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707B -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707B
CN105319707B CN201510277937.8A CN201510277937A CN105319707B CN 105319707 B CN105319707 B CN 105319707B CN 201510277937 A CN201510277937 A CN 201510277937A CN 105319707 B CN105319707 B CN 105319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polygonal mirror
main body
light deflecto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79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707A (zh
Inventor
早川和弘
星野秀隆
坂井俊夫
藤谷淳治
治部康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1Mechanical drive devices for polygonal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 B41J2/47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for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提供光偏转器(100)和成像设备(1),成像设备包括光偏转器(100)。光偏转器(100)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110)和具有转子(122)的马达(120)。转子(122)支撑多面体反射镜(110),且包括基部(122A)和第一突起(122B),第一突起从基部(122A)朝着多面体反射镜(110)突出。多面体反射镜(110)包括具有多个反射表面(111A)的主体(111)以及从主体(111)朝着基部(122A)突出的第二突起(112)。第二突起(112)具有端面(112A)和径向内侧。端面(112A)与基部(122A)接触,并且径向内侧与第一突起(122B)接触。

Description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设备涉及光偏转器以及包括这种光偏转器的成像设备,光偏转器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光偏转器,该光偏转器包括多面体反射镜和马达。该马达通常包括支撑多面体反射镜的转子。在该光偏转器的一个实例中,多面体反射镜具有当该多面体反射镜被安装至转子时与转子接触的下侧。参见JP H10-096872A。
为此,可使用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在该申请中,马达中产生的热可通过转子被传递至多面体反射镜的下侧,并且继而从下侧传递至多面体反射镜的反射表面,这将不利地导致反射表面由于热膨胀而变形。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偏转器和一种成像设备,其中能够抑制来自马达的转子的热产生的热膨胀导致的多面体反射镜的反射表面变形。
更具体地,本文公开的光偏转器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和具有转子的马达。马达的转子支撑多面体反射镜。转子包括基部和第一突起。转子的第一突起从基部朝着多面体反射镜突出。多面体反射镜包括具有多个反射表面的主体以及从主体朝着基部突出的第二突起。第二突起具有端面和径向内侧。端面与基部接触,并且径向内侧与第一突起接触。
应理解,贯穿本说明,术语“径向(地)”、“径向方向”等都用于提及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更具体地,“径向内部”和“径向外部”分别指示更接近或更远离马达的旋转轴线的位置(即,径向位置)。类似地,“径向向内(地)”和“径向向外(地)”可分别指示朝着和背离马达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术语“径向距离范围”可用于表示每个均具有相同半径(离马达的旋转轴线距离相同)的两个圆限定的范围。此外,马达的旋转轴线(例如,旋转轴或“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可被提及为“轴向方向”。
通过转子与多面体反射镜的第二突起接触的这种构造,能够延长热从转子传递至反射表面的路径,所以能够限制反射表面的热变形。
在上述构造中,可选地,第二突起可以是环状的。
第二突起的环状形状使得能够实现从马达至第二突起的均匀热传递,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反射表面的不均匀变形。
在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上述可选特征,第二突起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都可小于主体在轴向方向(即,马达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厚度。
通过该附加特征,有利地,与第二突起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和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彼此相同的可替换构造相比,能够将第二突起的横截面做得更小。因而,能够限制从转子至主体的热传递,使得能够令人满意地抑制反射表面的热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这种第二突起的厚度通常被设计成等于主体的厚度,以便在多面体反射镜的成型工艺期间优化塑性树脂的流动性。相反,在本文中在适当考虑反射表面的热变形的情况下,使第二突起的厚度不同于(小于)主体的厚度。
在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上述附加特征,第二突起的端面都可包括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接触区域与基部接触,并且非接触区域不与基部接触。
通过这种设置非接触区域的附加特征,能够减小与基部接触的第二突起的端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因而限制从马达至主体的热传递,所以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的热变形。
在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上述附加特征,都可将光偏转器构造成使得马达进一步包括能够与转子一起旋转的轴,并且主体具有在轴的轴向方向上贯穿该主体的通孔,并且所述第二突起被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周围。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能够从限定通孔的主体的内侧表面耗散从转子通过第二突起传递至主体的热,并且因而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的热变形。
可将轴布置在该通孔中,并且限定通孔的主体的内侧表面可与轴径向向外地分离。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限定通孔的内侧表面不与该轴接触,并且因而能够限制从该轴至主体的热传递。
多面体反射镜可进一步包括从内侧表面突出的环状肋。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通过环状肋加固主体,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否则将由于多面体反射镜旋转期间接收的离心力导致的具有通孔的主体变形而导致的反射表面的变形。
多面体反射镜可进一步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连接肋的内侧表面以及限定通孔的内侧表面。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能够通过以形成倾斜部的材料填充角部而使肋的内侧表面和限定通孔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阶层突降(径向位置差异)平缓。因此,能够提高多面体反射镜成型工艺期间的塑性树脂材料的流动性。
将轴设置在通孔中的上述光偏转器还可包括挤压构件,该挤压构件被构造成挤压多面体反射镜抵靠转子,挤压构件包括接合部和挤压部,接合部与该轴接合,并且挤压部与多面体反射镜接触。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由于挤压构件挤压多面体反射镜(即,用于挤压主体)抵靠转子,所以能够将多面体反射镜在该轴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到位。
在该构造中,挤压部位于设置第二突起的径向距离范围内。
例如,如果挤压部位于从设置第二突起的径向距离范围径向移位的位置中,则主体就倾向于由于挤压构件的挤压力而变形。相反,通过上述附加特征,主体相对地不可能由于挤压构件的挤压力而变形。因此,能够限制反射表面的变形。
具有挤压构件的上述构造可进一步被构造成使得接合部离所述转子比所述挤压部离所述转子近。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能够最小化挤压构件从多面体反射镜的突出(从端面至主体的距离),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光偏转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在具有挤压构件的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附加特征,挤压构件都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接合部和挤压部之间的中间部,中间部具有比挤压部的宽度窄的宽度。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中间部的宽度比挤压部的宽度窄可导致中间部的硬度比挤压部的硬度低,使得能够施加期望的弹性力。此外,挤压部的宽度比中间部的宽度宽可导致挤压部与多面体反射镜接触的接触面积更大,因而防止载荷的不良集中,使得能够限制从挤压部施加的力将导致的反射表面的变形。
在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附加特征,多面体反射镜都可进一步包括从主体朝着挤压构件突出的第三突起,第三突起与挤压部接触。
通过从主体突出的第三突起被挤压部挤压的这种附加特征,例如与主体被挤压构件直接挤压的可替换构造相反,能够限制将由施加至主体的应力导致的反射表面的变形。
在这种构造中,另外,第三突起可具有设置在该第三突起的径向外侧处的角部,使得挤压部与第三突起的该角部接触。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挤压设置在第三突起的径向外侧处的第三突起的角部可产生在径向向内方向上以及在轴向方向上施加的挤压力;因此,能够限制多面体反射镜的不良径向移位(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
在上述构造中,无论具有或不具有附加特征,从主体至第二突起的端面的距离都可比从基部至第一突起的突出端的距离长。
通过这种附加特征,能够限制从第一突起至主体的直接热传递,所以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的热变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充电器;光导体,该光导体具有被构造成由充电器充电的表面;光源,该光源被构造成发射光通量;光偏转器,该光偏转器被构造成使光通量偏转;和光学***,该光学***被构造成将由光偏转器偏转的光通量在光导体的表面上聚焦成图像。该光偏转器包括: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和包括转子的马达,该转子支撑多面体反射镜。转子包括:基部;和从基部朝着多面体反射镜突出的第一突起。多面体反射镜包括:具有多个反射表面的主体;和从主体朝着基部突出的第二突起,第二突起具有端面和径向内侧,端面与基部接触,并且径向内侧与第一突起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限制将由来自马达的转子的热导致的多面体反射镜的反射表面的变形。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上述和其它方面的详细的例示性、非限制性实例,将更明白上述和其它方面、它们的优点和进一步特征,其中:
图1是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扫描器的平面图;
图3A是光偏转器的截面图;
图3B是包括转子的第一突起和多面体反射镜的第二突起的光偏转器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时的光偏转器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变型实例1的光偏转器的截面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时的根据变型实例1的光偏转器的平面图;并且
图7是示出包括转子的第一突起和多面体反射镜的第二突起的变型实例2的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视需要地参考附图给出例示性、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下文说明中,方向被指定为从操作激光打印机1的用户的视角观察的方向。更具体地,在图1中,图纸的左手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前”侧,图纸的右手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后”侧,图纸的后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左”侧,并且图纸的前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右”侧。图纸的上/下(顶/底)侧对应于打印机的“上/下或顶/底”侧,并且将向上和/或向下延伸的直线的方向提及为“上下方向”。
如图1中所示,被构造成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激光打印机1主要包括本体壳2、馈送器单元3、扫描器4、处理盒5和定影装置8。
本体壳2设有能够相对于本体壳2旋转的前盖23。该前盖23能够以摆动方式向前敞开,以敞开***槽21B,能够通过***槽21B将(例如纸的)片材33***本体壳2中。
馈送器单元3位于本体壳2内部的下部空间中,并且包括:能够放置片材33的馈纸盘31;以及被构造成馈送馈纸盘31上的片材33的馈纸机构32。
馈纸盘31被构造成包括:设置在本体壳2内的下部空间中的齿条31A;以及上述前盖23。馈纸机构32主要包括馈纸辊32A、分离辊32B和分离垫32C。
在馈送器单元3中,放置在馈纸盘31上的片材33被馈纸辊32A馈送并且在分离辊32B和分离垫32C之间将一张纸与其它片材分离,并且被朝着处理盒5输送。
扫描器4被设置在本体壳2内的前部空间中,并且被构造成发射并且偏转激光束,使得通过激光束扫描下文将描述的光导鼓61。下文将详细地描述扫描器4的具体设置。
处理盒5位于本体壳2内的后侧空间(大致处于本体壳2的中央处)中,并且被设置在馈纸机构32的上方。处理盒5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被设置在本体壳2的上部前侧上的开口21A从本体壳2移除以及安装在本体壳2中。开口21A被构造成当可旋转地设置在本体壳2上的顶盖24相对于本体壳2以摆动方式敞开时可用。处理盒5包括鼓单元6和显影盒7。
鼓单元6包括充电器62、转印辊63和作为光导体的一个实例的光导鼓61。显影盒7包括显影辊71和供纸辊72。
在显影盒7中,储存在调色剂储存腔室中的调色剂被供应给显影辊71,并且通过供纸辊72而摩擦带电,并且被携带在显影辊71上。在鼓单元6中,正在旋转的光导鼓61的周表面被充电器62均匀地充电,并且然后暴露于从扫描器4发射的快速扫描激光束。通过这种方式,在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配制的静电潜像。
继而,向该静电潜像提供来自显影盒7的调色剂,并且在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后,在光导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输送片材33,使得将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33上。
定影装置8位于本体壳2内的上部后侧空间中,并且被设置在处理盒5的上方。定影装置8主要包括加热辊81和压力辊82。
定影装置8被构造成在将片材33在加热辊81和压力辊82之间前移的同时,对片材33上转印的调色剂热定影。将热定影有调色剂的片材33传送至设置在定影装置8的下游的排出辊9,并且从该排出辊9排出到顶盖24上。
如图1和2中所示,扫描器4包括半导体激光器41、耦合透镜42、孔径光阑43、柱面透镜44、光偏转器100、扫描透镜45和其它组件。半导体激光器41和耦合透镜42用作被构造成发射光通量的光源。这些元件被支撑在外壳4A上。如点划线所示,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的激光束被引导为依次通过耦合透镜42、孔径光阑43、柱面透镜44、光偏转器100和扫描透镜45,并且聚焦在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
如图2中所示,半导体激光器41是被构造成发射发散激光的装置。通过控制器(未示出)调节(开和关)半导体激光器41中的发光元件,以根据将在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形成的图像而使光闪烁。
耦合透镜42是将半导体激光器41发射的激光束转换为光通量的透镜。孔径光阑43是具有开口的构件,该开口确定来自耦合透镜42的光通量的直径。柱面透镜44是被构造成将通过耦合透镜42和孔径光阑43的光通量在副扫描方向(与图2中的图纸正交的方向)上会聚,使得光通量在下文将描述的多面体反射镜110的反射表面(四个反射表面111A之一)上聚焦成图像。
如图1中所示,光偏转器100包括:多面体反射镜110,该多面体反射镜110被构造成导致通过柱面透镜44的激光束在主扫描方向上偏转;马达120,该马达120被构造成使多面体反射镜110旋转;和挤压构件130,该挤压构件130用于在将多面体反射镜110附接至马达120时使用。下文将描述光偏转器100的细节。
如图2中所示,扫描透镜45是被构造成将多面体反射镜110反射并且因而偏转的光通量聚焦在光导鼓61的周表面上的透镜。扫描透镜45具有f-theta特性,使得通过多面体反射镜100以恒定角速度偏转的光通量被转化为如下光通量,通过该光通量,以恒定线速度扫描光导鼓61的周表面。
然后,下面将描述光偏转器100的细节。
如图3A中所示,马达120包括:驱动器120A,该驱动器120A被构造成产生旋转力;轴121;和转子122,该转子122被构造成与轴121一起旋转。转子122为金属部分,该转子122支撑多面体反射镜110,并且包括:基部122A;以及从基部122A的中心部向上(朝着多面体反射镜110)突出的第一突起122B。
如图3B中所示,基部122A包括盘状基部本体A1和从该基部本体A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环状突出体A2。突出体A2被设置成与第一突起122B的近端相邻。
如图3A中所示,第一突起122B被形成为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具有通孔122C。通孔122C形成在第一突起122B的中心部中,并且轴121配合在通孔122C中。
多面体反射镜110由塑料制成(例如,通过使用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并且被附接至马达120的转子122。多面体反射镜110包括主体111、第二突起112和第三突起113。主体111具有四个反射表面111A(参见图2)。第二突起112从主体111向下(朝着转子122)突出。第三突起113从主体111向上(朝着挤压构件130)突出。
主体111具有四棱柱形状,该四棱柱形状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底面。在蒸镀有铝等制成的反射膜的棱柱主体111的四个侧面提供镜面表面(反射表面111A)。主体在它的中心处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在轴121的轴向方向上)贯穿该主体的通孔111B。
马达120的轴121被从通孔111B的下侧***通孔111B中,并且突出超过通孔111B的上侧。通孔111B由主体的内侧表面B1限定。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为圆筒形表面。内侧表面B1与轴121径向向外地分离。
在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上一体地形成从内侧表面B1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肋114。在肋114的下侧上一体地形成倾斜部115,该倾斜部115平缓地连接肋114的内侧表面114A和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更具体地,倾斜部115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地从环状肋114的内侧表面114A延伸至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
第二突起112具有环状形状,该环状形状的轮廓沿着圆,该圆的中心与轴121的轴线重合。第二突起112从主体111的下表面111C突出,并且因而被定位为从径向方向观察时不与反射表面111A重叠。第二突起112具有端面112A,该端面112A与转子122的基部122A的突出体A2接触(参见图3B)。因而,多面体反射镜11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转子122定位到位。
第二突起112具有径向内侧112B,该径向内侧112B与转子122的第一突起122B接触。更具体地,第二突起112的径向内侧112B被形成为具有比圆柱形第一突起122B的外径略大的内径。因而,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中心(旋转轴线)与轴121的中心(旋转轴线)对准;因而,多面体反射镜110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转子122定位到位。
第二突起112被设置在通孔111B的周围(在通孔111B的边缘处)。第二突起112被形成为使得:该第二突起112的径向内侧112B与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齐平(即,在径向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中)。第二突起112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T1小于主体111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T2。
如图3B中所示,第二突起112的厚度T1大于突出体A2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T4。因而,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包括:与突出体A2(基部122A)接触的接触区域A11;以及不与突出体A2接触的非接触区域A12。更具体地,端面112A的径向内部环状区域为接触区域A11,而端面112A的径向外部环状区域为非接触区域A12。
从主体111的下表面111C至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距离L1小于从突出体A2(基部122A)的上端至第一突起122B的上表面(突出端)的距离L2。
如图3A中所示,第三突起113从主体111的上表面111D突出。第三突起113具有环状形状,该环状形状的轮廓沿中心与轴121的轴线重合的圆。更具体地,第三突起113被设置在通孔111B的周围。第三突起113具有径向内侧113B。第三突起113被形成为使得:该第三突起113径向内侧113B在径向方向上基本位于与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相同的位置中。第三突起113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T3大于第二突起112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T1,并且小于主体111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T2。因而,能够增大接触挤压部132的第三突起113的面积,并且能够提高多面体反射镜成型工艺期间塑性树脂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性。
如图3A和4中所示,挤压构件130是具有弹性并且被构造成挤压多面体反射镜110抵靠转子122的构件。挤压构件130包括:与轴121接合的接合部131;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第三突起113接触的挤压部132;以及设置在接合部131和挤压部132之间的中间部133。
接合部131具有圆筒形形状。接合部131配合在轴121上,并且被构造成径向向内挤压轴121。当挤压构件130被附接至轴121时,接合部131位于低于挤压部132所在位置的位置。换句话说,被附接至轴121的挤压构件130的接合部131离转子122比挤压构件130的挤压部132离转子122近。在接合部131的上端处设置环状凸缘部134。环状凸缘部134从接合部131的上端径向向外地延伸。
在环状凸缘部134的周缘处设置多个臂部135。在周向方向上等距地布置臂部135。每个臂部135都从环状凸缘部134的周缘径向向外地延伸。每个臂部135都包括收缩部135A和远端部135B。收缩部135A是从环状凸缘部134的周缘逐渐变窄且从半途逐渐径向向外变宽的部分。远端部135B在不改变宽度的情况下从收缩部135A的外端径向向外地延伸。
收缩部135A的最窄部为中间部133。换句话说,中间部133具有比挤压部132的宽度窄的宽度。通过这种构造,当挤压构件130被附接至轴121时,臂部135主要在该中间部133处变形。
如图3A中所示,由双点划线表示附接至轴121之前的不受挤压的挤压构件130,远端部135B包括第一部B11、第二部B12和第三部B13。第一部B11从收缩部135A的外端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二部B12在径向向外和向下方向上从第一部B11的外端倾斜地延伸。第三部B13从第二部B12的外端径向向外地延伸。挤压构件130的在第二部B12和第三部B13之间的界面处的部分(即,弯曲部)提供下列挤压部132,在挤压构件130被附接至轴121时,该挤压部132接触并挤压多面体反射镜110的第三突起113的上表面。
挤压部132位于设置第二突起112的径向距离范围内。换句话说,挤压部132位于第二突起112的厚度T1的范围内。
上述构造的优点如下:
由于转子122与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主体111突出的第二突起112接触,所以能够使从转子122向反射表面111A的热传递的路径延长,并且因而能够减慢或降低驱动器120A中产生的热向反射表面111A的热传递,所以能够限制反射表面111A的热变形。
由于第二突起112是环状的,所以能够将来自转子122的热均匀地传递至第二突起112,所以能够限制否则将在反射表面111A之间不均匀地产生的变形。
由于第二突起112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T1小于主体111的厚度T2,所以与第二突起112的厚度和主体111的厚度彼此相等的可替换构造相比,能够将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面积做得更小。因而,即使不设置在上述构造中设置的突出体A2并且第二突起112的整个端面都与基部122A接触,也能够减小第二突起112的端面和主体的基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能够有效地抑制反射表面111A的热变形。应明白,第二突起112的厚度通常被设计成等于主体111的厚度,以便优化多面体反射镜110成型工艺期间塑性树脂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性;然而,由于考虑到反射表面的热变形的上述优点,有意确定的第二突起112的厚度比主体111的厚度小。
由于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被构造成包括:与基部122A接触的接触区域A11;以及不与基部122A接触的非接触区域A12,所以能够减小与基部122A接触的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接触面积,并且因而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111A的热变形。
由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主体111具有在轴121的轴向方向上贯穿该主体111的通孔111B,所以能够从限定主体111的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消散从转子122通过第二突起112传递至主体111的热,使得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111A的热变形。
由于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与轴121径向向外地分离,也就是说,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不与轴121接触,所以能够限制从轴121向主体111的热传递。
由于在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上设置环状肋114,所以主体111由该肋114加强,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否则将由于在多面体反射镜110旋转期间接收的离心力导致的具有通孔111B的主体111的变形导致的反射表面111A的变形。
由于在多面体反射镜110中设置连接肋114的内侧表面114A和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的倾斜部115,所以能够通过以形成倾斜部115的材料填充角部而使肋114的内侧表面114A和限定通孔111B的内侧表面B1之间的阶层突降平缓,并且因而能够提高多面体反射镜110成型工艺期间塑性树脂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性。
由于使用挤压构件130挤压主体111抵靠转子122,所以能够适当地将多面体反射镜相对于转子12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到位。
由于挤压部132位于设置第二突起112的径向距离范围内,所以能够限制挤压构件130的挤压力能够导致的主体111的变形。应理解,如果例如将挤压部132定位在从设置第二突起112的径向距离范围径向移位的位置中,主体111就倾向于由于挤压构件130的挤压力而变形,结果是将可能导致反射表面111A变形。
由于接合部131位于低于挤压部132所处位置的位置中,所以能够减小挤压构件130从多面体反射镜110向上突出,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光偏转器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由于挤压构件130的中间部133的宽度比挤压部132的宽度窄,所以能够使中间部133的硬度低于挤压部132的硬度,并且能够由中间部133产生期望弹力,所以能够将挤压力设定为适当的值。由于挤压部132的宽度比中间部133的宽度宽,所以能够增大挤压部132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接触面积,以便防止负荷的不良集中,并且因而能够限制将由挤压部132施加的力导致的反射表面111A变形。
由于从主体111突出的第三突起113受挤压构件130挤压,所以例如与主体111直接受挤压构件130挤压的可替换构造相比,能够限制将由施加至主体111的应力导致的反射表面111A变形。
由于采用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径向内部区域作为与基部122A接触的接触区域A11,所以接触区域A11能够远离位于径向外侧处的反射表面111A,并且因而能够有效地限制从基部122A至反射表面111A的热传递。
可将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外周缘限定在模具的分模线处,并且在成型工艺之后,可能在该模具的分模线处出现的毛边将能够被留在端面112A的外周缘上。然而,由于端面112A的径向外部区域是不与基部122A接触的区域(非接触区域A12),所以即使该毛边留在端面112A的外周缘上,也能够稳定地将多面体反射镜110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到位而不受毛刺与基部122A接触的影响。
应理解,可对上述特定实施例作出下文将通过实例描述的各种变型和变化。在如下说明中,将以相同标识符指示与上文所述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挤压构件130的挤压部132与第三突起113的上表面接触,但是能够实施可替换构造,例如图5中所示,第三突起113具有设置在该第三突起113的径向外侧处的角部113C,并且挤压构件230的挤压部232与第三突起113的该角部113C接触。更具体地,图5中所示的挤压构件230包括:构造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件基本类似的接合部131和环状凸缘部134;以及结构上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臂部135不同的臂部235。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件不同的图5的接合部131被布置成从环状凸缘部134的内边缘向上突出。
每个臂部235都包括:构造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件基本类似的收缩部135A;以及结构上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件不同的远端部235B。如图5中所示,远端部235B包括第一部B21和第二部B22,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表示附接至轴121之前未受压的挤压构件230。第一部B21从收缩部135A的外端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二部B22在径向向外和向下方向上从第一部B21的外端倾斜地延伸。
因而,第二部B22的预定点用作挤压部232,在挤压构件230被附接至轴121时,该挤压部232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第三突起113的角部113C接触,由此在径向向内和向下方向上挤压角部113C。如图5中所示,在该变型构造中,第三突起113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部件的厚度,并且基本与第二突起112的厚度相同。
通过这种可替换构造,由于在径向向内方向上挤压第三突起113,所以能够限制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不良径向移位(径向方向上的移动)。更具体地,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110具有比由金属制成的转子122的热膨胀系数大的热膨胀系数,并且因此由于热膨胀导致的多面体反射镜110和转子122的偏心而发生配重失衡;然而,能够通过朝着径向向内的方向向多面体反射镜110施加挤压力而抑制这种配重失衡。因而,通过这种构造,能够导致多面体反射镜110稳定地旋转。
虽然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主体111的下表面111C至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距离L1比从突出体A2(基部122A)的上端至第一突起122B的突出端的距离L2短,但是能够实施如图7中所示的可替换构造,在该可替换构造中,从多面体反射镜110的下表面111C(主体111)至第二突起112的端面的距离L3比从基部122A的突出体A2至第一突起122B的突出端的距离L4长。
通过这种可替换构造,能够限制从第一突起122B向主体111的直接热传递,并且因而能够有效地限制反射表面111A的热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面体反射镜110被构造成具有带有大致正方形的底面的四棱柱形状;然而,作为替换,多面体反射镜可被构造成具有带有五边形或六边形底面的任何多边形棱柱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突起112被构造成具有环状形状;然而,替换地,第二突起可以:形如例如字母C,该字母C沿着虚拟圆,该虚拟圆的中心与旋转轴线重合;或者被形成为关于旋转轴线的旋转对称构造(例如,多边形形状);或者被构造成包括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沿着虚拟圆布置,该虚拟圆的中心与旋转轴线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第二突起112的径向内侧112B的内径略大于圆柱形第一突起122B的外径;然而,作为代替,环状第二突起112可紧密地配合(或压配合)在第一突起122B上。通过这种可替换构造,能够通过第二突起112的变形吸收当将第二突起112配合在第一突起122B上时产生的应力,并且因而能够抑制这种应力导致的反射表面111A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突起112被设计成使得该第二突起112的端面112A的一部分与基部122A接触;然而,第二突起的整个端面都可与基部接触。
在上述说明中,示出单色激光打印机1作为成像设备的实例,但是可按本文所述构造彩色打印机、多功能外设或其它类型的成像设备。
在上述说明中,示出光导鼓61为光导体的实例,但是作为代替,可采用带式光导体。

Claims (12)

1.一种光偏转器,包括:
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
包括转子和轴的马达,所述转子支撑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所述轴能够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和
挤压构件,所述挤压构件被构造成挤压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抵靠所述转子,所述挤压构件包括接合部和挤压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轴接合,并且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接触,
其中所述转子包括:
基部;和
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所述基部朝着所述多面体反射镜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多面体反射镜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多个反射表面的通孔,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主体具有限定所述通孔的内侧表面,所述内侧表面与所述轴径向向外地分离;
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所述主体朝着所述基部突出,所述第二突起被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周围,所述第二突起具有端面和径向内侧,所述端面与所述基部接触,并且所述径向内侧与所述第一突起接触;和
从所述内侧表面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肋,其中当从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肋与所述反射表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第二突起是环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第二突起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第二突起的所述端面包括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基部接触,并且所述非接触区域不与所述基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多面体反射镜进一步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肋的内侧表面与限定所述通孔的所述内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挤压部位于设置所述第二突起的径向距离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接合部离所述转子比所述挤压部离所述转子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挤压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挤压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比所述挤压部的宽度窄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多面体反射镜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主体朝着所述挤压构件突出的第三突起,所述第三突起与所述挤压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所述第三突起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突起的径向外侧处的角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第三突起的所述角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器,其中从所述主体至所述第二突起的所述端面的距离比从所述基部至所述第一突起的突出端的距离长。
1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充电器;
光导体,所述光导体具有被构造成由所述充电器充电的表面;
光源,所述光源被构造成发射光通量;
光偏转器,所述光偏转器被构造成使所述光通量偏转;和
光学***,所述光学***被构造成将由所述光偏转器偏转的所述光通量在所述光导体的所述表面上聚焦成图像,
其中所述光偏转器包括:
由塑料制成的多面体反射镜;
包括转子和轴的马达,所述转子支撑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所述轴能够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和
挤压构件,所述挤压构件被构造成挤压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抵靠所述转子,所述挤压构件包括接合部和挤压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轴接合,并且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多面体反射镜接触,
其中所述转子包括:
基部;和
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所述基部朝着所述多面体反射镜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多面体反射镜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多个反射表面和在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主体的通孔,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主体具有限定所述通孔的内侧表面,所述内侧表面与所述轴径向向外地分离;
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所述主体朝着所述基部突出,所述第二突起被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周围,所述第二突起具有端面和径向内侧,所述端面与所述基部接触,并且所述径向内侧与所述第一突起接触;和
从所述内侧表面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肋,其中当从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肋与所述反射表面重叠。
CN201510277937.8A 2014-05-28 2015-05-27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5319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9723A JP6446835B2 (ja) 2014-05-28 2014-05-28 光偏向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9723 2014-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707A CN105319707A (zh) 2016-02-10
CN105319707B true CN105319707B (zh) 2019-05-14

Family

ID=5470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7937.8A Active CN105319707B (zh) 2014-05-28 2015-05-27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558B2 (zh)
JP (1) JP6446835B2 (zh)
CN (1) CN105319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80891A (ja) * 2015-03-24 2016-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
JP2017126008A (ja) * 2016-01-15 2017-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ゴンミラー、ポリゴンミラ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反射ミラー
CN105974555B (zh) * 2016-07-22 2018-09-18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金属三棱镜、安装轴和三维激光扫描仪
JP6648062B2 (ja) * 2017-03-31 2020-02-1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ポリゴンミラースキャナモーター
JP6971626B2 (ja) * 2017-05-12 202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偏向器、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5706B2 (ja) * 2018-10-19 202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0158B2 (en) 2018-10-19 2023-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R3101439B1 (fr) * 2019-09-26 2021-10-29 Arteffect Dispositif optique et modul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optique, destinés à un dispositif d’éclairage, permettant de créer des effets de lumière.
CN112051667A (zh) * 2020-10-14 2020-12-08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小变形高基频拓扑结构超高速摄影仪用转镜
JP2022074710A (ja) 2020-11-05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偏向器、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9363A (en) * 1993-12-28 1997-04-08 Fuji Xerox Co., Ltd. Laser optical system
US5716036A (en) * 1995-03-17 1998-02-10 Ebara Corporatio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polygon mirror
US5903300A (en) * 1993-01-12 1999-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flection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balance control
US6201624B1 (en) * 1998-06-12 2001-03-13 Ricoh Company, Ltd. Rotary body for a polygonal mirror type scanner and method of machining the same
US6377293B2 (en) * 1998-07-01 2002-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ing unit of laser printer and magnetic bearing apparatus therein
CN101809481A (zh) * 2007-10-01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面反射体扫描电动机
CN102081230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516A (ja) * 1989-06-21 1991-02-01 Tokyo Electric Co Ltd 光偏向器
JPH0655113U (ja) * 1992-12-25 1994-07-26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多面鏡固定機構
JPH1096872A (ja) 1996-09-19 1998-04-14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
JPH10333075A (ja) 1997-06-04 1998-12-18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
JP3965882B2 (ja) * 2000-08-04 2007-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偏向装置、光偏向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55679B1 (ko) * 2003-07-24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전다면경 조립체
JP2006058640A (ja) * 2004-08-20 2006-03-0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ポリゴンミラー駆動モータ
JP2006187970A (ja) * 2005-01-07 2006-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ポリゴンスキャナモータ
JP2006221001A (ja) * 2005-02-14 2006-08-24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
JP4928158B2 (ja) * 2006-05-26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1828A (ja) * 2006-11-24 2008-06-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モータ
KR20110081530A (ko) * 2010-01-08 2011-07-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캐너모터
JP2011186098A (ja) * 2010-03-08 2011-09-22 Fuji Xerox Co Ltd 光偏向器、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57721A (ja) * 2010-06-07 2011-12-2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スキャナモ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3300A (en) * 1993-01-12 1999-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flection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balance control
US5619363A (en) * 1993-12-28 1997-04-08 Fuji Xerox Co., Ltd. Laser optical system
US5716036A (en) * 1995-03-17 1998-02-10 Ebara Corporatio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polygon mirror
US6201624B1 (en) * 1998-06-12 2001-03-13 Ricoh Company, Ltd. Rotary body for a polygonal mirror type scanner and method of machining the same
US6377293B2 (en) * 1998-07-01 2002-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ing unit of laser printer and magnetic bearing apparatus therein
CN101809481A (zh) * 2007-10-01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面反射体扫描电动机
CN102081230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25200A (ja) 2015-12-14
US20150346485A1 (en) 2015-12-03
US9851558B2 (en) 2017-12-26
CN105319707A (zh) 2016-02-10
JP6446835B2 (ja)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707B (zh) 光偏转器和成像设备
US10451869B2 (en) Light deflector and polygon mirror
US9523851B2 (en) Light deflection unit,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70462A1 (en) Optical device of scanner
US2013025951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61905B2 (ja)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64518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63921A (ja) 光偏向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94196B2 (en) Light defl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7063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31028B2 (en) Optical scanner equipped with plug-in calibration film
CN106556885B (zh) 光源设备、光学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225199A (ja) 光偏向装置、光偏向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51779B2 (en) Polygon mirr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ygon mirror, and reflecting mirror
JP6496975B2 (ja) 光偏向装置、ポリゴンミラー、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4803B2 (ja) ポリゴンミラー、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ポリゴンミラーの製造方法
JP2016102869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1875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508813B2 (en) Optical scanner
US8780428B2 (en) Light scanning device
JP6379506B2 (ja) ポリゴンミラー、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41025B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338491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system
JP68091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931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