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3415B -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3415B
CN105763415B CN201610257251.7A CN201610257251A CN105763415B CN 105763415 B CN105763415 B CN 105763415B CN 201610257251 A CN201610257251 A CN 201610257251A CN 105763415 B CN105763415 B CN 105763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master control
vlan
inform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72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3415A (zh
Inventor
曹训灿
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72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3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3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04L2012/445Star or tree networks with switching in a hub, e.g. ETHERNET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涉及通信设备的信息交互领域。该以太网互联结构的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内部均设有集线器HUB和与集线器HUB相连的CPU,两个集线器HUB之间通过一组以太网连接线相连,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至少一个设备对外接口,且每个集线器HUB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其中,CPU用于根据建立的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集线器HUB用于根据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本发明在实现信息交互的同时,使得背板连接线数量不随交互信息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设备体积小、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的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内最常见的交互信息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等。网管信息是网管和设备的管理信息,包括配置下发,告警、性能上报等,如图1所示,图中标注为1的通道即为网管信息的传递通道。板卡间信息主要用于主控和板卡间的通信,通信内容除了告警、性能、状态外,还包括设备内运行的各种状态机的信息同步,如图1所示,图中标注为2的通道即为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
参见图1所示,通信设备通常具有两类接口:设备对外接口和设备内部互联接口。设备对外接口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等,其中,网管接口用于网管和设备之间交互网管信息;监控接口用来调试设备,即可以通过此接口访问设备内所有机盘。设备内部互联接口非常复杂,一般来说,主用主控、备用主控之间需要留有通道,用于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相互传递;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均与板卡间留有通道,用于主控与板卡,以及板卡之间相互传递信息。
目前,通信设备内网管信息传递通道的典型设计如图2所示:主用主控与备用主控之间,使用两个以太网接口(图中虚线右侧部分,具体结构图未示)进行背板侧互联,盘内(主用主控内、备用主控内)使用“二选一”开关来连接网管接口与集线器HUB。其中,网管接口为RJ45连接器,“二选一”开关为常用的模拟开关,集线器HUB为常用的交换芯片。按照现有的互联结构的设计思路,若需在网管信息传递通道上增加板卡间信息传递通道,则需要在图2的基础上,另外增设两个以太网接口和另外两个“二选一”开关。
但是,实际使用中,由于受预算限制,运营商可能要求通信设备集成越来越多的业务功能,比如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递网)、OTN(Optical TransportNetwork,光传递网)集成在一款设备里。这样通信设备除需要支持上述两种常见的交互信息外,其它的信息,比如GCC(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通用通信通路)信令信息、OSC(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光监控信道)信令信息等也需要支持。若按照现有的互联结构,则无疑需要增设许多的背板连接线及“二选一”开关,既无法满足小体积通信设备的设计趋势要求,又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能在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同时,使得背板连接线数量不随交互信息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设备体积小、使用成本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包括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和若干业务板卡,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且主用主控与备用主控之间相连,其特征在于: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内部均设置有集线器HUB和与集线器HUB相连的CPU,两个集线器HUB之间通过一组以太网连接线相连;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至少一个设备对外接口,且两个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均相同;每个集线器HUB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
所述CPU用于根据建立的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所述集线器HUB用于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所述主用主控的所述集线器HUB以及所述备用主控的所述集线器HUB均与各所述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
所述CPU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所述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中,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划分出相应数量的VLAN域,每个VLAN域对应一种交互信息的传递通道;
将各设备对外接口添加到对应的一个VLAN域中;将两个所述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以及CPU接口添加到所有的VLAN域中;将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与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相对应的所述VLAN域中;
为每个所述VLAN域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
所述CPU根据所述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所述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GCC接口和OSC接口;
所述GCC全称为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所述GCC中文为通用通信通路;
所述OSC全称为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所述OSC中文为光监控信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两个设备对外接口: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通信设备内传递的交互信息种类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互联结构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根据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划分出相应数量的VLAN域,每个VLAN域对应一种交互信息的传递通道;
步骤S2:将各设备对外接口添加到对应的一个VLAN域中;将两个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以及CPU接口添加到所有的VLAN域中;将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与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相对应的VLAN域中;
步骤S3:为每个VLAN域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
步骤S4:CPU根据步骤S3中建立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
步骤S5:集线器HUB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1中,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时,还包括以下操作:在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模拟开关,在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模拟开关。在执行步骤S5之前,还包括以下操作:将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开”状态;将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关”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GCC接口和OSC接口;
所述GCC全称为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所述GCC中文为通用通信通路;
所述OSC全称为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所述OSC中文为光监控信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1中所述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时,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两个设备对外接口: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通信设备内传递的交互信息种类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VLAN子接口替代物理接口”的设计思路,在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内部增设有与集线器HUB相连接的CPU。该CPU能根据建立的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使得集线器HUB能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从而使得单一物理通道即可达到多个物理通道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备对外接口的增加,从而实现更多种类的信息交互,且在增加对外接口的情况下,无需增加背板连接线的数量,无需增加额外的成本,不但简化了设备硬件设计、使用方便,而且节省设备空间,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竞争力。
2、本发明中,主用主控的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备用主控的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均串接有模拟开关,通过模拟开关的开/关设置,来控制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信息发送情况,从而起到防止广播风暴的作用,有效避免因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而出现正常信息不能传达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互联结构框图;
图2现有的通信设备内网管信息传递通道的典型设计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用主控、备用主控之间的交互传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包括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和若干业务板卡,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且主用主控与备用主控之间相连。
具体来说,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内部均设置有集线器HUB和与集线器HUB相连的CPU,主用主控的集线器HUB、备用主控的集线器HUB之间通过一组以太网连接线相连;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至少一个设备对外接口,且两个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均相同(例如,每个集线器HUB都连接有一个网管接口,或者每个集线器HUB都连接有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每个集线器HUB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
其中,所述CPU用于:根据建立的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所述集线器HUB用于: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从而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可以理解的是,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GCC接口和OSC接口。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两个设备对外接口: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则通信设备内传递的交互信息种类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备对外接口的增加,从而实现更多种类的信息交互,且在增加对外接口的情况下,无需增加背板连接线的数量,不但使用方便、成本低,而且节省设备空间。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避免出现因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而出现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的现象,本发明采用增设模拟开关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即主用主控集线器HUB对应N个业务板卡,一共有N个模拟开关),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即备用主控集线器HUB对应N个业务板卡,同样共有N个模拟开关),通过模拟开关的开/关设置,来控制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信息发送情况,从而起到防止广播风暴的作用。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互联结构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硬件的连接及VLAN域的划分: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本发明的上述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根据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划分出相应数量的VLAN域,每个VLAN域对应一种交互信息的传递通道,转入步骤S2;
步骤S2、“接口到域”的添加:将各设备对外接口添加到对应的一个VLAN域中;将两个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即,主备主控间互联接口),以及CPU接口添加到所有的VLAN域中;将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与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相对应的VLAN域中,转入步骤S3;
步骤S3、VLAN值的分配及配置信息表的建立:为每个VLAN域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转入步骤S4;其中,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步骤S4、HUB的VLAN配置:CPU根据步骤S3中建立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转入步骤S5;
步骤S5、交互信息的传递:集线器HUB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从而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同样,为了能够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避免出现因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而出现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的现象。步骤S1中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本发明的上述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时,还包括以下操作:在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在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并且,在步骤S5之前,还包括以下操作:将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开”状态;将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关”状态。通过模拟开关的开/关设置,来控制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信息发送情况,从而起到防止广播风暴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法,下面以通信设备支持两种常见的交互信息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例中,支持的两种交互信息分别为: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每个集线器HUB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包括: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则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步骤S1:如图3所示,在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内各布置一个集线器HUB,将每个集线器HUB分别与本盘CPU、本盘网管接口、本盘监控接口连接,将每个集线器HUB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所有业务板卡对接且对接处串接模拟开关,两个集线器HUB之间布置一组以太网连接线;将通信设备内传递网管信息的通道和传递板卡间信息的通道划分成两个VLAN域,分别命名为“网管信息域”和“板卡间信息域”。
步骤S2:将网管接口添加到“网管信息域”,将监控接口、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板卡间信息域”;将两个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即,主备主控间互联接口),以及CPU接口同时添加到“网管信息域”和“板卡间信息域”。
步骤S3、为“网管信息域”、“板卡间信息域”分别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分配情况见表1;
表1、VLAN值分配情况
VLAN域 VLAN值
网管信息域 4088
板卡间信息域 4089
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端口配置信息表如下:
表2、端口配置信息表
表2中,Access、Trunk是HUB端口两种典型的配置模式。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主机;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步骤S4:CPU根据建立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将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开”状态;将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关”状态;
步骤S5:集线器HUB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从而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其中,主用主控、备用主控之间的交互传递情况,可参见图5所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9)

1.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包括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和若干业务板卡,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且主用主控与备用主控之间相连,其特征在于:主用主控、备用主控的内部均设置有集线器HUB和与集线器HUB相连的CPU,两个集线器HUB之间通过一组以太网连接线相连;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至少一个设备对外接口,且两个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均相同;每个集线器HUB均通过设备内总线与每个业务板卡连接;
所述CPU用于根据建立的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所述集线器HUB用于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所述主用主控的所述集线器HUB以及所述备用主控的所述集线器HUB均与各所述业务板卡之间串接一个模拟开关;
所述CPU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所述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中,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划分出相应数量的VLAN域,每个VLAN域对应一种交互信息的传递通道;
将各设备对外接口添加到对应的一个VLAN域中;将两个所述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以及CPU接口添加到所有的VLAN域中;将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与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相对应的所述VLAN域中;
为每个所述VLAN域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
所述CPU根据所述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所述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GCC接口和OSC接口;
所述GCC全称为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所述GCC中文为通用通信通路;
所述OSC全称为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所述OSC中文为光监控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两个设备对外接口: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通信设备内传递的交互信息种类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根据集线器HUB所连接的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数量,划分出相应数量的VLAN域,每个VLAN域对应一种交互信息的传递通道;
步骤S2:将各设备对外接口添加到对应的一个VLAN域中;将两个集线器HUB互联的接口以及CPU接口添加到所有的VLAN域中;将业务板卡接口添加到与板卡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相对应的VLAN域中;
步骤S3:为每个VLAN域分配一个具体的VLAN值;根据分配的VLAN值以及配置的集线器HUB的端口参数,建立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
步骤S4:CPU根据步骤S3中建立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完成对集线器HUB的VLAN配置;
步骤S5:集线器HUB根据CPU完成的VLAN配置,进行信息传递通道的端***换,完成各交互信息的交互传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时,还包括以下操作:在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模拟开关,在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每个业务板卡之间串接模拟开关;
在此基础上,在执行步骤S5之前,还包括以下操作:将主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开”状态;将备用主控集线器HUB与业务板卡之间的模拟开关设置为“关”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HUB的端口配置信息表包括:端口名称、端口连接说明、端口配置模式、端口所属的VLAN域,以及端口承载的信息类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对外接口的种类包括:网管接口、监控接口、GCC接口和OSC接口;
所述GCC全称为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所述GCC中文为通用通信通路;
所述OSC全称为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所述OSC中文为光监控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将主用主控、备用主控及若干业务板卡按照所述以太网互联结构进行连接时,每个集线器HUB连接有两个设备对外接口:一个网管接口和一个监控接口,通信设备内传递的交互信息种类包括网管信息和板卡间信息。
CN201610257251.7A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Active CN105763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7251.7A CN10576341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7251.7A CN10576341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415A CN105763415A (zh) 2016-07-13
CN105763415B true CN105763415B (zh) 2019-09-06

Family

ID=5632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7251.7A Active CN10576341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341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769A (zh) * 2002-09-13 2004-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及方法
CN1728661A (zh) * 2004-07-31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地址解析协议代理上实现备份和负载均摊的方法
CN1825836A (zh) * 2006-04-04 2006-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网络设备拥塞的***和方法
CN1825804A (zh) * 2006-04-04 2006-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分布式***板间通信的***和方法
CN101170394A (zh) * 2007-11-27 2008-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67520A (zh) * 2010-06-12 2010-10-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中板卡间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2111320A (zh) * 2010-12-29 2011-06-29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中控制平面数据交互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769A (zh) * 2002-09-13 2004-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及方法
CN1728661A (zh) * 2004-07-31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地址解析协议代理上实现备份和负载均摊的方法
CN1825836A (zh) * 2006-04-04 2006-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网络设备拥塞的***和方法
CN1825804A (zh) * 2006-04-04 2006-08-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分布式***板间通信的***和方法
CN101170394A (zh) * 2007-11-27 2008-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板间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67520A (zh) * 2010-06-12 2010-10-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中板卡间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2111320A (zh) * 2010-12-29 2011-06-29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中控制平面数据交互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415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9005B (zh)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US9438536B2 (en) 50 Gb/s Ethernet using serializer/deserializer lanes
CN100384169C (zh) 接入设备中的主从框级联***
CN106789679A (zh) 一种线卡框、多框集群路由器、选路及报文处理方法
CN104486130A (zh) 一种面向云服务器的多接口管理网络架构
CN108337577A (zh) 一种新型的vpx集成背板
CN107920001A (zh) RapidIO通信中间件的调试装置
CN109121026A (zh) 一种基于逻辑端口实现volt的方法及***
CN104679703A (zh) 高密度服务器***
CN107277652B (zh) Pon接入***的跨盘lacp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4601418B (zh) 多个一户一vlan捆绑认证机制出口下多网融合传输***
CN214281418U (zh) 一种srio与以太网交换板卡
CN105763415B (zh)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内信息交互的以太网互联结构及方法
CN107105355A (zh) 一种交换方法及交换***
CN103716258B (zh) 高密度线卡、交换设备、集群***及电信号类型配置方法
CN204887006U (zh) 一种具有模块化接口的交换机
CN204216918U (zh) 多业务光接入设备
CN106685858A (zh) 一种通信集群***及通信方法
CN110380872A (zh) 一种服务器主板***及一种服务器
CN103297284B (zh) 一种多网络监控的***及方法
CN104618053B (zh) 基于wdm的信号互连方法及基带单元
CN206021155U (zh) 一种融合架构服务器
CN201266948Y (zh) 一种基于e1的监控传输***的多组网方式的实现***
CN203522744U (zh) 多业务光接入设备
CN207801973U (zh) 一种网桥及物联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