一第一连接走线,该些第五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二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二接收电极或该第八接收电极的一第二连接走线,该些第六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三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三接收电极或该第九接收电极的一第三连接走线。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还包括多个第五预留电极及多个第六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一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五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及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二传送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五预留电极,
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一接收电极及该第四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四接收电极及该第一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二接收电极及该第五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五接收电极及该第二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三接收电极及该第六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六接收电极及该第三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四接收电极及该第七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七接收电极及该第四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各该些触控部分的该第五接收电极及该第八接收电极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八接收电极及该第五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各该触控部分的该第六接收电极及该第九接收电极于相邻的触控部分的该第九接收电极及该第六接收电极包围对应的该第六预留电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五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五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该些第六预留电极通过多个第六预留走线彼此电连接,其中当该触控面板内建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时,施加一接地电压至该些第五预留走线及该些第六预留走线,当该触控面板非内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或非配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时,浮接该些第五预留走线及该些第六预留走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四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四凹槽及一第五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一接收电极的一第四连接走线及相邻的该第七接收电极的一第五连接走线,该些第五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六凹槽及一第七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二接收电极的一第六连接走线及相邻的该第六接收电极的一第七连接走线,该些第六接收电极分别形成一第八凹槽及一第九凹槽以分别容纳相邻的该第三接收电极的一第八连接走线及相邻的该第九接收电极的一第九连接走线。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触控部分的该些第一接收电极彼此接触,该些触控部分的该些第二接收电极彼此接触,并且该些触控部分的该些第三接收电极彼此接触。
17.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配置方法,该触控面板具有多个触控部分,各该些触控部分分别包括第一传送电极、第二传送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接收电极及第三接收电极,该电极配置方法包括:
配置该第一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一传送电极的一第一侧;
配置该第二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一传送电极的一第二侧及该第二传送电极的一第三侧,其中该第二侧相对于该第一侧;以及
配置该第三接收电极邻接该第二传送电极的一第四侧,其中该第四侧相对于该第三侧。
CN201510056937.5A 2015-02-04 2015-02-04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88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937.5A CN105988646B (zh) 2015-02-04 2015-02-04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937.5A CN105988646B (zh) 2015-02-04 2015-02-04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646A true CN105988646A (zh) 2016-10-05
CN105988646B CN105988646B (zh) 2019-02-19

Family

ID=5703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693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88646B (zh) 2015-02-04 2015-02-04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86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936A (zh) * 2013-11-14 2014-07-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3971355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山东财经大学 基于测地距离的数字图像抗噪分类技术
CN104035624A (zh) * 2014-06-30 2014-09-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1355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山东财经大学 基于测地距离的数字图像抗噪分类技术
CN103941936A (zh) * 2013-11-14 2014-07-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4035624A (zh) * 2014-06-30 2014-09-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646B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5964B2 (en) Active pen and touchscreen display device
US10338738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5302368B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1017579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10362223A (zh) 触摸控制器、触摸感测设备和触摸感测方法
CN102147678B (zh) 补偿触摸板中的噪声的方法和装置
JP5060845B2 (ja) 画面入力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10032288A (zh) 显示设备
US20110157063A1 (en) Information precess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CN104750303B (zh) 触摸***、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30241873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or connecting touch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557194B (zh) 驱动器集成电路及包括该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显示设备
CN108572761A (zh) 触摸屏控制器、***和方法
CN106951118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H08314636A (ja)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スタイラス型電子筆記システム
US10691248B2 (en) Driving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touch display device
US8766624B2 (en) Position detector and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CN109471566A (zh)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电路和触摸感测方法
CN107300995A (zh) 驱动电路、触摸显示装置以及驱动触摸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9643184A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109791454B (zh) 手写板
CN105611714B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69465A (zh)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的指令输入方法及显示***
CN211427315U (zh) 主动笔触控装置
CN105988646A (zh) 触控面板及其电极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