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318B -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318B
CN105340318B CN201480035957.8A CN201480035957A CN105340318B CN 105340318 B CN105340318 B CN 105340318B CN 201480035957 A CN201480035957 A CN 201480035957A CN 105340318 B CN105340318 B CN 105340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loss
actual
transmission
variance
loss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59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0318A (zh
Inventor
倪锐
罗静
蓝海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40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0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无线通信领域。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和第一线性关系确定第一理论丢包数以及根据实际丢包数和第二线性关系确定第二丢包数,从而根据实际丢包数分别与第一理论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进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Description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拥塞是指数据包发送需求超过了传输网络传输数据包的能力,如果不降低数据包发送需求,将会导致传输***丢弃无法发送的数据包,从而导致***丢包增加。为了避免因传输速率过高而造成传输拥塞,从而加剧传输的时延、增加丢包率,通常控制数据发送主机与数据接收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保持合适的值。由于该种控制方式需要根据传输拥塞状况来调整传输网络接口宽带,因此,需要实时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相关技术在确定传输拥塞时,所采用的方法为:统计数据发送主机在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内的发包数及数据接收主机在该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内的收包数;根据发包数和收包数确定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判断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如果丢包率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传输拥塞。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相关技术在确定丢包率后,如果丢包率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传输拥塞。也就是说,相关技术将丢包率全部认为是传输拥塞导致的。然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除传输拥塞能导致丢包外,传输错误也会导致丢包。如果***因存在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则根据丢包率确定的传输拥塞不准确。另外,当由于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高于预设阈值时,会误将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确定为是由传输拥塞引起的,因此会控制降低传输网络接口带宽,导致降低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所述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所述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所述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所述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进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从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示第一线性关系的非拥塞拟合直线以及表示第二线性关系的拥塞拟合直线;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为一数据传输***,该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其中,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通过传输网络连接,该传输网络可以为有线网络,也可以为无线网络。该数据传输***需要控制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保持合适的值,以根据数据传输速率来调整传输网络接口宽带。为了保证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保持在合适的值,以避免因传输拥塞而导致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发生,需要实时检测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之间是否传输拥塞。
关于数据发送主机101和数据接收主机102的具体类型,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数据发送主机101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数据接收主机102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为Node B。
通常,造成传输网络丢包的原因除有传输拥塞外,还有传输错误。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根据丢包率确定是否传输拥塞时将所有的丢包均确定为由传输拥塞造成的,从而导致确定的传输拥塞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传输拥塞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传输丢包,提出一种新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
一般地,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与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其发包数与丢包数的规律不同。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由图2可知,当***不存在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仅存在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时,亦即非传输拥塞时,发包数与丢包数的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当***同时存在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时,亦即传输拥塞时,发包数与丢包数的函数是一条斜率固定为1的直线。在图2所示的直线中,表示非传输拥塞与传输拥塞之间的虚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拥塞阈值,当一个传输周期内的发包数小于拥塞阈值时,不会导致传输拥塞;当一个传输周期内的发包数大于拥塞阈值时,可能会导致传输拥塞。
综上,根据非传输拥塞和传输拥塞时发包数与丢包数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并根据获取到的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根据获取到的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从而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之间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具体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详见下述各个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以及对应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
301: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302: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其中,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303:根据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304:根据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305:根据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可选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可选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可选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进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参见图4,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方差和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二方差分别为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从而根据第一方差与第二方差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
401: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为了根据数据发送主机与数据接收主机之间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对数据发送主机和数据接收主机组成的数据传输***的发包数和丢包数之间的规律进行分析,需要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关于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分析***的实际发包数与实际丢包数之间的关系,数据发送主机在到达一个传输周期时统计发送的数据包的个数。同理,数据接收主机在到达一个传输周期时统计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因此,数据传输***根据数据发送主机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个数确定并存储实际发包数,并根据数据发送主机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的个数以及数据接收主机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确定实际丢包数。此时,便可以获得一个传输周期内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同理,采用同样的方式,可以获得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数值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然而,为了保证根据获取到的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发包数和丢包数之间的规律比较准确,该预设数值的数量越大越好。
402: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仍然如图2所示,由于当传输拥塞和非传输拥塞时,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为直线,也就是说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为线性关系,且在传输拥塞和非传输拥塞时发包数与丢包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同。为了确定数据传输***是否传输拥塞,可以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其中,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直线形式表示出来。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一种表示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的非拥塞拟合直线以及表示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的拥塞拟合直线。其中,椭圆虚线中的点则表示获取到的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实线所示的过原点的直线即表示当非传输拥塞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第一线性关系;虚线所示的斜率为1的直线即表示当传输拥塞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第二线性关系。
其中,结合图5所示的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可以得到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1)
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2)
其中,公式(1)和公式(2)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仅以先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后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先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后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确定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的顺序进行限定。
403:根据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
在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后,便可以根据该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关于根据该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该第一线性关系中,从而得到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例如,如果用公式(1)表示第一线性关系,则可以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公式(1)中的S中,从而得到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T。其中,由于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均对应一个第一理论丢包数,因此,第一理论丢包数的个数与传输周期的个数一致。
另外,由于方差能够表征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差为第一参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为了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与第一理论丢包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
当然,在该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方差为第一参数进行了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参数还可以为别的参数,例如,第一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一标准差,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时,可以不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也可以赋予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具有权重。因此,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之前,还需要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与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权重。
关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权重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关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同样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赋予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时所采用的算法而定。
综上,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时,包括但不限于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不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具体地,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如下公式来实现:
其中,
Ti=Si-Ri (4)
在公式(3)和公式(4)中,VNCF为第一方差,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N为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个数。
具体计算时,由于N为常数,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不考虑N。也就是说,可以舍去N,而将公式(3)中的第一方差公式简化为:
在计算公式(5)中的VNC的过程中,如果将θ视为变量,则公式(5)是关于θ的二次函数,且公式(5)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因此,VNC存在最小值。为了在后续通过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时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值,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最小值公式(4ac-b2)/4a求出VNC的最小值VNCMin,并通过将第一方差的最小值与第二方差的最小值进行比较来实现。其中,通过(4ac-b2)/4a求出第一方差VNC的最小值VNCMin包括但不限于为:
第二种情况: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具有不同的权重,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赋予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时采用α滤波的方法,即确定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为α;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上一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为α*(1-α);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上n-1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为α*(1-α)n-1。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对α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例如,α可取0.3。
此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第一理论丢包数以及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确定第一方差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在公式(7)中,VNCF’为第一方差,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N为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个数。
具体计算时,由于N为常数,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不考虑N。也就是说,可以舍去N,而将公式(7)中的第一方差公式简化为:
在计算公式(8)中的VNC’的过程中,如果将θ视为变量,则公式(8)是关于θ的二次函数,且公式(8)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因此,VNC’存在最小值。同上述第一种情况中求解第一方差的过程的原理一致,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最小值公式(4ac-b^2)/4a,求出VNC’的最小值VNCMin’为:
其中,在计算VNCMin’的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令
Sqt=Sqt-1×(1-α)+St 2×α (17)
Lqt=Lqt-1×(1-α)+Tt 2×α (18)
SLMt=SLMt-1×(1-α)+St×Tt×α (19)
将公式(17)至公式(19)代入公式(13)并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便可以计算出VNCMin’。
404:根据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
该步骤的原理同上述步骤403中确定第一方差的原理一致。具体内容可以参数上述步骤403中的内容。
因此,同上述确定第一方差的原理一致,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时,可以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也可以不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具有不同的权重。因此,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之前,还需要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权重。
关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权重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关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同样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赋予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时所采用的算法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后续可以根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确定是否传输拥塞,赋予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的方式应该与赋予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一方差时的权重的方式一致。
综上,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时,包括但不限于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不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具体地,在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时,可以通过与公式(3)对应的公式来实现。具体地,在确定第二方差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在公式(20)中,VCF为第二方差。
具体计算时,由于N为常数,为了简化计算,同时也为了与确定第一方差时的公式(5)对应,可以不考虑N。也就是说,可以舍去N,而将公式(20)为简化为:
在计算公式(21)中的VC的过程中,如果将(1-θ)*A视为变量,则公式(21)是关于(1-θ)*A的二次函数,且公式(21)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因此,VC存在最小值。为了在后续可以通过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同样需要选择一个VC的合适的值。为了与第一方差对应,仍然选择VC的最小值VCMin。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最小值公式(4ac-b2)/4a,求出VC的最小值VCMin为:
第二种情况:考虑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即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具有不同的权重,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与确定第一方差的过程一致,在赋予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时,也采用α滤波的方法,即确定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为α;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上一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为α*(1-α);最近一个传输周期的上n-1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为α*(1-α)n-1
此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第二理论丢包数以及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在计算第二方差时的权重确定第二方差,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在公式(23)中,VCF’为第二方差。
具体计算时,由于N为常数,为了简化计算,也为了与步骤403中确定第一方差时的第二种情况一致,可以不考虑N,而将公式(23)简化为:
在计算公式(24)中的VC’的过程中,如果将(1-θ)*A视为变量,则公式(24)是关于(1-θ)*A的二次函数,因此,VC’存在最小值。为了与上述求解第一方差的过程一致,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最小值公式(4ac-b2)/4a求出VC’的最小值VCMin’为:
其中,在计算VCMin’的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令
则VCMin'=SLqt-SDSqt 2 (28)
SLqt=SLqt-1×(1-α)+(Si-Ti)×α (31)
SDqt=SDqt×(1-α)+(Si-Ti)×α (32)
将公式(31)和(32)代入公式(28)并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便可以计算出VCMin’。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步骤403和步骤404分别先计算第一方差后计算第二方差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先计算第二方差,后计算第一方差。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不对计算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的顺序进行限定。
405:根据第一方差与第二方差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由于通过步骤403和步骤404求得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方差与第二方差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关于根据第一方差与第二方差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果第一方差小于第二方差,则确定非传输拥塞;如果第一方差不小于第二方差,则确定为传输拥塞。其中,在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时,包括但不限于选择步骤403和步骤404中获得的第一方差的最小值VNCMin和第二方差的最小值VCMin或者第一方差的最小值VNCMin'和第二方差的最小值VCMin'来实现。
具体地,可令BR=VNCMin-VCMin,若BR<0,则确定非传输拥塞;BR≥0,则确定传输拥塞。或者令BR=VNCMin'-VCMin',若BR<0,则确定非传输拥塞;BR≥0,则确定传输拥塞。
综上,在将第一方差与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时,如果由于在步骤403和步骤404中确定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时有两种情况。因此,如果确定第一方差时采用第一种情况所述的方法,则在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时,第二方差也采用通过第一种情况确定的值;如果确定第一方差时采用第二种情况所述的方法,则在将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时,第二方差也采用通过第二种情况确定的值。
另外,通过实验结果得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情况求得的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的传输拥塞比相关技术确定的传输拥塞的准确率高8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情况求得的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的传输拥塞比相关技术确定的传输拥塞的准确率高85%。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仅以VNC和VC的最小值VNCMin和VCMin之间的关系或者VNC'和VC'的最小值VNCMin'和VCMin'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VNC和VC或者VNC'和VC'的其它相对应的值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进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
第四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第五确定模块606,用于根据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
第六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第七确定模块608,用于根据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可选地,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可选地,第四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第六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可选地,第四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第六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可选地,第四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第六确定模块607,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进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和存储处理器701可执行的指令的存储器702。其中:
处理器701,用于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可选地,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一方差:
Ti=Si-Ri
处理器701,还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由于实际丢包数中可能同时存在由于传输拥塞导致的丢包和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通过根据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的第一线性关系以及传输拥塞时的第二线性关系后,根据实际丢包数与根据第一线性关系和第二线性关系得到的理论丢包数确定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传输拥塞,使得确定的传输拥塞更加准确,从而可以控制分配合适的传输网络接口带宽,进而提高传输网络的吞吐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在确定传输拥塞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与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并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每个传输周期的第一理论丢包数是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第一线性关系之后得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并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每个传输周期的第二理论丢包数是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第二线性关系之后得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 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所述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所述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包括:
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6.一种传输拥塞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数值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一理论丢包数,每个传输周期的第一理论丢包数是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第一线性关系之后得到的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参数;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关系确定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对应的第二理论丢包数,每个传输周期的第二理论丢包数是将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代入第二线性关系之后得到的数据;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参数;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传输拥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非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一线性关系为:
T=S×θ
根据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确定的传输拥塞时实际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之间的第二线性关系为:
T'=S-(1-θ)×A
其中,T为非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T'为传输拥塞时的丢包数, S为发包数,A为拥塞阈值,θ为传输错误导致的丢包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一方差,将所述第一方差作为第一参数;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确定第二方差,将所述第二方差作为第二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其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一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差:
Ti=Si-Ri
所述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及第二理论丢包数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差:
式中,VNCMin'为第一方差,VCMin'为第二方差,S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发包数,R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收包数,Ti为每个传输周期的实际丢包数,N为预设数值,α(1-α)i-1为第i个传输周期的发包数和实际丢包数在计算所述第二方差时的权重。
CN201480035957.8A 2014-06-30 2014-06-30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40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1307 WO2016000191A1 (zh) 2014-06-30 2014-06-30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318A CN105340318A (zh) 2016-02-17
CN105340318B true CN105340318B (zh) 2019-02-19

Family

ID=55018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5957.8A Active CN105340318B (zh) 2014-06-30 2014-06-30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0318B (zh)
WO (1) WO2016000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9521B1 (fr) 2016-12-01 2020-10-09 Roquette Frer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composition de chewing gum avec pates a macher sans cuisson
CN109688064B (zh) * 2018-12-19 2022-11-1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22356B (zh) * 2019-08-22 2022-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确定网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83937A (zh) * 2020-08-20 2021-02-19 佳格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质量检测方法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4624B1 (en) * 1997-10-16 2002-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flow control in high speed digital network
CN102468941A (zh) * 2010-11-18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752076A (zh) * 2012-06-20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及计算机***
CN103152278A (zh) * 2013-01-31 2013-06-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确定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4624B1 (en) * 1997-10-16 2002-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ngestion detection and flow control in high speed digital network
CN102468941A (zh) * 2010-11-18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丢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752076A (zh) * 2012-06-20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及计算机***
CN103152278A (zh) * 2013-01-31 2013-06-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确定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318A (zh) 2016-02-17
WO2016000191A1 (zh) 2016-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6656B2 (en)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340318B (zh) 传输拥塞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141542A (zh) 基于tcp通信协议的拥塞窗口的控制算法和***
WO2021103706A1 (zh) 控制数据包发送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
US100509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buffer size
US9379989B2 (en) Congestion avoidance and control for UDP-based protocols
CN112054966B (zh) 多路传输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012324B (zh) 一种嵌入式无线视频传输的码率自适应方法、wifi相机、控制装置以及码率自适应***
EP4054134A1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eated device
CN111682975B (zh) 网络状态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78718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60323177A1 (en) Heterogeneous network system, network apparatus, and rendezvous path selection method thereof
EP3560152B1 (en) Determining the bandwidth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CN117155872A (zh)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659364B2 (en) Hybrid AQM controller using RBF for queue utilization approximation as a non-linear system
CN104378307A (zh) 基于吞吐率和丢包控制cwnd的优化方法和***
JP6390167B2 (ja) 通信スループット予測装置、通信スループット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71408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7014379A (zh) 码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81810B (zh) 基于spma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985390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200389381A1 (en) Recei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vailable bandwidth estim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in which program is stored
CN115996403A (zh) 5g工业时延敏感业务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2073986A (zh) 无线网络的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542215B (zh) 一种提升流媒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