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4705A -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4705A
CN105634705A CN201510815204.5A CN201510815204A CN105634705A CN 105634705 A CN105634705 A CN 105634705A CN 201510815204 A CN201510815204 A CN 201510815204A CN 105634705 A CN105634705 A CN 105634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ircuit
signal
frequency ban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52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4705B (zh
Inventor
N·克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vo U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estige News Associating Semiconduc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tige News Associating Semiconductor Co filed Critical Prestige News Associating Semiconduc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5634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4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本发明涉及电路,其包括天线节点、多个输入/输出节点、射频(RF)多工器电路和旁路电路。所述RF多工器电路被耦合在所述输入/输出节点与所述天线节点之间。所述旁路电路被耦合至所述输入/输出节点和所述天线节点。所述旁路电路被配置来在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输入/输出节点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以使得绕过所述RF多工器电路。另外,所述旁路电路被配置来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通过所述RF多工器电路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

Description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4年11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082,924的权益,所述临时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公开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改进时分双工(TDD)载波聚合的性能的电路和方法。
背景
现代的移动电信标准持续要求不断增大的数据交换速率(数据速率)。增加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速率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使用载波聚合。载波聚合允许单一无线通信设备来跨无线频谱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频带聚合带宽。由于载波聚合而实现的增加带宽允许无线通信设备获得比先前可利用的数据速率高的数据速率。
图1示出描述无线频谱中的多个无线通信操作频带的表。操作频带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例如用于码分多路存取(CDMA)、全球移动通信***(GSM)、长期演进(LTE)或配备LTE升级的无线通信设备。第一栏指示用于操作频带中的每一个的操作频带编号。第二栏和第三栏指示分别用于操作频带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最后,第四栏指示操作频带中的每一个的双工模式。在非载波聚合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将通常使用单一操作频带内的上行链路频带或下行链路频带的单一部分来通信。然而,在载波聚合应用中,无线通信设备可跨单一操作频带或多个操作频带聚合带宽,以便增加设备的数据速率。
图2A示出表示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常规、非载波聚合配置的图解。在这个常规配置中,无线通信设备使用单一操作频带12内的无线频谱10的单一部分来通信。在常规方法下,无线通信设备的数据速率受有限的可利用带宽的约束。
图2B-2D示出表示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各种载波聚合配置的图解。图2B示出邻接频带内载波聚合的实例,其中无线频谱14A和14B的聚合部分直接相邻于彼此定位,并且处于同一操作频带16中。图2C示出非邻接频带内载波聚合的实例,其中无线频谱18A和18B的聚合部分定位于同一操作频带20内,但并不直接相邻于彼此。最后,图2D示出频带间载波聚合的实例,其中无线频谱22A和22B的聚合部分定位于不同操作频带24和26中。现代无线通信设备应能够支持先前描述的载波聚合配置中的每一个。
以上讨论的各种载波聚合配置可在两个或更多个频分双工(FDD)频带、两个或更多个时分双工(TDD)频带或其组合之间执行。通常,无线通信设备将在接收数据(即,在下行链路期间)时聚合带宽,但在传输数据(即,在上行链路期间)时使用单一操作频带。然而,也可在数据传送期间使用载波聚合来增加上行链路吞吐量。
图3示出常规前端电路30,所述前端电路用于能够以一个或多个载波聚合配置操作的无线通信***。常规前端电路30包括天线32、同向双工器34、第一双工器36A和第二双工器36B。同向双工器34被耦合在天线32、第一输入/输出节点38A与第二输入输出节点38B之间。第一双工器36A被耦合在第一输入/输出节点38A、第一收发器节点40A与第二收发器节点40B之间。第二双工器36B被耦合在第二输入/输出节点38B、第三收发器节点40C与第四收发器节点40D之间。
当接收时,来自天线32的RF接收信号被提供至同向双工器34,在所述同向双工器处,所述信号被分成高频带RF接收信号和低频带RF接收信号。高频带RF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一输入/输出节点38A,而低频带RF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二输入/输出节点38B。第一双工器36A随后从高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高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二收发器节点40B。类似地,第二双工器36B从低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低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四收发器节点40D。
当传输时,RF传输信号被提供至第一收发器节点40A和第三收发器节点40C中的一个。具体来说,高频带RF传输信号和低频带RF传输信号中的一个分别被提供至第一收发器节点40A和第二收发器节点40B。当RF传输信号取决于RF传输信号的起点而通过第一双工器36A或第二双工器36B时,对所述RF传输信号执行滤波。RF传输信号随后通过同向双工器34被递送至天线32。
由于同向双工器34、第一双工器36A和第二双工器36B的配置,常规RF前端电路30能够在高频带操作频带与低频带操作频带之间以载波聚合配置来操作,然而,当传输RF信号时,电路的性能可能受限制。如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了解的,虽然需要同向双工器34来确保常规RF前端电路30可隔离并因此同时地接收高频带操作频带和低频带操作频带内的信号,但是所述同向双工器增加常规RF前端电路30的传输路径中的显著***损失。这继而使电路的效率在传输RF信号时降级,并因此减少併入有常规RF前端电路30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电池寿命。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LTE网络的TDD帧42。如图4所示,TDD帧42分成多个时隙44。针对某一功能来指定每一时隙,如下行链路(DL),其中RF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上行链路(UL),其中RF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输;特殊(S),其用于下行链路模式与上行链路模式之间的过渡;或以上各项的一些组合。在TDD架构中,无线通信设备将通常根据来自基站的指令或设备自身内的内部逻辑来分配时隙44。
如以上所讨论的,常规RF前端电路30能够聚合一个或多个TDD频带,以便在下行链路时隙44期间同时接收处于两个不同频率下的信号。然而,支持这种载波聚合配置所需的RF滤波电路在常规RF前端电路30的传输路径中产生显著***损失,从而导致在上行链路时隙44期间减小的性能。
根据以上内容,对用于载波聚合配置的改进RF前端电路存在需要。具体来说,对在两个或更多个TDD操作频带之间聚合带宽时具有改进性能的RF前端电路存在需要。
概述
本公开涉及用于改进时分双工(TDD)载波聚合的性能的电路和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路包括天线节点、多个输入/输出节点、射频(RF)多工器电路和旁路电路。RF多工器电路被耦合在输入/输出节点与天线节点之间。RF多工器电路被配置来使处于第一频带内的RF信号在天线节点与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一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处于第一频带外部的RF信号。另外,RF多工器电路被配置来使约为第二频带的RF信号在天线节点与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二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第二频带外部的RF信号。旁路电路被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和天线节点。旁路电路被配置来在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输入/输出节点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天线节点,以使得绕过RF多工器电路。另外,旁路电路被配置来在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将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通过RF多工器电路耦合至天线节点。通过在TDD帧的下行链路时隙期间,在接收路径中提供RF多工器,电路能够同时接收处于两个不同TDD操作频带内的RF信号。另外,通过在TDD帧的上行链路时隙期间绕过RF多工器电路,电路的传输路径中的***损失被显著地减小,从而改进所述电路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天线节点,以使得在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一个处提供的RF信号被直接地提供至天线;以及,在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将天线节点通过RF多工器电路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以使得在天线节点处提供的RF接收信号被分成:处于第一频带内的RF信号,所述RF信号被选择性地递送至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一个;以及处于第二频带内的RF信号,所述RF信号被选择性地递送至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二个。因此,两个RF接收信号可被同时接收,而同时减少了在RF信号的传输期间传输路径中的***损失。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之后,将了解本公开的范围并且认识到公开的另外方面。
附图简述
并入且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几个方面,并且连同描述内容一起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示出多个射频(RF)操作频带和对应信息的表。
图2A-2D为示出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各种载波聚合配置的图解。
图3为常规RF前端电路的示意表示。
图4为示出时分双工(TDD)帧的架构的图解。
图5A-5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
图6A-6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
图7A-7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
图8A-8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
图9为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操作RF前端电路的方法。
详述
下文阐明的实施方案代表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公开的必需信息,并且示出实施本公开的最佳模式。在根据附图来阅读以下描述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公开的概念,并且认识到在本文中未具体提出的这些概念的应用。应了解,这些概念和应用属于本公开和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RF)前端电路46。RF前端电路46包括天线48、耦合至天线48的天线节点50、多个输入/输出节点52(示出为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和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耦合在天线节点50与输入/输出节点52之间的RF多工器电路54(示出为同向双工器)、多个收发器节点56、耦合在输入/输出节点52与收发器节点56之间的双工器电路58(单独地示出为第一双工器58A和第二双工器58B),以及耦合至天线节点50和输入/输出节点52的旁路电路60(单独地示出为第一旁路电路60A和第二旁路电路60B)。第一双工器58A被耦合在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中的第一个、第一收发器节点56A与第二收发器节点56B之间。第二双工器58B被耦合在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第三收发器节点56C与第四收发器节点56D之间。
第一旁路电路60A被耦合在输入/输出节点52与RF多工器电路54之间。第二旁路电路60B被耦合在天线节点50、输入/输出节点52与RF多工器电路54之间。第一旁路电路60A为双极、双投(DPDT)开关,其被配置来选择性地将输入/输出节点52耦合至RF多工器电路54。第二旁路电路60B为单极、三投(SP3T)开关,其被配置来选择性地将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和RF多工器电路54中的一个耦合至天线节点50。旁路控制电路62被耦合至第一旁路电路60A和第二旁路电路60B,以便控制其中开关的定向。
虽然旁路电路60被示出为具有DPDT开关和SP3T开关,但旁路电路60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单个或成组开关来制成而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另外,连至旁路电路60中的各种开关的路线安排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以便完成与本文中所讨论相同的目标而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
RF前端电路46被配置来以一个或多个载波聚合配置来操作,在所述配置中,来自至少第一时分双工(TDD)频带和第二TDD频带的带宽被聚合。当接收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和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耦合至RF多工器电路54,如图5B所示。因此,来自天线48的RF接收信号被提供至RF多工器电路54,在所述RF多工器电路处,所述信号被分成高频带RF接收信号和低频带RF接收信号。高频带RF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而低频带RF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第一双工器58A随后从高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高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二收发器节点56B。类似地,第二双工器58B从低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低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四收发器节点56D。因此,两个RF接收信号可同时通过RF前端电路46接收。
当传输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直接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一个,以绕过RF多工器电路54并因此减少RF前端电路46的传输路径中的***损失,如图5C所示。另外,天线节点50和剩余输入/输出节点52可与RF多工器电路54隔离,以避免加载传输路径。在图5C中所示的实例中,RF传输信号被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并且仅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被耦合至天线节点50,以使得提供来自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和天线48的直接路径。剩余开关保持断开以避免间接地加载传输路径。因此,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的RF传输信号通过第一双工器58A来滤波,并且被直接地提供至天线,从而完全绕过RF多工器电路54。这产生传输路径的***损失的显著减少,从而增加效率并延长电池寿命。虽然以上相对于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的RF传输信号来讨论,但相同操作原理适用于提供在第三收发器节点56C处的RF传输信号,并且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
旁路控制电路62操作旁路电路60中的开关,以与TDD帧内的时隙同步。如以上所讨论的,开关的配置基于特定时隙是否为上行链路时隙还是下行链路时隙而改变。另外,开关的配置基于RF传输信号被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还是提供在第三收发器节点56C处而改变。以这种方式提供旁路电路60并操作所述旁路电路允许RF前端电路46以载波聚合模式来操作,在所述载波聚合模式中,来自两个或更多个TDD操作频带的带宽被聚合,同时避免通常与这类配置相关联的减小的传输性能。
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46。RF前端电路46实质上图5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例外的是:RF多工器电路54为四工器而非同向双工器。为支持这种配置,第一旁路电路60A为四极、四投(4P4T)开关,而第二旁路电路60B为单极、五投(SP5T)开关。如以上所讨论的,这些开关之间的连接的特定分组、定向和路由安排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且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完成,其全部涵盖在本文中。在以上图5A中讨论的RF前端电路46中,同向双工器仅仅提供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从而在一些情形下可能限制可利用于载波聚合的操作频带。使用用于RF多工器电路54的四工器允许低频带RF信号、中频带RF信号、高频带RF信号和超高频带RF信号的分离。虽然未示出,但五工器、六工器或任何阶数的多工器可用于进一步在RF前端电路46中分离RF信号。例如,五工器可用于将RF信号分成低频带RF信号、低/中频带RF信号、中频带RF信号、高频带RF信号和超高频带RF信号。第三双工器58C和第四双工器58D被提供来分别分离中频带RF传输信号和RF接收信号,以及超高频带RF传输信号和接收信号,如以上所讨论的。另外,其他输入/输出节点(具体来说是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和第四输入/输出节点52D)以及其他收发器节点(具体来说是第五收发器节点56E、第六收发器节点56F、第七收发器节点56G和第八收发器节点56H)被提供来支持通过使用四工器提供的其他RF信号频带。第三双工器58C被耦合在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第五收发器节点56E与第六收发器节点56F之间。第四双工器58D被耦合在第四输入/输出节点52D、第七收发器节点56G与第八收发器节点56H之间。
图6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46的操作实质上类似于以上讨论的操作。当接收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和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耦合至RF多工器电路54,如图6B所示。因此,来自天线48的RF接收信号被提供至RF多工器电路54,在所述RF多工器电路处,所述信号被分成超高频带RF接收信号、高频带RF接收信号、中频带RF接收信号和低频带RF接收信号。超高频带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高频带接收信号被递送至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中频带RF信号被递送至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并且低频带RF信号被递送至第四输入/输出节点52D。第一双工器58A从超高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超高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二收发器节点56B。第二双工器58B从高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高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四收发器节点56D。第三双工器58C从中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中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六收发器节点56F。第四双工器58D从低频带RF接收信号隔离出处于一个或多个低频带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从而将所隔离的RF接收信号递送至第八收发器节点56H。因此,四个RF接收信号可同时通过RF前端电路46接收。
当传输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直接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一个,并因此减少RF前端电路46的传输路径中的***损失,如图6C所示。另外,天线节点50和剩余输入/输出节点52可与RF多工器电路54隔离,以避免加载传输路径。在图6C中所示的实例中,RF传输信号被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并且仅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被耦合至天线节点50,以使得提供从第一收发器节点56A至天线48的直接路径。剩余开关保持断开以避免间接地加载传输路径。因此,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的RF传输信号通过第一双工器58A来滤波,并且被直接地提供至天线48,从而完全绕过RF多工器电路54。这产生传输路径的***损失的显著减少,从而增加效率并延长电池寿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传输期间(当绕过RF多工器电路54时)输入/输出节点52与天线节点50之间的***损失在约0.3dB与1.0dB之间,而在接收期间输入/输出节点52与天线节点50之间的***损失在约1.3dB与2.2dB之间。虽然以上相对于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的RF传输信号来讨论,但是相同操作原理适用于提供在第三收发器节点56C、第五收发器节点56E和第七收发器节点56G处的RF传输信号,如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了解的。
旁路控制电路62操作旁路电路60中的开关,以与TDD帧内的时隙同步。如以上所讨论的,开关的配置基于特定时隙是否为上行链路时隙还是下行链路时隙而改变。另外,开关的配置基于RF传输信号被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第三收发器节点56C、第五收发器节点56E处还是提供在第七收发器节点56G处而改变。以这种方式提供旁路电路60并操作所述旁路电路允许RF前端电路46以载波聚合操作模式来操作,在所述载波聚合操作模式中,来自两个或更多个TDD操作频带的带宽被聚合,同时避免通常与这类配置相关联的减小的传输性能。
图7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46。图7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46实质上类似于以上相对于图5A示出的RF前端电路,例外的是:第一双工器58A被分成第一传输滤波器64A和第一接收滤波器64B,并且第二双工器58B被分成第二传输滤波器66A和第二接收滤波器66B。另外,提供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和第四输入/输出节点52D。第一传输滤波器64A被耦合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与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之间。第一接收滤波器64B被耦合在第二收发器节点56B与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之间。第二传输滤波器66A被耦合在第三收发器节点56C与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之间。第二接收滤波器66B被耦合在第四收发器节点56D与第四输入/输出节点52D之间。
简单来说,图7A仅仅示出:当第一双工器58A和第二双工器58B的功能性被提供在单独的滤波元件中时,可使用以上所述的本公开的概念。当接收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第二输入/输出节点52B和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耦合至RF多工器电路54,如图7B所示。因此,来自天线48的RF接收信号被提供至RF多工器电路54,并且如以上相对于图5A至5C所讨论来适当地路线安排。因此,两个RF接收信号可同时通过RF前端电路46接收。
当传输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直接耦合至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或第三输入/输出节点52C,以使得提供RF传输信号的输入/输出节点被直接耦合至天线48并绕过RF多工器电路54,如以上所讨论。图7C示出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被直接耦合至天线节点50并因此耦合至天线48的实例。这产生传输路径的***损失的显著减少,从而增加效率并延长电池寿命。
图8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的RF前端电路46。图8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46实质上类似于以上相对于图5A讨论的RF前端电路,例外的是:不提供RF多工器电路54。因此,第一旁路电路60A被耦合在收发器节点56与双工器电路58之间,并且第二旁路电路60B被耦合在输入/输出节点52与天线节点50之间。在一些载波聚合配置中(例如,在彼此相对接近的两个操作频带之间,如在邻接频带内载波聚合配置中),RF多工器电路54可不必分离较大RF信号频带(例如,从高频带分离低频带)。图8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46可用于这类情形。一般说来,图8A示出:即使当RF多工器不存在时,仍可使用本公开的原理。
当接收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被配置来将天线节点50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每一个,如图8B所示。另外,仅第二收发器节点56B和第四收发器节点56D可分别被耦合至第一双工器58A和第二双工器58B。因此,来自天线48的RF接收信号被提供至第一双工器58A和第二双工器58B。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一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通过第一双工器58A隔离,并且被提供至第二收发器节点56B。处于一个或多个第二操作频带内的RF接收信号通过第二双工器58B隔离,并且被提供至第四收发器节点56D。如以上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操作频带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操作频带可为邻接或彼此接近的,以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一操作频带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操作频带两者都为低频带操作频带、中频带操作频带、高频带操作频带或超高频带操作频带。因此,两个RF接收信号可同时通过RF前端电路46接收。
当传输时,即在TDD帧中指定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期间,旁路控制电路62被配置来仅将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一个耦合至天线节点50。另外,提供RF传输信号的收发器节点56中的仅一个被提供来耦合至适当双工器。在图8C中所示的实例中,RF传输信号被提供在第一收发器节点56A处,并且因此第一收发器节点56A被耦合至第一双工器58A,并且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A被耦合至天线节点50。剩余开关保持断开以避免加载RF前端电路46的传输路径。通过提供第一收发器节点56A与天线48之间的直接连接,并且通过在传输期间使第二双工器58B与天线节点50断开连接,在第一输入/输出节点52与天线节点50之间的***损失被显著地减少,从而产生增加的效率和延长的电池寿命。
图9为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操作RF前端电路的方法。流程图是在它涉及图5A中所示的RF前端电路46的情况下加以论述,然而,此方法可适用于任何类型或配置的RF前端电路。首先,做出关于TDD帧中的当前时隙是否为上行链路时隙的决定(步骤100)。如果当前时隙为上行链路时隙,那么将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天线节点50以供RF传输信号从天线48的传输,同时使其他输入/输出节点52与RF多工器电路54断开连接(步骤102)。如果当前时隙不为上行链路时隙,那么随后做出关于当前时隙是否为下行链路时隙的决定(步骤104)。如果当前时隙为下行链路时隙,那么通过RF多工器电路54将天线节点50耦合至输入/输出节点52中的每一个,以供多个RF接收信号的同时接收(步骤106)。如果当前时隙不为下行链路时隙,那么过程在步骤100处重新开始。
如本文中所讨论的,低频带RF信号为具有低于约1GHz的频率的RF信号,低/中频带RF信号为具有低于约1.4GHz的频率的RF信号,中频带RF信号为具有在约1.7GHz与2.0GHz之间的频率的RF信号,高频带RF信号为具有在约2.3GHz与2.7GHz之间的频率的RF信号,并且超高频带RF信号为具有在约3.4GHz与3.8GHz之间的频率的RF信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改进和修改。所有这些改进和修改视为处于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和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路,其包括:
·天线节点;
·多个输入/输出节点;
·耦合在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与所述天线节点之间的RF多工器电路,所述RF多工器电路被配置来:
·使处于第一频带内的RF信号在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一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处于所述第一频带外部的RF信号;并且
·使约为第二频带的RF信号在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二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所述第二频带外部的RF信号;以及
·旁路电路,所述旁路电路被耦合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和所述天线节点并且被配置来:
·在时分双工(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以使得绕过所述RF多工器电路;并且
·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通过所述RF多工器电路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旁路电路还被配置来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
·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未被直接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的所述每一个与所述RF多工器电路隔离;并且
·将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RF多工器电路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旁路电路还被配置来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
·将所述天线节点直接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并且
·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直接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旁路电路包括:
·第一旁路电路,其被配置来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选择性地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以及
·第二旁路电路,其被配置来将所述天线节点选择性地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旁路电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来操作所述第一旁路电路和所述第二旁路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传输信号被提供在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和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处,以使得所述传输信号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和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直接递送至所述天线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接收信号被提供在所述天线节点处,其中处于所述第一频带内的RF信号和处于所述第二频带内的RF信号被同时分别递送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和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和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与所述天线节点之间的***损失在约0.3dB与1.0dB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损失在约1.3dB与2.2dB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还包括:
·第一双工器电路,其被耦合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并且被配置来使处于所述第一频带内的传输信号在第一传输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其他RF信号,并且使处于所述第一频带内的接收信号在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一个与第一接收节点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其他RF信号;以及
·第二双工器电路,其被耦合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并且被配置来使处于所述第二频带内的传输信号在第二传输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其他RF信号,并且使处于所述第二频带内的接收信号在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第二个与第二接收节点之间传递,同时衰减其他RF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还包括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的天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还包括耦合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的收发器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为不同的长期演进(LTE)TDD操作频带。
14.一种方法,其包括:
·在时分双工(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一个直接耦合至天线节点,以使得绕过RF多工器电路,并且在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一个处提供的射频(RF)传输信号被直接提供至所述天线节点;以及
·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天线节点通过所述RF多工器电路耦合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以使得在所述天线节点处提供的RF接收信号被分成:处于第一频带内的RF信号,所述RF信号被选择性地递送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一个;以及处于第二频带内的RF信号,所述RF信号被选择性地递送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第二个。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
·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未被直接耦合至所述天线节点的每一个与所述RF多工器电路隔离;并且
·将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RF多工器电路隔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
·将所述天线节点直接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并且
·将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直接耦合至所述RF多工器电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将所述RF传输信号提供至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天线节点之间的***损失在约0.3dB与1.0dB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TDD帧中的每一个下行链路时隙中,所述天线节点与所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损失在约1.3dB与2.2dB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为不同的长期演进(LTE)TDD操作频带。
CN201510815204.5A 2014-11-21 2015-11-23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Active CN105634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82924P 2014-11-21 2014-11-21
US62/082924 2014-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705A true CN105634705A (zh) 2016-06-01
CN105634705B CN105634705B (zh) 2021-01-26

Family

ID=5601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5204.5A Active CN105634705B (zh) 2014-11-21 2015-11-23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123B2 (zh)
CN (1) CN1056347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5468A (zh) * 2017-01-10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终端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WO2018153159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移动终端及天线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9768B2 (en) * 2015-01-26 2018-03-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FDD duplexing in a radio architecture
US9992722B2 (en) * 2015-12-14 2018-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mode and multi-bands radio architecture and transceiver
US2017030242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uplexing and combining networks
US10587291B2 (en) * 2017-04-18 2020-03-1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ront-end architecture having split triplex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imo support
US10979088B2 (en) * 2017-12-15 2021-04-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ront end architecture for selectively adding external carrier aggregation band
CN115550888A (zh) * 2021-06-29 2022-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22A (zh) * 2006-04-24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时分双工***中的多功能收发信机
US20100202325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Sige Semiconductor Inc. Dual mode transceiver
CN102271002A (zh) * 2010-06-03 2011-12-07 美国博通公司 射频前端和电路
US20130039227A1 (en) * 2011-02-07 201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sertion loss improvement in a multi-band device
CN103684513A (zh) * 2012-09-26 2014-03-26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旁路双工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9214B2 (en) * 2009-10-07 2016-04-19 Rf Micro Devices, Inc. Multi-mode power amplifier architecture
US9391570B2 (en) * 2014-07-17 2016-07-1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ow noise amplifier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22A (zh) * 2006-04-24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时分双工***中的多功能收发信机
US20100202325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Sige Semiconductor Inc. Dual mode transceiver
CN102271002A (zh) * 2010-06-03 2011-12-07 美国博通公司 射频前端和电路
US20130039227A1 (en) * 2011-02-07 201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sertion loss improvement in a multi-band device
CN103684513A (zh) * 2012-09-26 2014-03-26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旁路双工滤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5468A (zh) * 2017-01-10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终端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WO2018153159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移动终端及天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8123B2 (en) 2020-03-10
US20160149690A1 (en) 2016-05-26
CN105634705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4705A (zh) 用于时分双工载波聚合的电路和方法
US9444609B2 (en) RF front en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haring first and second antennas by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CN102301592B (zh) 使用数字滤波器和带阻滤波的频率捷变滤波器
US9225382B2 (en) Tunable filter front end architecture for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20761B1 (en) Single-chip signal spl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10164666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ry for MIMO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051284A1 (en) Carrier aggregation radio system
CN103684481A (zh) Rf前端模块和移动无线装置
CN103812541A (zh) 允许天线由两个调制解调器同时共享的装置和方法
US9853698B2 (en) CA FDD-FDD and FDD-TDD architecture
JP2014509460A (ja) 送受信を行う装置
JP7254862B2 (ja) 無線周波数チップ、ベースバンドチップ、およびwlanデバイス
CN104904127A (zh) 天线***、集成通信结构和终端
CN111726138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EP2717482B1 (en) Radio transceiver
CN108449093A (zh) 一种终端设备和可切换射频通路的射频前端电路
US20220271908A1 (en)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reduction 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 resources
CN113841341A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KR101208449B1 (ko) 주파수분할듀플렉스 시스템의 프론트엔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송수신대역 할당방법
CN101882950B (zh) 一种支持mimo的wimax射频远端***
US10141957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ry with reduced insertion loss
CN110289879B (zh) 射频单元和终端设备
CN110224704B (zh) 射频***和基站设备
EP1891734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feeder shar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1191710A1 (en) Radio system,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polarization modulator for generating a transmit signal with changing pola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9

Address after: North Carolina

Applicant after: QORVO USA

Address before: North Carolina

Applicant before: Prestige news associating semiconductor company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