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3168A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3168A
CN105653168A CN201511001159.6A CN201511001159A CN105653168A CN 105653168 A CN105653168 A CN 105653168A CN 201511001159 A CN201511001159 A CN 201511001159A CN 105653168 A CN105653168 A CN 105653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value
pressure
generate
control command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11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3168B (zh
Inventor
许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011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3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3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3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3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3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摸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第一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垂直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以及控制单元,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用户操作体验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这类电子设备传统的平面触摸感测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特别是随着诸如愤怒的小鸟、神庙逃生等具有3D显示效果的手机应用游戏的大量涌现,用户希望能够突破原有的2D操控方式,以提高此类手机应用游戏的使用体验。因此,在垂直于触摸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Z轴输入和识别技术应运而生。然而,当前用户通常仅能够在单个Z轴方向(例如沿手指按压触摸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进行Z轴输入和识别,并且容易出现将用户对触摸显示面板的平面触摸输入误识别为Z轴输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摸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第一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垂直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以及控制单元,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摸显示单元、第一压力感测单元和第二压力感测单元,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所述方法包括:感测用户在垂直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压力感测单元并分别感测用户沿不同的方向施加的压力,并且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对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提升了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体验,并且通过进一步设置触摸感测单元和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输入操作选择,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多维度、多方式的输入操作,进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配置框图;以及
图2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的配置框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这样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等。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电子设备10的例子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智能手机10”应理解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并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限制。
如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触摸显示单元13以及控制单元14。
触摸显示单元13设置在电子设备10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触摸显示单元13可以由诸如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红外线式触摸屏等各种类型的触摸屏来实现,从而使触摸显示单元13能够对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响应。
触摸显示单元13可以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正面,即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10时智能手机10面向用户的一面,以便用户通过触摸显示单元13进行浏览和触摸操作。触摸显示单元13既可以布满智能手机10的正面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仅设置在该正面的一部分区域上,而在该正面的其它区域上设置智能手机10的虚拟按键、实体按键、摄像头和/或扬声器等。
在下文中,将以触摸显示屏作为触摸显示单元13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触摸显示屏13”应理解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单元的示例性表述,并且并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单元的限制。
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配置来感测用户在垂直于触摸显示屏13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
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以是诸如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等各种类型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组成构件可以存在多种选择。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单元11可以由四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并且四个子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的四个角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由多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多个子压力传感器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单元11也可以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内。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组成构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原理,对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进行选择性设置。
第一方向是用户对触摸显示屏13施加第一操作时所施加的、垂直于触摸显示屏13的方向。就是说,如果用户将智能手机10放在桌面上,使智能手机10正面向上并且通过手指触碰触摸显示屏13,则垂直于桌面向下的方向即为所述第一方向。为了便于描述,下文将所述第一方向简称为﹢Z轴方向,并且将沿﹢Z轴方向输入第一操作及其压力简称为﹢Z轴输入。
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对触摸屏13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以及它们的组合。换言之,本文所称的第一操作并非必须是一个操作动作,其既可以是一个操作动作,例如用户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来选择触摸屏13上的特定操作对象;还可以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例如用户先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选择触摸屏13上的特定操作对象,然后在通过手指在触摸屏13上的滑动操作来移动该特定操作对象。
应注意的是,第一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应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阈值,该第一预定时间阈值对应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响应时间。以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为例,从接收到﹢Z轴输入,到该压力传感器产生压电效应,再到由压电元件输出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这些处理过程的所需的时间可以理解为该压力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相应地,第一操作的持续时间应大于该响应时间,以便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生成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
如上文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在接收到﹢Z轴输入之后生成对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指示第一操作的第一压力值。控制单元14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读取该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在进行后续判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压力值(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值、压力阈值等)以及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比较实际上均是基于电信号及其信号数据的运算和分析,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文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与第一操作的压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概括为第一压力值。
优选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以与触摸显示屏13配合工作,例如,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感测到手指触摸之后或者用户点亮触摸显示屏13之后,控制单元14再启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以防止外界物体触碰到触摸显示屏13所造成的误判,同时节省智能手机10的电力。例如,在实际使用中,触摸显示屏13可能会触碰到耳机线、衣服口袋等外界物体,如果此时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工作并生成压力值,将造成误判的情况。在该情形中,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例,利用人体的电场与电容式触摸屏形成耦合电容来确定触摸,在判断出存在触摸之后,再启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来感测第一操作的压力。
优选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还可以具有误差校正机制。由于智能手机10,特别是触摸显示屏13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结构关系,在用户的手指触摸操作之前,由于触摸显示屏13或智能手机10的其它元件的重力作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能已经接收到一定的误差压力。在该情形中,当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操作时,可以通过所述误差校正机制来从所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中去除掉所述误差压力对应的那部分压力值,从而消除误差压力所造成的影响。
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
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以是诸如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等各种类型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位置与组成构件可以存在多种选择。例如,第二压力传感单元12可以由四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并且四个子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四个角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由多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多个子压力传感器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下方。用户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且通过该外壳将作用力传导至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3的位置与组成构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原理,对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进行选择性设置。
第二方向是与上文所述第一方向(﹢Z轴方向)不同的方向。这里所称的不同的方向意在表示所述第二方向与﹢Z轴方向不同。仍以上文将智能手机10放在桌面上为例,垂直于桌面向上的方向即为所述第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用户的触摸点不同,所以从矢量来分析(稍后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第二方向并不一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完全相向。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所述第二方向简称为﹣Z轴方向,并将沿﹣Z轴方向输入第二操作及其压力简称为﹣Z轴输入。
第二操作可以是用户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以及它们的组合。换言之,本文所称的第二操作并非必须是一个操作动作,其既可以是一个操作动作,例如用户通过手指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某个位置的长按操作;还可以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例如用户先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某个位置,然后将手指在该背面外壳上滑动至另一位置。
与上文所述第一操作相似,第二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应大于第二预定时间阈值,该第二预定时间阈值对应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响应时间,以便能够准确生成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响应时间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响应时间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二预定时间阈值与第一预定时间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上文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在接收到﹣Z轴输入之后生成对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指示第二操作的第二压力值。控制单元14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读取该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进行后续判断。因此,本文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与第二操作的压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概括为第二压力值。
优选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以与触摸显示屏13配合工作,例如,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感测到手指触摸之后或者用户点亮触摸显示屏13之后,控制单元14再启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以防止外界物体触碰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所造成的误判,同时节省智能手机10的电力。例如,在实际使用中,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可能会被用户握持、或触碰到桌面或衣服口袋等外界物体,如果此时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工作并生成压力值,将造成误判的情况。在该情形中,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例,利用人体的电场与电容式触摸屏形成耦合电容来确定触摸,在判断出存在触摸之后,再启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来感测第二操作的压力。
优选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还可以具有误差校正机制。由于智能手机10,特别是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位置与结构关系,在用户进行﹣Z轴输入之前,由于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或智能手机10的其它元件的重力作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能已经接收到一定的误差压力。在该情形中,当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接收到用户的﹣Z轴输入时,可以通过所述误差校正机制来从所生成的第二压力值中去除掉所述误差压力对应的那部分压力值,从而消除误差压力所造成的影响。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误差校正机制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误差校正机制相似,或者两者的误差校正机制均可以由控制单元14基于预定的误差校正算法来实现。
控制单元14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控制单元14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控制单元14可以是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的处理器,也可以由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控制单元14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读取第一压力值并且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读取第二压力值,并进行预定条件判断,即,将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分别与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是否分别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判断的结果来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控制单元14生成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10的工作模式、触摸显示单元13的工作模式、触摸显示单元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智能手机10的震动、以及它们的组合等。下文将对所述控制命令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预定条件判断的结果可能是如下三种之一:
1、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Z轴输入),而所述第二压力值不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2、所述第一压力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而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Z轴输入),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3、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Z轴输入),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也满足第二预定条件(﹣Z轴输入),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三种判断概括称为“预定条件判断”,将判断的结果概括称为“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该表述意在包括上述三种判断结果中的任意一种;将“满足预定条件”的压力输入概括称为“(±)Z轴输入”,并且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文所称的“(±)Z轴”包括﹢Z轴、﹣Z轴和(±)Z轴三者之一。
除了上述三种结果以外,还有一种可能的结果,即所述第一压力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也不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一般仅响应于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该情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较为公知,本文对此不做说明。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可以在智能手机10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用户在实际使用智能手机10时根据自身年龄、力量、使用习惯等进行设置。
设置第一压力阈值的目的在于将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等与沿﹢Z轴的第一操作进行区分。例如,用户启动游戏“愤怒的小鸟”并轻轻点击触摸显示屏13上某个小鸟作为操作对象,该点击操作意在用户不进行﹢Z轴输入,而仅通过所述点击操作来选择操作对象。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出第一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
设置第二压力阈值的目的在于将用户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上的握持操作、触碰操作等与沿﹣Z轴的第二操作进行区分。例如,用户握持智能手机10并且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施加一个支撑力来支撑智能手机10,但该支撑力较小,用户意在不进行﹣Z轴输入,而仅通过该支撑力支撑手机10即可。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第二压力值与第二压力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出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
虽然上文将预定条件判断示出为压力阈值判断(即第一预定条件是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第二预定条件是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预定条件的判断还可以是压力值增长率判断,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是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增长率;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是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增长率。
仍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轻轻点击触摸显示屏13上某个小鸟作为操作对象之后,希望对该操作对象进行﹢Z轴输入,于是在该点击操作之后继续进行长按操作,在该情形中,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用户在该长按操作期间,通常并不是直接地(或极短暂地)增加沿﹢Z轴的力量输出,而是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例如1秒至2秒)逐渐增加沿﹢Z轴的力量输出,并最终使沿﹢Z轴的力量输出达到所需的条件(例如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因此,通过将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和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分别与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进行比较并判断,从而可以避免在上文所述的压力阈值判断期间用户必须沿(±)Z轴输入足够大的压力来满足判断条件的情形,由此可以有利于力量较小的用户(特别是儿童)使用本发明的智能手机10。
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可以在智能手机10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用户在实际使用智能手机10时根据自身年龄、力量、使用习惯等进行设置。
优选地,预定条件判断还可以将上文所述的压力阈值判断与压力值增长率判断相结合,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是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并且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增长率;第二预定条件是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并且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增长率。通过将压力阈值判断与压力值增长率判断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进行判断,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操作的真实意图,避免误判、错判或漏判的发生。
下面对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和/或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生成的相应的控制命令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果控制单元14判断出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10进入预定模式。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两者均满足时,控制单元14控制智能手机10进入预定模式。
所述预定模式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待机模式。例如,用户在洗手之后或由于运动而造成手上渗出汗液之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以足够的力量沿﹢Z轴和﹣Z轴夹持智能手机10(大拇指触碰触摸显示屏13并且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食指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便减少将水或汗液沾到智能手机10外表面的情况发生。在该情形中,假定智能手机10原来处于音乐播放状态并且触摸显示屏13显示音乐播放软件界面,则如上文所述用户通过大拇指和食指夹持智能手机10时,控制单元14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关闭所述应用播放软件并使智能手机10进入待机状态。
所述预定模式还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通话模式。例如,假定当前智能手机10的尺寸较大,因此当智能手机10接到他人来电而进行响铃时,用户通常用大拇指与其它四个手指配合来拿起智能手机来查看来电(例如,大拇指触碰触摸显示单元13,其它四个手指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托住智能手机10),在该情形中,如果用户希望应答该来电,则只需保持当前五个手指的姿态并增加它们的力量输出(沿﹢Z轴和﹣Z轴),当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控制来应答该来电,例如将屏幕解锁、启动麦克采集用户声音、启动扬声器输出声音等。当然,所述预定模式还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拒绝应答模式,即如果用户不希望应答该来电,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也可以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控制来拒绝应答(挂断)该来电。
虽然上文以示例方式示出了两种预定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所述预定模式进行设置,只要控制单元14能够根据上文所述的预定条件判断来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并控制智能手机10即可。
优选地,触摸显示屏13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触摸显示屏13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上文所述的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触摸显示屏13能够确定用户触摸的位置,并且将该位置转换成第一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平面坐标值。控制单元14根据该第一平面坐标值、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第二压力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根据第一平面坐标值、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对智能手机10进行控制,能够将(±)Z轴输入与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相结合,从而使用户在传统的2D操作基础上增加了(±)Z轴的操作(即3D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智能手机10还具有震动单元(未示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
所述震动单元可以由诸如微型电动马达、偏心转子等电子元件来实现,由于这些电子元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较为公知,本文对此不做说明。
所述预定方式可以是随着(±)Z轴输入的增大,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逐渐增大,当(±)Z轴输入超过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时,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保持不变。
以﹢Z轴输入为例,如果第一操作的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并且逐渐增大,则第一控制命令使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随着第一压力值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对用户的﹢Z轴输入进行响应,并通过用户的手指反馈给用户。当第一压力值大于所述震动临界阈值时,即使第一压力值继续增大,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仍然保持不变,从而能够提示用户“﹢Z轴输入已经过大,不必再增加”,并且能够避免震动单元的强烈震动损坏智能手机10,并且节省电力。
虽然上文以﹢Z轴输入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的教导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震动单元的相同或相似的震动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Z轴输入的情形。在只存在﹣Z轴输入的情形中,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方式与上文所描述的相似,值得注意的是,针对﹣Z轴输入而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与针对﹢Z轴输入而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既存在﹢Z轴输入,又存在﹣Z轴输入的情形(即上文所述的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均满足时)中,控制单元14可以根据(±)Z轴输入的叠加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即将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相加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叠加值与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进行比较;控制单元14还可以根据(±)Z轴输入的矢量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即对沿﹢Z轴的第一压力值与沿﹣Z轴的第二压力值进行矢量求和并根据矢量求和的结果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矢量值与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进行比较。
应注意的是,上文为了突出论述的重点,仅描述了根据(±)Z轴输入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然而还可以基于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即第一平面坐标值)和(±)Z轴输入(即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来共同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在该情形中,优选地,触摸显示屏13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触摸显示屏13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控制单元14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例如,在游戏“愤怒的小鸟”中,通常“弹弓”所在的区域需要接收用户的3D操作,因此当控制单元14判断出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触摸操作对应的第一平面坐标值位于“弹弓”所在的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通过对所述第一压力矢量和所述第二压力矢量进行矢量求和,从而生成第三压力矢量,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以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弹弓角度、拉伸力度和/或拉伸长度。此外,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还可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就是说,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来以预定方式调整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从而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以便提升用户的操作感受。这里所述震动单元进行震动的预定方式与上文描述的预定方式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文的描述进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对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处理。在该情形中,用户可以结合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即第一平面坐标值)和(±)Z轴输入(即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对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所要操作的对象进行3D操作。
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且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倾斜角度或朝向等,从而使“弹弓”的设置具有3D的效果,并且这样的“弹弓”弹出的小鸟可以朝向更多的方向而且具有旋转的效果,由此增加了用户的游戏体验。此外,在对“弹弓”进行设置的同时,还可以如上文所述,根据(±)Z轴输入来使震动单元进行震动来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感受。
优选地,智能手机10还可以具有触摸感测单元(未示出)。所述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智能手机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上文所述的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生成第二控制命令。
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可以由诸如跟踪板、触摸板这样的装置来实现,也可以由与触摸显示屏13相似的触摸显示面板来实现。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可以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上,以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设置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并且根据用户的触摸来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目的在于为用户的平面输入提供一个额外的选择,用户既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上进行平面输入,还可以在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上进行平面输入,还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和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两者上同时进行平面输入,从而改善用户操作体验。
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且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或倾斜角度等并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并且通过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Y型支架的对准方位,从而更加丰富“弹弓”设置的3D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触摸感测单元,还可以方便用户通过两手来分别操作两个或更多个对象。例如,一只手在触摸显示屏13上操作一个对象(例如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弹弓),另一只手在托住智能手机10的同时通过空闲的手指来在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上操作另一对象(例如该游戏中,弹弓的准星或弹弓所瞄准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优选地,智能手机10还可以具有第三压力感测单元(未示出),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施加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三压力值,其中,上文所述的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可以由与上文所述的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或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来实现。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窄边处,例如当用户单手握持智能手机10并且使触摸显示屏13面对用户时,智能手机10左右的两个侧边。应注意的是,可以在上文所述两个侧边之一设置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还可以在两个侧边均设置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相应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生成的第三压力值可以是一个侧边所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值,也可以是两个侧边所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的压力的叠加值或矢量值。
通过设置第三压力感测单元并生成第三压力值,目的在于为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和/或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平面输入以及(±)Z轴输入以外,提供另一个维度的输入选择,用户可以对智能手机10的窄边施加沿垂直于(±)Z轴的第三方向的压力来进一步对智能手机10,特别是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操作,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仍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通过对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来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或倾斜角度等,并且通过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三操作(即第三压力值)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响应于第三压力值来通过震动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从而无需用户在握持智能手机10的同时腾出手指来通过触摸显示屏13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因此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进而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优选地,上文所述的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四控制命令,并通过所述第四控制命令来控制智能手机10,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维度的输入选择,以便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
通过上述配置,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压力感测单元并分别感测用户施加的沿+Z轴和-Z轴方向的压力,并且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对电子设备10进行相应的控制,提升了用户对电子设备10的操作体验,并且通过进一步设置触摸感测单元和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输入操作选择,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多维度、多方式的输入操作,进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下面参照图2对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200进行描述。图2所示的控制方法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这里将结合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对控制方法200进行说明,因此为了使说明书更加简明,这里将省略对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组件的详细描述,并且仍将以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中所示,在步骤S201,感测用户在垂直于触摸显示屏13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
具体地,由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感测用户在垂直于触摸显示屏13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
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以是诸如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等各种类型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组成构件可以存在多种选择。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单元11可以由四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并且四个子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的四个角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由多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多个子压力传感器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单元11也可以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内。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组成构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原理,对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进行选择性设置。
第一方向是用户对触摸显示屏13施加第一操作时所施加的、垂直于触摸显示屏13的方向。就是说,如果用户将智能手机10放在桌面上,使智能手机10正面向上并且通过手指触碰触摸显示屏13,则垂直于桌面向下的方向即为所述第一方向。为了便于描述,下文将所述第一方向简称为﹢Z轴方向,并且将沿﹢Z轴方向输入第一操作及其压力简称为﹢Z轴输入。
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对触摸屏13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以及它们的组合。换言之,本文所称的第一操作并非必须是一个操作动作,其既可以是一个操作动作,例如用户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来选择触摸屏13上的特定操作对象;还可以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例如用户先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选择触摸屏13上的特定操作对象,然后在通过手指在触摸屏13上的滑动操作来移动该特定操作对象。
应注意的是,第一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应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阈值,该第一预定时间阈值对应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响应时间。以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为例,从接收到﹢Z轴输入,到该压力传感器产生压电效应,再到由压电元件输出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这些处理过程的所需的时间可以理解为该压力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相应地,第一操作的持续时间应大于该响应时间,以便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生成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
如上文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在接收到﹢Z轴输入之后生成对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指示第一操作的第一压力值。控制单元14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读取该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在进行后续判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压力值(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值、压力阈值等)以及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比较实际上均是基于电信号及其信号数据的运算和分析,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文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与第一操作的压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概括为第一压力值。
优选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以与触摸显示屏13配合工作,例如,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感测到手指触摸之后或者用户点亮触摸显示屏13之后,控制单元14再启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以防止外界物体触碰到触摸显示屏13所造成的误判,同时节省智能手机10的电力。例如,在实际使用中,触摸显示屏13可能会触碰到耳机线、衣服口袋等外界物体,如果此时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工作并生成压力值,将造成误判的情况。在该情形中,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例,利用人体的电场与电容式触摸屏形成耦合电容来确定触摸,在判断出存在触摸之后,再启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来感测第一操作的压力。
优选地,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还可以具有误差校正机制。由于智能手机10,特别是触摸显示屏13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位置与结构关系,在用户的手指触摸操作之前,由于触摸显示屏13或智能手机10的其它元件的重力作用,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可能已经接收到一定的误差压力。在该情形中,当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接收到用户的第一操作时,可以通过所述误差校正机制来从所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中去除掉所述误差压力对应的那部分压力值,从而消除误差压力所造成的影响。
在步骤S202,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
具体地,由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
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以是诸如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等各种类型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位置与组成构件可以存在多种选择。例如,第二压力传感单元12可以由四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并且四个子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四个角的下方;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由多个子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多个子压力传感器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下方。用户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且通过该外壳将作用力传导至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3的位置与组成构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原理,对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进行选择性设置。
第二方向是与上文所述第一方向(﹢Z轴方向)不同的方向。这里所称的不同的方向意在表示所述第二方向与﹢Z轴方向不同。仍以上文将智能手机10放在桌面上为例,垂直于桌面向上的方向即为所述第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用户的触摸点不同,所以从矢量来分析(稍后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第二方向并不一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完全相向。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所述第二方向简称为﹣Z轴方向,并将沿﹣Z轴方向输入第二操作及其压力简称为﹣Z轴输入。
第二操作可以是用户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滑动操作、以及它们的组合。换言之,本文所称的第二操作并非必须是一个操作动作,其既可以是一个操作动作,例如用户通过手指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某个位置的长按操作;还可以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例如用户先通过手指的长按操作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的某个位置,然后将手指在该背面外壳上滑动至另一位置。
与上文所述第一操作相似,第二操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应大于第二预定时间阈值,该第二预定时间阈值对应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响应时间,以便能够准确生成与﹣Z轴输入对应的电信号。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响应时间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响应时间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二预定时间阈值与第一预定时间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上文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在接收到﹣Z轴输入之后生成对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指示第二操作的第二压力值。控制单元14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读取该电信号,并基于该电信号进行后续判断。因此,本文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与第二操作的压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概括为第二压力值。
优选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以与触摸显示屏13配合工作,例如,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感测到手指触摸之后或者用户点亮触摸显示屏13之后,控制单元14再启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以防止外界物体触碰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所造成的误判,同时节省智能手机10的电力。例如,在实际使用中,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可能会被用户握持、或触碰到桌面或衣服口袋等外界物体,如果此时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工作并生成压力值,将造成误判的情况。在该情形中,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例,利用人体的电场与电容式触摸屏形成耦合电容来确定触摸,在判断出存在触摸之后,再启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来感测第二操作的压力。
优选地,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还可以具有误差校正机制。由于智能手机10,特别是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位置与结构关系,在用户进行﹣Z轴输入之前,由于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或智能手机10的其它元件的重力作用,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可能已经接收到一定的误差压力。在该情形中,当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接收到用户的﹣Z轴输入时,可以通过所述误差校正机制来从所生成的第二压力值中去除掉所述误差压力对应的那部分压力值,从而消除误差压力所造成的影响。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的误差校正机制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的误差校正机制相似,或者两者的误差校正机制均可以由控制单元14基于预定的误差校正算法来实现。
在步骤S203,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具体地,由控制单元14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控制单元14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控制单元14可以是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的处理器,也可以由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控制单元14从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读取第一压力值并且从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读取第二压力值,并进行预定条件判断,即,将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分别与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是否分别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判断的结果来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控制单元14生成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10的工作模式、触摸显示单元13的工作模式、触摸显示单元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智能手机10的震动、以及它们的组合等。下文将对所述控制命令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预定条件判断的结果可能是如下三种之一:
1、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Z轴输入),而所述第二压力值不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2、所述第一压力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而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Z轴输入),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3、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Z轴输入),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也满足第二预定条件(﹣Z轴输入),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根据(±)Z轴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三种判断概括称为“预定条件判断”,将判断的结果概括称为“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该表述意在包括上述三种判断结果中的任意一种;将“满足预定条件”的压力输入概括称为“(±)Z轴输入”,并且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文所称的“(±)Z轴”包括﹢Z轴、﹣Z轴和(±)Z轴三者之一。
除了上述三种结果以外,还有一种可能的结果,即所述第一压力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也不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一般仅响应于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来控制智能手机10。该情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较为公知,本文对此不做说明。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可以是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可以在智能手机10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用户在实际使用智能手机10时根据自身年龄、力量、使用习惯等进行设置。
设置第一压力阈值的目的在于将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等与沿﹢Z轴的第一操作进行区分。例如,用户启动游戏“愤怒的小鸟”并轻轻点击触摸显示屏13上某个小鸟作为操作对象,该点击操作意在用户不进行﹢Z轴输入,而仅通过所述点击操作来选择操作对象。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将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出第一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阈值。
设置第二压力阈值的目的在于将用户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上的握持操作、触碰操作等与沿﹣Z轴的第二操作进行区分。例如,用户握持智能手机10并且对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施加一个支撑力来支撑智能手机10,但该支撑力较小,用户意在不进行﹣Z轴输入,而仅通过该支撑力支撑手机10即可。在该情形中,控制单元14将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第二压力值与第二压力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出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
虽然上文将预定条件判断示出为压力阈值判断(即第一预定条件是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第二预定条件是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预定条件的判断还可以是压力值增长率判断,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是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增长率;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是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增长率。
仍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轻轻点击触摸显示屏13上某个小鸟作为操作对象之后,希望对该操作对象进行﹢Z轴输入,于是在该点击操作之后继续进行长按操作,在该情形中,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用户在该长按操作期间,通常并不是直接地(或极短暂地)增加沿﹢Z轴的力量输出,而是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例如1秒至2秒)逐渐增加沿﹢Z轴的力量输出,并最终使沿﹢Z轴的力量输出达到所需的条件(例如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因此,通过将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和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分别与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进行比较并判断,从而可以避免在上文所述的压力阈值判断期间用户必须沿(±)Z轴输入足够大的压力来满足判断条件的情形,由此可以有利于力量较小的用户(特别是儿童)使用本发明的智能手机10。
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第一预定增长率和第二预定增长率可以在智能手机10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用户在实际使用智能手机10时根据自身年龄、力量、使用习惯等进行设置。
优选地,预定条件判断还可以将上文所述的压力阈值判断与压力值增长率判断相结合,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是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并且第一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增长率;第二预定条件是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并且第二压力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增长率。通过将压力阈值判断与压力值增长率判断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进行判断,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操作的真实意图,避免误判、错判或漏判的发生。
下面对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和/或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生成的相应的控制命令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果步骤S203判断出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10进入预定模式。就是说,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两者均满足时,控制单元14控制智能手机10进入预定模式。
所述预定模式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待机模式。例如,用户在洗手之后或由于运动而造成手上渗出汗液之后,用户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以足够的力量沿﹢Z轴和﹣Z轴夹持智能手机10(大拇指触碰触摸显示屏13并且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食指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便减少将水或汗液沾到智能手机10外表面的情况发生。在该情形中,假定智能手机10原来处于音乐播放状态并且触摸显示屏13显示音乐播放软件界面,则如上文所述用户通过大拇指和食指夹持智能手机10时,控制单元14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关闭所述应用播放软件并使智能手机10进入待机状态。
所述预定模式还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通话模式。例如,假定当前智能手机10的尺寸较大,因此当智能手机10接到他人来电而进行响铃时,用户通常用大拇指与其它四个手指配合来拿起智能手机来查看来电(例如,大拇指触碰触摸显示单元13,其它四个手指触碰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并托住智能手机10),在该情形中,如果用户希望应答该来电,则只需保持当前五个手指的姿态并增加它们的力量输出(沿﹢Z轴和﹣Z轴),当第一压力值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第二压力值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控制来应答该来电,例如将屏幕解锁、启动麦克采集用户声音、启动扬声器输出声音等。当然,所述预定模式还可以是智能手机10的拒绝应答模式,即如果用户不希望应答该来电,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4也可以生成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控制来拒绝应答(挂断)该来电。
虽然上文以示例方式示出了两种预定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对所述预定模式进行设置,只要控制单元14能够根据上文所述的预定条件判断来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并控制智能手机10即可。
优选地,触摸显示屏13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触摸显示屏13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控制方法200还包括: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通过触摸显示屏13能够确定用户触摸的位置,并且将该位置转换成第一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平面坐标值。控制单元14根据该第一平面坐标值、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生成的第一压力值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生成的第二压力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根据第一平面坐标值、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对智能手机10进行控制,能够将(±)Z轴输入与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相结合,从而使用户在传统的2D操作基础上增加了(±)Z轴的操作(即3D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智能手机10还具有震动单元(未示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
所述震动单元可以由诸如微型电动马达、偏心转子等电子元件来实现,由于这些电子元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较为公知,本文对此不做说明。
所述预定方式可以是随着(±)Z轴输入的增大,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逐渐增大,当(±)Z轴输入超过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时,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保持不变。
以﹢Z轴输入为例,如果第一操作的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并且逐渐增大,则第一控制命令使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随着第一压力值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对用户的﹢Z轴输入进行响应,并通过用户的手指反馈给用户。当第一压力值大于所述震动临界阈值时,即使第一压力值继续增大,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仍然保持不变,从而能够提示用户“﹢Z轴输入已经过大,不必再增加”,并且能够避免震动单元的强烈震动损坏智能手机10,并且节省电力。
虽然上文以﹢Z轴输入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的教导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震动单元的相同或相似的震动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Z轴输入的情形。在只存在﹣Z轴输入的情形中,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方式与上文所描述的相似,值得注意的是,针对﹣Z轴输入而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与针对﹢Z轴输入而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既存在﹢Z轴输入,又存在﹣Z轴输入的情形(即上文所述的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均满足时)中,控制单元14可以根据(±)Z轴输入的叠加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即将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相加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叠加值与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进行比较;控制单元14还可以根据(±)Z轴输入的矢量值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即对沿﹢Z轴的第一压力值与沿﹣Z轴的第二压力值进行矢量求和并根据矢量求和的结果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矢量值与预先设置的震动临界阈值进行比较。
应注意的是,上文为了突出论述的重点,仅描述了根据(±)Z轴输入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然而还可以基于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即第一平面坐标值)和(±)Z轴输入(即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来共同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在该情形中,优选地,触摸显示屏13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触摸显示屏13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控制单元14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控制单元14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例如,在游戏“愤怒的小鸟”中,通常“弹弓”所在的区域需要接收用户的3D操作,因此当控制单元14判断出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上的触摸操作对应的第一平面坐标值位于“弹弓”所在的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通过对所述第一压力矢量和所述第二压力矢量进行矢量求和,从而生成第三压力矢量,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以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来控制弹弓角度、拉伸力度和/或拉伸长度。此外,所述第一控制命令还可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就是说,控制单元14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来以预定方式调整所述震动单元的震动频率和/或幅度,从而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以便提升用户的操作感受。这里所述震动单元进行震动的预定方式与上文描述的预定方式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文的描述进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对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处理。在该情形中,用户可以结合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即第一平面坐标值)和(±)Z轴输入(即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对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所要操作的对象进行3D操作。
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且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倾斜角度或朝向等,从而使“弹弓”的设置具有3D的效果,并且这样的“弹弓”弹出的小鸟可以朝向更多的方向而且具有旋转的效果,由此增加了用户的游戏体验。此外,在对“弹弓”进行设置的同时,还可以如上文所述,根据(±)Z轴输入来使震动单元进行震动来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感受。
优选地,智能手机10还可以具有触摸感测单元(未示出)。所述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智能手机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其中,控制方法200还包括: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生成第二控制命令。
通过触摸感测单元能够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可以由诸如跟踪板、触摸板这样的装置来实现,也可以由与触摸显示屏13相似的触摸显示面板来实现。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可以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背面外壳上,以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设置所述触摸感测单元并且根据用户的触摸来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目的在于为用户的平面输入提供一个额外的选择,用户既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上进行平面输入,还可以在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上进行平面输入,还可以在触摸显示屏13和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两者上同时进行平面输入,从而改善用户操作体验。
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13上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且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或倾斜角度等并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并且通过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平面输入(例如滑动操作)来调整“弹弓”的Y型支架的对准方位,从而更加丰富“弹弓”设置的3D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触摸感测单元,还可以方便用户通过两手来分别操作两个或更多个对象。例如,一只手在触摸显示屏13上操作一个对象(例如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弹弓),另一只手在托住智能手机10的同时通过空闲的手指来在所述触摸感测单元上操作另一对象(例如该游戏中,弹弓的准星或弹弓所瞄准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优选地,控制方法200还包括: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施加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三压力值,其中,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由第三压力感测单元(未示出)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施加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三压力值。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可以由与上文所述的第一压力感测单元11或第二压力感测单元12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来实现。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设置在智能手机10的窄边处,例如当用户单手握持智能手机10并且使触摸显示屏13面对用户时,智能手机10左右的两个侧边。应注意的是,可以在上文所述两个侧边之一设置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还可以在两个侧边均设置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相应地,第三压力感测单元生成的第三压力值可以是一个侧边所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值,也可以是两个侧边所接收到的第三操作的压力的叠加值或矢量值。
通过设置第三压力感测单元并生成第三压力值,目的在于为用户在触摸显示屏13和/或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平面输入以及(±)Z轴输入以外,提供另一个维度的输入选择,用户可以对智能手机10的窄边施加沿垂直于(±)Z轴的第三方向的压力来进一步对智能手机10,特别是触摸显示屏13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操作,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仍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当用户通过对触摸显示屏13的平面输入来选择“弹弓”作为操作对象时,可以通过(±)Z轴输入来调整“弹弓”的拉伸角度或倾斜角度等,并且通过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三操作(即第三压力值)来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并响应于第三压力值来通过震动模拟弹弓的拉伸力度,从而无需用户在握持智能手机10的同时腾出手指来通过触摸显示屏13调整弹弓的拉伸长度,因此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进而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
优选地,上文所述的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四控制命令,并通过所述第四控制命令来控制智能手机10,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维度的输入选择,以便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
通过上述配置,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200通过分别感测用户施加的沿+Z轴和-Z轴方向的压力,并且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对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提升了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体验,并且通过进一步感测第二平面坐标值和第三压力值,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输入操作选择,从而方便用户进行多维度、多方式的输入操作,进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意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摸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
第一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垂直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
第二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以及
控制单元,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配置来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
如果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以及
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如果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预定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震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生成第二控制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并且配置来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压力感测单元,配置来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施加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三压力值,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四控制命令。
11.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摸显示单元、第一压力感测单元和第二压力感测单元,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感测用户在垂直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方向上施加的第一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值;
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施加的第二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并且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
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以及
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如果判断出所述第一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第二压力值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预定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单元具有第一平面坐标系,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一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一控制命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震动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震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以预定方式进行震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对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特定对象进行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生成第二控制命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摸感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区域并且具有第二平面坐标系,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所述触摸感测单元的触摸并生成第二平面坐标值,其中,
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压力值生成第一压力矢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生成第二压力矢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压力矢量与所述第二压力矢量生成第三压力矢量,并根据所述第三压力矢量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感测用户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施加的第三操作的压力并生成第三压力值,其中,
所述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还包括:所述第一平面坐标值、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三压力值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CN201511001159.6A 2015-12-28 2015-12-2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653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1159.6A CN105653168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1159.6A CN105653168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3168A true CN105653168A (zh) 2016-06-08
CN105653168B CN105653168B (zh) 2021-12-24

Family

ID=56476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1159.6A Active CN105653168B (zh) 2015-12-28 2015-12-2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316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221A (zh) * 2016-08-05 2017-01-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压力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6843685A (zh) * 2017-01-11 2017-06-1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304124A (zh) * 2017-01-11 2018-07-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感应终端、压力触控感应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981899A (zh) * 2019-03-15 2019-07-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27126A (zh) * 2019-08-07 2019-1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压力信号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597411A (zh) * 2019-08-21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压力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385A (zh) * 2005-03-04 2008-02-27 苹果公司 带有多个触感器件的手持电子设备
CN101727179A (zh) * 2008-10-30 2010-06-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象执行方法和设备
CN102043566A (zh) * 2009-10-19 2011-05-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US20140123003A1 (en) * 2012-10-29 2014-05-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4123024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设备控制方法
CN104615374A (zh) * 2015-01-30 2015-05-1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输入操作指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4623A (zh) * 2015-09-14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385A (zh) * 2005-03-04 2008-02-27 苹果公司 带有多个触感器件的手持电子设备
CN101727179A (zh) * 2008-10-30 2010-06-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象执行方法和设备
CN102043566A (zh) * 2009-10-19 2011-05-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US20140123003A1 (en) * 2012-10-29 2014-05-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4123024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设备控制方法
CN104615374A (zh) * 2015-01-30 2015-05-1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输入操作指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4623A (zh) * 2015-09-14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221A (zh) * 2016-08-05 2017-01-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压力控制方法及设备
WO2018023921A1 (zh) * 2016-08-05 2018-02-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压力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6293221B (zh) * 2016-08-05 2018-07-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压力控制方法及设备
US10866667B2 (en) 2016-08-05 2020-12-15 Weifang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6843685A (zh) * 2017-01-11 2017-06-1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304124A (zh) * 2017-01-11 2018-07-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感应终端、压力触控感应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981899A (zh) * 2019-03-15 2019-07-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27126A (zh) * 2019-08-07 2019-1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压力信号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427126B (zh) * 2019-08-07 2020-11-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压力信号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597411A (zh) * 2019-08-21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压力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3168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316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2104463B1 (ko) 터치 감지 표면들에서의 다중 압력 상호 작용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EP2975497B1 (en)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104851B1 (ko) 배향 조정 가능 멀티-채널 햅틱 장치
KR101141198B1 (ko) 진동 피드백 제공 단말 및 그 방법
KR20170120145A (ko) 상황 감응식 햅틱 통지 프레임워크들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05320272A (zh) 触觉设备的自校准
CN105474131A (zh) 在电子装置中识别握持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EP33336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liance simulation with haptics
CN10524601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扬声器音源的检测方法及***
CN10610140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EP3447627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put detection region corresponding to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8027682B (zh) 坐标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186757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US98418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WO201501827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ound events
US20220414192A1 (en) Verif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242120B1 (ko) 터치스크린 운영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US94654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noise
WO2021190371A1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20130971A (ko) 힘센서를 이용한 휴대형 정보통신 단말기의 암호 처리 방법
CN108156306A (zh) 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144749B (zh) 基于触摸输入的操作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US20230384866A1 (en) Gesture recognition, adapt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 head-wearable audio device
US2024002105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putting haptic feedback related to haptic actuator by using sp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