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9520A -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9520A
CN105939520A CN201610158707.4A CN201610158707A CN105939520A CN 105939520 A CN105939520 A CN 105939520A CN 201610158707 A CN201610158707 A CN 201610158707A CN 105939520 A CN105939520 A CN 105939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human body
information
opposite equip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8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587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9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在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本发明利用人体通信传输匹配信息,利用匹配信息建立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连接,无需用户介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两个无线设备在建立连接时,用户需要在主设备提示的待接入的从设备列表中确认选择某一从设备后,从设备才能和主设备完成接入认证,最终建立连接,这种无线接入方式需要用户的参与和选择,效率较低。
以蓝牙设备为例,从设备广播自己的设备信息,主设备向用户提示待连接的从设备,在用户选择一个从设备后,还需要用户输入连接密钥,在蓝牙配对完成后才能建立蓝牙连接,整个过程耗时长且用户体验差。且对于从设备而言,任何带有蓝牙功能的设备都可以搜索到该从设备,并可以试图发起连接,这就给该从设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隐患;此外,在相关技术中,主设备可以扫描从设备提供的二维码以获取从设备的MAC地址,进而与从设备进行连接,但是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本身就需要主设备具备二维码扫描功能,实现起来成本既高操作又复杂,且同样需要用户介入,同样地,任何人都可以扫描该二维码,安全性同样受到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方案1、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在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所述匹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一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认证信息或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所述第二设备在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方法,所述认证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随机标识。
方案4、根据方案2或3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待校验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待校验信息包括: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在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情况下,所述待校验信息包括: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
方案5、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第一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方法,所述匹配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匹配信息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本地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并存储所述匹配信息。
方案8、根据方案6或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
方案9、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是否接触,或者,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设备,所述匹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认证信息,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待校验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认证信息或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在获取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设备,所述认证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生成的随机标识。
方案12、根据方案10或11所述的设备,在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待校验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待校验信息包括: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在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情况下,所述待校验信息包括: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
方案13、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是否接触,或者,检测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设备,所述匹配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匹配信息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并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方案15、根据方案14所述的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本地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并存储所述匹配信息。
方案16、根据方案14或15所述的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
方案17、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采用如方案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采用如方案9至1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利用人体通信传输匹配信息,利用匹配信息建立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连接,无需用户介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由于从设备的匹配信息需要通过人体通信传输,只有在满足人体通信的条件下从设备的匹配信息才能被获取,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另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人体通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短距离通信技术,主要用以解决以人体为载体的体域网的通信问题。其利用人体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实现体表、体内及人体周围(3~5米)医疗保健设备的信息交互。由于人体通信过程中信号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此外由于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免除有线通讯方式冗余的连线困扰。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利用人体通信传输匹配信息,通过匹配信息建立例如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无需用户介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由于从设备的匹配信息需要通过人体通信传输,只有在满足人体通信的条件下从设备的匹配信息才能被获取,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S101:第二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第二设备在通过生物肢体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过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肢体一般指人体,第一设备可以为POS机、支付宝应用等扫码终端、移动终端、PDA、台式机、笔记本等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如蓝牙、WIFI、磁通或RFID)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可以作为与后台联网的交易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第二设备可以为植入人体内、佩戴在人体身上或者放置于穿着的衣物中的装置,植入人体内的装置例如可以为植入人体内的血流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传感器,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手环、腕表、项链、戒指、腰带等可穿戴在用户身上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可以作为与第一设备(如POS机)交易的支付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如果是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其与人体表面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与人体表面(如皮肤)的距离不能超过预设距离,例如几毫米,以便在该预设距离内通过人体进行通信,保证通信质量。由于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简称BAN)就是以人体为中心,由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包括个人终端,分布在人身体上、衣物上、人体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如3~5米内、甚至人身体内部的传感器、组网设备)等组成的通信网络,因此,只有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比如,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者第二设备能够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才能建立体域网的人体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设备通过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具体地,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有线方式(即接触方式):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均设有电极,在第一设备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人体)接触(例如,佩戴有腕表的用户将手指接触POS机)后,将人体作为导体,双方的电极连通形成人体内的通路,即所谓的有线方式的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接触,第二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无线方式(即检测信号方式):
在无线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设备(如POS机)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二设备(如腕表)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二设备是否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在第一设备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就能检测到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不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接触,只要第一设备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上述方式利用人体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实现体表、体内及人体周围(3~5米)的设备的信息交互。由于人体通信过程中信息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此外由于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免除有线通讯方式冗余的连线困扰。
S102:第二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广播或者扫描二维码等获取匹配信息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人体通信连接传输匹配信息,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二设备才能接收到第一设备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的MAC地址、以及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作为一种可选方式,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的待校验信息;其中,通过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第二设备可以确定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对象,以便向第一设备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此外,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第二设备将第一设备的待校验信息或者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发送至第一设备以使第一设备完成认证,从而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S103: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二设备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传输的匹配信息后,便可以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流程,具体地,步骤S103包括:
S103a:第二设备根据MAC地址向第一设备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待认证信息包括:认证信息或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认证信息包括待校验信息的情况下,待校验信息包括: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从而在第一设备认证通过后,建立WIFI连接;
在待认证信息包括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情况下,待校验信息包括: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相应地,在第一设备认证通过后,建立蓝牙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
S103b:第二设备在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步骤中,第二设备在将连接请求发送至第一设备后,第一设备会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向第二设备返回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待认证信息的认证包括对待校验信息或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认证。对于前者,如果待认证信息为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即待校验信息),则第一设备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包括:第一设备判断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允许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WIFI连接;对于后者,以蓝牙连接为例,如果待认证信息为对蓝牙配对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则第一设备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包括:第一设备对本地的蓝牙配对信息采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得到待校验值,比较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认证信息包括的校验值与本地生成的待校验值,如果一致,则允许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同样地,对于对磁通认证密钥计算得到的校验值以及对RFID标签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认证,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即计算本地的待校验值进行比对,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第一设备通过对待认证信息的认证后,便允许第二设备与自己建立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此外,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需要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所以,向第一设备发起连接请求的第二设备只有一个(有线连接,接触的情况)或者预设通信范围内的少数几个(无线连接),第一设备可以确定地向某一个用户或预设通信范围内的少数几个用户的第二设备发送匹配信息,以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请求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的第二设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的随机标识。该随机标识例如可以是随机数,针对每个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会随机生成不同的标识,以便唯一标识一个第二设备,并与第一设备的待校验信息以及MAC地址关联存储,由此,在同时有多个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起连接请求时,第一设备可以依据该随机标识确定第二设备的身份,此外,第一设备还可以利用该随机标识查询到关联的待校验信息进行步骤S103b中的认证,而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03b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将从第二设备接收到待认证信息包括的随机标识与本地生成的随机标识比较,也可以作为一种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的认证方式,如果一致,则认证通过。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需要向用户显示连接列表、并需要用户输入连接密钥的建立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获取到第一设备的匹配信息,不再需要用户的参与,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第一设备便可以直接完成接入认证,直接建立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二设备才能接收到第一设备广播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3:
S201:第一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肢体一般指人体,第一设备可以为POS机、支付宝应用等扫码终端、移动终端、PDA、台式机、笔记本等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如蓝牙、WIFI、磁通或RFID)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可以作为与后台联网的交易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第二设备可以为植入人体内、佩戴在人体身上或者放置于穿着的衣物中的装置,植入人体内的装置例如可以为植入人体内的血流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传感器,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手环、腕表、项链、戒指、腰带等可穿戴在用户身上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可以作为与第一设备(如POS机)交易的支付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如果是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其与人体表面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与人体表面(如皮肤)的距离不能超过预设距离,例如几毫米,以便在该预设距离内通过人体进行通信,保证通信质量。由于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简称BAN)就是以人体为中心,由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包括个人终端,分布在人身体上、衣物上、人体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如3~5米内、甚至人身体内部的传感器、组网设备)等组成的通信网络,因此,只有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比如,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者第二设备能够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才能建立体域网的人体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设备通过生物肢体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具体地,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有线方式(即接触方式):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均设有电极,在第一设备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人体)接触(例如,佩戴有腕表的用户将手指接触POS机)后,将人体作为导体,双方的电极连通形成人体内的通路,即所谓的有线方式的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接触,第一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人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无线方式(即检测信号方式):
在无线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设备(如腕表)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一设备(如POS机)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一设备检测第二设备通过人体发出的信号,在第一设备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就能检测到第二设备通过人体发出的信号,可以与第二设备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不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接触,只要第一设备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上述方式利用人体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实现体表、体内及人体周围(3~5米)的设备的信息交互。由于人体通信过程中信息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此外由于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免除有线通讯方式冗余的连线困扰。
S202: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广播或者扫描二维码等获取匹配信息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人体通信连接传输匹配信息,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一设备才能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以及第二设备的身份标识;其中,通过第二设备的MAC地址,第一设备可以确定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对象,以便向第二设备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此外,通过第二设备的身份标识可以使得第一设备能够识别第二设备的身份,从而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设备与自己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S203: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一设备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传输的匹配信息后,便可以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流程,具体地,步骤S203包括:
S203a:第一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匹配信息后,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根据MAC地址向第二设备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支付交易的应用场景下,第一设备可以为收款方设备(如POS机),第二设备可以为支付方设备(如腕表),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就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传输交易信息等数据,由第一设备执行支付操作。在该应用场景下,第一设备在完成支付操作后,第二设备还有可能处于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第一设备会一直接收到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广播的匹配信息,同时也会接收到初次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准备进行初次支付交易的其他第二设备广播的匹配信息,为了保证第一设备不会重复向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步骤S203a中,第一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根据MAC地址向第二设备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具体包括:第一设备将接收到的身份标识与第一设备本地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根据MAC地址向第二设备发起建立连接请求,并存储匹配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后,便会存储第二设备的匹配信息,该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的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用户名等可以唯一识别第二设备身份的标识。可选地,第一设备在本地可以建立匹配信息列表,用于存储已经请求过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以及身份标识,通过将从第二设备接收到的身份标识与身份标识列表中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即查询接收到的身份标识是否存在于该身份标识列表中,如果存在,则匹配成功,否则不成功,如果匹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虽然处于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但已经完成支付交易,那么第一设备不会再向该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如果匹配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初次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准备进行初次支付交易,那么第一设备会向该进行初次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由此,第一设备可以判断第二设备已经完成支付或者初次进行支付交易,从而保证第一设备不会重复向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设备执行支付交易结束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断开与第二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为后面排队等待支付的第二设备提供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机会。
此外,在实际实施时,还存在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确实需要发起再次支付交易的情况,为了避免第一设备拒绝向该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第一设备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删除存储的匹配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设备断开与第二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判断携带或内置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是否没有处于第一设备的预设范围,和/或,判断当前时间距离交易结束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删除第二设备的匹配信息。其中,判断生物肢体是否没有处于第一设备的预设范围是指如果第一设备无法再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则说明生物肢体已经超出第一设备可以通信的预设范围;此外,本实施例设定了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在结束交易后可以重新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间间隔(即预设阈值),例如第二设备可以在交易结束10s后再次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已经完成支付的第二设备的距离以及时间的双重判定来删除匹配信息。一旦该第二设备的匹配信息删除,即使该第二设备处于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第一设备也会再向该第二设备发起连接请求,从而解决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确实需要发起再次支付交易,但被第一设备拒绝的问题。
S203b: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由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直接用人体通信传输数据,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磁通连接、RFID连接等)传输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传输速率,用户的支付过程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支付操作的效率更高。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需要向用户显示连接列表、并需要用户输入连接密钥的建立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人体通信连接获取到第二设备的匹配信息,不再需要用户的参与,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第二设备便可以直接完成接入认证,直接建立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一设备才能接收到第二设备广播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如图3所示,该***包括: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其中,第一设备1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2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生物肢体一般指人体,该生物肢体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第一设备10可以为POS机、支付宝应用等扫码终端、移动终端、PDA、台式机、笔记本等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如蓝牙、WIFI、磁通或RFID)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设备10可以作为与后台联网的交易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第二设备20可以为植入人体内、佩戴在人体身上或者放置于穿着的衣物中的装置,植入人体内的装置例如可以为植入人体内的血流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传感器,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手环、腕表、项链、戒指、腰带等可穿戴在用户身上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设备20可以作为与第一设备10(如POS机)交易的支付终端,以完成一些支付交易操作。如果是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装置,其与人体表面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与人体表面(如皮肤)的距离不能超过预设距离,例如几毫米,以便在该预设距离内通过人体进行通信,保证通信质量。由于体域网(Body Area Network,简称BAN)就是以人体为中心,由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包括个人终端,分布在人身体上、衣物上、人体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如3~5米内、甚至人身体内部的传感器、组网设备)等组成的通信网络,因此,只有和人体相关的网络元素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才能建立体域网的人体通信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以下均称为第一设备10),如图4所示,该第一设备10包括: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以下均作为第二设备20)的生物肢体与该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是否接触,或者,检测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2,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101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的生物肢体与该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101检测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模块103,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4,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即第一设备10),利用人体通信传输匹配信息,通过匹配信息建立例如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无需用户介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由于从设备的匹配信息需要通过人体通信传输,只有在满足人体通信的条件下从设备的匹配信息才能被获取,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设备10通过生物肢体与第二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具体地,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有线方式(即接触方式):
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均设有电极,第一设备10的检测模块101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10接触(例如,佩戴有腕表的用户将手指接触POS机)后,将人体作为导体,双方的电极连通形成人体内的通路,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2就与第二设备20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即所谓的有线方式的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10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接触。
无线方式(即检测信号方式):
在无线方式中,可以将第二设备(如腕表)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一设备(如POS机)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一设备10的检测模块101检测第二设备20通过人体发出的信号,在第一设备10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设备10的检测模块101就能检测到第二设备20通过人体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2就可以与第二设备20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10不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接触,只要第一设备10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上述方式利用人体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实现体表、体内及人体周围(3~5米)的设备的信息交互。由于人体通信过程中信息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此外由于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免除有线通讯方式冗余的连线困扰。
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3,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20发送的匹配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广播或者扫描二维码等获取匹配信息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人体通信连接传输匹配信息,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10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一设备10的接收模块103才能接收到第二设备20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20的MAC地址以及第二设备20的身份标识;其中,通过第二设备20的MAC地址,第一设备10可以确定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对象,以便向第二设备20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此外,通过第二设备20的身份标识可以使得第一设备10能够识别第二设备20的身份,从而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设备20与自己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一设备10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一设备10在接收到第二设备20通过人体通信连接传输的匹配信息后,便可以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流程,具体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4,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匹配信息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并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由此,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可以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直接用人体通信传输数据,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磁通连接、RFID连接等)传输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传输速率,用户的支付过程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支付操作的效率更高。
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进行支付交易的应用场景下,第一设备10可以为收款方设备(如POS机),第二设备20可以为支付方设备(如腕表),在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就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传输交易信息等数据,由第一设备10执行支付操作。在该应用场景下,第一设备10在完成支付操作后,第二设备20还有可能处于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第一设备10会一直接收到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广播的匹配信息,同时也会接收到初次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准备进行初次支付交易的其他第二设备20广播的匹配信息,为了保证第一设备10不会重复向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根据MAC地址向第二设备20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具体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身份标识与第一设备10本地存储的匹配信息中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过人体通信连接根据MAC地址向第二设备20发起建立连接请求,并存储接收到的匹配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10向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后,便会存储第二设备20的匹配信息,该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20的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设备20的设备标识、用户名等可以唯一识别第二设备20身份的标识。可选地,第一设备10在本地可以建立匹配信息列表,用于存储已经请求过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的MAC地址以及身份标识,通过将从第二设备20接收到的身份标识与身份标识列表中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即查询接收到的身份标识是否存在于该身份标识列表中,如果存在,则匹配成功,否则不成功,如果匹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20虽然处于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但已经完成支付交易,那么第一设备10不会再向该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如果匹配不成功,则说明第二设备20初次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准备进行初次支付交易,那么第一设备10会向该进行初次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由此,第一设备10可以判断第二设备20已经完成支付或者初次进行支付交易,从而保证第一设备10不会重复向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在第一设备10执行支付交易结束后,断开与第二设备20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为后面排队等待支付的第二设备20提供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机会。
此外,在实际实施时,还存在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确实需要发起再次支付交易的情况,为了避免第一设备10拒绝向该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第一设备10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删除存储的匹配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在断开与第二设备20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之后,判断携带或内置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是否没有处于第一设备10的预设范围,和/或,判断当前时间距离与上述第二设备的交易结束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删除第二设备20的匹配信息。其中,判断生物肢体是否没有处于第一设备10的预设范围是指如果第一设备10的检测模块101无法再检测到第二设备20通过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则说明生物肢体已经超出第一设备10可以通信的预设范围;此外,本实施例设定了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在结束交易后可以重新与第一设备10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间间隔(即预设阈值),例如第二设备20可以在交易结束10s后再次与第一设备10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已经完成支付的第二设备20的距离以及时间的双重判定来删除匹配信息。一旦该第二设备20的匹配信息删除,即使该第二设备20处于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第一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04也会再向该第二设备20发起连接请求,从而解决已经完成支付交易的第二设备20确实需要发起再次支付交易,但被第一设备10拒绝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以下可称为第二设备20),如图5所示,该第二设备20包括: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该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是否接触,或者,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所述第一对端设备(以下均作为第一设备10)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2,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201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该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201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模块203,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4,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即第二设备20),利用人体通信传输匹配信息,通过匹配信息建立例如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无需用户介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由于从设备的匹配信息需要通过人体通信传输,只有在满足人体通信的条件下从设备的匹配信息才能被获取,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设备20通过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10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具体地,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有线方式(即接触方式):
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均设有电极,第二设备20的检测模块201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即第一设备10)接触(例如,佩戴有腕表的用户将手指接触POS机)后,将人体作为导体,双方的电极连通形成人体内的通路,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2就与第一设备10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即所谓的有线方式的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10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接触。
无线方式(即检测信号方式):
在无线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设备10(如POS机)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二设备20(如腕表)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二设备20的检测模块201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第一设备10发出的信号,在第一设备10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二设备20的检测模块201就能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第一设备10发出的信号,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2就可以与第一设备10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在该方式中,第一设备10不需要与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接触,只要第一设备10和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之间的距离处于人体通信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以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上述方式利用人体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实现体表、体内及人体周围(3~5米)的设备的信息交互。由于人体通信过程中信息经过人体传输,因而电磁噪声对其影响很小,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此外由于不存在多人通信时效率降低的问题,也可免除有线通讯方式冗余的连线困扰。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的接收模块203,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即第一设备10)发送的匹配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广播或者扫描二维码等获取匹配信息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人体通信连接传输匹配信息,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10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二设备20才能接收到第一设备10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端设备(即第一设备10)发送的匹配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10的MAC地址、以及第一设备10的认证信息,作为一种可选方式,第一设备10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10的待校验信息;其中,通过第一设备10的MAC地址第二设备20可以确定发起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对象,以便向第一设备10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蓝牙连接、WIFI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此外,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第二设备20将第一设备10的待校验信息或者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发送至第一设备10以使第一设备10完成认证,从而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设置为广播匹配信息,第二设备20设置为接收状态,第二设备20在接收到第一设备10通过人体通信连接传输的匹配信息后,便可以发起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流程,具体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4,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10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认证信息或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在获取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由此,第二设备20与第一设备10可以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直接用人体通信传输数据,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磁通连接、RFID连接等)传输数据可以大大提高传输速率,用户的支付过程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支付操作的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在待认证信息包括待校验信息的情况下,待校验信息包括: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从而在第一设备10认证通过后,建立WIFI连接;
在待认证信息包括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情况下,待校验信息包括:蓝牙配对信息、磁通认证密钥、或者RFID标签,相应地,在第一设备10认证通过后,建立蓝牙连接、磁通连接、或者RFID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的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202在将连接请求发送至第一设备10后,第一设备10会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后,向第二设备20返回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与第二设备20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对待认证信息的认证包括对待校验信息或对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认证。对于前者,如果待认证信息为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即待校验信息),则第一设备10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包括:第一设备10判断用于登录WIFI的登录密钥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允许第二设备20与第一设备10建立WIFI连接;对于后者,以蓝牙连接为例,如果待认证信息为对蓝牙配对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则第一设备10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包括:第一设备10对本地的蓝牙配对信息采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得到待校验值,比较第二设备20发送的待认证信息包括的校验值与本地生成的待校验值,如果一致,则允许第二设备20与第一设备10建立蓝牙连接;同样地,对于对磁通认证密钥计算得到的校验值以及对RFID标签计算得到的校验值的认证,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即计算本地的待校验值进行比对,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第一设备10通过对待认证信息的认证后,便允许第二设备20与自己建立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此外,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需要与第一设备10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所以,向第一设备10发起连接请求的第二设备20只有一个(有线连接,接触的情况)或者预设通信范围内的少数几个(无线连接),第一设备10可以确定地向某一个用户或预设通信范围内的少数几个用户的第二设备20发送匹配信息,以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请求与第一设备10建立连接的第二设备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0生成的随机标识。该随机标识例如可以是随机数,针对每个第二设备20,第一设备10会随机生成不同的标识,以便唯一标识一个第二设备20,并与第一设备10的待校验信息以及MAC地址关联存储,由此,在同时有多个第二设备20向第一设备10发起连接请求时,第一设备10可以依据该随机标识确定第二设备20的身份,此外,第一设备10还可以利用该随机标识查询到关联的待校验信息进行对待认证信息的认证,而且,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10还可以将从第二设备20接收到待认证信息包括的随机标识与本地生成的随机标识比较,也可以作为一种对待认证信息进行认证的认证方式,如果一致,则认证通过。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的建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需要向用户显示连接列表、并需要用户输入连接密钥的建立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通过人体通信连接获取到第二设备20的匹配信息,不再需要用户的参与,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第二设备20便可以直接完成接入认证,直接建立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整个过程耗时短,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由于人体通信的特殊性,只有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20的人体满足与第一设备10接触或进入第一设备10的预设通信范围内的条件时,第一设备10才能接收到第二设备20广播的匹配信息,进而规避了现有无线设备的匹配信息被轻易获取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人体通信具有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更低的人体损害等优点,从而提高了匹配信息获取的安全性。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在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出的信号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匹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待校验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一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认证信息或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
所述第二设备在获取到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3.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在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第一设备接触后,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匹配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匹配信息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本地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则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并存储所述匹配信息。
6.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是否接触,或者,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出的信号;
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的生物肢体与第一对端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生物肢体检测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匹配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认证信息,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认证信息至少包括:待校验信息;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有待认证信息,所述待认证信息包括:所述认证信息或对所述待校验信息计算得到的校验值;在获取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对所述待认证信息认证通过的认证结果后,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8.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是否接触,或者,检测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
人体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携带或内置有第二对端设备的生物肢体与所述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接触后,或者,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发出的信号后,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通过所述生物肢体建立人体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匹配信息;
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匹配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MAC地址以及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匹配信息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匹配信息后,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根据所述MAC地址向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起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请求;并通过所述人体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的确认响应,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连接。
10.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如权利要求8至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采用如权利要求6至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CN201610158707.4A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Pending CN105939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8707.4A CN105939520A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8707.4A CN105939520A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520A true CN105939520A (zh) 2016-09-14

Family

ID=5715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8707.4A Pending CN105939520A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95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4773A (zh) * 2017-03-03 2017-07-07 中国民航大学 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
CN114051250A (zh) * 2021-11-30 2022-02-15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21A (zh) * 2008-10-23 2011-01-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身份认证的装置、***及方法
CN102315942A (zh) * 2011-09-30 2012-01-11 福源立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蓝牙的安全终端及其与客户端的通信方法
CN102651686A (zh) * 2011-02-23 2012-08-29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单片机在线可编程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285556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人体通信的支付***和方法
CN103699064A (zh) * 2013-11-28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人体通信的智能家居交互***及方法
CN103795446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0230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
CN104463575A (zh) * 2014-11-26 2015-03-25 深圳市智惠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支付口令的nfc支付的通信方法
CN104484804A (zh) * 2014-12-24 2015-04-01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指纹交易支付的方法及***
CN105072566A (zh) * 2015-08-10 2015-11-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EP2953000A1 (en) * 2014-06-05 2015-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21A (zh) * 2008-10-23 2011-01-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身份认证的装置、***及方法
CN102651686A (zh) * 2011-02-23 2012-08-29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单片机在线可编程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285556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人体通信的支付***和方法
CN102315942A (zh) * 2011-09-30 2012-01-11 福源立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蓝牙的安全终端及其与客户端的通信方法
CN103699064A (zh) * 2013-11-28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人体通信的智能家居交互***及方法
CN103795446A (zh) * 2014-02-26 2014-05-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023013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服务端和客户端
EP2953000A1 (en) * 2014-06-05 2015-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463575A (zh) * 2014-11-26 2015-03-25 深圳市智惠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支付口令的nfc支付的通信方法
CN104484804A (zh) * 2014-12-24 2015-04-01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指纹交易支付的方法及***
CN105072566A (zh) * 2015-08-10 2015-11-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4773A (zh) * 2017-03-03 2017-07-07 中国民航大学 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
CN106934773B (zh) * 2017-03-03 2020-04-17 中国民航大学 视频运动目标与Mac地址匹配方法
CN114051250A (zh) * 2021-11-30 2022-02-15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6844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
CN105989495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
US20240162938A1 (en) Batteryless device with wirelessly powered token provisioning
CN105938526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
CN105991653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5282868A (zh) 用于临时加入WiFi网络的***和方法
CN105991652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
CN105991654A (zh) 一种授权认证方法、装置和***
KR20200097642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기반의 금융거래를 제공하는 방법, 프로그램, 서버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CN105989488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
CN204759508U (zh) 一种快递费免密支付***
CN105939520A (zh)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CN105989497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
CN105939195A (zh) 一种交易方法及***
CN105430149B (zh) 一种终端使用者身份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989498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
CN110063052A (zh) 确认bluetooth*配对的方法和***
CN107437997A (zh) 一种射频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3170376A (zh) 接近装置网络
CN107026817A (zh) 一种密码自动输入的***
CN105989496A (zh) 一种交易方法及设备
KR20160006646A (ko) 엔에프씨오티피카드를 이용한 비대면 거래 인증 방법
CN110633978A (zh) 一种基于多重认证的智能移动支付***
CN110869959A (zh) 处理支付
CN10795992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