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5401B -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5401B
CN105525401B CN201510611796.9A CN201510611796A CN105525401B CN 105525401 B CN105525401 B CN 105525401B CN 201510611796 A CN201510611796 A CN 201510611796A CN 105525401 B CN105525401 B CN 105525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yarn
tension
slack
yarn
a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17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5401A (zh
Inventor
秋元理宏
泽田晴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2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5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5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5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18Supports for supply packag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芯纱供给装置(7)为供给芯纱(C)的芯纱供给装置(7),具备给芯纱(C)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71)。张力付与部(71)使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C)的张力比供给芯纱(C)时给予芯纱(C)的张力小。

Description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芯纱供给装置,我们知道例如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中记载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当芯纱被供给牵伸装置时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
上述芯纱供给装置中,张力付与部在向牵伸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也给芯纱付与张力。此时,芯纱有时由于付与张力而产生不良状况。如果芯纱产生不良状况,则在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存在向牵伸装置的芯纱的供给产生错误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能够抑制芯纱的供给错误的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为目的。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装置为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以及在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张力付与部下游的出口部;张力付与部,使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的张力,比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给予芯纱的张力小。
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能够抑制给芯纱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结果,能够抑制芯纱的供给错误。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装置为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使芯纱弯曲而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以及在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张力付与部下游的出口部;张力付与部,使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芯纱弯曲的程度,比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芯纱弯曲的程度小。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可以如下地作用于芯纱: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穿过张力付与部的芯纱为直线状;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穿过张力付与部的芯纱弯曲。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状态、和不给芯纱付与张力的非张力付与状态,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进行时,保持为张力付与状态;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保持为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能够解除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装置也可以在比张力付与部靠芯纱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具备给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给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状态、和不给芯纱付与松弛的非松弛付与状态,张力付与部,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之前或者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的同时,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并被保持在该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芯纱被松弛付与部和张力付与部两者拖拽。由此,能够抑制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芯纱供给装置在比松弛付与部靠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具备夹持芯纱的夹持部,夹持部被切换成夹持芯纱的夹持状态、和不夹持芯纱的非夹持状态,在夹持部被保持在夹持状态、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松弛付与部保持在松弛付与状态,同时张力付与部保持在非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抑制芯纱被夹持部、松弛付与部和张力付与部拖拽。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在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同时夹持部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后,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并被保持在该张力付与状态。利用该结构,当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当开始(重新开始)芯纱的供给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芯纱的供给。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芯纱供给装置具备支承卷缠有芯纱的芯纱卷装的卷装支承部,张力付与部与卷装支承部之间不存在约束芯纱的机构。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进一步抑制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可以具有使芯纱多次弯曲、给芯纱付与张力的弯曲部。根据芯纱的种类,如果芯纱与弯曲部摩擦,有时芯纱带静电。由此,芯纱的运动产生变化,存在产生芯纱的供给错误的担忧。通过该结构当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弯曲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因此,由于抑制芯纱与弯曲部摩擦,因此也抑制向芯纱的静电带电。
本发明的纺纱机具备:上述芯纱供给装置,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芯纱为芯给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绕纱线的卷绕装置;张力付与部,使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的张力,比芯纱供给气流纺纱装置时给予芯纱的张力小。
利用该结构,当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抑制张力付与部向芯纱的张力的付与。由此,能够抑制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结果,能够抑制芯纱的向气流纺纱装置的供给错误。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也可以牵伸装置具有多个辊对,芯纱供给装置给多个辊对中的相邻的2个辊对之间供给芯纱地配置,当向气流纺纱装置的芯纱的供给停止时,芯纱供给装置夹持位于该芯纱供给装置内的芯纱的纱端,当芯纱供给气流纺纱装置时,牵伸装置将从芯纱供给装置供给的芯纱与纤维束一起供给气流纺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纺纱机中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的芯纱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为图3的芯纱供给装置中的张力付与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芯纱供给装置中的芯纱送出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A和图6B为夹持部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表示供给芯纱时的芯纱供给装置的图;
图8为表示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的芯纱供给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图面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第1端框4和第2端框5。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细纱(纱线)Y,将该细纱Y卷绕到筒管B上形成卷装P。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细纱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细纱Y断纱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处进行接头动作。第1端框4中收容有用来使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空气捻回流等的空气供给源和/或使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的吸引源等。
第2端框5上收容有用来给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提供动力的驱动电动机等。在第2端框5上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E、显示部D和输入键K。机体控制装置E集中管理和控制纺纱机1的各部分。显示部D能够显示有关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的信息等。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输入键K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以下的说明中,将纱条S、纤维束F和细纱Y的行走路径上,供给纱条S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细纱Y被卷绕的一侧称为“下游侧”。将接头台车3的细纱Y行走的一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一侧称为“后侧”。本实施形态中,沿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通道(图示省略)设置在纺纱机1的前侧。操作人员能够从作业通道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及监视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和芯纱供给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8、细纱监视装置9、张力传感器10、纱线存积装置11、给蜡装置12和卷绕装置13。这些装置使上游侧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为上侧(即下游侧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为下侧)地用机体框直接或间接地支承着。
单元控制器15设置在每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2中,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单元控制器15根据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信息(信号)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S。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走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中间辊对18和前辊对19。各辊对16、17、18、19具有底辊和顶辊。底辊由设置在第2端框5上的驱动电动机或设置在各纺纱单元2中的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对中间辊对18的顶辊设置龙带18a。对中间辊对18的底辊设置龙带18b。
芯纱供给装置7从芯纱卷装CP退绕芯纱C,给牵伸装置6供给芯纱C。具体为,芯纱供给装置7从中间辊对18与前辊对19之间(相邻的2个辊对之间)往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供给芯纱C。由此,芯纱C与纤维束F一起被供给气流纺纱装置8。
气流纺纱装置8以芯纱C为芯,给被牵伸装置6牵伸过的纤维束F通过空气的捻回流付与捻,生成细纱Y。细纱监视装置9在气流纺纱装置8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监视行走的细纱Y的信息,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检测纱疵的有无。细纱监视装置9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器15。细纱监视装置9作为纱疵例如检测细纱Y的粗细异常和/或细纱Y中包含的异物。细纱监视装置9还检测断纱等。
张力传感器10在气流纺纱装置8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测量行走的细纱Y的张力,将张力测量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器15。在根据细纱监视装置9和/或张力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判定单元控制器15有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切断细纱Y。具体为,通过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8的空气的供给、中断细纱Y的生成,来切断细纱Y。或者,也可以用另行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细纱Y。
给蜡装置12在纱线存积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给细纱Y付与蜡。
纱线存积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8与卷绕装置13之间去除细纱Y的松弛。纱线存积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8稳定地抽出细纱Y的功能,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8送出的细纱Y滞留、防止细纱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存积装置11靠下游侧的细纱Y张力变动传递到气流纺纱装置8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细纱Y卷绕到筒管B上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和横动导纱器23。摇架臂21能够旋转地支承筒管B。摇架臂21由支轴24能够摆动地支承着,使筒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在第2端框5上的驱动电动机(图示省略)同时驱动多个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筒管B或卷装P沿卷绕方向旋转。
各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设置在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转轴25上。通过第2端框5的驱动电动机沿卷取滚筒22的旋转轴方向往复驱动转轴25,相对于旋转的筒管B或卷装P,横动导纱器23使细纱Y以预定的宽度横动。
接头台车3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细纱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些原因细纱Y断纱的情况下,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吸管27和吸嘴28。吸管27由支轴27a能够转动地支承着,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8的细纱Y并引导到接头装置26。吸嘴28由支轴28a能够转动地支承着,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细纱Y并引导到接头装置26。接头装置26进行被引导的细纱Y相互间的接头。接头装置26为使用空气的接头装置、使用种纱的接经器或者机械地接上细纱Y的打结器等。
接着,详细说明芯纱供给装置7。如图2所示,芯纱供给装置7具备卷装支承部50、芯纱供给单元51和芯纱引导部52。
卷装支承部50在芯纱卷装CP的中心线水平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保持芯纱卷装CP。芯纱卷装CP由芯纱C卷缠到芯纱筒管CB上而形成。本实施形态中复丝纱作为芯纱C使用。复丝纱为将多根长丝单纱变成束形成的纱。该芯纱C从芯纱卷装CP退绕,通过引导芯纱C的导纱辊53供给芯纱供给单元51。
芯纱供给单元51具有对供给的芯纱C付与张力的功能、付与该芯纱C松弛的功能以及送出该芯纱C(该芯纱C的纱端)的功能。芯纱引导部52为将芯纱C从芯纱供给单元51引导到牵伸装置6的筒状部件。
如图3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1具备单元座60、张力付与机构70、松弛付与机构80、芯纱监视装置90和芯纱送出机构(出口部)100。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芯纱供给单元51中的芯纱C的行走路径上,将芯纱卷装CP一侧称为上游侧,将芯纱引导部52一侧称为下游侧。
单元座60支承从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按以下顺序配置的张力付与机构70、松弛付与机构80、芯纱监视装置90和芯纱送出机构100。在单元座60的最上游一侧设置有引导芯纱C的芯纱导纱器61。
张力付与机构70在比芯纱导纱器61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给芯纱C付与张力。如图4A所示,张力付与机构70具有张力付与部71和保持部72。
张力付与部71如图4A所示具有固定片(弯曲部)73和可动片(弯曲部)74。张力付与部71通过芯纱C交替地挂到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上使芯纱C多次弯曲。使芯纱C弯曲的次数为例如20次以下(最好是2~10次)。
固定片73固定在单元座60上。可动片74支承在设置于固定片73上的支轴(图示省略)上,能够相对于固定片73开闭(转动)。可动片74被设置在固定片73上的弹簧(图示省略)朝相对于固定片73张开的方向施力。
作为更具体的结构,在固定片73上多根转轴73a沿芯纱C的供给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设置。在可动片74上设置有朝固定片73突出的多个凸起74a。这些各凸起74a当可动片74相对于固定片73闭合时(图4B所示的状态),在芯纱C的供给方向上与各转轴73a位于相互交替的位置。在各凸起74a的顶端部分形成有供芯纱C穿过的孔74b。芯纱C交替地挂到各转轴73a和各孔74b上。
如图4A所示,当可动片74相对于固定片73张开时,芯纱C被多次弯曲。由此,给例如行走的芯纱C施加阻力,给芯纱C付与张力。将此时的张力付与部71的状态称为张力付与状态。如图4B所示,当可动片74相对于固定片73闭合时,芯纱C成为近似直线状(直线状)。由此,芯纱C不被付与张力。将此时的张力付与部71的状态称为非张力付与状态。
保持部72使可动片74相对于固定片73开闭。如图4A和图4B所示,保持部72具有保持部件75和气缸76。
保持部件75被气缸76相对于可动片74抵接和分离。更具体为,在保持部件75上设置有从固定片73的相反一侧与可动片74抵接的顶端部75a。顶端部75a当气缸76中被供给空气时移动到下侧(可动片74与固定片73闭合的方向)。顶端部75a当向气缸76的空气的供给停止时,离开可动片74移动到上侧(可动片74相对于固定片73张开的方向)。
当顶端部75a移动到下侧时,可动片74被顶端部75a挤压,与固定片73闭合。结果,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当顶端部75a移动到上侧时,可动片74被弹簧的施力相对于固定片73张开。结果,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
松弛付与机构80在比张力付与机构70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给芯纱C付与松弛。如图3所示,松弛付与机构80具有松弛付与部81和气缸82。松弛付与部81为由支轴81c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臂。支轴81c安装在单元座60上。该松弛付与部81被气缸82转动。
作为更具体的结构,在松弛付与部81的顶端部分设置有供芯纱C穿过的孔部83。孔部83当气缸82被供给空气时移动到离开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位置(图3中双点划线的位置)。孔部83当向气缸82的空气的供给停止时,移动到芯纱C的行走路径(图3中的实线的位置)上。
当孔部83从芯纱C的行走路径(图3中的实线位置)移动到离开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位置(图3中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时,芯纱C边被挂到孔部83的边缘上边被提起到上侧。由于从芯纱卷装CP退绕与提起的量相等的芯纱C,因此芯纱C被付与松弛。将孔部83位于离开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位置时的松弛付与部81的状态(图3中的双点划线的状态)称为松弛付与状态。将孔部83位于芯纱C的行走路径上时的松弛付与部81的状态(图3中的实线状态)称为非松弛付与状态。
芯纱监视装置90在比松弛付与机构80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检测芯纱C的有无。在芯纱监视装置90的上游侧配置有引导芯纱C的芯纱导纱器62。在芯纱监视装置90的下游侧配置有引导芯纱C的芯纱导纱器63。
芯纱送出机构100设置在比芯纱监视装置90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芯纱送出机构100给牵伸装置6送出芯纱C(芯纱C的纱端)。如图5所示,芯纱送出机构100具有芯纱送出部101和夹持切断器102。
芯纱送出部101利用空气的作用将芯纱C送出给牵伸装置6。芯纱送出部101具有芯纱送出喷嘴组件103、芯纱送出喷嘴104和管体105。芯纱送出喷嘴104和管体105配置在芯纱送出喷嘴组件103的内部,构成芯纱C的行走路径。芯纱C的行走路径上经由喷嘴103a从外部喷射空气。由此,芯纱送出部101利用喷射的该空气将位于芯纱送出喷嘴104和管体105内的芯纱C送出给牵伸装置6。
所谓“送出芯纱C”是指在芯纱C的供给开始(重新开始)时芯纱送出部101将芯纱C(芯纱C的纱端)送出给牵伸装置6的动作。所谓“供给芯纱C”是指在芯纱C的供给开始(重新开始)后芯纱供给装置7将芯纱C连续地供给牵伸装置6的动作(即细纱Y的纺纱过程中的动作)。
夹持切断器102在比芯纱送出部101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夹持并切断芯纱C。如图5所示,夹持切断器102具有夹持部106、切断部107和气缸108。
夹持部106夹持芯纱C(芯纱C的纱端)。夹持部106具有夹紧销106a和夹紧块106b。
如图6A和图6B所示,夹紧块106b被气缸108相对于夹紧销106a相对移动。更具体为,当向气缸108的空气的供给停止时,夹紧块106b相对于芯纱C的行走区域移动到与夹紧销106a相反的一侧,离开夹紧销106a(图6A所示的状态)。当给气缸108供给空气时,夹紧块106b横穿芯纱C的行走区域靠近夹紧销106a(图6B所示的状态)。由此,夹持部106夹持芯纱C。将此时的夹持部106的状态(图6B所示的状态)称为夹持状态。将夹紧块106b离开夹紧销106a时的夹持部106的状态(图6A所示的状态)称为非夹持状态。
切断部107在比夹持部106靠芯纱C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切断芯纱C。切断部107被气缸108与夹持部106连动地动作。切断部107当夹持部106被从非夹持状态切换成夹持状态时切断芯纱C。
如图3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1还具备第1空气供给管54、第2空气供给管55、中继基板56和多芯导线57。
第1空气供给管54连接与第1端框4的空气供给源连接的空气供给管(图示省略)和分别与各气缸76、82、108相对应连接的多根管道(图示省略)。由此,通过第1空气供给管54从第1端框4给各气缸76、82、108提供空气。
第1空气供给管54中安装有第1电磁阀(图示省略)。第1电磁阀控制从第1端框4给各气缸76、82、108提供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当第1电磁阀打开时,给各气缸76、82、108提供空气。当第1电磁阀关闭时,向各气缸76、82、108的空气的供给停止。
当第1电磁阀打开时,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夹持部106被切换成夹持状态。当第1电磁阀关闭时,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夹持部106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
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的状态切换的定时各不相同。即,从第1电磁阀开闭到各气缸76、82、108开始动作的时间各不相同。
具体为,当第1电磁阀打开时,首先夹持部106被切换成夹持状态,接着,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然后,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当第1电磁阀关闭时,首先,夹持部106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接着,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然后,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在分别与各气缸76、82、108相对应连接的各管道的大小(体积和/或长度)上设置差异来实现。
第2空气供给管55连接与第1端框4的空气供给源连接的空气供给管(图示省略)和芯纱送出部101。由此,经由第2空气供给管55从第1端框4给芯纱送出部101提供空气。在第2空气供给管55中安装有第2电磁阀(图示省略)。第2电磁阀控制从第1端框4提供给芯纱送出部101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当第2电磁阀关闭时,不从芯纱送出部101送出芯纱C。当第2电磁阀打开时,从芯纱送出部101送出芯纱C。
中继基板56支承在单元座60上。中继基板56经由多根配线(图示省略)分别与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和芯纱监视装置90电气连接。
多芯导线57连接中继基板56和与单元控制器15连接的多芯导线(图示省略)。由此,能够用单元控制器15控制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和芯纱监视装置90。
接着,说明芯纱供给装置7的动作。首先使用图7说明从芯纱送出机构100向下游侧供给芯纱C时(即纺纱过程中)芯纱供给装置7的动作。
当供给芯纱C时,第1电磁阀关闭。因此,张力付与部71保持在张力付与状态,松弛付与部81保持在非松弛付与状态,夹持部106保持在非夹持状态。由此,芯纱供给装置7边付与张力边给牵伸装置6供给芯纱C。此时,第2电磁阀关闭,不给芯纱送出部101提供空气。
接着,使用图8说明从芯纱送出机构100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即纺纱停止或中断时)的芯纱供给装置7的动作。
当用细纱监视装置9、张力传感器10和/或芯纱监视装置90检测纱疵时,单元控制器15使第1电磁阀打开。当第1电磁阀打开时,首先,夹持部106被切换成夹持状态,芯纱C的供给停止。此时,切断部107与夹持部106连动地动作,切断比夹持部106靠下游侧的芯纱C。接着,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然后,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像上述那样切换了状态的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保持在该状态。
如果在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后,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则产生以下状态。当芯纱C被付与了松弛时,夹持部106夹持芯纱C,张力付与部71给芯纱C付与张力。即,位于夹持部106和张力付与部71之间的芯纱C被夹持部106和张力付与部71约束。松弛付与部81向芯纱C的松弛的付与是通过将这样约束了的芯纱C拖拽到上侧来进行。
因此,芯纱C当被付与松弛时与张力付与部71的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以及孔部83的边缘强烈地摩擦。被强烈摩擦的芯纱C有时带静电并脱抱(即,成束的芯纱C散乱地***开)。如果利用芯纱送出部101送出这种状态的芯纱C,则存在产生送出错误(供给错误)的担忧。
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给芯纱C付与松弛时张力付与部71对芯纱C的张力被解除,因此芯纱C与张力付与部71的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以及孔部83的边缘强烈地摩擦被抑制。因此,芯纱C的脱抱(芯纱C的品质下降)被抑制,送出错误也被抑制。
在芯纱C的供给重新开始时,单元控制器15使第1电磁阀关闭。当第1电磁阀关闭时,首先夹持部106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接着,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然后,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像上述那样切换了状态的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保持在该状态。然后,第2电磁阀打开,芯纱C被芯纱送出部101送出到牵伸装置6。由此,重新开始芯纱C的供给。
像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芯纱供给装置7当向气流纺纱装置8的芯纱C的供给(从芯纱供给装置7的出口部(芯纱送出机构100的出口)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被停止时,能够解除张力付与部71向芯纱C的张力的付与。由此,能够抑制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C的不良状况的产生。结果,能够抑制芯纱C的供给错误。因此,节省在产生芯纱C的供给错误的情况下例如操作人员手动作业来供给芯纱C的劳力和时间。
本实施形态的芯纱供给装置7具备使芯纱C弯曲、给芯纱C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71和配置在芯纱C的供给方向上张力付与部71的下游的出口部(芯纱送出机构100的出口)。张力付与部71使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芯纱C弯曲的程度比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进行时芯纱C弯曲的程度小。
本实施形态的纺纱机1和芯纱供给装置7中,张力付与部71如下地作用于芯纱C: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穿过张力付与部71的芯纱C为直线状,当从出口部向下游侧的芯纱C的供给进行时,穿过张力付与部71的芯纱C弯曲。
本实施形态中,当夹持部106保持夹持状态、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松弛付与部81保持在松弛付与状态,并且张力付与部71保持在非张力付与状态。由此,抑制当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位于夹持部106和张力付与部71之间的芯纱C被夹持部106和张力付与部71约束。因此,即使松弛付与部81给该芯纱C付与松弛,也抑制芯纱C被强行地拖拽。结果,抑制芯纱C的不良状况的产生。作为芯纱C的不良状况,有芯纱C在被付与松弛时与张力付与部71的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以及孔部83的边缘强烈地摩擦,带静电并脱抱,产生芯纱C的供给错误。根据本实施形态,抑制与张力付与部71强烈地摩擦,结果,抑制芯纱C的脱抱。并且,作为芯纱C的不良状况的其他例,有例如强行地拖拽引起芯纱C伸长,不能够确保所希望的松弛长度,产生芯纱C的供给错误。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确保芯纱C的所希望的松弛长度。
本实施形态中,在张力付与部71与卷装支承部50之间不存在约束芯纱C的机构。即,仅存在引导芯纱C的导纱辊53和芯纱导纱器61,不存在张力付与部71这样对芯纱C主动地付与张力的机构。由此,当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进一步抑制向芯纱C的张力的付与。
本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71具有使芯纱C弯曲多次、给芯纱C付与张力的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由此,当供给芯纱C时,由于芯纱C被多次弯曲,因此给芯纱C稳定地付与张力。当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位于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之间的芯纱C成为近似直线状,不弯曲。因此,当芯纱C被松弛付与部81提起到上侧时,抑制芯纱C与各转轴73a和各凸起74a摩擦。结果,抑制向芯纱C的静电带电。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上述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71当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不给芯纱C付与张力(即张力无限地接近零的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张力付与部71也可以使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给予芯纱C的张力比供给芯纱C时给予芯纱C的张力小(即也可以张力比零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C的不良状况的产生。
上述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71在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之前,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并保持在该非张力付与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张力付与部71也可以在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的同时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并保持在该非张力付与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付与张力引起的芯纱C的不良状况的产生。上述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的状态切换的定时各不相同,但也可以全部同时。芯纱送出部101送出芯纱C的定时也可以与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的状态切换的定时同时。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芯纱C为复丝纱的一个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芯纱C也可以是伸缩性好的加工纱(弹性纱)或单丝纱。以往的芯纱供给装置中,在使用作为加工纱的芯纱C的情况下,给芯纱C付与松弛时芯纱C被强行地提起到上侧,从而芯纱C弹性变形(芯纱C伸长)。弹性变形了的芯纱C在伸长到预定以上长度的时刻有时在要复原的力的作用下脱离夹持部106。上述实施形态中,由于给芯纱C付与松弛时向芯纱C的张力的付与被解除,因此抑制芯纱C脱离夹持部106。另外,作为芯纱C,也可以使用复丝纱和加工纱以外的纱线。
上述实施形态中,向各气缸76、82、108的空气的供给由第1电磁阀统一管理,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与各气缸76、82、108相对应分别单独地设置多个(例如3个)电磁阀。这种情况下,能够分别单独地切换张力付与部71、松弛付与部81和夹持部106的状态。
作为具体的例子,上述实施形态中,在芯纱C的供给重新开始时,张力付与部71在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之前被切换成了张力付与状态。通过对各气缸76、82、108分别单独地设置电磁阀,张力付与部71能够在松弛付与部81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同时夹持部106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之后,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由此,在芯纱C的供给重新开始时(即芯纱送出部101进行芯纱C的送出时)抑制张力付与部71向芯纱C的张力的付与。结果,由于成为芯纱C的送出的障碍的力被缓冲,因此芯纱C的送出错误也被抑制。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装置7具备松弛付与部81,但芯纱供给装置7也可以不具备松弛付与部81。这种情况下,张力付与部71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的定时可以是芯纱C的供给停止时(即夹持部106被切换成夹持状态时)前后的任一定时。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71为具有固定片73和可动片74的所谓棚栏式张力器,但也可以是盘式张力器。
上述纺纱机1中,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于上侧供给的细纱Y在下侧被卷绕地配置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于下侧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绕地配置各装置。
上述纺纱机1中,牵伸装置6的底辊中的至少一个和横动导纱器23由来自第2端框5的动力(即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驱动。但是,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8和卷绕装置13等)也可以按每个纺纱单元2独立驱动。
在细纱Y的行走路径中,张力传感器10也可以配置在细纱监视装置9的上游侧。单元控制器15也可以设置在每一个纺纱单元2中。在纺纱单元2中,给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10和细纱监视装置9也可以省略。卷绕装置13也可以由设置在每个纺纱单元2的驱动电动机驱动。
虽然图1中纺纱机1卷绕平行卷形状的卷装P地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卷绕锥形卷形状的卷装。在锥形卷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虽然由于纱线的横动产生纱线的松弛,但该松弛能够由纱线存积装置11吸收。

Claims (8)

1.一种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
张力付与部,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被切换成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状态、和不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非张力付与状态;
出口部,在上述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张力付与部下游;
松弛付与部,配置在比上述张力付与部靠上述芯纱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并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被切换成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状态、和不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的非松弛付与状态;
夹持部,配置在比上述松弛付与部靠上述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并夹持上述芯纱,被切换成夹持上述芯纱的夹持状态、和不夹持上述芯纱的非夹持状态;
第1空气供给管,与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的空气供给管、和分别与上述张力付与部和上述松弛付与部和上述夹持部的各气缸相对应连接的多根管道相连接;以及
电磁阀,被安装于上述第1空气供给管,控制给各气缸提供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
上述电磁阀这样进行控制:在上述芯纱的供给被停止时,在上述夹持部被切换成夹持状态之后,上述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最后上述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或者,在开始上述芯纱的供给时,在上述夹持部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之后,上述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最后上述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
2.一种供给芯纱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
张力付与部,使上述芯纱弯曲而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被切换成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状态、和不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非张力付与状态;
出口部,在上述芯纱的供给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张力付与部下游;
松弛付与部,配置在比上述张力付与部靠上述芯纱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并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被切换成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状态、和不给上述芯纱付与松弛的非松弛付与状态;
夹持部,配置在比上述松弛付与部靠上述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并夹持上述芯纱,被切换成夹持上述芯纱的夹持状态、和不夹持上述芯纱的非夹持状态;
第1空气供给管,与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的空气供给管、和分别与上述张力付与部和上述松弛付与部和上述夹持部的各气缸相对应连接的多根管道相连接;以及
电磁阀,被安装于上述第1空气供给管,控制给各气缸提供的空气的供给和停止;
上述电磁阀这样进行控制:在上述芯纱的供给被停止时,在上述夹持部被切换成夹持状态之后,上述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张力付与状态,最后上述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松弛付与状态;或者,在开始上述芯纱的供给时,在上述夹持部被切换成非夹持状态之后,上述张力付与部被切换成张力付与状态,最后上述松弛付与部被切换成非松弛付与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上述张力付与部如下地作用于上述芯纱:从上述出口部向下游侧的上述芯纱的供给停止时,穿过上述张力付与部的上述芯纱为直线状;从上述出口部向下游侧的上述芯纱的供给进行时,穿过上述张力付与部的上述芯纱弯曲。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具备支承卷缠有上述芯纱的芯纱卷装的卷装支承部,
上述张力付与部与上述卷装支承部之间不存在约束上述芯纱的机构。
5.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上述张力付与部具有使上述芯纱多次弯曲、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上述张力付与部具有使上述芯纱多次弯曲、给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弯曲部。
7.一种纺纱机,具备:
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装置,
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
以上述芯纱为芯给上述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
卷绕上述纱线的卷绕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上述牵伸装置具有多个辊对,
上述芯纱供给装置给上述多个辊对中的相邻的2个辊对之间供给上述芯纱地配置,
当向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的上述芯纱的供给停止时,上述芯纱供给装置夹持位于该芯纱供给装置内的上述芯纱的纱端,
当上述芯纱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时,上述牵伸装置将从上述芯纱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芯纱与上述纤维束一起供给上述气流纺纱装置。
CN201510611796.9A 2014-10-21 2015-09-23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Active CN105525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4345A JP2016079540A (ja) 2014-10-21 2014-10-21 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JP2014-214345 2014-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5401A CN105525401A (zh) 2016-04-27
CN105525401B true CN105525401B (zh) 2021-06-22

Family

ID=55767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1796.9A Active CN105525401B (zh) 2014-10-21 2015-09-23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79540A (zh)
CN (1) CN1055254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6588A (en) * 1958-08-01 1964-01-07 Du Po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stable alternating twist yarn
US3489368A (en) * 1967-10-17 1970-01-13 Barber Colman Co Tension regulator for stretch core thread
US4404997A (en) * 1980-04-12 1983-09-20 Nissan Motor Co., Ltd. Waste binding yarn take-up device for shuttleless loom
CN102534878A (zh) * 2010-12-20 2012-07-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4047A (ja) * 1995-04-08 1996-10-29 Ikeda Kenshiyoku Kk 走行中の緯糸異状緊張検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6588A (en) * 1958-08-01 1964-01-07 Du Po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stable alternating twist yarn
US3489368A (en) * 1967-10-17 1970-01-13 Barber Colman Co Tension regulator for stretch core thread
US4404997A (en) * 1980-04-12 1983-09-20 Nissan Motor Co., Ltd. Waste binding yarn take-up device for shuttleless loom
CN102534878A (zh) * 2010-12-20 2012-07-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CN202499946U (zh) * 2010-12-20 2012-10-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5401A (zh) 2016-04-27
JP2016079540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3023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unit
EP2573232A2 (en) Apparatus for joining a yarn,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unit including same
JP6064285B2 (ja) 編物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567170B (zh) 纺织机以及控制装置
JP2016003398A (ja) 紡績機、紡績方法、及び、紡績糸
CN105253703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6698096B (zh) 接纱机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接纱方法
EP3040458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core yarn
EP3025996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with a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CN103014952B (zh)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CN104555574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525401B (zh)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EP3524556A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air spinning method
EP2975164B9 (en)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EP2993150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core yarn supplying method
CN105819269B (zh) 纱线卷绕机
EP2966202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and spinning machine
JP7493925B2 (ja) 巻取り装置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EP2966199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EP2862825B1 (e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2085989A (ja) 紡績機
JP2022085990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EP3517471A1 (en) Textile machine
JP2019142654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繊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