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9042A -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9042A
CN105309042A CN201480001124.XA CN201480001124A CN105309042A CN 105309042 A CN105309042 A CN 105309042A CN 201480001124 A CN201480001124 A CN 201480001124A CN 105309042 A CN105309042 A CN 105309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cing ear
coil
induction heating
groove portion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1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9042B (zh
Inventor
桑村博志
渡边范明
武中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9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9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9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9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H01R4/625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感应加热体(1)具备加热线圈(3),并且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由至少一根线材构成,所述感应加热体(1)具有:线圈用连接端子(6),其具备能够收纳线圈线的末端(4)处的线材(4a)的槽部(6c),用于与向加热线圈(3)供给电流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和盖体(9),其至少一部分能够以覆盖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的槽部(6c)内收纳的线圈线的线材(4a)的方式配置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的槽部(6c)内。通过在被配置于槽部(6c)内的状态的盖体(9)按压被收纳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的槽部(6c)内的状态的线材(4a)的同时执行焊接,而使得线材(4a)、线圈用连接端子(6)和盖体(9)相互接合。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加热源使用的感应加热体及具有感应加热体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家庭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等的加热源使用的感应加热体具有用于产生高频磁场的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电连接有供给高频电流的控制单元。例如,构成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多根线材与电连接于控制单元的连接端子接合。
例如,专利技术文献1和2公开了将多根线材和连接端子接合的方法。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TIG(TungstenInertGas:钨极惰性气体)焊接将由铝或铝合金制作的多根线材和由铜或不锈钢等制作的连接端子接合起来的方法。具体地,连接端子具备筒状部。在该连接端子的筒状部内收纳有多根线材以及用于改良脆性、提高接合部的强度的银或硅等的添加金属片。通过在将多根线材和添加金属片收纳到连接端子的筒状部的状态下进行TIG焊接,来接合多根线材和连接端子。
专利文献2公开了对捻合多根铝线材制作出的芯线和由与铝不同的材料制作的金属端子进行超声波焊接的方法。具体地,将被绝缘包覆的芯线的部分压紧固定于金属端子。接下来,将未被包覆的多根线材放置到在砧座上配置的金属端子的部分上,然后,利用焊头将多根线材按压于金属端子并施加高频振动。由此,芯线和金属端子被接合起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1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9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合方法多依赖于添加金属。即,根据线材和连接端子的材料,存在添加金属的脆性改良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根据线材、连接端子以及添加金属的组合,存在在线材和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部(边界)产生裂缝或剥离的情况。并且,存在在线材熔融的部分和未熔融的部分之间的边界也产生裂缝或剥离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接合方法的情况下,与金属端子接触的线材熔融并接合于该金属端子,但离金属端子远的线材不易熔融。因此,芯线和金属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或者产生接触电阻的不均。在芯线和金属端子之间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电阻的增加或不均的原因而导致接合部会异常发热。
因此,若考虑可靠性,则不太优选在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该线圈线供给电流的连接端子的接合中,使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接合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等中使用、并具备供给电流的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体中,对于其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连接端子的接合,确保高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所述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感应加热体,其具备加热线圈,并且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由至少一根线材构成,所述感应加热体具有:
线圈用连接端子,其具备能够收纳所述线圈线的末端处的线材的槽部,用于与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和
盖体,其至少一部分能够以覆盖在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收纳的所述线圈线的线材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
通过在被配置于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的状态的所述盖体按压被收纳在该槽部内的状态的线材的同时执行焊接,而使得所述线材、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盖体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具有所述感应加热体及控制单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被供给电流的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体中,对于该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方式和特征,根据与关于附图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接下来的说明而得以明确。在该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示出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处的线材和线圈用连接端子接合之前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4是将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处的线材和线圈用连接端子接合后、即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体中的、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体中的、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体中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进一步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感应加热体,其具备加热线圈,并且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由至少一根线材构成,所述感应加热体具有:线圈用连接端子,其具备能够收纳线圈线的末端处的线材的槽部,用于与向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和盖体,其至少一部分能够以覆盖在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收纳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方式配置在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通过在被配置于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的状态的盖体按压被收纳在该槽部内的状态的线材的同时执行焊接,而使得线材、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具备被供给电流的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体中,对于该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在感应加热体中,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的截面优选具备槽宽比槽深大的形状。由此,与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接触的线材的根数增加。因此,多根线材容易在短时间熔融,由此,多根线材能够被进一步一体化,并且熔融了的线材能够以大的接触面积与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接触。其结果是,对于线圈线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在感应加热体中,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可以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而且由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由此,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被一体化,它们之间的固有电阻的差为0。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电流流过而产生的异常发热,对于线圈线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在感应加热体中,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可以由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由此,线圈用连接端子、线圈的线材以及盖体之间的固有电阻的差为0。其结果是,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由于电流流过而产生的异常发热,对于线圈线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进一步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感应加热体也可以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搭载有线圈用连接端子和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单元用连接端子,所述基板具备将线圈用连接端子和单元用连接端子电连接的配线图案。
感应加热体也可以具有载置所述基板的基板保持部,并且,线圈用连接端子以槽部从基板上离开的方式搭载于该基板,进而,基板以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从基板保持部上离开的方式载置在该基板保持部上。由此,在执行超声波焊接时,能够使砧座从下方抵接于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即,能够在将搭载了线圈用连接端子的基板载置于基板保持部的状态下,执行用于将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线圈线的多根线材和盖体接合起来的超声波焊接。
在感应加热体中,也可以是,线圈用连接端子包括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接合的第1线圈用连接端子、和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另一方的末端接合的第2线圈用连接端子,基板包括搭载有第1线圈用连接端子的第1基板和搭载有第2线圈用连接端子的第2基板。由此,与在1个基板搭载有第1及第2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情况相比,感应加热体的组装性提高。
在感应加热体中,也可以是,盖体由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控制单元具备与线圈用连接端子接触并向该线圈用连接端子供给电流的电流供给端子,线圈用连接端子由将包括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第1材料和与所述电流供给端子的材料相同的第2材料的至少2种材料接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并且,也可以是,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与由第1材料制作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接合,电流供给端子与由第2材料制作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部分连接。由此,对于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线圈线的接合,能够得到高可靠性,并且对于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电流供给端子的接合,也能够得到高可靠性。
在感应加热体中,也可以是,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分别具备相互卡合的卡合部,线圈用连接端子的卡合部和盖体的卡合部构成为,相对于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对盖体进行定位。由此,能够稳定地接合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收纳于槽部的线圈线的线材和盖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所述感应加热体及控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具备高可靠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1所示的感应加热体1作为家庭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等的加热源使用。感应加热体1具有:树脂制的线圈基座2;加热线圈3,其载置并固定在线圈基座2上,用于产生磁场;以及线圈用连接端子6、7,其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接合。
加热线圈3由线圈线构成,该线圈线例如通过捻合铝或铝合金制的多根线材,并用绝缘材料(例如绝缘漆)包覆该捻合的多根线材来制作。另外,加热线圈3的线材也可以由铝或铝合金以外的材料、例如铜等来制作。
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与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接合。线圈线的另一方的末端5与另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7接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线圈用连接端子6、7固定于端子保持部8,该端子保持部8一体地形成于线圈基座2的外侧。从上方观察时,固定于端子保持部8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位于在线圈基座2上载置的加热线圈3的外侧。为了将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和另一方的末端5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接合,线圈线向下方贯通线圈基座2,并朝向端子保持部8延伸。
接下来,对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体1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和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的接合部。另外,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和另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7在形状上大致相同,并且与线圈线的接合方法相同。因此,仅对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和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的接合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线圈用连接端子6通过将薄板部件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局部地弯折来制作。具体地,线圈用连接端子6具备:主体部6a和从主体部6a相互平行地立起设置的2个壁部6b。换言之,线圈用连接端子6具备由主体部6a和2个壁部6b划定出的槽部6c。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不限于由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立起设置的2个壁部划定的形态。
图3示出沿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的延伸方向观察到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线材4a(5a)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并且,图3示出线材4a(5a)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即将接合之前的情况。
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多根线材4a(5a)收纳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具体地,线圈线的末端4(5)为除去了绝缘材料的状态(即未被包覆的状态),多根线材4a(5a)露出于外部。该露出的多根线材4a(5a)收纳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
并且,如图3所示,盖体9(10)对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收纳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多根线材4a(5a)进行覆盖。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盖体9(10)是板状的部件,并具备如图3所示地至少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的形状。即,盖体9(10)具备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接触的同时与收纳在槽部6c(7c)内的多根线材4a(5a)也接触的形状。
这样的盖体9(10)、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多根线材4a(5a)、以及线圈用连接端子6(7)相互接合。
盖体9(10)、多根线材4a(5a)以及线圈用连接端子6(7)通过焊接、例如超声波焊接等进行接合。在超声波焊接的情况下,按照以下的步骤执行焊接。
首先,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收纳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多根线材4a(5a),并以覆盖该收纳的线材4a(5a)的方式将盖体9(10)局部地配置在槽部6c(7c)内。
接下来,如图3所示,使砧座11从下方抵接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并且使超声波焊接用头12从上方抵接于盖体9(10),由此,利用砧座11和超声波焊接用头12夹持盖体9(10)、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多根线材4a(5a)、以及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由此,利用盖体9(10)朝向槽部6c(7c)的里侧按压多根线材4a(5a)。其结果是,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的多根线材4a(5a)尽可能地密集在一起,并且尽可能多的线材4a(5a)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接触。
接下来,利用超声波焊接用头12的移动使盖体9(10)按压多个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5a),并且超声波焊接用头12进行超声波振动。由此,如图4所示,被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围起来的多根线材4a(5a)熔融,由此盖体9(10)向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的里侧移动。最终,如图4所示,收纳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的多根线材4a(5a)熔融并一体化,并且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接合。并且,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也接合起来。由此,构成了多根线材4a(5a)、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以及盖体9(10)相互一体接合而成的接合部13。
另外,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可以在将加热线圈3载置到线圈基座2上且将线圈用连接端子6、7载置到端子保持部8上之后执行,或者也可以在载置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在将加热线圈3载置到线圈基座2上、但尚未将线圈用连接端子6、7载置于端子保持部8的状态下,执行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
并且,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不限于超声波焊接。例如,也可以是电阻焊接、TIG焊接等。即,只要是能够使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多根线材4a、5a、线圈用连接端子6、7(其槽部6c(7c))、以及盖体9、10相互接合的焊接即可。
再换言之,在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由一根线材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多根线材同样地,进行这一根线材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的接合。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线的线材至少是一根。
如图1所示,在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接合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分别连接有压接端子15作为电流供给端子。例如,***于压接端子15的贯通孔中的螺钉16与分别形成于连接端子6、7的螺纹部6d、7d卡合(参照图2),由此压接端子15分别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连接。
并且,在分别连接于线圈用连接端子7、8的压接端子15安装有从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延伸来的导线17、18。例如,导线17、18压紧接合于压接端子15。
控制单元的导线17、18是用于向加热线圈3供给高频电流的导线。控制单元经由导线17、18、压接端子15、线圈用连接端子6、7、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6c(7c)内的多根线材4a、5a向加热线圈3供给高频电流。
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等中使用、并具备被供给电流的加热线圈3的感应加热体1中,对于其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3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收纳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多根线材4a(5a)在焊接中是其周围被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覆盖且接触的状态,因此同样容易熔融。由此,抑制了在线材4a(5a)一体化后存在线材未熔融的部分的情况。其结果是,抑制了在线材熔融的部分和线材未熔融的部分之间的边界产生裂缝或剥离的情况。因此,对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该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得到高可靠性。
并且,在焊接中线材4a(5a)一边被盖体9(10)按压一边熔融,由此,熔融并一体化了的线材4a(5a)能够以大的接触面积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稳定地接触。由此,能够使线材4a(5a)(即线圈线)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及盖体9(10)之间的接触电阻无限接近0,并且能够抑制接触电阻的不均。其结果是,即使流过高电流,也不易产生异常发热。因此,对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该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得到高可靠性。
为了在短时间内且进一步确保高可靠性地将在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内收纳的加热线圈3的线材4a(5a)连接至线圈用连接端子6(7),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的截面(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优选具备槽宽比槽深大的形状。由此,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接触的线材4a(5a)的根数增加。其结果是,多根线材4a(5a)更容易熔融,由此,多根线材4a(5a)被进一步一体化,并且熔融了的线材4a(5a)能够以更大的接触面积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接触。另外,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槽部6c(7c)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3所示的槽宽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只要是槽部6c(7c)能够收纳线圈线的多根线材4a(5a)、且多根线材4a(5a)能够更多地与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接触的形状即可。
(实施方式2)
图5是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体中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方式2的线圈用连接端子26(27)和盖体29(30)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相同的形状。但是,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的材料彼此不同,并且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5a)的材料也不同。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2的线圈用连接端子26(27)和盖体29(30)的材料相同,且与线圈线的线材4a(5a)的材料不同。例如,线圈用连接端子26(27)和盖体29(30)与由铝或铝合金制作的线圈线的线材4a(5a)不同,是由不锈钢或磷青铜制作而成的。
因此,当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执行焊接时,如图5所示,由相同材料制作的线圈用连接端子26(27)和盖体29(30)一体化。由此,线圈用连接端子26(27)和盖体29(30)之间的固有电阻的差为0。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高电流流过而产生的异常发热。因此,对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该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3)
图6是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体中的、线圈线的末端和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部的剖视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方式3的线圈用连接端子36(37)和盖体39(40)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相同的形状。但是,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和盖体9(10)的材料彼此不同,并且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5a)的材料也不同。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3的线圈用连接端子36(37)和盖体39(40)的材料与线圈线的线材4a(5a)的材料相同。例如,线圈用连接端子36(37)和盖体39(40)由与线圈线的线材4a(5a)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即铝或铝合金制作而成。
因此,当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执行焊接时,如图6所示,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5a)、线圈用连接端子36(37)和盖体39(40)一体化。由此,三者之间的固有电阻的差为0。其结果是,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由于高电流流过而产生的异常发热。因此,对于加热线圈的线圈线和用于向该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接合,能够进一步得到更高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4)
图7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体的线圈用连接端子46。另外,在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通过将薄板部件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局部地弯折来制作,即由1种材料制作而成。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4的线圈用连接端子46由接合至少2种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具体地,线圈用连接端子46由将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第1材料)、和与连接于控制单元(未图示)的压接端子1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第2材料)接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例如,线圈用连接端子46利用将由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的材料即铝制作的第1部件46a、和由压接端子15的材料即不锈钢或磷青铜制作的第2部件46b接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接合的槽部46c形成于第1部件46。配置在槽部46c内的盖体9由与线材4a及第1部件46a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铝制作而成。另外,线材4a、槽部46c以及盖体9的接合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
另一方面,供通过压接端子15的贯通孔的螺钉16卡合的螺纹部46d形成于第2部件46b。另外,在压接端子15和第2部件46b之间夹有垫圈50。
另外,第2部件46b的材料只要是相对于压接端子15、螺钉16以及垫圈50离子化倾向的差和电位差小且固有电阻小的材料,则不必与这些材料相同。
根据这样的线圈用连接端子46,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地,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线材4a和线圈用连接端子46之间的接合能够抑制异常发热的产生,并且具备高可靠性。
并且,根据这样的线圈用连接端子46,线圈用连接端子46的第2部件46b、压接端子15、螺钉16以及垫圈50之间的固有电阻的差为0。因此,即使流过高电流,也不易产生异常发热。并且,抑制了在压接端子15与线圈用连接端子46的接触部发生电蚀。其结果是,线圈用连接端子46和压接端子15的连接具备高可靠性。
(实施方式5)
图8是本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体51具有基板52。基板52载置并固定在基板保持部53上,该基板保持部53一体地形成于线圈基座2。
在基板52搭载有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接合(具体地是与末端4处的多根线材接合)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和与另一方的末端5接合(具体地是与末端5处的多根线材接合)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5。并且,基板52搭载有与压接端子15电连接的单元用连接端子56、57,该压接端子15安装于用于向加热线圈3供给电流的控制单元(未图示)的导线17、18。基板52具备用于将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和一方的单元用连接端子56电连接的配线图案(未图示)、以及将另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5和另一方的单元用连接端子57电连接的例如铜图案等配线图案(未图示)。
搭载在基板52上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与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同样地具备收纳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处的线材的槽部54c、55c。并且,在槽部54c、55c内配置有与实施方式1的盖体9、10相同的盖体58、59。
搭载在基板52上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收纳在其槽部54c、55c内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多根线材以及盖体58、59与实施方式1的线圈用连接端子6、7、收纳于其槽部6c、7c的多根线材4a、5a以及盖体9、10同样地,通过焊接相互接合。
另外,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的接合可以在将加热线圈3载置到线圈基座2上且将基板52载置到基板保持部53上之后执行,或者也可以在载置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在将加热线圈3载置到线圈基座2上、但尚未将基板52载置于基板保持部53的状态下,执行线圈线的末端4、5和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的接合。
在搭载在基板52上的单元用连接端子56、57,例如通过螺钉连接有安装于控制单元(未图示)的导线17、18的压接端子15。
控制单元经由导线17、18、压接端子15、单元用连接端子56、57、基板52的配线图案、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的槽部54c、55c内的多根线材向加热线圈3供给高频电流。
对于本实施方式5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3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的接合,也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和线圈用连接端子6、7的接合同样地,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实施方式6)
图9是本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体的局部立体图。对于与实施方式5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5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1个基板52搭载有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和单元用连接端子56、57。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体61中,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搭载于不同的各个基板52A、52B。
2个基板52A、52B以在它们之间设有间隙62的状态固定于基板保持部53。
在基板52A上搭载有线圈用连接端子54和单元用连接端子56。并且,基板52A具备将线圈用连接端子54和单元用连接端子56电连接的例如铜图案等配线图案(未图示)。
在基板52B上搭载有线圈用连接端子55和单元用连接端子57。并且,基板52B具备将线圈用连接端子55和单元用连接端子57电连接的例如铜图案等配线图案(未图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6,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对于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和用于向加热线圈3供给电流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的接合,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并且,由于各个基板52A、52B比实施方式5中基板52紧凑,而且由于线圈用连接端子54、55搭载于不同的各个基板52A、52B,因此与实施方式5相比,感应加热体的组装性优异。
例如,将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与搭载在基板52A上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接合,将该基板52A固定到基板保持部53。接下来,将线圈线的另一方的末端5与搭载在基板52B上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接合,将该基板52B固定到基板保持部53。根据这样的方法,与将接合有线圈线的双方的末端4、5的状态的基板52固定到基板保持部53的情况相比,组装容易。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1~6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例如,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体61中的、加热线圈3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4和一方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和盖体58那样,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分别具备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优选将各个卡合部构成为相对于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对盖体进行定位。
如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盖体58形成为具备在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2个突出部58a的形状,即“T”字形状。另一方面,在划定槽部54c的壁部54b形成有与盖体58的突出部58a卡合的槽54d。
通过该盖体58的突出部58a与壁部54b的槽54d卡合,盖体58相对于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相对位置(槽部54c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唯一地确定。由此,抑制了当将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收纳在该槽部54c内的线圈线的多根线材以及盖体58接合时盖体58在槽部54c内移动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接合槽部54c、多根线材和盖体58。
另外,线圈用连接端子和盖体各自的卡合部不限于图11所示的槽54d和突出部58a。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盖体9具备相对置的凹部9a(即形成为“H”字形状),线圈用连接端子6的壁部6b卡合于该凹部9a。
并且例如,在线圈用连接端子搭载于基板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方式5和6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线圈用连接端子以其槽部从基板上离开的方式搭载于基板,基板以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从基板保持部上离开的方式载置于该基板保持部。
例如,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在基板52A,以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从基板52A上离开的方式搭载有该线圈用连接端子54。换言之,在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基板52A具备将位于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下方的部分削去而得到的形状。
并且,基板52A以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从基板保持部53的上方离开的方式搭载于该基板保持部53上。换言之,在实施方式6的情况下,基板保持部53具备将位于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下方的部分削去而得到的形状。
如图10所示,在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的下方不存在基板52A的一部分和基板保持部53的一部分,由此在执行超声波焊接时,能够使砧座11从下方抵接于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即,能够在将搭载了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基板52A载置于基板保持部53的状态下,执行用于将线圈用连接端子54的槽部54c、线圈线的多根线材和盖体58接合起来的超声波焊接。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充分地记载,但对于熟悉该技术的每个人来说,各种变形和修改是明显的。这样的变形和修改只要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
2013年1月0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3-001488号和同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2013-001489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的公开内容作为整体进行参照并收入本说明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体具备高可靠性,因此可以使用在例如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通过向感应加热体的加热线圈供给高电流来将该感应加热体作为高加热源使用。
标号说明
1:感应加热体;
3:加热线圈;
4:线圈线的末端;
4a:线材;
5:线圈线的末端;
5a:线材;
6:线圈用连接端子;
6c:槽部;
7:线圈用连接端子;
7c:槽部;
9:盖体;
10:盖体。

Claims (10)

1.一种感应加热体,其具备加热线圈,并且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由至少一根线材构成,所述感应加热体具有:
线圈用连接端子,其具备能够收纳所述线圈线的末端处的线材的槽部,用于与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流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和
盖体,其至少一部分能够以覆盖在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收纳的所述线圈线的线材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
通过在被配置于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内的状态的所述盖体按压被收纳在该槽部内的状态的线材的同时执行焊接,而使得所述线材、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盖体相互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与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该槽部的截面具备槽宽比槽深大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盖体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而且由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盖体由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体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搭载有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单元用连接端子,所述基板具备将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单元用连接端子电连接的配线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体具有载置所述基板的基板保持部,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以所述槽部从所述基板上离开的方式搭载于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以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从所述基板保持部上离开的方式载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包括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一方的末端接合的第1线圈用连接端子、和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另一方的末端接合的第2线圈用连接端子,
所述基板包括搭载有所述第1线圈用连接端子的第1基板和搭载有所述第2线圈用连接端子的第2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盖体由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控制单元具备与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接触并向该线圈用连接端子供给电流的电流供给端子,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由将包括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的材料相同的第1材料和与所述电流供给端子的材料相同的第2材料的至少2种材料接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加热线圈的线圈线的线材与由所述第1材料制作的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接合,
所述电流供给端子与由所述第2材料制作的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部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其中,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和所述盖体分别具备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卡合部和所述盖体的卡合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线圈用连接端子的槽部对所述盖体进行定位。
10.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体及控制单元。
CN201480001124.XA 2013-01-09 2014-01-08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5309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1488 2013-01-09
JPJP2013-001489 2013-01-09
JPJP2013-001488 2013-01-09
JP2013001489 2013-01-09
PCT/JP2014/000041 WO2014109287A1 (ja) 2013-01-09 2014-01-08 誘導加熱体およ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9042A true CN105309042A (zh) 2016-02-03
CN105309042B CN105309042B (zh) 2017-06-16

Family

ID=5116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124.XA Active CN105309042B (zh) 2013-01-09 2014-01-08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2) EP3139703B1 (zh)
JP (1) JPWO2014109287A1 (zh)
CN (1) CN105309042B (zh)
ES (1) ES2668069T3 (zh)
WO (1) WO2014109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1752B2 (ja) * 2015-03-19 2019-03-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60147B1 (ko) * 2018-03-27 2019-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어 하니스가 저감된 유도 가열 장치
CN110355965B (zh) * 2019-06-25 2024-03-19 宁波长飞亚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993B2 (zh) * 1983-06-30 1990-05-28 Siemens Ag
EP1545159A1 (en) * 2002-08-15 2005-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ion heating coil
JP2007012329A (ja) * 2005-06-28 2007-01-18 Hitachi Cable Ltd 接続端子、接続端子付きアルミケーブル、超音波溶接方法、および超音波接続装置
EP1811812A1 (en) * 2005-02-04 2007-07-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ion heater
JP2011014343A (ja) * 2009-07-01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2083B2 (ja) 2008-04-18 2013-06-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5218240B2 (ja) 2009-04-14 2013-06-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ルミ線用端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83576B2 (ja) * 2009-06-15 2013-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0104B2 (ja) * 2009-07-01 2013-07-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993B2 (zh) * 1983-06-30 1990-05-28 Siemens Ag
EP1545159A1 (en) * 2002-08-15 2005-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ion heating coil
EP1811812A1 (en) * 2005-02-04 2007-07-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ion heater
JP2007012329A (ja) * 2005-06-28 2007-01-18 Hitachi Cable Ltd 接続端子、接続端子付きアルミケーブル、超音波溶接方法、および超音波接続装置
JP2011014343A (ja) * 2009-07-01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68069T3 (es) 2018-05-16
EP2945464A4 (en) 2016-03-16
EP2945464A1 (en) 2015-11-18
WO2014109287A1 (ja) 2014-07-17
CN105309042B (zh) 2017-06-16
EP3139703B1 (en) 2018-03-14
EP3139703A1 (en) 2017-03-08
JPWO2014109287A1 (ja)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5981B1 (en) Terminal and coil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60129364A (ko) 알루미늄 전도체에 대한 단자의 연결방법과 이러한 방법에 의하여 구성된 전도체
EP3195707B1 (en) Methods for connecting a wire to a feedthrough pin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190662A (ja) 配線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に用いる抵抗溶接機
JP2009283458A (ja) 圧着接続構造
KR102586402B1 (ko) 전선접속용 단자 및 전선접속용 단자와 전선의 접합방법
JP2013062206A (ja)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
JP5398822B2 (ja)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ランプ用光源の点灯装置
WO2016017013A1 (ja) 端子と電線の接合方法および電線接続用の端子
CN105309042A (zh)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JP3019285B2 (ja) 圧着端子、及び圧着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方法
JP2014157716A (ja) 端子と電線の接合方法および電線接続用の端子
TW201212435A (en) Connector and body used by the connector
CN111133638B (zh) 电器件和用于制造电器件的绞合线接触机构的方法
IE53452B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JP2005129498A (ja) バスバーと導電部材との接続方法及び構造
JP6074890B2 (ja) 導線付き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40199A (ja) 端子圧着装置
JP2016051663A (ja) 端子付電線及び端子付電線の製造方法
CN216389741U (zh) 印制电路板连接端子
JP2019003869A (ja) 電線束と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KR200466961Y1 (ko) 터미널
JPH0982377A (ja) 電線接続方法
KR200294326Y1 (ko) 미세용접기의 용접전극
JP2007166742A (ja) 電気接続箱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