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9553B -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9553B
CN105779553B CN201410775863.6A CN201410775863A CN105779553B CN 105779553 B CN105779553 B CN 105779553B CN 201410775863 A CN201410775863 A CN 201410775863A CN 105779553 B CN105779553 B CN 105779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compound
conversion
ethyl acetate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5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9553A (zh
Inventor
赵春霞
王淑丽
韩昆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758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9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9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9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9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发明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涉及一种以4‑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经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和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混合一步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II。

Description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 20-二酮甾体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甾体类药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是利用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一步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背景技术
甾体药物是药物中重要的一类,具有抗炎、抗免疫、避孕、抗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风湿、心血管病、胶原性病症、淋巴白血病、人体器官移植、细菌性脑炎、皮肤病、内分泌失调、老年性疾病、激素依赖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甾体激素药物生产中,甾体母核的多个基团需要经过化学法和微生物进行修饰,其中C11β羟基化和C1,2脱氢引入双键是重要的甾体转化反应,对于甾体药物的合成及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C11β羟基化反应是甾体化合物在工业上采用发酵生产的代表,也是以薯蓣皂素为原料合成氢化可的松类皮质激素药物的重要途径。目前,用于甾体C11β-羟基化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有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两者各有所长,其中新月弯孢霉的羟化酶专一性较强,但是容易生成C14α羟基副产物,且该菌种对于底物的转化能力低,一般投料浓度仅为0.05%,如果提高投料量,则转化周期明显延长。犁头霉生长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生产能力强,但是产生的羟化酶专一性差,在转化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多。
目前,用于甾体C1,2脱氢引入双键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有:简单节杆菌、分支杆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等。
很多甾体药物都具有C11β羟基和C1,2双键官能团,在全部合成过程中可能涉及多步微生物转化。如对每步反应的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例如从化合物RS(17α,21-二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开始合成***龙,需要连续的两步微生物转化反应。第一步先由霉菌导入C11β羟基,得到氢化可的松,然后再由细菌在其C1,2位上引入双键。如果能把上述提及的两步微生物转化反应一步完成,就会使整个工艺简化,并可节约大量提取用的有机溶剂,降低成本。但是联合转化发酵在技术上存在很大难度,主要是由于不同菌的生长和发酵条件,例如:温度、培养基、pH值不同,很难在同一发酵条件下使两种菌各自发挥最大酶活力。因此,寻找一种适合的微生物组合及发酵方法能够一步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酵能耗较小,节约成本并提高产品收率的微生物联合转化发酵化合物(I)制备11β-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II)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经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和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simplex AS1.94混合一步发酵制备化合物II,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021
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H或OH,
R2=α-OH,
R3=H或α-OH,
或R2和R3可一起形成具有式I的部分、式II部分或者环氧结构,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022
其中X和Y独立地选自氢或烷基,条件是当X或Y之一是氢时,另一个是烷基;
R4=H或甲基。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H或OH,
R2=α-OH,
R3=H或α-OH,
R4=H或甲基。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OH,
R2=α-OH,
R3=H,
R4=H。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1L水中,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和重量为葡萄糖10-30g,牛肉膏2-8g,玉米浆10-30g,硫酸铵2-8g,硫酸镁0.5-5g,氯化钠2-5g,泡敌0.1-0.4g。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1L水中,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和重量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发酵培养基的pH为5.0-6.0。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节杆菌的接种量为15%-20%,新月弯孢霉的接种量为25%-30%。
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节杆菌的接种量为15%,新月弯孢霉的接种量为30%。
本发明的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和节杆菌Arthrobactersimplex AS1.94通过常规的斜面培养和种子培养,得到发酵用菌。
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
斜面培养
斜面培养基:土豆培养基
培养条件:28℃
培养时间:5-7天
液体种子培养基
名称 用量(g/L)
葡萄糖 15
酵母膏 5
硫酸铵 2
玉米浆 20
pH=5.5,孢子悬浮液:用无菌水洗孢子斜面,制成孢子悬液,镜检计数,孢子浓度4~5×107个/Ml;摇瓶种子培养:接种量10%,180rpm,28℃,培养24小时;400L种子罐:接种量10%,180rpm,空气流量:20m3/hr,罐压:0.05MPa,培养20小时,种子湿重为7%~10%。种子湿重的计算方法为:4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称重,菌体重量占培养基总重量的百分数。
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
斜面培养
斜面培养基:土豆培养基
培养条件:31℃
培养时间:5-7天
液体种子培养基
名称 用量(g/L)
葡萄糖 20
磷酸二氢钾 1
玉米浆 20
pH=7.0,孢子悬浮液:用无菌水洗孢子斜面,制成孢子悬液,镜检计数,孢子浓度4~5×107个/Ml;摇瓶种子培养:接种量10%,180rpm,33℃,培养24小时;400L种子罐:接种量10%,180rpm,空气流量:20m3/hr,罐压:0.05MPa,培养22小时,种子湿重为2%~3%。种子湿重的计算方法为:4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称重,菌体重量占培养基总重量的百分数。
由于真菌和细菌的发酵条件完全不同,简单节杆菌为细菌,生长和转化的适宜温度为30-34℃,适宜的pH为7.0-7.5;新月弯孢霉是真菌,生长转化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的pH为5.0-6.5。因此,联合转化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是优化到适合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在该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可以产生C11β羟化酶,同时简单节杆菌可生成脱氢酶,并且酶活力不亚于单独转化时的酶活力,从而完成脱氢和上羟的生物联合转化。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本发明的发酵条件,对于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AS1.94 C1,2位脱氢单步反应或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 C11位上羟单步反应来说并非最优条件,但是却适用于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混合发酵,参见对照实施例1~4。相对于单独使用上述的两种菌分步进行上羟反应和脱氢反应,本发明通过两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总收率提高,减少了操作步骤、能耗和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有利于科学管理,符合现在的低能耗高输出要求。
在本专利中RS为17α,21-二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相关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考查了发酵培养基对目标产物转化率的影响。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
实施例1-1
在1L水中,发酵底物RS 5g,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简单节杆菌二级培养,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接种量10%接入到二级种子培养基中,二级培养22小时后,按照接种量15%接入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照30%接种量接入上述发酵培养基中。使用30L发酵罐进行转化,装液量80%,罐压0.05MPa,空气流量40m3/hr,温度28℃,搅拌180rpm,转化48小时,取样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9.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90.5%,***龙含量81.2%。
实施例1-2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1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7.1%。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2%,***龙含量78.4%。
实施例1-3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30g,牛肉膏2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6%。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2%,***龙含量77.9%。
实施例1-4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0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5%。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1%,***龙含量77.8%。
实施例1-5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8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8%,***龙含量77.5%。
实施例1-6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0.5g,氯化钠5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8.1%。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3%,***龙含量79.1%。
实施例1-7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2g,泡敌0.4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7.7%。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9%,***龙含量78.9%。
实施例1-8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1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2%,***龙含量78.0%。
实施例1-9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葡萄糖20g,牛肉膏8g,玉米浆30g,硫酸铵5g,硫酸镁5g,氯化钠3.5g,泡敌0.25g,pH为5.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1%。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2%,***龙含量77.0%。
实施例2接种量的选择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考查了两种菌的接种量对目标产物转化率的影响。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底物为RS。
实施例2-1
简单节杆菌二级培养后,按照接种量20%接入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照30%接种量接入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6.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5%,***龙含量78.6%。
实施例2-2
简单节杆菌二级培养后,按照接种量15%接入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照25%接种量接入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7.1%。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6%,***龙含量78.8%。
实施例2-3
简单节杆菌二级培养后,按照接种量15%接入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照30%接种量接入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80.2%。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7%,***龙含量81.1%。
实施例2-4
简单节杆菌二级培养后,按照接种量20%接入到上述发酵培养基中;新月弯孢霉一级种子培养24小时后,按照25%接种量接入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7.6%。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8%,***龙含量78.8%。
实施例3发酵培养基pH的选择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考查了发酵培养基pH对目标产物转化率的影响。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底物为RS。
实施例3-1
发酵培养基pH调整为5.0,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9.3%。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5%,***龙含量80.3%。
实施例3-2
发酵培养基pH调整为6.0,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9.2%。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5%,***龙含量80.4%。
实施例3-3
发酵培养基pH调整为4.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1.4%。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7%,***龙含量72.7%。
实施例3-4
发酵培养基pH调整为6.5,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龙含量70.6%。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90.7%,***龙含量71.7%。
实施例4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4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4B含量75.7%。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5%,化合物4B含量76.7%。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091
实施例5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5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布***含量74.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90.0%,布***含量75.7%。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092
实施例6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6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6B含量77.1%。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0%,化合物6B含量78.7%。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093
实施例7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7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甲泼尼龙含量76.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90.0%,甲泼尼龙含量77.9%。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01
实施例8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8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8B含量75.8%。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4%,化合物8B含量76.9%。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02
实施例9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9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9B含量74.3%。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6%,化合物9B含量75.4%。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11
实施例10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10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10B含量73.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9.2%,化合物10B含量74.7%。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12
实施例11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11A,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11B含量76.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88.9%,化合物11B含量78.1%。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13
实施例12
将发酵底物RS替换为化合物12A—17α-羟基***,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1。
经TLC分析底物转化完全,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上层送HPLC,化合物12B含量75.9%。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白色晶体,粗品收率90.1%,化合物12B含量76.8%。
Figure BDA0000634110680000121
对比实施例1
在本发明微生物联合发酵条件下,以RS为底物利用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 AS3.4381进行C11β羟基化制备氢化可的松
实验: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培养基如实施例1-1所述,发酵培养基底物为RS,含量5g/L,接种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进行C11β羟基化,28℃,180rpm,转化48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氢化可的松含量55%。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氢化可的松粗品,收率86.5%。
对比实施例2
在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单菌优化发酵条件下,以RS为底物利用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进行C11β羟基化制备氢化可的松
实验: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培养基如下:1L水中,葡萄糖15g,玉米浆10g,硫酸铵2g,酵母膏5g,pH5.0,发酵培养底物为RS,含量5g/L,接种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进行C11β羟基化,28℃,180rpm,转化48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氢化可的松含量70.2%。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氢化可的松粗品,收率88%。
对比实施例3
在本发明微生物联合发酵条件下,以氢化可的松为底物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进行C1,2位脱氢制备***龙。
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培养基如实施例1-1所述,底物为氢化可的松,含量5g/L,接种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进行脱氢转化,33℃,180rpm,转化48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龙含量80.5%。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龙粗品,收率86.1%。
对比实施例4
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单菌优化发酵条件下,以氢化可的松为底物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进行C1,2位脱氢制备***龙。
斜面、种子培养方法如发明内容部分所述,发酵培养基如下:1L水中,1L水中,葡萄糖25g,玉米浆22g,磷酸氢二钾1.5g,pH7.5,发酵培养基底物为氢化可的松,含量5g/L,接种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进行脱氢转化,33℃,180rpm,转化48小时,取样送HPLC检测,***龙含量84.4%。
转化完毕,85℃发酵液灭活,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得到***龙粗品,收率88.2%。
目前工业上以RS为底物,通过微生物两步转化制备***龙的途径为:RS利用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微生物上羟基,然后将得到的氢化可的松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 C1,2位脱氢得到目标产物,例如对照实施例2和对照实施例4的结合。
对照实施例2的发酵条件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 C11位上羟的优化条件。对照实施例4的发酵条件为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 C1,2位脱氢的优化条件。每个分步转化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转化效果好于本发明所述的联合转化发酵条件(参见对照实施例1、3)。虽然本发明的发酵条件,对于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simplex AS1.94 C1,2位脱氢单步反应或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 C11位上羟单步反应来说并非最优条件,但是却适用于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AS1.94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AS3.4381联合转化发酵。相对于单独使用上述的两种菌分步进行上羟反应和脱氢反应(例如对照实施例2和对照实施例4的结合),本发明通过两菌联合发酵RS得到***龙,总收率提高,减少了一步培养基消毒,减少了一步后处理的过滤、提取以及精制,减少了能耗和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Claims (7)

1.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AS3.4381和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simplex AS1.94混合一步发酵制备化合物II,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H或OH,
R2=α-OH,
R3=H或α-OH,
或R2和R3可一起形成具有式I的部分、式II部分或者环氧结构,
Figure 719998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X和Y独立地选自氢或烷基,条件是当X或Y之一是氢时,另一个是烷基;
R4=H或甲基;
发酵所用的培养基的组分和重量为:1L水中,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和重量为葡萄糖 10-30g,牛肉膏2-8g,玉米浆10-30g,硫酸铵2-8g,硫酸镁0.5-5g,氯化钠 2-5g,泡敌0.1-0.4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
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H或OH,
R2=α-OH,
R3=H或α-OH,
R4=H或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
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OH,
R2=α-OH,
R3=H,
R4=H。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1L水中,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和重量为葡萄糖30g,牛肉膏5g,玉米浆15g,硫酸铵2g,硫酸镁1g,氯化钠5g,泡敌0.4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发酵培养基的pH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节杆菌的接种量为15%-20%,新月弯孢霉的接种量为25%-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节杆菌的接种量为15%,新月弯孢霉的接种量为30%。
CN201410775863.6A 2014-12-15 2014-12-15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Active CN105779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5863.6A CN10577955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5863.6A CN10577955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9553A CN105779553A (zh) 2016-07-20
CN105779553B true CN105779553B (zh) 2020-10-27

Family

ID=56373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5863.6A Active CN10577955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9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3899B (zh) * 2018-05-28 2021-08-06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新月弯孢霉在C14α-羟基化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102826A1 (en) * 2001-06-18 2002-12-27 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 PROCESS TO PREPARE 11β,17α,21-TRIHYDROXY-6α-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 21-ACET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6793A1 (de) * 2008-06-02 2009-12-03 Bayer Schering Pharma Aktiengesellschaft C-Ring-substituierte Pregn-4-en-21,17-carbolactone, sowie diese enthaltende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CN101372706B (zh) * 2008-09-04 2011-08-3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11β-羟基甲羟孕酮C1,2位的生物脱氢方法
CN101760496A (zh) * 2008-11-06 2010-06-30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甾体药物中间体的生物脱氢制备方法
CN102206696A (zh) * 2011-05-06 2011-10-05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17α-被取代的孕甾-1,4-二烯-3,20-二酮的制备方法
CN102827913B (zh) * 2012-08-31 2014-01-15 湖南成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混菌发酵制备11α-OH-ADD的方法
CN103966299A (zh) * 2014-04-28 2014-08-06 河北众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甾体激素类物质重要中间体的11α羟化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102826A1 (en) * 2001-06-18 2002-12-27 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 PROCESS TO PREPARE 11β,17α,21-TRIHYDROXY-6α-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 21-ACETAT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ansformation of steroids by mixed cultures;Ryu DY等;《Biotechnol Bioeng.》;pubmed;19691111;第11卷(第6期);第1255-127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9553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0494A (zh) 一种采用静息细胞的雄烯二酮生物发酵方法
US7259005B2 (en) Microorganism having ability to convert sterol into androst-4-ene-3, 17-dione/androsta-1,4-diene-3, 17-dio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3343155B (zh) 一种制备9a-羟基雄烯二酮的方法
CN105779555B (zh) 犁头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CN110592169B (zh) 植物甾醇微生物转化制备add的方法
CN102816825B (zh) 用微生物发酵制备去氢表雄酮的方法
CN106893753A (zh) 一种通过生物发酵一步制备***龙的方法
CN110656148A (zh) 一种静息细胞转化植物甾醇制备去氢表雄酮的方法
CN107475131B (zh) 一株蓝色犁头霉及其应用
CN112608971A (zh) 一种静息细胞多轮发酵制备氢化可的松的方法
CN110157764B (zh) 一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5779553B (zh) 新月弯孢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CN108085359B (zh) 一种11α-羟基-4-烯-3,17-雄甾二酮的生产方法
CN110628860A (zh) 植物甾醇转化分离9α-OH-AD和甲酯物的方法
CN110846370A (zh) 采用生长细胞生物发酵麦角固醇醚化物制备中间体的方法
CN101760437B (zh) 一种高核酸面包酵母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9646B (zh) 一株能生物合成1,2‑二氢睾内酯(testololactone)的简单青霉及合成方法
CN114213302A (zh) 一种在水溶液中转化7-脱氢胆固醇制备维生素d3的方法
CN113136358A (zh) 一种提高人参皂苷产量的好氧共培养益生菌发酵工艺
CN109182440B (zh) 微生物转化制备11α-OH-18-methyl-nandrolone的方法
CN107267419B (zh) 一种生产4-hp的菌株及高产量4-hp的制备方法
CN110713509A (zh) 采用生长细胞生物发酵麦角固醇醚化物制备中间体的方法
CN105779554A (zh) 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11α,17α-二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的方法
CN110713510A (zh) 采用静息细胞生物发酵麦角固醇醚化物制备中间体的方法
CN107119100B (zh) 一种制备4-雄烯二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