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6398B -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6398B
CN105566398B CN201511027369.2A CN201511027369A CN105566398B CN 105566398 B CN105566398 B CN 105566398B CN 201511027369 A CN201511027369 A CN 201511027369A CN 105566398 B CN105566398 B CN 105566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lex
rhodium
iii
oxidation
glau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73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6398A (zh
Inventor
梁宏
陈振锋
刘延成
韦健华
覃其品
吉晓辉
莫祖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10273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6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6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6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6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63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73Rhodium compounds
    • C07F15/008Rhodium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配合物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本发明所述的三种合成的方法逐渐由复杂变简单,与之现有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完全不同。申请人还考察配体OGC、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和本发明所述配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及本发明所述配合物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发现:与配体OGC和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相比,本发明所述配合物表现出了显著增强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现有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本发明所述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Description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广泛而显著药理活性的生物碱。一般认为,大多数氧化阿朴啡碱的平面超离域共轭结构以及不同取代基团(如亚甲二氧基基团(-O-CH2-O-)、甲氧基(-OCH3))的存在与其抗肿瘤活性具有显著关系。如能进行合理的结构改造,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氧化海罂粟碱(Oxoglaucine,OGC)是一种典型的氧化阿朴啡碱,广泛存在于木兰科、番荔枝科、罂粟科、防己科等中药植物中。目前对氧化海罂粟碱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从如上所述的不同科属的植物中(尤其是药用植物中)发现并进行分离提纯;二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研究氧化海罂粟碱的全合成或半合成,如通过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如高碘酸、醋酸锰(III))可以以波尔定碱或海罂粟碱为原料制得氧化海罂粟碱;另外则是对其潜在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活性)进行分子机理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氧化海罂粟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和抑菌活性,以及抗血小板凝聚、加速组织舒张以及免疫抑制活性等。但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氧化海罂粟碱在天然植物中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不利于对其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而有机半合成方法在产率上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制取成本的限制,目前对于氧化海罂粟碱的拓展研究尚显不足。
另一方面,基于药用活性配体的药物无机化学研究在近年来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蓬勃发展而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双核铑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后,研究者逐渐开始对金属铑配合物进行研究。同时铑与铂、钌属同一周期的过渡金属,基于铂、钌优良的抗肿瘤活性,人们试图挖掘金属铑配合物在抗肿瘤活性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许多实验研究表明,铑的配合物对B16黑肿瘤、Lewis肺癌、Ehrilch腹水癌、口腔癌肿、MCa乳腺癌和P388小鼠细胞白血病都有活性。具有与顺铂相似的顺式结构的[RhCl3(NH3)3],首先被用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选择特异性的对Sarcoma180有抑制作用。双核铑(II)的羧酸盐对P388、leukemia、Sarcoma180等有较高的抑制率。另外研究表明金属铑配合物对DNA碱基对错配具有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并利用光切割DNA原理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截至目前,国内外以氧化阿朴啡类生物碱(如鹅掌楸碱、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仅限于本发明人所在课题组。从本申请人已经报道的多种金属配合物来看,它们虽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方面但仍不够突出;因此,合理设计合成和发现更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较已有的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具有更高抗肿瘤活性、且源于氧化海罂粟碱的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以及它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下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申请人在研究合成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时,在对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的二甲基亚(DMSO)储液的放置观察中,意外地发现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储液颜色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深黄色逐渐转变成***。这提示着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复杂的分离和分步的成分/结构鉴定,确定了最初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的配体和配位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发现使我们提出了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一种合成方法:
取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所述的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采用下述制备: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即RhCl3·nH2O,下同)置于极性溶剂中进行配位反应,即得。
作为起始配体,氧化海罂粟碱(氧化海罂粟碱简写为OGC,下同)的分子式为C20H17NO5,分子量为351g/mol,化学结构式如下:
该分子结构中,氧化阿朴啡母环的7位杂环N原子与8位羰基O原子具有较强的螯合配位能力。本申请人将其与金属离子—铑(III)配位反应,合成得到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以下简称配合物1),如下式(II)所示。在配合物1中,OGC与Rh(III)以7-N、8-O双齿螯合的配位方式配位反应。基于Rh(III)的配位方式和配位数,OGC与Rh(III)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类型的配合物。
具体在制备配合物1时,可采用常压溶液法或高压溶剂热法进行合成。
上述制备配合物1的方法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乙醇,或者是乙醇与选自水、甲醇、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的组合,或者是乙醇与选自甲醇、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当极性溶剂中同时含有乙醇和其它溶剂时,乙醇在极性溶剂中所占的比例为50~99v/v%。所述极性溶剂的用量可根据需要确定,通常情况下,1mmol的氧化海罂粟碱和1mmol的三氯化铑用5~30mL的极性溶剂来溶解。
上述第一种合成方法中,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配合物1为宜,优选是将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配成10~20mmol/L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上述第一种合成方法中,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目标产物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7天以上。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选是在≥50℃的条件下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时,即代表有目标产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目标产物)。
由上式(I)所示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以下简称配合物2)的化学结构可以看出,原配合物1上的OGC配体的1-甲氧基在配合物2中已经变为脱质子化的1-羟基,申请人认为这可能与Rh(III)的催化活性有关。因此,配合物2实际上是一种以新型氧化阿朴啡碱衍生物(以下简称为L)为配体的铑(III)金属配合物,而该配体L的金属配合物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反应的可行性、优化其反应条件,以便为后续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本申请人又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尝试,以期寻找到合成周期短、简单易操作的配合物2的合成方法。最终,我们成功获得了另外两种可以合成配合物2的方法,分别如下: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二种合成方法:取三氯化铑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乙醇,搅拌反应,所得反应液静置,有晶体析出,分离,得到铑中间体([Rh(DMSO)3Cl3]);所得铑中间体与氧化海罂粟碱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上述第二种合成方法中,1mmol三氯化铑通常加入20~40mL乙醇,所述铑中间体与氧化海罂粟碱的摩尔比通常为1:0.8~1,所述的乙醇优选为预冷过的乙醇。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参加反应的原料为宜,在第一步反应中,1mmol的三氯化铑通常可以用5~10mL的二甲基亚砜来溶解;在第二步反应中,1mmol的铑中间体通常可以用10~20mL的二甲基亚砜来溶解。
上述第二种合成方法中,三氯化铑和二甲基亚砜的反应可以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铑中间体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7天以上。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选是在≥50℃的条件下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时,即代表有目标产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目标产物)。
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的第三种合成方法: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置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上述第三种合成方法中,所述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的摩尔比通常为0.8~1:1,所述二甲基亚砜的用量以能够溶解参加反应的原料为宜,在第一步反应中,1mmol的氧化海罂粟碱和1mmol的三氯化铑通常可以用10~20mL的二甲基亚砜来溶解。
上述第三种合成方法中,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的反应可以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当反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时,得到目标产物需要较长时间,通常为14天以上。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优选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优选是在≥50℃的条件下进行,更优选是在≥100℃的条件下进行,更进一步优选是在≥1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当反应液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时,即代表有目标产物生成,所得到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蒸除溶剂后得到含目标产物的粗产物(所得粗产物中包括配合物1及上述目标产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得目标产物的纯度,还可以将上述方法制得的含目标产物反应液进行纯化,具体地,是将制得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得到纯化后的目标物。在层析时,所用的洗脱剂优选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1~1:1的体积比组成。
为了进一步除去进入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的物料中的杂质,优选是将制得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萃取剂萃取后,收集有机层再进行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所述的萃取剂由水和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水在萃取剂中所占的比例为30~70v/v%。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以上述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有效成分制备的抗肿瘤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高活性的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配合物2是本申请人通过对配合物1的二甲基亚砜储液在放置保存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的细微观察而意外获得;之后再通过大量实验尝试,从而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新合成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三种合成配合物2的方法逐渐由复杂变简单,与之前已经报道的氧化阿朴啡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完全不同,具有原始创新性。申请人还考察配体OGC、配合物1和本发明所述的配合物2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及配合物2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发现:与配体OGC和配合物1相比,配合物2表现出了显著增强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远高于现有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配合物2具有很好的潜在药用价值,有望用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核磁共振碳谱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最终产物的电喷雾质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以高压溶剂热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1mmol OGC加入到一端封闭的25cm Pyrex厚壁玻璃管中,滴加2.0mLCH3CH2OH和1.0mLCH2Cl2,然后称取0.1mmol的RhCl3·nH2O加入到玻璃管中,液氮冷冻后在抽真空条件下将开口端熔封,混合均匀后置于80℃烘箱中,72h后玻璃管内生成红色块状晶体(产率:56%)。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其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
实施例2: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 RhCl3·nH2O与0.28mmol OGC溶于由10mL CH2Cl2和10mL CH3CH2OH组成的极性溶剂中,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棕色;60℃下回流反应8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Yield:7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3: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 RhCl3·nH2O与0.28mmol OGC溶于由20mL CH3CH2OH中,80℃下回流反应2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Yield:6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4: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28mmol RhCl3·nH2O与0.28mmol OGC溶于由1mL甲醇、1mL丙酮和10mL乙醇组成的极性溶剂中,40℃下反应12h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静置过夜;过滤,滤液于室温下缓慢挥发,两周后深红色方条型晶体析出,过滤后将其收集(Yield:4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5:以常压溶液法合成OGC-Rh(III)配合物1
称取0.1mmol OGC加入到一端封闭的25cm Pyrex厚壁玻璃管中,滴加2.0mL乙醇和1.0mL水,然后称取0.1mmol的RhCl3·nH2O加入到玻璃管中,液氮冷冻后在抽真空条件下将开口端熔封,混合均匀后置于80℃烘箱中,24h后玻璃管内生成红色块状晶体(产率:90%)。产物经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结构测定,确定为配合物1,即[RhCl3(OGC)·CH3CH2OH]。
实施例6:合成铑(III)配合物2
称取1mmol OGC和1mmol的RhCl3·nH2O溶解于15mL的无水DMSO中,将反应体系置于150℃油浴锅中反应,反应体系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深红色,反应24小时后,用由水和二氯甲烷按1:1组成的萃取剂反复萃取反应混合液,收集有机层;有机层利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0: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
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元素分析结果为:C 41.26,H 4.22,N 2.05(实验值);C 41.39,H 4.08,N2.10(理论值)。
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3所示):1H-NMR(500MHz,DMSO)δ9.64(s,1H),8.98(d,J=5.4Hz,1H),8.12(d,J=5.5Hz,1H),7.95(s,1H),7.31(s,1H),5.77(s,1H),4.03(d,J=3.9Hz,9H),3.85(s,3H),3.66(s,3H)。
核磁共振碳谱谱图(如图4所示):13C-NMR(151MHz,DMSO)δ174.94,173.71,159.11,156.26,148.82,143.32,137.24,135.39,133.58,122.49,122.23,121.19,108.38,105.52,104.98,102.98,56.14,55.76,55.61,42.12,41.88,40.58,40.53。
电喷雾质谱谱图(如图5所示):ESI-MS m/z:665.97,[M+H]+,其中M为配合物2的分子量。
再取上述所得深红色固体20mg用由无水甲醇和乙腈(无水甲醇和乙腈的体积分别为10mL和10mL)组成的溶剂体系溶解,加热回流5h,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液于室温放置一周,析出深红色的方块状单晶,所得单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确定其晶体结构,即为铑(III)配合物2的单晶,其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因此,可以确定上述所得深红色固体即为目标产物铑(III)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7:合成铑(III)配合物2
称取0.8mmol OGC和1mmol的RhCl3·nH2O溶解于10mL的无水DMSO中,将反应体系置于60℃油浴锅中反应,反应体系由深黄色逐渐转变成深红色,反应72小时后,所得反应混合液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5: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8:合成铑(III)配合物2
取实施例1合成得到的OGC-Rh(III)配合物1用二甲基亚砜配成浓度为10mmol/L的溶液,室温条件下放置1个月,所得反应混合液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1: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9:合成铑(III)配合物2
取实施例1合成得到的OGC-Rh(III)配合物1用二甲基亚砜配成浓度为10mmol/L的溶液,150℃油浴锅中反应12小时,用由水、二氯甲烷和氯仿按1:1:1组成的萃取剂反复萃取反应混合液,收集有机层;有机层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3: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施例10:合成铑(III)配合物2
1)取400mg RhCl3·nH2O溶解于8mL DMSO中,60℃下反应2小时后,往反应体系中加入预冷的冰乙醇,搅拌反应12小时,放置室温,两天后析出大量橙黄色晶体,即为铑中间体[Rh(DMSO)3Cl3];
2)取43mg[Rh(DMSO)3Cl3]与35mg OGC溶解于20mL DMSO中,150℃高温油浴加热12h;
3)用由二次水和四氯化碳按7:3组成的萃取剂萃取步骤2)所得的反应液,回收有机层;
4)有机层有机层用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由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3:1的体积比组成)分离,收集含目标成分的流分,回收溶剂,得到深红色固体。
对所得深红色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目标配合物2,即[RhCl2(OGC)(DMSO)2]。
实验例1:配体OGC、铑(III)配合物1和2对多种人肿瘤株进行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1、细胞株与细胞培养
本实验选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肝癌细胞株)、A375(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G-63(人成骨肉瘤细胞株)、HCT-116(人结肠癌细胞株)、HL-7702(人正常肝细胞株);
所有细胞株均培养在含10wt%小牛血、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内,置37℃含体积浓度5%CO2孵箱中培养。
2、细胞生长抑制实验(MTT法)
将待测的受试化合物以DMSO助溶后,使用完全培养基稀释至5个梯度终浓度:1.25,2.5,5,10,20μmol/L的工作液,再用直径d=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于4℃下保存。
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系列肿瘤细胞株以每孔180μL分别接种于96孔板,细胞浓度约为0.5×104/孔,培养12小时,待细胞贴壁后,加入20μL上述培养基稀释过的工作液得到终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2μmol/L的作用浓度,每个化合物平行设4个复孔,其中DMSO终浓度不高于1%,同时设相应的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只有细胞和等量DMSO,无药物)和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只有等量的药物,无细胞),每个组也平行设4个复孔,药物作用时间为48小时。培养结束前4小时每孔加入10μL MTT(5mg/mL PBS),继续培养4小时后,倾去培养液,加入DMSO 150μL/孔,平板震荡器振荡5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空白对照组调零,用酶标仪以570nm/630nm双波长测定去除本底光吸收值后的吸光度(A)值,再利用SPSSStatistics 17.0软件模拟得到受试化合物的IC50值(/μM)。其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注:表中“>100”表示该化合物对该肿瘤细胞株未表现出增殖抑制活性;
从基于IC50值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来看,配合物2对各种受测的人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很强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在1.03~5.90μM之间,均普遍远高于配合物1以及OGC配体,也显著高于已经报道的其它氧化海罂粟碱金属配合物。其中,配合物2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均约为1.0μM,活性与配合物1相比提高了几十倍以上。而且,配合物2的活性也普遍高于临床抗癌药物-顺铂2~10倍。另一方面,配合物1对人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细胞毒性仍然较小,明显低于其对5种肿瘤细胞的毒性。纵向对比,虽然其毒性显著高于配合物1与OGC,但仅为顺铂毒性的1/2。总体来说,配合物2显示出很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良好的毒性选择性。
实验例2:铑(III)配合物2的体内裸鼠抑瘤实验
1.裸鼠来源
BALB/c裸鼠,雄性,20-22g,6-7周龄,购于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单位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04,动物实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开展,实验单位使用许可证编号:SYXK(津)2014-0002。
2.体内抑瘤实验具体操作过程
肝癌细胞BEL-7402(约5×107个)接种于裸鼠右腋下,移植瘤在动物体内传3代后,选择瘤子生长旺盛且无溃破的荷瘤鼠,颈椎脱位致死,在无菌条件下用医用酒精消毒动物皮肤,切开皮肤,剖取肿瘤,将瘤组织剪切成约1.5mm3大小,用套管针接种于裸鼠右腋下。待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剔除移植瘤体积过小或过大的小鼠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给药剂量为4mg/kg,低剂量为2mg/kg,顺铂给药剂量为2mg/kg,空白组给以相应的溶媒。配合物溶解在5%的DMSO生理盐水中,给药体积为0.3ml/10g,实分组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隔天给药。实验过程中,每三天测瘤径并称动物体重,分组后第18天颈椎脱位处死动物,剖离肿瘤组织称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体积TV=ab2/2,其中a、b分别为长径和短径;相对肿瘤增值率T/C%=(TRTV/CRTV)×100%,TRTV为给药组的相对肿瘤体积,CRTV为空白组的相对肿瘤体积;抑瘤率IR(%)=(Wc-Wt)/Wc×100%,其中Wt为给药组瘤重平均值,Wc为空白组瘤重平均值。其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铑(III)配合物2也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在高剂量组(4mg/kg)中,肿瘤的相对增殖率为29.2%,仅仅略低于临床抗肿瘤药物-顺铂的肿瘤相对增殖率(24.1%),最为显著的是高剂量组在表现出较低的相对肿瘤增殖率的同时,其体内毒性还要低于顺铂:在给药18天后,高剂量组的配合物2的裸鼠体重抑制率为66.9%,低于顺铂的73.9%。
由上述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铑(III)配合物2具有较高且广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优良的体内肿瘤增殖抑制活性以及良好的细胞毒性选择性,显示出优异的潜在药用开发价值,有望用于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制备。

Claims (10)

1.下式(I)所示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所述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的结构如下式(II)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海罂粟碱-铑(III)配合物采用下述制备: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置于极性溶剂中进行配位反应,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乙醇,或者是乙醇与选自水、甲醇、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的组合,或者是乙醇与选自甲醇、丙酮、氯仿和二氯甲烷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5.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三氯化铑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入乙醇,搅拌反应,所得反应液静置,有晶体析出,分离,得到铑中间体;所得铑中间体与氧化海罂粟碱溶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6.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氧化海罂粟碱和三氯化铑置于二甲基亚砜中,于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纯化步骤:具体是将制得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得到纯化后的目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含目标产物的反应液用萃取剂萃取后,收集有机层再进行硅胶薄层色谱或硅胶柱层析。
9.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0.以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为有效成分制备的抗肿瘤药物。
CN201511027369.2A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6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7369.2A CN105566398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7369.2A CN105566398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6398A CN105566398A (zh) 2016-05-11
CN105566398B true CN105566398B (zh) 2018-04-10

Family

ID=5587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73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6398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6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4269B (zh) * 2018-07-20 2020-06-12 玉林师范学院 新型靶向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抗肿瘤铂(ii)和钌(ii)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0281A (zh) * 2011-05-04 2011-11-30 广西师范大学 氧化海罂粟碱稀土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260293A (zh) * 2011-05-04 2011-11-30 广西师范大学 以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558054A (zh) * 2014-12-12 2015-04-29 广西师范大学 以氧化南天竹啡碱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744520A (zh) * 2015-04-17 2015-07-01 广西师范大学 以观音莲明碱为配体的钌、铑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0281A (zh) * 2011-05-04 2011-11-30 广西师范大学 氧化海罂粟碱稀土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260293A (zh) * 2011-05-04 2011-11-30 广西师范大学 以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558054A (zh) * 2014-12-12 2015-04-29 广西师范大学 以氧化南天竹啡碱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744520A (zh) * 2015-04-17 2015-07-01 广西师范大学 以观音莲明碱为配体的钌、铑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含N天然活性化合物的改性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抗癌活性研究;黄克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140715;B016-27,特别是第4.3.14、4.4.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6398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5099A (zh) 达玛烷皂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08502B (zh) 马齿苋中骨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02260293B (zh) 以氧化海罂粟碱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5566398B (zh) 一种高活性氧化阿朴啡碱‑铑(i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260281B (zh) 氧化海罂粟碱稀土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387399B (zh) 氧化南天竹菲碱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43208B (zh) 以1‑吡啶‑β‑咔啉为配体的氯化铜(II)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6554362B (zh) 一种以1-吡啶-β-咔啉为配体的氯化铜(II)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3024557B (zh) 一种Peganumine A生物碱结构简化物及其应用
CN106565755B (zh) 以1-吡啶-6-甲氧基-β-咔啉为配体的硝酸铜(II)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MXPA01013340A (es) Nuevos compuestos de xantona, su preparacion y uso como medicamento.
CN104744520A (zh) 以观音莲明碱为配体的钌、铑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6478692A (zh) 以1‑(2‑吡啶)‑9‑苄基‑β‑咔啉为配体的硝酸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6810551A (zh) 两种新碳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02020649A (zh)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44326A (zh) 5-溴氧化异阿朴啡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2838652B (zh) 一种具有抗恶性肿瘤作用的齐墩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43207B (zh) 以1‑吡啶‑6‑甲氧基‑β‑咔啉为配体的氯化铜(II)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651413B (zh) 以溴代氧化荷苞牡丹碱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320534B (zh) 氧化荷苞牡丹碱稀土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6008545B (zh) 去甲斑蝥素复合盐衍生物及其抗肿瘤应用
CN103130803A (zh) 一种氧化异阿朴啡生物碱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7446001A (zh) 以1-吡啶-6-甲氧基-β-咔啉为配体的氯化镍(Ⅱ)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7446002B (zh) 以1-吡啶-6-甲氧基-β-咔啉为配体的硝酸镍(II)螯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9206473A (zh) 一种c12、c13位取代齐墩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