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958A -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958A
CN105276958A CN201510266460.3A CN201510266460A CN105276958A CN 105276958 A CN105276958 A CN 105276958A CN 201510266460 A CN201510266460 A CN 201510266460A CN 105276958 A CN105276958 A CN 105276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ed object
stirring conveyor
conveyor structure
drying
d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64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筑井良治
今西智幸
入山守生
小野诚
须山晃延
三浦永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w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95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0063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w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76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9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以及干燥***。在具备多个搅拌输送机构的干燥装置中,通过搅拌以及输送来减轻或防止被干燥物在与搅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倚。一边搅拌和输送被干燥物一边使其干燥的干燥装置(10)具备:多个搅拌输送机构(20),其通过使搅拌轴(21)旋转来搅拌、输送被干燥物;和分隔板(51),其设置在多个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用于限制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机构(20)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20)的移动。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边搅拌和输送被干燥物一边使其干燥的干燥装置以及包含该干燥装置的干燥***。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一边搅拌和输送污泥等被干燥物一边使其干燥的干燥装置。在这种干燥装置中,为了被干燥物的搅拌以及输送,利用设置有多列叶片(桨)的轴。通过轴的旋转,设置于轴的叶片也绕轴旋转,由此,向轴的轴向一端侧供给的被干燥物一边被搅拌一边被向轴的轴向另一端侧输送。在该搅拌、输送的期间,被干燥物被加热而干燥。
在这种干燥装置中,将具备叶片的轴(搅拌轴)设为2根1组,使2根轴的叶片相互交迭,将其作为1个搅拌输送机构来提高搅拌效果。
在使用这样的干燥装置使被干燥物干燥时,为了增大其处理量(使其干燥的被干燥物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可考虑使用多台干燥装置。但是,若增加干燥装置的台数,则需要针对各个干燥装置确保用于在维护和/或修理时可让作业人员接近干燥装置的空间,这会需要比较宽广的空间。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连的技术,存在以下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4460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872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6-46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增大处理量,有人提出了在1个干燥装置设置大量搅拌轴。例如,有人提出了在1个干燥装置设置4列或6列搅拌轴,由此构成2组或3组搅拌输送机构。从节省空间的观点来看,在1个干燥装置设置大量搅拌轴是有利的。
但是,若在1个干燥装置设置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则会按每个搅拌输送机构而在运转条件上产生差异,干燥速度和/或输送速度不同,被干燥物会向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移动,在被干燥物产生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偏倚。在此,运转条件的差异是轴的转速、用于加热被干燥物的热介质条件的微小偏离、轴和/或叶片的形状的微小不同、被干燥物的投入量的偏倚等。
在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中完全消除运转条件的差异是极其困难的,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也难以确定被干燥物的偏倚是由上述运转条件的哪一个条件引起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边搅拌被干燥物一边输送的干燥装置中,减轻或防止与被干燥物的搅拌以及输送相伴的偏倚。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一边搅拌和输送被干燥物一边使其干燥,构成为具备: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其通过使搅拌轴旋转来搅拌、输送被干燥物;和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机构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限制一边被搅拌和输送一边被干燥的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装置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移动,减轻或防止被干燥物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倚的现象。在此,被干燥物的移动的限制除了完全防止被干燥物在搅拌输送机构之间的移动之外,还包含阻碍被干燥物在搅拌输送机构之间的移动。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包括一个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和包括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可以连通。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包括一个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和包括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的温度和/或湿度设为相同程度,能够将多个搅拌输送机构的干燥条件设为相同程度。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可以在所述被干燥物的供给侧端容许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移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中使得被供给的被干燥物的量几乎均等。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可以能够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对所述被干燥物的输送方向上移动。根据该结构,从搅拌输送机构的供给侧到排出侧,能够在产生与被干燥物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或者该移动显著的位置设置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
上述干燥装置可以还具备加热所述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加热单元。在干燥装置中,有时通过加热搅拌轴或者加热壳体来促进被干燥物的干燥,但根据该结构,也能够通过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来促进被干燥物的干燥。
上述干燥装置可以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干燥后的所述被干燥物的含水率,单独控制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各自的干燥条件。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调节各搅拌输送机构的干燥条件,以使得各搅拌输送机构中的被干燥物的含水率相等。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可以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对所述被干燥物的输送方向上排出由所述搅拌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被干燥物。根据该结构,排出的被干燥物的含水率不会因短距离和/或迟滞而变得不均匀,能够进行均匀的干燥。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可以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被干燥物接受部,可以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设置有从所述被干燥物接受部立起的可调节高度的排出用堰。根据该结构,能够调节排出的被干燥物的含水率。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排出用堰可以关于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分别能够独立地调节高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按每个搅拌输送机构来调节被干燥物的含水率。
上述干燥装置可以还具备供给调整单元,该供给调整单元使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列方向上均匀化,并使其向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移动。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供给等量的被干燥物,所以在这一点上能够使干燥条件相等。
上述干燥装置可以还具备积存部,该积存部积存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并且具有上端水平的作为所述供给调整单元的供给用堰,可以对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供给越过所述供给用堰的所述上端后的所述被干燥物。根据该结构,越过供给用堰后的被干燥物被输送到输送侧。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供给调整单元可以是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的调整板,可以使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通过所述调整板的下方而将其向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输送。根据该结构,与立起设置供给用堰的情况相比,供给的被干燥物不会在堰的立起部分滞留,能够使供给的被干燥物依次干燥。
本发明的干燥***构成为具备:上述干燥装置;向所述干燥装置供给被干燥物的被干燥物供给机构;以及从所述干燥装置排出干燥后的被干燥物的被干燥物排出机构。
根据该结构,也能够限制一边被搅拌和输送一边被干燥的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装置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移动,减轻或防止被干燥物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倚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能够限制一边被搅拌和输送一边被干燥的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装置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移动,所以能够减轻或防止被干燥物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污泥干燥***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去除了上面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去除了右侧面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B-B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3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4变形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5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6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7变形例的图。
图14(a)是示出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4(b)是示出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5(a)是示出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5(b)是示出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5(c)是变形例的干燥装置的C-C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的搅拌轴的结构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污泥干燥***
10污泥干燥装置
11壳体
111污泥供给口
112循环气排出口
113循环气供给口
114干燥污泥排出口
115壳体盖
116正面
117背面
118右侧面
119左侧面
120底面
121上面
12轴承
122供给用堰
122′调整板
123污泥积存部
13驱动机构
20搅拌输送机构
21搅拌轴
211轴
212叶片
213蒸气供给口
214蒸气排出口
30排出调整机构
31排出用堰
32升降机构
51分隔板
511窗
52a~52c分隔板
53缝板
54多个棒
55多个棒
56可动分隔板
57多个板材
81旋流器
82除湿塔
83除湿塔循环泵
84循环风扇
85湿气分离器
86预热器
911~915循环气管
916排气管
921、922循环水路
923蒸气管
924蒸气排出管
925除湿塔排水管
926除湿塔供水管
927蒸气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具体结构。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适当采用与各个实施方式相应的具体结构。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干燥***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干燥***具备干燥装置。由干燥***以及干燥装置干燥的被干燥物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被干燥物是污泥、干燥***以及干燥装置作为污泥干燥***100以及污泥干燥装置10而应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由本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10干燥的污泥是在经脱水处理后含水率成为了大约80%的脱水污泥。脱水污泥通过由污泥干燥装置10干燥而成为含水率下降至30%左右的干燥污泥。此外,污泥干燥***100能够干燥脏水混合生污泥、脏水消化污泥、有机污泥、无机污泥以及其他污泥等各种污泥,可应用于脏水处理场和/或各种污泥处理场。另外,污泥干燥装置10并非必须使含水率下降至30%左右,也可以根据各种用途来使成为处理对象的污泥的含水率下降。进而,由污泥干燥装置10处理的污泥也不限于含水率80%的污泥,含水率更高的污泥以及含水率更低的污泥也可成为污泥干燥装置10的处理对象。
污泥干燥***100具备污泥干燥装置10、旋流器(cyclone)81、除湿塔82、除湿塔循环泵83、循环风扇84、湿气分离器85、以及预热器86。在污泥干燥装置10中,由壳体11形成有干燥室。在污泥干燥装置10的壳体11形成有用于向干燥室供给污泥的污泥供给口111和用于从干燥室排出干燥后的污泥的干燥污泥排出口114。另外,在污泥干燥装置10的壳体11形成有用于向干燥室供给循环气的循环气供给口113和用于从干燥室排出加湿后的循环气的循环气排出口112。
由污泥干燥装置10处理的污泥通过向污泥干燥装置供给污泥的被干燥物供给机构而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到干燥室内,在干燥室中除去水分之后从污泥排出口114排出。被干燥物供给机构可以是输送污泥的污泥传送带和/或泵取污泥的污泥泵,污泥排出机构可以是输送干燥后的污泥的干燥污泥传送带。另外,循环气从循环气供给口113供给到干燥室内,包含在干燥室中从污泥蒸发出的水蒸气而从循环气排出口112排出。
从循环气排出口112排出的循环气通过循环气管911而供给到旋流器81。由旋流器81去除杂质后的循环气进而通过循环气管912而供给到除湿塔82。循环气由除湿塔82进行除湿。另外,积存于除湿塔82的水的一部分如上所述排出到循环水路921,一部分通过除湿塔排水管925而排出到***外。排出到循环水路921的循环水利用循环水路921、除湿塔循环泵83以及循环水路922进行循环而供给到除湿塔82,从循环气除去水分。进而,还通过除湿塔供水管926而向除湿塔82供给水。由除湿塔82除湿后的循环气通过循环气管913而被输送到循环风扇84。循环风扇84通过循环气管914来使循环气沿循环方向流动。
在循环风扇84的循环方向的前方设置有湿气分离器85。湿气分离器85捕捉循环气中的尘埃和/或水滴并将其除去。由湿气分离器85净化后的循环气的一部分通过循环气管915而经由设置于壳体11的循环气供给口113返回到壳体11内部的干燥室。在循环气管915设置有预热器86,循环过来的循环气在由预热器86加热之后返回到干燥室。循环气的一部分通过排气管916而排出到污泥干燥***100的外部。包括这些旋流器81、除湿塔82、循环风扇84、湿气分离器85、预热器8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循环气管911~915的结构相当于排气循环机构。这样,通过利用循环气高效地将在干燥污泥的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从干燥室排出并使高温低湿的空气返回到干燥室,能够促进污泥的干燥。
在污泥干燥装置10的壳体11的内部(干燥室)设置有搅拌轴21(参照图3),该搅拌轴21包括轴211和安装于该轴211的多列叶片212。在本实施方式中,2根搅拌轴21成为一组而构成搅拌输送机构20。即,在污泥干燥装置10设置有2组搅拌输送机构20。通过该搅拌输送机构20,污泥一边被搅拌一边被从供给侧向排出侧输送。向各搅拌轴21供给作为热介质的蒸气,通过该蒸气的热,一边被搅拌一边被输送的污泥被加热而干燥。
在搅拌轴21形成有供给蒸气的蒸气供给口213以及排出蒸气或冷凝水的蒸气排出口214。通过蒸气管923而向搅拌轴21供给蒸气,通过蒸气排出管924而从蒸气排出口214向***外排出蒸气或冷凝水。此外,向蒸气供给口213供给蒸气的蒸气管923也延伸到预热器86,向预热器86供给蒸气。从预热器86排出的蒸气或者冷凝水通过蒸气排出管927而排出到***外。
根据以上结构,在污泥干燥***100中,通过被干燥物供给机构来从污泥供给口111向壳体11内供给污泥。供给到壳体11内的污泥由搅拌输送机构20一边搅拌、输送一边加热,污泥所包含的水分蒸发。污泥干燥而成为干燥污泥,从干燥污泥排出口114排出到壳体11外,并通过被干燥物排出机构而排出到***外。包含从污泥蒸发出的水蒸气的循环气排出到壳体11外,受到除湿、净化、预热的作用而再次返回到壳体11内。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在图2的俯视图中去除污泥干燥装置的上面而示出内部构造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以及图3的壳体11的左侧的面称为正面116,将右侧的面称为背面117,将下侧的面称为右侧面118,将上侧的面称为左侧面119,将纸面里侧的面称为底面120,将与底面相对的面称为上面121。图4是除去污泥干燥装置的右侧面118而示出其内部构造的图。进而,图5、图6分别是图3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以下,参照图2~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
污泥干燥装置10具有壳体11和在该壳体11的内部设置的2个搅拌输送机构20。壳体11大致具有长方体形状。由壳体11在其内部形成干燥室。各搅拌输送装置20以2根搅拌轴21为一组而构成,设置于壳体11内部的下方。本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10具备彼此平行延伸(轴向平行)的4列搅拌轴21,相邻的2列搅拌轴21成组而构成有2个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轴21具备轴211和在其周围设置的多个叶片212。
轴211被设置成其延伸方向(轴向)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轴211的旋转,壳体11内的污泥由叶片212一边搅拌一边输送。在图2~4中,污泥从背面117侧供给,被向图2~4的左方输送而从壳体11的正面116侧排出。轴211在背面117侧(供给侧)以及正面116侧(排出侧)的两侧贯通壳体11。在从壳体11的正面116突出的轴211的一端设置有将轴211保持成能够旋转的轴承12,在从壳体11的背面117突出的轴211的另一端设置有将轴211保持成能够旋转的轴承12。在轴承12的外侧,针对各搅拌输送机构20设置有驱动轴211旋转的驱动机构13。
轴211是中空的,各列叶片212也形成为中空。轴211的内部空间和叶片212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轴211的一端的蒸气供给口向内部空间供给作为热介质的水蒸气,从另一端的蒸气排出口排出水蒸气或冷凝水。供给到轴211的内部空间的水蒸气也从轴211的内部空间流通到各列叶片212的内部空间而排出。通过这样的水蒸气的流通,轴211以及叶片212的表面被加热。污泥通过一边被搅拌一边与轴211和/或叶片212接触从而被加热,由此,污泥所包含的水分蒸发。这样,污泥在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过程中渐渐失去水分而干燥。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污泥干燥装置10的壳体11的上面121的供给侧,针对各搅拌输送机构20形成有污泥供给口111。在污泥供给口111的正面116侧形成有循环气排出口112。在循环气排出口112的正面116侧设置有用于开放由壳体11形成的干燥室的壳体盖115。通过打开壳体盖115,能够进行搅拌轴21的清洗、修理。
在壳体11的正面116侧(排出侧),针对各搅拌输送机构20形成有循环气进气口113。另外,在壳体11的排出侧下方形成有用于排出干燥污泥的干燥污泥排出口114。壳体11的与搅拌轴21对应的部分的底面120作为接受所输送的污泥的污泥接受部发挥功能。底面120与叶片212的形状相配合而形成为截面呈圆弧形状。各搅拌输送机构20具有2个搅拌轴21,所以底面120与该2个搅拌轴21的叶片212的形状相配合而截面120形成为ω形状(参照图5)。由此,不会在叶片212无法触及的部分存在污泥,可防止这样的污泥堆积在壳体11底部的角落。
在各搅拌轴21中,在圆筒状的轴211的表面安装有多列叶片212。各叶片212具有扇形状。在轴211的各列安装有2片叶片212。搅拌轴21通过减速器等驱动机构而旋转。此外,沿着各搅拌输送机构20中的2根轴211的轴向观察,安装于各轴211的叶片212相互重合。
从污泥供给口111向壳体11内的干燥室供给的污泥通过搅拌轴21的旋转而从供给侧被输送到排出侧,从干燥污泥排出口114排出。在干燥污泥排出口114的跟前设置有排出调整机构30,该排出调整机构30包含能够调节高度的排出用堰31。越过该排出用堰31后的干燥污泥从干燥污泥排出口114排出。从干燥污泥排出口114排出的干燥污泥由与各搅拌输送机构20分别对应设置的作为被干燥物排出机构的2个干燥污泥输送带500进行输送。
在2列干燥污泥输送带500分别设置有检测所输送的干燥污泥的含水率的传感器501。传感器501例如可以是测定干燥污泥的重量来推定含水率的传感器。干燥污泥的含水率表示在各个搅拌输送机构20中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干燥效果。传感器501也可以拍摄在干燥污泥输送带500上输送的干燥污泥并通过进行图像处理来根据其颜色和/或形状(块的有无)推定含水率。污泥干燥装置10具备控制装置,基于传感器501所检测到的干燥污泥的含水率来控制各搅拌输送机构20中的干燥条件。污泥干燥装置10例如基于干燥污泥的含水率调整排出用堰31的高度、来自污泥供给口111的污泥的供给量、向干燥室供给的蒸气的压力等。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2个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设置有作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分隔板51。分隔板51从由壳体11形成的干燥室的一端一直设置到另一端(从正面116一直设置到背面117),在上下方向上,从干燥室的下端一直设置到上端。该分隔板51设置在一个搅拌输送机构20和与其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由此,可限制在输送过程中污泥从一个搅拌输送机构20移动到与其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20。另外,通过设置分隔板51,可限制污泥从夹着分隔板51的一个搅拌输送机构20向另一个搅拌输送机构20移动,因此,污泥干燥装置10除了在各个搅拌输送机构20中以相同条件进行污泥的干燥的全部工作模式之外,还能够以仅使用2个搅拌输送机构20之一来进行污泥的干燥的局部工作模式进行运转,或者,还能够以在各个搅拌输送机构20中设定不同干燥条件(搅拌轴21的旋转速度、污泥的含水率、后述的排出用堰31的高度等)的单独设定模式进行运转。
由壳体11形成的干燥室并非由该分隔板51完全划分成2个空间,包含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的空间和包含与其相邻的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的空间通过设置于分隔板51的窗511而连通。通过利用该窗511将一方的空间和另一方的空间连通,两空间内的温度和/或湿度保持相等,能够在两空间中使干燥条件相等。此外,在图4的例子中,窗511是矩形且设置有5个,但形状不限于矩形,其个数也是既可以比5个多也可以比5个少。窗511设置在比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高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窗511设置在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高的位置。由此,可防止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污泥通过窗511而穿过分隔板51漏出到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
如图5所示,分隔板51的上端固定于壳体11的上面121,分隔板51的下端固定于壳体11的底面120。如上所述,壳体11的底面120具有沿着叶片212的形状而弯曲的形状,分隔板51的下端固定于壳体11的底面120中在各搅拌输送机构20的内侧的搅拌轴21之间***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立起设置。此外,分隔板51和壳体11之间的固定通过螺栓等进行,由此,能够将分隔板51从壳体11卸下。另外,在卸下分隔板51之后,也可以更换以下说明的各种变形例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
分隔板51由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在分隔板51的内部通有电热线,通过对该电热线进行通电来加热分隔板51。另外,也可以在分隔板51设置供热介质流动的流路,通过使温水等热介质在流路中流通来加热分隔板51。由搅拌输送机构20一边搅拌一边输送的污泥也被分隔板51的热加热而促进干燥。
接着,参照图6、图4对排出用堰31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排出用堰31被设置成与各搅拌输送机构20的轴向垂直,在作为被干燥物接受部发挥功能的壳体11的底面120的排出侧的缘(干燥污泥排出口114的跟前)处从底面120立起。
在图6中,从正面示出了排出用堰31,但排出用堰31在其左右上端与升降机构32连接,由升降机构32拉起或降下。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过来的污泥越过排出用堰31而落入干燥污泥排出口114。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2个排出用堰31的高度不同、各搅拌输送机构20的排出容积不同的状态。
排出用堰31越位于靠下的位置,则干燥污泥越容易被引导至干燥污泥排出口114。因而,在想要增大每单位时间的干燥污泥的排出量的情况下,使排出用堰31下降,在想要减小每单位时间的干燥污泥的排出量的情况下,使排出用堰31上升。通过该排出用堰31的升降,能够调整污泥在干燥室中接受搅拌以及干燥的处理的时间。接受搅拌以及干燥的处理的时间越长,则污泥的干燥越彻底,从污泥干燥装置10排出的干燥污泥的含水率越低,因此,能够根据投入污泥干燥装置10的污泥的含水率和/或干燥污泥的目标含水率来使排出用堰31升降。
这样,干燥污泥自搅拌输送机构20的搅拌以及输送排出的(越过排出用堰31)方向是搅拌轴21的轴向。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10中,干燥污泥不是在与搅拌轴2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出,而是在搅拌输送机构对污泥的输送方向上排出。换言之,干燥污泥的排出口114不是设置于侧面118、119,而是设置于正面116。由此,排出的污泥的含水率不会因短距离和/或迟延而变得不均匀,可得到均匀的干燥污泥。另外,无需在污泥干燥装置10的侧方设置用于将从污泥干燥装置10排出的干燥污泥输送到粉碎机等的干燥污泥输送带500,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泥干燥装置10,由于具备2组搅拌输送机构20(4列搅拌轴21),能够干燥大容量的污泥,且能够限制污泥在各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移动,所以能够减轻或防止污泥产生偏颇而无法进行期望的干燥这一不良情况。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在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设置了在上部形成有窗511的分隔板51,但本发明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不限于此。例如,虽然在分隔板51设置了窗511来使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与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连通,但也可以不设置该窗511而将两空间设为完全封闭的空间。
以下,对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1变形例的图。在图7中,仅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多个分隔板52a~52c。各分隔板52a~52c分别是矩形,以它们的底边固定于壳体11的底面120。在排出侧的分隔板52a的排出侧端与壳体11的正面116之间设置有间隙,在供给侧的分隔板52c的供给侧端与壳体11的背面117之间设置有间隙,允许污泥的移动。关于排出侧端的原因在于,在此,即使污泥从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向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移动,也不会给污泥的干燥带来大的影响,关于供给侧端的原因在于,即使产生了污泥从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向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移动,由于在该位置处污泥的含水率高且流动性也高,所以污泥的量在双方也几乎均等。此外,这样不在排出侧端以及供给侧端设置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结构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说明的其他变形例中采用。
各分隔板52a~52c的高度比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稍高。在本变形例中,分隔板52a~52c的高度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更高。由此,可防止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污泥越过分隔板52a~52c而漏出到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各分隔板52a~52c之间、分隔板52a与壳体11的正面116之间、分隔板52c与壳体11的背面117之间分别存在间隙,由此,能够确保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与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的连通,因此,分隔板52a~52c的高度可以一直到达壳体11的上面121,分隔板52a~52c也可以在壳体11的底面120以及上面121处固定于壳体11。
图8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2变形例的图。在图8中也仅示意性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具有大量的纵向的缝的缝板53。缝板53构成为被划分为大量的细的长条状的板,由此形成上述缝。缝板53是矩形,以其底边固定于壳体11的底面120。缝板53的高度比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稍高。在本变形例中,缝板53的高度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更高。由此,可防止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污泥越过缝板53而漏出到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缝板53也存在缝,由此,能够确保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与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的连通,因此,缝板53的高度可以一直到达壳体11的上面121,缝板53也可以在壳体11的底面120以及上面121处固定于壳体11。
图9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3变形例的图。在图9中也仅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垂直地立起设置的多个棒54。在多个棒54的各棒之间确保有间隙。多个棒54高度都相同,且彼此平行,沿着2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中间的壳体11的底面120***的部分设置,所以作为整体是矩形。多个棒54固定于壳体11的底面120。多个棒54的高度比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稍高。在本变形例中,多个棒54的高度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更高。由此,可防止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污泥越过多个棒54而漏出到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多个棒54的各棒之间也存在间隙,由此,能够确保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与另一方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的空间的连通,因此,多个棒54的高度可以一直到达壳体11的上面121,多个棒54也可以在壳体11的底面120以及上面121处固定于壳体11。
图10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4变形例的图。在图10中也仅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棒55。多个棒55的各棒彼此相接。多个棒54都从壳体11的正面116一直延伸到背面117,且彼此平行,堆积于2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中间的壳体11的底面120***的部分,作为整体是矩形。多个棒55固定于壳体11的正面116以及背面117。堆积的多个棒55的高度比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稍高。在本变形例中,堆积的多个棒55的高度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更高。由此,可防止由搅拌输送机构20输送的污泥越过多个棒55而漏出到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侧。
图11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5变形例的图。在图11中也仅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垂直地立起设置的1张可动分隔板56。可动分隔板56沿着2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中间的壳体11的底面120***的部分设置。可动分隔板56能够在沿着底面120的***部分设置的导轨561上移动(滑动)。在图11的例子中,可动分隔板56位于污泥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分,仅通过该部分来限制污泥的移动。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可动分隔板56设置在污泥的粘性高而容易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部分。例如,在污泥是脏水污泥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可动分隔板56设置在正面116与背面117之间的中央附近。由此,能够削减可动分隔板56的数量,能够削减工夫以及成本。另外,能够避免在无需分隔板的部分处的摩擦和/或附着的故障。此外,在第1变形例中,也可以使各分隔板52a~52c沿着污泥输送方向可动。
图12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6变形例的图。在图12中也仅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1以及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是垂直地垂下的多个长条状的板材57。多个板材57能够在沿着2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中间的壳体11的底面120***的部分设置于壳体11的上面121的导轨571中移动(滑动)。多个板材57的各板材是矩形,其长度相同。多个板材57从壳体11的上面121一直延伸至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的高度。在本变形例中,多个板材57的下端设定在比设置于轴211的叶片212的最高位置稍高的位置。
在污泥在与污泥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偏倚的情况下,通过使多个板材57从污泥的高度等级高的位置向高度等级低的位置移动,来限制污泥在与污泥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当由搅拌输送机构20搅拌、输送的污泥超过通常的高度而要向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一方移动时,污泥会与从壳体11的上面121垂下的多个板材57抵接而返回,从而限制这样的移动。根据本变形例,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构造限制污泥的移动。
图13是示出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第7变形例的图。该变形例是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分隔板51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1的底面120成为沿着搅拌轴21的形状而弯曲的形状,分隔板51设置于在各搅拌输送机构20的内侧的搅拌轴21彼此之间底面120***的部分,而在本变形例中,搅拌输送机构20之间的底面120′平坦。
并且,分隔板51′具有以在底部沿着两侧的搅拌轴21的形状的方式向左右两侧扩宽的形状。通过该形状,能够使干燥室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防止污泥堆积在壳体11的内部空间(干燥室)的底部的角落。并且,本变形例的分隔板51′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分隔板51同样地设为从内部加热的结构。由此,污泥以更大的面积被加热,可促进干燥。
以上,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各种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之外的部分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4(a)是示出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14(b)是与图14(a)对应的侧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的上面121设置有分别与2个搅拌输送机构20对应的2个污泥供给口111,从分别对应的污泥供给口111对各搅拌输送机构20投入污泥。在本变形例中,污泥干燥装置10′在其上面121具备由2个搅拌输送机构20共用的1个污泥供给口111′。并且,污泥供给口111′之下的干燥室中,由从右侧面118到左侧面119连续设置的供给用堰122形成污泥积存部123。污泥积存部123不由分隔板51进行分隔,由此,与2个搅拌输送机构20对应地从右侧面118到左侧面119连续形成。另外,搅拌轴21的轴211贯通供给用堰122而纵贯污泥积存部123,但在该部分不设置叶片212。供给用堰122的上端是水平的,从右侧面118到左侧面119为相同高度。
通过设置这样的污泥积存部123,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到干燥室的污泥暂时积存于污泥积存部123。通过积存于污泥积存部123的污泥的量增加而越过供给用堰122,从而向具有叶片212的搅拌输送机构20供给污泥。刚供给的污泥含有比较多的水分而粘性低,所以积存于污泥积存部123的污泥的表面平坦,由此,越过供给用堰122的污泥的量也从右侧面118到左侧面119都是等量的。即,尽管污泥供给口111′是1个,向2个搅拌输送机构20供给的污泥的量却是相等的,在这一点上,能够在2个搅拌输送机构20中使干燥条件相等。另外,根据本变形例,在污泥干燥装置存在多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情况下,也无需在向干燥室供给污泥之前按搅拌输送机构20等量地分配污泥,另外,也能够避免由这样的分配的不均等引起的干燥度的不均等。此外,该供给用堰122是使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的污泥在搅拌输送机构20的排列方向上均匀化并使其向输送侧移动的单元,相当于本发明的“供给调整单元”。
图15(a)是示出又一变形例的污泥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15(b)是与图15(a)对应的侧视图,图15(c)是图15(b)的C-C剖视图。在图14的例子中,在污泥供给口111′之下,以从壳体2的底部立起的方式设置有从右侧面118到左侧面119上端水平的供给用堰122,通过该供给用堰122积存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到干燥室的污泥而形成有污泥积存部123。在图15的例子中,取代供给用堰122而在搅拌轴21的上方设置调整板122′。
如图15(c)所示,调整板122′与排出用堰31同样地在其左右上端与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连接,由该升降机构提起或降下。调整板122′的下端具有与搅拌轴21对应的部分以沿着搅拌轴21的表面的方式在圆弧上凹陷的形状。
另外,在图15的例子中,在调整板122′的供给侧也在各搅拌轴21设置有叶片212。由此,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到干燥室的污泥由旋转的叶片212输送到排出侧,但由调整板122′限制向排出侧的移动,钻过该调整板122′的下端(通过调整板122′的下端与壳体2的底部之间)而被输送到排出侧。
调整板122′的下端的高度、即调整板122′的下端与壳体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多个搅拌输送机构20排列的方向上是均匀的。由此,关于多个搅拌输送机构20,能够使通过调整板122′的下方而被输送到排出侧的污泥的量均匀化。向排出侧供给的污泥的量可通过调整调整板122′的高度来调整。该调整板122′是使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的污泥在搅拌输送机构20的排列方向上均匀化并使其向输送侧移动的单元,相当于本发明的“供给调整单元”。
分隔板51一直达到调整板122′的排出侧的面。由此,通过分隔板51来限制通过调整板122′的下方后的污泥向相邻的搅拌输送机构20移动。
根据图15的例子,与在壳体2的底部立起设置供给用堰122的情况相比,从污泥供给口111′供给到污泥积存部123的污泥不会滞留在污泥积存部123内的供给用堰122的立起部分。即,由调整板122′限制了向排出侧的移动的污泥之后会因自重以及从上方新供给的污泥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动,所以会通过调整板122′与壳体2的底部之间而被输送到排出侧。因而,在图15的例子中,在供给侧不再存在污泥滞留的部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2个搅拌输送机构20的污泥干燥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搅拌输送机构20也可以是3个以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2根搅拌轴21为一组而构成了搅拌输送机构20,但也可以由1根或3根搅拌轴21构成1个搅拌输送机构20。
另外,搅拌轴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尤其是,固定于轴的叶片只要能够通过旋转而一边搅拌污泥一边输送即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图16是示出搅拌轴的变形例的图,是图3的A-A剖视图。该变形例的搅拌轴21在轴21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固定有4片叶片212。该叶片211包括与轴211连接的管状物和在管状物的顶端安装的成为桨叶的板。

Claims (13)

1.一种干燥装置,一边搅拌和输送被干燥物一边使其干燥,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其通过使搅拌轴旋转来搅拌、输送被干燥物;和
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被干燥物从一个搅拌输送机构向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个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和包括相邻的其他搅拌输送机构的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在所述被干燥物的供给侧端容许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能够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对所述被干燥物的输送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加热所述干燥物移动限制单元的加热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干燥后的所述被干燥物的含水率,单独控制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各自的干燥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对所述被干燥物的输送方向上排出由所述搅拌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被干燥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被干燥物接受部,
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设置有从所述被干燥物接受部立起的可调节高度的排出用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用堰能够针对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分别独立地调节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供给调整单元,该供给调整单元使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列方向上均匀化,并使其向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积存部,该积存部积存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并且具有上端水平的作为所述供给调整单元的供给用堰,
对所述多个搅拌输送机构供给越过所述供给用堰的所述上端后的所述被干燥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调整单元是在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上方设置的调整板,
使供给到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被干燥物通过所述调整板的下方而将其向所述搅拌输送机构的排出侧输送。
13.一种干燥***,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
向所述干燥装置供给被干燥物的被干燥物供给机构;以及
从所述干燥装置排出干燥后的被干燥物的被干燥物排出机构。
CN201510266460.3A 2014-05-26 2015-05-22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Withdrawn CN1052769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232 2014-05-26
JP2014108232 2014-05-26
JP2015095950A JP2016006371A (ja) 2014-05-26 2015-05-08 乾燥装置及び乾燥システム
JP2015-095950 2015-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958A true CN105276958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6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6460.3A Withdrawn CN105276958A (zh) 2014-05-26 2015-05-22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69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8978A (zh) * 2017-07-10 2017-09-19 广西大学 一种蔗渣干燥器
CN110092564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水翼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和干燥***
CN112516834A (zh) * 2020-11-13 2021-03-19 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导热的碳纳米管浆料制备***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1215A1 (en) * 2000-08-24 2003-08-28 Hilutec Systemtechnik Gmbh & Co. K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xing Components
CN1447087A (zh) * 2002-03-25 2003-10-08 金基台 螺旋流型热风干燥器
JP2006349316A (ja) * 2005-06-20 2006-12-28 Mitsubishi Materials Techno Corp 乾燥装置
CN101216242A (zh) * 2007-12-28 2008-07-09 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 餐厨垃圾干化装置及方法
CN201344712Y (zh) * 2008-12-30 2009-11-11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用于污泥干化的桨叶式干燥机
CN102252503A (zh) * 2011-06-24 2011-11-23 李功民 一种黏湿物料干燥方法及干燥设备
CN103256799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间接加热式干燥装置
JP2014009876A (ja) * 2012-06-29 2014-01-20 Yamato Sanko Seisakusho:Kk 撹拌翼付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1215A1 (en) * 2000-08-24 2003-08-28 Hilutec Systemtechnik Gmbh & Co. K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xing Components
CN1447087A (zh) * 2002-03-25 2003-10-08 金基台 螺旋流型热风干燥器
JP2006349316A (ja) * 2005-06-20 2006-12-28 Mitsubishi Materials Techno Corp 乾燥装置
CN101216242A (zh) * 2007-12-28 2008-07-09 青海洁神食品垃圾处理产业有限公司 餐厨垃圾干化装置及方法
CN201344712Y (zh) * 2008-12-30 2009-11-11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用于污泥干化的桨叶式干燥机
CN102252503A (zh) * 2011-06-24 2011-11-23 李功民 一种黏湿物料干燥方法及干燥设备
CN103256799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间接加热式干燥装置
JP2014009876A (ja) * 2012-06-29 2014-01-20 Yamato Sanko Seisakusho:Kk 撹拌翼付乾燥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8978A (zh) * 2017-07-10 2017-09-19 广西大学 一种蔗渣干燥器
CN110092564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水翼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和干燥***
CN112516834A (zh) * 2020-11-13 2021-03-19 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导热的碳纳米管浆料制备***及其制备工艺
CN112516834B (zh) * 2020-11-13 2023-03-03 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导热的碳纳米管浆料制备***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1693B1 (ko) 폐루프 건조 시스템 및 방법
DK2601464T3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drying sludge
CN103910480B (zh) 污泥干燥装置
CN109553269B (zh)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KR20100065662A (ko) 슬러지 건조 장치
CN105276958A (zh)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
CN209113720U (zh) 一种污泥干化***
WO2018121321A1 (zh) 一种链式刮板干燥装置
US2022028291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ying Fine Particulate Material Such As Fracking Sand
US20200348078A1 (en) Modular System and Process of Drying Solids and Liquid-Solid Mixtures
JP2016006371A (ja) 乾燥装置及び乾燥システム
WO2014166831A1 (de) Bandtrockner mit einem trocknungsraum und mit einer kühlkammer
US10967327B2 (en) Spray drying system
KR20100065656A (ko) 슬러지 건조 장치
US201401128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ale build-up in a wfgd
KR102372159B1 (ko) 슬러지 이송구간 일치형 공기유동경로가 구비된 벨트식 슬러지 건조 장치
JP4129772B2 (ja) 骨材等の水分除去装置
CN1059027A (zh) 用过热蒸汽干燥潮湿的颗粒材料的设备
JP7211708B2 (ja) 汚泥乾燥システム
CN105831296A (zh) 一种节能型茶叶烘干机及茶叶烘干方法
CN104406378A (zh) 双筒外循环干燥机及其干燥工艺
WO2014173507A1 (de) Verfahren zum trocknen von wäschestücken und trockner
CN220595984U (zh) 一种带循环供气***的气垫带式输送机
US436759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products, especially corn or piece products
CN106705576A (zh) 一种多用途带式烘干压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