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6184B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6184B
CN105576184B CN201510573906.7A CN201510573906A CN105576184B CN 105576184 B CN105576184 B CN 105576184B CN 201510573906 A CN201510573906 A CN 201510573906A CN 105576184 B CN105576184 B CN 105576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lectrode
rechargeable battery
fuse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39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6184A (zh
Inventor
李元俊
卞相辕
郭承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17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7118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7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6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6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current, e.g. f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3F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在单元电池的内部和外部的保险丝,从而通过防止由于电短路在单元电池中出现的异常故障而提高安全性。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并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中的一个包括保险丝部。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此申请要求2014年11月5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153085和2015年2月4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017294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被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重复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通常可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和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型电子设备。通过将几个电池单元连接成组的形状得到的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广泛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动机的电源。
可再充电电池被制造成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形状和棱柱形形状。可再充电电池典型地构造有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并且隔板被***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盖组件。
当电池被过充电和/或壳体内的电解质已分解时,可再充电电池可能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并且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可能增加,这可能导致可再充电电池起火和/或***。因此,需要在上述或类似情况下具有提高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在单元电池的内部和外部的保险丝的可再充电电池,从而通过防止(或最小化)跟随电短路的单元电池中的异常故障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将在下面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中进行描述或根据下面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和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并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其中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中的一个包括第一保险丝部。
第一电极端子可以包括:联接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板的第一上主体部;连接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电极板的第一下主体部;以及在第一上主体部与第一下主体部之间的第一保险丝部。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和/或第一下主体部更大的电阻。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和/或第一下主体部更小的横截面面积。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和/或第一下主体部更小的厚度。
第一电极端子可以包括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电极主体部和从电极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到壳体的内部的第一保险丝部。
第二电极端子可以包括:联接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端子板的第二上主体部;连接到壳体的内部的第二电极板的第二下主体部;以及在第二上主体部和第二下主体部之间的第一保险丝部。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和/或第二下主体部更大的电阻。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和/或第二下主体部更小的横截面面积。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和/或第二下主体部更小的厚度。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电极组件的相对侧以分别将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一集电板和第二集电板,其中第一集电板包括第二保险丝部。
第一集电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连接部和从连接部延伸并联接到第一电极板的延伸部。
第二保险丝部可以被形成在连接部中并与第一电极端子隔开。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具有比第二保险丝部的电阻更大的电阻。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壳体的盖组件,并包括具有短路孔的盖板,其中盖组件包括在短路孔中的反转板。
第一保险丝部可以在第一电极端子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高度,该高度等于或小于盖板的厚度。
反转板可以包括向下凸出的圆形部和固定到盖板的边缘部。
当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反转板可以反转并接触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端子板。
反转板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位于单元电池内部的集电板中的保险丝和位于单元电池外部的电极端子中的保险丝,其中当出现电短路时,形成在单元电池外部的保险丝可以比形成在单元电池内部的保险丝更早地熔化。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中,由电短路产生的电弧可以出现在单元电池的外部,最小化(或防止)单元电池内部的异常故障,从而提高了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正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的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2的第一集电板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对应于可再充电电池中的图2的部分“A”的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和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正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使得它们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获得和使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正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了图2的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图2的第一集电板的透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第一集电板20、第二集电板30、壳体40和盖组件50。
电极组件10通过卷绕或层叠包括是薄板或薄层的第一电极板11、隔板13和第二电极板12的层叠结构形成。第一电极板11可以用作正电极,第二电极板12可以用作负电极。
第一电极板11可以通过在由例如由铝制成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一电极集电体上涂覆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形成,并包括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也就是没有涂覆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的区域。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11a成为第一电极板11和其外部之间(即第一电极板11与第一集电板20之间)的电流流动路径。然而,第一电极板11的材料不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材料。
第二电极板12可以通过在由例如由铜或镍制成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二电极集电体上涂覆例如石墨或碳的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形成,并包括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也就是没有涂覆第二电极活性物质的区域。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12a成为第二电极板12和其外部之间(即第二电极板12与第二集电板30之间)的电流流动路径。然而,第二电极板12的材料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材料。
第一电极板11和第二电极板12的极性可以颠倒。例如,第一电极板11可以是负电极,第二电极板12可以是正电极。
隔板13位于第一电极板11和第二电极板12之间,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电短路并允许锂离子在它们之间移动。隔板13可以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复合膜(或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复合膜制成)。然而,隔板13的材料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材料。
第一集电板20和第二集电板30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0的两端,用于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和第二电极板12。
第一集电板20可以由诸如铝等的导电材料制成,并接触突出到电极组件10的一端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a,由此电连接第一集电板20和第一电极板11。参考图2和图4,第一集电板2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一延伸部23、第一端子孔24、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
第一连接部21位于电极组件10的上部和盖组件50的下部之间,并且基本上是平面的。第一连接部21可以被分成其中形成有第一端子孔24的第一端子区域st和其中形成有保险丝孔25的保险丝区域sf。
第一延伸部23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1的端部弯曲并远离该端部延伸,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接触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a。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延伸部23相交于角部C,并且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延伸部23在角部C处彼此垂直(例如,在角部C周围弯曲)。
第一端子孔24被形成在第一连接部21中,也就是在第一端子区域st中。盖组件50的第一电极端子52被装配并联接到第一端子孔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孔24和第一连接部21的角部C彼此隔开。
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被形成在(或接近)电极组件10的上部区域,例如,在第一连接部21的保险丝区域sf中(或上),以便不与壳体内的电解质接触,从而最小化由于保险丝区域sf中产生的热量导致点燃电解质的可能性。因此,保险丝区域sf邻近于第一连接部21的角部C,使得保险丝区域sf不与联接到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的第一电极端子52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穿过第一连接部21的孔相对,保险丝孔25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一连接部21更小的厚度的槽。当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反转板60和第二端子板56可以彼此接触,导致可再充电电池100中的电短路。由过充电或电解质的分解产生的增加的热量可能导致过大的压力。在电短路之后,大量的电流可能流过可再充电电池,并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产生甚至更多的热量。保险丝孔25然后用作当暴露到过多的热量时通过熔化保险丝孔25周围的区域切断电流流动的保险丝。因此,当可再充电电池100被过充电至导致短路的点时,通过熔化保险丝孔25周围的区域,保险丝孔25防止(或停止)电流流动,从而在可再充电电池100到达诸如起火和/或***的危险境地之前停止可再充电电池100进一步充电。
如图4所示,保险丝突起26相对于保险丝区域sf的表面从保险丝区域sf的一端朝电极组件10倾斜地弯曲并延伸。至少一个保险丝突起26可形成在保险丝孔25的左侧和右侧的每一个处。保险丝突起26可在保险丝孔25周围弯曲,并且可以在短路出现在可再充电电池100中之前加强保险丝区域sf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因此,当可再充电电池100被暴露于外部冲击而不是短路时,尽管在形成保险丝孔25的区域的相对低的电阻,通过加强保险丝区域sf,保险丝突起26可防止可再充电电池100弯曲或损坏。形成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的保险丝区域sf也被称为第二保险丝部27。
第二集电板30可以由诸如镍或铜的导电材料制成,并接触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2a,该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2a突出到电极组件10的另一端,将第二集电板30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12。第二集电板3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31、第二延伸部33和第二端子孔34。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集电板30可以省略和图4中示出的第一集电板20的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对应的保险丝孔和保险丝突起。例如,当用作保险丝的保险丝孔25被提供在第一集电板20中时,这些特征可以从第二集电板30中省略。此外,由于第一集电板20由具有比第二集电板30的材料(例如,镍或铜)的熔点更高的熔点的材料(例如,铝)制成,第一集电板20可以更适合于作为保险丝。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保险丝孔和保险丝突起可形成在第二集电板30中,而不是在第一集电板20中形成保险丝孔25和保险丝突起26。
壳体40可以由诸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的导电金属制成,并具有大致长方体棱柱形状,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第一集电板20和第二集电板30的开口。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40和盖组件50在盖组件50的周界处基本上打开的部分彼此联接。壳体40的内表面与电极组件10、第一集电板20、第二集电板30和盖组件50绝缘。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壳体40可以具有例如正极性的极性。
盖组件50被联接到壳体40。盖组件50可包括盖板51、第一电极端子52、第二电极端子53、衬垫54、第一端子板55和第二端子板56。另外,盖组件50可以进一步包括塞57、通气板58、上绝缘构件59a、连接板59b、反转板60和下绝缘构件61。
盖板51密封壳体40的开口,并且可以由与壳体40相同的材料制成。盖板51可以具有与壳体40相同的极性。
第一电极端子52穿过盖板51的一侧,并被电联接到第一集电板20。
第一电极端子52可以具有柱的形状,可以包括被暴露在盖板51的上部分上方的第一上主体部52a、位于盖板51下方的第一下主体部52b以及在盖板51的上部分处或其下方的第一保险丝部52c。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险丝52c可以在第一电极端子52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和盖板51的厚度相等或更小的高度。
第一上主体部52a可被铆接至位于壳体40外部的第一端子板55,可以形成突起部52a1以防止第一电极端子52从盖板51脱落。
第一下主体部52b被连接到位于壳体40内的第一集电板20(也就是被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并形成有法兰以防止第一电极端子52从盖板51脱落。此外,第一下主体部52b的柱的位于法兰下方的部分被装配到第一集电板20的第一端子孔24内。第一电极端子52可被电连接到盖板51。
第一保险丝部52c被形成在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之间。第一保险丝部52c可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从而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或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另外,第一保险丝部52c可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或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52c的厚度或横截面面积可以根据在可再充电电池100中跟随短路所需的保险丝容量变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保险丝部52c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或孔,以提供比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或第一上主体部52a和第一下主体部52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52c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形成在第一集电板20中的第二保险丝部27更大的电阻。例如,通过形成相对低的厚度的第一保险丝部52c,第一保险丝部52c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保险丝部27更大的电阻,或通过在第二保险丝部27中形成相对大的孔或槽,第一保险丝部52c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保险丝部27更小的保险丝容量。
第一保险丝部52c可以用作通过由于电短路大量的电流流过可再充电电池100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第一保险丝部52c周围的区域切断电流的流动的保险丝。当由在过充电或电解质的分解期间产生的热引起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或当第二端子板56被连接到外部可再充电电池并随后经受高电压断开时,反转板60可以反转并接触第二端子板56,从而引起可再充电电池100中的电短路。因此,第一保险丝部52c在形成于可再充电电池100内的第二保险丝部27熔化之前熔化。因此,跟随电短路,通过从电池单元中分离第一电极端子52以在电池单元外部产生电弧,减少(或防止)了由于当第二保险丝部27在单元电池内熔化时产生的任何电弧导致的异常***的风险。
***模制部件M可以包围或覆盖第一保险丝部52c的周围,并接触衬垫54和电绝缘或导电连接板59b,使得***模制部件M可以加强第一保险丝部52c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因此,当可再充电电池100被暴露于不希望的外部冲击时,第一保险丝部52c不会被容易地切断。***模制部件M可以是树脂、塑料等,但不限于此。此外,***模制部件M的强度可以等于或高于衬垫54和/或连接板59b的强度。此外,***模制部件M可以被应用于以下描述的所有实施例。
第二电极端子53穿过盖板51的另一侧,并被电连接到第二集电板30。第二电极端子53具有与第一电极端子5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其重复描述在本文中被省略。第二电极端子53可具有柱的形状,可省略对应于第一保险丝部52c的保险丝部,并与盖板51绝缘。
衬垫54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位于盖板51与第一电极端子52和第二电极端子53的每一个之间。衬垫54密封盖板51与第一电极端子52和第二电极端子53的每一个之间的空间。衬垫54防止外部湿气渗透到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并防止被包含在可再充电电池100中的电解质流出。
第一端子板55可以被铆接到第一电极端子52的上柱,以将第一电极端子52固定到盖板51。
第二端子板56可被铆接到第二电极端子53的上柱,以将第二电极端子53固定到盖板51。第二端子板56被形成为允许第二电极端子53从与盖板51隔开的外部,也就是在上绝缘构件59a上方,装配到其第二端子板56,并被形成为延伸以覆盖短路孔51c。第二端子板56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53。当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反转板60可以反转,并且向上和凸出地突出,并接触第二端子板56,从而引起电短路。这种内部压力的增加可能跟随高电压断开发生,例如在第二端子板56被连接到外部可再充电电池之后发生,或跟随可再充电电池100的过充电或电解质的分解发生。电短路可能会引起大电流流过和热量的产生。第一保险丝部52c或第二保险丝部27可以用作保险丝,从而提高了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安全性。
塞57密封盖板51的电解质注入孔51a,通气板58被安装在盖板51的通气孔51b中,并包括被形成为在预定压力下打开的缺口58a。
上绝缘构件59a位于第二电极端子53与盖板51之间,并接触盖板51和衬垫54。上绝缘构件59a将第二电极端子53与盖板51绝缘。
连接板59b位于第一电极端子52与盖板51之间,并接触盖板51和衬垫54。连接板59b电连接第一电极端子52和盖板51。
反转板60被形成在盖板51的短路孔51c中,并被紧固在上绝缘构件59a和盖板51之间。反转板60包括向下凸出的圆形部和固定到盖板51的边缘部。反转板60可以例如在第二端子板56被连接到外部可再充电电池之后跟随高电压断开反转并向上凸出地突出。当可再充电电池100被过充电和/或当电解质分解时,可能产生热,这增加了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内部压力,并可能导致反转板60反转,以便它向上凸出地突出。反转板60可以具有与盖板51相同的极性。
下绝缘构件61被形成在盖板51与第一集电板20和第二集电板30的每一个之间,并防止(或最小化其可能性)不期望的短路发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具有第一保险丝部52c的第一电极端子52和具有第二保险丝部27的第一集电板20。因此,在电短路的情况下,形成在单元电池外部的第一保险丝部52c将在形成于单元电池内部的第二保险丝部27熔化之前熔化。因此,由电短路产生的任何电弧将在单元电池外部产生,而不是在单元电池内部。
因此,通过防止在电短路期间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异常故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对应于可再充电电池中的图2的区域“A”的区域“A'”的放大剖视图。
除了被形成在第一电极端子252中的第一保险丝部252b的长度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具有和图2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200中,对于和根据本发明的在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重复描述被省略,下面的描述主要公开了被形成在第一电极端子252中的第一保险丝部252b的功能。
参考图5,第一电极端子252包括用作保险丝的第一保险丝部252b。第一电极端子252包括电极主体部252a和第一保险丝部252b。电极主体部252a突出到盖板51的外部,并被联接到第一端子板255。电极主体部252a可以被铆接到第一端子板255,但不限于此。当电极主体部252a通过铆接被联接到第一端子板255时,形成突起252a1以防止第一电极端子252从盖板51脱落。第一保险丝部252b被形成为从电极主体部252a的一端(即底端)延伸到壳体40的内部。第一保险丝部252b可被形成为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和电极主体部252a相比),从而具有比电极主体部252a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252b也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具有比电极主体部252a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252b的厚度或横截面面积可以根据当在可再充电电池200中发生短路时所需的保险丝容量变化。
另外,第一保险丝部252b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形成在第一集电板20中的第二保险丝部27更大的电阻。例如,第一保险丝部252b可以通过形成相对低的厚度的第一保险丝部252b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保险丝部27更大的电阻,或者通过在第二保险丝部27中形成相对大的孔或槽被形成为具有第二保险丝部27更小的保险丝容量。
第一保险丝部252b可以用作通过由于电短路大量的电流流过可再充电电池200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第一保险丝部252b周围的区域切断电流的流动的保险丝。当由在过充电或电解质的分解期间产生的热引起的可再充电电池200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或当第二端子板56被连接到外部可再充电电池并随后经受高电压断开时,反转板60可以反转并接触第二端子板56,从而引起可再充电电池200中的电短路。因此,第一保险丝部252b在形成于可再充电电池200内的第二保险丝部27熔化之前熔化。因此,跟随电短路,第一保险丝部252b防止了电流流动,从而防止(或最小化)当形成在单元电池内部的第二保险丝部27熔化时产生的电弧,并最终防止了可再充电电池200异常***的风险。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除了第一保险丝部53c被形成在第二电极端子53中而不是在第一电极端子52中,以及第一集电板20不包括对应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二保险丝部27的第二保险丝部之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具有和图2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300中,对于和根据本发明的在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重复描述被省略,下面的描述主要公开了形成在第二电极端子53中的第一保险丝部53c的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险丝部53c可被形成在第二电极端子53中,并且第一集电板20可以包括第二保险丝部27。
参考图6,可再充电电池300包括电极组件10、第一集电板20、第二集电板30、壳体40和盖组件50。
盖组件50包括第一电极端子52和第二电极端子53,它们各自突出到壳体40的外部,并分别被联接到第一端子板55和第二端子板56。
第二电极端子53穿过盖板51,并被电联接到第二集电板30。
第二电极端子53可以具有柱的形状,并可以包括被暴露到盖板51的上部的第二上主体部53a、位于盖板51下方的第二下主体部53b以及在盖板51的上部处或其下方的第一保险丝部53c。
第二上主体部53a可被铆接到位于壳体40外部的第二端子板56,可以形成突起部53a1以防止第二电极端子53从盖板51脱落。
第二下主体部53b被连接到位于壳体40的内部的第二集电板30(也就是被连接到第二电极板12),形成有法兰以防止第二电极端子53从盖板51脱落。此外,位于法兰下方的第二下主体部53b的柱的一部分被装配到第二集电板30的第二端子孔34内。第二电极端子53可以与盖板51电绝缘。
第一保险丝部53c被形成在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之间。第一保险丝部53c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从而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或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另外,第一保险丝部53c可以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或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53c的厚度或横截面面积可以根据跟随可再充电电池300中的电短路所需的保险丝容量变化。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保险丝部53c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槽或孔,以提供比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或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另外,第一保险丝部53c可以由与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不同并具有更大电阻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保险丝部53c可以由具有比第二上主体部53a和第二下主体部53b的材料,也就是铜(Cu),更大的电阻的复合金属制成。
第一保险丝部53c用作通过由于电短路大量的电流流过可再充电电池300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第一保险丝部53c周围的区域切断电流的流动的保险丝。当由在过充电或电解质的分解期间产生的热引起的可再充电电池300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或当第二端子板56被连接到外部可再充电电池并随后经受高电压断开时,反转板60可以反转并接触第二端子板56,引起可再充电电池300中的电短路。因此,在电短路之后,第一保险丝部53c从可再充电电池300的外部,也就是在单元电池的外部,产生电弧,同时从单元电池分离第二电极端子53,从而提高了单元电池的内部安全性。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可被应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可再充电电池300具有和可再充电电池100或200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下面的描述主要公开了可再充电电池100或200与可再充电电池300之间的差异。
如图7A和图7B所示,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板11和第二电极板12的第一电极接线片17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9位于盖板51和电极组件10之间,并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引线17a和第二电极引线19a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352和第二电极端子353。
第一电极端子352包括被暴露到盖板51的上部的第一上主体部352a、位于盖板51下方的第一下主体部352b和位于第一上主体部352a与第一下主体部352b之间的第一保险丝部352c。第一保险丝部352c被形成为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从而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352a和第一下主体部352b或第一上主体部352a和第一下主体部352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另外,第一保险丝部352c被形成为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具有比第一上主体部352a和第一下主体部352b或第一上主体部352a和第一下主体部352b中的一个更大的电阻。第一保险丝部352c用作通过由于电短路大量的电流流过可再充电电池300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第一保险丝部352c周围的区域切断电流的流动的保险丝。因此,第一保险丝部352c可以因电短路迅速熔化并从单元电池的外部产生电弧,同时从单元电池分离第一电极端子352,从而防止单元电池内出现异常***的风险。
由于第二电极端子353具有和第一电极端子352基本相同的结构,其重复解释被省略。然而,在第二电极端子353中可以省略对应于第一电极端子352的第一保险丝部352c的部件。
为了确保在渗透或刺穿可再充电电池300期间用于电动车辆的可再充电电池300的安全性,盖板51和壳体40不应该有极性,使得第一电极端子352和第二电极端子353可以与盖板51绝缘。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端子352和第二电极端子353可以通过衬垫54与盖板51电绝缘。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可实现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此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9)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和
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并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中的一个包括第一保险丝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由***模制部件包围并与所述***模制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
联接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板的第一上主体部;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第一电极板的第一下主体部;和
在所述第一上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下主体部之间的所述第一保险丝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一下主体部更大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一下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更小的横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一下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更小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
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极主体部;和
从所述电极主体部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第一保险丝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包括:
联接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端子板的第二上主体部;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第二电极板的第二下主体部;和
在所述第二上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下主体部之间的所述第一保险丝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二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下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更大的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二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下主体部中的至少一个更小的横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具有比所述第二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下主体部或所述第二上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下主体部中的一个更小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相对侧以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集电板以及将所述第二电极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集电板,其中所述第一集电板包括第二保险丝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集电板进一步包括:
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连接部;和
从所述连接部延伸并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延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二保险丝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保险丝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保险丝部的电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密封所述壳体的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包括:
具有短路孔的盖板,和
在所述短路孔中的反转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保险丝部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和所述盖板的厚度相等或更小的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反转板包括:
向下凸出的圆形部件;和
固定到所述盖板的边缘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当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所述反转板反转以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端子板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反转板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板。
CN201510573906.7A 2014-11-05 2015-09-10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5576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53085 2014-11-05
KR20140153085 2014-11-05
KR1020150017294A KR102371189B1 (ko) 2014-11-05 2015-02-04 이차 전지
KR10-2015-0017294 2015-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6184A CN105576184A (zh) 2016-05-11
CN105576184B true CN105576184B (zh) 2020-07-21

Family

ID=5414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3906.7A Active CN105576184B (zh) 2014-11-05 2015-09-10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41997B2 (zh)
EP (1) EP3018734B1 (zh)
CN (1) CN105576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6010B1 (ko) 2013-06-19 2017-01-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248595B1 (ko) * 2014-04-15 2021-05-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323949B1 (ko) * 2015-03-03 2021-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상부 커버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JP6528976B2 (ja) * 2016-11-08 2019-06-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KR102571489B1 (ko) * 2018-03-21 2023-08-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WO2022243716A1 (en) * 2021-05-19 2022-11-24 Saft Cove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correspond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battery
WO2023148548A1 (en) * 2022-02-03 2023-08-10 G.D S.P.A. Method to produce a battery for energy stora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51256U (zh) * 2012-06-19 2013-01-02 东莞市胜邦通讯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物锂电池的热保险装置
CN103703590A (zh) * 2012-03-15 2014-04-02 株式会社东芝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241589A (zh) * 2013-06-19 2014-12-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1572A1 (fr) 1991-12-06 1993-06-10 Yuasa Corporation Pile mince et pile mince monolitique
JP2006012602A (ja) * 2004-06-25 2006-01-1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
JP2008293700A (ja) * 2007-05-22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ユニット
WO2011007535A1 (ja) 2009-07-17 2011-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接続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126839B1 (ko) 2010-06-04 2012-03-2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693288B1 (ko) * 2013-04-17 2017-01-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퓨즈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CN203674303U (zh) * 2013-11-22 2014-06-25 深圳市迪凯特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590A (zh) * 2012-03-15 2014-04-02 株式会社东芝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2651256U (zh) * 2012-06-19 2013-01-02 东莞市胜邦通讯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物锂电池的热保险装置
CN104241589A (zh) * 2013-06-19 2014-12-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8734A1 (en) 2016-05-11
US9741997B2 (en) 2017-08-22
EP3018734B1 (en) 2017-11-08
CN105576184A (zh) 2016-05-11
US20160126534A1 (en) 2016-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1663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5576184B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880227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901205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40303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264579B1 (ko) 퓨즈 영역이 형성된 집전판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EP251536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90582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85420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003817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20009149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1099853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8017163A (zh) 二次电池
EP289977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33749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371189B1 (ko) 이차 전지
US933746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457497B1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