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7278A -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7278A
CN105227278A CN201410242663.4A CN201410242663A CN105227278A CN 105227278 A CN105227278 A CN 105227278A CN 201410242663 A CN201410242663 A CN 201410242663A CN 105227278 A CN105227278 A CN 105227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wireless link
electronic equipment
noumenon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26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晓华
李化雨
游博卿
崔先锋
王丽明
陈兴文
李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26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7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7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7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用于解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第三通信模块、第四通信模块;其中,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三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一无线链路,第二通信模块与第四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二无线链路;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第一本体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调用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第一本体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为用户提供诸如图像采集、多媒体文件播放、接入互联网享用网络服务等诸多功能,为用户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运算能力强大的处理器功耗较大,为了兼顾功耗及待机时间,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配置功耗较小、运算能力普通的处理器,导致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通过使便携式电子设备经由无线链路与上位机或坞站上的处理器交互,调用上位机或坞站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进而大幅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三通信模块、第四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三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一无线链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四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二无线链路;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调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链路确定模块,所述链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通信模块建立第一无线链路;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四通信模块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第二链路确定模块,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调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相连,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状态;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链路质量及所述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包括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控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控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包括: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交互,能够调用该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增加电子设备的运算能力,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配置功耗小的中央处理器CPU,甚至可以不配置CPU而只配置功能简单的协处理器,进而可以在保障电子设备的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其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电子设备100的功能示意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电子设备200的功能示意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4中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相对较低的技术问题,通过使便携式电子设备经由无线链路与上位机或坞站上的处理器交互,调用上位机或坞站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进而大幅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参见图1,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其中至少第一本体10可以单独使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形态。例如,第一本体10可以为平板电脑,第二本体20可以为底座;又例如,第一本体10为智能手机,第二本体20为坞站;在上述两种情况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组合起来形成笔记本电脑。
具体的,第一本体1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1、第二通信模块32;第二本体20包括第三通信模块41、第四通信模块42;其中,第一通信模块31与第三通信模块41之间能够建立第一无线链路,第二通信模块32与第四通信模块42之间能够建立第二无线链路。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的类型不作限定,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链路、蓝牙(Bluetooth)链路、红外传输链路,等等。
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上述两条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择一作为传输通路,也可以同时通过两个链路进行传输,如一个链路传输指令数据,一个链路传输文本数据;又如,一个链路传输高清多媒体数据,一个链路传输普通数据;再比如,将数据打包为两个数据包,分别通过两个链路进行传输。
而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第一本体10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调用第二本体20上的处理器21进行任务处理,或者第一本体10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处理器21的控制指令。亦即,上述两条链路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上的处理器21的交互,此时,第一无线链路、第二无线链路相当于从第二本体20上的总线的延伸和拓展。
当然,实际情况中,也可以是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上的处理器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交互。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本体1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本体20上的处理器21进行交互,能够调用处理器21进行任务处理,增加第一本体10的运算能力,使得第一本体10可以配置功耗小的中央处理器CPU,甚至可以不配置CPU而只配置功能简单的协处理器,进而可以在保障第一本体的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其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进一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在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具体来讲,第一传输距离为保障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正确传输、不出现传输故障的最远距离,同理,第二传输距离为保障数据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正确传输、不出现传输故障的最远距离。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即: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距较远、第一无线链路不能实现正确传输的情况下,第二无线链路仍然能够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但是,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距离在该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链路质量,比如,第一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大于第二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或者第一无线链路的传输时延小于第二无线链路的传输时延,等等。
通过设置传输特性相异的两条链路,使得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在距离较近时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实现快速、高效地传输,在距离较远时仍然能够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兼顾了链路质量和传输距离,极大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进一步,继续参见图1,第一本体10还包括链路确定模块51,链路确定模块51用于确定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
链路确定模块51工作方式可以为手动控制,也可以为自动控制。在手动控制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场景选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如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较近时,用户可以选择第一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获得较大的传输带宽;反之,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距离较远时,用户可以选择第二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保障数据交互的正常进行;另外,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传输距离较近、数据传输量较大时,可以选择第一无线链路联合第二无线链路的组合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避免信道拥塞。
而在自动控制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检测模块60,设置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上,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0的状态;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
具体来讲,检测模块60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中任一侧。例如,在第一本体10为可独立使用的便携式设备时,可以将检测模块60设置在第二本体20上,这种情况下,第一本体10能够通过当前时刻连通的链路获得检测模块60的检测结果,进而进一步减小第一本体10的体积、重量及功耗。
进一步,检测模块60至少包括三种实现方式:
方式1,检测链路质量。
检测模块60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用于检测第一无线链路及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检测结果可以包括带宽、时延、误码率等指标;链路确定模块51根据获得的两条链路的链路质量,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与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实际情况中,链路质量优劣的判断也可以通过集成在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上的芯片执行,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直接将判断结果传输至链路确定模块51,以使链路确定模块51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优选通信链路。
通过检测链路质量的方式可以确保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通过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进行数据交互,以保障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交互快速、准确。
方式2,检测距离。
检测模块60包括距离检测模块6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发射电磁波并检测接收的反射电磁波来确定距离,或者通过精确定位装置检测二者间的距离,等等;链路确定模块51具体用于: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一固定值,也可以为一动态变化值。在第一阈值为固定值时,第一阈值应当小于理想传输环境下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可以考虑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墙壁、门、电磁干扰等因素来设置第一阈值,以保证该第一阈值小于实际环境中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优选的,应当使第一阈值与实际环境中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的差值足够小。
在第一阈值为动态值时,电子设备100首先要检测当前所处的传输环境,然后结合传输环境及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确定第一阈值。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预先保存有不同应用环境对应的第一阈值,在确定当前的传输环境后,确定该传输环境对应的第一阈值。
通过上述检测距离的方式,同样可以确保电子设备100的两个本体以适应当前传输环境的方式进行交互,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方式3:第一本体10在有数据要向第二本体20传输时,将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告知链路确定模块,链路确定模块根据当前两个链路上信道传输能力分配两个信道上数据的传输量,将待传输数据打包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通过第一无线链路传输,另一个部分通过第二无线链路传输,两个部分的大小按照其传输链路的传输能力分配。其中,当某个链路不能正常传输时,视为传输能力为0,所有数据通过另一个链路传输。
通过上述按照链路传输能力动态分配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使得当前的传输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31至第四通信模块42这四个通信模块可以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在同一时刻只保持其中部分处于工作状态。对于四个通信模块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形,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能够即时检测两个链路的链路质量。而对于四个通信模块不是全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形,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其一,第二通信模块32及第四通信模块42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通信模块31与第二通信模块32中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另一个只是在设定的时钟周期处于工作状态,以使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检测得到对应链路的链路质量。
例如,开机初始化后,四个通信模块均处于工作状态,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检测结果表明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较优,则关闭第二通信模块,之后在设定的时钟周期打开第二通信模块,使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收集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数据,以比较当前时刻两个链路的链路质量,当比较结果为第二无线链路质量较优时,则打开第二通信模块,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第一通信模块,然后重复上述周期检测链路质量的操作。
其二,与上一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通信模块与第四通信模块也不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例如,开机初始化后,四个通信模块均处于工作状态,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检测结果表明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较优,则关闭第二通信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之后在设定的时钟周期打开第二通信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使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收集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数据,以比较当前时刻两个链路的链路质量,当比较结果为第二无线链路质量较优时,则打开第二通信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关闭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然后重复上述周期检测链路质量的操作。
通过上述使四个通信模块不全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下面以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为两种Wi-Fi链路举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予以说明:
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为对应协议802.51ad的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链路对应频率为60GHz的Wi-Fi链路;第二通信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为对应协议802.51ac的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链路对应频率为5GHz的Wi-Fi链路.
其中,与协议802.51ad对应的第一无线链路的数据带宽高(能达到7Gbps),但传输距离短;另一方面,与协议802.51ac对应的第二无线链路虽然数据带宽较第一无线链路低,但传输距离可达几十米。
当检测到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或者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的设定同前)时,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第一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反之,当检测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或者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均能够通过较优的传输信道进行数据。
为了使视频、音频、以及对传感设备的控制信号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能够通过上述两条链路进行传输,在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两侧均设置有多个辅助模块,如数模转换模块、视频解码模块、USB集线器控制器,显示端口接收器控制器(DisplayPortSinkController),等等,本申请不再一一举例。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能够通过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300进行数据交互。其中,第二电子设备300可以为电子设备200的上位机,或者是与电子设备相互独立的另一个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眼镜,第二电子设备3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
参见图2,电子设备200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1,第一通信模块31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300的第三通信模块41建立第一无线链路;
第二通信模块32,第二通信模块32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300的第四通信模块42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其中,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在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用于确定与第二电子设备300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
其中,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之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电子设备200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调用第二电子设备300上的处理器301进行任务处理,或者电子设备200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处理器301的控制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300上的处理器301进行交互,能够调用处理器301进行任务处理,增加电子设备200的运算能力,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配置功耗小的中央处理器CPU,甚至可以不配置CPU而只配置功能简单的协处理器,进而可以在保障第一本体的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其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进一步,继续参见图2,电子设备200还包括检测模块60,与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相连,用于检测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状态;
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具体根据检测模块60的检测结果确定优选通信链路。
进一步,继续参见图2,检测模块60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用于检测第一链路质量及第二链路质量;
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与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进一步,继续参见图2,检测模块60包括距离检测模块62,用于检测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
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在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电子设备200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本体10,第二电子设备300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第二本体20。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第一通信模块31至第四通信模块42这四个通信模块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中一样,另外,第二链路确定模块52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链路确定模块51,检测模块60、链路质量检测模块61、距离检测模块62的实现方式均与实施例1中一样。因此,通过实施例1中对第一本体10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相对应,实施例3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20,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通信;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
步骤102: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步骤103:控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第一本体1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调用第二本体20上的处理器21进行任务处理,或者第一本体1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处理器21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在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步骤101:检测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及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步骤102: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与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进一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在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步骤101:检测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获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
步骤102: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例1中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实施例1中对电子设备100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3中数据交互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300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在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在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第一传输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检测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通信状态;
步骤202:根据通信状态确定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步骤203:控制电子设备20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300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电子设备20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调用第二电子设备300上的处理器301进行任务处理,或者电子设备200通过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处理器301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步骤201:检测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检测获得第一无线链路与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步骤202:根据通信状态确定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与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进一步,步骤201:检测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检测获得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
进一步,步骤202:根据通信状态确定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在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为优选通信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300上的处理器进行交互,能够调用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增加电子设备200的运算能力,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配置功耗小的中央处理器CPU,甚至可以不配置CPU而只配置功能简单的协处理器,进而可以在保障电子设备的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其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2、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链路质量的优劣选择当前数据交互的通信链路,进而确保电子设备200和第二电子设备300通过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进行数据交互,以保障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交互快速、准确。
3、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当前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距离选择与当前距离相适应的通信链路,进而确保电子设备200和第二电子设备300通过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进行数据交互,以保障电子设备200与第二电子设备300间的交互快速、准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3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控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通信链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通信链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4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
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三通信模块、第四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三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一无线链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四通信模块之间能够建立第二无线链路;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调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链路确定模块,所述链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
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
所述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能够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通信模块建立第一无线链路;
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能够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四通信模块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第二链路确定模块,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优选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调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相连,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状态;
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链路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链路质量及所述第二链路质量;
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链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2.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包括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第二无线链路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控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状态,获得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
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5.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或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内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一链路质量优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第二链路质量;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
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数据交互的方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调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进行任务处理,或者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优选通信链路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控制指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
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链路质量较优的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优选通信链路,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以及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所述优选通信链路。
CN201410242663.4A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Pending CN105227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2663.4A CN105227278A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2663.4A CN105227278A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7278A true CN105227278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6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2663.4A Pending CN105227278A (zh) 2014-06-03 2014-06-03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72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14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5964A1 (en) * 2005-05-11 2006-11-16 Intel Corporation Seamless transition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s in mobile systems for power optimization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
CN103428672A (zh) * 2013-08-19 2013-12-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5964A1 (en) * 2005-05-11 2006-11-16 Intel Corporation Seamless transition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s in mobile systems for power optimization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
CN103428672A (zh) * 2013-08-19 2013-12-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147A (zh) * 2019-03-19 2019-06-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
CN109905147B (zh) * 2019-03-19 2021-06-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人机通信方法以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40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can peri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200001A1 (zh) 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077624A (zh) 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185187A (zh) 一种LTE与WiFi共存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318173A (zh) 移动终端与车载***的数据传输方法及***
CN104185216A (zh) 一种文件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4304236A1 (en) Frequency band schedul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902526A (zh) 切换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37927A (zh) 通信接入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484214B (zh) 物联网接入点频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8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1847A (zh) 一种无线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704110A (zh) 一种媒体传输方法、媒体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046371B1 (en) Method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tween a group of emitter receiver devices
CN114071516A (zh) 分布式天线***的载波配置方法、***、处理设备及芯片
CN10405280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17370B (zh) 确定远端机对应的近端机的方法、装置、***以及远端机
CN104754749A (zh) 通信控制方法和中控设备
CN105227278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CN104754041A (zh)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949170B2 (en) Transmission modification
CN103716357A (zh) 一种移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US2020008460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 node
CN105376825A (zh) 一种***控制方法、基站及***
CN105357770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