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769B -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769B
CN105319769B CN201510387677.XA CN201510387677A CN105319769B CN 105319769 B CN105319769 B CN 105319769B CN 201510387677 A CN201510387677 A CN 201510387677A CN 105319769 B CN105319769 B CN 105319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eak value
light source
peak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76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769A (zh
Inventor
行方裕纪
山本纯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4Illumin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pectral emiss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方式,一种面光源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上述第1光源具有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的第1波谱特性;上述第2光源具有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的第2波谱特性;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大致同等,并且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大致同等。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38267号和2015年3月27日提出的第2015-065748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液晶显示装置应用的边缘照明(edge light)方式的面光源装置中,作为点光源而具备白色发光二极管的灯已实用化。在多个点光源沿着导光板的一边配置的结构中,在距点光源较近的入光面的附近容易发生亮度不匀。对于这样的课题,例如提出了在入光面上设有在与出光面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具有各向异性形状的多个凹部或凸部的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大致同等,并且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大致同等。
根据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和位于与上述主面对置的一侧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大致同等,并且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大致同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A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LD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B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LD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的色度的界限M的xy色度图。
图5是表示具有图4所示的线L0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6是关于从与图4所示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表示红色波长的峰值及绿色波长的峰值的容许范围与界限M的关系的xy色度图。
图7是表示具有图6所示的线L11或线L12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具有图6所示的线L21或线L22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9是关于从与图4所示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表示红色波长的峰值及绿色波长的峰值的容许范围与界限M的关系的u’v’色度图。
图10是将所选择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组合和美观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后的图。
图11A是表示代表性的面光源装置LS的色度分布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11B是用来说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与测量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在界限M内设定了14个色度等级的例子的xy色度图。
图13是表示在界限M内设定了39个色度等级的例子的xy色度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单元LU中的发光二极管LD的布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试样号码1至12的面光源装置LS所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的图。
图16是表示试样号码13至24的面光源装置LS所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的图。
图17是将面光源装置LS的试样号码和美观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后的图。
图18是表示各试样的面光源装置LS中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差与美观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各试样的面光源装置LS中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峰值波长下的峰值的差与美观的相关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例,关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对于保持发明的主旨下的适当变更能够容易地想到者,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附图有为了使说明变得更明确而与实际的形态相比对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地表示的情况,但只不过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对已出现的图发挥与上述图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而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的情况。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LCD具备主动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PNL、双面胶带TP、光学片材OS、框架FR、导光板LG、光源单元LU、反射片材RS、边框(bezel)BZ等。将液晶显示面板PNL照明的面光源装置LS至少具备导光板LG及光源单元LU而构成。
液晶显示面板PNL具备平板状的第1基板SUB1、与第1基板SUB1对置配置的平板状的第2基板SUB2、和保持在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另外,液晶层由于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厚度相比很薄、位于将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贴合的密封件的内侧,所以省略了其图示。
液晶显示面板PNL在第1基板SUB1与第2基板SUB2对置的区域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DA。在图示的例子中,显示区DA形成为长方形状。液晶显示面板PNL是通过使来自面光源装置LS的光有选择地透射来显示图像的具备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另外,液晶显示面板PNL也可以是除了透射显示功能以外还通过将外光有选择地反射来显示图像的具备反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此外,液晶显示面板PNL作为显示模式,既可以具有与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平行的横电场的横电场模式相对应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与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垂直的纵电场的纵电场模式相对应的结构。
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供给驱动液晶显示面板PNL所需要的信号的信号供给源而将驱动IC芯片CP及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安装在第1基板SUB1上。
光学片材OS具有光透射性,位于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至少与显示区DA对置。作为光学片材OS,包括扩散片材OSA、棱镜片材OSB、棱镜片材OSC、扩散片材OSD等。在图示的例子中,这些光学片材OS都形成为长方形状。
框架FR位于液晶显示面板PNL与边框BZ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框架FR形成为矩形框状,具有与显示区DA对置的长方形状的开口部OP。
双面胶带TP在显示区DA的外侧位于液晶显示面板PNL与框架FR之间。该双面胶带TP例如具有遮光性,形成为矩形框状。
导光板LG位于框架FR与边框BZ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导光板LG形成为平板状,具有第1主面LGA、与第1主面LGA相反侧的第2主面LGB及将第1主面LGA与第2主面LGB连接的侧面LGC。
光源单元LU沿着导光板LG的侧面LGC配置。光源单元LU具备作为光源发挥功能的发光二极管LD、安装多个发光二极管LD的柔性电路基板LFPC等。多个发光二极管LD在一方向上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这些发光二极管LD沿着与导光板LG的短边平行的侧面LGC排列为一列。另外,发光二极管LD也可以沿着与导光板LG的长边平行的其他侧面(与侧面LGC交叉的侧面)排列。在一例中,光源单元LU具备偶数个发光二极管LD。关于发光二极管LD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反射片材RS具有光反射性,位于边框BZ与导光板LG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反射片材RS形成为长方形状。
边框BZ收容着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双面胶带TP、光学片材OS、框架FR、导光板LG、光源单元LU、反射片材RS。在图示的例子中,面光源装置LS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侧,即与第1基板SUB1对置的一侧,作为所谓背灯发挥功能。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液晶显示面板PNL、各种光学片材OSA到OSD、导光板LG及反射片材RS不仅是显示区DA,还延伸到比显示区DA靠外侧的非显示区NDA。光源单元LU及框架FR位于非显示区NDA。
反射片材RS与导光板LG的第2主面LGB对置。将各种光学片材OSA到OSD分别在导光板LG的第1主面LGA与液晶显示面板PNL之间层叠。
在光源单元LU中,柔性电路基板LFPC位于边框BZ与导光板LG及框架FR之间。柔性电路基板LFPC例如用双面胶带等粘接在导光板LG的第2主面LGB上。发光二极管LD被收容在框架FR与边框BZ之间的空间中。发光二极管LD的发光面LE与导光板LG的侧面LGC对置。侧面LGC相当于来自发光二极管LD的放射光入射的入射面。此外,与侧面LGC交叉的第1主面LGA相当于将从侧面LGC入射的光出射的出射面。液晶显示面板PNL位于与第1主面LGA对置的一侧。
双面胶带TP在非显示区NDA中将液晶显示面板PNL与框架FR粘接。液晶显示面板PNL包括粘接在第1基板SUB1的外表面上的第1光学元件OD1、以及粘接在第2基板SUB2的外表面上的第2光学元件OD2。第1光学元件OD1及第2光学元件OD2分别至少包括偏光板。第1光学元件OD1与光学片材(扩散片材)ODA对置。
图3A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LD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D将以蓝色发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下称作蓝色LED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构成。这样的发光二极管LD被称作单芯片型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等。
即,发光二极管LD具备框架11、蓝色LED芯片12、树脂层13、封装14等。框架11是铜等的金属制,支承着蓝色LED芯片12。蓝色LED芯片12安装在框架11上。该蓝色LED芯片12放射例如在440nm~460nm的蓝色波长中具有波谱强度的峰值的蓝色光。树脂层13位于与蓝色LED芯片12的发光面12E对置的一侧。该树脂层13至少包含红色荧光体13R及绿色荧光体13G。另外,树脂层13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与红色及绿色不同的其他颜色的荧光体,在一例中,也可以包含黄色的荧光体。封装14将这些框架11、蓝色LED芯片12及树脂层13收容。
发光二极管LD作为将来自蓝色LED芯片12的蓝色光、来自红色荧光体13R的红色的荧光及来自绿色荧光体13G的绿色的荧光组合而放射白色光的白色光源发挥功能。该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在蓝色波长、绿色波长及红色波长的各自中具有峰值。蓝色波长中的峰值主要依存于从蓝色LED芯片12放射的蓝色光。绿色波长中的峰值主要依存于来自绿色荧光体13G的荧光。红色波长中的峰值主要依存于来自红色荧光体13R的荧光。
图3B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LD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这里所示的结构例与图3A所示的结构例相比,在1个发光二极管LD具备两个蓝色LED芯片121及122这一点上不同。这些蓝色LED芯片121及122与包含红色荧光体13R及绿色荧光体13G的树脂层13对置,与框架11一起收容在封装14中。
这样的发光二极管LD与使用YAG或硅酸盐类等的黄色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比较例)相比,具有能够将色度图上的颜色再现范围扩大的优点。另一方面,发光二极管LD由于使用两种荧光体,所以与比较例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相比有制造上的色度偏离变大的倾向。此外,发光二极管LD由于具有在蓝色波长、绿色波长及红色波长这3波长下分别具有峰值的波谱特性,所以有根据波谱的偏离例如蓝色波长、绿色波长、红色波长各自下的峰值的偏离等,放射的白色光的色度的偏离变大的倾向。因此,关于量产的发光二极管LD,分别固有的色度在色度图上分布在比较大范围中。
在将这样的发光二极管LD应用到光源单元LU中时,提出了预先将各发光二极管根据其色度分类为对应的色度等级、将不同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规则地配置(混合)的安装方法。根据这样的安装方法,来自色度等级不同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放射光在导光板LG的内部混合,被从导光板LG出射。
在发光二极管LD的混合时,根据不同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的组合,有各自的放射光没有充分混合的情况。特别是,在导光板LG的侧面(入射面)LGC的附近,有可能来自发光二极管LD的放射光各自的色调(日语:色味)原样残留,作为面光源装置LS而其面内的色度的均匀性受损。此外,在应用了这样的面光源装置LS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有可能显示品质下降。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LD的混合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从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的色度的界限M的xy色度图。另外,这里的xy色度图,是在2°视野XYZ颜色***中将色度坐标(x,y)表示在平面上的图,也有称作CIE1931色度图的情况。
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制造为,将在相同波长中具有波谱强度的峰值的蓝色LED芯片与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得到目标色度坐标的放射光(白色光)。在这样制造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自中,各自的放射光的色度因为各发光二极管LD的蓝色波长、绿色波长及红色波长各自的峰值的偏离,在色度图上遍及规定范围而分布。例如,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制造为,能够得到用图中的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的放射光。此时,该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的界限(偏离)M遍及从坐标D1到坐标D2的范围,在图示的例子中,遍及用由图中的坐标D1至D4规定的四边形表示的范围。另外,界限M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在一例中,由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是(x,y)=(0.2748,0.2525),坐标D1是(x,y)=(0.2620,0.2350),坐标D2是(x,y)=(0.2875,0.2700),坐标D3是(x,y)=(0.2788,0.2700),坐标D4是(x,y)=(0.2704,0.2350)。目标色度坐标的点Dt位于坐标D1与坐标D2的中间,或界限M的中央(图示的四边形的重心)。
图中的线L0相当于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中、具有绿色波长的峰值与红色波长的峰值之比为一定、蓝色波长的峰值不同的波谱特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另外,该线L0并不一定是直线。线L0上的点D11至D18及点D21至D26表示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另外,目标色度坐标的点Dt位于线L0上。线L0将界限M横穿。线L0上的点Dt、D11、D12、D21及D22都位于界限M的内侧。
图5是表示具有图4所示的线L0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用分光放射亮度计CS2000(KONICA MINOLTA,INC.(日文:コニカミノルタ社)制)测量。
图中的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波谱强度(a.u.)。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在约450nm(在一例中是约445nm)的蓝色波长、约540nm(在一例中是538nm)的绿色波长及约630nm(在一例中是631nm)的红色波长中分别具有峰值。另外,图示的例子的波谱特性在红色波长中具有3个峰值,但这里将波谱强度最高的峰值作为红色波长的峰值。此外,在蓝色波长等的其他波长中也出现多个峰值的情况下,也将波谱强度最高的峰值作为该波长下的峰值。各峰值下的波谱强度相当于峰值。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由上述分光放射亮度计测量的波谱特性中,有将得到波谱强度的峰值的波长称作峰值波长的情况。图中的λb表示蓝色峰值波长(约445nm),λg表示绿色峰值波长(约538nm),λr表示红色峰值波长(约631nm)。
此外,图中的横轴的波长也可以将由人的眼睛感知的光的颜色的波长换算为数值化的主导波长。即,将横轴作为主导波长的波谱特性通过对图示的各波长下的波谱强度乘以光灵敏度(日文:視感度)来得到。
现在,在得到由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中,将蓝色峰值波长λb下的峰值PB设为1。设绿色峰值波长λg的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λr的峰值为一定,仅将蓝色峰值波长λb的峰值PB从1到1.4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各个发光二极管LD具有用图4的点D11至D18表示的色度,此外,仅将蓝色峰值波长λb的峰值PB从1到0.7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各个发光二极管LD具有用图4的点D21至D26表示的色度。代表性地,点D11相当于峰值PB为1.05的情况,点D12相当于峰值PB为1.10的情况,点D13相当于峰值PB为1.15的情况。此外,点D21相当于峰值PB为0.95的情况,点D22相当于峰值PB为0.90的情况,点D23相当于峰值PB为0.85的情况。
图6是关于从与图4所示者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表示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及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容许范围与界限M的关系的xy色度图。
这里,对于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基于各自的波谱特性分类为5种。图中的线L0、L11及L12、L21及L22相当于分类后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色度的集合,都将界限M横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后述的全部的线L0、L11及L12、L21及L22,并不一定是直线。
这里,着眼于界限M与线L0、L11及L12、L21及L22的关系。线L0经过坐标D1与坐标D4之间、以及坐标D2与坐标D3之间,将界限M的中央横穿。线L11及L12经过坐标D1与坐标D3之间、以及坐标D2与坐标D3之间。线L12将坐标D3的附近的界限M横穿,线L11位于线L0与线L12的大致中间。线L21及L22经过坐标D1与坐标D4之间、以及坐标D2与坐标D4之间。线L22将坐标D4的附近的界限M横穿,线L21线L0与线L22的大致中间。
与线L0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如图5所示,相当于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与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之比为一定、仅将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从0.7到1.4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这里,将设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为1的波谱特性作为基准波谱特性。
在与线L11及L12分别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中,当进行标准化以使绿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为1时,红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比基准波谱特性的红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小。更具体地讲,与L11对应的波谱特性在其红色峰值波长下具有与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的90%对应的峰值。此外,对应于L12的波谱特性在其红色峰值波长下具有与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的80%对应的峰值。
即,与线L1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与基准波谱特性的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同,并且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90%,另一方面,与仅将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作为线L0的情况同样,相当于从0.7到1.4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同样,对于与线L1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而言,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与基准波谱特性的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同,并且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80%,另一方面,与仅将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作为线L0的情况同样,相当于从0.7到1.4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
在与线L21及L22分别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中,当进行标准化以使红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为1时,绿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比基准波谱特性的绿色峰值波长下的峰值小。更具体地讲,与L21对应的波谱特性在其绿色峰值波长下具有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的90%的峰值。此外,与L2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其绿色峰值波长下具有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的80%的峰值。
即,对于与线L2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而言,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与基准波谱特性的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同,并且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90%,另一方面,与仅将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作为线L0的情况同样,相当于从0.7到1.4以0.05间隔变更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同样,对于与线L2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而言,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与基准波谱特性的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同,并且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相当于基准波谱特性的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80%,另一方面,与仅将蓝色峰值波长的峰值作为线L0的情况同样,相当于从0.7到1.4为止以0.05间隔变更后的发光二极管LD的各个的色度的集合。
图中的8个点DA0、DB0、DB1、DC0、DC1、DD0、DD1、DE1都位于界限M的内侧,并且位于界限M的端部附近。点DA0位于线L12上或其附近。点DB0及DB1位于线L11上或其附近。点DC0及DC1位于线L0上或其附近。点DD0及DD1位于线L21上或其附近。点DE1位于线L22上或其附近。
图7是表示具有图6所示的线L11或线L12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具有图6所示的线L21或线L22上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7及图8中,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波谱强度(a.u.)。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关于两种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SPA及SPB进行了标准化,以使约538nm的绿色峰值波长λg下的峰值为1。在约631nm的红色峰值波长λr下,波谱特性SPA具有峰值PRA,波谱特性SPB具有峰值PRB。此时,峰值PRB比峰值PRA小。另外,关于蓝色峰值波长λb使用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所以峰值波长都相同,但峰值并不一定都一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波谱特性SPA及SPB中,蓝色峰值波长λb的峰值大致相同。
如果设波谱特性SPA是图5所示的基准波谱特性,则波谱特性SPB相当于与线L11或线L1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波谱特性SPB是与线L11对应的波谱特性的情况下,其红色峰值波长λr的峰值PRB是峰值PRA的90%。此外,在波谱特性SPB是与线L12对应的波谱特性的情况下,该红色峰值波长λr的峰值PRB是峰值PRA的80%。另外,也可以是,波谱特性SPA是与线L11对应的波谱特性,波谱特性SPB是与线L12对应的波谱特性。
总之,与线L11或L1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绿色峰值波长λg下具有与基准波谱特性同等的峰值,另一方面,在红色峰值波长λr下具有比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小的峰值。此外,与线L1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绿色峰值波长λg下具有和与线L11对应的波谱特性同等的峰值,另一方面在红色峰值波长λr下具有比与线L11对应的波谱特性的峰值小的峰值。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关于两种发光二极管LD的波谱特性SPC及SPD进行了标准化,以使约631nm的红色峰值波长λr下的峰值为1。在约538nm的绿色峰值波长λg下,波谱特性SPC具有峰值PGC,波谱特性SPD具有峰值PGD。此时,峰值PGD比峰值PGC小。另外,关于蓝色峰值波长λb,由于使用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所以峰值波长都相同,但峰值并不一定一致。
如果波谱特性SPC是上述基准波谱特性,则波谱特性SPD相当于与线L21或线L2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波谱特性SPD是与线L21对应的波谱特性的情况下,其峰值PGD是峰值PGC的90%。此外,在波谱特性SPD是与线L22对应的波谱特性的情况下,其峰值PGD是峰值PGC的80%。另外,也可以是,波谱特性SPC是与线L21对应的波谱特性,波谱特性SPD是与线L22对应的波谱特性。
总之,与线L21或L2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红色峰值波长λr下具有与基准波谱特性同等的峰值,另一方面在绿色峰值波长λg下具有比基准波谱特性的峰值小的峰值。此外,与线L22对应的波谱特性在红色峰值波长λr下具有和与线L21对应的波谱特性同等的峰值,另一方面在绿色峰值波长λg下具有比与线L21对应的波谱特性的峰值小的峰值。
图9是关于从与图4所示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放射的放射光(白色光)、表示红色峰值波长的峰值及绿色峰值波长的峰值的容许范围与界限M的关系的u’v’色度图。
u’v’色度图是通过将xy色度图的色度坐标基于已知的式子变换而得到的。即,色度坐标(u’,v’)根据XYZ颜色***的三刺激值X、Y、Z或色度坐标(x,y),通过以下的式子得到。
u’=4X/(X+15Y+3Z)=4x/(-2x+12y+3)
v’=9Y/(X+15Y+3Z)=9y/(-2x+12y+3)
与图6所示的xy色度图同样,界限M用四边形状表示。图中的线L0、L11及L12、L21及L22都将界限M横穿。图中的8个点DA0、DB0、DB1、DC0、DC1、DD0、DD1、DE1都位于界限M的内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LD的最优的混合进行讨论。
1个面光源装置LS组合有根据色度等级分类的多个种类的发光二极管,而这里着眼于通过混合而组合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进行说明。
即,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分别是将蓝色LED芯片12、红色荧光体13R及绿色荧光体13G的各波长下的波谱强度作为指标、基于在色度图上规定的色度等级而选择出的发光二极管。这里的色度图,是xy色度图或u’v’色度图的哪种都可以,也可以是其他的色度图。
关于色度等级,有各种分类的方法。这里,首先根据沿着将图6所示的界限M横穿的5条线L0、L11及L12、L21及L22的各自的色度,分类为各色度等级,再在界限M的内侧,分类为比由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的y坐标高的坐标值的色度的色度等级和比目标色度坐标的y坐标低的坐标值的色度的色度等级。在一例中,属于界限M的一规格的发光二极管LD通过上述方法被分类为8个色度等级。分类出的8个色度等级例如对应于将图6所示的界限M的内侧用虚线划分出的8个区域A1至A8。另外,各虚线位于5条线L0、L11及L12、L21及L22中的相邻的线的中间。图6所示的点DA0与在区域A1中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同样,点DB0与由区域A2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C0与由区域A3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D0与由区域A4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B1与由区域A5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C1与由区域A6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D1与由区域A7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DE1与由区域A8表示的色度等级中的代表性的发光二极管LD的色度对应,。
发明者从被分类为8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中选择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而制造面光源装置LS,关于将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点亮而观察时的美观进行了主观评价。
图10是将所选择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组合和美观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后的图。
图中的“×”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来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放射光的各自的色调被原样辨识出的情况。图中的“○”及“◎”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来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放射光充分地混合、各自的色调没有被辨识出的情况。此外,图中的“◎”相当于当来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放射光混合时、其白色光的色度被辨识为与目标色度同等的情况。
在发光二极管LD1的色度是DA0的情况、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0或DB1的情况下美观良好。特别是,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的情况下,得到了更接近于目标色度坐标的色度。另一方面,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C0、DD0、DC1、DD1、DE1的情况下美观较差。
在发光二极管LD1的色度是DB0的情况、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DC1、DC0的情况下美观良好。特别是,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DC1的情况下,得到了更接近于目标色度坐标的色度。另一方面,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D0、DD1、DE1的情况下美观较差。
在发光二极管LD1的色度是DC0的情况、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DC1、DD1、DD0的情况下美观良好。特别是,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DC1、DD1的情况下得到了更接近于目标色度坐标的色度。另一方面,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E1的情况下美观较差。
在发光二极管LD1的色度是DD0的情况、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C1、DD1、DE1的情况下美观良好,并且得到了接近于目标色度坐标的色度。另一方面,在发光二极管LD2的色度是DB1的情况下美观较差。
接着,发明者从被分类为8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中选择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而制造面光源装置LS,将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点亮,使用测量器而测量了面内的色度分布。测量部位为从导光板LG的侧面LGC离开3至4mm的第1主面LGA上。这里,作为测量器而使用了2维色彩亮度计CA-2500(KONICA MINOLTA,INC.(日文:コニカミノルタ社)制)。
图11A是表示代表性的面光源装置LS中的色度分布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1B是用来说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与测量位置的关系的图。另外,这里的色度作为u’v’色度图上的坐标值测量。
在图11A中,图中的(a)是选择通过主观评价判断为美观较差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而制造的面光源装置LS的色度分布的测量结果。图中的(b)是选择通过主观评价判断为美观良好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而制造的面光源装置LS的色度分布的测量结果。此外,图中的(a1)及(b1)表示测量出的色度的u’坐标值的分布,图中的(a2)及(b2)表示测量出的色度的v’坐标值的分布。另外,在(a1)、(b1)、(a2)及(b2)中,横轴相当于测量位置。另外,如图11B所示,测量对象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源单元LU具备4个发光二极管LD1和4个发光二极管LD2,是发光二极管LD1和发光二极管LD2沿着一方向交替地以等间距配置的结构。在发光二极管LD1和发光二极管LD2中,色度等级相互不同。因此,在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附近的测量位置中,u’坐标值及v’坐标值并不一定一致。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发光二极管LD1的附近的测量位置处的v’坐标值与发光二极管LD2的附近的测量位置处的v’坐标值之间发生了差异。
在u’v’色度图中,随着从白色的色度坐标向横轴u’的负侧偏移,绿色的倾向变强,随着从白色的色度坐标向横轴u’的正侧偏移,红色的倾向变强。因此,作为u’坐标值,其变化量越小,越维持白色的色度(或者色调的变化越少),所以色调的差几乎辨识不到,判断为美观良好。相反,u’坐标值的变化量越大,红色和绿色的色调的差越易被辨识,判断为美观较差。根据(a1)的测量结果,u’坐标值的变化量是约0.008。相对于此,根据(b1)的测量结果,u’坐标值的变化量是约0.003,确认了从白色的色度坐标几乎不变化。
另一方面,对于从白色的色度坐标向纵轴v’的正侧或负侧的偏移,色调的变化不易被辨识。因此,根据(a2)及(b2)的测量结果,v’坐标值的变化量都是约0.01,但确认了几乎没有对于美观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评价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LD的优选的混合是以下这样的。
作为优选的混合之一,是选择在界限M的内侧具有位于同一线上或其附近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这样的混合换言之,可以说所选择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分别具有以下的波谱特性。
即,发光二极管LD1具有有蓝色峰值波长λb的第1峰值PB1、绿色峰值波长λg的第2峰值PG1及红色峰值波长λr的第3峰值PR1的第1波谱特性SP1。发光二极管LD2具有有蓝色峰值波长λb的第4峰值PB2、绿色峰值波长λg的第5峰值PG2及红色峰值波长λr的第6峰值PR2的第2波谱特性SP2。此时,第2峰值PG1及第5峰值PG2大致同等,并且第3峰值PR1及第6峰值PR2大致同等。另外,这里的“大致同等”,包括完全一致的情况、和相对于完全一致的情况具有规定的容许范围的情况。
作为这样的混合的例子,相当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色度是DB0及DB1的情况、是DC0及DC1的情况、是DD0及DD1的情况等。
作为其他的优选的混合之一,是选择在界限M的内侧具有位于相邻的线上或其附近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这样的混合换言之,可以说所选择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分别具有以下的波谱特性。
即,发光二极管LD1具有上述第1波谱特性SP1,发光二极管LD2具有上述第2波谱特性SP2,当将第1波谱特性SP1及第2波谱特性SP2标准化以使第2峰值PG1及第5峰值PG2为1时,第3峰值PR1是第6峰值PR2的90%以上且100%以下。这相当于上述的“第3峰值PR1及第6峰值PR2大致同等”的容许范围。
这里,如果考虑与图7所示的波谱特性的对应,则标准化后的第1波谱特性SP1对应于图中的波谱特性SPB,标准化后的第2波谱特性SP2对应于图中的波谱特性SPA,第3峰值PR1对应于图中的峰值PRB,第6峰值PR2对应于图中的峰值PRA。
作为这样的混合的例子,相当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各自的色度是DC0及DB0的情况、或是DC1及DB1的情况等。
或者,发光二极管LD1具有上述第1波谱特性SP1,发光二极管LD2具有上述第2波谱特性SP2,当将第1波谱特性SP1及第2波谱特性SP2标准化以使第3峰值PR1及第6峰值PR2为1时,第2峰值PG1是第5峰值PG2的90%以上且100%以下。这相当于上述的“第2峰值PG1及第5峰值PG2大致同等”的容许范围。
这里,如果考虑与图8所示的波谱特性的对应,则标准化后的第1波谱特性SP1对应于图中的波谱特性SPD,标准化后的第2波谱特性SP2对应于图中的波谱特性SPC,第2峰值PG1对应于图中的峰值PGD,第5峰值PG2对应于图中的峰值PGC。
作为这样的混合的例子,对应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色度是DC0及DD0的情况、或是DC1及DD1的情况等。
在上述混合中,也作为更优选的混合之一,是选择在界限M的内侧具有夹着目标色度坐标Dt相对的色度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这样的混合换言之,可以说如以下这样选择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
即,选择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以使目标色度坐标Dt位于从发光二极管LD1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与从发光二极管LD2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之间。
作为这样的混合的例子,对应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色度是DB0及DB1的情况、是DC0及DC1的情况、是DD0及DD1的情况等。
关于这里的混合,在发光二极管LD1的第1波谱特性SP1中得到第1峰值PB1的蓝色峰值波长λb与在发光二极管LD2的第2波谱特性SP2中得到第4峰值PB2的蓝色峰值波长λb是相同波长(即,应用了相同规格的发光二极管)。但是,上述混合并不限于这里说明的例子,也能够应用各自的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不同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LD的优选的混合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2是表示在界限M内设定了14个色度等级的例子的xy色度图。
这里,界限M的横轴方向被线L0、L11及L21划分,界限M的纵轴方向将y坐标值以0.005间隔划分。由此,关于线L0与线L11之间,设定了用j1、k1、m1、n1、p1、r1、s1表示的7个色度等级,关于线L0与线L21之间,设定了用j2、k2、m2、n2、p2、r2、s2表示的7个色度等级。
关于被分类为这些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通过将同列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彼此组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美观。例如,关于j1、k1、m1、n1、p1、r1、s1的各色度等级,是怎样的组合都可以。同样,关于j2、k2、m2、n2、p2、r2、s2的各色度等级,是怎样的组合都可以。当然,也可以是相同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的组合。特别是,关于被分类为m1、n1、p1、m2、n2、p2的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不进行混合而组合相同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列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的组合导致美观的恶化,所以并不优选。
根据通过这样的混合而制造的面光源装置LS,能够包括光源单元LU的附近而在其面内使色度均匀化。此外,根据应用了这样的面光源装置LS的液晶显示装置LCD,能够得到良好的显示品质。
此外,通过这样在色度图上用基于与线L0~L21的关系的色度等级进行区域设定,能够不逐一调查作为指标的线的选择或从该线离开的离开度等与线的关系、而容易地判断该发光二极管通过与哪个发光二极管组合能够得到良好的光源(或者该发光二极管在与哪个发光二极管组合时不能成为良好的光源)。
此外,更优选的是将同列的色度等级中的、夹着用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而相对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组合。例如,通过将j1、k1、m1的某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与p1、r1、s1的某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组合,在混合后能够得到m1、n1、p1的某个色度等级内的色度。同样,通过将j2、k2、m2的某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与p2、r2、s2的某个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组合,在混合后能够得到m2、n2、p2的某个色度等级内的色度。根据通过这样的混合制造出的面光源装置LS,能够得到比界限M更小的色度范围内特别是更接近于目标色度的色度。
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混合,能够得到由图中的坐标D31至D34规定的色度范围内的色度。在一例中,坐标D31是(x,y)=(0.267,0.245),坐标D32是(x,y)=(0.284,0.260),坐标D33是(x,y)=(0.274,0.260),坐标D34是(x,y)=(0.276,0.245)。在这样的色度范围中,为(Δx,Δy)=(0.017,0.015)。其中,Δx是x坐标值的差,Δy是y坐标值的差。即,通过这样的混合,能够进一步减小制造出的各面光源装置LS的色度的个体差。
<<实施例2>>
图13是表示在界限M内设定了39个色度等级的例子的xy色度图。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关于界限M的横轴方向通过线L0、L11及L21分割、并将相邻的线间再划分为1/2这一点上不同。另外,界限M的纵轴方向与实施例1同样,将y坐标值以0.005间隔进行了划分。
关于被分类为这些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通过将同列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彼此组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美观。此外,在将相邻的列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彼此组合的情况下,相当于将实施例1的同列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彼此组合的情况,所以在这样的组合中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美观。
另一方面,中间隔开1列以上的不同列的色度等级的组合由于导致美观的恶化,所以不优选。
根据通过这样的混合制造的面光源装置LS及应用了这样的面光源装置LS的液晶显示装置LCD,能够得到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者同样的效果。
此外,更优选的是,将同列或相邻的列的色度等级中的、夹着由点Dt表示的目标色度坐标而相对的色度等级的发光二极管LD组合。根据通过这样的混合制造的面光源装置LS,能够得到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同样的效果。
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混合,能够得到由图中的坐标D41至D44规定的色度范围内的色度。在一例中,坐标D41是(x,y)=(0.266,0.245),坐标D42是(x,y)=(0.284,0.260),坐标D43是(x,y)=(0.273,0.260),坐标D44是(x,y)=(0.277,0.245)。在这样的色度范围中为(Δx,Δy)=(0.018,0.015)。
接着,对能够应用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单元LU的发光二极管LD的布局例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源单元LU中的发光二极管LD的布局例的图。
在由图中的(a)表示的例子中,光源单元LU在柔性电路基板LFPC之上具备如上述那样选择的两种发光二极管LD1及LD2。发光二极管LD1及LD2交替地配置。
在由图中的(b)表示的例子中,光源单元LU在柔性电路基板LFPC之上具备包括3种以上的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的光源集合LST。光源集合LST被反复配置。光源集合LST中包含的发光二极管LD1、LD2、LD3…是通过上述优选的方法选择的。
接着,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即,发明者选择色度不同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而制造24种面光源装置LS,关于将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点亮观察时的美观进行了主观评价。
图15是表示试样号码1至12的面光源装置LS所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的图。图16是表示试样号码13至24的面光源装置LS所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的图。图15及图16中的(a)表示在面光源装置LS中仅将发光二极管LD1点亮时的色度,图15及图16中的(b)表示在面光源装置LS中仅将发光二极管LD2点亮时的中心的色度。图中的号码表示试样号码。另外,这里的色度作为u’v’色度图上的坐标值进行了测量。此外,测量器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计CS-2000(KONICA MINOLTA,INC.(日文:コニカミノルタ社)制)。
在上述24种面光源装置LS中,发光二极管LD1中的蓝色峰值波长与发光二极管LD2中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都是3nm以内。在一例中,24种类的面光源装置LS所应用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选择各自的蓝色峰值波长处于444.8nm~447.7nm的范围内者。
图17是将面光源装置LS的试样号码和美观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汇总的图。图中的“×”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来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放射光的各自的色调原样作为色度不匀被辨识到的情况。图中的“△”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来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放射光混合而容许色度不匀的情况。图中的“○”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几乎看不到色度不匀的情况。图中的“◎”相当于在导光板LG的侧面LGC的附近完全看不到色度不匀的情况。如图示那样,确认了关于除了试样号码3、6、24以外的其他试样,色度不匀是不醒目的容许范围。
图18是表示各试样的面光源装置LS中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色度差与美观的相关关系的图。这里,作为色度差而着眼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色度的u’坐标值的差Δu’。其中,Δu’是绝对值。如图示那样,确认了根据Δu’是0.0078以下的面光源装置,色度不匀是不醒目的容许范围。
即,作为优选的混合之一,选择构成面光源装置LS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D1及LD2,以使当将从发光二极管LD1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及从发光二极管LD2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分别表示为u’v’色度图中的坐标值时,u’坐标值的差的绝对值成为0.0078以下。
图19是表示各试样的面光源装置LS中的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峰值波长下的峰值的差与美观的相关关系的图。这里,作为峰值的差,着眼于发光二极管LD1及LD2的各自的波谱特性中的红色峰值波长λr下的峰值的差。即,如上述图7所示,发光二极管LD1具有波谱特性SPA,发光二极管LD2具有波谱特性SPB,在红色峰值波长λr下分别具有峰值PRA及PRB的情况下,峰值的差ΔP相当于(PRA-PRB)%。如图示那样,确认了根据峰值的差ΔP为20.2%以下的面光源装置,色度不匀是不醒目的容许范围。
即,作为优选的混合之一,在以发光二极管LD1的蓝色峰值波长与发光二极管LD2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是3nm以内为前提的情况下,当将发光二极管LD1的波谱特性及发光二极管LD2的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绿色峰值波长λg的各自的峰值为1时,红色峰值波长λr下的发光二极管LD1的峰值是发光二极管LD2的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峰值的差而着眼于红色峰值波长λr下的峰值的差,但在着眼于绿色峰值波长λg下的峰值的差的情况下也确认了同样的倾向。即,作为其他的优选的混合之一,当将发光二极管LD1的波谱特性及发光二极管LD2的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红色峰值波长λr下的各自的峰值为1时,绿色峰值波长λg下的发光二极管LD1的峰值是发光二极管LD2的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其面内的色度均匀化的面光源装置及显示品质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LS也可以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前面侧、即与第2基板SUB2对置的一侧,也可以作为所谓的前照灯发挥功能。
以上说明了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事实上,这里给出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及变更。权利要求书和其等价物涵盖这些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的形式或变更。

Claims (14)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为1时,上述第3峰值是上述第6峰值的90%以上且100%以下,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为1时,上述第2峰值是上述第5峰值的90%以上且10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以使目标色度坐标位于从上述第1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与从上述第2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以使当将从上述第1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及从上述第2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分别表示为u’v’色度图中的坐标值时,u’坐标值的差的绝对值为0.0078以下。
6.一种面光源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上述第1光源的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2光源的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是3nm以内;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为1时,上述第3峰值是上述第6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7.一种面光源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上述第1光源的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2光源的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是3nm以内;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为1时,上述第2峰值是上述第5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和位于与上述主面对置的一侧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为1时,上述第3峰值是上述第6峰值的90%以上且100%以下,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为1时,上述第2峰值是上述第5峰值的90%以上且10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以使目标色度坐标位于从上述第1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与从上述第2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相同。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以使当将从上述第1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1色度及从上述第2光源放射的白色光的第2色度分别表示为u’v’色度图中的坐标值时,u’坐标值的差的绝对值为0.0078以下。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和位于与上述主面对置的一侧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上述第1光源的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2光源的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是3nm以内;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2峰值及上述第5峰值为1时,上述第3峰值是上述第6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在一方向上排列的第1光源及第2光源、具有与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对置的侧面以及与上述侧面交叉的主面的导光板、和位于与上述主面对置的一侧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及上述第2光源分别是将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3波长发光二极管;
上述第1光源具有第1波谱特性,该第1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1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2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3峰值;
上述第2光源具有第2波谱特性,该第2波谱特性具有蓝色峰值波长的第4峰值、绿色峰值波长的第5峰值及红色峰值波长的第6峰值;
上述第1峰值与上述第4峰值不同;
上述第1光源的上述第1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与上述第2光源的上述第4峰值的蓝色峰值波长的差是3nm以内;
当将上述第1波谱特性及上述第2波谱特性标准化以使上述第3峰值及上述第6峰值为1时,上述第2峰值是上述第5峰值的79.8%以上且100%以下。
CN201510387677.XA 2014-07-04 2015-07-03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19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8267 2014-07-04
JP2014138267 2014-07-04
JP2015065748A JP6397789B2 (ja) 2014-07-04 2015-03-27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65748 2015-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769A CN105319769A (zh) 2016-02-10
CN105319769B true CN105319769B (zh) 2019-02-26

Family

ID=5501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76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19769B (zh) 2014-07-04 2015-07-03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1236B2 (zh)
JP (1) JP6397789B2 (zh)
KR (1) KR101777914B1 (zh)
CN (1) CN105319769B (zh)
TW (1) TWI655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76665S1 (en) * 2015-02-05 2017-01-17 Neonode Inc. Light guide frame
JP6142070B1 (ja) 2016-12-27 2017-06-07 Lumiotec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18172975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igh heat polycarbonate and polyetherimide-siloxan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TWI636286B (zh) * 2017-03-31 2018-09-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DE102019116103B4 (de) * 2019-06-13 2021-04-22 Notion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Beschriften einer Leiterplatte durch Erzeugen von Schattierungen in einer funktionalen Lackschicht
JP7022284B2 (ja) * 2019-06-17 2022-02-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289630B2 (en) 2019-12-20 2022-03-29 Lumileds Llc Tunable lighting system with preferred color render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1082A (zh) * 2007-08-30 2011-02-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
WO2012133160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6801B2 (ja) 2005-03-11 2009-07-01 株式会社ナナオ 発光装置、発光強度調整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42519B1 (ko) * 2005-03-31 2012-05-0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적색 형광체 및 녹색 형광체를 갖는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를채택한 백라이트 패널
KR100771650B1 (ko) 2006-03-31 2007-10-30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적색 형광체 및 녹색 형광체를 갖는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를채택한 백라이트 패널
US8018427B2 (en) 2006-04-28 2011-09-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US7820075B2 (en) 2006-08-10 2010-10-26 Intematix Corporation Phosphor composition with self-adjusting chromaticity
KR100900620B1 (ko) * 2007-02-20 2009-06-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백색 발광 장치
CN100562787C (zh) 2007-12-13 2009-11-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互补同色光源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46797A (zh) 2008-03-25 2009-09-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白光发射装置以及使用该白光发射装置的白光源模块
KR101280390B1 (ko) 2008-05-13 2013-07-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엘이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1244775B1 (ko) * 2008-07-09 2013-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US7858409B2 (en) 2008-09-18 2010-12-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hite point compensated LEDs for LCD displays
KR101121731B1 (ko) 2008-10-24 2012-06-05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발광 장치
CN101603654B (zh) 2009-07-22 2011-03-09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与其使用的光源装置
JP5062603B2 (ja) 2010-07-29 2012-10-3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JP2013016693A (ja) * 2011-07-05 2013-01-24 Brintz Technologie Co Ltd Led選択方法、及びled光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3114642A1 (ja) * 2012-01-31 2013-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Led分類方法、led分類装置、led分類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20160122376A (ko) 2015-04-14 2016-10-2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인버터 성능 검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1082A (zh) * 2007-08-30 2011-02-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
WO2012133160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2691A (zh) 2016-01-16
JP2016027546A (ja) 2016-02-18
US20160004005A1 (en) 2016-01-07
JP6397789B2 (ja) 2018-09-26
KR101777914B1 (ko) 2017-09-26
CN105319769A (zh) 2016-02-10
KR20160004921A (ko) 2016-01-13
TWI655479B (zh) 2019-04-01
US10261236B2 (en)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769B (zh)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EP2067065B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luminaire and display device
US7850335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TWI374316B (zh)
US20060221610A1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overlapping panels forming recesses from which light is emitted
KR20150116443A (ko) 고 색역의 양자점 디스플레이
TW200424654A (en)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90080086A (ko) 조명 시스템, 조명 기구 및 표시 디바이스
JP2010528432A (ja) カラーled光源を効率的に利用した白色光バックライト及び類似製品
CN108700263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JP2008192797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47247B (zh) 适用于背光模组的荧光粉光学膜片的筛选方法及背光模组
US7014347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a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599824B (zh)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JP2009036989A (ja) 面発光表示装置
JP2010086670A (ja) 面光源装置
Schwedler et al. 74.1: Invited paper: LED backlighting for LCD TVs
TWI570465B (zh) 前光模組及顯示模組
WO2016201779A1 (zh) 发光单元及具有该发光单元的背光光源
US2014035491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laser light source unit and backlight module of same
WO2019179426A1 (zh) 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55065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デバイス用の発光デバイス及び発光デバイスの動作方法
KR20140087669A (ko) 프리즘 필름
CN101191948A (zh) 光学***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WO2011135893A1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