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471A -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471A
CN105580471A CN201480052826.0A CN201480052826A CN105580471A CN 105580471 A CN105580471 A CN 105580471A CN 201480052826 A CN201480052826 A CN 201480052826A CN 105580471 A CN105580471 A CN 105580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subframe
signal
tdd cell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一树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80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一种应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以及反馈控制单元,在预定的UL子帧中分配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而反馈,与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无关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任一方或者双方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并且,在FDD小区的一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下一代的通信***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成为了标准(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址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方式。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正在研究LTE的后继***(例如,有时也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且成为标准(Rel.10/11)。
作为在LTE、LTE-A***的无线通信中的双工模式(Duplex-mode),有将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以频率进行分割的频分双工(FDD)和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时间进行分割的时分双工(TDD)(参照图1A)。在TDD的情况下,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通信应用相同的频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从一个发送接收点以时间划分而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此外,LTE-A***(Rel.10/11)的***频带包括将LTE***的***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1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将汇集多个分量载波(小区)而进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EvolvedUTRAandEvolvedUTRANOveralldescriptio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Rel.10/11中导入的载波聚合(CA)中,多个CC(也称为小区、发送接收点)间应用的双工模式被限制为同一个双工模式(参照图1B)。另一方面,在将来的无线通信***(例如,Rel.12以后)中,也设想在多个CC间应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CA(参照图1C)。
此外,在Rel.10/11中,设想在多个CC间使用1个调度器来控制CA的基站内CA(eNB内CA)。在这个情况下,对于在各CC中发送的DL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PUCCH信号(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等)以汇集到特定的CC(主小区(P小区))中的方式被复用而发送。
在多个CC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CA中使用以往的反馈机制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发送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应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以及反馈控制单元,在预定的UL子帧中分配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而反馈,与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无关地,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任一方或者双方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并且,在FDD小区的一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多个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LTE-A中的双工模式和基站内CA(eNB内CA)的概要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站内CA(eNB内CA)和基站间CA(eNB间CA)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FDD、TDD中的DLHARQ定时(上行A/N反馈定时)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TDD-FDDCA中,应用了以往的A/N反馈定时的情况下的反馈定时的图。
图5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A/N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A/N反馈方法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A/N反馈方法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A/N反馈方法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A/N反馈方法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TDD-FDDCA中,设置了RF调整期间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TDD-FDDCA中,本实施方式的设置了RF调整期间的反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TDD-FDDCA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DLHARQ定时的其他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LTE、LTE-A***中,作为双工模式,规定了FDD和TDD这两个(参照上述图1A)。此外,从Rel.10起,支持基站内CA(eNB内CA)。但是,Rel.10/11中的CA被限制为同一个双工模式(FDD+FDDeNB内CA或者TDD+TDDeNB内CA)(参照上述图1B)。
另一方面,在Rel.12以后的***中,设想在多个CC间应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基站内CA(eNB内CA)(参照上述图1C)。此外,在Rel.12以后的***中,也设想基站间CA(eNB间CA)的应用(参照图2A)。另外,期望基站间CA不限于支持双工模式,考虑导入还包括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基站间CA。
基站内CA(eNB内CA)在多个小区间使用1个调度器来控制调度(参照图2B)。即,用户终端只对特定小区(P小区)反馈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以下,也记载为“A/N”))等的上行控制信号(UCI)即可。
另一方面,基站间CA(eNB间CA)按多个小区的每个小区独立设置调度器,在各小区中分别控制调度。此外,在eNB间CA中,设想各基站间进行无法忽略延迟的连接(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连接)。因此,用户终端需要对各小区反馈上行控制信号(UCI)(参照图2C)。
在多个CC(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TDD-FDDCA),用户终端如何进行A/N反馈成为问题。例如,在eNB间CA中,考虑多个CC独立地进行HARQ。在该情况下,也考虑从应用FDD的小区(FDD小区)和应用TDD的小区(TDD小区)在同一子帧分别同时发送A/N。
另一方面,在eNB内CA中,考虑(1)与eNB间CA同样地多个CC独立地进行HARQ的情况;(2)对任一个CC复用多个CC量的A/N而发送的情况。在后者(2)的情况下,由于A/N被汇集在任一个CC中,所以不会产生A/N的同时发送。此外,在eNB内CA中,用户终端应用哪个反馈方法依赖于用户终端的能力(UEcapability)、在各CC中应用的频带的组合(Bandcombination)等,考虑基站侧对用户终端进行设定。
在如上所述的TDD-FDDCA中,考虑直接应用以往的反馈机制。例如,在多个CC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eNB内CA的情况下(上述(2)),对P小区的PUCCH复用多个CC量的A/N而反馈。以下,简单说明这个情况。
图3A表示在应用FDD的小区(以下,也记载为“FDD小区”)中用户终端反馈对于PDSCH信号的ACK/NACK的定时。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从被分配了PDSCH信号的DL子帧起预定期间(例如,4ms)后的UL子帧中反馈A/N。
图3B表示在应用TDD的小区(以下,也记载为“TDD小区”)中用户终端反馈对于PDSCH信号的ACK/NACK的定时。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对被分配了PDSCH信号的DL子帧预先分配的UL子帧中反馈A/N。
在Rel.11以前的***中的TDD中,决定多个模式的UL和DL的构成比率(DL/UL设置0-6(DL/ULConfiguration0-6)),在各DL/UL结构中决定对UL子帧分配的DL子帧。例如,图3B表示DL/UL结构2(DL/UL设置2)的情况,各DL子帧被分配给预定的UL子帧(相对应)。在图3B中,对各DL子帧(包括特殊子帧)赋予的号码表示从对应的UL子帧起的子帧数。
在现有***中,在应用CA的情况下,A/N反馈定时(DLHARQ定时)也成为相同。但是,规定了即使是在UL中应用CA的情况下,也只在特定小区(P小区)中进行使用了PUCCH的A/N发送。
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在多个CC间应用不同的双工模式的CA(TDD-FDDCA)中,若只使用P小区的PUCCH进行A/N反馈等,则存在利用于反馈的UL子帧被限制的情况。例如,在TDD小区成为P小区、FDD小区成为S小区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等的UL传输的顾虑。
图4A表示在TDD小区成为P小区、FDD小区成为S小区的情况下,将S小区(FDD小区)的DLHARQ定时对准上述FDD小区的定时(图3A)的反馈方法。在该情况下,不能对S小区(FDD小区)的大多数DL子帧分配A/N反馈用的UL子帧。即,不能反馈在各DL子帧中发送的PDSCH信号的A/N。进一步,尽管S小区(FDD小区)的UL子帧的资源空闲,也不能利用于PUCCH。
图4B表示在TDD小区成为P小区、FDD小区成为S小区的情况下,将S小区(FDD小区)的DLHARQ定时对准上述TDD小区的定时(图3B)的反馈方法。在该情况下,与图4A相比,在P小区(TDD小区)的UL子帧中能够分配A/N反馈用的UL子帧的S小区(FDD小区)的DL子帧数增加。但是,由于FDD小区的反馈定时(例如,4ms)发生变更,所以存在需要比以往更复杂的控制的顾虑。此外,即使是在S小区(FDD小区)的UL子帧的资源空闲的情况下,也不能利用于PUCCH。
因此,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在应用TDD-FDDCA时(尤其,在TDD小区成为P小区、FDD小区成为S小区的情况下),通过支持在S小区的UL中使用了PUCCH的UL发送(PUCCH发送),能够对P小区以及S小区的各DL子帧适当地分配UL子帧。
具体而言,想到了:在eNB内CA中,与FDD小区和TDD小区中的哪一个为P小区无关地,在只有FDD小区的一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该FDD小区的UL子帧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反馈(PUCCH发送)。此外,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TDD小区的UL子帧设定时),利用TDD小区和FDD小区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的UL子帧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参照图5)。
即,在eNB内CA中,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以外的子帧中,使用FDD小区的UL子帧进行与A/N有关的PUCCH发送。更具体而言,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对于在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除了从TDD小区的UL子帧起4个子帧前的DL子帧以外的DL子帧的A/N。由此,与FDD小区和TDD小区中的哪一个为P小区无关地,有效地活用FDD的UL子帧的资源。此外,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中,控制A/N的反馈方法(反馈目的地等)。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中,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FDD小区和/或TDD小区)的选择是由基站设定并通知给用户终端。
例如,在eNB内CA中,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TDD的UL子帧)中,使用各小区的PUCCH而反馈各自的A/N。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设为与eNB间CA相同的反馈定时,所以用户终端能够通过1个功能来支持eNB内CA和eNB间CA的双方(参照图6A、6B)。由此,不会使无线(RF)电路或基带电路变得复杂化,能够廉价地提供终端。
或者,在eNB内CA中,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了UL的子帧中,将各CC的A/N汇集到1个CC的PUCCH而复用,进行反馈。由于通过使用1个CC而反馈各CC的A/N,能够避免进行多载波发送,所以抑制频带外辐射或峰值发送功率的增加,能够以更大的功率来发送。此外,还能够确保覆盖范围。
但是,在将各CC的A/N汇集到1个CC的PUCCH而复用的情况下,选择TDD小区和FDD小区中的哪一个成为问题。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在将各CC的A/N汇集到1个CC的PUCCH而复用的情况下的小区(CC)的选择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在TDD小区中使用DL/UL结构2的情况为例来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DL/UL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TDD的UL子帧设定时)中,对1个CC的PUCCH复用多个CC的A/N而反馈的方法。
(方式1)
在方式1中,在1个CC中发送A/N的情况下,将PUCCH发送限定于FDD小区而进行(参照图7)。即,即使是FDD小区为S小区,也与P小区的情况同样地,使用FDD小区的PUCCH进行ACK/NACK的反馈。另外,虽然在图7中,只表示了在FDD小区中,对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的DL子帧的分配,但其他的DL子帧也如上述图5所示那样分配给UL子帧。这在以下的图8、9、11、12中也是同样的。
在该情况下,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中,也对FDD小区的PUCCH复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A/N。在其他的子帧中,对FDD小区的PUCCH复用FDD小区的A/N而发送。
通过如图7所示那样控制反馈方法,与UL子帧被限定的TDD不同地,能够将PUCCH汇集到设定每个子帧UL的FDD小区,所以能够消除UL资源的空闲而有效利用。此外,在将FDD小区以比TDD小区低的频率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将PUCCH汇集到FDD小区的UL而复用,能够有效地确保UL的覆盖范围。
(方式2)
在方式2中,在1个CC中发送A/N的情况下,使用FDD小区和TDD小区而发送PUCCH(参照图8)。具体而言,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中,在T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此外,在其他的子帧中,在F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在该情况下,TDD小区和FDD小区的PUCCH发送在不同的子帧中分别进行,在FDD小区和TDD小区中不会同时进行PUCCH发送。
如图8所示,通过利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UL的PUCCH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能够分散对于各小区的PUCCH发送。
另外,上述方式1尤其适合在FDD小区为P小区(TDD小区为S小区)时应用。另一方面,方式2尤其适合在TDD小区为P小区(FDD小区为S小区)时应用。即,只有在TDD小区为P小区的情况下,应用S小区中的PUCCH发送。
由此,能够抑制在FDD小区为P小区的情况下不需要的S小区中的PUCCH发送,且在TDD小区为P小区的情况下,向FDD小区分散PUCCH发送(PUCCH卸载(Offloading))。此外,不论TDD小区和FDD小区中的哪一个为P小区,对于P小区的DL分配的PUCCH发送也全部在P小区中进行,所以后退(Fallback)变得容易。
此外,在TDD-FDDCA中,设想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区域尺寸、容纳用户数、业务量不同等的情况,例如,设想对1个宏小区重叠多个小型小区且宏小区支持覆盖,另一方面在宏小区中设置了多个的小型小区分别对比较小的区域/比较少的用户提供大容量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述方式1尤其适合在TDD小区为P小区(FDD小区为S小区)时。另一方面,方式2也能够应用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中的任一个为P小区时。即,适合尽量在进行S小区中的PUCCH发送的情况下应用方式2。
在如上所述的环境中,一般设想将宏小区作为P小区、将小型小区作为S小区,在S小区中追加地提供大容量通信。此时,宏小区(P小区)在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情况下,UL资源容易变得拥挤。因此,通过使得尽量在用户少的小型小区(S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能够将PUCCH分散到多个小型小区,避免宏小区的UL资源变得拥挤。
(方式3)
在方式3中,在1个CC中发送A/N的情况下,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子帧中,基于预定条件而选择FDD小区或者TDD小区的一方的UL,进行PUCCH发送。作为预定条件,能够设为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子帧的定时中有无发送各小区的A/N。
例如,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有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将PUCCH分配给FDD小区的UL而发送,没有A/N的发送的情况下,将PUCCH分配给TDD小区的UL而发送(参照图9)。由此,调度器能够控制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能够进行动态(Dynamic)的PUCCH卸载。此外,由于能够将PUCCH发送汇集到DL的调度多的小区,所以能够使DL/UL业务量均匀化。
例如,在宏小区和小型小区中进行基于TDD-FDD的eNB内CA的情形中,DL业务量偏向信道质量好、其他用户业务量较少的可能性高的小型小区的可能性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配合偏向小型小区的DL业务量而使PUCCH偏向小型小区。因此,在宏小区和多个小型小区重叠的环境中,能够在DL/UL双方获得高的卸载效果。进一步,在有对于FDD小区和TDD小区双方的DL分配的A/N发送的情况下,由于对FDD小区的UL分配PUCCH而发送A/N,所以在TDD的UL中业务量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空闲的FDD的UL。
或者,也可以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有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对TDD小区的UL分配PUCCH而发送,没有A/N的发送的情况下,对FDD小区的UL分配PUCCH而发送。在该情况下,有对于FDD小区和TDD小区双方的DL分配的A/N发送的情况下,对TDD小区的UL分配PUCCH而发送。由此,能够控制调度器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能够进行动态(Dynamic)的PUCCH卸载。
例如,在宏小区和小型小区中进行基于TDD-FDD的eNB内CA的情形中,DL业务量偏向信道质量好、其他用户业务量较少的可能性高的小型小区的可能性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配合偏向小型小区的DL业务量而使PUCCH偏向小型小区。因此,在宏小区和多个小型小区重叠的环境中,能够在DL/UL双方获得高的卸载效果。进一步,在有对于FDD小区和TDD小区双方的DL分配的A/N发送的情况下,由于对TDD小区的UL分配PUCCH而发送A/N,所以在TDD小区成为小型小区的环境中,能够向用户数少且业务量比较少的小型小区卸载PUCCH。
<基站-UE间通知方法>
另外,关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要在哪个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基站能够使用下行控制信息(DCI)或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等对用户终端通知。例如,基站能够利用现有的DCI中的未使用或者PUCCH资源关联的比特,对用户终端通知与小区有关的信息。以下,说明从基站对于用户终端的通知方法。
基站能够利用在S小区的DCI中包含的TPC命令区域(也被称为ARI),指定要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ARI是在Rel.10中导入的ACK/NACK资源识别符(A/NResourceIndicator),利用于指定在应用CA时在S小区中发送的PDSCH的A/N反馈上利用的P小区的PUCCH资源。具体而言,预先通过RRC等上位层通知多个PUCCH资源候选,通过ARI从其中指定任一个。
在Rel.10中导入的ARI只能指定P小区内的PUCCH资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结构:能够使用ARI遍及P小区和S小区而设定多个PUCCH资源候选。用户终端使用从基站通知的ARI,选择要进行PUCCH发送的CC和PUCCH资源。
这样,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利用ARI而选择反馈目的地的小区(要汇集A/N的小区),从而能够动态且灵活地控制PUCCH发送。由此,能够向各小区(例如,TDD小区)分散PUCCH发送,能够获得卸载效果。此外,PUCCH信号的发送功率控制(TPC)使用在P小区的DCI中包含的TPC命令来进行,使用S小区的TPC命令来选择要进行PUCCH发送的CC和资源,从而能够抑制开销的增加。
此外,基站能够利用包含于在扩展PDCCH(EPDCCH)中发送的DCI中且对PUCCH资源号码(ECCE号码)赋予偏移的比特区域(也被称为ARO),指定要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ARO是在Rel.11中导入,在决定在通过EPDCCH而被解调的PDSCH的A/N反馈上利用的PUCCH资源时,指定对扩展控制信道元素号码(ECCE号码)加上的偏移值的区域。扩展PDCCH(EPDCCH)是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而被分配的下行控制信道。
在Rel.11中导入的ARO没有考虑CA的应用(Non-CA),规定了在应用CA时设为未使用(固定为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ARO来指定要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P小区或者S小区)。用户终端基于被通知的ARO来选择要进行PUCCH发送的CC。
这样,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利用ARO来选择反馈目的地的小区(要汇集A/N的小区),能够动态且灵活地控制PUCCH发送。由此,能够向各小区分散PUCCH发送,能够获得卸载效果。
此外,在EPDCCH中发送DCI的情况下,基站能够将上述的S小区的ARI和ARO进行组合而应用,对用户终端通知反馈目的地的小区以及PUCCH资源。例如,基站通过ARO来指定要进行PUCCH发送的CC,通过ARI来指定该CC中的PUCCH资源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此时,也可以按要指定的每个CC设定不同的PUCCH资源候选集。这样,通过利用ARI和ARO,能够有效地利用未使用比特,且灵活地进行PUCCH发送控制和卸载。
此外,基站也可以通过使用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控制信道(PDCCH/EPDCCH)的资源或结构(Config),对用户终端指示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
例如,基站能够对搜索空间的种类(公共SS(Common-SS)或者UE固有SS(UE-specific-SS))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公共搜索空间(C-SS)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在用户固有搜索空间(UE-SS)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
或者,基站能够对控制信道的种类(PDCCH或者EPDCCH)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PDCCH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在EPDCCH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
或者,基站能够对下行控制信息(DCI)被调度了的PDCCH/EPDCCH的位置(CCE号码)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DCI映射到PDCCH/EPDCCH的CCE/ECCE号码0~30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在除此以外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
这样,通过对搜索空间的种类、控制信道的种类、PDCCH/EPDCCH的地点等对应小区信息,能够通过DCI的调度来指示要进行PUCCH发送的CC。由此,能够抑制开销的增加。此外,也可以规定为将在S小区中发送PUCCH的情形限定于例如UE-SS或EPDCCH等,在除此以外的、例如C-SS或PDCCH中在P小区中发送PUCCH。由此,即使正在进行UE固有的RRC参数的重新设置(Re-configuration),也能够继续(进行Fallback)通信,而不会由于使用C-SS或PDCCH而使其中断。
<PUSCH发送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N发送定时(子帧)中发送PUSCH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进行PUCCH和PUSCH的同时发送或者对PUSCH复用A/N而发送。
在进行PUCCH和PUS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与PUSCH的分配无关地,用户终端使用发送A/N的预定的CC的PUCCH来进行A/N发送(PUCCH发送)。即,用户终端使用PUSCH和PUCCH来进行UL数据信号和A/N的同时发送。
另一方面,在不进行PUSCH和PUC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与发送A/N的预定的CC无关地,将A/N复用到PUSCH而发送。另外,在多个CC(P小区和S小区)中进行PUSCH发送的情况下,对P小区的PUSCH复用A/N而进行发送。此外,在P小区中不进行PUSCH发送且在多个S小区中进行PUSCH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对S小区索引小的小区复用A/N而进行发送。
(第二方式)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能够应用上行链路的CA的用户终端(ULCAcapableUE)能够实现FDD-TDDCA。另一方面,存在不支持ULCA的用户终端不能实现FDD-TDDCA的顾虑。例如,也考虑低成本的用户终端等虽支持DLCA但不支持ULCA的情况。此外,也考虑有可能根据各CC应用的频带的组合,用户终端不能进行ULCA。
不支持ULCA的用户终端(ULCAnon-capableUE)对UL只具有1个RF。因此,例如,难以如上述图8所示那样按每个子帧切换UL频率。另一方面,为了更多的用户终端在更多的环境下实现TDD-FDDCA,即使是不支持ULCA的用户终端,也优选设为是上述的能够应用TDD-FDDCA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考虑在不支持ULCA的用户终端进行TDD-FDDCA的情况下,或者在TDD小区和FDD小区的双方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的情况下,在TDD小区的UL子帧前后设置不进行UL发送的期间(RF调整期间(RFtuningperiod))(参照图10)。例如,将TDD的UL子帧的前后1ms左右设为RF调整期间(RFtuningperiod)。
但是,在图10所示的方法中,由于在RF调整(RFtuning)中不能进行UL发送,所以存在UL发送的吞吐量降低的顾虑。此外,由于在不能进行UL发送的期间,连A/N反馈也不能进行,所以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也受到限制。由此,存在DL发送的吞吐量也降低的顾虑。
因此,在第二方式中,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TDD小区的UL子帧)中,根据有无发送FDD小区或者TDD小区的A/N来控制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即,考虑A/N的发送,选择TDD小区中的PUCCH发送而设定RF调整期间。由此,即使是在不支持ULCA的用户终端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UL中切换PUCCH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吞吐量的降低。
例如,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用户终端仅限于没有FDD小区的A/N发送的情况下,在T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除此以外在F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参照图11)。即,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有A/N发送的情况下,汇集到FDD的UL而进行PUCCH发送。由此,即使是在TDD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RF调整期间的影响。另一方面,只有在TDD小区中产生较多PUCCH发送的情况下,虽然频繁发生RF调整但能够使PUCCH偏向TDD小区。因此,能够根据DL业务量的偏向,使UL业务量也同样进行偏向。
或者,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有TDD小区的A/N发送的情况下,在T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在该情况下,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有A/N发送的情况下,汇集到TDD的UL而进行PUCCH发送。
这样,根据有无发送FDD小区或者TDD小区的A/N,能够使业务量(PUCCH发送)比较偏向TDD。因此,例如,在FDD小区为宏小区、TDD小区为小型小区的情况下,能够对UL资源比较容易变得空闲的TDD小型小区分配较多PUCCH。此外,通过除了FDD小区之外还利用TDD小区而进行PDCCH发送,能够将业务量进行分散而获得卸载效果。
关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的RF调整(RFtuning)的应用有无,基站能够使用下行控制信息(DCI)或上位层信令等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在该情况下,基站优选利用现有的DCI中的未使用或者PUCCH资源关联的比特来指示。以下,说明从基站对于用户终端的通知方法。另外,关于与上述的基站-UE间通知方法同样的部分,省略说明。
例如,基站能够利用在S小区的DCI中包含的TPC命令区域(ARI),指示有无应用RF调整。此外,基站能够利用包含在通过EPDCCH而被发送的DCI中且对PUCCH资源号码赋予偏移的比特区域(ARO),指示有无应用RF调整。
作为一例,用户终端在通过ARI或者ARO而被指示了TDD小区的UL中的PUCCH发送的情况下,进行RF调整。由此,能够动态且灵活地控制PUCCH发送,且向各小区分散PUCCH发送而获得卸载效果。此外,用户终端由于在没有ARI或者ARO的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RF调整,所以能够抑制在UL中产生不需要的无发送期间。
此外,在EPDCCH中发送DCI的情况下,基站能够将S小区的ARI和ARO进行组合而应用,对用户终端通知有无应用RF调整以及PUCCH资源。例如,基站根据ARO来指定有无应用RF调整,通过ARI来指定该CC中的PUCCH资源而对用户终端通知。这样,通过利用S小区的ARI和ARO,能够有效地利用未使用比特,且灵活地控制PUCCH发送而进行卸载。此外,用户终端由于在没有ARO的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RF调整,所以能够抑制在UL中产生不需要的无发送期间。
此外,关于有无应用RF调整,基站也可以使用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控制信道(PDCCH/EPDCCH)的资源或结构(Config)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
例如,基站能够对搜索空间的种类(公共SS(Common-SS)或者UE固有SS(UE-specific-SS))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公共搜索空间(C-SS)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在用户固有搜索空间(UE-SS)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发送。由此,只要不切换搜索空间的种类就不会进行RF调整,所以能够抑制在UL中产生不需要的无发送期间的情况。此外,通过切换搜索空间的种类,能够控制RF调整,且切换进行PUCCH发送的CC来卸载。
或者,基站能够对控制信道的种类(PDCCH或者EPDCCH)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PDCCH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在EPDCCH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由此,由于只要不切换控制信道的种类就不会进行RF调整,所以能够抑制在UL中产生不需要的UL无发送期间的情况。此外,通过切换控制信道的种类,能够控制RF调整,且切换进行PUCCH发送的CC来卸载。
或者,基站能够对下行控制信息(DCI)被调度了的PDCCH/EPDCCH的位置(CCE号码)对应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进行指示。作为一例,在DCI映射到PDCCH/EPDCCH的CCE/ECCE号码0~30时在P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在除此以外时在S小区中进行PUCCH信号的发送。由此,能够通过调度器来控制RF调整而避免产生不需要的UL无发送期间,且通过进行RF调整(切换PUCCH发送小区)而控制PUCCH的卸载。
这样,通过对搜索空间的种类、控制信道的种类、PDCCH/EPDCCH的位置等对应小区信息,能够通过DCI的调度来指示发送PUCCH信号的CC,而不会增加开销。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利用在不应用CA的情况下的反馈定时作为对于FDD小区、TDD小区的各自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的HARQ定时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eNB内CA中,也可以将TDD小区中的DLHARQ定时设为与FDD的DLHARQ定时相同(参照图12)。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从发送了在TDD小区的各DL子帧中发送的PDSCH信号的子帧起预定期间(例如,4ms)后的FDD小区的UL子帧中反馈对于该PDSCH信号的A/N。由此,能够将TDD的DLHARQ中的反馈延迟降低到4ms。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在1个UL子帧中反馈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数目,遍及多个子帧而分散,所以在存在基站对于送达确认信号的检测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对DLHARQ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下,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TDD小区的UL子帧)中,对哪个CC复用A/N而进行PUCCH发送成为问题。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在上述第一方式中表示的任一个方式,选择要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例如,在图12中,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与主小区的设定无关地,将PUCCH发送限定于一方的小区(FDD小区或者TDD小区)而进行的情况下,举出在P小区或者S小区中进行的情况或者在该子帧中进行A/N发送的小区中进行的情况等。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TDD-FDDCA,但本实施方式能够应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FDD-FDDCA或TDD-TDDCA。
例如,在FDD-FDD或者TDD-TDD的基站间CA(eNB间CA)中,多个CC独立地进行HARQ。在该情况下,能够从多个CC在同一子帧中分别同时发送A/N(PUCCH发送)。另一方面,在FDD-FDD或者TDD-TDD的基站内CA(eNB内CA)中,(1)可以与eNB间CA同样地,多个CC独立地进行HARQ,(2)也可以对任一个CC复用多个CC量的A/N而发送。在后者(2)的情况下,由于A/N汇集到某一个CC,所以不会产生A/N的同时发送。
(无线通信***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一例。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例如是LTE***或者包括超3G的***。在该无线通信***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的***频带设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此外,该无线通信***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
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的双方(双重连接(dualconnectivity))。此外,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间,应用基站内CA(eNB内CA)或者基站间CA(eNB间CA)。此外,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中的一个能够应用FDD,另一个应用TDD。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作为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或者,无线基站12间)进行有线连接(光纤(Opticalfiber)、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且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HomeeNodeB)、微型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对应于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除了移动通信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在此,说明在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通过该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而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ACK/NACK等。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的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上位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括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等。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而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给无线基站1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5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判定单元309而构成。
控制单元301控制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在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还进行在PUSCH中传输的上行数据、在PUCCH或者PUS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有关的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号(DCI)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或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此外,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eNB间CA中,控制单元301按多个CC的每个独立地设置,在eNB内CA中,控制单元301对多个CC公共地设置。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而言,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assignment)和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ULgrant)。
例如,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将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汇集A/N而复用(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此外,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将与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的RF调整的应用有无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
具体而言,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利用S小区的ARI和ARO,生成与用户终端利用于A/N反馈的小区(反馈目的地的小区)或在该小区中利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利用S小区的ARI和ARO,生成与有无应用RF调整或利用的PUCCH资源有关的信息。
另外,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也可以将与用户终端的A/N的反馈目的地的小区有关的信息、与有无应用RF调整有关的信息与搜索空间的种类、控制信道的种类或者PDCCH/EPDCCH的位置等相对应来生成控制信息。在该情况下,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控制信息。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对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对在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和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对于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并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309。判定单元309基于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而发送。
图17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等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7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反馈控制单元)、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判定单元409而构成。
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对于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重发控制判定结果,控制上行控制信号(A/N信号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号从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9输出。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作为控制对于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A/N)的反馈的反馈控制单元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决定在应用CA的通信***中要反馈A/N的小区(或者CC)、要分配A/N的PUCCH资源。例如,控制单元401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等,决定A/N的反馈目的地的小区、要利用的PUCCH资源并对映射单元404进行指示。
例如,在应用TDD-FDDCA的上述第一方式的方式1中,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在1个CC中发送A/N的情况下,限定于FDD小区而进行PUCCH发送(参照上述图7)。在该情况下,与FDD小区是P小区还是S小区无关地,使用FDD小区的PUCCH来进行A/N的反馈。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方式2中,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在1个CC中发送A/N的情况下,使用FDD小区和TDD小区而发送PUCCH发送(参照上述图8)。具体而言,进行控制,使得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的定时中,在T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在除此以外的子帧中,在FDD小区的UL中进行PUCCH发送。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方式3中,控制单元401在1个CC中发送ACK/NACK的情况下,基于有无发送FDD小区或者TDD小区的A/N,决定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子帧中进行PUCCH发送的小区(参照上述图9)。
此外,在应用TDD-FDDCA的上述第二方式中,控制单元401基于有无发送FDD小区或者TDD小区的A/N,决定有无应用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成为UL的定时中的RF调整(参照上述图11)。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的反馈信号)。此外,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另外,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UL许可的情况下,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分配部)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控制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和上行数据信号的对于无线资源(PUCCH、PUSCH)的分配。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进行反馈(PUCCH发送)的CC(小区),对该CC的PUCCH进行A/N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所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调度信息(对于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即使是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与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小区有关的信息、与有无应用RF调整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在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409。判定单元409基于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显的。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例如,能够适当组合上述的多个方式而应用。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9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3-199481。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应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以及
反馈控制单元,在预定的UL子帧中分配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而反馈,
与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无关地,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任一方或者双方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并且,在FDD小区的一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对于在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除了从TDD小区的UL子帧起4个子帧前的DL子帧以外的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将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和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限定分配到FDD小区的PUCC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在TDD小区的PUCCH中分配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和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若FDD小区为主小区,则在FDD小区的PUCCH中分配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和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若TDD小区为主小区,则在TDD小区的PUCCH中分配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和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基于有无发送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或者有无发送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决定将送达确认信号汇集而分配的小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接收包括与设定PUCCH的小区有关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在没有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情况下或者有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情况下,在TDD小区中分配送达确认信号,且在该TDD小区的UL子帧的前后将FDD小区的UL子帧作为无发送而进行RF调整。
9.一种基站,与利用不同的双工模式的其他的基站应用载波聚合而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
生成单元,生成DL信号;
发送单元,在DL子帧中,将所述DL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及
接收单元,在UL子帧中,接收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
所述生成单元在与其他的基站相同的定时被设定UL子帧的子帧中,生成与用户终端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有关的信息。
10.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用户终端应用载波聚合与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步骤;以及
在预定的UL子帧中分配对于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而反馈的步骤,
与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无关地,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双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任一方或者双方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并且,在FDD小区的一方中设定UL子帧的情况下,利用FDD小区的UL子帧而反馈送达确认信号。
CN201480052826.0A 2013-09-26 2014-09-19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55804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481 2013-09-26
JP2013199481A JP6031017B2 (ja) 2013-09-26 2013-09-26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4/074861 WO2015046060A1 (ja) 2013-09-26 2014-09-19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471A true CN105580471A (zh) 2016-05-11

Family

ID=5274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826.0A Pending CN105580471A (zh) 2013-09-26 2014-09-19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0988B2 (zh)
EP (1) EP3051903A4 (zh)
JP (1) JP6031017B2 (zh)
CN (1) CN105580471A (zh)
WO (1) WO20150460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164A (zh) * 2019-06-11 2020-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时分双工tdd控制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20052C (en) 2013-09-27 2017-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feedback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JP6555833B2 (ja) * 2015-04-10 2019-08-0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siレポートの適用時間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CA2996405C (en) * 2015-08-31 2024-01-1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024362B (zh) 2016-11-03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9158603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Sony Corporation Unused portion of radio resources
JP6751180B2 (ja) * 2019-05-22 2020-09-0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使用す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JP2023025895A (ja) * 2021-08-11 2023-02-24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の遅延を低減する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8720A2 (ko) * 2011-02-10 2012-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39231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0740B (zh) * 2011-02-07 2017-10-1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免许可频谱中操作补充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US9042277B2 (en) * 2011-04-11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112972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or methods for providing epdcch in a multiple carrier based and/or quasi-collated network
US9497747B2 (en) * 2012-06-22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carrier configurations
US9680628B2 (en) * 2012-07-25 2017-06-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US9538503B2 (en) * 2013-03-28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ggregation of FDD and TDD cells
US9706568B2 (en) * 2013-06-28 2017-07-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joint FDD and TDD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22210B1 (en) * 2013-07-01 2017-11-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and discontinous reception handling under joint TDD-FDD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37020B2 (en) *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8720A2 (ko) * 2011-02-10 2012-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39231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164A (zh) * 2019-06-11 2020-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时分双工tdd控制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2073164B (zh) * 2019-06-11 2023-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时分双工tdd控制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6060A1 (ja) 2015-04-02
US10090988B2 (en) 2018-10-02
EP3051903A4 (en) 2017-05-10
JP6031017B2 (ja) 2016-11-24
JP2015065622A (ja) 2015-04-09
EP3051903A1 (en) 2016-08-03
US20160234004A1 (en) 201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101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551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385676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82831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879906B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339739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01735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4171169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580471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507992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797808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580469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235174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9260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4012131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133469A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JP6907119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099948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6757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及***
JP2022111245A (ja) 端末、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7010696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999486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80023136A (ko) 차세대 무선 액세스망을 위한 하향 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068460A (ja) ユーザ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