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3891A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3891A
CN105703891A CN201410715511.1A CN201410715511A CN105703891A CN 105703891 A CN105703891 A CN 105703891A CN 201410715511 A CN201410715511 A CN 201410715511A CN 105703891 A CN105703891 A CN 105703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block
wireless links
transmitt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55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3891B (zh
Inventor
谌丽
秦飞
康绍莉
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4107155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91B/zh
Priority to US15/531,413 priority patent/US1053689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4170 priority patent/WO2016082676A1/zh
Priority to EP15864130.8A priority patent/EP3226457A4/en
Priority to TW104137994A priority patent/TWI601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3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实时性和可靠性不够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能够充分利用接收侧连接的不同无线信道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实时性和可靠性,相比目前无线通信***能够更好支持机器类通信这类新应用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业务数据量需求呈***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物联网业务也给移动通信带来新的技术挑战。现有的通信***时延和可靠性是针对人与人之间通信设计的,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在延迟和可靠性方面除了要继续更好的满足人类用户之间的通信需求,还要满足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机器类通信)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促进交通安全,交通效率,智能电网等工业领域的新应用,从而智能社会智能星球的概念在未来成为可能。新的应用领域对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提出更高要求。
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的QCI(QoSClassIdentifier,QoS类标识;QoS,QualityofService,业务质量)特性标准如下表所示。由表中可见,现在无线通信***在时延要求严格下,传输可靠性一般为10-2~10-3。对于可靠性很严格的业务,一般时延要求不是很苛刻。并且对于最严格的时延要求也只是针对会话类的100ms和实时游戏类的50ms。
然而,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例如远程工业控制、增强现实等的出现,对于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比较低,无法满足机器类通信这类新应用对实时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对实时性和可靠性比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发送侧中的主物理层单元确定与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通过物理层传输块,向所述接收侧传输相同的数据包,包括: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与需要进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将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终端。
较佳地,若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对应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则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不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若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中的一个物理层单元,则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得到的数据包是由位于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上层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对通过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在至少一条无线链路上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主物理层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主物理层单元,用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收到物理层传输块后,将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接收侧。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物理层单元;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自身对应的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其他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多个物理层单元、主物理层单元和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并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用于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通知至少一个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物理层单元和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对应的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能够充分利用接收侧连接的不同无线信道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实时性和可靠性,相比目前无线通信***能够更好支持机器类通信这类新应用对实时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发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接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能够充分利用接收侧连接的不同无线信道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相比目前无线通信***能够更好支持机器类通信这类新应用对实时性和高可靠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步骤102、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协议栈架构。
第一种: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中,各条传输通道采用一套用户面高层协议栈(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RLC(Radio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和一套物理层单元1(即主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MediumAccessControlPacketDataUnit,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物理层处理单元1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分发给不同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单元2,由不同物理层单元2分别在不同空口链路发送。
具体的,所述发送侧中的主物理层单元确定与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与需要进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将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终端。
对于第一种协议栈架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对应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不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对于下行传输,网络侧实体有一套用户面高层协议栈(PDCP、RLC、MAC层)和一套物理层单元1(即主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物理层处理单元1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分发给每个小区的物理层单元2,由不同物理层单元2分别在不同空口链路发送。
对于上行传输,用户设备有一套用户面高层协议栈(PDCP、RLC、MAC层)和一套物理层单元1(即主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物理层处理单元1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分发给每个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单元2,由不同物理层单元2分别在不同空口链路发送。
第二种: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中,从多个无线链路中选择一个作为主无线链路,主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处理单元为主物理层处理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物理层处理单元1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分发给不同无线链路的物理层单元2。
可以预先配置哪个无线链路作为主无线链路,比如可以选择连接可靠性较高、覆盖更广和具有签约功能的无线链路。例如LTE+WiFi,主无线链路一般是LTE。
具体的,所述发送侧中的主物理层单元确定与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与需要进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将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终端。
对于第二种协议栈架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中的一个物理层单元,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对于下行传输每个网络侧实体都有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和一套物理层单元,与主无线链路连接的网络侧实体的物理层单元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主物理层单元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主物理层单元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网络侧实体之间的接口(比如如果是基站,则通过基站间接口,一般为X2接口)将物理层传输块的分发给不同的网络侧实体,每个物理层单元(包括主物理层单元)的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
对于上行传输终端中的每一传无线链路都有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和一套物理层单元(比如终端同时有两个无线链路,则每个无线链路都有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和一套物理层单元),与主无线链路连接的物理层单元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主物理层单元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数据包(比如MACPDU);主物理层单元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设备内部的接口将物理层传输块的分发给不同的物理层单元,每个物理层单元(包括主物理层单元)的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对于不同无线链路的冗余版本可采用协议固定的方式,如无线链路1、2、3的物理层传输冗余版本固定为0、2、1。
具体的,主物理层单元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比如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时,如果需要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则形成多个冗余版本全部相同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如果需要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部分相同,则形成多个冗余版本部分相同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如果需要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不相同,则形成多个冗余版本全不相同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MACPDU进行物理层处理(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物理层传输块时,需要占用的资源可依据经验值或保守值或终端的主小区基站的分配资源确定。
在实施中,可以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一般为RRC信令)为终端进行多路传输参数配置,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参与多路传输的无线链路、主小区配置、反馈资源配置、最大传输次数。在实施中可以通过物理层单元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单元进行配置。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可以由主物理层单元通过高层信令(一般为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为终端进行多路传输参数配置,比如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在实施中,如果是图2的协议栈架构,则主物理层单元可以通知终端的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发送;如果是图3的协议栈架构,则主物理层单元可以通知终端的服务基站对应的物理层单元。
在进行调度时,调度命令除了由主物理层单元发送,还可以在终端的主小区上发送。一条调度命令指示多条无线链路上的传输。调度命令中的资源指示可以为:承载物理资源块的无线链路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此处频率资源位置指可用资源上的PRB(Physical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映射),不指具体的子载波频率),或调度命令对不同链路上的时频资源位置各自分别指示,即承载物理资源块的无线链路采用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对于第二种协议栈架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每一条链路的最大重传次数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全不相同。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步骤402、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其中,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对通过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在至少一条无线链路上发送反馈信息。
在反馈时,可以只在一条无线链路上发送,比如可以是UE(终端)主小区的无线链路,或成功解码后在每条无线链路上都反馈ACK(正确应答指令)。
其中,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对于图2的协议栈架构,接收侧为网络侧或一个终端。接收侧为网络侧时,可以由分布式或集中式的物理层单元接收(每个物理层单元都可以是独立的实体),再由主物理层集单元处理。
设备中的物理层单元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并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具体的,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设备内接口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设备中的主物理层单元,用于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
主物理层单元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通知至少一个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对于图3的协议栈架构,接收侧为多个网络侧实体或一个终端。
设备中的物理层单元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
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
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如果接收侧是网络侧,则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设备间接口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如果接收侧是终端,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设备内接口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若所述接收侧为终端;所述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在实施中,若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接收侧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一般为RRC信令)为终端进行多路传输参数配置,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参与多路传输的无线链路、主小区配置、反馈资源配置、最大传输次数。在实施中可以通过物理层单元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单元进行配置。
较佳地,若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可以由主物理层单元通过高层信令(一般为RRC信令)为终端进行多路传输参数配置,比如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在实施中,如果是图2的协议栈架构,则主物理层单元可以通知终端的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发送;如果是图3的协议栈架构,则主物理层单元可以通知终端的服务基站对应的物理层单元。
一条调度命令指示多条无线链路上的传输。调度命令中的资源指示可以为:承载物理资源块的无线链路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此处频率资源位置指可用资源上的PRB映射,不指具体的子载波频率),或调度命令对不同链路上的时频资源位置各自分别指示,即承载物理资源块的无线链路采用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侧实体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实体。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说明。
例一:同一个基站下多通道传输(下行传输)。
对应图2协议栈架构。
步骤一:基站物理层单元1对来自高层协议栈的MACPDU进行物理层处理(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不同冗余版本(RV)的物理层传输块;
步骤二:基站物理层单元1根据调度传输规则将物理层传输块分发给不同的物理层单元2,不同的物理层单元2分属于不同的小区;
步骤三:基站主小区向UE发送多路传输调度命令,不同小区的物理层单元2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向UE发送物理层冗余传输数据;
步骤四:UE接收基站调度命令,并根据调度命令和多通道传输配置在不同无线链路上接收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传输;
步骤五:UE对来自不同链路的物理层传输块合并解码,根据解码正确与否在主小区上发送物理层ACK/NACK(错误应答指令)反馈;
步骤六:基站接收UE反馈,根据反馈确定是否进行重传,直至UE反馈ACK或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例二:同一个基站下多通道传输(上行传输)。
对应图2协议栈架构1。
步骤一:终端对来自高层协议栈的MACPDU进行物理层处理(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不同冗余版本(RV)的物理层传输块;
步骤二:终端根据基站主小区发送的多路传输调度命令,在不同小区的无线链路上将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不同小区的物理层单元2;
步骤三:不同小区的物理层单元2将物理层冗余传输数据发送到物理层单元1;
步骤四:物理层单元1对来自不同链路的物理层传输块合并解码,根据解码正确与否在主小区上向UE发送物理层ACK/NACK反馈并进行重传调度,直到成功接收数据或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步骤五:UE根据重传调度命令回到步骤一组织重传。
例三:不同基站下多通道传输(下行传输)。
对应图3协议栈架构2。
步骤一:主小区的物理层单元对来自高层协议栈的MACPDU进行物理层处理(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不同冗余版本(RV)的物理层传输块;
步骤二:主小区的基站根据调度传输规则将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基站间接口分发给不同基站;
步骤三:主小区的基站向UE发送多路传输调度命令,不同基站小区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向UE发送物理层冗余传输数据;
步骤四:UE接收基站调度命令,并根据调度命令和多通道传输配置在不同无线链路上接收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传输;
步骤五:UE对来自不同链路的物理层传输块合并解码,根据解码正确与否在主小区上发送物理层ACK/NACK反馈;
步骤六:基站接收UE反馈,根据反馈确定是否进行重传,直至UE反馈ACK或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例四:不同基站下多通道传输(上行传输)。
对应图2协议栈架构2。
步骤一:终端对来自高层协议栈的MACPDU进行物理层处理(添加CRC、信道编码、复用、交织等),形成不同冗余版本(RV)的物理层传输块;
步骤二:终端根据主小区的基站发送的多路传输调度命令,在不同小区的无线链路上将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不同小区的物理层;
步骤三:参与多路传输的基站将接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基站间接口发送给主小区的基站;
步骤四:主小区的基站的物理层单元对来自不同链路的物理层传输块合并解码,根据解码正确与否在主小区上向UE发送物理层ACK/NACK反馈并进行重传调度,直到成功接收数据或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步骤五:UE根据重传调度命令回到步骤一组织重传。
例五:多通道传输配置和启动。
步骤一:主小区的基站通过RRC信令向UE发送多通道传输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与多路传输的无线链路、主小区配置、反馈资源配置、最大传输次数。如果多通道传输与但通道传输并存,基站还要配置多通道传输与单通道传输的不同规则,如多通道传输采用不同的调度命令格式等。
步骤二:在需要进行多通道传输的时候,基站向终端发送多通道传输物理层调度命令,启动多通道物理层传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50、主物理层单元51和多个物理层单元52;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50,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主物理层单元51,用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
物理层单元52,用于在收到物理层传输块后,将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接收侧。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51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51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5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60和物理层单元61;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60,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61,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6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6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6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61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发送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70和多个物理层单元77;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70,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71,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7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较佳地,所述物理层单元7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71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71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接收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80、主物理层单元81和多个物理层单元82;
物理层单元82,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并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81,用于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8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所述主物理层单元81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通知至少一个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81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81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实施中,图5中的多个物理层单元52和图8中的物理层单元82可以合成多个物理层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5中有N个物理层单元52,图8有N个物理层单元82,则可以合成N个物理层单元。
图5中的主物理层单元51和图8中的主物理层单元81可以合成一个主物理层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图5中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50和图8中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80可以合成一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接收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90和物理层单元91;
物理层单元91,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9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91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91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91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实施中,图6中的物理层单元61和图9中的物理层单元91可以合成一个物理层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图6中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60和图9中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90可以合成一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接收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100和多个物理层单元101;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物理层单元101,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100,用于接收来自对应的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较佳地,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1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101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实施中,图7中的多个物理层单元71和图10中的物理层单元101可以合成多个物理层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7中有N个物理层单元71,图10有N个物理层单元101,则可以合成N个物理层单元。
图7中的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70和图10中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100可以合成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7中有N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70,图10有N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100,则可以合成N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发送设备包括:主处理器1100、多个处理器1101和多个收发机1102。
主处理器1100用于读取存储器11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
处理器1101,用于读取存储器10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收到物理层传输块后,将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接收侧;
收发机1102,用于在对应的处理器11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主处理器1100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处理器;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处理器。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处理器1100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主处理器110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在图11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106来代表),总线11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106将包括由处理器11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1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103在总线1106和收发机11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1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1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1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1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101。
处理器1101负责管理总线11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1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1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器1201,用于读取存储器12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在确定作为主处理器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收发机1202,用于在处理器12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处理器;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处理器。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处理器1201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处理器12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在图12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206来代表),总线12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206将包括由处理器1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2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203在总线1206和收发机12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2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2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2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2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201。
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12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2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2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发送设备包括:多个处理器1301和多个收发机1302;处理器1301与对应的收发机1302连接,且处理器1301与收发机1302一一对应;
处理器1301,用于读取存储器13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在确定作为主处理器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收发机1302,用于在处理器13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处理器;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处理器。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较佳地,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处理器13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在图1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306来代表),总线13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306将包括由处理器13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3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303在总线1306和收发机13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3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3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3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3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301。
处理器1301负责管理总线13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3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3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接收设备包括:主处理器1400、多个处理器1401和多个收发机1402。
主处理器1400,用于读取存储器14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处理器1401,用于读取存储器14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并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处理器,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
收发机1402,用于在对应的处理器14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所述主处理器1400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通知至少一个处理器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主处理器1400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处理器1400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图1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406来代表),总线14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406将包括由处理器1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4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4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403在总线1406和收发机14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4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4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4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4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401。
处理器1401负责管理总线14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4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4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在实施中,图11中的主处理器1100和图14中的主处理器1400可以合成一个主处理器,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图11中的多个处理器1101和图14中的多个处理器1401可以合成多个处理器,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11中有N个处理器1101,图14有N个处理器1401,则可以合成N个处理器。
图11中的多个收发机1102和图14中的多个收发机1402可以合成多个收发机,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11中有N个收发机1102,图14有N个收发机1402,则可以合成N个收发机。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的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1501和收发机1502。
处理器1501,用于读取存储器15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处理器是主处理器,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处理器不是主处理器,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处理器;
收发机1502,用于在处理器1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若所述处理器是主处理器,所述处理器1501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处理器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处理器15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处理器1501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图1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506来代表),总线15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506将包括由处理器1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5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503在总线1506和收发机1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5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5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501。
处理器1501负责管理总线15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5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在实施中,图12中的处理器1201和图15中的处理器1501可以合成一个处理器,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图12中的收发机1202和图15中的收发机1502可以合成一个收发机,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的接收设备包括:多个处理器1601和多个收发机1602;处理器1601与对应的收发机1602连接,且处理器1601与收发机1602一一对应;
处理器1601,用于读取存储器16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处理器是主处理器,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处理器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处理器不是主处理器,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处理器;
收发机1602,用于在处理器1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较佳地,若所述处理器是主处理器,所述处理器1601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处理器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较佳地,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处理器16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处理器1601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在图1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1606来代表),总线1606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1606将包括由处理器1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606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1603在总线1606和收发机16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16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6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16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16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601。
处理器1601负责管理总线1606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1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6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在实施中,图13中的多个处理器1301和图16中的多个处理器1601可以合成多个处理器,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13中有N个处理器1301,图16有N个处理器1601,则可以合成N个处理器。
图13中的多个收发机1302和图16中的多个收发机1602可以合成多个收发机,根据需要选择上行传输功能或下行传输功能。比如图13中有N个收发机1302,图16有N个收发机1602,则可以合成N个收发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能够充分利用接收侧连接的不同无线信道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相比目前无线通信***能够更好支持机器类通信这类新应用对实时性和高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1)

1.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发送侧中的主物理层单元确定与终端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通过物理层传输块,向所述接收侧传输相同的数据包,包括: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与需要进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将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对应的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则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不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若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为所有传输通道中的所有物理层单元中的一个物理层单元,则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包括所述主物理层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得到的数据包是由位于所述主物理层单元上层的用户面高层协议栈生成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发送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发送侧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10.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对通过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接收来自所述发送侧传输的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在至少一条无线链路上发送反馈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接收侧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17.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主物理层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主物理层单元,用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收到物理层传输块后,将物理层传输块通过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给接收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23.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设备包括: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物理层单元;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27.如权利要求23~26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30.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发送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包;
物理层单元,用于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确定与接收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将自身对应的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生成的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处理,得到多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其他物理层单元,并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在确定不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将收到的来自主物理层单元的物理层传输块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的冗余版本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或全不相同。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是否有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在确定有重传次数到达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后,将所有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与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中除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无线链路之外的物理层单元;
其中,一个物理层传输块发送给一个物理层单元。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且需要进行重传时,判断自身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如果是,则停止自身的重传;否则,继续通过连接的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
34.如权利要求30~33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在确定的每条无线链路上向所述接收侧传输包含相同数据包的物理层传输块之前,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接收数据。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具体用于:
在确定作为主物理层单元后,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37.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设备包括:多个物理层单元、主物理层单元和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并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用于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通知至少一个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主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42.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设备包括:物理层单元和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44.如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47.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设备包括:多个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和多个物理层单元;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对应的物理层单元连接,且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与物理层单元一一对应;
物理层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接收物理层传输块,其中每条无线链路上传输的物理层传输块中包含相同的数据包;以及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接收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中其他无线链路对应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并将自身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和其他的物理层单元上报的物理层传输块进行合并解码,在解码成功后将得到的数据包上报给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若所述物理层单元不是主物理层单元,将收到的物理层传输块上报给主物理层单元;
所述用户面高层协议栈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对应的所述物理层单元的数据包。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理层单元是主物理层单元,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合并解码的结果,在通过自身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通知其他物理层单元在对应的无线链路发送反馈信息。
49.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发送侧为网络侧,则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若所述发送侧为终端,则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终端;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网络侧的调度,确定与网络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为网络侧;
所述物理层单元还用于:
确定与发送侧之间需要进行传输的多条无线链路,向所述终端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以指示所述终端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
CN201410715511.1A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703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5511.1A CN1057038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5/531,413 US10536892B2 (en) 2014-11-28 2015-11-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PCT/CN2015/094170 WO2016082676A1 (zh) 2014-11-28 2015-11-10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15864130.8A EP3226457A4 (en) 2014-11-28 2015-11-1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104137994A TWI601439B (zh) 2014-11-28 2015-11-18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5511.1A CN1057038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891A true CN105703891A (zh) 2016-06-22
CN105703891B CN10570389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607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5511.1A Active CN105703891B (zh) 2014-11-28 2014-11-28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6892B2 (zh)
EP (1) EP3226457A4 (zh)
CN (1) CN105703891B (zh)
TW (1) TWI601439B (zh)
WO (1) WO201608267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933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095328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9137500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003484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139078A (zh) * 2019-05-28 2019-08-16 深圳市安赛通科技有限公司 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
WO2019192535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436928A (zh) * 2020-11-23 2021-03-02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5824B1 (en) * 2015-04-03 2019-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839739B (zh) * 2020-06-24 2023-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中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7419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verse multiplexing heterogeneous wireless links for high-performance vehicular connectivity
CN101610535B (zh) * 2009-07-30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直连场景下保证bfd会话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119902A1 (en) * 2009-04-29 2012-05-17 Ranjeet Kumar Patro Terminal apparatus, coordinator,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mergency events
CN102497429A (zh) * 2011-12-13 2012-06-13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车地数据传输多重冗余处理方法
US20130028247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Yuan-Hwa Li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Packet via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3780365A (zh) * 2014-01-26 2014-05-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的多链路冗余数据传输方法和***
US20140148152A1 (en) * 2011-08-04 2014-05-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to enable efficient use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5128A2 (ko) * 2011-10-11 2013-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번들링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2803235A1 (en) 2012-01-10 2014-11-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a radio bearer on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4110410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ser-plane congestion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7419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verse multiplexing heterogeneous wireless links for high-performance vehicular connectivity
US20120119902A1 (en) * 2009-04-29 2012-05-17 Ranjeet Kumar Patro Terminal apparatus, coordinator,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mergency events
CN101610535B (zh) * 2009-07-30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直连场景下保证bfd会话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028247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Yuan-Hwa Li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Packet via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40148152A1 (en) * 2011-08-04 2014-05-2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to enable efficient use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2497429A (zh) * 2011-12-13 2012-06-13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车地数据传输多重冗余处理方法
CN103780365A (zh) * 2014-01-26 2014-05-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的多链路冗余数据传输方法和***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5933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095328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889337B2 (en) 2017-11-17 2024-01-30 Zte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304081B2 (en) 2017-11-17 2022-04-12 Zte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O2019137500A1 (zh) * 2018-01-12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003484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588585B2 (en) 2018-01-12 2023-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n two PDSCHs
US11533153B2 (en) 2018-01-12 2022-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ing at least two transport blocks
CN110034848B (zh) * 2018-01-12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425600B2 (en) 2018-04-04 2022-08-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backhaul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92535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139078A (zh) * 2019-05-28 2019-08-16 深圳市安赛通科技有限公司 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
CN112436928A (zh) * 2020-11-23 2021-03-02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36928B (zh) * 2020-11-23 2023-11-03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6457A1 (en) 2017-10-04
US10536892B2 (en) 2020-01-14
EP3226457A4 (en) 2018-07-25
CN105703891B (zh) 2019-09-17
TWI601439B (zh) 2017-10-01
US20170353906A1 (en) 2017-12-07
TW201620329A (zh) 2016-06-01
WO2016082676A1 (zh)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3891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5041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663206A (zh)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网的实体之间的可靠数据分组传输
JP496640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8012281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656678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cknowledgement of contention-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25039B (zh)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KR20180091527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105874844A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和方法
CN10570419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
CN109792331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5703890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92084A (zh) 集群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KR20180122796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의 자원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03578A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
KR20170128723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및 제어신호 전송 타이밍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65153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0880953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
CN114175780A (zh) 终端及发送方法
CN114788204B (zh) Harq进程的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1457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resource mapp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87358A1 (zh) 一种机器类通信业务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
CN109218002A (zh) 在频宽部分中执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CN11073051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372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iodic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