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1960A -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1960A
CN105591960A CN201510405344.5A CN201510405344A CN105591960A CN 105591960 A CN105591960 A CN 105591960A CN 201510405344 A CN201510405344 A CN 201510405344A CN 105591960 A CN105591960 A CN 105591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load balancing
ratio
group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53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1960B (zh
Inventor
肖湘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53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1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1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1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中,通过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依赖于隧道的传输质量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以实现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这提高了网络对流量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也简化了网络维护。

Description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组网中,在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设备(PE:ProviderEdge)1和PE2之间配置两条负载分担的隧道1和隧道2。其中,隧道1的转发路径为PE1-->P1-->PE2,隧道2的转发路径PE1-->P2-->PE2,这里,P1、P2均为骨干网的运营商设备。
假如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例配置为1:1,PE1在转发报文到PE2时,为了充分利用隧道1和隧道2的带宽,PE1可以根据报文的属性以及配置的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例选择隧道1或者隧道2进行报文转发。
但是,如果PE1转发至PE2的多个报文的属性比较类似,则PE1根据报文的属性以及配置的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例选择隧道时就可能会为多个报文选择同一隧道(以隧道1为例)进行转发,而很少报文从隧道2进行转发,在隧道1和隧道2带宽一样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出现隧道1带宽不足,隧道2带宽一直空闲,而隧道1带宽不足会导致隧道1丢包率比较高和时延比较大等缺陷。为避免上述缺陷,需要管理人员重新手动配置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例,以减少隧道1的负载,增加隧道2的负载,比如把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由原来的1:1变成1:2,这样就可以把隧道1的流量部分分担到隧道2,使得流量尽量均匀地分担在隧道1和隧道2转发。而上述由管理人员重新手动配置隧道1和隧道2的负载分担比例,会增加整个网络的维护难度,并且,不能根据隧道的传输质量动态实时地调整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以实现依据隧道的传输质量调整隧道的负载。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边缘设备PE检测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第一PE在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第一PE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第一PE根据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一种调整隧道负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通过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依赖于隧道的传输质量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以实现动态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这提高了网络对流量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也简化了网络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提供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组网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图2所示的流程: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PE检测从本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在本发明中,第一PE、第二PE只是为便于描述进行的命名而已,并非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包含的隧道数量大于1。
在本发明中,第一PE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隧道的传输质量的频率可预先设置,比如实时,或者每隔设定时间等。
在本发明中,隧道的传输质量可以通过隧道的时延和丢包率表示。基于此,本步骤201中,第一PE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包括: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时延和丢包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隧道的时延可以采用现有时延检测(DM:DelayMeasurement)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DM检测一般不针对隧道检测时延,而本发明中,将现有的DM检测应用于隧道以检测隧道的时延。在本发明中,DM检测主要实现对被检测的隧道的转发路径延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DM检测分为单端DM检测和双向DM检测,其中,单端DM检测为:第一PE在检测报文上打上当前的时间戳(记为时间戳1),并通过被检测的隧道发送至第二PE,第二PE将收到检测报文的时间戳(记为时间戳2)与检测报文上的时间戳1之差确定为隧道时延,并通知给第一PE,即实现了单端检测时延;双向DM检测为:第一PE在检测报文上打上当前的时间戳(记为时间戳1),并通过被检测的隧道发送至第二PE,第二PE收到检测报文后回复响应报文至第一PE,响应报文上复制检测报文上的时间戳1,第一PE将收到响应报文的时间戳(记为时间戳2)与响应报文上的时间戳1之差确定为隧道时延,即实现了双向DM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隧道的丢包率可以采用现有丢包检测(LM:LossMeasurement)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LM检测一般不针对隧道检测丢包率,而本发明中,将现有的LM应用于隧道以检测隧道的丢包率。在本发明中,LM检测主要实现对被检测的隧道的转发丢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思想为:第一PE通过被检测的隧道发送丢包测量报文给第二PE,在不丢包时,第二PE收到丢包测量报文后,会发送丢包测量应答报文给第一PE,在一段时间内第一PE发出的丢包测量报文数量减去收到的丢包测量应答报文数量为丢失报文的数量,丢失报文的数量与发出的丢包测量报文数量之比即为隧道的丢包率。
步骤202,第一PE在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如上描述的,传输质量通过时延和丢包率表示。基于此,本步骤202中,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具体可包括: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时延和/或丢包率达到时延临界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步骤202中,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可通过以下公式1实现:
Bx=(DMx*r)+LMx*(1-r))/(Wx/Kx);(公式1)
其中,Bx表示隧道x的负载分担因子;DMx表示隧道x的时延对应的数值,比如,隧道x的时延为100毫秒(ms),则隧道x的时延对应的数值为100;r表示预先设置的时延比重即时延占整个隧道x传输质量的比重,比如,如果预设的时延和丢包率的比例为1:2,那么r为33.3%,其中,r依据业务的需求设置,当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就把时延的比重提高,反之,当对丢包率的要求比较高,就把时延的比重降低;LMx表示隧道x的丢包率,W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带宽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带宽之和,K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之和,隧道x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任一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采用上述公式计算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只是一种举例,并非限定本发明,其还可以采用如下其他方式,比如如下的方式1和方式2:
方式1:
假如用户只对时延和丢包率要求比较高,则上述公式1中的Wx、Kx可不参与隧道负载分担因子的计算,即上述公式1更新为如下的公式2:
Bx=DMx*r+LMx*(1-r);(公式2)
至此,完成方式1的描述。通过方式1中的公式2,能够实现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的目的。
方式2:
预设配置隧道时延和丢包率组成的集合与负载分担因子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该预先配置可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实现;如此,当检测出隧道的时延、丢包率后,找到与检测出的隧道时延、丢包率匹配的集合,该集合对应的负载分担因子即为该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在上面描述中,上述的方式1、方式2也只是计算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的举例,并非限定本发明。
步骤203,第一PE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203具体可包括:
步骤a1,第一PE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大的第一隧道;
步骤a2,第一PE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小的第二隧道;
步骤a3,第一PE计算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临界调整值,如果是,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这里,计算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临界调整值具体可细分为:
计算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比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一临界调整值;或者,
计算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比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第二临界调整值。这里,第一临界调整值不同于第二临界调整值。
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避免调整过度的情况发生,本发明中,在步骤a3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之前,且在判断出计算的比例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临界调整值之后,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a4,第一PE判断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连续M次都大于或等于临界调整值,如果是,执行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的步骤。其中,M大于1,优选地,本发明中,M可取值为3。因为本端PE是对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传输质量进行实时或定期检测,因此,在之前发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后,之后还会连续发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基于此,本端PE就会连续计算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如此,结合上述步骤a4,以M为3为例,则假如在连续3次发现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都大于或等于临界调整值,则执行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的步骤。当然,在本发明中,如果发现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并非连续3次都大于或等于临界调整值,则不调整负载分担组中的任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这里的第一隧道、第二隧道就是特指一个固定的隧道,并非可以同时指代多个隧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具体可为:
在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为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在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大于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一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或者,选择第一隧道、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步骤204,第一PE根据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依据上述限定的如何依据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则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步骤204具体可包括:
第一PE在第一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
第一PE在第二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
第一PE在第一隧道、第二隧道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
在上面描述中,第一设定比例值等于第二设定比例值,或者,第一设定比例值不等于第二设定比例值。
至此,完成图2所示的流程。
从图2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通过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依赖于隧道的传输质量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以实现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这提高了网络对流量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也简化了网络维护。
并且,通过图2所示流程,最终都得保证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不再达到上述的临界值,实现了网络的稳定传输。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组网图。如图3所示,在PE1和PE2之间存在负载分担组,该负载分担组中包含三条从PE1至PE2的隧道,分别记为隧道1、隧道2、隧道3。其中,隧道1的转发路径为PE1-->P1-->PE2,隧道2的转发路径为PE1-->P2-->PE2,隧道3的转发路径为PE1-->P3-->PE2。
假如负载分担组中隧道1、隧道2、隧道3的负载分担比例为1:2:3。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PE1分别实时对隧道1进行DM检测和LM检测,对隧道2进行DM检测和LM检测,对隧道3进行DM检测和LM检测。
假如PE1发现隧道1的时延达到时延临界值,则PE1分别计算隧道1的负载分担因子、隧道2的负载分担因子、隧道3的负载分担因子。这里计算的方式可以基于上述的公式1、公式2或者方式2。
为便于描述,这里将隧道1的负载分担因子记为A1,隧道2的负载分担因子记为A2,隧道3的负载分担因子记为A3。
PE1发现A1最小,A3最大,则认为隧道1、隧道3为待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PE1计算A3与A1的比值,发现A3与A1的比值大于预设的临界调整值。因为PE1是实时对隧道1至隧道3进行DM检测和LM检测,因此,在之前发现隧道1的时延达到时延临界值后,之后还可能会一直发现隧道1的时延达到时延临界值,或者,也会出现隧道2、隧道3的时延达到时延临界值和/或丢包率达到达到丢包率临界值的可能,基于此,PE1就会连续计算隧道1至隧道3的负载分担因子。
假如PE1判断出隧道3的负载分担因子和隧道1的负载分担因子的比值连续M次都大于预设的临界调整值比如1.2,则PE1可认为隧道1、隧道3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基于此,PE1将隧道1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比如1;将隧道3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比如2,此时,负载分担组中隧道1、隧道2、隧道3的负载分担比例为2:2:2。
当负载分担组中隧道1、隧道2、隧道3的负载分担比例调整为2:2:2后,负载分担组中隧道1、隧道2、隧道3的负载也就相应随之调整,即实现了动态调整隧道的负载。
至此,完成图3所示的实施例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隧道可为LSP隧道,也可为TE隧道,本发明并不具体限定。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设备进行描述: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可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优选地,所述传输质量通过时延和丢包率表示;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包括: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时延和丢包率;
所述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包括: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时延和/或丢包率达到时延临界值。
优选地,所述计算单元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包括:
按照如下设定公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Bx=(DMx*r)+LMx*(1-r))/(Wx/Kx);
其中,Bx表示隧道x的负载分担因子,DMx表示隧道x的时延对应的数值,r表示预先设置的时延比重,LMx表示隧道x的丢包率,W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带宽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带宽之和,K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之和,隧道x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任一隧道。
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依据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大的第一隧道;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小的第二隧道;
判断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临界调整值,
如果是,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为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大于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一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或者,选择第一隧道、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在第一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二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所述第二设定比例值等于或不等于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一隧道、第二隧道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
至此,完成图4所示的设备结构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边缘设备PE检测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第一PE在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第一PE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第一PE根据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质量通过时延和丢包率表示;
所述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包括: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时延和丢包率;
所述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包括: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时延和/或丢包率达到时延临界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包括:
按照如下设定公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Bx=(DMx*r)+LMx*(1-r))/(Wx/Kx);
其中,Bx表示隧道x的负载分担因子,DMx表示隧道x的时延对应的数值,r表示预先设置的时延比重,LMx表示隧道x的丢包率,W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带宽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带宽之和,K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之和,隧道x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任一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大的第一隧道;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小的第二隧道;
判断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临界调整值,
如果是,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为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大于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一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或者,选择第一隧道、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所述根据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在第一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二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所述第二设定比例值等于或不等于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一隧道、第二隧道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
6.一种调整隧道负载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第一PE至第二PE的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
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时,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质量通过时延和丢包率表示;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包括:检测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每一隧道的时延和丢包率;
所述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传输质量达到临界值包括:当检测出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至少一条隧道的时延和/或丢包率达到时延临界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利用检测出的每一隧道的传输质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包括:
按照如下设定公式计算每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
Bx=(DMx*r)+LMx*(1-r))/(Wx/Kx);
其中,Bx表示隧道x的负载分担因子,DMx表示隧道x的时延对应的数值,r表示预先设置的时延比重,LMx表示隧道x的丢包率,W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带宽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带宽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带宽之和,Kx表示隧道x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与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的比值,负载分担隧道组总负载分担比例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所有隧道被分配的负载分担比例之和,隧道x为负载分担隧道组中任一隧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依据负载分担隧道组中各个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从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大的第一隧道;
从所述负载分担隧道组中选择出负载分担因子最小的第二隧道;
判断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和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之间的比例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临界调整值,
如果是,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隧道和/或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包括: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为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在所述第一隧道当前的负载分担比例大于第一设定比例值时,选择第一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或者,选择第一隧道、第二隧道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因子调整该选择出的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在第一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二隧道仅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所述第二设定比例值等于或不等于第一设定比例值;
在第一隧道、第二隧道被选择为所述需要调整负载分担比例的隧道时,将第一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减去第一设定比例值,将第二隧道的负载分担比例增加第二设定比例值。
CN201510405344.5A 2015-07-09 2015-07-09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591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344.5A CN105591960B (zh) 2015-07-09 2015-07-09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344.5A CN105591960B (zh) 2015-07-09 2015-07-09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960A true CN105591960A (zh) 2016-05-18
CN105591960B CN105591960B (zh) 2019-04-12

Family

ID=5593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5344.5A Active CN105591960B (zh) 2015-07-09 2015-07-09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196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2348A (zh) * 2018-05-18 2018-10-26 王逸人 流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33249A (zh) * 2018-05-25 2018-11-16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1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0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单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WO2021068968A1 (zh) * 2019-10-12 2021-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时延链路确定方法、路由发布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277A (zh) * 2007-04-12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1567841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
CN101668005A (zh) * 2009-09-25 2010-03-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发送端多接入通道的数据传输加速引擎方法
CN102263699A (zh) * 2011-08-15 2011-1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mpls tp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WO2012092885A2 (zh) * 2012-01-11 201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负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277A (zh) * 2007-04-12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1567841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
CN101668005A (zh) * 2009-09-25 2010-03-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发送端多接入通道的数据传输加速引擎方法
CN102263699A (zh) * 2011-08-15 2011-1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mpls tp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WO2012092885A2 (zh) * 2012-01-11 201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负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2348A (zh) * 2018-05-18 2018-10-26 王逸人 流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33249A (zh) * 2018-05-25 2018-11-16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1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对多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CN108848130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杭州快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对单点的工业物联虚拟专网实现方法
WO2021068968A1 (zh) * 2019-10-12 2021-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时延链路确定方法、路由发布方法及装置
US12003405B2 (en) 2019-10-12 2024-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gh latency link determining method, routing advertis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960B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1960A (zh) 调整隧道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52958B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集中控制器
CN102263699B (zh) 一种应用于mpls tp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US9036474B2 (en) Communication available transport network bandwidth to L2 ethernet nodes
EP29558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ffic forwarding path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152284B (zh) 一种路由器多径输出智能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2263697A (zh) 一种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和装置
EP3547690B1 (en)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ultipath network
CN104092628A (zh) 一种流量分配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7888492A (zh) 一种vrrp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4865A (zh) 获得带宽的方法及***
US20130003748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control method
CN103200115A (zh) 一种spb网络中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US20130201839A1 (en) Segment size determination
CN103391249B (zh) 一种is-is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06488499A (zh) 一种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9218217B (zh)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20963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1668010A (zh) WiMAX***中多接口数据流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257424A1 (zh) 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955535B2 (ja) 複数の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通信機器間の通信パス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76174A (zh) 执行lte/epc中基于服务链的策略的方法与设备
CN114338513A (zh) 基于跨层信息感知的无线多跳路由快速决策方法和***
CN115733799A (zh)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Zawodniok et al. Energy-efficient rate adaptation MAC protocol for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