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5949A -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5949A
CN105485949A CN201510973565.2A CN201510973565A CN105485949A CN 105485949 A CN105485949 A CN 105485949A CN 201510973565 A CN201510973565 A CN 201510973565A CN 105485949 A CN105485949 A CN 105485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ify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press
gas supplementing
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3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波
梁祥飞
庄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9735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5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5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5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04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using a compressor of the rotary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包括涡旋压缩机(101)、闪发器(104)和高压级节流装置(103),其中闪发器(104)设有排气端,该排气端通过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同时,还通过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一、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不相等,所述***还包括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的至少一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通过本发明能够同时满足制冷***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兼顾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的低温制热量和超低温工况的运行可靠性,拓宽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的应用工况范围。本发明还涉及该制冷***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现有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包括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可以提高低温制热量和COP,同时对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有一定帮助。图1所示的是采用带补气增焓口的涡旋压缩机实现的准二级压缩***及其lgP-h图,涡旋压缩机的补气增焓口的位置是按照一定工况条件设计的,补气增焓口的位置一旦确定,其提高低温制热量的能力和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效果就确定了。侧重于提高低温制热量和COP的补气增焓口,其在超低温条件下无法显著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
对于R32空气源热泵或热泵热水器而言,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排气温度相对不高,需要通过补气增焓来提高制热量和COP;而在超低温条件下,由于此时排气温度非常高,已远远超出压缩机的允许排气温度,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比提高制热量更重要。在超低温条件下,只有采用补气带液的方式才能在确保压缩机高压级吸气干度的前提下降低排气温度(ZL201220704004.4),而补气增焓口的位置直接影响高压级吸气干度,因此需要针对超低温条件设计补气增焓口的位置。而前述在涡旋压缩机上开设的一对补气增焓口无法同时满足这两项需求。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涡旋压缩机上开设一对补气增焓口无法同时兼顾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减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涡旋压缩机上开设一对补气增焓口无法同时兼顾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减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包括涡旋压缩机、闪发器和高压级节流装置,其中所述闪发器设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通过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同时,还通过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一、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不相等,所述***还包括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的至少一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支路上的第一补气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补气支路上的第二补气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一中压补气口一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两个补气口,且沿回转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两个压缩腔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二中压补气口一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两个补气口,且沿回转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两个压缩腔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或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1与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或第二中压补气口二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2之间满足θ1<θ2。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或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满足0.5π≤θ1≤1.75π。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或第二中压补气口二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满足0.5π≤θ2≤4π。
优选地,所述闪发器的排气端包括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且所述第一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
优选地,所述闪发器的排气端为一个,所述排气端通过一个总补气支路分支连接到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和所述第二补气支路,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
优选地,在所述高压级节流装置与所述闪发器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闪发器上还设置有另一进口端,所述旁通管路连接到所述另一进口端上,且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节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制冷***为空气源热泵或热泵热水器。
优选地,采用R32作为该制冷***的制冷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的控制方法,其利用前述的制冷***针对不同工况调节下对其进行控制调节。
优选地,使用所述控制阀***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至少一路的接通或断开。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和第二补气电磁阀时,在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关闭第二补气电磁阀。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和第二补气电磁阀时,在超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二补气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和第二补气电磁阀时,将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和第二补气电磁阀同时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同时满足制冷***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减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
2.兼顾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低温制热量和超低温工况的运行可靠性,拓宽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工况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准二级压缩***的结构示意图及其lgP-h图:
其中(1a)表示该准二级压缩***的结构示意图;(1b)表示该准二级压缩***的lgP-h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冷***(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及其lgP-h图:
其中(2a)表示本发明的制冷***的结构示意图;(2b)表示本发明制冷***的lgP-h图;
图3是为本发明涡旋压缩机补气增焓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制冷***的另一实施方案(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01—涡旋压缩机,102—冷凝器,103—高压级节流装置,104—闪发器(又称闪蒸器),105—低压级节流装置,106—蒸发器,107—第一补气电磁阀,108—第二补气电磁阀,109—旁通节流装置(又称补气支路节流装置),110—中间换热器,11—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2—第一中压补气口二,21—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2—第二中压补气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包括涡旋压缩机101、闪发器104和高压级节流装置103,其中所述闪发器104设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通过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同时,还通过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一、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不相等,所述***还包括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的至少一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
通过设置两个补气支路和分别将两个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两个不同压力的中压吸气端,同时通过控制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对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或是第二中压吸气端进行补气作用。具体地:当***运行在低温工况(此处低温工况是相对于常规空调工况而言的,一般而言低于10℃即为低温工况,下同)下,对中压压力较低的吸气端进行补气,此时中间压力相对较低,使得高压级节流干度较高(压力越低,沸点越低,则气体会越多,则干度越高),从而***补气增焓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制热量和COP值;当***运行在超低温工况(此处超低温工况是相对于常规空调工况而言的,一般而言低于等于-15℃为超低温工况,下同)下,对中压压力较高的吸气端进行补气,此时中间压力相对较高,使得高压级节流干度较低(压力越高,沸点越高,则气体会越少,则干度越低),同时蒸发器进口比焓升高(因为进入蒸发器中的液体相对低温时增多),使得***制热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但是由于部分制冷剂气体(状态点4’)和/或制冷剂液体(状态点8’)通过补气增焓口进入压缩机,降低了高压级吸气温度,使得涡旋压缩机高压级排气温度(状态点5’)显著降低。
于是通过上述结构和手段能够同时满足制冷***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减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并且还兼顾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低温制热量和超低温工况的运行可靠性,拓宽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工况范围。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支路上的第一补气电磁阀107。通过设置于第一补气支路上的第一补气电磁阀能够有效地对该第一补气支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补气支路上的第二补气电磁阀108。通过设置于第二补气支路上的第二补气电磁阀能够有效地对该第二补气支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这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从而使得第一中压吸气端进行低温工况时的补气增焓,第二中压吸气端进行超低温工况时的补气增焓。(当然也可以使得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此时便使得第二中压吸气端进行低温工况时的补气增焓,第一中压吸气端进行超低温工况时的补气增焓)。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两个补气口。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对涡旋压缩机的同时压缩的两个不同的压缩容积之间同时进行补气作用,提高补气增焓的效率和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两个补气口。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相对第一中压吸气压力不同的第二中压吸气压力时,对涡旋压缩机中的同时压缩的两个不同的压缩容积之间同时进行补气作用,提高第二中压吸气端补气增焓的效率和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各自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1(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分别设置于涡旋压缩机内部的两个压缩腔中,并沿回转中心对称设置)和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θ2(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分别设置于涡旋压缩机内部的两个压缩腔中,并沿回转中心对称设置)之间满足θ1<θ2(具体地,是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1比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2小;或是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1比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2小)。这样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二中压补气口(一和二)的吸气压力比第一中压补气口(一和二)的吸气压力高,从而使得低温时经过第一中压补气口(一和二)补气增焓,超低温时经过第二中压补气口(一和二)补气增焓。
由于涡旋压缩机压缩容积为
其中,P为渐开线节距,mm;t为涡旋体壁厚,mm;h为涡旋体高度,mm;θ为主轴回转角(主轴回转角是从吸气过程结束为0时刻起,随着动涡旋的旋转,主轴(X轴)绕着X、Y交汇的圆心而旋转形成的角度而得到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1≤1.75π。(参见附图3所示)
因此将θ1设置在该范围内是为了保证较好的中低压的吸气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1≤1.5π。
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2≤4π。将θ2设置在该范围内是为了保证较好的中高压的吸气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1.5π≤θ2≤3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2π≤θ2≤3.75π。
优选地,所述闪发器104的排气端包括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且所述第一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这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补气增焓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这是一种优选的结构和实施方式。
优选地,所述闪发器104的排气端为一个,所述排气端通过一个总补气支路分支连接到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和所述第二补气支路,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这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补气增焓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这是另一种优选的结构和实施方式。
优选地,在所述高压级节流装置103与所述闪发器(又称作中间换热器110)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闪发器上还设置有另一进口端,所述旁通管路连接到所述另一进口端上,且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节流装置109(又称作补气支路节流装置109)。通过上述旁通节流装置及相应的连接关系使得通过具有109支路的制冷剂被节流降压,与不具有109支路的制冷剂之间起到热交换的作用,有效降低不具有109的支路中的制冷剂的热量,达到过冷的程度,使得闪发器(这里又称作中间换热器110)起到中间换热的作用。这里优选该处的中间换热器110为就是间壁式中间换热器,像水和制冷剂换热的套管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制冷***为空气源热泵或热泵热水器。这是制冷***的优选种类和结构。
优选地,采用R32作为该制冷***的制冷剂。这是本发明制冷***的优选制冷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的控制方法,其利用前述的制冷***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对其进行控制调节。通过利用前述的制冷***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对其进行控制调节,能够达到同时满足制冷***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增焓提高制热性能和超低温条件下通过补气带液减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两项需求;并且还兼顾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低温制热量和超低温工况的运行可靠性,拓宽了采用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尤其是R32空气源热泵及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工况范围。
优选地,使用所述控制阀***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至少一路的接通或断开,以通过控制阀***达到控制提高***制热量和COP;或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目的和作用。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在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关闭第二补气电磁阀108,通过该具体的控制操作方法,以达到在此工况条件下提高***制热量和COP的目的和作用。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在超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二补气电磁阀108,关闭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通过该具体的控制操作方法,以达到在此工况条件下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目的和作用。
优选地,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将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同时关闭。通过该具体的控制操作方法,以实现不补气,实现常规制冷运行的目的和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不能同时开启,这是因为若同时开启的话那么压缩机中这两个补气口之间的部分无法实现压缩,并且还可能产生其他问题。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由涡旋压缩机101、冷凝器102、高压级节流装置103、闪发器104、低压级节流装置105、蒸发器106和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等组成,所述涡旋压缩机上开设有两对补气口,其中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与第一补气电磁阀107相连接,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与第二补气电磁阀108相连接。
在常温和低温工况条件下,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开启,第二补气电磁阀108关闭,***主循环为:涡旋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对应lgP-h图状态点1),经低压级压缩后变成中温中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2),与经补气口补进的制冷剂气体混合(状态点3)后经高压级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5),然后排到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状态点6),经高压级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中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状态点7)进入闪发器,闪发器中的制冷剂分为两部分,其中制冷剂液体(状态点8)经低压级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状态点9)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1)进入涡旋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补气支路为:闪发器中的另一部分制冷剂气体(状态点4)经第一补气电磁阀107进入涡旋压缩机的(压力相对较低的中间压力)补气增焓口,与低压级压缩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2)混合(状态点3),然后继续压缩直至排出压缩机(状态点5)。此时中间压力相对较低,使得一级节流干度较高,***补气增焓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制热量和COP。
在超低温工况条件下,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关闭,第二电磁阀108开启,***主循环为:涡旋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对应lgP-h图状态点1),经低压级压缩后变成中温中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2’),与经补气口补进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混合(状态点3’)后经高压级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5’),然后排到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状态点6),经高压级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中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状态点7’)进入闪发器,闪发器中的制冷剂分为两部分,其中制冷剂液体(状态点8’)经低压级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状态点9’)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1)进入涡旋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补气支路为:闪发器中的另一部分制冷剂液体(状态点8’)和气体(状态点4’)经电磁阀2进入涡旋压缩机(压力相对较高的中间压力)的补气增焓口,与低压级压缩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状态点2’)混合(状态点3’),然后继续压缩直至排出压缩机(状态点5’)。此时中间压力相对较高,使得一级节流干度较低,同时蒸发器进口比焓升高,使得***制热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但是由于部分制冷剂液体(状态点8’)通过补气增焓口进入压缩机,降低了高压级吸气温度,使得涡旋压缩机高压级排气温度显著降低。
涡旋压缩机压缩容积为
V = &pi; P ( P - 2 t ) h ( 5 - &theta; &pi; )
其中,:P为渐开线节距,mm;t为涡旋体壁厚,mm;h为涡旋体高度,mm;θ为主轴回转角。
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1≤1.75π
进一步,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1≤1.5π
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0.5π≤θ2≤4π
进一步,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1.5π≤θ2≤3π
进一步,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满足2π≤θ2≤3.75π
进一步,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位置的角度θ1和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位置的角度θ2满足θ1<θ2。
实施方式二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由涡旋压缩机101、冷凝器102、高压级节流装置103、补气支路节流装置109、中间换热器110、低压级节流装置105、蒸发器106和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等组成,所述涡旋压缩机上开设有两对补气口,其中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与第一补气电磁阀107相连接,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与第二补气电磁阀108相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制冷***,包括涡旋压缩机(101)、闪发器(104)和高压级节流装置(103),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104)设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通过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同时,还通过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一、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不相等,所述***还包括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的至少一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补气支路上的第一补气电磁阀(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补气支路上的第二补气电磁阀(108)。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和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两个补气口,且沿回转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两个压缩腔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包括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和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两个补气口,且沿回转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两个压缩腔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或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1与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或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θ2之间满足θ1<θ2。
8.根据权利要求5-7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一(11)或所述第一中压补气口二(1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满足0.5π≤θ1≤1.75π。
9.根据权利要求6-7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压补气口一(21)或第二中压补气口二(22)的主轴回转角的角度满足0.5π≤θ2≤4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104)的排气端包括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且所述第一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一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排气端通过所述第二补气支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中压吸气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104)的排气端为一个,所述排气端通过一个总补气支路分支连接到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和所述第二补气支路,所述第一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中压吸气端,所述第二补气支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中压吸气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级节流装置(103)与所述闪发器(104)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闪发器上还设置有另一进口端,所述旁通管路连接到所述另一进口端上,且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旁通节流装置(109)。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为空气源热泵或热泵热水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制冷***,其特征在于:采用R32作为该制冷***的制冷剂。
15.一种制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制冷***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对其进行控制调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控制阀***控制两路补气支路中至少一路的接通或断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在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关闭第二补气电磁阀(108)。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在超低温工况条件下开启所述第二补气电磁阀(108),关闭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时,将所述第一补气电磁阀(107)和第二补气电磁阀(108)同时关闭。
CN201510973565.2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485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3565.2A CN105485949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3565.2A CN105485949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5949A true CN105485949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73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3565.2A Pending CN105485949A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594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571A (zh) * 2016-11-1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及包括该闪发器的热泵装置
CN106705308A (zh) * 2017-02-03 2017-05-24 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闪蒸式空调制冷***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31720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
CN112361660A (zh) * 2020-12-02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及其设计流量的设定方法
CN113446751A (zh) * 2021-06-28 2021-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及其补气调节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827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
US6694750B1 (en) * 2002-08-21 2004-02-24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employing multiple economizer circuits
CN101625170A (zh) * 2009-07-30 2010-01-13 天津商业大学 低压级补气准三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US20120103005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crew chiller economizer system
CN105066493A (zh) * 2015-08-31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N205279501U (zh) * 2015-12-21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827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
US6694750B1 (en) * 2002-08-21 2004-02-24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employing multiple economizer circuits
CN101625170A (zh) * 2009-07-30 2010-01-13 天津商业大学 低压级补气准三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US20120103005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crew chiller economizer system
CN105066493A (zh) * 2015-08-31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N205279501U (zh) * 2015-12-21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树学,马国远: "两次中间补气涡旋压缩机的工作特性", 《制冷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571A (zh) * 2016-11-1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及包括该闪发器的热泵装置
CN106705308A (zh) * 2017-02-03 2017-05-24 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闪蒸式空调制冷***及其工作方法
CN106705308B (zh) * 2017-02-03 2022-05-03 江苏乐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闪蒸式空调制冷***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31720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
CN109931720B (zh) * 2017-12-15 2024-02-09 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
CN112361660A (zh) * 2020-12-02 2021-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及其设计流量的设定方法
CN113446751A (zh) * 2021-06-28 2021-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及其补气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2285B (zh) 空调器***
CN206919454U (zh) 用于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WO2015158138A1 (zh) 制冷装置
CN105485949A (zh) 一种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79609A (zh) 风冷热泵空调
CN107763774A (zh) 空调制冷循环***及空调器
CA3066275C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08800384A (zh) 空调***和空调器
CN102032705A (zh) 双级压缩热泵***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及空调器
CN205279501U (zh) 一种制冷***
CN2879058Y (zh) 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
KR20040091774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열원 유닛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04019573B (zh) 空调器
JP417959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252412A (zh) 无氟变频空调***
CN103954065B (zh) 制冷装置
CN108375255B (zh) 空调器***
WO2019128518A1 (zh) 空调器***
CN208238288U (zh) 一种补气双级压缩高温热泵机组
CN207702631U (zh) 空调制冷循环***及空调器
CN110654199A (zh) 带喷射器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
CN206556313U (zh) 膨胀装置及用于极寒天气下带喷气增焓回路的co2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