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342B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342B
CN105379342B CN201480002802.4A CN201480002802A CN105379342B CN 105379342 B CN105379342 B CN 105379342B CN 201480002802 A CN201480002802 A CN 201480002802A CN 105379342 B CN105379342 B CN 105379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nd device
data cell
link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8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342A (zh
Inventor
曾清海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3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该方法包括: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数据重传。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对峰值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带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现有技术中,同一个终端可以同时或分时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其中,多个基站中包括一个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
该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通过主基站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进行分流,即该主基站将需要传输至终端的数据分配给不同的基站进行传输,该终端从不同的基站接收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该主基站从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以及从辅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在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其中,该PDCP层支持重排序功能,以便在进行数据汇聚时,实现按序向上层递交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不同基站之间的无线网络信号的强度和传输数据的速率存在差异,若其中一个基站在传输数据时出现暂时丢包的现象,则该PDCP层需要等待该基站重传丢包数据成功后才能重排序成功。因此下行和上行均可能存在由于一个基站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体传输效率的情况,在出现问题的基站的无线网络信号条件很差时,重传失败的机会也较大,则出现问题的基站不断重传不仅浪费带宽、而且增加延迟,影响终端总的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链路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或者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分流端装置;或者所述基站包括第二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方面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分流端装置;或者所述终端包括第二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所述分流端装置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结合第六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聚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聚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与多个基站相互通信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10,如图1所示,该分流端装置10包括:
发送单元1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12,用于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该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该发送单元11还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分流端装置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时,该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进行分流,该分流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包括一个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另外,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该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也就是说,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此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包括该分流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13,用于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若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包括状态变量VTs和状态变量VTa,其中,VTs表示下一个即将发送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VTa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确认的数据单元的序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流端装置预设该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另外,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分流端装置的RLC层,则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预设该分流端装置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确定单元13还用于,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在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对该分流端装置中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在该VTa更新后,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若该VTa还没有更新,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另外,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分流端装置的RLC层,则该发送窗口也可以是该分流端装置的RLC层的发送窗口。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14,用于接收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则该确定单元13还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该状态报告可以为PDCP状态报告,该数据单元即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其中,该PDCP状态报告可能作为特殊的MAC控制单元优先在空口发送。该PDCP状态报告有可能是汇聚端装置或第一链路发送端在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后触发的。这时,分流端装置将接收到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的指示消息。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失败指示消息后,将触发辅基站删除过程。
具体地,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PDCP轮询请求消息,并接收该汇聚端装置根据该PDCP轮询请求消息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接收该汇聚端装置自身触发的PDCP状态报告。
其中,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包括状态变量VRr和状态变量VRh,其中,该VRr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该VRh表示在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中最大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号。
则该汇聚端装置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VRr与该VRh之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差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在该VRr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并通过PDCP状态报告将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发送至该分流端装置。
进一步地,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发送单元11还用于,向该第一链路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该RLC层根据该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若该第一链路为分流端装置直接发送数据至终端的链路,则该分流端装置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该分流端装置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若该PDCP层已经将数据单元已经递交给RLC层,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至该RLC层,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以便该RLC层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RLC协议数据单元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RL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15,若该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则该处理单元15用于,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前,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为5,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5,则在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由于该RLC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5的全部数据单元,因此该RLC层的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于5的数据单元,如序列号为8的数据单元,则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VTs由5更新为8。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15还用于,若该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该指示单元12还用于,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该RLC层在确认模式下,RLC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因此,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RLC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调整RLC层的发送窗口后,向该接收端发送RLC控制消息,指示接收端根据该RLC控制消息对RLC层的接收窗口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该分流端装置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除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14还用于,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该处理单元15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其中,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或者该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后,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其中,若该第一链路不经过辅基站,则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由终汇聚端装置发送,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辅基站,则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可以由汇聚端装置发送,也可以由该辅基站发送。
采用上述分流端装置,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20,如图2所示,该汇聚端装置20包括:
发送单元21,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其中,该状态报告包含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该分流端装置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该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进行分流,该分流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包括一个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进一步地,该汇聚端装置在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该状态报告之前,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该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也就是说,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此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包括该汇聚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22,用于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若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该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状态报告为PDCP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汇聚端装置预设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的阈值,若该接收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则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预设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对应的发送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的阈值,若该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从而触发该PDCP生成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该确定单元22用于,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则在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该汇聚端装置对该汇聚端装置中的DPC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VRr设置对应的定时器,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在该VRr更新后,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若该VRr还没有更新,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另外,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则该接收窗口也可以是该汇聚端装置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由该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从而触发该PDCP生成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该发送单元21还用于,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和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后,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23,用于在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后,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该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该RLC层在确认模式下,RLC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因此,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RLC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汇聚端装置在向分流端装置发送PDCP状态报告后,由该分流端装置向该第一链路的RLC层发送RLC控制消息,以便该RLC层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24,用于在该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也就是说,由该汇聚端装置在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发送RLC控制消息,以便该RLC层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采用上述汇聚端装置,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端装置30,如图3所示,该分流端装置30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3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存储器(memory)33和通信总线34;其中,所述处理器31、所述通信接口32和所述存储器3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3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31可能是一个多核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33用于存放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和网络流图。存储器3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3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33还可能被分块,并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所述通信接口32,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3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3中的程序代码,以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所述操作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操作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可选地,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包括一个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采用上述分流端装置,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端装置40,如图4所示,该汇聚端装置40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4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存储器(memory)43和通信总线44;其中,所述处理器41、所述通信接口42和所述存储器4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4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41可能是一个多核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3用于存放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和网络流图。存储器4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3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43还可能被分块,并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所述通信接口42,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4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43中的程序代码,以实现以下操作:
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可选地,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所述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组装并提交所有完整的RLC业务数据单元给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
可选地,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所述操作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可选地,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包括一个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采用上述汇聚端装置,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50,如图5a或5b所示,包括上述图1(如图5a)所示的分流端装置10或者图3(如图5b)所示的分流端装置30,该分流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采用上述基站,该基站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基站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基站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60,如图6a或6b,包括上述图2(如图6a)所示的汇聚端装置20或者图4(如图6b)所示的汇聚端装置40。该汇聚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采用上述基站,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基站发送数据,该基站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基站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基站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基站。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基站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基站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70,如图7a或7b所示,包括上述图1(如图7a)所示的分流端装置10或者图3(如图7b)所示的分流端装置30,该分流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采用上述终端,该终端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终端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终端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80,如图8a或8b所示,包括上述图2(如图8a)所示的汇聚端装置20或者图4(如图8b)所示的汇聚端装置40。该汇聚端装置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
采用上述终端,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终端发送数据,该终端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终端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终端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终端。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终端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终端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如图10所示,包括至少一个辅基站、主基站和终端,连接关系如图10所示。该主基站包括PDCP层、RLC层、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和PHY(Physical Layer Device,物理层);该辅基站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该终端包括PDCP层,以及对应该主基站所在链路的RLC层、MAC层和PHY层,以及对应该辅基站所在链路的RLC层、MAC层和PHY层。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S902、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其中,该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前,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则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也就是说,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此时,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该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即该数据单元不包括该分流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并在该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包括状态变量VTs和状态变量VTa,其中,VTs表示下一个即将发送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VTa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确认的数据单元的序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则该主基站预设该主基站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PDCP层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主基站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主基站的RLC层,则该主基站也可以预设该主基站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主基站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若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的链路,则可由该辅基站通过该辅基站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和RLC协议数据单元生成信息确定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并在发生切换或辅基站无线链路失败或RLC重建时通知该主基站。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则该终端预设该终端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PDCP层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终端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另外,该终端还可以预设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终端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方式二、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并在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对发送窗口中的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在该VTa更新后,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若该VTa还没有更新,则该分流端装置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其中,若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则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PDCP层的发送窗口;若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该第一链路经过该主基站的RLC层,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RLC层的发送窗口;若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则该发送窗口可以为该终端的PDCP层对应的发送窗口或者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
方式三、该分流端装置接收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其中,该状态报告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则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序列号确定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该状态报告为PDCP状态报告。
具体地,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PDCP轮询请求消息,并接收该汇聚端装置根据该PDCP轮询请求消息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该分流端装置也可以接收该汇聚端装置自身触发的PDCP状态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包括状态变量VRr和状态变量VRh,其中,该VRr表示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该VRh表示在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中最大序列号的下一个序列号。
该汇聚端装置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VRr与该VRh之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差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在该VRr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其中,若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则该接收窗口可以为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或者该终端中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若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则该接收窗口可以为该主基站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或者该第一链路经过的RLC层的接收窗口。
方式一和方式二是分流端装置自身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方式三是在汇聚端装置自身确定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后,该分流端装置接收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并通过该PDCP状态报告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进一步地,该分流端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向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该RLC层根据该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若该第一链路为分流端装置直接发送数据至终端的链路,则该分流端装置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该分流端装置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若该PDCP层已经将数据单元已经递交给RLC层,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至该RLC层,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该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以便该RLC层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RLC协议数据单元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RLC协议数据单元;若该第一链路是该主基站通过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数据的链路,则该主基站在确定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向该辅基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指示该辅基站中的RLC层停止传输该最大序列号以下的序列号对应的RL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前,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其中,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或者该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后,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若该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前,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为5,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5,则在该分流端装置在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由于该RLC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5的全部数据单元,因此该RLC层的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于5的数据单元,如序列号为8的数据单元,则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VTs由5更新为8。
可选地,若该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该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并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其中,该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如图10所示,如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则该辅基站中的RLC层即为该发送端,该终端中的RLC层即为该接收端,该RLC层的发送窗口即为该辅基站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该RLC层的接收窗口即为该终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若该第一链路的RLC层在确认模式下,RLC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因此,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RLC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则该分流端装置在调整RLC层的发送窗口后,向该接收端发送RLC控制消息,指示接收端根据该RLC控制消息对RLC层的接收窗口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该分流端装置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除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S903、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且该第一链路经过辅基站,该辅基站与该汇聚端装置之间的无线网络信号较弱导致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的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则该主基站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指示该辅基站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并将该数据单元通过该主基站发送至该终端,即该第二链路为经过该主基站的链路。
另外,若在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存在多个辅基站,且该第一链路为通过主基站发送该数据的链路时,该主基站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确定传输速率快的辅基站,并通过该辅基站将该数据单元发送至该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机制适用于任何将一路数据分流到多个链路进行传输再汇聚的场景。比如,它同样适用于MPTCP(Multi 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作为分流/汇聚协议层,下面映射到多个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层的场景。再比如,它同样适用于IP作为分流/汇聚协议层,下面映射到多个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PDCP,甚至映射到LTE PDCP和WiFi MAC层的场景。
采用上述方法,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在确定该数据中存在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时,该分流端装置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分流端装置可以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1、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其中,该状态报告包含该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该分流端装置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该分流端装置将该数据通过该分流端装置的PDCP层进行分流,该分流端装置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为终端。
具体地,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包括一个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终端,则该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或分时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通过该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数据在终端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终端。
另外,该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链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主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终端的链路。
可选地,该分流端装置为终端,该汇聚端装置为主基站。
具体地,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中,该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时,该数据通过终端的PDCP层进行分流,并在主基站的PDCP层进行汇聚,此时该分流端装置即为该终端,该汇聚端装置即为该主基站,该第一链路可能是经过该辅基站,并由该辅基站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该第一链路也可能是由终端将分流后的数据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
进一步地,该汇聚端装置在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该状态报告之前,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第一链路无重传机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即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该若该第一链路具有重传机制,也就是说,该汇聚端装置在未接收到的数据该第一链路会进行重新发送,此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该汇聚端装置在该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不包括该汇聚端装置认为需要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重传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该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若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状态报告为PDCP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汇聚端装置预设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的阈值,若该接收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则该汇聚端装置也可以预设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对应的发送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的阈值,若该RLC层的该发送窗口中的VRh与VRr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从而触发该PDCP生成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并在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
示例地,该汇聚端装置对该汇聚端装置中的DPCP层的接收窗口中的VRr设置对应的定时器,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在该VRr更新后,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若该VRr还没有更新,则该汇聚端装置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另外,若该第一链路经过该汇聚端装置的RLC层,则该接收窗口也可以是该汇聚端装置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由该RLC层指示该汇聚端装置的PDCP层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从而触发该PDCP生成PDCP状态报告。
可选地,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和该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示例地,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第一链路反馈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后,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并将该数据中未发送至该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链路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该RLC层在确认模式下,RLC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因此,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RLC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
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汇聚端装置在确定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后,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且该分流端装置在接收到该汇聚端发送的该PDCP报告后,向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发送RLC控制消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汇聚端装置在该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指示该第一链路调整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也就是说,由该汇聚端装置在调整该第一链路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之后发送RLC控制消息,以便该RLC层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采用上述方法,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该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该汇聚端装置向该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该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该分流端装置根据该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该汇聚端装置传输该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汇聚端装置。这样,在该第一链路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汇聚端装置可以通知分流端装置将该第一链路中未发送至汇聚端装置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该方法是以主基站作为分流端装置,终端作为汇聚端装置,且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的链路进行说明的,包括:
S1201、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数据。
S1202、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该数据。
具体地,基站向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在主基站的PDCP层分流,分流后的数据通过该辅基站发送至终端的链路即为第一链路。
S1203、该终端根据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终端端可以在接收窗口中的VRr与该VRh之间的差值满足预设差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也可以在该VRr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该VRr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其中,该接收单元可以为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也可以为该终端中的PDCP层的接收窗口。
S1204、该主基站向该终端发送PDCP轮询请求消息。
S1205、该终端根据该PDCP轮询请求消息向该主基站发送PDCP状态报告。
S1206、该主基站根据该PDCP状态报告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PDCP状态报告中包括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则该主基站通过该序列号确定对应的数据单元。
S1207、该主基站向该辅基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
其中,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
S1208、该辅基站根据该切换链路消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具体地,该辅基站在接收到该切换链路消息后,停止传输上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S1209、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第二链路发送至该终端。
具体地,该主基站在确定该辅基站发送的数据中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第二链路重传至该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主基站在确定辅基站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时,该主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通过自身发送至该终端,若该主基站存在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时,该主基站可以切换由传输速率高的辅基站将该数据单元重传至该终端。
S1210、该辅基站调整该辅基站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示例地,该辅基站的RLC层在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前,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为5,若该第一链路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为5,则在该辅基站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之后,由于该RLC层停止传输序列号小于等于5的全部数据单元,因此该RLC层的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单元为序列号大于5的数据单元,如序列号为8的数据单元,则该辅基站指示该RLC层将发送窗口中的VTs由5更新为8。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RLC层在确认模式下,RLC层的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后,可以要求接收端反馈是否正确接收,则该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该RLC层接收窗口中的下一个期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相对应。此时,需执行以下步骤S1211至步骤S1212。
S1211、该辅基站向该终端发送RLC控制消息。
S1212、该终端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接收变量,以便该辅基站继续正常向该终端发送除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210至步骤S1212是由主基站发送切换链路消息通知辅基站调整该辅基站的RLC层的发送窗口,再由该辅基站发送RLC控制消息通知该终端相应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在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可以指示该终端中的RLC层调整接收窗口的状态变量,并向辅基站发送RLC控制消息通知该辅基站相应调整该辅基站中的RLC层的发送窗口。
这样,在该辅基站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主基站可以将该辅基站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另外,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该方法是以终端作为分流端装置,主基站作为汇聚端装置,且该第一链路为经过辅基站的链路进行说明的,包括:
S1301、终端向辅基站发送数据。
S1302、该辅基站向该主基站发送该数据。
具体地,终端向基站上行发送的数据在该终端的PDCP层分流,分流后的数据通过该辅基站发送至主基站的链路即为第一链路。
S1303、该终端根据PDCP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终端预设该终端的PDCP层或者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的阈值,若该发送窗口中的VTs与VTa之差达到该阈值,则该终端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终端对该终端的PDCP层或者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VTa设置对应的定时器,该定时器设定时间阈值。在该VTa更新后,该定时器启动或重启开始计时,在该定时器计时达到该时间阈值时,若该VTa还没有更新,则该终端确定该VTa对应的数据单元为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
S1304、该终端指示该第一链路停止传输该数据单元。
该终端在在确定该数据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后,该终端中的PDCP层停止向该第一链路的RLC发送该PDCP协议数据单元,则该PDCP层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若该PDCP层已将该数据单元递交至RLC层,则向该终端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其中,该切换链路消息包括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则该RLC层停止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该最大序列号对应的RLC协议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该最大序列号的RLC协议数据单元。
S1305、该终端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S1306、该终端向该辅基站发送RLC控制消息。
S1307、该辅基站根据该RLC控制消息调整该辅基站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以便该终端继续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除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之外的数据。
具体地,该终端在调整该终端中对应该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后,通过向该辅基站发送RLC控制消息,以告知该辅基站RLC层发送窗口的调整情况,以使该辅基站相应的调整该辅基站中的RLC层的接收窗口。
S1308、该终端通过第二链路将该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发送至该主基站。
另外,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这样,在该辅基站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该终端可以将该辅基站中需要切换链路传输的数据单元切换由传输速率更高的第二链路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降低重传延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0)

1.一种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链路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则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包括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或者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
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7、9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数据单元。
16.一种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端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20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汇聚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2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或者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2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端装置;或者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汇聚端装置。
27.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一链路向汇聚端装置发送数据;
所述分流端装置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分流端装置中的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若所述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汇聚端装置在所述数据中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包括:
向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发送切换链路消息,所述切换链路消息包括所述数据单元的全部序列号中的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以便所述RLC层根据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指示信息停止传输所述最大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以及序列号小于所述最大序列号的数据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确认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34.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采用非确认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发送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36.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链路失败消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37.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33、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
42.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聚端装置向分流端装置发送指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指示第一链路停止向所述汇聚端装置传输所述数据单元,并通过第二链路将所述数据单元重传至所述汇聚端装置;
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含所述数据单元的序列号的指示信息,所述分流端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汇聚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包括所述数据单元。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汇聚端装置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若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与所述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之间的间隔满足预设差值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中的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
在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发生更新的时间满足预设时间阈值时,确定所述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单元为所述汇聚端装置未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元。
45.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所述接收窗口中的状态变量包括所述数据中的下一个待接收数据单元的序列号和所述数据中的已接收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调整所述第一链路的RLC层的发送窗口中的状态变量。
47.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分流端装置发送第一链路失败消息,以便所述分流端装置根据所述状态报告和所述第一链路失败消息发起第一链路删除过程。
48.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包括PDCP协议数据单元。
CN201480002802.4A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9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2753 WO2015127670A1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342A CN105379342A (zh) 2016-03-02
CN105379342B true CN105379342B (zh) 2019-11-29

Family

ID=5400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8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79342B (zh) 2014-02-28 2014-02-28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66008A1 (zh)
EP (1) EP3104641A4 (zh)
KR (1) KR101881969B1 (zh)
CN (1) CN105379342B (zh)
WO (1) WO2015127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2614A (en) * 2015-09-25 2017-03-29 Tcl Communication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data reception status
AR108456A1 (es) 2016-05-13 2018-08-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transmisión de paquete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MX2019009533A (es) * 2017-02-13 2019-09-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cnica para monitorear una comunicacion por radio.
JP2018137575A (ja) * 2017-02-21 2018-08-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863196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下实现多链路重传的方法及基站
US10237784B2 (en) *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US11051211B2 (en) 2017-04-13 2021-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4G-5G inter-network switching
CN110944358B (zh) * 2018-09-25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1056154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WO2021207920A1 (en) * 2020-04-14 2021-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ast detect and recover from dual connectivity data stall
CN115087043A (zh) * 2022-05-06 2022-09-20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多路径冗余传输方法、用户设备、网络实体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及该***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01039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基站协作中减小时延的方法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0700B2 (ja) * 2005-10-07 2013-0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NZ580223A (en) * 2007-04-25 2011-12-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51795B2 (en) * 2007-08-08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in a wireless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avoid user data loss
CN101389119B (zh) * 2007-09-11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Lte***小区切换过程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US8452846B2 (en) * 2010-08-12 2013-05-28 Talari Networks Incorporated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a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 services
KR101822616B1 (ko) * 2010-02-05 2018-03-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소스 장치, 데스티네이션 장치 및 릴레이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US9072027B2 (en) * 2012-12-07 2015-06-30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2D bearer switching
US9432251B2 (en) * 2013-03-08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9854478B2 (en) * 2014-01-17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witching bearers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及该***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01039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基站协作中减小时延的方法
CN102215530A (zh) * 2011-05-27 2011-10-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66008A1 (en) 2016-12-15
KR101881969B1 (ko) 2018-07-25
EP3104641A1 (en) 2016-12-14
EP3104641A4 (en) 2017-03-01
WO2015127670A1 (zh) 2015-09-03
KR20160124894A (ko) 2016-10-28
CN105379342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9342B (zh)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5414B (zh) 一种在双连接***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25204B1 (ko) 무선 베어러에 대한 pdcp pdu들의 복제
CN108541360B (zh) 通信***
CN105580422B (zh) 小小区部署中的高效抛弃机制
US202000774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134099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7034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
CN10417030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
JP6425707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
CN108617029A (zh) 多连接传输能力上报方法、多连接传输方式配置方法、避免重传数据的方法、ue和基站
CN109691155A (zh) 无线通信***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76098A (zh) 用于发射机/接收机缓冲器优化的协议层分组编码
CN10775006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140378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选择无线电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9232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76445A (zh) 利用分离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窗口
US20200045766A1 (en)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6755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506404A (zh) 一种数据接收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
CN10417030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
WO2018059983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424620A (zh) 跨LF和mmWave的服务连续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73021A (zh) 业务时延确定方法
KR10250646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지연 감소를 위한 패킷 전송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