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706A -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706A
CN105191706A CN201510514086.4A CN201510514086A CN105191706A CN 105191706 A CN105191706 A CN 105191706A CN 201510514086 A CN201510514086 A CN 201510514086A CN 105191706 A CN105191706 A CN 105191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seudostellariae
leaf spot
miq
pax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4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维克
廖明武
周涛
赵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S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S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S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S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140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1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1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是一种化学药剂防治结合农业措施预防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易发病和感病的地块,施用低毒、低残的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的悬浮剂进行化学防治,并结合农业措施防治太子参叶斑病。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防治效果可达92%,较同等防治方法可增产10%~50%,挽回药农的经济损失。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点,有效解决了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害问题,在增加太子参产量的同时,又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广泛适宜太子参的生产种植。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属植物保护和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随着野生太子参药用植物资源的日趋枯竭,现今太子参在中医临床配方、中成药、保健药品生产中所用药材均来自栽培资源。目前全国比较大的太子参栽培产区有山东、安徽、江苏、福建、贵州,其中安徽宣城、福建柘荣、贵州施秉所产资源占据太子参商品市场的主流。
太子参因药性温和,为药食两用的常用中药材,向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日益加强,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近年来药材的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刺激了太子参种植产业迅速扩大。以贵州为例,十余个县市行政区拟以发展太子参药材种植作为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太子参大面积的栽培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连作障碍、病虫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产量下降,威胁着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太子参的大田种植中,叶斑病是其主要病害,发病率为10%~40%,高的可达60%~80%,平均危害率为50%~70%,有些产区甚至达到93%,产量损失严重,甚至绝收。
太子参叶斑病是由半知菌类叶点霉属Phyllostictacommonsii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从太子参叶片伤口、气孔侵入侵染植株,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再发生侵染。太子参叶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受害,逐渐向上扩展蔓延。发病叶片先出现灰白色圆形小枯斑,周围黄晕,病斑扩大后叶片长出颗粒状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排列成轮纹状,后期几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斑,老病斑中央穿孔,整叶枯死,发病严重的整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
太子参叶斑病一般在气温为15~18℃的3、4月开始发病,5月达到高峰,发展蔓延较快。在雨水多、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等条件下发病严重,可导致叶片大面积褐色枯死。在湿度较大时,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病斑,并伴有退绿,不久开始腐烂,可引发霜霉病,造成参根生长停滞,产量降低。发病植株生长缓慢,肉质根瘦小、产量低、品质差,对太子参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叶斑病已成为制约太子参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太子参叶斑病病害防治关系到太子参的种植效益和药材质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者通过试验认为,60%百泰、10%苯醚甲环唑、25%阿米西达、40%氟硅唑等4种药剂对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李忠,等太子参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耕作与栽培》2013年第1期21~23页;许键,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技术研究,贵州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但这些药剂对太子参的田间应用情况还不明确,也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目前还难以推广实施。通过对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方法的报道有:
①1:1:200的波尔多液,隔15~20天喷施1次,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王建君,等太子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山东蔬菜》2013年第1期25~26页);
②1:1:15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吴丽容福安市上白石镇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8期213页);
③40%乳油8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每7天喷雾1次(夏忠敏,等贵州省太子参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第32卷第4期72~73页);
④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用量100g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选用10%世高1500倍液,每亩用量40g,或使用百克1000倍液,每亩用量56g,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陈选珍太子参病虫害及防控措施浅论《农技服务》2015年3月第32卷第三期113~114页);
⑤10%苯醚甲环唑加65%代森锰锌加百菌清进行防治,每亩兑水30kg进行喷雾,连续防治2~3次(刘昌雄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12期(下半月)157页);
⑥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林垂文太子参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6期43页;郑毅民,等.太子参丰产栽培技术《基层中药杂志》2000年第14卷第3期44~45页;专利申请号:201410170274.5一种太子参栽培方法);
⑦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李恩涛,等瓮安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植物医生》,2013年第26卷第6期20~21页);
⑧选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杀菌剂,每隔7~10天,喷雾2~3次(温学森,等太子参常见病害及其防治《中药材》2003年26卷第4期243-245页)。
通过对太子参栽培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生产上发生太子参叶斑病后,主要采用农用1:1:100~1:1:2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尤其是3~5月由于温度高,湿度大,一旦发病,很短时间内即可迅速扩展,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很多药农不得不销毁患病植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太子参以块根入药,质量安全问题相比农作物更加突出。由于单独使用杀菌剂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扩展,药农往往增加使用次数和加大使用量,导致环境农药残留量大,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太子参药材污染严重,而农残超标严重影响药材品质,进而引发安全性事故。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始终没有较好的方法公开发表,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针对性强的高效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采用不同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和不同药剂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了使用低毒、低残的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的悬浮剂作为化学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并通过对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混配比例及浓度进行优化,最终优选出了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混配比例及浓度。药剂经近五年的大量田间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化学防治结合农业措施可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防治效果可达92%),进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无病株留种、种子播种,或培育无毒种苗种植:选择种植抗性强植株的块根留种,作为种栽,从生理遗传角度防止叶斑病的发生;或者健壮植株的种子繁殖种苗,避免病菌分生孢子的残留而致的病害发生;或者培育无毒种苗,切断叶斑病的致病菌原。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太子参为根茎类药材,喜疏松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应实行起厢栽培,增加株、行之间的距离,改善田间通透性;栽培过程中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雨季要及时挖通排灌沟,做到能排能灌,降低湿度,保持畦面干爽湿润,以利生长,增强植株抵抗力,防止病菌扩散漫延。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清理摘除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并集中烧毁,避免病菌感染其他植株。
(4)合理轮作:太子参采挖后,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以消除田间越冬病原,减少来年传染源,减轻危害,并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5)化学防治:一旦发现有叶斑病病害发生,及时在整个叶面上施用低毒、低残的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的悬浮剂。具体操作为:①按照重量比1份含15%~25%嘧菌酯和10%~15%苯醚甲环唑混配成悬浮剂;②将悬浮剂稀释1000~2500倍;③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上,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使用3~4次。
优选的,所述的悬浮剂按照重量比1份含约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
优选的,将所述悬浮剂稀释为1000~2500倍。
更优选的,所述悬浮剂的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①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新方法,防治效果达92%以上,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危害,解决了当前太子参叶斑病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有效控制了病害的扩散蔓延;②采取化学防治结合农业措施预防太子参叶斑病,在增加太子参产量的同时,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③较同等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方法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增产10%~50%,挽回药农经济损失;④实用性强,易操作,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点,有效解决了太子参叶斑病害问题,在增加太子参产量的同时,可确保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广泛适宜太子参药材的种植,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子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普通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但实施例子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一:在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施秉牛大场镇太子参种植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1)选择无病株留种:于2010年8月选择太子参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地块作为太子参留种地,12月初挖起,选择顶芽健壮、完整无损,参体肥大、大小整齐、无病虫害的块根作为种栽。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同年12月中旬栽培,栽培前按太子参栽培的常规方法整地、消毒和施基肥,做成宽0.8~1.2m,高约25cm的厢,搂松耙平,进行栽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大行距、穴距约1~2cm;播种后按常规太子参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雨季时挖通排灌沟,保持畦面干爽湿润。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清理摘除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并集中烧毁。
(4)合理轮作:太子参采挖后,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并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
(5)化学防治:在发病和感病的地块,一旦发现有叶斑病病害发生,按照重量比1份含15%~25%嘧菌酯和10%~15%苯醚甲环唑混配悬浮剂,稀释1000~2500倍后,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使用3~4次。
调查统计防治前后叶斑病的发病率及防治效果,调查项目包括发病株数、发病叶数及发病程度,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发病指数及防治效果,观察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统计30株,3次重复,求其平均值。收获时按实际产量计产,分析防治效果。
其中,无叶斑病发生的记为0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4以下的记为1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4~1/2以下记为2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2~3/4以下记为3级,病斑占叶片面积3/4以上记为4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发病级数)/(调查总叶数×最高分级级数)×100;
相对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011年8月上旬,太子参地上部分枯萎倒苗,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并进行测产,质量均满足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太子参质量标准的规定。太子参亩产鲜参根320~500kg,高产者达800kg;常规太子参栽培管理方法亩产鲜参根130~270kg,采用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增产18%~48%。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太子参叶斑病的治愈率在85%~92%,常规太子栽培管理方法的防效为48%~60%,采用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后叶色转为浓绿,保持时间较长,至7月上旬叶色仍保持绿色,太子参的倒苗期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倒苗期推迟15天以上,延长了太子参的生长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如果推广成功,将大大提高太子参产量,挽回药农的经济损失。
实施例二:在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施秉县城关镇新桥村太子参种植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1)选择无病株留种:于2011年8月选择太子参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地块作为太子参留种地,12月初挖起,选择顶芽健壮、完整无损,参体肥大、大小整齐、无病虫害的块根作为种栽。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同年11月上旬栽培,栽培前按太子参栽培的常规方法整地、消毒和施基肥,做成宽0.8~1.2m,高约25cm的厢,搂松耙平,进行栽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大行距、穴距约1~2cm;播种后按常规太子参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雨季时挖通排灌沟,保持畦面干爽湿润。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清理摘除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并集中烧毁,避免病原扩散。
(4)合理轮作:太子参采挖后,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并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
(5)化学防治:在易发病和感病的地块,一旦发现有叶斑病病害发生,按照重量比1份含约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悬浮剂,稀释1500~2000倍后,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使用3~4次。
调查统计化学防治后叶斑病的发病率及防治效果,调查记载项目包括发病株数、发病叶数及发病程度,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发病指数及防治效果,具体操作详见前述实施例一。收获时按实际产量计产,分析防治效果。
2012年7月下旬,太子参地上部分枯萎倒苗,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并进行测产,质量均满足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太子参质量标准的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太子参亩产鲜参根400~550kg;常规太子参栽培管理方法亩产鲜参根250~360kg,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增产11%~52%。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太子参叶斑病的治愈率在88%~92%,常规太子栽培管理方法的防效为48%~60%,而且本发明所述的叶斑病防治方法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后叶色转为浓绿,保持时间较长,至7月上旬叶色仍保持绿色,太子参的倒苗期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倒苗期推迟20天以上,延长了太子参的生长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如果推广成功,将大大提高太子参产量,挽回药农的经济损失。
实施例三:在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施秉甘溪乡太子参种植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1)选择种子育种:于2012年5~6月在种子将要成熟前,连果柄剪下,置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进行脱粒、净选,立即进行混砂湿藏。于2012年10月初消毒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种子播种,当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进行移栽。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栽培前按太子参栽培的常规方法整地、消毒和施基肥,做成宽0.8~1.2m,高约25cm的厢,搂松耙平,进行栽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大行距、穴距约1~2cm;播种后按常规太子参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雨季时挖通排灌沟,保持畦面干爽湿润。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清理摘除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并集中烧毁。
(4)合理轮作:太子参采挖后,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并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
(5)在易发病和感病的地块,一旦发现有叶斑病病害发生,按照重量比1份含约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悬浮剂,稀释1500~2000倍后,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上,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使用3~4次。
调查统计化学防治后叶斑病的发病率及防治效果,调查记载项目包括发病株数、发病叶数及发病程度,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发病指数及防治效果,具体操作见前述实施例一。收获时按实际产量计产,分析防治效果。
2013年8月初,太子参地上部分枯萎倒苗,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并进行测产,质量均满足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太子参质量标准的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太子参亩产鲜参根250~300kg,高产者800kg;常规太子参栽培管理方法亩产鲜参根150~200kg,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增产25%~50%。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太子参叶斑病的治愈率在88%~92%,常规太子栽培管理方法的防效为48%~60%,而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后叶色转为浓绿,保持时间较长,至7月上旬叶色仍保持绿色,太子参的倒苗期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倒苗期推迟15~20天以上,延长了太子参的生长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如果推广成功,将大大提高太子参产量,挽回药农的经济损失。
实施例四在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施秉牛大场镇太子参种植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1)培育无毒种苗种植:培育无毒种苗,于2014年2月下旬种植。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栽培前按太子参栽培的常规方法整地、消毒和施基肥,做成宽0.8~1.2m,高约25cm的厢,搂松耙平,进行栽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大行距、穴距约1~2cm;播种后按常规太子参栽培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经常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雨季时挖通排灌沟,保持畦面干爽湿润。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清理摘除病叶片、枯叶和病残物,并集中烧毁。
(4)合理轮作:太子参采挖后,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并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
(5)化学防治:在易发病和感病的地块,一旦发现有病害发生,按照重量比1份含15%~25%嘧菌酯和10%~15%苯醚甲环唑混配悬浮剂,稀释1000~2500倍后,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上,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使用3~4次。
调查统计化学防治后叶斑病的发病率及防治效果,调查记载项目包括发病株数、发病叶数及发病程度,计算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发病指数及防治效果,具体操作见前述实施例一。收获时按实际产量计产,分析防治效果。
2015年8月上旬太子参地上部分枯萎倒苗,选择晴天进行采收并进行测产,质量均满足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太子参质量标准的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太子参亩产鲜参根450~600kg,高产者800kg;常规太子参栽培管理方法亩产鲜参根250~400kg,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增产12.5%~50%。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太子参叶斑病的治愈率在88%~92%,常规太子栽培管理方法的防效为48%~60%,而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治方法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后叶色转为浓绿,保持时间较长,至7月上旬叶色仍保持绿色,太子参的倒苗期较常规栽培管理方法倒苗期推迟15天以上,延长了太子参的生长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如果推广成功,将大大提高太子参产量,挽回药农的经济损失。

Claims (7)

1.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防治结合农业措施预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防治为:在发生叶斑病的地块,施用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配而成的悬浮剂进行化学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使用3~4次。
3.如权利要求2所示,所述的悬浮剂按照重量比1份含15%~25%嘧菌酯和10%~15%苯醚甲环唑。
4.如权利要求3所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剂按照重量比1份含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
5.如权利要求2所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悬浮剂稀释1000~2500倍后均匀喷雾太子参植株叶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防治结合农业措施预防,具体如下:
(1)选择无病株留种、种子播种,或培育无毒种苗种植;
(2)改善田间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排灌通畅;
(3)及时清理摘除病株病残体;
(4)采挖后,清除土壤中残留的太子参地上部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
(5)一旦发现太子参叶斑病病害,及时施用权利要求2~5所述的悬浮剂进行化学防治。
7.权利要求2~6任一项在太子参叶斑病防治中的应用。
CN201510514086.4A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Pending CN105191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086.4A CN105191706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086.4A CN105191706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706A true CN105191706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3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4086.4A Pending CN105191706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17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795A (zh) * 2016-11-24 2017-05-3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防治白术叶斑病的栽培方法
CN108849996A (zh) * 2018-07-25 2018-11-23 松桃鑫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5160A (zh) * 2010-07-28 2013-04-03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香蕉叶斑病的防除方法
CN103651337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宜德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增效悬浮剂组合物
CN103798246A (zh) * 2014-01-26 2014-05-21 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的农药悬浮剂
CN103988656A (zh) * 2014-04-25 2014-08-20 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子参栽培方法
US20150181883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Dow Agrosciences Llc Synergistic fungicidal mixtures for fungal control in cerea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5160A (zh) * 2010-07-28 2013-04-03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香蕉叶斑病的防除方法
CN103651337A (zh) * 2012-09-24 2014-03-26 宜德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增效悬浮剂组合物
US20150181883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Dow Agrosciences Llc Synergistic fungicidal mixtures for fungal control in cereals
CN103798246A (zh) * 2014-01-26 2014-05-21 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的农药悬浮剂
CN103988656A (zh) * 2014-04-25 2014-08-20 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子参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温学森,霍德兰,赵华英: "太子参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中药材》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7795A (zh) * 2016-11-24 2017-05-3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防治白术叶斑病的栽培方法
CN106717795B (zh) * 2016-11-24 2019-12-2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防治白术叶斑病的栽培方法
CN108849996A (zh) * 2018-07-25 2018-11-23 松桃鑫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9727A (zh) 一种山豆根栽培方法
CN107006258B (zh) 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CN102124924A (zh) 有机稻种植方法
CN103238489A (zh) 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CN103477921A (zh) 一种盆栽榕树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CN102511217A (zh) 非林地人参种植的土壤改良方法
CN107347429A (zh) 一种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07278750A (zh) 一种牡丹半打浆栽植法
CN112997786B (zh) 一种具有防治锈病的黄柏林下种植白及的方法
CN102845205A (zh) 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
CN104920487A (zh) 一种中药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中药材提取物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
CN105191706A (zh) 一种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方法
CN101653090A (zh) 一种生态防治葡萄斑叶蝉的集成方法
CN103719162A (zh)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5248076A (zh) 瑶药走马胎的有机种植方法
CN105393786B (zh) 一种红禾麻种植方法
CN105265150A (zh) 白芷无公害高产种植方法
CN105191947A (zh) 一种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应用和喷施方法
CN105766503A (zh) 有机优质水稻种植技术
CN105612953A (zh) 一种八渡笋的无公害及高产栽培方法
CN109197466A (zh) 一种中药材重楼高产栽培方法
CN108849311A (zh) 一种根际滴灌施药肥防治菠萝洁粉蚧和菠萝凋萎病的方法
CN110521511B (zh) 一种基于精准施药的火龙果褐腐病综合防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08040762A (zh) 一种野生连翘驯化方法
Tomar et al. Neem: An Int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