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1264A -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1264A
CN105221264A CN201410306051.7A CN201410306051A CN105221264A CN 105221264 A CN105221264 A CN 105221264A CN 201410306051 A CN201410306051 A CN 201410306051A CN 105221264 A CN105221264 A CN 105221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inlet
bump
bulge
bump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6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怡庆
尤延铖
潘成剑
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iang T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vi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iang T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vi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iang T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vi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iang T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vi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60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1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1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涉及超音速飞行器。先指定空气动力学特征再反推出满足该特征的设计方案。指定某复杂形状的三维激波曲面,获取其横向曲率中心变化规律;由此反推出满足乘波设计所需的一系列基本流场;在每一周向位置的基本流场中进行不同曲率中心,不同径向位置的流线追踪;最终获得能够产生该指定复杂三维激波曲面的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在此基础上,设计进气道唇口,完成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设计。为超音速飞行器鼓包进气道的设计引入新的变量,使鼓包的形状得以控制,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飞行状态的鼓包进气道。

Description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音速飞行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超声速飞行始终是人类不断追求与超越的梦想,也是航空航天领域前沿的研究热点。吸气式推进技术是超声速飞行得以实现的基石。吸气式推进技术首选的发动机室超燃冲压发动机。而超燃冲压发动机最重要,且决定发动机是否工作的组成部分就是超声速进气道。进气道的主要作用是压缩来流并提高来流压力为燃料与来流的掺混提供条件,从而促进燃料的燃烧,为超音速飞行器提供足够的推力。研究表明,对马赫数5到7一级的碳氢燃料飞行器,进气道的压缩效率每提高1%,将会为推进***带来3%到5%的比冲增益(尤延铖.三维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与流动特征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08,1-23)因此,进气道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对进气道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探索新颖的设计概念对于超音速飞行有着重大意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洛.马公司开始探寻可替代传统超声速进气道设计的新方法,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排移附面层的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即为鼓包进气道。90年代初,美国空军综合比较了各类超声速进气道后,肯定了鼓包进气道的综合优势,认为该进气道具有隐身性能好生存能力高的特点。因此,美国军方采用鼓包进气道作为F-35的进气方式(EricHeshJSF.Diverter-lessSupersonicInlet[R].LockheedMartineAeronauticsCompany.WashingtonDC.2000)。
传统的鼓包进气道是基于锥导乘波理论设计的,由于锥形流本身的特点,能够在鼓包进气道的压缩型面上构造较强的压力梯度,从而将大部分机身附面层吹出进气道口外,附面层为低速低能气流,若进入燃烧室将对燃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鼓包进气道不需要采取附面层隔道、吹除/抽吸等技术来提高进气道性能。也因为鼓包进气道取消了附面层隔道、泄流***等装置,使得飞行器在性能、机动性、隐身、结构和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杨应凯.枭龙飞机Bump进气道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39卷第4期:450-45)。
传统的鼓包进气道,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锥导乘波理论固有的局限性即激波形状确定为锥形激波,导致鼓包进气到的鼓包设计趋于单一性。通过分析超音速进气道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为鼓包进气道的设计引入新的变量,使鼓包的形状得以控制,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飞行状态的鼓包进气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为鼓包进气道引入新的设计变量,改变鼓包进气道鼓包形状过于单一的缺点,从而实现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可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需采用如下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指定三维激波曲面,得到连续的三维激波曲线段,并获取三维波系曲线段的曲率中心。
2)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系列基本流场,所述基本流场为一系列变曲率半径的圆锥流场。
在步骤2)中,所述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些列基本流场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条件,所述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条件包括来流马赫数Ma、入射激波角β等;
(2)指定三维波系密切轴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为其密切面;
(3)所述的基本流场是一系列变曲率半径的圆锥流场,根据来流条件可计算出圆锥半顶角,根据将激波曲线离散为激波曲线段的离散点的曲率半径,确定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激波在设计截面内的形状,进而可根据密切锥半顶角确定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的底面形状,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曲率中心即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的底面中心。
3)给定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通常由超音速飞行器外形确定)在设计截面上的投影,在三维波系密切轴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
在步骤3)中,所述在三维波系密切轴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的具体方法可为:
(1)给定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截面上的投影;
(2)根据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曲率中心至当地密切轴与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平面内的交点的距离d与入射激波角β使用计算公式xf=d×tan(β)确定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当地前缘点位置;
(3)将三维波系激波曲线离散为激波曲线段的离散点处的曲率半径rw与入射激波角β使用计算公式xo=rw×tan(β)确定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顶点,利用已求出的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当地前缘点位置在对应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密切轴所在的密切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得到鼓包压缩型面当地上表面型线,各密切面内均能用相同的方法生成一条流线,将离散的流线在横向位置组合成流面,即构成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
4)在已得到鼓包压缩型面的基础上设计进气道唇口,完成鼓包进气道的设计。
在步骤4)中所述进气道唇口大部分与密切激波面贴合,唇口可采用后掠角,且后掠角角度与进气道反射激波角相一致,从而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减少气流能量的损失。
本发明所述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其结构包括,密切锥鼓包压缩型面与进气道唇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保持现有鼓包进气道优点的同时,为鼓包进气道的设计添加了一个新变量,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鼓包压缩型面目的;
(2)采用本专利设计唇口形状,能够使入射激波大部分均与唇罩处反射,从而避免了唇罩处产生大量的溢流,提高进气道的流量捕获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平面原理图。
图2a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在对称密切面上流线追踪示图。
图2b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在其他密切面上流线追踪示图。
图2c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三维轮廓图。
图3a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正视图。
图3b是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全剖右视图。
图中1表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在设计截面内的形状、2表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所产生的三维激波曲线、3表示鼓包前缘上表面型线、4表示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截面上的投影、5表示三维波系密切轴、6表示三维波系当地曲率中心、7表示当地密切轴与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平面内的交点、8表示将激波曲线离散为激波曲线段的离散点、9表示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圆锥激波在设计截面内的形状、10表示超音速来流、11表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压缩型面、12表示当地密切轴所对应的密切锥、13表示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顶点、14表示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圆锥的底面形状、15表示当地密切轴所对应的圆锥激波面、16表示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当地前缘点、17表示鼓包当地压缩型线、18表示鼓包当地下表面型线、19表示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20表示进气道唇口、21表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入射激波。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是一种空气动力学反设计方法,即先指定其空气动力学特征再反推出满足该特征的设计方案。
1)根据设计要求指定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所产生的三维激波曲线2,得到连续的三维激波曲线段,并获取三维波系当地曲率中心6。
2)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系列基本流场,所述基本流场为一系列变曲率半径的圆锥流场。
在步骤2)中,所述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些列基本流场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条件,所述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条件包括来流马赫数Ma、入射激波角β等;
(2)根据图1指定三维波系密切轴5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为其密切面;
(3)所述的基本流场是一系列变曲率半径的圆锥流场,根据来流条件可计算出圆锥半顶角,根据将激波曲线离散为激波曲线段的离散点8的曲率半径,确定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激波在设计截面内的形状9,进而可根据密切锥半顶角确定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的底面形状14,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曲率中心6即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圆锥的底面形状14的中心。
3)给定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截面上的投影4(通常由超音速飞行器外形确定),在三维波系密切轴5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压缩型面9。
在步骤3)中,所述在三维波系密切轴5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压缩型面9的具体方法可为:
(1)给定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截面上的投影4;
(2)根据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曲率中心6至当地密切轴与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在设计平面内的交点7的距离d与入射激波角β使用计算公式xf=d×tan(β)确定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当地前缘点16;
(3)将三维波系激波曲线离散为激波曲线段的离散点8处的曲率半径rw与入射激波角β使用计算公式xo=rw×tan(β)确定三维波系激波曲线当地密切轴所对应密切锥顶点13,利用已求出的鼓包前缘压缩型线当地前缘点16在对应三维波系密切轴5所在的密切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得到鼓包当地压缩型线17,各密切面内均能用相同的方法生成一条流线,将离散的流线在横向位置组合成流面,即构成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压缩型面11。
4)在已得到鼓包压缩型面的基础上设计进气道唇口20,完成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设计。
在步骤4)中所述进气道唇口形状20大部分与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所产生的三维激波曲线2相贴合,唇口可采用后掠角,且后掠角角度与进气道反射激波角相一致,从而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减少气流能量的损失。
本发明所述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其结构包括,密切锥鼓包压缩型面与进气道唇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保持现有鼓包进气道优点的同时,为鼓包进气道的设计添加了一个新变量,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鼓包压缩型面目的;
2)采用本专利设计唇口形状,能够使入射激波大部分均与唇罩处反射,从而避免了唇罩处产生大量的溢流,提高进气道的流量捕获系数。
实施例1: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本例给定来流马赫数Ma=2.0,入射激波角β,可设计图3所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所述装置由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的鼓包压缩型面11,进气道唇口20构成。其中进气道鼓包含有两个较大的鼓包,中部略微下陷,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与进气道唇罩于鼓包压缩型面边缘处相连接。该进气道在设计工况下能够具有图3a中所示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所产生的三维激波曲线,三维激波曲线的大部分区域均与进气道唇口处反射。从而防止气流于进气道唇口20处产生溢流。

Claims (1)

1.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指定三维激波曲面,得到连续的三维激波曲线段,并获取三维波系曲线段的曲率中心;
2)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系列基本流场,所述基本流场为一系列变曲率半径的圆锥流场;
3)给定鼓包进气道鼓包前缘压缩型线(通常由超音速飞行器外形确定)在设计截面上
的投影,在三维波系密切轴所在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平面内进行流线追踪,将所得流线在横向位置上构成流面得到鼓包进气道鼓包压缩型面;
4)在已得到鼓包压缩型面的基础上设计进气道唇口,完成鼓包进气道的设计。
CN201410306051.7A 2014-07-01 2014-07-01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5221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6051.7A CN105221264A (zh) 2014-07-01 2014-07-01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6051.7A CN105221264A (zh) 2014-07-01 2014-07-01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1264A true CN105221264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6051.7A Pending CN105221264A (zh) 2014-07-01 2014-07-01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1264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9779A (zh) * 2016-01-29 2016-06-08 厦门大学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设计方法
CN105697150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6741976A (zh) * 2017-01-11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反设计方法
CN10819824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CN109823516A (zh) * 2019-02-14 2019-05-31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隐身舵机鼓包
CN112298598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厦门大学 基于曲锥前体的高超声速鼓包压缩型面反设计方法
CN112298599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厦门大学 基于弯曲激波理论的全三维乘波体反设计方法
CN112347555A (zh) * 2020-10-19 2021-02-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锥导乘波理论的角区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3104198A (zh) * 2021-05-12 2021-07-13 南昌航空大学 乘波前体自适应边界层排移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9779A (zh) * 2016-01-29 2016-06-08 厦门大学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设计方法
CN105697150A (zh) * 2016-03-07 2016-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6741976A (zh) * 2017-01-11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反设计方法
CN10819824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复杂激波曲面的三维鼓包逆向设计方法
CN109823516A (zh) * 2019-02-14 2019-05-31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隐身舵机鼓包
CN112347555A (zh) * 2020-10-19 2021-02-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锥导乘波理论的角区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12298598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厦门大学 基于曲锥前体的高超声速鼓包压缩型面反设计方法
CN112298599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厦门大学 基于弯曲激波理论的全三维乘波体反设计方法
CN113104198A (zh) * 2021-05-12 2021-07-13 南昌航空大学 乘波前体自适应边界层排移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3104198B (zh) * 2021-05-12 2022-04-12 南昌航空大学 乘波前体自适应边界层排移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1264A (zh)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5151306B (zh) 圆锥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7575309B (zh) 一种高性能矩形双通道外并联tbcc进气道及设计方法
CN104632411B (zh) 采用二元变几何方式的内乘波型涡轮基组合动力进气道
CN105697150B (zh)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6250597B (zh) 一种完全流向抽吸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6741976B (zh)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反设计方法
CN104908975B (zh) 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5947230A (zh) 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
CN203581388U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装置
CN106321283A (zh) 基于组合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布局方法
CN104481700A (zh) 组合动力轴对称变几何进气道、发动机及进气道控制方法
CN110182380B (zh) 基于典型内转进气道的高超声速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9455309B (zh) 基于圆锥前体激波的前掠内乘波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10304267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方法及***
CN110450963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与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及***
CN101392686A (zh) 可兼顾内外流性能的内乘波式进气道及其设计方法
CN203962165U (zh) 基于密切锥导乘波理论的鼓包进气道
CN110210096B (zh) 匹配曲锥弹身的变截面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CN105539863B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及支板一体化气动布局方法
CN209080155U (zh) 基于圆锥前体激波的前掠内乘波进气道一体化装置
CN103029830B (zh) 一种双乘波体对拼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前体及其设计方法
CN113148192B (zh) 一种二元可调进气道与飞行器前体一体化组件及设计方法
CN201301753Y (zh) 可兼顾内外流性能的内乘波式进气道
CN100567082C (zh) 一种用于构造进气道斜切进口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Teng Ji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pproving Re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