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3071A - X射线ct成像*** - Google Patents

X射线ct成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3071A
CN105943071A CN201610352174.3A CN201610352174A CN105943071A CN 105943071 A CN105943071 A CN 105943071A CN 201610352174 A CN201610352174 A CN 201610352174A CN 105943071 A CN105943071 A CN 105943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detector
imaging system
data
conversion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21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正
曾富荣
江建烽
陈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521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3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43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3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64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beam
    • A61B6/4085Cone-b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11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 G01N23/08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the radiation being X-ray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X射线CT成像***,涉及X射线成像。设有PC端、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伺服***、X射线探测器;PC端与高压发生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和X射线球管相连;伺服***设有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和三轴伺服控制器,三轴伺服运动平台设有升降台、平移台和载物台,三轴伺服控制器的一端和PC端相连,三轴伺服控制器控制三轴伺服运动平台的运动;X射线探测器固定在升降台上,升降台固定在平移台上,升降台跟随平移台一起运动;X射线探测器对信号进行采集,将信号传输回PC端,被测样品放置在载物台上,跟随载物台一起旋转运动;PC端对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计算,可得被测样品的CT图像,分辨率高,对比度好。

Description

X射线CT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成像,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成本X射线CT成像***。
背景技术
当今生物医学上的X射线成像***主要是DR成像***和CT成像***,而DR成像是生成二维图形,CT成像是生成三维立体图形。利用X射线CT成像技术及***作为一种图形成像的手段,它对一些生物医学疾病的诊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专利CN 104545963 A公开相邻双X射线源CT成像***及其应用,该***包括X光源和探测器;所述X光源为相邻双X光源,所述相邻双X光源与所述探测器正相对设置;所述相邻双X光源发射的光子剂量相同;所述相邻双X光源平行于旋转平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图像分辨率高、低成本的X射线CT成像***。
本发明设有PC端、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伺服***、X射线探测器;PC端与高压发生器的一端相连,高压发生器的另一端和X射线球管相连,由X射线球管发出X射线;伺服***设有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和三轴伺服控制器,三轴伺服运动平台设有升降台、平移台和载物台,三轴伺服控制器的一端和PC端相连,三轴伺服控制器控制三轴伺服运动平台的运动;X射线探测器固定在升降台上,升降台固定在平移台上,升降台跟随平移台一起运动;X射线探测器对信号进行采集,并将信号传输回PC端,被测样品放置在载物台上,跟随载物台一起旋转运动;PC端对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计算,可得到被测样品的CT图像,且CT图像的分辨率高,对比度好。
所述X射线探测器可采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采用16像素点阵,即单列16像素均匀分布的形式进行布局,单/少像素的概念即在这里。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跟随升降台和平移台一起运动,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进行二维扫描,采集到丰富的投影信息和点阵信号,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的CT成像。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包括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电路两部分。
所述传感器可采用日本滨松集团制造的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作为传感器,通过感应不同X射线强度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型号为S5668-121。虽然单纯的硅光电二极管波长响应范围在X射线波长之外,但将该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与CsI(TI)闪烁体结合起来,就能够运用于X射线检测与CT成像中。
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可采用ST意法半导体生产的STM32F407作为微控制器MCU,以ADI亚德诺生产的AD转换芯片作为AD模数转换器,利用MCU自带的FSMC接口依次读取S5668-121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转换出的16元素探测点信号,并通过RS-232串行接口实时发送至PC端,以供后续CT三维重建算法使用。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软件算法部分主要包括AD转换芯片初始化与MCU的FSMC接口初始化两部分。MCU对AD转换芯片的采样频率、过采样倍数、采样信号输入范围等参数设定好后,就可以启动AD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与转换。MCU对其自带的FSMC接口分别设定好地址建立、保持时间、数据建立时间、时钟分频系数、FSMC访问模式等参数后,就可以使用FSMC接口快速稳定读取AD转换芯片转换后的数据,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
本发明用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CT图像。本算法为逆投影重建,仅需进行略大于180°的旋转拍照,载物台只需旋转略大于180°即可。半圆周采样算法可以在0~π+2θ的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建数据,其中θ为扇角。半圆周采样算法明显减少了扫描的数据量。在同样的间隔角下,半轨道扫描将大大减少扫描剂量并不会对重建图像造成影响,是可以实际使用的算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X射线CT成像***,该***的使用16像素点阵X射线探测器,造价的成本低,而且可以实现大面积二维扫描,使用方便。本发明利用独创特有的信号采集***和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现,所计算呈现出的CT图像分辨率高。本发明可以推动X射线成像技术和***的进步和改革,提高CT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本发明无疑对现有X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革命性的意义。本发明利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的二维扫描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的成像,为解决生物医学CT图像成本高、分辨率低、对比度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X射线CT成像***的低成本、数字化,成为了本发明所关注的重点。
本发明采用相邻双X射线源同时工作,一方面可以降低每个光源的工作功率从而延长射线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图像的运动伪影。本发明的实现成本低,不需要对现有的CT设备做很大的结构改进;可以应用于医疗CT或放射曝光剂量较大的工业CT中。
本发明利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进行信号采集,之后利用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生成CT图像,所呈现的CT图像分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半圆周采样算法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设有PC端1、高压发生器2、X射线球管3、伺服***、X射线探测器5;PC端1与高压发生器2的一端相连,高压发生器2的另一端和X射线球管3相连,由X射线球管3发出X射线;伺服***设有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和三轴伺服控制器44,三轴伺服运动平台设有升降台41、平移台42和载物台43,三轴伺服控制器44的一端和PC端1相连,三轴伺服控制器控制三轴伺服运动平台的运动;X射线探测器5固定在升降台41上,升降台41固定在平移台42上,升降台41跟随平移台42一起运动;X射线探测器5对信号进行采集,并将信号传输回PC端1,被测样品放置在载物台43上,跟随载物台一起旋转运动;PC端对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计算,可得到被测样品的CT图像,且CT图像的分辨率高,对比度好。
所述X射线探测器可采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采用16像素点阵,即单列16像素均匀分布的形式进行布局,单/少像素的概念即在这里。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跟随升降台和平移台一起运动,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进行二维扫描,采集到丰富的投影信息和点阵信号,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的CT成像。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包括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电路两部分。
所述传感器可采用日本滨松集团制造的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作为传感器,通过感应不同X射线强度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型号为S5668-121。虽然单纯的硅光电二极管波长响应范围在X射线波长之外,但将该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与CsI(TI)闪烁体结合起来,就能够运用于X射线检测与CT成像中。
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可采用ST意法半导体生产的STM32F407作为微控制器MCU,以ADI亚德诺生产的AD转换芯片作为AD模数转换器,利用MCU自带的FSMC接口依次读取S5668-121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转换出的16元素探测点信号,并通过RS-232串行接口实时发送至PC端,以供后续CT三维重建算法使用。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软件算法部分主要包括AD转换芯片初始化与MCU的FSMC接口初始化两部分。MCU对AD转换芯片的采样频率、过采样倍数、采样信号输入范围等参数设定好后,就可以启动AD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与转换。MCU对其自带的FSMC接口分别设定好地址建立、保持时间、数据建立时间、时钟分频系数、FSMC访问模式等参数后,就可以使用FSMC接口快速稳定读取AD转换芯片转换后的数据,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
本发明用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CT图像。本算法为逆投影重建,仅需进行略大于180°的旋转拍照,载物台只需旋转略大于180°即可。半圆周采样算法可以在0~π+2θ的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建数据,其中θ为扇角。半圆周采样算法明显减少了扫描的数据量。在同样的间隔角下,半轨道扫描将大大减少扫描剂量并不会对重建图像造成影响,是可以实际使用的算法。
图2是半圆周采样算法说明。x,y是被重建像素的坐标,β是CT的旋转角,γ是穿过被重建像素的射线扇角,θ是β和γ的角度之和,R是X射线点光源到旋转中心的距离,L是X射线点光源到被重建像素的距离,U是L在R方向上的投影,a是与R方向垂直的坐标系,t是与L方向垂直的坐标系,ρ是这条光线上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强度,p是这条光线抵达探测器上的最终强度,γmax是探测器边缘的最大张角,Ft是投影光线的权值,ω(β,γ)是窗函数。
高压电源是给X射线球管提供直流高电压及电流并保持电压电流稳定的装置,一般由升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滤波、电压电流调整及稳定、冷却及相关安全保护等部件构成。对于X射线管来说,有三个需要控制的物理量,分别是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X射线管的管电流大小直接影响X射线单位时间内的量,X射线管的管电压大小影响X射线的穿透力。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共同决定X射线剂量的大小,因此保持管电流和管电压的稳定对与保证出射X射线的质量以及剂量管控是至关重要的。
所述高压电源采用威斯曼高压电源提供的XRB系列150W高压电源,能提供高压输出、完整的控制信号和多种辅助功能,可输出稳定的小纹波电压和电流。该型高压电源具有外部互锁功能,能够与辐射防护装置和测温组件配合,在防护装置被人为开启以及X射线管温度过高时切断供电。
X射线球管包含有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分别用于接受电子轰击的靶材和发射电子的灯丝。X射线球管是用于产生X射线的装置。
所述X射线球管采用上海科颐维电子提供的KYW800型小功率固定阳极正负电压X射线球管:功率80W,阳极电压80kV,阳极电流1mA,焦点尺寸1mm,铍窗厚度200μm,X射线辐射角20°,灯丝电压约2.5V,灯丝电流约2A;采用黄铜外壳封装,提高了散热性能和辐射屏蔽性能,采用风冷方式,内灌绝缘油用于高压绝缘和冷却。
所述伺服***用于调整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和样品的空间位置,由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和三轴伺服控制器组成。
所述伺服***采用赛凡光电提供的7S系列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及7SC3系列三轴伺服控制器,7S系列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包括7STA04A牧马系列电动平移台、7SVA160千斤顶系列升降台、7SRA1蜗轮系列电动载物台。7S系列三轴伺服运动平台通过RS-232串口与7SC3系列三轴伺服控制器连接通讯,可自动实现位移调整:利用控制器的微步进电路设计细分步距角,提高位移分辨率;可以设置多种自动运行方案,控制一个或多个平台以不同的速度、位移量、延时量自动重复完成设定的动作。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包含硬件电路与软件算法两部分内容。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电路两部分。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传感器部分采用日本滨松集团制造的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作为传感器,通过感应不同X射线强度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型号为S5668-121。虽然单纯的硅光电二极管波长响应范围在X射线波长之外,但将该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与CsI(TI)闪烁体结合起来,就能够运用于X射线检测与CT成像中。
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所用硅光电二极管的波长响应范围为340-1100nm,峰值敏感波长为960nm,峰值波长光灵敏度为0.54-0.66A/W。所用CsI(TI)闪烁体的X射线敏感度为6.8nA。每个元素具有1.175mm*2.0mm的有效探测面积,相邻间距为1.575mm,整体16元素线性排列在25.4mm长的PCB电路板上,相当于共具备了16个探测点。
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数据采集控制电路部分采用ST意法半导体生产的STM32F407作为微控制器MCU,以ADI亚德诺生产的AD转换芯片作为AD模数转换器,利用MCU自带的FSMC接口依次读取S5668-121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转换出的16元素探测点信号,并通过RS-232串行接口实时发送至PC端,以供后续CT重建算法使用。
S5668-121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转换出的16元素探测点信号经过信号调理、采样保持(S/H)、多路复用(MUX)等过程将信号输出连接至AD转换芯片模数转换器的输入接口,AD转换芯片将输入接口上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同时并行传送给MCU以供后续处理。MCU利用自带的FSMC(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接口快速稳定读取AD转换芯片转换后的传感器信号,数据传送效率高,实时性强。MCU将读取到的传感器信号通过RS-232串行接口实时发送至PC机。
AD转换芯片内置有模拟输入箝位保护、跟踪保持放大器、二阶抗混叠滤波器、16位逐次逼近型ADC、数字滤波器、2.5V基准电压源、基准电压缓冲以及高速并行和串行接口。采用单电源5V供电,可处理±5V和±10V真双极性输入信号,同时6个通道均能以200kSPS的吞吐速率采样。输入箝位保护电路可承受高达±16.5V的电压。AD转换芯片具有片内滤波和高输入阻抗,无需驱动运算放大器和外接双极性电源供电等特性。抗混叠滤波器的3dB截止频率为22kHz;当采样速率为200kSPS时,其具有40dB抗混叠抑制特性。AD转换芯片封装采用64脚LQFP形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工作于-40~+80℃内的恶劣环境、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FSMC(Flexible Static Memory Controller,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是MCU系列中特有的存储控制机制。之所以称为“可变”,是由于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设置,FSMC能够根据不同的外部存储器类型,发出相应的数据/地址/控制信号类型以匹配信号的速度,从而使得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不仅能够应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外部静态存储器,而且能够在不增加外部器件的情况下同时扩展多种不同类型的静态存储器,满足***设计对存储容量、产品体积以及成本的综合要求。
MCU对AD转换芯片的采样频率、过采样倍数、采样信号输入范围等参数设定好后,就可以启动AD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与转换。我们将AD转换芯片内部模数转换后暂存数据的数据寄存器看成一种存储器,通过MCU的FSMC接口与AD转换芯片输出接口相连,分别设定好地址建立、保持时间、数据建立时间、时钟分频系数、FSMC访问模式等参数后,就可以使用FSMC接口快速稳定读取转换后的数据,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
通过上述高压电源、X射线球管、伺服***(三轴伺服运动平台、三轴伺服控制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的***我们可以得到利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的二维扫描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CT图像成像的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高压电源与X射线球管相连,使X射线球管产生X射线,X射线照射在待测样品上,经样品吸收衰减后在单/少像素探测器传感器上形成不同强度的光强。单/少像素探测器通过RS-232串口线与PC机的RS-232串口相连,将得到的某时刻光强经过处理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PC机上再执行半圆周采样重建算法得到CT图像。
由于单/少像素探测器只具备16个探测点,为了得到常用的256*256或512*512乃至更多像素点的CT图像,我们需要利用伺服***(三轴伺服运动平台、三轴伺服控制器)对单/少像素探测器与待测样品放置位置进行控制,以形成完整图像。
三轴伺服运动平台与三轴伺服控制器相连,三轴运动控制器通过RS-232串口线与PC机相连,通过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可以实现对三轴伺服运动平台的控制,包括旋转、平移、升降。我们将单/少像素探测器放置于7SVA160千斤顶系列升降台上,7SVA160千斤顶系列升降台放置于7STA04A牧马系列电动平移台上,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单/少像素探测器平移与升降的动作,最终得到某一探测角度下完整的256*256图像。另外,根据CT图像成像原理的要求,我们将待测样本放置于7SRA1蜗轮系列电动载物台上,通过控制器控制待测样本的旋转,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探测角度下的图像。重复此步骤,最终可以得到多个探测角度下的256*256图像,再经由PC机上的半圆周采样重建算法得到CT图像。
所述半圆周采样重建算法具体内容如下:
在平行光束的重建算法中,我们发现其积分域在0~π之间。而对于扇形束而言,0~π的范围不足以重建准确的断层图像。因此扇形束重建的积分域在0~2π之间。其实,0~2π积分范围中,明显有重叠的射束。如果考虑到以最少的非重叠射线束重建断层图像,可以用少于0~2π的范围重建。这就是半圆周采样算法的产生的原因。
半圆周采样算法可以在0~π+2θ的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建数据,其中θ为扇角。半圆周采样算法明显减少了扫描的数据量。在同样的间隔角下,半轨道扫描将大大减少扫描剂量并不会对重建图像造成影响,是可以实际使用的算法。而且半圆周采样算法也是螺旋算法基础。因此半轨道FDK算法是通用算法中必须研究的内容。下面先介绍扇形束半圆周采样算法。
平行光束和扇形束的算法可以分别由两类参数来表示(θ,t)和(β,γ),如图2所示。
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θ=β+γ,t=R sinγ
或者等价为
β=θ-γ,γ=arcsin(t/R)
在平面探测器中,如果是扇形光源,则有γ=arctan(a/R)。
由滤波逆投影的公式
f ( x , y ) = 1 2 ∫ 0 2 π ∫ - ∞ ∞ F t p ( θ , ρ ) e j 2 π ρ ( y c o s θ - x s i n θ ) | ρ | d ρ d θ
平行束在区间θ∈[0,π]内就可以完成完备的数据重建。而从我们可以把扇形束重建区间变为β∈[-γmax,π+γmax],这样,相对于原始算法的β∈[0,2π]的全轨道算法,可称之为半圆周采样算法。半圆周采样算法可以以任意角度为起始位置,只要其行程满足π+2γmax这个条件即可;半圆周采样算法在采集数据的起始和终止位置会产生冗余数据,其数据范围在扇角±γmax内。
对于二维算法的理解是有助于理解锥束光算法的。通常把半圆周采样重建用光滑窗滤波。半圆周采样数据可以在逆投影之前做一次筛选,这样测量两次的投影数据乘以相应的权值并分类统一化。最简单的窗函数就是二值函数,把冗余数据滤除。但是这样会产生大量的伪影。
介绍如下窗函数来消除伪影
ω ( β , γ ) = sin 2 ( π 4 β + γ max γ max - γ ) - γ max ≤ β ≤ γ max - 2 γ 1 γ max - 2 γ ≤ β ≤ π - γ max - 2 γ sin 2 ( π 4 π + γ max - β γ max + γ ) π - γ max - 2 γ ≤ β ≤ π + γ max
经过上述利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的二维扫描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CT图像成像原理及算法的详细介绍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
所述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软件算法部分主要包括MCU接口初始化与AD转换芯片初始化两部分。
FSMC(Flexible Static Memory Controller,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是MCU系列中特有的存储控制机制。之所以称为“可变”,是由于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设置,FSMC能够根据不同的外部存储器类型,发出相应的数据/地址/控制信号类型以匹配信号的速度,从而使得MCU系列微控制器不仅能够应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外部静态存储器。
微控制器MCU对AD转换芯片的采样频率、过采样倍数、采样信号输入范围等参数设定好后,就可以启动AD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与转换。我们将AD转换芯片内部模数转换后暂存数据的数据寄存器看成一种存储器,通过MCU的FSMC接口与AD转换芯片输出接口相连,分别设定好地址建立、保持时间、数据建立时间、时钟分频系数、FSMC访问模式等参数后,就可以使用FSMC接口快速稳定读取转换后的数据,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
本锥形束半圆周采样及对应重建算法可以在0~π+2θ的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建数据,其中θ为扇角。本算法明显缩短采样时间、减少了扫描的数据量。在同样的间隔角下,半轨道扫描将大大减少扫描剂量并不会对重建图像造成影响,是可以实际使用的算法。
本发明利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大面积的扫描,之后利用独创特有的信号采集***将数据传输至PC机上,再利用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成本X射线CT成像***成本低,所呈现的CT图像分辨率高。

Claims (7)

1.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设有PC端、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伺服***、X射线探测器;PC端与高压发生器的一端相连,高压发生器的另一端和X射线球管相连,由X射线球管发出X射线;伺服***设有三轴伺服运动平台和三轴伺服控制器,三轴伺服运动平台设有升降台、平移台和载物台,三轴伺服控制器的一端和PC端相连,三轴伺服控制器控制三轴伺服运动平台的运动;X射线探测器固定在升降台上,升降台固定在平移台上,升降台跟随平移台一起运动;X射线探测器对信号进行采集,并将信号传输回PC端,被测样品放置在载物台上,跟随载物台一起旋转运动;PC端对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锥形束半圆周采样CT三维重建算法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CT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探测器采用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采用16像素点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包括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采用日本滨松集团制造的16元素硅光电二极管作为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控制电路采用ST意法半导体生产的STM32F407作为微控制器MCU,以ADI亚德诺生产的AD转换芯片作为AD模数转换器,利用MCU自带的FSMC接口依次读取S5668-121硅光电二极管传感器转换出的16元素探测点信号,并通过RS-232串行接口实时发送至PC端,以供后续CT三维重建算法使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X射线CT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少像素X射线探测器软件算法部分主要包括AD转换芯片初始化与MCU的FSMC接口初始化两部分。MCU对AD转换芯片的采样频率、过采样倍数、采样信号输入范围参数设定后,启动AD转换芯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样与转换;MCU对其自带的FSMC接口分别设定好地址建立、保持时间、数据建立时间、时钟分频系数、FSMC访问模式参数后,使用FSMC接口快速稳定读取AD转换芯片转换后的数据,并经由RS-232串口发送至PC机。
CN201610352174.3A 2016-05-25 2016-05-25 X射线ct成像*** Pending CN105943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2174.3A CN105943071A (zh) 2016-05-25 2016-05-25 X射线ct成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2174.3A CN105943071A (zh) 2016-05-25 2016-05-25 X射线ct成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3071A true CN105943071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1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2174.3A Pending CN105943071A (zh) 2016-05-25 2016-05-25 X射线ct成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4307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640A (zh) * 2017-04-16 2017-07-18 深圳市安尔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式安检设备
CN107102014A (zh) * 2017-06-06 2017-08-29 北京邮电大学 工业ct成像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7192598A (zh) * 2017-04-10 2017-09-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软x射线冷冻成像样品的制备方法
WO2019000601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西安立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锥形束ct多方向扫描仪
CN109350109A (zh) * 2018-12-06 2019-02-19 余姚德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多功能牙科扫描***
CN113345043A (zh) * 2021-06-01 2021-09-03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消除ct图像金属伪影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741234A (zh) * 2021-07-21 2021-12-03 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ct控制电路、工业ct***及工业ct控制方法
WO2022109859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运动补偿功能的球管及具有其的射线成像***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455A (zh) * 2002-10-21 2005-12-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CN1994230A (zh) * 2005-12-31 2007-07-11 清华大学 X-ct扫描***
CN101071111A (zh) * 2006-05-08 2007-11-14 清华大学 一种多视角航空集装箱安全检查***及方法
CN101416880A (zh) * 2008-11-20 2009-04-29 王乔生 移动式C-arm三维影像***及其成像方法
CN101455574A (zh) * 2009-01-08 2009-06-17 华中科技大学 成像***及方法
CN102106740A (zh) * 2011-03-11 2011-06-29 河海大学 X射线复式断层扫描成像***及方法
CN103363924A (zh) * 2013-07-15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压缩的三维计算鬼成像***及方法
CN104597062A (zh) * 2015-02-02 2015-05-06 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柱形束大视场x射线ct成像***
CN104764757A (zh) * 2015-04-03 2015-07-08 燕山大学 一种带有微扫描的x射线实时成像***
CN104849769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浙江传媒学院 一种三维测距成像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455A (zh) * 2002-10-21 2005-12-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CN1994230A (zh) * 2005-12-31 2007-07-11 清华大学 X-ct扫描***
CN101071111A (zh) * 2006-05-08 2007-11-14 清华大学 一种多视角航空集装箱安全检查***及方法
CN101416880A (zh) * 2008-11-20 2009-04-29 王乔生 移动式C-arm三维影像***及其成像方法
CN101455574A (zh) * 2009-01-08 2009-06-17 华中科技大学 成像***及方法
CN102106740A (zh) * 2011-03-11 2011-06-29 河海大学 X射线复式断层扫描成像***及方法
CN103363924A (zh) * 2013-07-15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压缩的三维计算鬼成像***及方法
CN104597062A (zh) * 2015-02-02 2015-05-06 天津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柱形束大视场x射线ct成像***
CN104764757A (zh) * 2015-04-03 2015-07-08 燕山大学 一种带有微扫描的x射线实时成像***
CN104849769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浙江传媒学院 一种三维测距成像的***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翚: "利用MATLAB进行图像重建的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信息科技辑, no. 12, pages 7 - 14 *
郭荣: "扇形束CT局部重建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7, pages 14 - 22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2598A (zh) * 2017-04-10 2017-09-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软x射线冷冻成像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7192598B (zh) * 2017-04-10 2019-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软x射线冷冻成像样品的制备方法
CN106959640A (zh) * 2017-04-16 2017-07-18 深圳市安尔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式安检设备
CN107102014A (zh) * 2017-06-06 2017-08-29 北京邮电大学 工业ct成像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7102014B (zh) * 2017-06-06 2019-09-24 北京邮电大学 工业ct成像控制***及控制方法
WO2019000601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西安立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锥形束ct多方向扫描仪
CN109350109A (zh) * 2018-12-06 2019-02-19 余姚德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多功能牙科扫描***
CN109350109B (zh) * 2018-12-06 2022-03-04 北京锐视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功能牙科扫描***
WO2022109859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运动补偿功能的球管及具有其的射线成像***
CN113345043A (zh) * 2021-06-01 2021-09-03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消除ct图像金属伪影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345043B (zh) * 2021-06-01 2024-05-17 苏州晟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消除ct图像金属伪影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741234A (zh) * 2021-07-21 2021-12-03 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ct控制电路、工业ct***及工业ct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3071A (zh) X射线ct成像***
CN105361900B (zh) 静态实时ct成像***及其成像控制方法
US8204171B2 (en) Multi-faceted tileable detector for volumetric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U646068B2 (en)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using image intensifier detector
US20060182224A1 (en) System for dynamic low dose x-ray imaging
JPH06508290A (ja) 改良されたx線容積測定ctスキャナー
CN101313214B (zh) 用于复用计算机层析成像的方法和***
CN108449982A (zh) 利用能够分辨光子能量的检测器的x射线成像
CN107631995A (zh) 一种三维太赫兹层析成像***及扫描和图像重建方法
CN101325911B (zh) 计算机断层摄影(ct)应用中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的***和方法
JPH05502610A (ja) 画像装置の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090274266A1 (en) X-ray detector and x-ray ct apparatus
CN105832357A (zh) 使用多光谱x射线源的全景成像
CN1424925A (zh) 带有平板成像器的锥面束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CN110179486B (zh) 多能量ct成像***及其应用
CN105842267A (zh) 一种非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ct成像***及方法
CN105142526A (zh) X射线ct装置
US20220071573A1 (en) Upright advanced imag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0346747C (zh) 放射线断层造影设备及其放射线断层造影方法
CN205758588U (zh) 一种x射线数字成像***
CN113520434B (zh) 一种适用于小动物的能谱快速成像锥束ct***及设计方法
CN1723853A (zh) X射线探测器和具有x射线探测器的计算机断层造影设备
US6091797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cout image
CN102783968A (zh) 一种用于现场的微剂量医用cbs-ct机
CN102512191B (zh) X射线ct装置和x射线管电流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