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1889A -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1889A
CN105821889A CN201610207012.0A CN201610207012A CN105821889A CN 105821889 A CN105821889 A CN 105821889A CN 201610207012 A CN201610207012 A CN 201610207012A CN 105821889 A CN105821889 A CN 10582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irrigation
level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70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立峰
张茂省
胡炜
孙巧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CGS
Original Assignee
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C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CGS filed Critical 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CGS
Priority to CN2016102070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1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1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00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 E02D1/02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before construction 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长期和中短期相结合的方法,长期治理方法是: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中短期的治理方法是: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滑坡灾害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滑坡的标本兼治,从长远时间尺度上,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技术,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从中短期尺度上,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灾害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的大水漫灌导致黄土台塬区地下水位过高,从而诱发大量滑坡,现有技术有以下几种治理黄土台塬滑坡的方法:
1、削坡方案:即采用开挖多级边坡的手段,放缓坡度,实现治理滑坡的目的。其存在的缺点是:(1)边坡坡脚黄土饱水呈流塑状,无法按照设计图放坡施工;(2)属于应急治理方案,没有降低边坡稳定至关重要的地下水位,治标不治本。
2、竖向混合井排水:该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地层结构的边坡排水。以甘肃黑方台为例,从上之下的地层分别为低渗透性黄土、隔水粉质粘土、透水砂砾石,因此,通过实施竖向混合井,将上述三个地层穿透,利用黄土和砂砾石层间的天然重力水头差即可实现将黄土层中地下水***至砂砾石层中,实现降水目的,控制滑坡灾害。其存在的缺点是:(1)孔壁周边滤料需要采用细砂。若粒度过大,易造成淤孔,影响长期使用;(2)黄土的渗透性小,造成混合井的排水影响半径也小,降水效果不显著,工程应用成本高。
因此必须从控制地下水位的角度来有效控制滑坡的继续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传统的应急削坡治理和竖向混合井排水方案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区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实现彻底遏制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长期和中短期相结合的方法,长期治理方法是: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中短期的治理方法是: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滑坡灾害的目的。
所述的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掌握区域和斜坡地下水位实时动态:在台塬的多个钻孔中开展分层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获取台塬和典型斜坡两个尺度的地下水位变动情况;
(2)确定灌溉量控制阈值:开展渗流-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对灌溉前及灌溉至今的斜坡稳定性进行恢复,同时预测在维持现有灌溉量下,未来斜坡的稳定性及屈服破坏方式;
(3)确定具体的主动防控措施:主动防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措施和地表防渗措施。
所述的步骤(2)中灌溉量控制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
(1)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2)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3)潜水渗流场与斜坡稳定性耦合分析;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斜坡稳定性模拟提供地下水位条件,将计算得到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差值处理后导入稳定性计算模型中,构建形成空间地下水面,综合考虑渗流场及水岩作用导致岩土参数变化的双重作用,计算台塬危险区体积和斜坡稳定性,将台塬危险区体积显著降低时对应的年灌溉量作为灌溉量调控的一个临界值,该临界值作为灌溉量控制阈值,维持此值及以下的年灌溉量,通过灌溉量的控制能够实现灌区地下水位的调节,从而提高台塬斜坡稳定性。
所述的步骤(3)中的节水灌溉措施主要分为高效节水和常规节水两种,其中高效节水包括滴灌、喷灌、膜下滴灌和微喷灌,可节水约35-75%;常规节水包括畦灌、垄膜沟灌和管灌。
所述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包括:虹吸排水方法、软式透水管排水方法和辐射井排水方法。
所述的虹吸排水方法是:采用斜孔钻机施工朝斜坡内倾斜的孔,随着钻孔跟进套管;成孔后,拔出套管前,立即安装带孔底储水管的透水管,该孔底储水管底部密封、顶部开口;该透水管为打孔的波纹管,在波纹管外织土工布,防止泥沙进入透水管内,透水管的一端深入孔底储水管内,透水管与孔底储水管连接处固定;孔口外保留透水管的长度大于1m;在该透水管内***虹吸排水管,在虹吸排水管的靠近底端处的管壁上设有进水孔。
所述的虹吸排水管采用三根PA管,每间隔1-2m绑扎固定。
所述的软式透水管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钻出引水孔:斜孔钻机成孔,必须采用跟管钻进,完成具有一定上倾角的引水钻孔,孔径不小于Φ90mm,仰角10-15°;然后清孔,采用空气压缩机高压风冲排泥渣和清洗引水孔;
(3)透水管安装:选用合适管径的软式透水管,选用人工或机械顶入法透将水管***引水孔,按设计长度切割好软式透水管后,顶端封口后外罩锥形管帽以利于顶入,末端以100mm厚度木板柔性衬垫后,采用50或100T千斤顶顶托Φ50mm钢顶管顶入;
(4)软式透水管的连接:应在两段透水管接头处剪去相应的钢丝圈,以强力PVC接着剂牢固相接后外套管箍,上下管箍以尼龙绳绑扎牢固即可;
(5)软式透水管末端采用扎结式封闭,出口直接接入既有排水***;
(6)封孔:拔出钢顶管,用硬质塑料管套入孔口。
所述的辐射井排水方法中的辐射井包括竖井和水平集水管,在竖井的下部的井壁上连接多个水平集水管;其施工方法包括:
(1)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或人工挖孔成孔,竖井井壁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管或钢筋混凝土现浇构成;采用漂浮下管法成井,将井座吊装到井孔中漂浮起来,再将井管吊装到井座上,一节接一节地对接焊接之后,漂浮下管,直到井座下到预定深度,下管过程中应确保井管直立,井管接头封闭接口,最后在井管周围填土密实;
(2)水平辐射孔施工:在对应于含水层的深度设有至少一层辐射孔,长度30-50m,两层以上的辐射孔在竖井内应交错布置,每层布设6-8个辐射孔,为便于排水,辐射孔应向上仰斜约5-10°;
(3)滤水管安装:在每一辐射孔内装入滤水管,滤水管采用钢质卷皮钢管加工而成,盲沟材或土工布包裹,管径应不小于Φ50mm,壁厚不小于3.5mm;滤水管每节长1m,采用锥型扣联接。
所述的滤水管的安装方法采用套管法、顶进法或锤击法,顶进法是用水平钻机或千斤顶将滤水管直接顶进含水层;锤击法是用油锤或撞锤把滤水管击入含水层;该顶进法采用液压水平钻机,一根接一根,边转动边推进的方法打孔,顶力小进尺快;顶进过程中滤水管内的细颗粒物随水流进入竖井中排走,同时将较粗的颗粒挤到滤水管周围,形成一条天然的环形自然反滤层。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滑坡的标本兼治,从长远时间尺度上,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技术,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从中短期尺度上,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灾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的黑方台地下水监测孔布置图;
图3是黑台黄土潜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图;
图4是黑台地下水渗流模拟三维网络剖分图;
图5是地下水位数值模拟拟合结果图;
图6是黑台区域斜坡稳定性模型剖分图;
图7是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地下水位响应及台缘危险区体积变化图;
图8是切坡后的焦家崖头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示意图;
图9是边坡虹吸排水***原理示意图;
图10是黑方台地区边坡倾斜虹吸排水孔实施方案;
图11是排水管、透水管和孔底储水管组合(虹吸排水管组件)构造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是虹吸排水集水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B-B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C-C剖视图;
图16是软式透水管引水孔及截水沟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D-D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辐射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黄土层,2、粉质粘土层,3、砂卵砾石层,4、白垩系砂泥岩,5、排水管,51、贯穿孔,6、透水管(波纹管),61、透水管管壁的孔,7、土工布,8、储水管,9、地下水渗流方向,10、虹吸排水孔,11、虹吸排水管,12、黄土层(坡),13、原地下水位线,14、虹吸排水后的地下水位线,15、流量检测装置,16、粉质黏土层;17、砂卵石层;18、基岩,19、引水孔(填筑砂砾滤层),20、软式透水管,21、截水沟,131、三角堰,132、集水槽,133、排水管道,134、水表,135、基础,136、水位测量管,137、三角堰上的V形三角口,138、虹吸排水管,31、地面,32、竖井,33、水面,34、水平集水管(辐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8,本发明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采取长期和中短期相结合的方法,长期治理方法是: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中短期的治理方法是: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滑坡灾害的目的。
所述的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掌握区域和斜坡地下水位实时动态:
在台塬的14个钻孔中开展分层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获取台塬和典型斜坡两个尺度的地下水位变动情况。14个钻孔分别是:6个黄土层钻孔,5个砂卵石钻孔和3个混合孔,分布在不同区域(如图2所示)。混合孔指的是自上而下将黄土层、粉质粘土层、砂卵石层打穿,从而将黄土和砂卵石两个含水层联系起来的钻孔。
(二)确定灌溉量控制阈值:
开展渗流-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对灌溉前及灌溉至今的斜坡稳定性进行了恢复,同时预测了在维持现有灌溉量下,未来斜坡的稳定性及屈服破坏方式。
1.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
1)模型建立:
模型以黑台为计算区,区内含水***由上至下分别为黄土孔洞裂隙潜水含水***、砂卵石孔隙层间水含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区内以黄土滑坡最为发育,且人类活动对黄土层潜水扰动最大,故模型计算以与黄土斜坡稳定性关系最为密切的黄土层潜水为对象。
边界条件概化:模型计算区面积为10.8km2,其北侧为磨石沟,西侧为虎狼沟,南侧和东侧分别为黄河、湟水河,底部为相对隔水的粉质粘土层。模型四周被沟谷深切,使得黄土含水层即得不到周围黄河及湟水河等地表水的补给,也得不到区外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仅在顶部接收大气降水及灌溉水入渗补给。受地形及隔水底板高程等因素控制,黄土层潜水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其中一部分在台塬周边以泉的形式***,另一部分通过粉质粘土弱透水层渗透至下部的砂卵石层。因此,模型底部及侧向均为***边界,采用排水沟模块(drain模块)将其处理为第三类边界。使得底部边界满足黄土层中的地下水沿整个粉质粘土层向砂卵石层***,而侧向边界当满足边界水头值高于其所在位置处排水底板高程值时,地下水以泉的形式向外***,当边界水头值低于侧向边界排水底板高程值时,则不发生水量交换。
地质结构概化:根据野外调查数据、水文钻孔资料、台面三维激光扫描结果以及黄土层、粉质粘土层露头精细测量数据,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如图3所示),实现各地层空间几何特征的定量描述。数字模型垂向上包括两层,顶层A为黄土含水层,底层B为粉质粘土弱透水层。黄土层潜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黄土下部孔隙孔洞中,由于垂直节理、裂隙的存在,使得黄土的垂向渗透系数远大于水平渗透系数,可将模型概化为均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三维非稳定流模拟问题。
计算参数选取:依据区内钻孔抽水试验及原位渗水试验,计算得黄土潜水含水层水平和垂向渗透系数分别为2.32×10-2m/d和0.12m/d,结合已有资料,取孔隙率为0.45,给水度为0.1;依据室内实验测试结果,得到粉质粘土层水平及垂向渗透系数分别为2.0×10- 4m/d和2.0×10-2m/d,孔隙率为0.35,给水度取经验值0.04。综合区内的有效年降雨强度阈值、灌溉量、泉水流量及钻孔水位的年变幅,计算得到区内降水入渗系数及灌溉入渗系数分别为0.04和0.1。
2)模型计算与验证
模型包括147行(磨石沟至黄河方向),221列(虎狼沟至湟水河方向),2层,共64974个单元(参见图4),图4中的两个水平坐标为距离模型边界的相对距离,竖向坐标为模型的绝对高程值。其中34648个为有效活动单元,边界以外的区域作为无效单元处理。网格大小为25m×25m。当模型顶部补给源仅为大气降水时,取补给量为多年平均降雨量287.6mm/a,开展稳定流计算得到灌溉前潜水渗流场分布,作为后续三维非稳定流计算的初始条件。
模型的验证期选择为2010年至2011年近一个水文年内。据验证期内各月降雨量及灌溉量的不同,在时间上将验证期划分为11个应力期(表1)。
表1各应力期内的降水量及灌溉量统计表
注:定义灌溉强度为月灌溉量与灌区面积的比值
开展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计算。图5为模型计算数据与验证期内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模型验证期内计算结果与观测水位拟合较好。表2为得到较好拟合结果时所采用的模型计算参数,其中Kx、Ky、Kz、us与上述定义相同,ne为有效孔隙度(无量纲),nt为孔隙度(无量纲)。
表2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参数表
运用此模型可反演和预测不同时期、不同灌溉量下的潜水渗流场变化,为不同水位下台塬斜坡的稳定性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2.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
对区内DEM数据进行三维信息可视化提取,应用FLAC3D(FastLagrangianAnalysisofContinuain3Dimensions)内置的FISH语言构建黄土区域三维稳定性分析模型(图6)。模型计算区范围与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范围一致,用以耦合分析渗流场场演化条件下的台塬斜坡稳定性。模型垂向(Z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为黄土层、粉质粘土层、砂卵砾石层及下部的白垩系砂泥岩。据钻孔和野外调查资料,将模型中黄土层平均厚度概化为11.5m,粉质粘土层平均厚度概化为3.4m,砂卵砾石层平均厚度概化为2.1m,白垩系砂泥岩层平均厚度概化为124m。
模型有限元网格节点共52479个,单元95232个,单元尺寸为100m×100m。结合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资料,将模型底部设为固定边界,模型四周为单向边界,斜坡坡面为自由边界。
假定各地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土层,根据原位直接剪切试验及实内常规物理、力学实验测试结果,对模型范围内的天然黄土、饱和黄土、粉质粘土、砂卵砾石、砂泥岩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赋值,各参数取值列于表4-3中。
3.潜水渗流场与斜坡稳定性耦合分析:
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斜坡稳定性模拟提供地下水位条件。将计算得到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差值处理后导入稳定性计算模型中,构建形成空间地下水面,综合考虑渗流场及水岩作用导致岩土参数变化的双重作用,在FLAC3D软件中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进行计算。
表3区域斜坡稳定性模型计算参数表
基于前述渗流-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预测了现有灌溉量和不同灌溉模式不同灌溉量下等工况条件下未来十年地下水动力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地下水动力场演化条件下对应的台塬斜坡危险区体积的变化(表4、图7),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均值为正值代表地下水位上升,负值代表地下水位下降。黑方台地区现今的灌溉量约为590.91×104m3/a,若保持现有灌溉量,未来十年仍处地下水正均衡,地下水位升幅均值为0.27m/a,危险区体积占台塬总体积的20.34%。当灌溉量调节至500×104m3/a和400×104m3/a时,地下水位仍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明显降低,均值分别为0.19m/a和0.06m/a,危险区体积也相应的有所降低。当灌溉量调节至350×104m3/a及以下时,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台塬危险区体积显著降低。
表4未来十年内不同灌溉量下地下水位及台塬斜坡危险区变化情况表
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灌溉量的减少地下水位上升速率降低甚至开始出现水位下降,台塬周边不稳定区域的体积明显降低。而年灌溉量350×104m3可作为灌溉量调控的一个临界值,维持此值及以下的年灌溉量,未来十年内能够实现地下水均衡场由正向负的逆转。说明通过灌溉量控制能够实现灌区地下水位的调节,从而提高台塬斜坡稳定性。
(三)提出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技术:
近年来,黑方台地区已经成为兰州市重要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区内除继续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大幅增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如需水量更大的草莓、蔬菜、果树等,农业灌溉量需求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据《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图集》,查得该地区农田最大蒸散量为880mm(含地面和叶面蒸发),扣减农田最大蒸散量后,维持区内现有作物结构正常生长需要的补充灌溉量为657.6mm,折算成年灌溉量为498×104m3。换句话说,黑方台地区590.91×104m3的年现状灌溉量超灌正常需水量达20%左右。而理论上可实现地下水上升趋势扭转的年临界灌溉量阈值350×104m3是不能满足当地现有果树、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占比较大的现有农业种植结构的农业用水需求,若要满足当地最低限度的农业用水需求,就必须调整高耗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农业,还应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以减少地下水入渗补给量,扭转长期正均衡造成的黄土含水***地下水位上升,以达到彻底根治黑方台地质灾害的目标。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高效节水和常规节水两种,其中高效节水包括滴灌、喷灌、膜下滴灌和微喷灌,可节水约35-75%;常规节水包括畦灌、垄膜沟灌和管灌。根据不同作物耕作特点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常规节水与高效节水相结合节水的灌溉方式,如灌区内的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可采用喷灌和垄膜沟灌;灌区内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和林果,蔬菜可在大棚、露地、温室内耕种,可采用滴灌、微喷灌、膜下滴灌和常规灌溉的垄膜沟灌、畦灌等;林果可采用滴灌和畦灌,具体作物结构与节水灌溉方式参见表5。
选取喷灌、滴灌、微喷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较传统漫灌模式节水40%进行分析(引自《喷灌工程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灌溉量为350×104时,相当于漫灌600×104m3的用水量,即可满足现有种植结构下作物的最低用水需求,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经济性的成本投资做以下概算:
表5作物种植结构与节水灌溉方式表
参照《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喷灌、滴灌工程投资包括喷、滴灌材料设备费、运输费、工程勘测设计费、施工费等。灌溉水源可直接利用现有的提灌工程,可不增加水源工程投资,故不计入投资费用。经工程成本核算,固定式喷、滴灌、微喷灌工程设备一次性投资折合1200元/亩。
喷、滴灌技术年运行费指维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用的年费用,包括动力费、维修费、设备更新费及管理费等。设加压水泵四台,维修费包括加压水泵、枢纽部分、管道部分和滴头部分的年修、大修和日常养护等费用。按照《喷灌工程技术经济规范》,加压泵及枢纽部分年维修率取5%;地埋管道部分维修率取1%,综合核算其年维修费。管理费指工程管理人员工资及灌水用工费等日常开支。以上各项综合合计年运行费为200元/年·亩。
黑方台地区总面积为13.44km2,总计约为2×104亩耕地,则喷、滴灌设备一次性投入约2400万,年运行费用约400万元。
(四)基于其他地表防渗的主动防控技术
从改变当前粗放的大水灌溉模式为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入渗量扭转地下水位长期上升趋势,并采取混合井、集水廊道、砂井、虹吸排水、辐射井等多种形式疏排与滑坡形成攸关的黄土含水层地下水,增大地下水***量有效降低黄土含水***地下水位是黑方台滑坡风险控制的关键。除节水灌溉及工程措施疏排地下水之外,因灌渠跑水所具有强大的水动力常在台缘地带冲蚀形成巨大落水洞,灌溉水沿裂缝、落水洞的通道快速入渗后引起滑坡区地下水位的快速波动不仅增大滑坡区动水压力,而且潜蚀掏空坡体,从而引发斜坡失稳,故还应采取裂缝、落水洞等快速入渗通道填埋及灌渠防渗等地表防渗措施。
1.快速入渗通道填埋:
黄土是具有大孔结构的特殊类土,垂直节理发育是其典型特性,且水敏性强,抗水蚀能力差,受降水、灌溉水或地表水常产生地表开裂、湿陷下沉、潜蚀落水洞、边坡失稳等现象。野外调查中发现,黑方台地区黄土垂直节理、卸荷裂缝密集发育,特别在台塬周边沟缘线附近表现尤为明显,裂缝、卸荷裂隙通常向下贯穿较深,多见灌渠跑水沿垂直裂缝冲蚀潜蚀形成的洞径1-3m的落水洞,灌溉水易沿落水洞、裂缝等优势入渗通道快速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陡升陡降。同时,落水洞潜蚀掏空坡体,上覆土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地表塌陷,斜坡地带产生失稳。因此,若要对地下水位进行控制,首要的措施是避免灌溉水的快速入渗,可以采用3:7灰土进行裂缝填埋并逐层夯实的措施减少灌溉水的入渗,夯填时应分层夯实,控制每层厚度以20cm为宜,回填灰土与原土接触部位应开挖成台阶状,每级台阶接缝处应错开不少于1m。
2.灌渠防渗:
台面上仍然沿用的部分未衬砌渠道及一些年久失修的渠道渗漏严重,因台面渠系网络密布,已不仅是单纯的线状入渗,更是随着渠系分布以面源入渗成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渠道,有必要对渠系进行衬砌和修护,减少渠系入渗环节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为减少渠道渗漏,防止冬季季节性冻结作用产生的冻胀作用造成渠道衬砌破坏,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和保证渠床稳定,黑方台干支渠修建过程中渠线所经原始地形曾进行挖高填低的平整,根据黑方台灌区渠系多年运行状况,结合渠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填方段渠道由于黄土湿陷性强,填方渠基早期未作严格防渗处理,后经多年灌溉回归水的下渗,引起填方段渠基普遍下沉,使渠道形成反坡,而挖方段渠基相对运行较好。依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经渠道横断面衬砌方案比较,选取经济合理的防渗技术措施,设计防渗渠道断面形式设计为管道和U形断面相结合,填方段采用管道输水,挖方段采用U形明渠渠槽衬砌两种节水防渗改造方案。
填方段渠道采用管道(预制砼管或钢管)输水,管道输水基本上避免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水量,防渗效果十分显著。
填方段管道输水后接挖方段U形明渠,明渠渠基黄土应进行翻夯处理,处理深度不小于1.0m,处理后控制γd≥1.6g/cm3。渠道断面采用预制C15混凝土U形槽,其特点是:①水力条件好,近似水力最佳断面,可减少衬砌工程量,输沙能力强;②抗冻胀性和湿陷性地基上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强;③渠口窄,占地面积少,节省土地,减少挖填方量;④整体性强,防渗效果好;⑤施工简单,便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⑥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据使用对比,在同样条件下,可比一般混凝土渠道节省水泥20%,砂石30%,综合造价可降低10-20%。C15混凝土U形预制件之间采用细石混凝土勾缝,为适应渠道纵向应变,U形槽每10m设横向伸缩缝一道,伸缩缝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填筑。该种衬砌结构形式,在地下水埋深大,过水流量小于1.0m3/s的渠道断面中,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经静水试验得每公里水头损失率0.7-1.2%,加膜料后只有0.3-0.5%。
渠道纵断面改建设计本着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能耗,充分利用旧渠经过多年运行基础沉陷稳定的特点,尽量减少挖、填方以及节省工程投资的原则,在尽可能利用原渠线现状较好的渠系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设计纵坡为i=1/500-1/2500。为适应渠道纵向应变,U形渠每10m设横向伸缩缝一道。
总之,黑方台滑坡群因水而发,治理也受困于水,黄土含水***地下水赋存介质水平渗透性差,加之地下水位之下饱和黄土具结构性高灵敏性的工程特性,虽众多学者提出各种疏排地下水建议,但在区内数次滑坡应急治理中应用效果不佳,其地下水可疏排性困扰滑坡综合整治数十年,故可能单一疏排水措施难以奏效,建议在下一阶段的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勿为完成工作量而匆忙上马,在治理工程全面铺开之前,应在黄土含水***特征,把握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前提下,论证不同疏排水模式的可行性,在条件较为有利的JH13滑坡或JH9滑坡先行开展各疏排水模式或组合的疏排水效果对比研究。
(五)确定地下水位控制目标:
地下水位控制应从黑方台区域水均衡场源汇项的源头上入手,通过控制灌溉量减少地下水入渗补给量来控制黑方台的地下水位,实现滑坡灾害风险控制。但原位渗水试验、钻孔抽水试验、室内水理测试均表明黄土底部地下水位之下的饱和黄土渗透性能极为微弱,即使灌溉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由于饱和黄土自然排水速率慢,已转化为静储量地下水难以依靠自身渗透性快速***出斜坡体,坡体内部较长时期内仍具有可能引发斜坡失稳的超高地下水位。因此,需采取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将诱发滑坡的黄土含水***地下水位人为被动地快速降至可实现斜坡稳定的临界水位以下,从而实现斜坡稳定的目标。
因岩土材料具各向异性和不确定性,其物理力学参数是一个随机变量,相应地因岩土工程性质劣化造成的斜坡失稳也是个概率问题。因此,基于传统确定性分析得到的斜坡安全系数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反之亦然。需根据安全系数计算中各参数的变异性来确定安全系数的变异性,也就是引入失稳概率的概念来描述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的斜坡稳定性。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水位、稳定状况对比,确定可实现斜坡稳定目标的临界地下水位阈值,作为疏排地下水位控制目标。
按照黑方台四周台缘坡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和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将整个台缘划分为焦家-扶河桥头、焦家崖头、党川以西及方台、磨石沟共四个区段,进行分区段的基于地下水位的斜坡可靠度分析,以黑方台地区滑坡发生频次最高的焦家崖头段斜坡为例,采用切坡后的最新纵断面建立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图8),模型左边界为焦家崖头黄土钻孔位置。与之前模型相比,切坡后斜坡平均坡度降至30°。对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土体分别统一赋参,即黄土层分为天然和饱和两种状态,分别统计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的概率分布及特征值(表6)。经过K-S检验,上述土性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需要说明的是,饱和状态情况下黄土土体结构的变异性已基本消除,含水量和重度分别为33%和18.1kN/m3,均按定值对待,视为无变异性。本次分析采用定值法确定粉质粘土和砂卵石参数,其中粉质粘土重度16kN/m3,粘聚力45kPa,内摩擦角26°;砂卵石重度22kN/m3,粘聚力1.5kPa,内摩擦角36°。白垩系河口群砂泥岩为“基岩”,强度无限大。
表6基于可靠度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黄土计算参数表
结合前述地下水位现状及地下水动力场演化过程与发展趋势,分别设定1667.2m、1672.2m、1677.2m、1678.2m、1679.2m、1680.2m、1681.2m、1682.2m、1687.2m和1692.2m共10个地下水位高程进行分析,其中1667.2m对应灌溉前黄土层无区域统一地下水位、1679.2m对应反演的1980年时地下水位、1687.2m为现状地下水位。黄土层底部与粉质粘土层接触面处有泉水出露。根据水文地质无入渗均质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向河渠二维稳定流公式计算获取地下水位面。对每个地下水位工况采用四种极限平衡分析法,进行抽样10000次的Monte-Carlo失稳概率可靠度分析。
由结算结果可知(表7),四种算法所得斜坡稳定系数和失稳概率略有差异。
表7焦家崖头斜坡失稳概率分析表
表8斜坡失稳概率分级表
为此,选用滑裂面形状、静力平衡等方面均不作任何假定的Morgenstern-Price法作为对比依据,该法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极限平衡条分法。以表8中边坡失稳概率分级方案为准,可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黄土层地下水位工况下,焦家崖头斜坡的失稳概率均处于可接受的稳定范围,尤其是当黄土层没有连续分布的区域性统一地下水位,也就是理想情况下的未灌溉时期,斜坡失稳概率接近为零;当黄土层地下水上升至1980年的水位1979.2m时,斜坡失稳概率达12.225%,处于低危险时期;现在斜坡失稳概率已增至87.23%,属于高危险;若地下水位再上升5m达到1692.2m,则斜坡失稳概率达到99.47%,属于必然破坏区段。
根据黑方台地区滑坡工程防治效果调查,焦家崖头地段的“2012.2.7”滑坡发生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采取以切坡减载为主的应急工程治理后目前滑坡变形迹象依然显著,东西两侧切沟处已发生两处小规模局部滑坡,目前第一级切坡平台前缘已发育一条环状贯通的拉张裂缝,表明治理工程不能结合滑坡诱因有效疏排地下水就不能降低滑坡风险。建议以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反演所得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地下水位1678.2m做为临界值,采取有效地工程疏排水措施将目前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少9m,即由当前的1687.2m降低至1678.2m,斜坡失稳概率才有可能降至可接受的稳定状态。
同理,焦家-抚河桥头、磨石沟、党川-方台等三个区段的斜坡可靠度分析中地下水位值因缺少地下水位实测数据,经采用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使得斜坡失稳概率在可接受的稳定状态范围的地下水位对应分别为1676.2m、1683m、1688m。
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是黑方台地区滑坡频发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譬如,在研究区及其周边孕灾地质环境类似的黄土台塬区调查后发现,即使采取了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降雨、人工切坡等条件下也不同程度的引发了滑坡灾害,只是灾点密度和发生频度远不及黑方台地区大水漫灌型黄土滑坡。因此,基于可靠度的临界地下水位分析也只是针对大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这一滑坡主要诱因,不涉及研究区其它因素诱发的滑坡风险控制措施讨论。
(六)虹吸排水技术:
1.虹吸排水***应用现状:
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差能形成的,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面上升再自流到低处的物理现象。如果管中抽成真空,由于管口的水面承受大气压力,水由压力高的一端流向压力低的一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理论上虹吸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头约为10.24m。边坡虹吸排水即是利用虹吸现象的一种新型边坡排水技术,它的排水流量和流动过程由坡体内部地下水位变化自动控制,其物理特性非常适合边坡排水的需要。虹吸排水具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免动力实现水体的高效跨越输送的特征,能够适应坡体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排出斜坡体内部的地下水。因此,通过合理的布置与设计边坡虹吸排水***,可以排出斜坡深部地下水,实现坡体内部地下水位快速下降,且可保持长期稳定的有效排水。
虹吸排水最早应用于沟渠排水、屋面降水等小规模排水工程。20世纪80年代末才见将虹吸技术应用于边坡排水的报道。1987年在意大利北部的Zandila山体滑坡治理中,利用虹吸排水与抽水泵共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虹吸排水首次用于边坡治理,是1996年对湘黔线K93路堑滑坡治理时的浅表部虹吸排水。至今边坡虹吸排水孔均为垂直孔,尚未有斜孔虹吸案例报道。边坡虹吸排水技术目前仍处于探索性应用阶段,许多问题(如对渗流场的干扰作用等)尚缺乏必要的研究,制约了边坡虹吸排水技术的合理应用。倾斜式虹吸排水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排水孔流出,通常会夹带泥沙一起涌入排水孔,容易导致排水孔堵塞失效,即无法保障虹吸过程的持续有效性;(2)无法排出地下水位埋深超过10m的地下水;(3)孔底地下水在沿排水孔外流过程中,进入地下水位线以上孔段后,会重新回渗到坡体而失去排水效果。
由于存在这三大障碍问题,虽经30余年的探索,虹吸排水方法在边坡工程领域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近年来,通过实验及理论研究,已经解决了边坡虹吸排水的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如采用4-5mm直径虹吸管,使管内形成弹状流而不会出现空气积累,保障虹吸过程长期持续有效;通过调节倾斜钻孔的倾角及深度,保持孔口与孔底的控制水位相对高差小于10m,突破了虹吸排水进水口距地表的垂直高差不能超过10m的物理限制,当坡体内部地下水位上升时,汇集到钻孔的地下水就会通过虹吸管实时排出(图9)。
总之,当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了虹吸排水的基础理论问题,为边坡虹吸排水***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条件。在工程应用实践中,提高虹吸排水的应用水平、完善虹吸排水***建设方案,应该是今后研究及应用的重点。
2.黑方台滑坡群虹吸排水***设计:
根据黑方台滑坡群地下水疏排降深目标的要求,利用向下倾斜的钻孔进入坡体深部,通过调节倾斜钻孔的倾角及深度,虹吸排水可实现的降深与孔口高差约10m(图10)。考虑到干旱季节,可能出现长时间无地下水,虹吸排水过程会有长时间停止流动期,在此期间,虹吸管中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气泡积累,重新启动虹吸时,孔内水位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克服气泡的影响,需要的上升余量一般小于3m。因此,从斜坡安全考虑,设计上可考虑将与孔口高差6m作为斜坡的控制地下水位。
结合黑方台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到滑坡前缘地形条件的限制,虹吸排水孔拟布设于地下水溢出带或浸润线上方约5m的位置,水平方向上设置一排,仅在焦家崖头JH13号滑坡应急治理平台上可按照两排布设,排水孔间距6m为宜,区内滑坡宽度一般多在150m之内,每个滑坡最多布设25孔。虹吸排水孔深60m,倾角12°。
为保证虹吸管中始终有水,要求:当孔口与孔底相对高差大于11m时,保持虹吸排水的出水口与孔口高差大于11m;当孔口与孔底相对高差小于11m时,虹吸排水的出水口应设置平衡储水管,其出水口的高程高于钻孔底部高程、管底高程低于钻孔的底部高程。
3.虹吸排水孔施工与透水管安装:
采用斜孔钻机成孔,钻孔直径大于90mm,跟管钻进。倾斜角12°(钻杆与水平线夹角),钻孔深度60m。确保孔底与孔口高差12m±1m。
成孔后,拔出套管前,立即安装带储水管8的透水管6(图11和图12)。储水管8采用长度800mm,内径50mm底部密封、顶部开口的HDPE管。透水管6采用外径50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打孔61的波纹管。波纹管外织土工布7,防止泥沙进入透水管6内。透水管6的一端深入孔底储水管8内,透水管6与储水管8连接处固定。孔口外保留透水管6的长度大于1m。
完成透水管6安装后,拔出套管。在拔出套管过程中,注意防止把透水管6带出。
4.排水管5的制作及安装:
排水管5采用尼龙管(PA管),每个钻孔安装3根单独PA管,每间隔2m绑扎固定,横截面示意如图12。排水管5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取值,不得连接,确保虹吸管的密封性。为保障排水管5底端的进水口不被堵塞,各虹吸管在距排水管5的端头5-8cm处打两个直径4-6mm的正交贯穿孔51。
将3根单独PA管绑扎后一起***透水管6,把排水管5送入孔底储水管8的底部,图11中是组装后的虹吸排水管组件。
钻孔以外坡面上的虹吸排水管布设:在坡面开挖沟槽,将虹吸排水管组件埋入地表50cm以下,将排水管引向集水槽。保持虹吸排水管出水口高程低于钻孔的孔底高程(参见图9和图10)。
5.引导初始虹吸:
将排水管5的出水口连接到高压喷雾器的喷头,利用高压喷雾器的压力把水反向注入钻孔内。当估计清水充满孔底储水管时停止注水。
反向孔内注水停止后,将坡面排水管的注水口(出水口)高度降低,此时通过虹吸作用,孔内的水会流出。
6.虹吸排水效果监测:
所有孔内虹吸***布设完成并启动虹吸后,将PA管引至集水池中。在接入集水池的末端部分,为了防止出水处结冰,将排水管分成两组,套以PVC管后再外包防冻层,最后连接更大尺寸的管道138将水排入池内。
修建集水槽用于收集虹吸管排出的水,进行排水流量监测,用于评价虹吸排水效果。
集水槽修建点由现场施工人员确定。选点原则是集水槽顶面要低于任何一个虹吸排水孔的孔底高程,地表土质坚硬,要方便检视易于保护。集水槽的结构见图13-图15。流过三角堰131的水再进入另一集水槽132,通过接有水表134的管道133流到下游沟谷中,利用三角堰131和水位计(水位计连接在槽底预埋的水位测量管136上,未图示)的实时监测排水流量,利用水表134读数可随时掌握累计排水流量。
集水槽首先修筑基础135,将地表浮土挖走,用C15混凝土浇注一个90cm×200cm的基础135,厚度不小于10cm。基础135的顶面呈三级台阶,台阶高度30cm,各台阶宽度为60cm。
浇注集水槽132:集水槽内部尺寸为50cm×50cm×50cm,槽底与四壁厚度均为10cm,需制作模板,采用C30混凝土现场浇注。在集水槽的一侧,依次安装三角堰131、带水表134的排水管133;在三角堰131的上游集水槽底部预埋水位测量管136。
埋设水位测量管136:为了方便水位测量及防盗,需另外埋设一根水位测量管136,通过连通管以及预埋钢管与集水槽132相连通。预埋镀锌钢管的水平段,长度以方便连接为宜。水位测量管136为内径为100mm长度为800mm的HDPE管,其管底密封,并通过连通管及预埋钢管与集水槽相连通;上部留有通气孔;顶部加上方便拆装的顶盖。通过调整测量管的高度,使管内水深为40cm左右。仪器安装好后,将测量管掩埋或利用植被将其隐蔽。
虹吸排水***施工只需小型钻机就能完成排水孔的施工作业。使用土工布、塑料管、水泥、砖和少量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并且有破坏坡面范围小和维修养护方便等特点。通过实际工程实践得出,虹吸排水与降雨密切相关,在雨季可以有效提高排水流量,满足雨季较高的排水要求,可以有效实现坡内深部地下水的及时排出,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边坡排水新方法。
(七)软式透水管排水技术:
软式透水管由高强度钢丝圈作为支撑体,与具有透水、过滤、保护作用的管壁包裹材料共两大部分构成,是一种具有倒滤透(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排水为一体,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新型环保排水材料。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电力、水利、机场、港口、环保、园林等工程领域,排水效果显著,如鹰厦铁路K516+087~+120左侧路堑滑坡(2006年)、潭龙线K288+500左侧堑坡滑坡(2000年)、漳龙线K368+250右侧路堑挡土墙加固(2000年)、京九线K2073+800右侧路堤滑坡(2000年)等边坡病害工程整治中起到了疏排地下水、降低浸润线和强化土体、预防滑坡的作用。
1.软式透水管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
软式透水管排水工艺的主要特点:①孔隙直径小,全方位透水,渗透性好;②抗压耐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③耐腐蚀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④整体连续性好;接头少;衔接方便;⑤重量轻;施工方便;⑥质地柔软,与所加固边坡土体结合性好。
软式透水管主要性能参数:
1)抗拉强度和透水性
软式透水管在地层滑动时可承受足够的拉力,而且全方位渗水,透水性能优良,不同管体耐压参数及渗透层性能参数见表9。
表9软式透水排水管性能参数表
2)耐酸碱性
黑方台地区虽历经四十余年大水漫灌,但区内地下水为Na-Cl型,矿化度高达50g/l以上,土壤易溶盐含量高,水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一般排水材料易遭受腐蚀。软式透水管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及钢丝外覆PVC,具有很强的耐酸碱性,对水土介质中的有机及无机化学成份具耐腐蚀作用。室内72小时酸碱试验结果:10%浓度的HCl溶液无外观异状;10%浓度的NaOH溶液无外观异状。
3)耐压扁平率:
软式透水管采用高强力弹簧钢丝之螺旋状补强体构造,把外压荷载均布于管的四周,变形小。
4)复原性能试验:
软式透水管在压缩量达70%,压缩50次时,其复原性大于90%。
2.软式透水管安装与布设(参见图16和图17):
1)选择施工条件较好的JH9号、JH13号、FH1号等典型滑坡进行试点,对既有吊沟范围坡面清挖地下水溢出带之上的小规模次级滑坡体、刷坡、挖台阶夯填土方,增设3道浆砌片石截水沟和引水孔,坡面之上种植草皮。截水沟沟帮两侧各顺坡面砌筑1.0m与坡面顺接,厚度0.4m,截水沟与吊沟连接。
2)软式透水管的引水孔采用锚杆钻机钻孔,孔内***3-8m长度的透水管,一般应伸入干硬土体内不少于0.3m,并伸出坡面之外0.1m(图16)。
3)透水管排水坡度为7%,即仰角为10°,管与管间距不小于1.5m。
4)透水管周围采用砂砾填筑密实,厚度不小于0.1m(图17)。
3.软式透水管施工方法及注意要点:
1)应选择施工条件有利部位上应施工引水孔,清孔完成之后再安放软式透水管,四周均匀填筑砂砾滤层,并充分压实。
2)引水孔施工要点:
①成孔:斜孔钻机成孔,必须采用跟管钻进,完成具有一定上倾角的引水钻孔,孔径不小于Φ90mm,仰角10-15°。
②清孔:采用空气压缩机高压风冲排泥渣和清洗引水孔。
3)透水管安装:结合黑方台滑坡工程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经比选成孔施工条件和经济适用性,建议选用Φ80mm或Φ100mm管径的软式透水管,可选用人工或机械顶入法***透水管,按设计长度切割好软式透水管后,顶端封口后外罩锥形管帽以利于顶入,末端以10cm厚度木板柔性衬垫后,采用50或100T千斤顶顶托Φ50mm钢顶管顶入。
4)软式透水管的连接,应在两段透水管接头处剪去相应的钢丝圈,以强力PVC接着剂牢固相接后外套管箍,上下管箍以尼龙绳绑扎牢固即可。
5)软式透水管末端采用扎结式封闭,出口直接接入既有排水***。
6)封孔:拔出钢顶管,用长度2m的Φ85mm或Φ110mm硬质塑料管套入孔口。
7)对软式透水管外层的强力特多龙纱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的照射,在阳光下直接曝晒时间不宜超过96小时。
加筋软式透水管是一种优良的工程排水材料,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排水性能,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淤泥质软土之中有着成功的应用,加之其施工对既有边坡扰动较小,有利边坡的稳定,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圬工数量少,工程造价较低,建议在黑方台地区滑坡综合整治之中进行试用。
(八)辐射井排水技术:
1.辐射井降水的适用性:
辐射井是由一个大口径的钢筋混凝土竖井和自竖井向周围含水层任一高程和方向打进具有一定长度的多层、数根至数十根水平辐射管所组成,使地下水沿水平辐射管汇集至竖井内排出井外的取水构筑物(图18)。因为辐射井的辐射管呈辐射状,近似水平地放置于含水层中,能在极薄的含水层或释水缓慢的低水平渗透性含水层中打进众多具有一定长度的辐射管,通过增大进水断面扩大汇水面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含水层地下水开发量,据陕西省地矿局第一水文队和908水文地质大队在陕西渭北黄土台塬及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辐射井取水工程实践,与相同深度的管井相比,1个辐射井单井涌水量大致相当于8-10眼管井取水量。辐射井作为取水构筑物广泛应用于供水工程领域,近年来在工程降水领域得到推广,尤其是对于在一定条件下的“疏不干含水层”用常规的井点或深井不能达到“降水”目的的工程中。
2.辐射井施工技术和工艺:
对于黑方台地区地下水位之下的低水平渗透性饱和黄土,因其独特的结构性高灵敏性,建议在距离JH9号滑坡后壁100m处施工1眼辐射井疏排水试验孔。
1)竖井的施工控制要点:
竖井是辐射井的主体部分,也是后期辐射孔的施工平台,孔深应进入隔水的粉质粘土层顶面之下不小于2m,孔深约47m。可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或人工挖孔成孔。竖井井壁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管或钢筋混凝土现浇构成,井筒的外径为3.4m,内径为3.0m,壁厚20-40cm,底厚20cm。人工挖孔成孔时,应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管,挖孔时依靠井筒自重下沉。若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成孔,开孔孔径宜为Φ3500mm,一径到底。钻进时应选用低固相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护壁材料建议采用纳基膨润土,要求孔内泥浆密度1.04-1.08;中速回转钻进,钻头旋转速度保持在30~40r/min,每小时进尺以1.0m为宜。成孔后,钻头提离孔底50cm,保持冲洗液循环10-15min进行清孔。清孔完成之后,可采用漂浮下管法成井,将井座吊装到井孔中漂浮起来,再将井管吊装到井座上,一节接一节地对接焊接之后,漂浮下管,直到井座下到预定深度,下管过程中应确保井管直立,井管接头采用“三油两毡”封闭接口,最后在井管周围填土密实。
2)水平辐射孔施工控制要点:
黑方台地区黄土底部埋深45m,地下水位埋深约22m,含水层厚度约23m,可设置2层辐射孔,分别布设于孔深44m和38m处,水平辐射孔长度30-50m,在竖井内应交错布置,每层布设6-8个辐射孔,为便于排水,辐射孔应向上仰斜约5-10°。
①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可选用水平钻机或千斤顶。水平钻机采用回转钻进及液压跟进,并有推拉起拔套管的作用,钻机推力不小于40t,拔力不小于30t,扭矩不小于140kN·m。
②辐射管34:
辐射管34(辐射孔滤水管)采用钢质卷皮钢管加工而成,盲沟材或土工布包裹,管径应不小于Φ50mm,壁厚不小于3.5mm。
③辐射管34的安装:
安装方法有套管法、顶进法和锤击法等。顶进法是用水平钻机或千斤顶将滤水管直接顶进含水层;锤击法是用油锤或撞锤把滤水管击入含水层。考虑到黑方台地区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建议采用顶进法施工。滤水钢管每节长1m,采用锥型扣联接。采用液压水平钻机,一根接一根,边转动边推进的方法打孔,顶力小进尺快。顶进过程中滤水管内的细颗粒物随水流进入竖井中排走,同时将较粗的颗粒挤到滤水管周围,形成一条天然的环形自然反滤层。
辐射管34从竖井应自下向上施工。
结合人力、机械及材料价格,辐射井疏排水构筑物单井造价约65万元。辐射孔疏排水在黄土地区取水效果好,也是较为经济的工程排水方法。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长期和中短期相结合的方法,长期治理方法是:通过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遏制地下水位不断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控制滑坡风险;中短期的治理方法是:通过有效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快速降低已有的超高地下水位,实现减少滑坡灾害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节水灌溉的主动防控措施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掌握区域和斜坡地下水位实时动态:在台塬的多个钻孔中开展分层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获取台塬和典型斜坡两个尺度的地下水位变动情况;
(2)确定灌溉量控制阈值:开展渗流-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对灌溉前及灌溉至今的斜坡稳定性进行恢复,同时预测在维持现有灌溉量下,未来斜坡的稳定性及屈服破坏方式;
(3)确定具体的主动防控措施:主动防控措施包括节水灌溉措施和地表防渗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灌溉量控制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
(1)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2)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3)潜水渗流场与斜坡稳定性耦合分析;潜水渗流场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斜坡稳定性模拟提供地下水位条件,将计算得到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差值处理后导入稳定性计算模型中,构建形成空间地下水面,综合考虑渗流场及水岩作用导致岩土参数变化的双重作用,计算台塬危险区体积和斜坡稳定性,将台塬危险区体积显著降低时对应的年灌溉量作为灌溉量调控的一个临界值,该临界值作为灌溉量控制阈值,维持此值及以下的年灌溉量,通过灌溉量的控制能够实现灌区地下水位的调节,从而提高台塬斜坡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节水灌溉措施主要分为高效节水和常规节水两种,其中高效节水包括滴灌、喷灌、膜下滴灌和微喷灌,可节水约35-75%;常规节水包括畦灌、垄膜沟灌和管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排水工程措施包括:虹吸排水方法、软式透水管排水方法和辐射井排水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排水方法是:采用斜孔钻机施工朝斜坡内倾斜的孔,随着钻孔跟进套管;成孔后,拔出套管前,立即安装带孔底储水管的透水管,该孔底储水管底部密封、顶部开口;该透水管为打孔的波纹管,在波纹管外织土工布,防止泥沙进入透水管内,透水管的一端深入孔底储水管内,透水管与孔底储水管连接处固定;孔口外保留透水管的长度大于1m;在该透水管内***虹吸排水管,在虹吸排水管的靠近底端处的管壁上设有进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排水管采用三根PA管,每间隔1-2m绑扎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式透水管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钻出引水孔:斜孔钻机成孔,必须采用跟管钻进,完成具有一定上倾角的引水钻孔,孔径不小于Φ90mm,仰角10-15°;然后清孔,采用空气压缩机高压风冲排泥渣和清洗引水孔;
(3)透水管安装:选用合适管径的软式透水管,选用人工或机械顶入法透将水管***引水孔,按设计长度切割好软式透水管后,顶端封口后外罩锥形管帽以利于顶入,末端以100mm厚度木板柔性衬垫后,采用50或100T千斤顶顶托Φ50mm钢顶管顶入;
(4)软式透水管的连接:应在两段透水管接头处剪去相应的钢丝圈,以强力PVC接着剂牢固相接后外套管箍,上下管箍以尼龙绳绑扎牢固即可;
(5)软式透水管末端采用扎结式封闭,出口直接接入既有排水***;
(6)封孔:拔出钢顶管,用硬质塑料管套入孔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井排水方法中的辐射井包括竖井和水平集水管,在竖井的下部的井壁上连接多个水平集水管;其施工方法包括:
(1)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或人工挖孔成孔,竖井井壁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管或钢筋混凝土现浇构成;采用漂浮下管法成井,将井座吊装到井孔中漂浮起来,再将井管吊装到井座上,一节接一节地对接焊接之后,漂浮下管,直到井座下到预定深度,下管过程中应确保井管直立,井管接头封闭接口,最后在井管周围填土密实;
(2)水平辐射孔施工:在对应于含水层的深度设有至少一层辐射孔,长度30-50m,两层以上的辐射孔在竖井内应交错布置,每层布设6-8个辐射孔,为便于排水,辐射孔应向上仰斜约5-10°;
(3)滤水管安装:在每一辐射孔内装入滤水管,滤水管采用钢质卷皮钢管加工而成,盲沟材或土工布包裹,管径应不小于Φ50mm,壁厚不小于3.5mm;滤水管每节长1m,采用锥型扣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水管的安装方法采用套管法、顶进法或锤击法,顶进法是用水平钻机或千斤顶将滤水管直接顶进含水层;锤击法是用油锤或撞锤把滤水管击入含水层;该顶进法采用液压水平钻机,一根接一根,边转动边推进的方法打孔,顶力小进尺快;顶进过程中滤水管内的细颗粒物随水流进入竖井中排走,同时将较粗的颗粒挤到滤水管周围,形成一条天然的环形自然反滤层。
CN201610207012.0A 2016-04-05 2016-04-05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Pending CN105821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7012.0A CN105821889A (zh) 2016-04-05 2016-04-05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7012.0A CN105821889A (zh) 2016-04-05 2016-04-05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1889A true CN105821889A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2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7012.0A Pending CN105821889A (zh) 2016-04-05 2016-04-05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188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0282A (zh) * 2017-07-05 2017-11-07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顶管顶进偏移对顶力函数的计算方法
CN108108563A (zh) * 2017-12-28 2018-06-01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跨平台水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8596907A (zh) * 2018-05-10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条锈病演化规律可视化表现方法
CN110210084A (zh) * 2019-05-18 2019-09-06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时间融合的力学变化判断滑坡可能性的方法及***
CN110348052A (zh) * 2019-06-06 2019-10-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形分布的勘察数据自动识别方法
CN110659835A (zh) * 2019-09-26 2020-01-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维诺图的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水***单元划分方法
CN111289524A (zh) * 2020-03-05 2020-06-16 四川大学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开挖岩体表面卸荷损伤评价方法
CN113047309A (zh) * 2021-03-08 2021-06-2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及其预警***
WO2022257235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水库滑坡水下地表溢出渗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17435891A (zh) * 2023-12-20 2024-01-23 成都嘉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模拟评估方法及***
CN117493805A (zh) * 2023-11-04 2024-02-02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一种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斜坡单元的评分取值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5A (zh) * 1992-01-25 1993-07-28 合肥工业大学 预防和治理大面积滑坡的方法
KR100784174B1 (ko) * 2006-11-27 2007-12-10 김동항 초연약지반의 표층처리가 되게 한 투수와 배수를 겸한 부재의 집배수 장치와 이에 의한 초연약지반 표층 처리 공법
CN102966090A (zh) * 2012-12-14 2013-03-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边坡自动排水***及其方法
CN203284786U (zh) * 2013-05-27 2013-11-13 重庆大学 具备地下水收集利用功能的边坡抗滑及预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5A (zh) * 1992-01-25 1993-07-28 合肥工业大学 预防和治理大面积滑坡的方法
KR100784174B1 (ko) * 2006-11-27 2007-12-10 김동항 초연약지반의 표층처리가 되게 한 투수와 배수를 겸한 부재의 집배수 장치와 이에 의한 초연약지반 표층 처리 공법
CN102966090A (zh) * 2012-12-14 2013-03-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边坡自动排水***及其方法
CN203284786U (zh) * 2013-05-27 2013-11-13 重庆大学 具备地下水收集利用功能的边坡抗滑及预警***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良华等: "灰坝渗漏治理的辐射井排渗设计", 《武汉大学学报》 *
张硕等: "辐射井技术在青海西久公路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城市地质》 *
张茂省: "引水灌区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防控技术", 《地质通报》 *
汪良峰等: "尾矿库排渗辐射井的设计探讨", 《金属矿山》 *
肖勇: "软式透水管在路基边坡疏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路基工程》 *
赵荐等: "边坡虹吸排水技术的工程应用", 《华东公路》 *
高集华等: "辐射井立体排水技术在尾矿坝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0282B (zh) * 2017-07-05 2020-11-17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顶管顶进偏移对顶力函数的计算方法
CN107330282A (zh) * 2017-07-05 2017-11-07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顶管顶进偏移对顶力函数的计算方法
CN108108563A (zh) * 2017-12-28 2018-06-01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跨平台水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8108563B (zh) * 2017-12-28 2021-11-02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跨平台水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8596907A (zh) * 2018-05-10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条锈病演化规律可视化表现方法
CN110210084A (zh) * 2019-05-18 2019-09-06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时间融合的力学变化判断滑坡可能性的方法及***
CN110210084B (zh) * 2019-05-18 2022-06-28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时间融合的力学变化判断滑坡可能性的方法及***
CN110348052A (zh) * 2019-06-06 2019-10-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形分布的勘察数据自动识别方法
CN110659835B (zh) * 2019-09-26 2022-08-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维诺图的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水***单元划分方法
CN110659835A (zh) * 2019-09-26 2020-01-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维诺图的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水***单元划分方法
CN111289524A (zh) * 2020-03-05 2020-06-16 四川大学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开挖岩体表面卸荷损伤评价方法
CN113047309A (zh) * 2021-03-08 2021-06-2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及其预警***
CN113047309B (zh) * 2021-03-08 2022-10-25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滑坡体治理方法及其预警***
WO2022257235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水库滑坡水下地表溢出渗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17493805A (zh) * 2023-11-04 2024-02-02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一种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斜坡单元的评分取值方法
CN117435891A (zh) * 2023-12-20 2024-01-23 成都嘉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模拟评估方法及***
CN117435891B (zh) * 2023-12-20 2024-02-27 成都嘉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模拟评估方法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1889A (zh)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黄土台塬滑坡综合治理方法
Hanson et al. Ground‐water dams for rural‐water suppl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N101176400B (zh) 一种矿山塌陷区土地复垦新方法
CN103306236B (zh) 在地下古河道古冲沟构筑地下水库的方法
Limay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Deccan Traps (basalts) of western India
CN205876348U (zh)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横通道拱顶多层次超前支护结构
CN107700511A (zh) 一种高地下水位条件下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03044A (zh) 一种流塑状冲填土软弱地层放坡组合支护方法
Render Geohydrology of the metropolitan Winnipeg area as related to groundwater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CN105064380B (zh) 富含潜水高边坡治水防滑结构
CN108867673A (zh) 一种基于抽水帷幕的基坑中地下水治理方法
CN102995647B (zh) 一种桩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07165640B (zh) 隧道及地下工程自稳修建法
Barksdale et al. Artificial recharge of productive ground-water aquifers in New Jersey
Mikšys et al. Human factors in landsliding processes of Lithuania
Lee Underground Waters of Salt River Valley, Arizona
CN204899930U (zh) 暗挖地铁洞内超前疏干井
Ramasesha et al. Efficacy of sub-surface dykes as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structures in hard rock terrain of Tamil Nadu, India
CN213448534U (zh) 一种封降结合的控制承压水***
CN205224162U (zh) 一种钢塑复合整体井
Zeevaert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ic lacustrine clay deposit beneath Mexico City
CN205907697U (zh) 一种城市敏感区域暗挖基坑内部冻结造底止水结构
LIMAYE Sustainable ground water development in hard rock aquifers in low-income countries and the role of UNESCO–IUGS-IGCP Project “GROWNET”
Roberts et al. Multi-aquifer pressure relief in east London
Clarke et al. Engineering the landscape–Capability Brown’s ro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