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5090A -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5090A
CN105335090A CN201510733763.1A CN201510733763A CN105335090A CN 105335090 A CN105335090 A CN 105335090A CN 201510733763 A CN201510733763 A CN 201510733763A CN 105335090 A CN105335090 A CN 105335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creen
touch
trace
contact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37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5090B (zh
Inventor
马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e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37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5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5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5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触摸显示领域,其中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该显示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该方案有效地提高用户在对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单手操作时的方便快捷度,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触摸显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目前的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个打电话的工具,可以用它浏览新闻、浏览书籍、听音乐和打游戏。触摸屏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更方便、快捷的完成操作指令的传达。
Android***的通知栏和状态栏做的很好,能在屏幕这样小的范围内,显示更多内容。现在大屏手机已经是主流了,当来通知时,就需要我们下拉通知栏或状态栏来查看通知或手机应用状态。但随着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电子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手机领域,在用户对手机进行单手操作时,往往会存在单手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尤其是单手操作调出通知栏和状态栏会很费力,不便于及时操作查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在单手操作过程中引起的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单手操作调出通知栏和状态栏会很费力,不便于及时操作查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显示模块,用于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并当该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且判断该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是否有达到了预设值来最终实现对通知栏或状态栏的调出,通过检测用户操作是否为滑动操作,及在该滑动操作中用户与触摸屏接触面积是否足够大来实现在触摸屏的任一位置进行通知栏或状态栏的调出操作,有效地提高用户在对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单手操作时的方便快捷度,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中触摸屏上用户手指滑动的方向与设定的y轴基本平行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判断过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的流程图一;
图8为本发明中触摸屏上出现两个触摸轨迹的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的流程图二;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共公开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该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在该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方法中,首先需要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再在检测到的该触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步骤102: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在对步骤101中获取到的触屏操作出判断,判断该触屏操作是否为一个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此时对该触屏操作进行判断时,需要将获取到的触屏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看其整体是否为连续的一次滑动触屏操作,进而排除触屏操作中同时包括两个滑动触屏操作的情况,如果该触屏操作是一个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就获取在该滑动触屏操作中,用户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步骤103: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这里的第一面积设定值需要在用户首次使用时,对该值进行设置,可以是通过用户手指与触摸屏的接触进行预测定,根据用户手指的粗细设定第一面积设定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具体设置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公开的显示方法只需要判断用户对触摸屏的操作是否为滑动操作,及用户在滑动操作过程中与该触摸屏的接触面积是否达到了预设值,如果达到了就能调出通知栏或状态栏,只要用户在对触摸屏进行滑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与触摸屏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即可实现相应操作,改变了传统方法中需要从触摸屏上顶端或者下顶端为起点做滑动操作来实现对状态栏或通知栏的调出,有效地解决用户在对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单手操作时调出通知栏或状态栏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以求达到更好地预防误操作的效果,可以对用户与触摸屏接触时施加的压力值做进一步地检测与限定,相应地,该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步骤202: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步骤203: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在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同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步骤204: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同时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其中该压力设定值可以为***直接预设定的一固定值,具体设置方法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步骤202和步骤203可以互换。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两种显示方法中,其中,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对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的获取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获取方式,下面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具体介绍。
一方面,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对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获取的两种不同的获取方式为:
第一种:获取在预定时间点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其中,这里提到的该预定时间点可以是在滑动操作中的任一时间点,具体可以是用户手指指腹部与触摸屏完全贴合接触的时间点或者是在滑动轨迹中的某一时间点,具体在此不做限制,获取该时间点的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面积。
第二种:获取在预定时间段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与第一种获取方式相对应的,第二种获取过程中可以是获取在滑动操作中一预定时间段内的,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再判断该接触的总面积是否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则可以得知该滑动操作是否为要调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操作。其中该预定时间段可以是整个滑动操作完成所用的时间段,也可以是用户在最初与触摸屏接触时的一个时间段,在此不作限制。
另一方面: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对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的获取的两种不同的获取方式为:
第一种:获取在预定时间点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其中,这里提到的该预定时间点可以是在滑动操作中的任一时间点,具体可以是用户手指指腹部与触摸屏完全贴合接触的时间点或者是在滑动轨迹中的某一时间点,具体在此不做限制,获取该时间点的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第二种:获取在预定时间段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平均压力值。获取在滑动操作中一预定时间段内的,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平均压力值,其中该预定时间段可以是整个滑动操作完成所用的时间段,也可以是用户在最初与触摸屏接触时的一个时间段,在此不作限制。
当在滑动操作过程中,从用户手指与屏幕接触开始,获取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面积或施加的压力值,当接触面积或压力值满足预设值的时候,滑动过程中的其他时间点或时间段可以不用保持手指与屏幕的接触面积、压力值,直到手指离开屏幕,一次滑动操作完成为止,即使其他时间点或时间段手指的接触面积、压力值不满足预设值,也仍然能调出通知栏,这样就保证了此功能的成功率,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第三实施例
如图3、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两种显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为更好地预防误操作,本实施例增加了对滑动触屏操作的移动方向的判断,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步骤302: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步骤303: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在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同时,还要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来避免误操作。
步骤304: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在获取手指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之后,对手指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作出判断,看是否与预设方向一致,如果一致才能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可有效地避免实际操作中误操作的发生。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相对应地,如图4所示,该显示方法还具体包括:
步骤401: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步骤402: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步骤403: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步骤404: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在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与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的同时,还要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来避免误操作。
步骤405:当该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该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在获取手指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之后,对手指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作出判断,看是否与预设方向一致,如果一致才能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可有效地避免实际操作中误操作的发生。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图5为本发明中触摸屏上用户手指滑动的方向与设定的y轴基本平行的场景示意图,结合图5所示,其中,上述的该设定的方向的设定方式可以是通过以触摸屏4的左上角作为坐标的原点,原点往触摸屏4较长边的那个方向为y轴,原点往触摸屏4较短边的那个方向为x轴。相应地,用户手指1滑动的方向3如果与y轴基本平行,则认为状态栏或通知栏应该沿着y轴显示,即竖屏状态下的显示,且以滑动的初始位置为展示的开始,滑动的终止位置为展示的结束;如果手指1滑动的方向3与x轴基本平行,则认为状态栏或通知栏应该沿着较短的x轴显示,即横屏状态下的显示,且以滑动的初始位置为展示的开始,滑动的终止位置为展示的结束。其中该设定的方向的具体设定方式、状态栏或通知栏的展示方式与展示位置可结合具体的技术手段或方法进行设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制。本方法具体实现了在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任何界面上,屏幕的任意位置上进行上述操作,只要达到条件的预设值都可以调出状态栏和通知栏,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基础上,为了更精准地响应用户单手操作大尺寸触摸屏时的触摸操作,本实施例中,对用户的触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包括两个接触轨迹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如图6所示,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之前,还包括如下判断过程:
步骤601: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在对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在触摸屏上进行调出显示之前,还需要对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进行判断。
步骤602:当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时,执行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步骤。
步骤603:当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时,不响应该触屏操作。
用户施加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会影响到后续对该触屏操作的进一步检测与判断。如果在步骤S110判断后,得出该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的结论时,才可进入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步骤,即只有在判断该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时,才能结合触屏操作是否为滑动触屏操作、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的接触面积、施加的压力值、移动方向等是否符合设定值,来进行是否调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操作的判断,最终完成状态栏或通知栏的调出显示的过程,当得出触屏操作不为有效的操作时,则不响应该触屏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的流程图,在用户单手操作大尺寸触摸屏的过程中,用户拇指指尖在滑动触摸的同时,会存在指根处的拇短展肌内侧与屏幕接触的情况,此时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会包括两部分,相应地形成了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包括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因此,在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701:判断第一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存在重叠部分及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
当检测到由于单手操作触摸屏而造成在触摸屏上同时存在两个接触轨迹部分时,此时对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做出限定及判断是因为在单手操作大尺寸触摸屏时,往往会在某时刻出现位于屏幕边缘的指根处与屏幕边缘接触形成一个第二部分接触轨迹,而该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与屏幕边缘有相接关系的;且该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指尖处形成的第一部分接触轨迹不重叠,因此需要判断第一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大于针对此种情况而设定的第二面积设定值,及该两个部分接触轨迹是否有重叠部分,及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以便于对单手操作触摸屏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判定与排除。
步骤702:当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否则,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
根据步骤701中的判断,当单手操作触摸屏而造成在触摸屏上同时存在两个接触轨迹部分时,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时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即可排除用户手掌拇短展肌内侧与屏幕接触的干扰情况,依然认定此时的滑动操作为有效操作,即可使触摸屏根据该有效操作做出正确响应,增加对操作判断的准确度。
图8为本发明中触摸屏上出现两个触摸轨迹的场景示意图,结合图8对当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包括用户拇指指尖滑动触摸形成的第一部分接触轨迹5和指根处的拇短展肌内侧与屏幕接触形成的第二部分接触轨迹6时,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当在一个时间阈值内,触摸屏7上同时出现了拇指形成的第一部分接触轨迹5,及拇短展肌接触屏7形成的第二部分接触轨迹6,当此时第一部分接触轨迹5的面积大于预设的第二面积设定值,且第一部分接触轨迹5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6并不存在重叠面积时,则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操作,此时才能启动调出通知栏或状态栏的操作,有效地防止了误操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之前,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还包括:
步骤901:判断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这里对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此时还需要对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进行比较。
步骤902:当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
相应地,此时需要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才能得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的判断结果。
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单手操作大尺寸触摸屏时,在触摸屏上形成分别与手指指尖、手指指根相对应的触摸轨迹的情况,通过设置对两个部分触摸轨迹的条件判断,来避免对用户不小心形成的误操作的响应,提高响应的准确度,提升用户体验。
第五实施例
相应地,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框图,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10、第二获取模块1020、显示模块103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第二获取模块1020,用于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显示模块1030,用于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上述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各模块只需要判断用户对触摸屏的操作是否为滑动操作,及用户在滑动操作过程中与该触摸屏的接触面积是否达到了预设值,如果达到了就能调出通知栏或状态栏,只要用户在对触摸屏进行滑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与触摸屏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即可实现相应操作,改变了传统电子设备中需要从触摸屏上顶端或者下顶端为起点做滑动操作来实现对状态栏或通知栏的调出,有效地解决用户在对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单手操作时调出通知栏或状态栏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获取模块1020还用于:当触屏操作为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显示模块1030还用于: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在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同时,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同时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更进一步地,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细节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对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的获取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获取方式,对应的有不同的子模块。
其中,对应于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获取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1021,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点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或者第二获取子模块1022,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段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相应地,对应于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的获取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1023,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点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或者第四获取子模块1024,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段该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平均压力值。
当在滑动操作过程中,从用户手指与屏幕接触开始,获取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面积或施加的压力值,当接触面积或压力值满足预设值的时候,滑动过程中的其他时间点或时间段可以不用保持手指与屏幕的接触面积、压力值,直到手指离开屏幕,一次滑动操作完成为止,即使其他时间点或时间段手指的接触面积、压力值不满足预设值,也仍然能调出通知栏,这样就保证了此功能的成功率,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进一步地,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还用于:获取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显示模块1030还用于: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在当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获取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的同时,还要获取该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来避免误操作。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在获取手指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之后,对手指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作出判断,看是否与预设方向一致,如果一致才能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可有效地避免实际操作中误操作的发生。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更进一步地,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还用于:获取滑动触屏操作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显示模块1030还用于:当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此时,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滑动触屏操作与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在获取手指在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之后,对手指滑动操作的移动方向作出判断,看是否与预设方向一致,如果一致才能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可有效地避免实际操作中误操作的发生。对判断条件的增加可以很好的预防误操作,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1020关于获取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及在显示模块903中对该移动方向进行判断中,所提到的设定的方向的设定方式,这里结合图5进行描述,具体可以是通过以触摸屏4的左上角作为坐标的原点,原点往触摸屏4较长边的那个方向为y轴,原点往触摸屏4较短边的那个方向为x轴。相应地,用户手指1滑动的方向3如果与y轴基本平行,则认为状态栏或通知栏应该沿着y轴显示,即竖屏状态下的显示,且以滑动的初始位置为展示的开始,滑动的终止位置为展示的结束;如果手指1滑动的方向3与x轴基本平行,则认为状态栏或通知栏应该沿着较短的x轴显示,即横屏状态下的显示,且以滑动的初始位置为展示的开始,滑动的终止位置为展示的结束。其中该设定的方向的具体设定方式、状态栏或通知栏的展示方式与展示位置可结合具体的技术手段进行设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制。本结构实现了在电子设备的任何界面上,屏幕的任意位置上进行上述操作,只要达到条件的预设值都可以调出状态栏和通知栏,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
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1040,用于判断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响应模块1050,用于当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时,执行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步骤,当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时,不响应触屏操作。
为了更精准地响应用户单手操作大尺寸触摸屏时的触摸操作,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之前,还需要通过判断模块1040对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作出判断,如果在判断后得出该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的结论时,才可在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最终完成状态栏或通知栏的调出显示,当得出触屏操作不为有效的操作时,则不响应该触屏操作。
进一步地,当第一获取模块1010获取的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包括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相应的,判断模块1040具体包括:
判断子模块1041,用于判断第一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及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存在重叠部分及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当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否则,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
当单手操作触摸屏而造成在触摸屏上同时存在两个接触轨迹部分时,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时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触摸屏边缘相接,即可排除用户手掌拇短展肌内侧与屏幕接触的干扰情况,依然认定此时的滑动操作为有效操作,即可使触摸屏根据该有效操作做出正确响应,增加对操作判断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其中判断子模块1041还用于:
判断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当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
上述的判断子模块1041通过增加对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的判断,形成同时满足四个判断条件才能最终确认该触屏操作是有效操作,其他模块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相应操作。使触摸屏对用户在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任意部位、任意界面上单手操作时的动作能够尽可能的做出正确识别与响应,提高用户在对具有大尺寸触摸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单手操作时的方便快捷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所述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具体包括:
获取在预定时间点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或者
获取在预定时间段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具体包括:
获取在预定时间点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或者
获取在预定时间段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平均压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之前,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所述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之前,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设定值、所述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所述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之前,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
当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时,执行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步骤;
当所述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时,不响应所述触屏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包括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相应的,所述判断所述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存在重叠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
当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所述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否则,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之前,所述判断所述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操作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当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所述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上的触屏操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触屏操作为连续的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轨迹的面积;
显示模块,用于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触屏操作为滑动触屏操作时,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所述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点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面积;或者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段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总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点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压力值;或者
第四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在预定时间段所述滑动触屏操作施加到所述触摸屏上压力的平均压力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第一面积设定值且所述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滑动触屏操作在所述触摸屏上的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接触轨迹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设定值、所述压力值大于压力设定值且所述接触轨迹的移动方向与设定的方向一致时,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所述状态栏或所述通知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屏操作是否为有效的操作;
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时,执行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状态栏或通知栏的步骤,当所述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时,不响应所述触屏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屏操作对应的接触轨迹包括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相应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大于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及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存在重叠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是否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当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所述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否则,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无效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子模块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当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的总面积、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大于所述第二面积设定值、所述第一部分接触轨迹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不存在重叠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接触轨迹与所述触摸屏边缘相接时,判断结果为所述触屏操作为有效操作。
CN201510733763.1A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335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3763.1A CN1053350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3763.1A CN1053350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5090A true CN105335090A (zh) 2016-02-17
CN105335090B CN105335090B (zh) 2017-03-29

Family

ID=5528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3763.1A Active CN105335090B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3509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518A (zh) * 2016-07-14 2016-12-14 上海海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显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07122117A (zh) * 2017-05-15 2017-09-0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通知展开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1894A (zh) * 2019-08-29 2019-12-0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误触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11077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知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506209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确定方法和触控信号确定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1987A (zh) * 2008-01-30 2011-02-23 谷歌公司 移动设备事件的通知
CN103210367A (zh) * 2012-09-29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显示对象缩放的方法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1987A (zh) * 2008-01-30 2011-02-23 谷歌公司 移动设备事件的通知
CN10324641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索尼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便携式终端、位置检测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3210367A (zh) * 2012-09-29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显示对象缩放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7518A (zh) * 2016-07-14 2016-12-14 上海海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显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07122117A (zh) * 2017-05-15 2017-09-0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通知展开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11077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知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506209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确定方法和触控信号确定装置
CN110531894A (zh) * 2019-08-29 2019-12-0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误触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5090B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5090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308260A1 (en) Method for viewing message and terminal
CN104571918A (zh) 终端单手操作界面触发方法和装置
US20160196034A1 (en) Touch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4765499A (zh) 触摸屏及触控装置
CN104991682A (zh) 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324325A (zh) 多点触摸误操作的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4536661A (zh) 一种终端截屏方法
CN105094396A (zh)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元素删除方法及装置
CN103902174A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设备
CN106796474A (zh) 一种用于识别用户操作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50029138A1 (en) Method of recognizing touch
CN104182154A (zh) 握持触摸屏的避免误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4991677A (zh)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3927054A (zh) 一种显示操作界面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终端
CN103455195A (zh) 触控屏幕装置
CN104076923A (zh) 一种终端
CN103870201A (zh) 一种虚拟键盘显示方法和设备
CN204009810U (zh) 一种终端屏幕
CN104102436A (zh) 屏幕解锁方法和设备
CN104536564A (zh) 一种终端
CN10406317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解锁的方法
CN10446164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自动休眠方法
CN109782996B (zh) 一种三指同轴拆点合并的方法、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68245B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9

Address after: Chin Feng Road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No. 30 building 3 room 306-2

Patentee after: Nanjing we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Patentee befor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 / F, building B, No. 25, Andemen street,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2

Patentee after: NANJI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6-2, building 3, No.30, Fengzhan Road, Yuhuat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