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1190A -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1190A
CN105681190A CN201410675842.7A CN201410675842A CN105681190A CN 105681190 A CN105681190 A CN 105681190A CN 201410675842 A CN201410675842 A CN 201410675842A CN 105681190 A CN105681190 A CN 105681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se
path
point
tunnel
constra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58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75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11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8790 priority patent/WO20160783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1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1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网络通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当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头结点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并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方法以及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装置。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扩展新的子对象,可以实现隧道的每段路径的约束的部署。计算出来的隧道路径更为符合部署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网络通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RSVP-TE隧道在隧道建立过程中的隧道约束信息的传输方案。
背景技术
RSVP-TE(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Engineer,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是一种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通过信息发布、路径计算、信令交互(RSVP-TE)、流量的转发四个部件实现业务流量在TE隧道中的转发。
现在的网络,特别是金融数据的传输,对路径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传输链路的代价、延时、抖动等。所以在隧道建立的时候,这些约束条件都需要提交给CSPF计算单元进行约束计算。这些约束条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传递给下游节点。
如图1所示,对于在单域的隧道,隧道路径规划可以是严格的路径,这样隧道建立的时候,只在头结点提交一次CSPF计算,计算的路径直接到达隧道尾节点,这样所有的路径约束可以不用携带给下游。
但随着现在网络越来越复杂,城市和城市之间,运营商和运营商之间各自有网络,他们之间建立隧道,可能是跨Area域,有可能是跨AS域,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规划每个域路径允许的最大链路代价、最大延时和抖动,需要将这些在隧道头结点规划好的约束条件传递到各自下游再次路径计算的节点。事实上,对于跨域隧道,隧道头结点不能够利用一次算路,将隧道头结点至隧道尾节点的路径一次计算出来,需要进行分段计算。如图2和图3所示,隧道的显示路径必须配置松散到ABR(图2中的R3和R4都是ABR节点)或者ASBR节点(图3中的R4,R8,R12都是ASBR节点),隧道头结点先计算路径到第一个松散节点;再在第一个松散节点进行算路,算至第二个松散节点;第二个松散节点再次算路,算至第三个松散节点…直至算到尾节点。在每个松散节点上,都有一个算路的过程。
目前上述各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还没有相关的对象携带至下游松散节点,在松散点算路的时候能够约束路径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隧道的所有路径的部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当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头结点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并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所述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收到所述协议报文的松散点,解析所述协议报文,若从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头结点通过协议报文将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指:
所述头结点通过协议报文的显式路径对象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协议报文的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通过ERO的新增子对象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
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隧道中的松散点收到协议报文时,解析所述协议报文;
如果所述松散点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装置,包括:
路径处理单元,在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
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所述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可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将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指:
所述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的显式路径对象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传输单元通过所述协议报文的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通过ERO的新增子对象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解析单元,接收协议报文,并解析所述协议报文;
路径处理单元,若所述接收解析单元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扩展新的子对象,可以实现隧道的每段路径的约束的部署。计算出来的隧道路径更为符合部署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单域网络架构图;
图2为现有跨Area域的网络架构图;
图3为现有跨AS域的网络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子对象ERRS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隧道约束信息传输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申请发明人提出,可以使用RSVP-TE中已有的对象ERO(ExlucdeRouteObject)对路径计算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在松散节点进行路径计算的时候,可以携带相应的约束信息。
基于上述思想,本实施例提供一种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操作:
当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头结点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并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而收到上述协议报文的松散点,可以解析该协议报文,若从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即可。
上述方法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可以通过现有协议报文中的ERO传输。
优选地,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时,可以在RFC4874中扩展ERO对象的子对象EXRS,EXRS用于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本实施例中扩展的新的子对象ERRS(ExplicitRestrainRouteSubobject),的具体格式如图4所示。其中,携带的各信息如下:
L位:如果为0,表示必须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如果为1,表示应该尽量满足这些约束条件。
Type类型:定义子对象的type类型,暂定为34。Reserved字段:保留字段,填充0。
HopNumber:表示路径计算的最大跳数约束,0表示没有该约束。
CostValue:表示路径计算的最大路径代价约束,0表示没有该约束。
Latency:表示路径计算的最大时延约束,0表示没有该约束。
LatencyVariation:表示路径计算的最大延时抖动约束,0表示没有该约束。
ERRS的约束范围是相邻两个松散节点之间。
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操作:
RSVP-TE隧道中的松散点收到协议报文时,解析该协议报文;
如果松散点从该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以及接收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从而实现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传输过程。
具体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实现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传输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操作:
501,确定好一条隧道建立是否需要存在松散点。
其中,松散点的确定,一般是由网络拓扑以及业务需要,由运营商规划隧道路径。
502,如果存在松散点,头结点设置好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在头结点计算好到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之后,将路径信息以子对象的形式携带在ERO中,同时,后续两两松散点之间的约束信息以上述新增子对象ERRS形式放置与两个松散点子对象之间。
如果一条隧道中没有松散点,那么隧道在头结点算路可以直接算到隧道尾节点。这种情况没有后续的松散点约束的携带问题。
503,松散节点接收到协议报文之后解析ERO对象,发现离本松散点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ERRS的约束子对象,那么在本松散节点算路的时候,将此ERRS作为本节点的约束条件。
504,重复503的步骤,直至算路到达隧道尾节点。
下面再以图3所示场景为例,从AS1域建立一条隧道到AS3域(R1→R12)。从现有的网络拓扑来说,只能穿越AS2域。部署隧道的时候,希望AS1域内的路径代价不要超过10,AS2域的路径代价不要超过20,AS3域的路径代价不要超过30。由于是跨越的隧道,建立时的显示路径必须松散到AS1域的R4、AS2域的R5、AS2域的R8和AS3域的R9。图中每条链路上的数字表示这段链路的路径代价值。
根据上述发送方法的规划,R5和R8两个松散点之间存在最大链路代价的约束,可以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为了便于却区分,我们命名为ERRS5to8,R9和R12两个松散点之间也存在最大链路代价的约束,也是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我们命名为ERRS9to12。由于部署隧道时只关注路径代价,所以ERRS5to8和ERRS5to8中,HopNumber、Latency、LatencyVariation均为0,CostValue分别为20、30。
在头结点R1上,算路只能计算到R4的路径,同时约束这段路径的路径代价为10,这个时候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1→R3→R4,路径R1→R2→R3的路径代价超过了10,所以不满足条件。在R1发送的PATH消息封装ERO的时候,将R1至R4的路径信息封装至ERO中,后续一次封装R5松散点,ERRS5to8,R8松散点,R9松散点,ERRS9to12,R12松散点。
R1至R4路径信息
R5(LOOSE)
ERRS5to8
R8(LOOSE)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3和R4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4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5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5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5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8并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8子对象之前有ERRS5to8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5to8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5→R6→R8,因为其他路径的链路代价都大于约束值20。
R5发出的PATH消息中的ERO信息为:
R5至R8的路径信息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6和R8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8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9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9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9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12并未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12子对象之前有ERRS9to12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9to12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9→R11→R12,因为其他路径的链路代价都大于约束值30。
R11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12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发现已经是隧道目的地。PATH信令(即协议报文)结束。
整条路径约束的路径为:R1→R3→R4→R5→R6→R8→R9→R11→R12。
通过在协议报文中携带两两松散节点之间的路径代价约束信息,使得整条路径符合头结点对每段路径代价约束条件。
仍以图3所示场景为例,从AS1域建立一条隧道到AS3域(R1→R12)。从现有的网络拓扑来说,只能穿越AS2域。部署隧道的时候,希望AS1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不要超过10,AS2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不要超过20,AS3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不要超过30。由于是跨越的隧道,建立时的显示路径必须松散到AS1域的R4、AS2域的R5、AS2域的R8和AS3域的R9。图中每条链路上的数字表示这段链路的时延值。
根据上述发送方法的规划,R5和R8两个松散点之间存在最大时延的约束,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为了便于却区分,我们命名为ERRS5to8,R9和R12两个松散点之间也存在最大时延的约束,也是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我们命名为ERRS9to12。由于部署隧道时只关注最大时延,所以ERRS5to8和ERRS5to8中,HopNumber、CostValue、LatencyVariation均为0,Latency分别为20、30。
在头结点R1上,算路只能计算到R4的路径,同时约束这段路径的最大时延为10,这个时候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1→R3→R4,路径R1→R2→R3的最大时延超过了10,所以不满足条件。在R1发送的PATH消息封装ERO的时候,将R1至R4的路径信息封装至ERO中,后续一次封装R5松散点,ERRS5to8,R8松散点,R9松散点,ERRS9to12,R12松散点。
R1至R4路径信息
R5(LOOSE)
ERRS5to8
R8(LOOSE)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3和R4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4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5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5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5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8并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8子对象之前有ERRS5to8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5to8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5→R6→R8,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时延都大于约束值20。
R5发出的PATH消息中的ERO信息为:
R5至R8的路径信息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6和R8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8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9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9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9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12并未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12子对象之前有ERRS9to12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9to12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9→R11→R12,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时延都大于约束值30。
R11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12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发现已经是隧道目的地。PATH信令(即协议报文)结束。
整条路径约束的路径为:R1→R3→R4→R5→R6→R8→R9→R11→R12。
通过在协议报文中携带两两松散节点之间的最大时延约束信息,使得整条路径符合头结点对每段最大时延的约束条件。
以图3所示场景为例,从AS1域建立一条隧道到AS3域(R1→R12)。从现有的网络拓扑来说,只能穿越AS2域。部署隧道的时候,希望AS1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不要超过10,AS2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不要超过20,AS3域内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不要超过30。由于是跨越的隧道,建立时的显示路径必须松散到AS1域的R4、AS2域的R5、AS2域的R8和AS3域的R9。图中每条链路上的数字表示这段链路的时延抖动值。
根据上述的规划,R5和R8两个松散点之间存在最大时延抖动的约束,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为了便于却区分,我们命名为ERRS5to8,R9和R12两个松散点之间也存在最大时延抖动的约束,也是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我们命名为ERRS9to12。由于部署隧道时只关注最大时延抖动,所以ERRS5to8和ERRS5to8中,HopNumber、CostValue、Latency均为0,LatencyVariation分别为20、30。
在头结点R1上,算路只能计算到R4的路径,同时约束这段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为10,这个时候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1→R3→R4,路径R1→R2→R3的最大时延抖动超过了10,所以不满足条件。在R1发送的PATH消息封装ERO的时候,将R1至R4的路径信息封装至ERO中,后续一次封装R5松散点,ERRS5to8,R8松散点,R9松散点,ERRS9to12,R12松散点。
R1至R4路径信息
R5(LOOSE)
ERRS5to8
R8(LOOSE)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3和R4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4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5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5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5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8并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8子对象之前有ERRS5to8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5to8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5→R6→R8,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都大于约束值20。
R5发出的PATH消息中的ERO信息为:
R5至R8的路径信息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6和R8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8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9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9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9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12并未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12子对象之前有ERRS9to12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9to12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9→R11→R12,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时延抖动都大于约束值30。
R11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12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发现已经是隧道目的地。PATH信令(即协议报文)结束。
整条路径约束的路径为:R1→R3→R4→R5→R6→R8→R9→R11→R12。
通过在信令(即协议报文)中携带两两松散节点之间的最大时延抖动约束信息,使得整条路径符合头结点对每段最大时延抖动的约束条件。
最后,以图6所示场景为例,从AS1域建立一条隧道到AS3域(R1→R12)。从现有的网络拓扑来说,只能穿越AS2域。部署隧道的时候,希望AS1域内路径的最大跳数不超过1,AS2域内路径的最大跳数不超过1,AS3域内路径的最大跳数不超过1。由于是跨越的隧道,建立时的显示路径必须松散到AS1域的R4、AS2域的R5、AS2域的R8和AS3域的R9。
根据上述的规划,R5和R8两个松散点之间存在最大跳数的约束,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为了便于却区分,我们命名为ERRS5to8,R9和R12两个松散点之间也存在最大跳数的约束,也是以ERRS的形式存在于ERO中,我们命名为ERRS9to12。由于部署隧道时只关注最大跳数,所以ERRS5to8和ERRS5to8中CostValue、Latency、LatencyVariation均为0,HopNumber分别为1、1。
在头结点R1上,算路只能计算到R4的路径,同时约束这段路径的最大跳数为1,这个时候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1→R4,路径R1→R2→R3的最大跳数为2,超过了约束值,所以不满足条件。在R1发送的PATH消息封装ERO的时候,将R1至R4的路径信息封装至ERO中,后续一次封装R5松散点,ERRS5to8,R8松散点,R9松散点,ERRS9to12,R12松散点。
R1至R4路径信息
R5(LOOSE)
ERRS5to8
R8(LOOSE)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4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5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5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5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8并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8子对象之前有ERRS5to8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5to8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5→R8,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跳数都大于约束值1。
R5发出的PATH消息中的ERO信息为:
R5至R8的路径信息
R9(LOOSE)
ERRS9to12
R12(LOOSE)
R6和R8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8接收到PATH消息时,从ERO中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9并未算出路径,同时在R9之前也没有ERRS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算出一条可达路径即可,在图3拓扑中,只有唯一一条路径。
R9接收到PATH消息时,发现到下一个松散跳R12并未有路径信息,同时在R12子对象之前有ERRS9to12的约束,所以在提交算路的时候,将ERRS9to12约束信息提交到算路中,计算出来的路径为:R9→R12,因为其他路径的最大跳数都大于约束值1。
R11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ERO会分别弹掉本地跳之后,往下游发送。
R12节点在接收PATH消息处理掉时候,发现已经是隧道目的地。PATH信令(即协议报文)结束。
整条路径约束的路径为:R1→R3→R4→R5→R6→R8→R9→R11→R12。
通过在信令(即协议报文)中携带两两松散节点之间的最大跳数约束信息,使得整条路径符合头结点对每段最大跳数的约束条件。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前面的HopNumber、CostValue、Latency、LatencyVariation四种约束信息,根据实际部署约束需要,可以在两两松散点之间选取一种或者多种信息作为算路的约束。相应地,在ERRS中就存在一种或者多种信息约束,处理的规则和上述实施例一致,不再重复展开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装置,该装置可以置于头结点中,其至少包括如下各单元。
路径处理单元,在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
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上述传输单元可以通过协议报文的对象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优选地,在协议报文的对象ERO中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再通过对象ERO的子对象ERRS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另外,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RSVP-TE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装置,其可以置于松散点中,其至少包括如下各单元:
接收解析单元,接收协议报文,并解析该协议报文;
路径处理单元,若接收解析单元从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上述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可以分别实现上述实施例1中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故上述装置的详细操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1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上述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除了可以单独使用外,也可以配合使用,以实现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完整传输,从而使计算出来的隧道路径更为符合部署的要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头结点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并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头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所述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收到所述协议报文的松散点,解析所述协议报文,若从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结点通过协议报文将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指:
所述头结点通过协议报文的显式路径对象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议报文的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通过ERO的新增子对象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5.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隧道中的松散点收到协议报文时,解析所述协议报文;
如果所述松散点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6.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处理单元,在一条隧道建立中存在松散点时,设置好该条隧道中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计算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
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将所计算的本结点至第一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以及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其中,所述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用于松散节点路径计算的路径排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将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传输给后续的各结点指:
所述传输单元通过协议报文的显式路径对象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单元通过所述协议报文的ERO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路径信息,通过ERO的新增子对象携带每两个松散点之间的约束条件。
9.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解析单元,接收协议报文,并解析所述协议报文;
路径处理单元,若所述接收解析单元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到本松散点与最近的下游松散点之间存在约束条件,则在本松散点计算路径时,满足所获取的约束条件。
CN201410675842.7A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681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5842.7A CN105681190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78790 WO2016078363A1 (zh) 2014-11-21 2015-05-12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5842.7A CN105681190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1190A true CN105681190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01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5842.7A Pending CN105681190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1190A (zh)
WO (1) WO201607836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7256A1 (zh) * 2017-03-27 2018-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9729006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8353A (zh) * 2019-09-09 2021-03-09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可达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304050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159A (zh) * 2003-08-29 2005-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智能光网络中松散路由的约束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705292A (zh) * 2004-05-31 2005-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CN1707978A (zh) * 2004-06-11 2005-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智能光网络中松散路由的约束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2240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松散节点自动环路的方法
CN101237399A (zh) * 2007-09-28 2008-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7185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
CN101616063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路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984595A (zh) * 2010-11-03 2011-03-09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跨区域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647340A (zh) * 2012-03-22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Rsvp-te隧道中的松散节点及其路径计算方法
CN102752186A (zh) * 2011-04-20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节点
US20130232193A1 (en) * 2012-03-04 2013-09-05 Zafar Ali Control-Plane Interface Between Layers in a Multilayer Network
US20140029413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Pradeep G. Jai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svp hello suppression for graceful restart capable neighbors
CN103688497A (zh) * 2013-09-2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域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5515982A (zh) * 2014-10-20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路径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0797B2 (en) * 2007-02-28 2011-10-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liced tunnels in a computer network
CN101453407B (zh) * 2007-12-03 201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器及路径消息处理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159A (zh) * 2003-08-29 2005-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智能光网络中松散路由的约束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705292A (zh) * 2004-05-31 2005-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CN1707978A (zh) * 2004-06-11 2005-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智能光网络中松散路由的约束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37399A (zh) * 2007-09-28 2008-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71853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
CN10122240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松散节点自动环路的方法
CN101616063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路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984595A (zh) * 2010-11-03 2011-03-09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跨区域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752186A (zh) * 2011-04-20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节点
US20130232193A1 (en) * 2012-03-04 2013-09-05 Zafar Ali Control-Plane Interface Between Layers in a Multilayer Network
CN102647340A (zh) * 2012-03-22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Rsvp-te隧道中的松散节点及其路径计算方法
US20140029413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Pradeep G. Jai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svp hello suppression for graceful restart capable neighbors
CN103688497A (zh) * 2013-09-2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域路径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5515982A (zh) * 2014-10-20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路径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AFAR ALI等: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RSVP-TE) Extension for Signaling Objective Function and Metric Bound; draft-ali-ccamp-rc-objective-function-metric-bound-05.txt", 《CCAMP WORKING GROUP,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7256A1 (zh) * 2017-03-27 2018-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9729006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006B (zh) * 2017-10-27 2021-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8353A (zh) * 2019-09-09 2021-03-09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可达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68353B (zh) * 2019-09-09 2023-11-21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可达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23040503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78363A1 (zh)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JP5759637B2 (ja)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のラベル・スイッチ・パスを作成する方法、関連するデバイス、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973486B (zh) 在采用受保护链路的数据网络中避免微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7651B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及***
CN109587009A (zh) 配置无缝双向转发检测sbfd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57A (zh) 一种网络中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节点
US92100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connected ring protection
CN102119517B (zh) 用于多拓扑支持的***和方法
CN105681190A (zh)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429030A (zh) 用信号告知双向分组te隧道的合作路由和非合作路由lsp
CN102647340A (zh) Rsvp-te隧道中的松散节点及其路径计算方法
CN108881017B (zh) 改变多路径标签交换路径中每跳带宽约束的方法及路由器
US20060215660A1 (e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routing messages for a GMPLS control plan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S2748168T3 (es)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procesamiento de servicios en función del tiempo
CN103166848A (zh) 选择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旁路隧道的方法及节点
CN101645822B (zh) 一种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
CN103650421B (zh) 一种1+1端到端双向倒换的方法、***和节点
CN107347034B (zh) 链路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447612B (zh) 双向点到多点标签转发路径建立、接枝和剪枝方法及***
CN101193047B (zh) 资源共享路径建立方法
JP2009188673A (ja) 伝送装置およびパス設定方法
CN104469846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579992A (zh) 一种控制网络流量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23780A (zh)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1222407A (zh) 避免松散节点自动环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